1、专题能力训练3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专题能力训练第6页一、选择题1.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进。题干中梁启超的论述反映了专制皇权的削弱会导致国家分裂,之后通过战争实现国家统一,每统一一次专制制度就强化一次,中国的专制制度就是在这样周而复始的过程中不断被反复强化的,故正确答案为C项。至
2、于君主专制的条件、分裂动荡与专制权力的关系、武力夺取政权,虽是材料中论述主题所使用的证据,但并不是材料讨论的主题,A、B、D三项均错误。2.起居注是职业史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了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朝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撰起居注。这最能说明()A.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C.清朝君主权力不再受到制约D.记注官的设立削弱了相权答案:B解析:中央集权反映的是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关系,题干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故A项错误;职业史官记录皇帝言行并传之后世,对皇帝日常行为有一定的约束作用,但是
3、后来皇帝干涉起居注的编撰甚至停止编撰,这说明史官对皇帝的制约逐渐消失,皇权不断加强,故B项正确;C项只涉及清朝,没有反映汉朝到清朝整个发展趋势,没有完整地反映材料信息,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涉及相权,故D项错误。3.(2019广东湛江调研)对历史概念的理解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下表中对历史概念的解释正确的是()概念解释A重农抑商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禁止商业活动B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体现了近代西方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改革C行省制行省是元朝最高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各行省有很大的自主权,可自行处理行省内部重大民政事务,行使权力时不受中央节制D明朝内阁皇帝的侍从
4、咨询机构,对皇帝负责,直接听命于皇帝,内阁大学士的权力来自皇帝的支持与信任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抑商”不是禁止商业活动,而是抑制商业活动的发展,故A项错误;依据所学知识,三省六部制下,相权三分强化了皇权,故B项错误;依据所学知识,行省内部重大民政事务需要向朝廷奏报,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故C项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权力来自皇帝的信任与支持,故D项正确。4.下图文字节选自一则清朝档案史料。其撰拟者应是()嘉庆二十一年七月初六日内阁奉上谕:和世泰等奏,口英咭唎国贡使连日演习礼仪极为敬谨即派苏楞额、广惠各载原品顶戴沿途伴送,钦此。A.中书省B.内阁C.
5、军机处D.礼部答案:C解析:这段文字的意思是,嘉庆二十一年,英吉利使者来华,内阁奉上谕说,英吉利人反复演习礼仪,态度甚是“敬谨”,皇帝非常高兴,要求给英吉利人“原品顶戴”“沿途伴送”等待遇。从“钦此”看,这是皇帝发布的圣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清朝雍正皇帝之后,圣谕的撰写者是军机处,而非中书省、内阁或礼部,故选C项。5.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明朝经济发展的影响
6、。题干材料强调了明后期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都使用玉制器皿,这破坏了明前中期的等级规定。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经济发展冲击了等级秩序,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君主专制逐渐加强,故排除A项。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是朝廷的规定,并非传统的伦理,且材料信息没有指向市民阶层,故C项错误。由题干材料不足以说明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D项错误。6.(2019广东茂名二模)1488年的吴江县县志记载:在苏州的农村,商人如果离家100里以外经商,让家人在家从事耕作,又多年不归,会被视为没有信义的人。而在1548年新的县志编成时,这段文字则被删除。这一变化反映出()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社会
7、价值观念B.江南地区的经济结构出现了转型C.商人的经商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D.长途贩运贸易逐渐得到官府保护答案:A解析:材料“1488年的吴江县县志记载商人如果离家100里以外经商会被视为没有信义的人。而在1548年新的县志编成时,这段文字则被删除”说明人们对商人经商不归的社会价值观念发生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社会价值观念,故选A项;材料“会被视为没有信义的人”是价值观念而不是经济结构,排除B项;价值观念的变化不能说明商人的经商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排除 C项;根据所学知识,明清时期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项。7.(2019课标全国,27)研究表明,明朝大商人的资本一
8、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朝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朝中期()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题干材料对比了明清大商人的资本状况,说明清朝商品经济发展水平高,商品经济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故C项正确;明清时期,统治阶级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A、B两项均不符合题意;材料主旨是明清大商人的资本状况,与白银普遍流通无关,故D项错误。8.(2019湖南长郡中学调研)秦汉时期,漕运为东西方向,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朝,漕运线路由
9、秦汉时期的东西向呈现出东南、西北向的变动。宋元明清时期,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漕运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A.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B.关中自然环境的恶化C.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大D.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秦汉时期,漕运为东西方向”“唐朝,漕运线路呈现出东南、西北向的变动”“宋元明清时期,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结合所学知识,这种变动既体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同时也体现了政治中心的转移,故D项正确。9.世情小说金瓶梅假托宋朝,反映的却是16世纪北方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广阔画面,它摆脱了英雄与神怪的传统题材,转而描写市井生活的悲欢离合,世态炎凉;其市民语言泼辣生动,对平常生活描
10、写细致,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传统小说题材写作走向没落B.手工业、商业繁荣,市民阶层扩大C.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加强的文化反映D.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结果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材料强调了金瓶梅艺术风格的变化,突出了对市民生活的描写,故B项正确;金瓶梅是世情小说,但并不能判断其他小说流派的没落,故A项错误;封建专制统治和思想活跃是世情小说产生的客观背景,但不是主要推动因素,故C、D两项错误。10.关羽的故事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在民间流传,但基本忠于历史原貌。宋朝正一派道士编造关公战蚩尤的故事,关羽成了道教的财神。明朝时三国演义不断传
11、播,关羽的忠义勇武精神得到人们追捧。关羽故事的流传()A.还原了历史的细节,增加历史的真实B.传播了道教的观念,反映思想的进步C.丰富了正统史学观,扩充历史的内涵D.折射了市民价值观,影响百姓的行为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关羽的故事在传播过程中脱离了历史,故A、C两项不正确;道教的观念只反映了关羽故事的一个侧面,故B项不正确;关羽的故事在民间广为传播,“财神”和忠义勇武的形象符合市民阶层的需要,故D项正确。11.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深刻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这两部“百科全书”的共同之处是()A.属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B.具有强
12、烈的社会批判精神C.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D.反映当代人的精神创伤答案:B解析:红楼梦和人间喜剧都不属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故A项错误;红楼梦以封建贵族家庭的兴衰为线索批判封建社会,人间喜剧深刻展示了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尤其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罪恶方面可谓入木三分,这两部作品都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故B项正确;红楼梦和人间喜剧都没有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故C项错误;红楼梦为清朝曹雪芹的作品,人间喜剧反映了法国近代社会的情况,都与当代人的精神创伤无关,故D项错误。12.清朝文学家袁枚所著随园诗话中载:“迨至(乾隆)五十五年,举行万寿,浙江盐务承办皇会,先大人(伍拉纳)命带三庆班
13、入京。自此继来者,又有四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等班。”这则材料 ()A.是徽班进京的最早记载B.说明朝野对越剧的喜爱C.体现传统戏剧种类繁多D.是京剧形成的佐证之一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不能判定为徽班进京的最早记载,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徽戏,不是越剧,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徽戏班进京,没有体现出传统戏剧种类繁多,故C项错误;京剧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形成的,材料反映的是清乾隆时期徽戏班进京,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代是印刷术普遍应用时期,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十三经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
14、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在这一时期。而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据方志记载,宋朝进士姓名可考者有29 000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82%;宋朝印书有地可考者1 500种,该五路即占80%。反之,夔州路仅有进士103人,而所印之书只有2种。摘编自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1)依据材料一,归纳印刷术普遍应用所产生的作用,指出宋朝各地印书种数与进士人数所呈现的关系。材料二明朝以前,医学对于传染病学的认识都未超出“伤寒论”的范围。明清两朝医药学家,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如震泽
15、县志续载,乾隆二十一年,“瘟疫遍行,家无不病,病无不危”,名医孙日琏施诊施药,“赖以全活者计千有余人”。又如相城小志载,光绪十七年,“疫症盛行,呕泻螺疮起”,龚霞伯以四味中药“遍施之,病立愈,活人甚众”。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等(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以前中医治疗传染病的理论来源,明清时期有何新发展?实践效果怎样?(3)综上,谈谈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参考答案:(1)作用:促进了学术的复兴;满足了教育的需要。关系: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2)来源:张仲景的伤寒病理论。新发展:创立温病学说。效果:运用温病学说治疗传染病,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3)社会需要促进科技发展,科技发展
16、推动社会进步。14.学习历史,不仅要广泛阅读,更要感悟智慧,融会贯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587年“并无大事可叙”。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该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他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的“荒诞奇迹”;已经去世5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在这年去世的名将戚继光。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在内地已成功定居4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他从欧洲出发,经
17、过澳门(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活跃于广东一带。据万历十五年编写材料二玉米、番薯等“种出西土”,在不少地方开始种植。据(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等(1)阅读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形态,并分析造成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揭示明朝中后期在经济领域(含农业、手工业、商业等)中日益凸显出来的新气象和政府实行的老政策。(3)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以日本、西欧(葡萄牙)为切入点,简要叙述明朝中后期中外关系的基本内容以及明朝政府的政策。参考答案:(1)政治形态: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内阁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
18、构,但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原因:皇帝离不开内阁,但又以司礼监太监予以牵制;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2)新气象: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美洲作物开始传入中国;出现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会馆频现,商帮势力强大。(答对三点即可)老政策:重农抑商。(3)内容:倭寇骚扰;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政策:明政府维护“朝贡”体制,实行“海禁”政策。解析:本题考查明朝中后期政治、经济、对外关系等方面的时代特征。第(1)问要求回答“政治形态”和政治黑暗的原因,侧重于政治方面。材料一中可以提取到万历皇帝和张居正的相关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实行内阁制,君主专制加强,根据这两点概括其“政治形态”;联系君主与内阁的关系,并结合材料一的信息分析其原因。第(2)问要求回答“新气象”和“老政策”,题目限定了经济领域的范围。根据材料二提供的“玉米”“番薯”的信息,可概括为“高产农作物”,再联系所学的明代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如工商业市镇兴起等可得出答案。第(3)问根据材料一提供的戚继光、利玛窦等信息,可知应从抗倭和朝贡贸易,中西文化交流和殖民势力东来等角度来概括,再联系教材中的“海禁”政策剖析“明朝政府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