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限时训练(十六)(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面为我国“一五”计划的基建投资比重分配表(%),表格中的空白处应当填写()农林水利轻工业重工业运输邮电贸易物储文教卫生城市公用其他7.66.5219.237.23.7A.51.68B2.0C18.5D9.0A“一五”计划期间,我国重点发展重工业,因而其投资比重占绝大多数,A项符合题意。2(2017益阳调研)从1954年起,国家重点发展公私合营国家资本主义,即国家通过注入资金和委派干部,同私营资本主义企业实行内部合作。这种合作主要带来了()A企业生产力的提高B企业管理的加强C企业生产关系的改
2、变D企业公私矛盾的化解C材料主要讲的是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这种改造并没有带来生产力的大发展,故A项错误;这种合作也加强了对企业的管理,但是并不是主要的,故B项错误;这种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具体来说就是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变为公有,这是主要的影响,故C项正确;此项措施并不能化解企业的公私矛盾,故D项错误。 3下图反映的是1950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工业总产值为100,不包括手工业),对其认识不正确的是()A社会主义工业和国家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迅速增加B标志着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基本
3、奠定D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逐渐缩小,直到最后消失C图示中“1950年、1953年和1956年社会主义工业所占比重分别为45%、57%和67%,1950年、1953年和1956年国家资本主义所占比重分别为18%、29%和33%”,由此可知社会主义工业和国家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迅速增加,故A项正确;19531956年,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故B项正确;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基本奠定应是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由图示中“1950年、1953年和1956年资本
4、主义工业所占比重分别为37%、14%和0%”可知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逐渐缩小,直到最后消失,故D项正确。 4新中国成立后中华老字号同仁堂大事记:“1955年,同仁堂制药厂被划归中国药材公司北京市公司管理,同仁堂被合并到宣武区药厂,同仁堂药店归大栅栏红旗街道管理。”国家对同仁堂这类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通过()A走合作化道路B没收为国营企业C全行业公私合营D资本家自愿捐献C依据材料“同仁堂制药厂被划归中国药材公司北京市公司管理,同仁堂被合并到宣武区药厂,同仁堂药店归大栅栏红旗街道管理”信息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用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方式。5这是一次被称为“强国序曲”的会议
5、,法国世界报评论:“这次代表大会似乎将成为世界共产主义历史上,特别是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日子。”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说:“这个党正在缓慢地,但却是相当有把握地领导着,把农业的中国推向工业化。”这次会议是指()A中共七大B中共八大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B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材料提及“这个党正在缓慢地,但却是相当有把握地领导着”,表明中共已经掌握国家政权,故A项错误;中共八大召开于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提出要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建设为先进的工业国,与材料信息符合,故B项正确;中共十四大与十五大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材料中“把农业的中国推向工业化”不符合,故C、D两项错
6、误。6(2017永州模拟)下表为中国每万人所拥有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网点变化情况表(单位:个)。表格反映的变化趋势主要是因为()1952年1957年1962年1965年47.626.413.29.5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结束B“左”倾错误主导经济建设C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D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停滞B表格内容反映了从1952年到1965年中国每万人所拥有的服务网点“从47.6个锐减至9.5个”,服务网点的减少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折射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左”倾错误主导的经济建设影响了人民生活的水平,故B项正确。7下面是新中国某一历史时期的宣传画,它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一五”计划B
7、三大改造C“大跃进”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C宣传画强调“不到十五年,要超过英国”,体现了“大跃进”运动时期的“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的特征,C项符合题意。8打油诗“出工鹭鸶探雪,收工流星赶月,干农活李逵说苦,挣工分武松打虎”,说明了()A三大改造解放了农村生产力B大跃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人民公社化运动促进了农民觉悟的提高D“一大二公”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材料反映的是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的现象,不是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故A项错误;大跃进时期盛行浮夸风,“左”倾错误迅速发展,谈不上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B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不是促进农民觉悟的提高,故C项错误
8、;人民公社化强调“一大二公”,经营方式是集中劳动、集中经营,分配方式是按工分平均分配,材料民谚形象地描绘了这种弊端,故D项正确。9(2017江西六校联考)人民日报某篇社论指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材料中“新的社会组织”所带来的影响是()A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B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有利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D社会生产力发展受到严重影响D“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表明当时实行的是人民公社化运
9、动,农村生产关系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故A项错误;1956年三大改造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故B项错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是在1992年以后,故C项错误;“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生产力造成极大破坏,故D项正确。10下图中从甲到乙的变化反映的历史过程是()A从国民经济恢复到“一五”计划B从“一五”计划到“大跃进”C从“大跃进”到国民经济调整D从国民经济调整到“文革”发动C国民经济恢复是从1949年到1952年,“一五”计划是从1953年到195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一五”计划是从1953到1957年,大跃进是1958年,与本题时间不符,故B项错
10、误;大跃进是1958年,国民经济调整是1960年,调整农轻重的比例,重工业比例调低,城市人口减少,故C项正确;此时间段尚未到“文革”时期,故D项错误。11中共中央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明年一方面必须努力增加消费品的生产,另一方面必须尽力压缩城市购买力,争取社会购买力同商品供应保持平衡,使我们逐步掌握主动。”此举表明中央力图()A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B调整国民经济C确立公有制主体地位D深化经济改革B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努力增加消费品的生产”“尽力压缩城市购买力,争取社会购买力同商品供应保持平衡”等信息反映了当时我国物质十分缺乏,中央力图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结合所学知
11、识可联系到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故B项正确;确立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深化经济改革在材料中未体现,故排除C、D两项。12观察新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曲线,其中出现阶段“”的主要原因是()A为完成“一五”计划 B正实施全面经济调整C支持农业合作化运动 D为增强国有企业活力B材料曲线图中显示19601963年城市化进程呈现下降趋势,此时中国正实行经济调整“八字”方针,故B项符合题意;A项是属于第一阶段;农业合作化时间是19531957年,故C项错误;国有企业改革时间是1984年,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世
12、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过曲折和失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党深信,只要鼓足六亿多人民的干劲,动员六亿多人民力争上游,我们一定能够高速度地进行建设,一定能够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赶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先进、最富强的国家之一。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5月29日)材料二19571962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单位:万吨)年份 1957196019621965钢产量5351 8666671 223粮食产量3 9002 8703 2003 891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材料三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
13、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十年中,我们虽然遭到过严重挫折,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总之,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根据材料一,指出该社论体现的心态。结合19561957年的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10分)(2)计量化的方法是史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观察材料二中的表格数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7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
14、识,概括材料所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作用。(8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的“鼓足六亿多人民的干劲”“一定能够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成为世界上最先进、最富强的国家之一”等信息和材料语气可作判断;第二小问,迁移所学知识解答即可。第(2)问,关键是要细致观察解读材料中数据变化,然后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其原因。第(3)问,抓住“物质技术基础”“骨干力量工作经验”等信息概括即可。答案(1)社会心态:乐观自信;急于求成。主要因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一五”计划完成,社会主义取得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缺乏建设经验。(2)主要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
15、”的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3)历史作用:奠定物质基础;培养骨干力量;积累建设经验;提供深刻教训。1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写历史小论文,列提纲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某同学在阅读课文及相关史料后,拟了一份有关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小论文提纲,请帮他完成空缺的部分。(12分)(标题)计划经济体制:_(一)1国家以计划经济推进现代化(1)统一全国财经(2)_2_(1)稳定物价(2)保证人民基本需求(3)高就业(二)1计划经济体制下现代化受阻(1)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2)_(3)_2_(1)“票证时代”(2)城乡二元结构解析题干要求拟一份有关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
16、小论文提纲,因此要从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出发,结合题干中利弊两方面的材料来拟定题目即可;根据材料中计划经济推进现代化的要求,结合“一五”计划或“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等与观点一致的史实作答即可;提炼出与稳定物价、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水平、提高就业等史实一致的观点即可;根据计划经济使现代化受阻的要求,答出“大跃进”、政企不分等与观点一致的史实或现象即可;结合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体制、平均主义严重等能体现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的史实或现象作答即可;结合人民生活水平状况,从能够体现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的史实作答即可。 答案答案1:从材料中提取利弊两方面的信息,概括确切。答案2:从材料中提取利或者弊单
17、方面的信息。其他未结合材料概括主题(评价计划经济体制)的答案不得分。答出“一五”计划或“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等与观点一致的史实即可。其他与观点不一致或无关的史实不得分。答案1:提炼出与史实一致的观点如“人民生活的保障”等。答案2:仅根据部分史实提炼出的观点如“社会公平的实现”等。如果仅答“计划经济下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的变迁”等无倾向性观点的不得分。答出“大跃进”、政企不分等与观点一致的史实或现象即可。答出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体制、平均主义严重等与观点一致的史实或现象即可。答案1:提炼出与史实一致的观点如“民生的艰难”等。答案2:仅根据部分史实提炼出的观点如“匮乏的物质生活”等。如果仅答“计划经济下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的变迁”等无倾向性观点的不得分。(其中的答案可以互换,但不能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