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7 ,大小:1.25MB ,
资源ID:1118050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1805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版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新高考(鲁京津琼)讲义:第22讲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版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新高考(鲁京津琼)讲义:第22讲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WORD版含答案.doc

1、第22讲人体内环境与稳态课程内容核心素养提考能1.说明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2.描述体温调节、水盐调节生命观念通过分析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稳态,形成稳态与平衡的生命观科学思维结合分析体液各成分相互转化的模型图及理化性质稳定的实例,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探究探究人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社会责任了解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形成关爱生命、关注人体健康的态度考点一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调节1.内环境的组成(1)体液与内环境(2)内环境三种成分的转化关系(3)细胞外液成分的比较比较项目血浆成分组织液和淋巴液成分成分种类相近,含有水、蛋白质、无机盐,以及血液运送的各种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气体和激素成分

2、含量(主要区别)蛋白质含量较多蛋白质含量较少(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2.内环境的功能(1)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2)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3.内环境的稳态1.内环境的化学成分与生理过程(1)内环境存在与不存在的化学物质举例(2)内环境发生的与不发生的生理过程举例2.(连线)下列几种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3.探究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4.组织水肿成因分析教材高考1.真题重组与判断(1)向实验狗的颈动脉灌注高渗盐水后,会出现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增加(2018海南卷,11C)()(2)摄盐过多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2016全国卷,3C)()(3)饮水增加导致尿

3、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2016全国卷,3D)()(4)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2014全国卷,3D)()提示(1)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减少。(2)(3)(4)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中。2.深挖教材(1)(人教版必修3教材P5“旁栏思考题”改编)生理盐水的浓度是多少?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为何必须使用生理盐水或质量分数为5%葡萄糖注射液?浓度过高、过低有何后果?提示人的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这样的溶液及质量分数为5%葡萄糖注射液所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所以是血浆的等渗溶液。如果输

4、液时使用的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质量分数为0.9%,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从而不能维持组织细胞正常形态和功能。(2)(人教版必修3P4、P5内文拓展)细胞外液中溶质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为什么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提示渗透压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数。蛋白质含量虽高,但蛋白质分子质量较Na与Cl大得多,数目远少于Na与Cl。围绕内环境组成及功能,考查获取信息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1.(2018海南卷,9)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是()A.淋巴管内的液体 B.输尿管内的液体C.汗腺导管内的液体 D.消化管内的液体解析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

5、,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境。淋巴管内的液体为淋巴,属于内环境,A正确;输尿管内的液体、汗腺导管内的液体、消化管内的液体、肾小管内的液体等,与外界相通,不属于内环境,B、C、D错误。答案A2.(2018湖北武汉部分学校调研)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共同构成了人体细胞生存的内环境B.当人体较长时间对蛋白质摄入不足时,乙液会变少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可以生活在甲液和丙液中D.甲液和乙液在组成上的主要差别是无机盐含量的多少解析甲、乙、丙、丁分别表示血

6、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等构成,不包含细胞内液,A错误;当人体较长时间对蛋白质摄入不足时,可导致血浆蛋白浓度减小,血浆的渗透压下降,从而导致血浆中的水分渗入组织液中,组织液增多,B错误;淋巴细胞可生活在淋巴、血浆中,C正确;血浆和组织液在组成上的主要差别是蛋白质含量的多少,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错误。答案C巧用“箭头走向”分析内环境物质交换示意图(1)分析(2)结论:甲是细胞内液,乙是组织液,丙是血浆,丁是淋巴。围绕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考查生命观念3.(2015全国卷,3)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 mL后,会出现

7、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解析正常机体可以通过调节维持稳态,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机体可以通过泌尿系统把一部分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B错误;在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占有明显优势的是钠离子和氯离子,因此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中的钠离子主要留在细胞外液中,C、D错误。答案A4.(2018安徽合肥模拟)如图所示为人体内生理过程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肠道中的A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可能使细胞内ADP含量降低B.胰岛素能促进5、7、8过程,胰高血

8、糖素能促进6、9过程C.图示三种细胞对血液中A浓度依赖最大的是脑细胞D.剧烈运动时肌细胞内产生大量乳酸,会使血液的pH明显降低解析肠道内的物质A为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不会使细胞内ADP含量降低,A错误;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补充血糖,肌糖原不能分解补充血糖,B错误;血糖浓度较高时,可在肝细胞和肌细胞内被合成糖原和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浓度低时肝糖原能分解以及非糖类物质能转化成葡萄糖,而脑细胞只能依赖于血糖,C正确;剧烈运动时,肌细胞内可产生大量乳酸,但血液中含有缓冲对,血液的pH不会明显降低,D错误。答案C结合内环境稳态及其意义,考查社会责任5.(2014全国卷,3)内环

9、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解析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中,而不是内环境中,D错误。答案D6.(20184月浙江选考)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B.血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C.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D.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解析心肌细胞

10、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CO2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跨膜进入内环境,所以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其生活的内环境,A错误;肌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血管中的药物在血浆中,药物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再进入肌细胞,B正确;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渗透吸水,组织肿胀,C正确;内环境的成分包括营养物质、激素、代谢废物等,D正确。答案A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举例) 考点二内环境稳态的实例体温调节、水盐调节1.体温调节(1)调节模型(2)模型解读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产热的主要器官是肝脏(安静时)和骨骼肌(运动时)。

11、人体的散热主要是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还有呼气、排尿和排便等,散热的主要器官是皮肤。体温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体温调节的神经中枢是下丘脑,产生冷热感觉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寒冷条件下参与产热的激素有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前者的分泌是由下丘脑的传出神经调节的,后者的分泌是由下丘脑和垂体分级调节的,两种激素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2.水盐调节(1)调节模型(2)模型解读调节中枢:下丘脑。渴觉形成的中枢:大脑皮层。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参与的激素:在水分调节中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脑产生,由垂体释放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排尿量减少。1.

12、血浆渗透压、抗利尿激素量和尿量的关系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二者呈正相关;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二者呈负相关。2.下图表示的是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过程示意图,据图思考:(1)图中字母表示的分别是什么激素?提示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d是抗利尿激素。(2)在寒冷环境中,皮肤会产生怎样的变化?提示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等。(3)体温或水盐调节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教材高考1.真题重组与判断(1)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20

13、17全国卷,4C)()(2)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2016全国卷,3B)()(3)机体水盐平衡的维持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2015海南卷,3C)()(4)呼气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2015海南卷,14A)()(5)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也有感受体温变化的功能。(2015海南卷,14C)()提示(1)(2)肾小管通过自由扩散吸水。(3)(4)人体散热的主要途径是汗液蒸发和皮肤内毛细血管散热。(5)2.深挖教材(1)(人教版必修3 P33“练习”改编)有些同学为减少去厕所的次数而很少喝水,这是否可取?为什么?提示不可取。虽然人体每天摄入和排出的水量是基本相等的,但

14、还是需要一定的水量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如果喝水过少,尿量就会很少,那些应通过尿液排出的体内代谢废物无法正常排出,就会造成人体内环境的紊乱。(2)(人教版必修3 P9“思考与讨论”拓展)某人发高烧体温持续39 ,请问他的产热大于散热吗?提示产热散热,如果产热大于散热,体温还会继续升高。结合水盐平衡调节,考查稳态与平衡观1.(2018海南卷,11)向实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增加B.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减少C.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增加D.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减少解析输入的高渗盐水溶液进入血液后,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从而刺激下丘脑渗透

15、压感受器,通过下丘脑调节水平衡,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B正确。答案B2.(2019安徽安庆第二次联考)下列关于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当人失水过多后,会在大脑皮层中的相关区域产生渴觉B.当给一内环境渗透压正常的人静脉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尿液明显减少C.渗透压感受器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中D.水盐平衡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解析当人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并将刺激传至大脑皮层,大脑皮层产生渴觉,A正确;当给一内环境渗透压正常的人静脉注射抗利尿激素后,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重吸收增加,尿量明显减少,B正确;下丘脑是体温、血糖和水盐平

16、衡调节中枢,另外下丘脑中还有渗透压感受器,C正确;水盐平衡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D错误。答案D围绕体温调节,考查生命观念3.(2018海南卷,8)当人突然遇到寒冷环境时,不会发生的是()A.体温仍然能够保持相对恒定B.蜷缩身体,减少体表与外界接触面积C.下丘脑感受到温度下降D.肾上腺素分泌减少,心率减慢解析寒冷状态下,温度变化刺激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一方面使得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汗腺分泌减少来减少散热,另一方面使得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以及通过体液调节分泌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等让代谢加强来增加产热,从而维持体温相对恒定,A正确;寒冷

17、状态下人会产生身体蜷缩反应,减少体表与外界接触面积,使散热减少,B正确;下丘脑存在温度感受器,能感受到体温变化,C正确;由于肾上腺素能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所以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会使心率加快,D错误。答案D4.(201811月浙江选考)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寒冷环境下,骨骼肌不受神经支配而自主战栗B.气温超过35 时,最有效的散热方式是出汗C.通常机体的传导散热主要发生在体内D.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始终相等解析寒冷环境下,骨骼肌会发生不自主战栗,且受神经支配,A错误;环境温度超过35 时,对于人体而言出汗成为唯一有效的散热机制,B正确;通常机体的传导散热主要发生在体表,C错

18、误;当人体因病体温上升时,机体的产热量将大于散热量,D错误。答案B结合体温与水盐平衡调节的实验,考查科学探究能力5.(2018全国卷,31)为探究不同因素对尿量的影响,某同学用麻醉后的实验兔进行不同的实验,实验内容如下:a.记录实验兔的尿量(单位:滴/分钟)。b.耳缘静脉注射垂体提取液0.5 mL,记录尿量。c.待尿量恢复后,耳缘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15 mL,记录尿量。取尿液做尿糖定性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该同学发现,与a相比,b处理后实验兔尿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_。(2)c处理后,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会升高,实验兔的尿量会。取尿液加入斐林试剂做尿糖定性实验出现砖红色,说明尿液中含

19、有。(3)若某实验兔出现腹泻、尿量减少现象,导致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了存在于的渗透压感受器,从而引起尿量减少。解析(1)垂体可以释放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二者重吸收水,从而使尿量减少。(2)用20%葡萄糖溶液处理后,实验兔的肾小管腔内液体的渗透压会升高,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实验兔的尿量会增加。斐林试剂可以用来检测葡萄糖的存在,若尿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尿液中含有葡萄糖。(3)血浆渗透压升高,会刺激存在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经过一系列的调节活动,最终使尿量减少。答案(1)垂体提取液中含有抗利尿激素,促进了肾小管和集合管重

20、吸收水,从而使尿量减少(2)增加葡萄糖 (3)下丘脑澄清易错易混强化科学思维易错易混易错点1血液血浆、血红蛋白血浆蛋白点拨易错点2体外液体体液内环境点拨体外液体: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外分泌腺等)中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在体内,属于体外液体。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内环境(细胞外液)。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易错点3对冬季或发热情况下产热与散热关系理解不透点拨只要体温稳定,无论冬季还是夏季,无论体温37 ,还是甲亢病人的偏高体温(如一直维持在39 )均应维持产热与散热的动态平衡,即产热散热;若产热散热则体温升高,反之则体温降低。深度纠错

21、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蛋白质、Na和Cl的浓度有关,与K浓度无关B.人体内环境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三部分组成C.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保持相对稳定时,就可认为维持了内环境的稳态D.肝细胞代谢产生的小分子物质(如尿素)也会改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解析正确理解相关概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A项错误: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有关,其中无机盐主要与Na和Cl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和其他无机盐离子如K也有关。B项错误:人体的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注意血浆和血液的区别。C项错误:内环境稳态不仅指组成成分保持相对稳定,

22、还包括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D项正确: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所以任何可进入细胞外液的溶质分子或离子都可能改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如尿素等。答案D2.如图为人体内的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体内抗原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酸碱平衡的调节主要发生在外环境中B.赖氨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从消化道进入组织细胞中,至少通过8层细胞膜C.有氧呼吸形成的CO2,其中的“O”来自线粒体中的H2O和葡萄糖D.人体内所有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的物质交换都要通过内环境来完成解析外环境是人体之外的环境,消化道和呼吸道也属于人体外

23、环境,内环境是在人体内、细胞外的环境,即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等),所以酸碱平衡的调节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赖氨酸是必需氨基酸,在被消化道吸收时,首先要穿过消化道上皮细胞,两层膜,再经组织液进入毛细血管穿过一层细胞,两层膜,经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从血管中出来时穿过一层细胞,两层膜;进入组织细胞,穿过一层膜,所以至少穿过7层膜;有氧呼吸产生CO2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需要2个丙酮酸和6个水分子,而葡萄糖是不能被线粒体直接利用的;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答案D3.下列有关内环境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相近,但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多B.淋巴

24、中含有淋巴因子,利于增强免疫功能C.血浆中含有蛋白酶,可催化血红蛋白水解D.组织液中钠离子浓度影响细胞外液渗透压解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相近,但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多,A正确;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存在于淋巴等内环境中,利于增强免疫功能,B正确;正常情况下,血浆中不含有蛋白酶,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C错误;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钠离子和氯离子,因此组织液中钠离子浓度影响细胞外液渗透压,D正确。答案C随堂真题&预测1.(2017全国卷,4)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机体血浆渗

25、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解析质量分数为0.9%NaCl溶液的渗透压与机体血浆渗透压相等,所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质量分数为0.9%NaCl溶液,血浆渗透压大小基本不变,但正常情况下,水盐代谢要平衡,进多少出多少,所以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答案C2.(2016全国卷,3)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

26、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B.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C.摄盐过多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D.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解析肾小管通过自由扩散(或渗透作用)吸收水分。答案B3.(2020选考预测)近年来,去西藏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但高原地区氧气稀薄,一些人可能会出现组织水肿等高原反应。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高原反应可能还包括呼吸、心跳加速B.因高原反应出现水肿时人组织液增多C.高原反应的产生是因为机体丧失了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D.高原反应的产生可能与内环境酸碱平衡失调有关解析高原反应是氧气供应不足导致的,机体

27、会通过提高呼吸、心跳频率,促进对氧气的吸收和运输,A正确;人发生水肿时,水分大量进入组织间隙,使组织液增多,B正确;高原反应的产生是外界环境引起机体内环境的改变超过了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而不是机体丧失了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C错误;因为缺氧机体可能进行更强的无氧呼吸,从而产生更多的乳酸,引起内环境酸碱平衡失调,影响代谢的正常进行,导致不适的生理反应,D正确。答案C4.(2018江苏卷,30)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如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

28、37 。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激素甲的名称是,激素乙通过的途径作用于甲状腺。(2)体温上升期,人体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即出现“寒战”,有助于体温_。综合图解分析,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_。(3)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在“大于”、“小于”或“等于”中选择)散热量。此阶段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从而减少尿量。(4)体温下降期,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5)体温上升期,人体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状,易引发慢性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请解释血压升高的可能原因:_。解析(1)由题图可知,激素甲由下丘脑产生后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产生激素乙

29、,激素乙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产生甲状腺激素,所以激素甲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乙为促甲状腺激素。激素乙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甲状腺。(2)人体骨骼肌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可增加产热,有助于体温上升到已上调的38.5 体温调定点。综合图解分析可知,体温上升期人体的体温调节既可以通过靶腺分泌相应激素进行激素调节,也可以通过神经控制某些腺体进行,有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两种途径。(3)高温持续期体温恒定,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此阶段人体出现脱水现象时,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量。(4)体温下降期,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以增加散热,使体温下降。(5)体

30、温上升期,人体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状,可能是因为心脏血液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缩,最终血压轻度升高。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体液运输(2)上升到已上调的体温调定点(上升到38.5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3)等于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重吸收水量增加)(4)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5)心脏血液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缩(时间:35分钟)1.(2019山东重点高中联考)下列有关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达到相对稳定时,机体一定达到稳态B.内环境中的HCO大量流失,可能会引起机体血浆pH发生改变C.内环境的渗透压的改变可能会引起组织细胞渗透压发生改变D.内

31、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解析内环境稳态是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机体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A错误。答案A2.(2019北京质检)下列有关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与组织液相比,血浆含较多的白蛋白、球蛋白等多种血浆蛋白B.安静状态时,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多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中的C.体内细胞的正常生活依赖于内环境,但不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D.机体患病则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必然引起细胞代谢紊乱解析由于血浆蛋白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所以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A正确;寒冷环境下,散热量增加,为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产

32、热量也增加,故寒冷环境中产热量及散热量都高于炎热环境中的产热量及散热量,B错误;体内细胞依赖于内环境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同时自身的代谢产物也要分泌到内环境中,所以细胞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有关,C错误;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机体可能会患病,而机体患病时,内环境稳态不一定遭到破坏,D错误。答案A3.(2019河北石家庄市质检)下列生理活动不是单向进行的是()A.机体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B.性激素在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转移和运输C.胰岛素在胰岛B细胞内的合成与分泌过程D.动物肝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的过程解析机体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A项不符合题意;性激素属

33、于固醇类物质,其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可以在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相互转移和运输,B项符合题意;胰岛素在胰岛B细胞内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是单向的,C项不符合题意;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输方式都是自由扩散,都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输,细胞吸收氧气,氧气从组织液进入细胞是单向的,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B4.(2018山东名校联考)如图是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叙述错误的是()A.可以进入A、C、DB.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C.图中O2浓度最低的液体是D.组成了体液,其中构成了内环境解析图中是血浆,是组织液,是细胞内液,是淋巴,A

34、是毛细血管,B是红细胞,C是组织细胞,D是毛细淋巴管,构成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及细胞内液间可相互渗透,也可渗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A正确;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细胞内液,B错误;O2浓度最低的液体是细胞内液,最高的是血浆,C正确;属于内环境成分,又叫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一起构成体液,D正确。答案B5.(2018上海虹口二模)下表表示人的几种组织、器官在安静和运动情况下的产热百分率,从表中数据不能推导出的结论是()组织、器官产热量所占百分率/%安静状态劳动或运动脑161内脏568骨骼肌1890A.安静状态下还有其他组织器官参与产热B.运动时的产热量比安静时多8%C.安静状态下产热主要来自内脏

35、D.运动时产热主要来自骨骼肌解析据表格数据可知,安静状态下脑、内脏、骨骼肌的产热量之和为16%56%18%90%,小于100%,说明还有其他组织器官参与产热,A正确;表中只是给出了两种状态下部分组织器官产热量所占百分率,没有给出两种状态下的总产热量,因此无法比较二者的大小,B错误;根据表格分析,安静状态下内脏器官的产热量最多,内脏是主要的产热器官,C正确;根据表格分析,劳动或运动状态下骨骼肌的产热量最高,是主要的产热器官,D正确。答案B6.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媒介”,下列关于该“媒介”的成分、理化性质及其稳态的调节机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麦芽糖属于小分子物质,可存在于该“媒

36、介”中B.该“媒介”的稳态包含理化性质和成分的动态平衡C.调节该“媒介”稳态的系统是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D.该“媒介”pH的稳定与CO和HPO等离子有关解析内环境是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麦芽糖是植物二糖,不存在于人体内环境中,A错误;内环境的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B正确;调节内环境稳态的系统有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C错误;内环境的pH保持相对稳定与HCO和HPO等离子有关,D错误。答案B7.(2018青岛模拟)下图是某人在体内失水过多的情况下,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其中表示体液,ADH表示抗利尿激素。请据图分析回答:(1)表示的内

37、环境是;与的成分和含量最主要的差别是_;原尿中不被重吸收的物质是。(2)图中的刺激表示_。(3)据图分析,ADH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水分重吸收的机制是_。(答出两点即可)(4)膀胱的肌肉收缩引起排尿,尿液流经尿道时,刺激尿道使膀胱的肌肉进一步收缩,此过程属于(填“正”或“负”)反馈调节。解析(1)图中表示血浆,表示组织液,表示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可利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

38、不可利用的尿素不能被重吸收。(2)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会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促使下丘脑合成抗利尿激素增多,所以图中的刺激表示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3)据图分析可知,ADH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水分重吸收的机制是激活图中酶的活性、促进水通道蛋白的合成和促进储存水通道蛋白的囊泡向细胞膜移动与融合。(4)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膀胱的肌肉收缩引起排尿,尿液流经尿道时,刺激尿道使膀胱的肌肉进一步收缩,此过程属于正反馈调节。答案(1)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少尿素(2)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3)激活图中酶的活性;

39、促进水通道蛋白的合成;促进储存水通道蛋白的囊泡向细胞膜移动、融合(4)正8.某实验小组将加入抗凝剂和生理盐水的新鲜绵羊血液进行离心,结果如图1;接着取上清液,分别向其中滴加0.1 mol/L的HCl和0.1 mol/L的NaOH,同时用蒸馏水做对照,结果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取适量上清液加入双缩脲试剂,若出现紫色则说明含血红蛋白B.若要提取相关抗体用于免疫治疗,最佳材料应是沉淀物C.图2实验中HCl、NaOH的浓度和滴数为自变量D.图2实验结果表明:血浆有一定的缓冲能力解析上清液中的蛋白质是血浆蛋白,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A错误;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血浆)中,因此若要提取相关抗体用

40、于免疫治疗,最佳材料应是上清液,B错误;图2实验中,蒸馏水和上清液为自变量,HCl、NaOH的浓度和滴数分别为无关变量和自变量,C错误;图2显示:分别滴加0.1 mol/L的HCl和0.1 mol/L的NaOH溶液后,上清液的pH变化幅度很小,而蒸馏水的pH变化幅度大,说明血浆有一定的缓冲能力,D正确。答案D9.关于内环境稳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产生渴觉B.血液中CO2增多引起呼吸频率加快,是由体液和神经共同调节的C.正常情况下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含量相等D.毛细血管处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相互转化的量总是平衡的答案B10.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

41、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的过程发生在左右锁骨下的静脉处B.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将会导致渗透压降低,增多C.从外界环境摄入的K进入细胞的途径:外界环境消化系统A组织细胞D.如果食物过咸,系统B会增加对水的重吸收解析人体内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图中,根据是单箭头可知,是血浆,是组织液,是淋巴,A是循环系统,B是泌尿系统;淋巴通过淋巴循环回流至左右锁骨下的静脉处,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与毛细淋巴管之间,A错误;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将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钾离子通过消化

42、系统被吸收后进入循环系统A,由血浆进入组织液,最后进入组织细胞,C正确;如果食物过咸,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D正确。答案A11.下表是人体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中的部分物质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成分(相对含量)NaKClHCO蛋白质142.005.00103.0027.0016.00147.004.00114.0030.001.0010.00143.0025.0011.0047.00A.是血浆,其蛋白质含量减少会导致组织水肿B.与的成分差异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C.中含有较多的蛋白

43、质和K,可判断是细胞内液D.的pH能够保持稳定是因为HCO含量较多解析分析表格可知,细胞内液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其中血浆与淋巴和组织液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因此表中是细胞内液,是血浆,是组织液或淋巴。由以上分析可知,是血浆,其蛋白质含量减少会导致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液回流受阻,进而导致组织水肿,A正确;为细胞外液,为细胞内液,两者的成分差异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B正确;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K,可判断是细胞内液,C正确;为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的pH能够保持稳定是因为含有缓冲物质,D错误。答案D12.如图表示的是四种信息分子对人体一些生理

44、过程的调节,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A为神经递质,是在传出神经元合成,骨骼肌是它的靶器官B.B为促甲状腺激素,由垂体细胞分泌,对下丘脑有负反馈作用C.C为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释放入血液,能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D.D为淋巴因子,由吞噬细胞合成,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解析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骨骼肌为效应器,A是由支配骨骼肌的传出神经元合成的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靶器官(骨骼肌),A正确;B作为信息分子作用于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使组织产热增多,因此,B为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无负反馈作用,B错误;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经垂体释放进入血液,起到降低细胞外液

45、渗透压的作用,C错误;D为淋巴因子,由T细胞合成并分泌,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D错误。答案A13.(2019山东枣庄模拟)假如某人处于0 环境中,产热为A1,散热为B1,处于30 的环境中,产热为A2,散热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也是冷觉和热觉形成的部位B.同30 环境相比,人处于0 环境下,A1A2,B1A2,B1B2,B错误;与30 环境相比,0 环境中汗腺分泌减少,失水量减少,因此抗利尿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多,C正确;从30 的环境中进入0 的环境时打寒战,这是先天就有的、低级中枢就能完成的活动,无需大脑皮层参与,属于非条件反射,D错误。答案

46、C14.(2019山东烟台模拟)“今朝春气寒,自问何所欲。酥暖薤白酒,乳和地黄粥。”这是白居易的春寒中的诗句。大诗人白居易用“吃”“喝”来御寒,这未尝不是一个好方法。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在寒冷的环境中,人体会通过各种调节来适应环境,并维持体温相对恒定。人的体温能保持相对恒定是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低温刺激冷觉感受器并使之产生兴奋,兴奋传至下丘脑,使之分泌的增加,该激素作用于细胞。(2)当人吃的食物过咸时,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促进释放抗利尿激素,在该过程中,感受器、神经中枢分别位于、。(3)人喝“粥”后,经消化吸收,血糖浓度会升高,此时分泌胰岛素增加,从而降低血

47、糖。(4)白酒中所含的乙醇能使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适量地饮白酒有利于缓解疲劳、松弛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和机体的新陈代谢等。当乙醇刺激了神经元的轴突上某部位时,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内电位发生的变化是。解析(1)人体之所以能维持体温相对稳定是因为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体内产热量和散热量基本相等。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增加,TRH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进而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以提高细胞代谢速率。(2)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传到下丘脑渗透压调节中枢,经分析和综合,作用于垂体,使之释放抗利尿激素增

48、多,进而促使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作用加强。(3)当血糖浓度升高时,一方面下丘脑通过相关神经刺激胰岛B细胞,促进其分泌胰岛素,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另一方面胰岛B细胞可直接感受血糖浓度变化,分泌胰岛素。(4)当乙醇刺激了神经元的轴突上某部位时,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内发生的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答案(1)产热和散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2)垂体下丘脑下丘脑(3)胰岛B细胞(4)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15.严重的中暑又称“热射病”,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死亡率很高。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外界的高温刺激,某人中暑前表现出大量流汗的现象,请写出一条反射弧来描

49、述此人流汗的缘由:_。在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上的传递都具有单向性,其中兴奋的传递具有单向性的原因是_。(2)中暑的发生说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而人体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3)热射病的病理机制十分复杂,涉及多脏器、多系统的相互作用。目前研究较多的机制之一是“直接热损伤”,从细胞代谢角度分析直接热损伤的原因是_。解析(1)流汗过程为炎热时的体温调节过程,反射弧为:温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汗腺分泌汗液。在反射弧中,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具有单向性。(2)中暑的发生说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人体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3)体温超过正常范围会使细胞内的酶活性降低甚至失活,故从细胞代谢角度分析“直接热损伤”的原因是过高的体温会使细胞中酶的活性降低或丧失,进而导致细胞代谢紊乱。答案(1)温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汗腺分泌汗液突触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2)有限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3)过高的体温会使细胞中酶的活性降低或丧失,进而导致细胞代谢的紊乱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