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年级上语文同步备课资料包(同步练习)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北师大版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
2、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6.1古诗二首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松柏( ) 冢( ) 垒垒( ) 狗窦( )雉( ) 舂谷( ) 羹( ) 贻 ( )答案: bi zhng li du zh chng gng
3、y(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生字的能力,学生可以巩固课堂所学的生字,让学生牢记字形。)2. 解释下列字词。始: 冢: 窦: 旅葵: 羹: 贻: 雉: 舂:答案: 始:才。 冢:坟墓。 窦:洞穴。 旅葵:即野葵。 羹:菜。糊状的。 贻:送,赠送。 雉:野鸡。 舂: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解析: 本题考查学历史事实。C.三、四句点明主旨,希望李广那样英勇善战、体恤士卒的将军戍守边疆,讥朝廷用人不当。D.诗人表达了对戍边士卒极大的同情,并希望象“飞将军”一样杀敌立功。4.对理解十五从军征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五从军征描写一个服役65年的老兵回乡后无家可归,满目惨况的悲剧境遇。B
4、.作者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人的凄零;通过对兔雉栖身于家屋,谷葵从生于庭院的景物描写,来说明老兵家园的残破。C.这是一首抒情诗。诗歌依照人物回家的程序,由远及近,逐层描写。D.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家破人亡的老兵形象,控诉了封建兵役制度给人们带来了沉重苦难。答案:3.D (解析: 诗人表达了对戍边将士的同情 ,但更主要的是表达对良将的思慕 ) 4.C(解析:本事是叙事诗,而且采用了融情于叙的写法 )二、默写诗句。1.但使龙城飞将在,_。2.出塞中表现诗人对历史变换,征战未断,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的感叹的句子是:_,_。3.十五从军征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
5、是_,_。4.十五从军征中从别人口中得知亲故凋零的句子是_,_。5.十五从军征中描写家国破败,控诉当时繁重的兵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的句子是_,_。6.在浩瀚的古典诗词中描写战争、吟咏军旅生活的诗词有很多,请写出你所知道的其中 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3)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4)遥看是君家,松柏冢垒垒。5)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杂树,井上生旅葵。6)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王昌龄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默写古诗的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背
6、诵完成此题,丰富语文积累。其中第六小题考查学生的迁移能力,学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解决本题 )三、我理解了课文内容并能完成下列各题。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垒垒。”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杂树,井上生旅葵。春谷持做饭,采葵持做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是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1.本诗描绘了怎样的一幅情景,表现了怎样的情怀?_ 2.“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可以看出老人怎样的心情?_ 3.写出老人归家后所看到的无限凄凉之景的诗句是什么?_4.诗中哪一句使的情感达到了顶点,并引起读者的共鸣?_ 5.结合诗中的内容,谈谈你对战争的看法。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练笔。_答案:1.这首乐府诗描述的是一位少年从征65年后返回故里的情景。这首诗通过主人公的遭遇揭示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2.惊喜而又急切的心情3.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杂树,井上生旅葵4.泪落沾我衣5. 战争让人们流离失所,我要拥护和平.( 围绕这个主题来写即可).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十五从军征的理解,同时考查本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情况。唯一有难度的是第五题,学生本着主观的情感倾向即可解答此题。 )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