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8 ,大小:4.29MB ,
资源ID:1117421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1742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期末复习:第6-9单元 综合 期末共6套测试卷精选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期末复习:第6-9单元 综合 期末共6套测试卷精选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1、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期末复习:第6-9单元+综合+期末共6套测试卷精选汇编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测试卷总分:100分 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方学者弗兰克写道:“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材料意在说明,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中()A欧洲国家起了主导作用B欧洲和亚非拉国家均受益C欧洲和亚非拉作用相同D亚非拉国家起了关键作用2从16世纪

2、开始的早期殖民帝国时代,殖民强国虽然有了远洋航船和大炮、毛瑟枪和正规军,但是它的力量优势,尤其是对一些先进文明地区的力量优势却是有限的。由此决定了早期殖民帝国扩张的重点在()A亚洲 B欧洲C大洋洲 D美洲3马克思在分析英国和印度关系时说:“英国工业愈是依靠印度市场,英国工厂主们就愈是感到在他们摧毁了印度本国的工业之后必须在印度造成新的生产力。”马克思表达的核心思想是()A英国对印度市场的依赖性过高,导致国内技术革新动力不足B英国在印度发展近代工业,是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C英国的技术支持和资本输出,是印度近代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D对印度的殖民侵略,已经成为英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419世纪70年代以

3、前,欧洲殖民国家只侵占了10%左右的非洲土地;19世纪晚期,它们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B非洲殖民体系的形成C奴隶贸易的盛行D非洲丧失了抵抗能力5非洲的很多国界线是直线,与地理山川河流的走向并不统一。这种局面的形成是因为()A西方列强瓜分非洲的产物B非洲民族组成相对单一C非洲国家历史久远D民族矛盾与种族冲突的产物6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说:“1519世纪,(戈雷岛)相继被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法国占领岛上简陋的奴隶居住区与装饰华丽的奴隶贸易场所形成鲜明的对比。”材料揭露了()A资本主义发展的野蛮性 B封建主义统治的特殊性C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D资本主义产

4、生的合理性71517世纪的欧洲被称为“扩张的时代”。用全球史观审视“扩张”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A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B为西欧国家进一步扩张提供了条件C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D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进程820世纪初,殖民体系已经形成但又过时。其中“过时”的根本原因是()A老牌殖民帝国的衰落B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C列强力量对比的变化D局部战争的日趋严重9从“美国独立战争、印度民族大起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内容中归纳出的一个学习主题是()A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B步入近代C殖民地人民的抗争D西方文明之源10“欧洲海外扩张和陆上扩张的最明显的结果是,人类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扩大了。地理知识不再局

5、限于一个地区、一块大陆或半球。整个地球的外形首次被确定和绘入地图。”材料强调了欧洲的殖民扩张()A阻碍了新航路的开辟B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C阻碍了先进生产方式的传播D推动了世界的和平发展111651年,英国航海条例规定:自公元1651年12月1日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们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或领土。这一规定导致的结果是()A引发英荷战争,打败荷兰B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C打败法国,夺取其海外殖民地D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121917年,墨西哥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宪法的基本思想是从建立民主制

6、度的长期斗争中涌现的,是具有爱国色彩的集团,共同努力和妥协的产物。宪法提供了一个共和国政府的通常体制,总统由直接民选产生;还慎重地规定,分配大地产,不管大地产是本国人、教会或外国人所有。材料说明这部宪法()A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B美国结束了对拉美的“大棒政策”C结束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D工人阶级登上墨西哥的政治舞台13有史学家认为,列强对世界的控制有时是通过旧的手段例如武力完成的。但更为经常的是通过贸易、投资和商业活动从殖民地获利,在不直接进行政治控制的前提下,影响殖民地的事务。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A殖民活动是工业革命的产物B经济手段是殖民扩张的常用方式C殖民扩张是亚非拉落后的根源D帝国主

7、义不以控制殖民地为目标1419世纪上半期,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把亚洲民族解放运动推到了顶点。19世纪末20世纪初,辛亥革命和印度反英斗争代表了亚洲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新高潮。促使亚洲民族解放运动领导阶级变化的根本条件是()A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B新的社会阶级的形成和壮大C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D帝国主义的扼杀和限制加剧15非洲、美洲、亚洲和澳大利亚提供自然资源和农产品,英国、欧洲和美国加工或者消费这些原材料,带动了海上运输和陆地运输的发展。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而这一新体系所带来的利润主要流向欧洲、北美洲和日本。这一格局的出现()A表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8、B促使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向平衡C使东方落后于西方格局开始出现D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6分,第19题15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的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摘编自马克思资本论材料二:非洲到处在流血过去住着人的村落现在变成一片废墟那些修建村落、耕种田地的人们到哪里去了呢?他们被捉去当奴隶,或者在捕捉奴隶者到来时逃走了。那些

9、侥幸逃走的人们,不得不从生机盎然的农业区,迁居到人迹罕至、野兽出没的深山老林,重过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摘编自艾周昌等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材料三:法国的革命事件和在圣多明各(海地所在的岛屿)由杜桑卢维杜尔领导的非洲奴隶的斗争震撼了整个奴隶社会。各国的奴隶贩子及其拥护者对法国大革命及整个自由思想惊恐万状。非洲人在西印度群岛发动的日益频繁的骚动,更使他们成了惊弓之鸟。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公开大规模输入奴隶是危险的。摘编自阿勃拉莫娃非洲四百年的奴隶贸易材料四:奴隶制的废止正如它的发生一样,是资本主义发展决定的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

10、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摘编自杨人楩非洲通史简编(1)材料一反映了奴隶贸易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什么意义?(2分)(2)材料二说明奴隶贸易对非洲造成了哪些影响?(4分)(3)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指出奴隶贸易逐渐废止的原因。(6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葡萄牙、西班牙两国的冒险远航、殖民征讨和对殖民地的统治,都由封建王室直接控制。在移民队伍的组成上,商人、贵族、教士三位一体。在殖民地,由国王任命封建贵族充任各殖民地的总督和都督,执掌军事、民政和司法大权。在土地制度方面,所有占领的土地被宣布为王室所有,由国王分封给殖民者和教会。在工商业政策方面,奉行“重金主义”(重商

11、主义的早期形式)政策,使用奴隶开采银矿,掠夺大量金银财富。摘编自艾周昌等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材料二:从1813年印度被迫接受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后,英国的棉纱、棉布等大量机器工业品涌入印度,沉重打击了印度的城市手工业,特别是棉纺织业。在孟加拉国,号称“印度的曼彻斯特”的达卡城人口曾经达到15万人,到1840年前后,只剩下3万至4万人了。英国的工业品不仅摧毁了印度的城市手工业,还打击了农村手工业,破坏了印度的社会经济结构,从而使印度自给自足的村庄变成了生产鸦片、棉花和其他原料用以换取英国货物的农场。这样,由英国生产工业品,由印度负责生产原料的国际分工形成了。这种演变过程在其他落后国家相继发生。摘编自

12、世界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葡萄牙、西班牙殖民扩张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葡萄牙、西班牙相比,英国在殖民扩张方式上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对印度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近代英国殖民非洲的部分史实国家英国殖民史实尼日利亚1851年建领事馆,1885年成立尼日尔地区保护地,1900年英国政府直接进行统治南非1795年和1806年英国从荷兰人手中两次夺得好望角的部分领土,1814年全面吞并好望角,1872年英国直接管辖,1910年合并组成南非联邦,成为自治领肯尼亚1886年英国与德国瓜分东非后获得肯尼亚,

13、1888年将其并入英国东非公司,1895年由英国政府取代东非公司直接管理,1920年成立肯尼亚殖民地摘编自非洲简史材料二:据统计,截至2005年底,中国对非洲国家投资累计达62.7亿美元,已与28个非洲国家签订了投资保护协定,与8个非洲国家签订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在中非论坛的框架下,中国在42个非洲国家承担了公路、学校、医院、体育场馆等176个成套建设项目。(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殖民非洲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背景。(4分)(2)近年来,有西方国家认为中国对非洲在搞“新殖民主义”,对比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述。(12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马克思曾经对

14、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进行了科学的评价,他说:“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70页)针对马克思“双重使命”问题,国内外学者争论激烈,观点各异,大致上有三类:否定论:殖民主义道德沦丧,宣扬种族优越,带给亚非拉的是巨大的民族灾难与仇恨。肯定论:殖民主义功大于过,是推动亚非拉被动迈入现代化的动力。亚非拉社会制度与经济基础很难甚至不可能自然过渡到现代化工业文明,而殖民主义改造了亚非拉,完成了过渡。双重作用论:殖民主义给亚非拉带来了巨大灾难,但同时摧毁旧社会体制,推动了亚非拉自身改

15、进,通过改良或革命迈上了现代化道路。请问,你的认识观点如何?请加以说明。(15分)第六单元综合测试卷 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方学者弗兰克写道:“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材料意在说明,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中(D)A欧洲国家起了主导作用B欧洲和亚非拉国家均受益C欧洲和亚非拉作用相同D亚非拉国家起了关键作用解析:新航路开辟后特别是工业革命后,亚非拉的许多地区成了欧洲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来源地,直接

16、推动了欧洲生产的发展,故D项正确。2从16世纪开始的早期殖民帝国时代,殖民强国虽然有了远洋航船和大炮、毛瑟枪和正规军,但是它的力量优势,尤其是对一些先进文明地区的力量优势却是有限的。由此决定了早期殖民帝国扩张的重点在(D)A亚洲 B欧洲C大洋洲 D美洲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对一些先进文明地区的力量优势比较有限,早期殖民帝国扩张的重点在较为落后的美洲新大陆,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期亚洲的力量在亚欧对比中占据一定优势,不是发展落后的地区;B选项错误,进行早期殖民扩张的主要是欧洲国家;C选项错误,对大洋洲的殖民扩张,不是“早期”殖民扩张的重点。3马克思在分析英国和

17、印度关系时说:“英国工业愈是依靠印度市场,英国工厂主们就愈是感到在他们摧毁了印度本国的工业之后必须在印度造成新的生产力。”马克思表达的核心思想是(B)A英国对印度市场的依赖性过高,导致国内技术革新动力不足B英国在印度发展近代工业,是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C英国的技术支持和资本输出,是印度近代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D对印度的殖民侵略,已经成为英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解析:材料中马克思认为英国越是需要印度的市场,就越需要保证印度的工业生产,摧毁印度本国的工业之后必须建立新的生产力,即在印度发展的近代工业是保障自身利益的需要,故B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C不符合材料主旨,D材料无法体现,均排除。419世纪70

18、年代以前,欧洲殖民国家只侵占了10%左右的非洲土地;19世纪晚期,它们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B非洲殖民体系的形成C奴隶贸易的盛行D非洲丧失了抵抗能力解析:结合时间“19世纪晚期”,此时第二次工业革命正在进行,列强需要更多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资本投资场所,因而加强了对非洲的侵略扩张,故选A项。5非洲的很多国界线是直线,与地理山川河流的走向并不统一。这种局面的形成是因为(A)A西方列强瓜分非洲的产物B非洲民族组成相对单一C非洲国家历史久远D民族矛盾与种族冲突的产物解析:非洲大部分国家继承了殖民时代的国土疆域。欧洲殖民者划分非洲国家边界采取“地图上作业

19、”的方式,造成了很多非洲国家的边界呈现直线的走势,故选A。6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说:“1519世纪,(戈雷岛)相继被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法国占领岛上简陋的奴隶居住区与装饰华丽的奴隶贸易场所形成鲜明的对比。”材料揭露了(A)A资本主义发展的野蛮性 B封建主义统治的特殊性C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D资本主义产生的合理性解析:根据“1519世纪,(戈雷岛)相继被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法国占领岛上简陋的奴隶居住区与装饰华丽的奴隶贸易场所形成鲜明的对比”可知,材料揭露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野蛮性,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内容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71517世纪的欧洲被称为“扩张的时代”。用全球史观审视“扩张”

20、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C)A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B为西欧国家进一步扩张提供了条件C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D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进程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题眼“全球史观”。A、B、C、D四项均是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扩张的影响,但只有C项是从全球史观角度评价的,故选C项。820世纪初,殖民体系已经形成但又过时。其中“过时”的根本原因是(B)A老牌殖民帝国的衰落B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C列强力量对比的变化D局部战争的日趋严重解析:殖民体系形成是由于列强的实力对比和殖民扩张导致的,但是20世纪初在殖民体系形成后,列强之间的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所以说又“过时”了,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展存在着严重的

21、不平衡,故选B;A、C的原因是B,D是其表现,故排除A、C、D。9从“美国独立战争、印度民族大起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内容中归纳出的一个学习主题是(C)A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B步入近代C殖民地人民的抗争D西方文明之源解析:“美国独立战争、印度民族大起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反映了世界近代史上的民族解放运动,殖民地人民反抗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和掠夺,故C项正确。10“欧洲海外扩张和陆上扩张的最明显的结果是,人类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扩大了。地理知识不再局限于一个地区、一块大陆或半球。整个地球的外形首次被确定和绘入地图。”材料强调了欧洲的殖民扩张(B)A阻碍了新航路的开辟B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C阻碍了先进

22、生产方式的传播D推动了世界的和平发展解析:根据“人类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扩大”“整个地球的外形首次被确定和绘入地图”可知,材料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肯定了欧洲的殖民扩张使世界联系日益密切的作用,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拓展,故选B;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开始了殖民扩张,A表述错误,排除;C、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111651年,英国航海条例规定:自公元1651年12月1日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们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或领土。这一规定导致的结果是(A)A引发英荷战争,打败荷兰B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C

23、打败法国,夺取其海外殖民地D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解析:1651年,为保护本国的海上贸易力量,排挤荷兰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英国颁布航海条例,遭到荷兰的强烈反对,引发英荷战争,结果荷兰被打败,故选择A;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是在1588年,排除B;打败法国,夺取其海外殖民地是在18世纪中期,排除C;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排除D。121917年,墨西哥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宪法的基本思想是从建立民主制度的长期斗争中涌现的,是具有爱国色彩的集团,共同努力和妥协的产物。宪法提供了一个共和国政府的通常体制,总统由直接民选产生;还慎重地规定,分配大地产,不管大地产是本国人、教会或外国人所有。材料说明这部宪法

24、(A)A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B美国结束了对拉美的“大棒政策”C结束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D工人阶级登上墨西哥的政治舞台解析:根据材料“宪法提供了一个共和国政府的通常体制,总统由直接民选产生”可以看出,该宪法突出民主原则,其颁布推动了墨西哥的现代化进程,A正确;材料信息不能体现美国对拉美的外交政策变化,B排除;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于1826年基本实现了独立,C排除;墨西哥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D排除。13有史学家认为,列强对世界的控制有时是通过旧的手段例如武力完成的。但更为经常的是通过贸易、投资和商业活动从殖民地获利,在不直接进行政治控制的前提下,影响殖民地的事务。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B)A殖民活

25、动是工业革命的产物B经济手段是殖民扩张的常用方式C殖民扩张是亚非拉落后的根源D帝国主义不以控制殖民地为目标解析:根据材料“更为经常的是通过贸易、投资和商业活动从殖民地获利”可知,列强殖民扩张的常用方式是经济手段,故B项正确;早在工业革命之前西欧国家已经开始殖民扩张,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列强的侵略方式,无法得出殖民扩张是亚非拉落后的根源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反映列强殖民扩张的常用方式是经济手段,并不能说明帝国主义不以控制殖民地为目标,排除D项。1419世纪上半期,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把亚洲民族解放运动推到了顶点。19世纪末20世纪初,辛亥革命和印度反英斗争代表了亚洲反帝反封建斗争

26、的新高潮。促使亚洲民族解放运动领导阶级变化的根本条件是(A)A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B新的社会阶级的形成和壮大C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D帝国主义的扼杀和限制加剧解析:材料“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的领导阶级分别是农民阶级和封建王公,而“辛亥革命和印度反英斗争”的领导阶级都是民族资产阶级,促使领导阶级变化的根本条件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故A项正确;B项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排除;C项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但不是导致领导阶级变化的根本条件,排除;D项是导致亚洲人民民族解放运动发生的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15非洲、美洲、亚洲和澳大利亚

27、提供自然资源和农产品,英国、欧洲和美国加工或者消费这些原材料,带动了海上运输和陆地运输的发展。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而这一新体系所带来的利润主要流向欧洲、北美洲和日本。这一格局的出现(A)A表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B促使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向平衡C使东方落后于西方格局开始出现D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解析:从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看出,在全球范围内的商品和贸易发展使得当时出现了全球范围内的劳动分工,这应该是在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故A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6分,第19题15分,共55分

28、)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的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摘编自马克思资本论材料二:非洲到处在流血过去住着人的村落现在变成一片废墟那些修建村落、耕种田地的人们到哪里去了呢?他们被捉去当奴隶,或者在捕捉奴隶者到来时逃走了。那些侥幸逃走的人们,不得不从生机盎然的农业区,迁居到人迹罕至、野兽出没的深山老林,重过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摘编自艾周昌等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材料三:法国的革命事件和在圣多明各(海地所在的岛屿)由

29、杜桑卢维杜尔领导的非洲奴隶的斗争震撼了整个奴隶社会。各国的奴隶贩子及其拥护者对法国大革命及整个自由思想惊恐万状。非洲人在西印度群岛发动的日益频繁的骚动,更使他们成了惊弓之鸟。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公开大规模输入奴隶是危险的。摘编自阿勃拉莫娃非洲四百年的奴隶贸易材料四:奴隶制的废止正如它的发生一样,是资本主义发展决定的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摘编自杨人楩非洲通史简编(1)材料一反映了奴隶贸易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什么意义?(2分)(2)材料二说明奴隶贸易对非洲造成了哪些影响?(4分)(3)依据材料三和

30、材料四,概括指出奴隶贸易逐渐废止的原因。(6分)答案:(1)奴隶贸易促进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与残酷的掠夺殖民地人民是分不开的。(2)使人口减少,村落变成废墟,破坏了当地的经济,造成经济倒退,殖民主义的罪恶活动是非洲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3)黑人奴隶的反抗斗争;法国大革命和自由思想的影响;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方式变为以获取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为主,奴隶贸易已经不适合资本主义生产的要求了。解析:(1)根据材料一“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可知,奴隶贸易促进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2)材料二“修建村落、耕种田地的人们到哪里

31、去了呢?他们被捉去当奴隶,或者在捕捉奴隶者到来时逃走了”说明劳动力减少。材料二“不得不从生机盎然的农业区,迁居到人迹罕至、野兽出没的深山老林,重过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体现了经济的衰退。(3)依据材料三“法国的革命事件和在圣多明各(海地所在的岛屿)由杜桑卢维杜尔领导的非洲奴隶的斗争震撼了整个奴隶社会”可知,奴隶的斗争及法国大革命和启蒙思想的影响。依据材料四“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可知,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活动方式变为以获取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为主,奴隶贸易已经不适合资本主义生产的要求

32、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葡萄牙、西班牙两国的冒险远航、殖民征讨和对殖民地的统治,都由封建王室直接控制。在移民队伍的组成上,商人、贵族、教士三位一体。在殖民地,由国王任命封建贵族充任各殖民地的总督和都督,执掌军事、民政和司法大权。在土地制度方面,所有占领的土地被宣布为王室所有,由国王分封给殖民者和教会。在工商业政策方面,奉行“重金主义”(重商主义的早期形式)政策,使用奴隶开采银矿,掠夺大量金银财富。摘编自艾周昌等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材料二:从1813年印度被迫接受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后,英国的棉纱、棉布等大量机器工业品涌入印度,沉重打击了印度的城市手工业,特别是棉纺织业。在

33、孟加拉国,号称“印度的曼彻斯特”的达卡城人口曾经达到15万人,到1840年前后,只剩下3万至4万人了。英国的工业品不仅摧毁了印度的城市手工业,还打击了农村手工业,破坏了印度的社会经济结构,从而使印度自给自足的村庄变成了生产鸦片、棉花和其他原料用以换取英国货物的农场。这样,由英国生产工业品,由印度负责生产原料的国际分工形成了。这种演变过程在其他落后国家相继发生。摘编自世界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葡萄牙、西班牙殖民扩张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葡萄牙、西班牙相比,英国在殖民扩张方式上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对印度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8分)答案:(1)在

34、王室主导下对殖民地实行直接控制,带有浓厚的封建和半封建色彩;掠夺的财富未转化为资本,导致两国不久后走向衰落。(2)变化:从以直接的殖民掠夺为主到以商品输出为主。影响:打破了印度传统的经济结构,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观念,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印度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给印度人民带来了灾难。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近代英国殖民非洲的部分史实国家英国殖民史实尼日利亚1851年建领事馆,1885年成立尼日尔地区保护地,1900年英国政府直接进行统治南非1795年和1806年英国从荷兰人手中两次夺得好望角的部分领土,1814年全

35、面吞并好望角,1872年英国直接管辖,1910年合并组成南非联邦,成为自治领肯尼亚1886年英国与德国瓜分东非后获得肯尼亚,1888年将其并入英国东非公司,1895年由英国政府取代东非公司直接管理,1920年成立肯尼亚殖民地摘编自非洲简史材料二:据统计,截至2005年底,中国对非洲国家投资累计达62.7亿美元,已与28个非洲国家签订了投资保护协定,与8个非洲国家签订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在中非论坛的框架下,中国在42个非洲国家承担了公路、学校、医院、体育场馆等176个成套建设项目。(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殖民非洲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背景。(4分)(2)近年来,有西方国家认为中国对非洲在搞“新殖民

36、主义”,对比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述。(12分)答案:(1)特点:范围广;非洲殖民地化加深;列强争夺与妥协并存;主要采用暴力手段;列强管控力度加强;一定的客观进步性。背景: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西方文明传入非洲;列强争夺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欧美列强发展不平衡;非洲落后,难以和列强抗衡。(2)态度:反对西方国家观点,即反对“新殖民主义”观点。评述:新航路开辟以来,欧洲列强为积累原始资本,争夺商品市场、资本投资场所和掠夺财富,先后进行黑奴贸易、抢占殖民地和进行殖民统治,给非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成为非洲落后的历史根源;新中国成立以来,本着独立自主和互惠共赢的原则,在中非论坛的框架

37、下,中国加强对非洲的援助和投资,尊重非洲各国的独立和主权,推进了非洲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扩大了中非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中国对非洲不是搞“新殖民主义”,而是真正构建互惠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综合材料一信息,从范围、程度、形式、作用等方面概括;第二小问,从根本原因、非洲因素、列强因素分别分析。第(2)问,具有开放性,首先需要表明态度,其次从列强和中国方面对非洲的立场和态度进行评述,阐明中国对非洲国家的真正立场。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马克思曾经对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进行了科学的评价,他说:“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

38、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第70页)针对马克思“双重使命”问题,国内外学者争论激烈,观点各异,大致上有三类:否定论:殖民主义道德沦丧,宣扬种族优越,带给亚非拉的是巨大的民族灾难与仇恨。肯定论:殖民主义功大于过,是推动亚非拉被动迈入现代化的动力。亚非拉社会制度与经济基础很难甚至不可能自然过渡到现代化工业文明,而殖民主义改造了亚非拉,完成了过渡。双重作用论:殖民主义给亚非拉带来了巨大灾难,但同时摧毁旧社会体制,推动了亚非拉自身改进,通过改良或革命迈上了现代化道路。请问,你的认识观点如何?请加以说明。(15分)答案:同意第三种观点,即

39、双重作用论。说明:殖民主义对亚非拉的大肆掠夺,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的民族灾难。殖民主义扩张,其目的是掠夺财富、开辟市场与夺取原料产地,性质是侵略性、非正义的。但要看到,亚非拉广大地区在遭受殖民征服之前,一般都处在前资本主义,即自然经济的社会发展阶段,特点是社会封闭落后,经济水平低下,发展速度极为缓慢。西方殖民扩张打破了各地区各民族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的状态,以近代工业文明的纽带将全世界人类历史提高到一个新阶段,这是一个客观的进步。不可否认,殖民扩张将近代工业技术和文明价值观传入落后地区,客观上冲击与摧毁了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也传播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使全世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40、,这是一个时代的进步。(附破坏性的使命:殖民国家向殖民地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把殖民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造成了殖民地自然经济解体,传统的手工业破产,农业生产的商业化趋势得到加强,封建的生产方式动摇。在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逐渐动摇和倾覆。在思想意识方面,自大、闭塞的传统观念被打破。建设性的使命:在经济方面,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入殖民地,使之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在政治和思想方面,西方的民主思想和近代社会政治理论的传播,在殖民地先后兴起了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革命运动。)解析: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殖民扩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历史作用可以从破坏性的使命、建

41、设性的使命和双重作用等方面论述。第一种侧重于给殖民地带来灾难,是造成殖民地落后的历史根源。第二种侧重于传播西方先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而双重作用论则承认殖民扩张给亚非拉和美洲地区带来深重灾难,但是它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也推动殖民地的近代化进程。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七单元综合测试卷总分:100分 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巴尔干地区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但是1908年的“波斯尼亚”危机和其后的两次巴尔干战争均未引发世界大战,直到1914年

42、萨拉热窝事件才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此分析较为合理的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纯属偶然B大战注定爆发于1914年C萨拉热窝事件成为奥匈帝国宣战的借口D普林西普刺杀的是奥匈帝国的皇储2法国贝当将军在回忆某战役时说:“德军试图造成一个任何部队都无法坚守的死亡区。钢铁碎片、霰弹片和毒气向我们所在的树林、堑壕和掩蔽部铺天盖地袭来,简直在消灭一切。”这旨在说明()A索姆河战役的巨大消耗B凡尔登战役的残酷性C战争成为新技术催化剂D贝当为投降德国辩解31914年秋,当欧洲卷入战争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说:“灯火正在整个欧洲熄灭。”由此推断,格雷认为战争将导致欧洲()A社会主义制度建立B资本主义制度崩溃C世

43、界中心转移D欧洲电力系统瘫痪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使帝国主义的关系得到一定程度的调整,国际关系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其决定因素是()A列强实力对比未发生根本性变化B列强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体系都比较满意C两种制度的矛盾尚未激化5如图是一幅有关国际联盟的漫画。画中的兔子说:“我没有实际的进攻装备,我只能以我双眼的力量来震慑它。”通过漫画和兔子的话,分析国际联盟的弱点是()A曾寄托了无数人维护世界和平的梦想B没有起到任何积极作用C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D缺少制止战争的有效手段6列宁说:“布尔什维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作为一个政党而存在,是从1903年开始的。”列宁作出以上判断的依据是1903年()A俄国社

44、会民主工党宣布成立B列宁创办火星报C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D十月革命爆发7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所以失败,可以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来概括。这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有利于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B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经济利益C保护了人民的利益D严重脱离了苏俄的国情8苏俄的某一政策“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这一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9下图是一幅1933年的苏联漫画。该漫画的寓意是()A国家干预在苏联经济建设中的巨大优势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遭到严重破坏C经济萧条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向苏联

45、学习D美苏在经济领域处于冷战对峙状态10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苏联农业的主要困难还是来自莫斯科的极度控制,苏联官员告诉农民种什么,何时种,何时育苗,施多少肥料,何时收割。”这反映了苏联模式()A全面实行余粮收集制B放弃工业化发展之路C优先发展农村和农业D过度强调指令性计划11甘地曾在给英国驻印总督的一封信中表示,“暴力派正在增加势力,扩大影响我的目的在于发动那种力量(非暴力),既对付英国统治的有组织的暴力,又对付增长中的暴力派的无组织的暴力。无所作为就等于对上述两种势力的放任”。据此可知,甘地()A目睹暴力的危害性,倡导与英国殖民当局合作B抨击阿姆利则惨案,提出同英国全方面不合作C主张对英国殖民

46、当局“文明不服从”D基于非暴力思想,主张管制暴力事件12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积极申诉收回胶州湾和胶济铁路的要求,并多方论证其应归还中国的观点。英、美、法等国代表认为“所请理由极为充分”。这一外交努力()A表达了维护国家主权的要求B改变了弱国外交形象C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全力支持D成功解决了山东问题1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悲剧本来是很容易避免的,善良的软弱强化了邪恶的刻毒。”(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这句话揭示了()A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是意大利法西斯B绥靖政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有重大责任C凡尔赛条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D捷克斯洛伐克的软弱助长了希特勒的野心14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时任美国总

47、统的罗斯福在一次演讲中说:“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无端和怯懦地发动进攻开始,合众国与日本帝国之间就已存在着战争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美国总统对外宣战需与国会商议B这一演说表明美国放弃中立政策C日本发动的进攻是指偷袭珍珠港D美国对日宣战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 越来越多的国家与人民意识到整体世界的存在及其双重性, 整体世界开始朝制度化方向发展, 其主要体现是()A对法西斯的惩处B世界贸易组织成立C联合国成立及联合国宪章的制定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酝酿与成立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1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8分,第

48、19题12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材料:1915年11月,俄、英、法三国公使朱尔典、库朋斯齐、康德奉本国政府之命,秘密与袁世凯北京政府接触,竭力劝诱中国对德宣战。袁世凯有参战的意向,但却遭到了日本的坚决反对。它一方面向北京政府表示,中国既然宣布中立,就无对德作战之理;另一方面又照会俄、英、法三国政府,由于中日的特殊地位,关于中国参战问题,没有经过日本同意,不得形成任何协定。直到1917年中国政府的实权操纵在亲日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手中,日本态度逆转,极力鼓动中国尽快参战,段祺瑞政府才宣战并派出17.5万华工到欧洲和中东去供帝国主义驱使。(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49、日本阻止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中国宣战延迟的认识。 (6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1928年苏联国家谷物生产总量为733.2百万公担,到1934年则降至676百万公担,与仍未实现全盘集体化的1928年相比,1931年谷物总产量比1928年净减57.2百万公担。针对集体化这种有助于工业化的发展却有损于农业本身的发展的事实,亚鲍文符合事实地指出,“与其说集体化变成了农村社会主义的改造手段,不如说变成了一种资源从农村输往城市的办法(类似一种贡赋)”。材料二:有学者认为“政府干预的强弱与市场机能运作能力的强弱

50、成反比”。但在有时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恰恰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少,即经济的发展对政府政策的依赖性极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实施上述农业政策的目的及对本国社会经济的影响。(6分)(2)结合中国现代史一个相关的史实,对材料二中的“经济的发展对政府政策的依赖性极强”的观点加以说明。(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大战期间亚非拉经济政治的发展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交战各国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使这些地区的民族工商业获得相对有利的环境,得以较快地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随之壮大,更加强烈地要求摆脱殖民主义和本国的封建统治。列强的

51、互相残杀,殖民地半殖民地人们的参战经历,使他们扩大了眼界,感受到了新思想的影响。十月革命还将马列主义传播到亚非拉各国,鼓舞了那里的先进分子,他们开始用新的世界观来观察世界和本国的命运,寻求新的解放道路。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欧洲列强的普遍衰弱,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这些使世界殖民主义体系与反殖民主义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民族解放运动有了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摘编自黄正柏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卷材料二:两次大战之间亚非拉主要民族民主运动一览表。地区国家主要事件亚洲中国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印度甘地领导国大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英国殖民者作斗争非洲埃及在华夫脱党领导下

52、英国被迫让步,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 埃塞俄比亚埃俄比亚与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一起,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拉丁美洲尼加拉瓜桑地诺领导游击队反对美国扶植的独裁政权,迫使美军撤出 墨西哥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引导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1)根据材料一,概述两次大战期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出现新高潮的时代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民族解放运动相比,这一时期的民族解放运动有何新特点?(8分)(3)简述两次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4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的各种观点。起点时间 主张者1931年九一八事

53、变部分中国学者1937年七七事变部分中国学者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国际上大部分学者1940年德国进攻西欧部分欧洲学者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部分苏联和俄罗斯学者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部分欧美学者 摘编自张海鹏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宏观反思等(1)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存在多种观点,试分析其原因。(4分)(2)从材料中选择你赞成的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也可提出你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说明)。(8分)第七单元综合测试卷 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巴尔干地区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但是1908年的“波斯尼亚”

54、危机和其后的两次巴尔干战争均未引发世界大战,直到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才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此分析较为合理的是(C)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纯属偶然B大战注定爆发于1914年C萨拉热窝事件成为奥匈帝国宣战的借口D普林西普刺杀的是奥匈帝国的皇储解析:无论是“波斯尼亚”危机和两次巴尔干战争,还是萨拉热窝事件,都是大国侵略巴尔干半岛的行为,故当时机成熟时,这些行为就是大国发动战争的借口,故C项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帝国主义各国间的矛盾和冲突加剧,战争爆发是历史必然,故A项错误;大战注定爆发于1914年表述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D项只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

55、爆发原因的表象分析,不能体现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故错误。2法国贝当将军在回忆某战役时说:“德军试图造成一个任何部队都无法坚守的死亡区。钢铁碎片、霰弹片和毒气向我们所在的树林、堑壕和掩蔽部铺天盖地袭来,简直在消灭一切。”这旨在说明(B)A索姆河战役的巨大消耗B凡尔登战役的残酷性C战争成为新技术催化剂D贝当为投降德国辩解解析:从材料“钢铁碎片、霰弹片和毒气向我们所在的树林、堑壕和掩蔽部铺天盖地袭来,简直在消灭一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这是凡尔登战役,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故B项正确。31914年秋,当欧洲卷入战争之际,英国外交大臣

56、格雷说:“灯火正在整个欧洲熄灭。”由此推断,格雷认为战争将导致欧洲(C)A社会主义制度建立B资本主义制度崩溃C世界中心转移D欧洲电力系统瘫痪解析:根据题干“灯火正在整个欧洲熄灭”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帝国主义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世界政治经济中心向北美转移,故C项正确;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与“整个欧洲熄灭”不符,排除A项;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并非使资本主义制度崩溃,排除B项;D项是对“灯火正在整个欧洲熄灭”的误读,排除。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使帝国主义的关系得到一定程度的调整,国际关系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其决定因素是(A)A列强

57、实力对比未发生根本性变化B列强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体系都比较满意C两种制度的矛盾尚未激化D帝国主义国家都致力于恢复经济解析:注意题干关键词“决定因素”,一个国家的实力决定了它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后,国际关系之所以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主要原因在于帝国主义国家实力的对比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故选A项。5如图是一幅有关国际联盟的漫画。画中的兔子说:“我没有实际的进攻装备,我只能以我双眼的力量来震慑它。”通过漫画和兔子的话,分析国际联盟的弱点是(D)A曾寄托了无数人维护世界和平的梦想B没有起到任何积极作用C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D缺少制止战争的有效手段解析:国际联盟成立初期,在

58、恢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故B项错误;A、C两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漫画中的兔子即国际联盟,“兔子”的话表明国际联盟在面对国际冲突时不能进行有效制止,故选D项。6列宁说:“布尔什维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作为一个政党而存在,是从1903年开始的。”列宁作出以上判断的依据是1903年(C)A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布成立B列宁创办火星报C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D十月革命爆发解析: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列宁的拥护者在中央委员会中占多数,被称为“布尔什维克”,这次代表大会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党的指导思想是“布尔什维主

59、义”,也就是列宁主义,故C项正确。7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所以失败,可以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来概括。这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A有利于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B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经济利益C保护了人民的利益D严重脱离了苏俄的国情解析:根据材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并结合所学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利于集中国家人力、物力、财力以保证军事的胜利,但战后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经济利益,出现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B项正确,C项错误;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是通过1917年的二月革命,与材料无关,A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战争时期适应了苏俄的国情,D项错误。8苏俄的某一政策“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

60、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这一政策是(B)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解析:新经济政策通过发展国家资本主义以过渡到社会主义阶段,对于国家无法经营的企业采取租赁和租让的方式给资本家经营,故答案为B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企业国有化管理,排除A项;C、D两项属于苏联模式的内容,该时期排斥资本主义经济,均排除。9下图是一幅1933年的苏联漫画。该漫画的寓意是(A)A国家干预在苏联经济建设中的巨大优势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遭到严重破坏C经济萧条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向苏联学习D美苏在经济领域处于冷战对峙状态解析:据漫画内容,西方国家对1

61、928年苏联提出的五年计划进行嘲笑,而1933年在苏联成就面前低下头可知,苏联五年计划取得巨大成就,体现了国家干预的优越性,故答案为A项;苏联漫画没有体现经济危机,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不切实际的幻想”可知,西方国家对苏联进行了嘲笑,故C项错误;美苏冷战开始于1947年,与材料“1933年”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10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苏联农业的主要困难还是来自莫斯科的极度控制,苏联官员告诉农民种什么,何时种,何时育苗,施多少肥料,何时收割。”这反映了苏联模式(D)A全面实行余粮收集制B放弃工业化发展之路C优先发展农村和农业D过度强调指令性计划解析:材料“苏联农业的主要困难还是来自莫斯科的极度

62、控制,苏联官员告诉农民种什么,何时种,何时育苗,施多少肥料,何时收割”反映的是苏联模式通过指令性计划发展经济的特点,故选D;A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符合题意,排除;在苏联工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苏联模式,排除B;苏联模式的特点之一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C。11甘地曾在给英国驻印总督的一封信中表示,“暴力派正在增加势力,扩大影响我的目的在于发动那种力量(非暴力),既对付英国统治的有组织的暴力,又对付增长中的暴力派的无组织的暴力。无所作为就等于对上述两种势力的放任”。据此可知,甘地(D)A目睹暴力的危害性,倡导与英国殖民当局合作B抨击阿姆利则惨案,提出同英国全方面不合作C主张对英国殖民当局“文明不服从

63、”D基于非暴力思想,主张管制暴力事件解析:根据材料“我的目的在于发动那种力量(非暴力),既对付英国统治的有组织的暴力,又对付增长中的暴力派的无组织的暴力。无所作为就等于对上述两种势力的放任”可知,甘地主张非暴力,既反对对英国统治的有组织暴力,又反对印度暴力派的无组织暴力,因此D正确;根据材料“对付英国统治的有组织的暴力”可知,甘地同样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排除A;根据“甘地曾在给英国驻印总督的一封信中表示”可知,甘地并不是与英国全方面不合作,B排除;C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12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积极申诉收回胶州湾和胶济铁路的要求,并多方论证其应归还中国的观点。英、美、法等国代表认为“所请理由

64、极为充分”。这一外交努力(A)A表达了维护国家主权的要求B改变了弱国外交形象C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全力支持D成功解决了山东问题解析:通过题干可知,在巴黎和会上,中方代表“积极申诉收回胶州湾和胶济铁路的要求”,并且“多方论证其应归还中国”,这反映出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要求,故选A项。1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悲剧本来是很容易避免的,善良的软弱强化了邪恶的刻毒。”(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这句话揭示了(B)A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是意大利法西斯B绥靖政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有重大责任C凡尔赛条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D捷克斯洛伐克的软弱助长了希特勒的野心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善良的软弱强化了邪恶的刻毒”是

65、指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纵容了法西斯势力的发展,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负有一定的责任,故B正确;A、C、D三项与材料“善良的软弱强化了邪恶的刻毒”所体现的绥靖政策的主旨不符,故排除。14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时任美国总统的罗斯福在一次演讲中说:“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无端和怯懦地发动进攻开始,合众国与日本帝国之间就已存在着战争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美国总统对外宣战需与国会商议B这一演说表明美国放弃中立政策C日本发动的进攻是指偷袭珍珠港D美国对日宣战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解析:根据材料“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无端和怯懦地发动进攻开始”,结合所学

66、可知,该事件为日本偷袭珍珠港,故选C项;美国宪法规定,宣战权在国会,总统有向国会提交对某国宣战的提案权,提案需经国会批准,故排除A项;1941年3月,美国参众两院通过的租借法案经罗斯福签署后正式生效,标志着美国改变了中立政策,故排除B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故排除D项。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 越来越多的国家与人民意识到整体世界的存在及其双重性, 整体世界开始朝制度化方向发展, 其主要体现是(C)A对法西斯的惩处B世界贸易组织成立C联合国成立及联合国宪章的制定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酝酿与成立解析: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的成立,反映了各国人

67、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的强烈愿望,反映出各国人民意识到整体世界的存在需要一个维护世界共同安全的国际性组织,表明整体世界开始朝制度化方向发展,故答案为C项;A项与“整体世界开始朝制度化方向发展”无关,排除;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排除B项;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战后世界货币体系,是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只是针对“整体世界”的某一方面采取的措施,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1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8分,第19题12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材料:1915年11月,俄、英、法三国公使朱尔典、库朋斯齐、康德奉本

68、国政府之命,秘密与袁世凯北京政府接触,竭力劝诱中国对德宣战。袁世凯有参战的意向,但却遭到了日本的坚决反对。它一方面向北京政府表示,中国既然宣布中立,就无对德作战之理;另一方面又照会俄、英、法三国政府,由于中日的特殊地位,关于中国参战问题,没有经过日本同意,不得形成任何协定。直到1917年中国政府的实权操纵在亲日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手中,日本态度逆转,极力鼓动中国尽快参战,段祺瑞政府才宣战并派出17.5万华工到欧洲和中东去供帝国主义驱使。(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阻止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中国宣战延迟的认识。 (6分)

69、答案:(1)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交战双方竞相结交盟友以扩大势力;北洋政府在战争初期曾宣布中立;英日结盟,英国对日本侵略中国山东等行动不加干涉;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渐成为亚洲强国。(2)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否,完全是中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情,理应由中国自己决定。事实正好相反,中国参战与否却是由外国(通过其代理人)裁定的。这说明在帝国主义强权政治背景下,弱国完全无独立的主权可言。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1928年苏联国家谷物生产总量为733.2百万公担,到1934年则降至676百万公担,与仍未实现全盘集体化的1928年相比,1931年谷物总产量比1928年净减57.

70、2百万公担。针对集体化这种有助于工业化的发展却有损于农业本身的发展的事实,亚鲍文符合事实地指出,“与其说集体化变成了农村社会主义的改造手段,不如说变成了一种资源从农村输往城市的办法(类似一种贡赋)”。材料二:有学者认为“政府干预的强弱与市场机能运作能力的强弱成反比”。但在有时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恰恰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少,即经济的发展对政府政策的依赖性极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实施上述农业政策的目的及对本国社会经济的影响。(6分)(2)结合中国现代史一个相关的史实,对材料二中的“经济的发展对政府政策的依赖性极强”的观点加以说明。(8分)答案:(1)目的:

71、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服务。影响:为解决工业化急需的粮食、原料、资金等创造了便利条件;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农业的发展,最终也阻碍了苏联工业化的发展。(2)19531957年中国开展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成就显著,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史实之一)面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所造成的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史实之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史实之三。若答出土地改革、社会主义市

72、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言之有理亦可)解析:(1)目的,根据材料一“集体化这种有助于工业化的发展”进行回答;影响,根据材料一“1931年谷物总产量比1928年净减57.2百万公担与其说集体化变成了农村社会主义的改造手段,不如说变成了一种资源从农村输往城市的办法”并结合所学从服务于工业化、阻碍农业发展进行阐述。(2)根据题干“经济的发展对政府政策的依赖性极强”可知,应从政府的经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论述,故可结合所学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及作用、国民经济调整的背景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民社会生活的变化原因结合国家政策分别进行论述即可。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

73、:大战期间亚非拉经济政治的发展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交战各国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使这些地区的民族工商业获得相对有利的环境,得以较快地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随之壮大,更加强烈地要求摆脱殖民主义和本国的封建统治。列强的互相残杀,殖民地半殖民地人们的参战经历,使他们扩大了眼界,感受到了新思想的影响。十月革命还将马列主义传播到亚非拉各国,鼓舞了那里的先进分子,他们开始用新的世界观来观察世界和本国的命运,寻求新的解放道路。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欧洲列强的普遍衰弱,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这些使世界殖民主义体系与反殖民主义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民族解放运动有了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摘编自黄正柏

74、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卷材料二:两次大战之间亚非拉主要民族民主运动一览表。地区国家主要事件亚洲中国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印度甘地领导国大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英国殖民者作斗争非洲埃及在华夫脱党领导下英国被迫让步,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 埃塞俄比亚埃俄比亚与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一起,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拉丁美洲尼加拉瓜桑地诺领导游击队反对美国扶植的独裁政权,迫使美军撤出 墨西哥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引导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1)根据材料一,概述两次大战期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出现新高潮的时代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民族解

75、放运动相比,这一时期的民族解放运动有何新特点?(8分)(3)简述两次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4分)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这些地区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逐渐壮大;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以不同的方式,促进了被压迫民族的新觉醒;民族解放运动有了更为有利的国际环境。(2)总体看更为广泛、激烈和彻底,发展到更高的层次。具体国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大部分国家仍是在资产阶级的领导下争取独立、建立民主政府;有的国家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寻求独立解放的道路;个别国家的民族民主运动与反法西斯斗

76、争交织在一起。在具体内容和形式上呈现多样性,主要是争取或捍卫独立主权并反对本国封建主义的武装斗争,有的则引向现代发展道路。(3)虽然它们大多未能取得最终胜利,但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产生了重要影响。解析:(1)背景,根据材料一中“交战各国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民族工商业得以较快地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随之壮大”“十月革命还将马列主义传播到亚非拉各国,鼓舞了那里的先进分子”“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欧洲列强的普遍衰弱民族解放运动有了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等信息,从当地经济、政治、阶级关系的发展,十月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和国际环境改变等方面,概

77、述两次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出现新高潮的时代背景。(2)特点,根据材料二“两次大战之间亚非拉主要民族民主运动一览表”中,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整体和六个典型的代表,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与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一起,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等信息,结合所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民族解放运动的相关知识,从整体的范围、方式、水平,到各国具体的领导、道路选择,再到多样性和现代化发展等角度分析这一时期的民族解放运动的新特点。(3)影响,根据所学知识,运用辩证方法,从打击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促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调整等方面,说明两次大

78、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的各种观点。起点时间 主张者1931年九一八事变部分中国学者1937年七七事变部分中国学者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国际上大部分学者1940年德国进攻西欧部分欧洲学者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部分苏联和俄罗斯学者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部分欧美学者 摘编自张海鹏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宏观反思等(1)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存在多种观点,试分析其原因。(4分)(2)从材料中选择你赞成的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也可提出你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说明)。(8分)答案:(1)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涉及的范围大、国

79、家主体多,过程曲折复杂,导致认定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的难度大;第二次世界大战由局部扩大至世界范围,各个国家和地区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较难认定;由于研究者的立场、角度、方法、情感和占有史料、判断标准的不同,对各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和地位认识不同。(2)观点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为1931年九一八事变。理由:日本是法西斯阵营三大轴心国之一,日军早于德、意最早发动了法西斯侵略战争,亚洲战争策源地最早形成。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事实上已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独立抗击日军侵略,直至太平洋战争爆发,既是为中国而战,也是为世界而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

80、成部分。如果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亚洲战场日军无条件投降为结束标志,但不承认亚洲战场的起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组成部分,这在逻辑上讲不通。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应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为起点,逐步扩大至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始于亚洲,也结束于亚洲。观点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应为两个,即1931年九一八事变和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理由:第二次世界大战真正成为世界性大战是有一个过程的,简单地把1931年九一八事变和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都不足以阐明这次世界大战过程的复杂性。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两个战争策源地,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亚洲地区日本法西斯发起侵略的开始,1939年德国侵入

81、波兰是欧洲地区德国法西斯发起侵略的开始。只强调欧洲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是没有看到亚洲战场的重要性;只强调亚洲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是没有看到欧洲战场的重要性。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两个起点,才能准确阐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是非常复杂的历史现象,才能阐明亚洲战场与欧洲战场同时存在的历史合理性,才更符合历史实际。解析:第(1)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存在多种观点的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涉及的范围大、国家主体多,过程曲折复杂,导致认定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的难度大。不同的学者认识不同。第(2)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从材料中选择任意一种观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82、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八单元综合测试卷总分:100分 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面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变化的漫画,标题为合不来。它揭示出()A意识形态分歧导致两大阵营形成B冷战导致欧洲国家分裂C冷战对峙格局产生的主要原因D美苏冷战的重心在欧洲2古巴导弹危机前,苏联提出架设美苏之间的“热线”电话,美国没有积极反应。危机后,美苏两国签订了两国首脑直接通信联系的协定。由此可见,古巴导弹危机()A弥合了美苏两国间的矛盾 B导致美苏开始走向冷战局面C推动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 D

83、促使大国重新审视相互关系3日本作为经济大国,向联合国提供大量资金,其承担的联合国会费曾一度位居世界第二位。此外,日本自卫队多次参加维和行动。这表明日本()A立足维护世界和平B积极承担对联合国义务C谋求政治大国地位D主动迎合世界发展趋势420世纪70年代,具体表现为三个并行发展的历史进程:资本主义阵营由美国一家独大演变为美、欧、日三足鼎立;社会主义阵营从意识形态论战走向分裂;“第三世界”国家以不结盟运动的形式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出制衡两极的作用。材料表明()A多极化趋势出现B两极格局瓦解C世界局势动荡不安D美国霸主地位动摇51963年1月,法国总统戴高乐说:“首先必须要有个欧洲啊!现在对美国来说

84、是很适意的必须要有一个拥有自己的经济、自己的政策、自己的防务的真正的欧洲”这表明欧洲()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开始谋求联合抵制超级大国控制经济地位的提高A BC D6有人说“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它席卷之处留下的伤痕犹在”。冷战结束后仍存在的“伤痕”是()A德国的分裂状态B朝鲜半岛的分裂状态C“911”事件D北约和华约的对峙7下表是1948、1959、1999、2009年中美日印四国粗钢产量对比表。其中,丙国是()年度产量(单位:万吨)甲乙丙丁194815.87 074.1311.1137.019591 387.08 477.31 662.9247.3199912 426.09

85、742.79 419.22 429.6200957 218.25 819.68 753.46 283.8A中国 B美国C日本 D印度8下表是马克卡尼斯和约翰加拉蒂在美利坚民族一书中的一份民意调查。调查说明的本质问题是()时间接受白人、黑人邻居时间接受白人、黑人通婚白人黑人1964年20%1968年17%48%1994年60%1994年45%68%A.美国的黑人民权运动取得决定性胜利B美国公民的基本人权得到宪法的保护C美国的种族歧视和隔离政策逐步减弱D美国政府随着经济发展协调民族关系9非洲开发银行行长阿德西纳认为,非洲正在为全球创造经济机会;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协议将创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为

86、非洲增加至少100%的贸易额。材料可用来说明非洲 ()A联合发展成效显著B积极谋求共同发展C落后面貌得以改变D强调均衡发展10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40%。从长远来看,这一现象对苏联社会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科技水平大大提高D民用工业发展迅速国争霸处于优势地位,原因就是他优先发展军事工业,但轻工业、农业发展缓慢,人民生活困难,故选B项。11东欧剧变后,绝大部分原社会主义国家急剧衰落,从第二世界沦为第三世界,以致全世界的国家和地区由191个增加到210个左右;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由

87、约163个增加到近180个,其中人口增加了4亿多。这说明()A社会制度剧变导致东欧衰落B第三世界国家开始了新崛起C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得到加强D苏联解体导致东欧国家分裂12据统计,19601976年,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共有628家西方国家投资的企业被当地人民接管。该情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国际政治格局变更B民族独立运动高涨C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D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崩溃13下图是1979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比上年增长)曲线图。据此可知()A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增长B国内外经济环境决定经济运行增速C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行D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经济稳定14韩国前总统金

88、泳三(19931998年任韩国总统)说:“科学技术时代,国力不是来自武器,而是来自知识和科学技术。没有自己的技术,只能沦为殖民地。”这一言论()A推动韩国经济的复苏与发展B促使韩国政府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C表明韩国重视发展科学技术D指出韩国没有构建独立的科学体系15戴维罗特科普夫在外交季刊上宣称:“如果世界向统一语言方向发展,那么这种语言就应该是英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亚、非、拉美新兴独立国家的观念始终没有根本改变,它极力把其社会模式和价值观念强加于人。材料旨在说明()A民族国家要极力抵制英语B文化扩张是霸权主义的主要表现C经济全球化模糊文化界线D新兴独立国家应该保持文化自信二、非选择题

89、(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5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6分,第19题10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从1763年至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冲击了欧洲的世界经济中心地位,美国却大发战争财。战争结束之时,美国成了一个工业、金融和军事强国。1945年,美国的煤炭产量占世界的二分之一,石油占三分之一,电力占二分之一它拥有占世界70%的黄金储备。这为美国争夺世界霸权提供了基础,使得美国得以按照自己的设想构筑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确立

90、自己世界经济霸主地位。摘编自刘景华人类六千年(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63年至1914年,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霸权的主要因素。(6分)(2)依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得以按照自己的设想构筑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原因,并指出美国在经济领域为确立“世界经济霸主地位”而采取的措施。(9分)17随着人类太空技术的发展和对太空资源的开发应用,太空已成为继陆地、海洋、天空之后的第四个生存空间,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时间国家重大航天成果1957.10.4苏联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1958.1.31美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探险者”1号人造卫星1

91、961.4.12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一号”飞船上天,成为世界航天第一人1965.11.26法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试验卫星”1(A1)号人造卫星1967.4.2324苏联宇航员科马洛夫乘联盟1号遇难,第一次航天飞行事故1969.7.1624美国阿姆斯特朗等三人乘阿波罗11号,实现第一次载人登月1970.4.24中国设计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1975.7.1524美国苏联阿波罗18号/联盟19号第一次国际合作性的对接任务1986.1.28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七名航天员全部罹难,包括一名女教师,这是迄今最惨重的航天事故1999.11.20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

92、舟一号”飞行成功根据上述材料,概括20世纪世界航天科技发展历程的特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形成以上特点的主要因素。(14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初,美国成为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实力最为雄厚的国家。它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的2/3,黄金储备的2/3,同时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时间20世纪70年代1981年1982年1983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2.81.92.53.6美国通货膨胀走势图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经历了一个长达十年的经济增长期,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

93、,美国出现了“两高”(高经济增长率和高生产增长率)与“两低”(低失业率和低通货膨胀率)并存的局面。再次超过欧盟,把日本远远地甩在后面,重新巩固了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出现材料一中所述经济状况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推动美国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变化的因素。(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抓住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利用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吸引外国资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了经济高速

94、增长,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海湾产油国也出现了“石油繁荣”和经济起飞。材料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间事件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1997年7月11日菲律宾放弃固定汇率制1997年8月14日印尼放弃固定汇率制1997年8月16日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1997年10月17日台湾当局主动将货币贬值1997年11月金融危机传导到韩国、日本1998年8月国际炒家发动对香港的进攻亚洲金融危机,指发生于1997年的一次世界性金融风波。这场风暴中,泰国、印尼、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大幅贬值,亚洲大部分股市大幅下跌,亚洲许多大型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社会经济萧条。这打破了亚

95、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建设成就。(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亚洲发展中国家面临什么挑战,应该如何应对。(6分)第八单元综合测试卷 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面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变化的漫画,标题为合不来。它揭示出(C)A意识形态分歧导致两大阵营形成B冷战导致欧洲国家分裂C冷战对峙格局产生的主要原因D美苏冷战的重心在欧洲解析:图片中因“国家利益”使二者“合不来”,而第二次世界

96、大战后国际关系主要是美苏冷战,因此,国家利益是导致美苏冷战的主要原因,故C项正确。图片中没有体现意识形态,故A项错误。题目中未体现国家分裂,故B项错误。题目无法得出冷战重心在欧洲,故D项错误。2古巴导弹危机前,苏联提出架设美苏之间的“热线”电话,美国没有积极反应。危机后,美苏两国签订了两国首脑直接通信联系的协定。由此可见,古巴导弹危机(D)A弥合了美苏两国间的矛盾 B导致美苏开始走向冷战局面C推动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 D促使大国重新审视相互关系解析:根据材料“危机后,美苏两国签订了两国首脑直接通信联系的协定”并结合所学可知,古巴导弹危机是美国、苏联与古巴之间爆发的一场极其严重的政治、军事危机,危

97、机的和平解决使人类避免了一场灭亡性核战争,促使大国重新审视相互关系,建立通话联系,故选D项;美苏之间的矛盾是由国家利益各方面冲突导致,古巴导弹危机并未弥合美苏两国间的矛盾,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排除B项;材料仅反映了美苏关系,并未反映多极化趋势,排除C项。3日本作为经济大国,向联合国提供大量资金,其承担的联合国会费曾一度位居世界第二位。此外,日本自卫队多次参加维和行动。这表明日本(C)A立足维护世界和平B积极承担对联合国义务C谋求政治大国地位D主动迎合世界发展趋势解析:根据材料“向联合国提供大量资金,其承担的联合国会费曾一度位居世界第二位。

98、此外,日本自卫队多次参加维和行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之所以作为经济大国承担更多的联合国义务,主要是要谋求在联合国中的影响,即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故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并成为经济大国,日本在政治上要求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材料中所采取的措施不是要维护世界真正的和平,而是要扩大日本在国际政治上的影响力,故A项错误;积极承担对联合国的义务是材料内容,不是材料所反映的主旨,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日本的主要目的为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而不是主动迎合世界发展趋势,故D项错误。420世纪70年代,具体表现为三个并行发展的历史进程:资本主义阵营由美国一家独

99、大演变为美、欧、日三足鼎立;社会主义阵营从意识形态论战走向分裂;“第三世界”国家以不结盟运动的形式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出制衡两极的作用。材料表明(A)A多极化趋势出现B两极格局瓦解C世界局势动荡不安D美国霸主地位动摇解析:根据题干“美、欧、日三足鼎立;社会主义阵营从意识形态论战走向分裂;第三世界国家以不结盟运动的形式”可见20世纪70年代多个国际力量崛起,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故A项正确;两极格局瓦解于苏联解体后,即1991年,排除B项;题干不能反映世界局势动荡不安,排除C项;两极格局下,美苏势均力敌,美国没有成为世界霸主,排除D项。51963年1月,法国总统戴高乐说:“首先必须要有个欧洲啊

100、!现在对美国来说是很适意的必须要有一个拥有自己的经济、自己的政策、自己的防务的真正的欧洲”这表明欧洲(B)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开始谋求联合抵制超级大国控制经济地位的提高A BC D解析:依据材料中“必须要有一个拥有自己的经济、自己的政策、自己的防务的真正的欧洲”信息可知,法国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抵制美国等超级大国的控制,而这正是建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经济恢复和发展,经济地位提高的基础上,因此符合题意;结合所学可知,欧洲联合开始于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6有人说“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它席卷之处留下的伤痕犹在”。冷战结束后仍存在的“伤痕”是

101、(B)A德国的分裂状态B朝鲜半岛的分裂状态C“911”事件D北约和华约的对峙解析:“伤痕”可以理解为冷战的遗留问题,冷战结束后,朝鲜半岛还处于分裂状态,故选B;德国的分裂状态是冷战的产物,而1990年东西德统一,1991年苏联解体,随后冷战结束,排除A;“911”事件是恐怖主义,排除C;北约和华约的对峙是冷战的产物,华约于1991年解散,排除D。7下表是1948、1959、1999、2009年中美日印四国粗钢产量对比表。其中,丙国是(C)年度产量(单位:万吨)甲乙丙丁194815.87 074.1311.1137.019591 387.08 477.31 662.9247.3199912 42

102、6.09 742.79 419.22 429.6200957 218.25 819.68 753.46 283.8A中国 B美国C日本 D印度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粗钢产量最高的是美国,其次是日本,然后是印度,中国的粗钢产量最低。因此表格中的甲国是中国,乙国是美国,丙国是日本,丁国是印度。由此可知,C正确,A、B、D错误。8下表是马克卡尼斯和约翰加拉蒂在美利坚民族一书中的一份民意调查。调查说明的本质问题是(C)时间接受白人、黑人邻居时间接受白人、黑人通婚白人黑人1964年20%1968年17%48%1994年60%1994年45%68%A.美国的黑人

103、民权运动取得决定性胜利B美国公民的基本人权得到宪法的保护C美国的种族歧视和隔离政策逐步减弱D美国政府随着经济发展协调民族关系解析:从材料内容看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无论白人还是黑人互相接受对方做邻居、通婚的比率是在提高的,从侧面反映了美国的种族歧视和隔离政策逐步减弱。其他选项材料没有反映,故选C。9非洲开发银行行长阿德西纳认为,非洲正在为全球创造经济机会;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协议将创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为非洲增加至少100%的贸易额。材料可用来说明非洲 (B)A联合发展成效显著B积极谋求共同发展C落后面貌得以改变D强调均衡发展解析:材料信息显示,阿德西纳把非洲作为一个整体看待,非洲大陆

104、自由贸易区也是针对整个非洲而言的,因而材料可用来说明非洲在积极谋求共同发展,故B项正确;非洲共同发展的成效如何仅从材料信息中不得而知,A、C两项错误;共同发展不等于是均衡发展,D项错误。10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40%。从长远来看,这一现象对苏联社会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B)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科技水平大大提高D民用工业发展迅速解析:由题干关键信息“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40%”可知,勃列日涅夫时期改革侧重于军事方面的重工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勃列日涅夫时期与美国争霸处于

105、优势地位,原因就是他优先发展军事工业,但轻工业、农业发展缓慢,人民生活困难,故选B项。11东欧剧变后,绝大部分原社会主义国家急剧衰落,从第二世界沦为第三世界,以致全世界的国家和地区由191个增加到210个左右;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由约163个增加到近180个,其中人口增加了4亿多。这说明(A)A社会制度剧变导致东欧衰落B第三世界国家开始了新崛起C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得到加强D苏联解体导致东欧国家分裂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欧大部分国家因为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导致政局动荡,社会制度剧变,继而经济发展缓慢,产生诸多矛盾,使国家地位下降,故A项正确。12据统计,19601976年,在非洲撒哈拉

106、沙漠以南地区,共有628家西方国家投资的企业被当地人民接管。该情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B)A国际政治格局变更B民族独立运动高涨C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D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崩溃解析:根据信息“共有628家西方国家投资的企业被当地人民接管”可推知,非洲这一地区摆脱了西方殖民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答案选B。13下图是1979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比上年增长)曲线图。据此可知(A)A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增长B国内外经济环境决定经济运行增速C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行D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经济稳定解析:观察曲线图可知,从1979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有高有低,但都是正向增长,故选

107、A项。14韩国前总统金泳三(19931998年任韩国总统)说:“科学技术时代,国力不是来自武器,而是来自知识和科学技术。没有自己的技术,只能沦为殖民地。”这一言论(C)A推动韩国经济的复苏与发展B促使韩国政府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C表明韩国重视发展科学技术D指出韩国没有构建独立的科学体系解析:据材料可知,金泳三担任韩国总统时认为科学技术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推动国家强盛的重要因素,这表明韩国政府重视发展科学技术,故C项正确;金泳三担任总统时,韩国已经实现国家经济的复苏,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韩国总统重视发展科学技术,不能体现政府工作重心发生转移,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自己的技术,只能沦为殖

108、民地”强调科学技术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并非韩国没有构建独立的科学体系,故D项错误。15戴维罗特科普夫在外交季刊上宣称:“如果世界向统一语言方向发展,那么这种语言就应该是英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亚、非、拉美新兴独立国家的观念始终没有根本改变,它极力把其社会模式和价值观念强加于人。材料旨在说明(D)A民族国家要极力抵制英语B文化扩张是霸权主义的主要表现C经济全球化模糊文化界线D新兴独立国家应该保持文化自信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新兴独立国家应如何面对文化扩张,新兴独立国家应该保持文化自信,而不是极力抵制英语,故D项正确,A项错误;文化扩张是霸权主义的表现,但不是主要表现,故B项错误;在经济全球

109、化背景下,各国文化仍然是独立的,故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5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6分,第19题10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从1763年至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冲击了欧洲的世界经济中心地位,美国却大发战争财。战争结束之时,美国成了一个工业、金融和军事强国。1945年,美国的煤炭产量占世界的二分之一,石油占三分之一,电力占二分之一它拥有占世界70%的黄金储备。这为美国争夺世界霸权提供了基

110、础,使得美国得以按照自己的设想构筑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确立自己世界经济霸主地位。摘编自刘景华人类六千年(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63年至1914年,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霸权的主要因素。(6分)(2)依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得以按照自己的设想构筑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原因,并指出美国在经济领域为确立“世界经济霸主地位”而采取的措施。(9分)答案:(1)率先启动现代化进程(或工业革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启蒙运动促进思想的解放;通过殖民扩张,逐步确立资本主义殖民体系。(2)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冲击了欧洲的世界经济中心地位;美国经济实力膨胀。措施:建立以美元为中心

111、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实行马歇尔计划。解析:(1)主要因素,结合材料“1763年至1914年”,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角度解答。欧洲率先启动现代化进程(或工业革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启蒙运动促进思想的解放;欧洲国家为掠夺原料、市场、资本投资场所,通过殖民扩张,逐步确立资本主义殖民体系。(2)原因,根据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冲击了欧洲的世界经济中心地位,美国却大发战争财。战争结束之时,美国成了一个工业、金融和军事强国”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世界经济中心地位受到冲击,而美国经济实力膨胀。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112、在美国主导下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同时大力推行贸易自由化,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为了控制西欧,遏制苏联,实施马歇尔计划。17随着人类太空技术的发展和对太空资源的开发应用,太空已成为继陆地、海洋、天空之后的第四个生存空间,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时间国家重大航天成果1957.10.4苏联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1958.1.31美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探险者”1号人造卫星1961.4.12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一号”飞船上天,成为世界航天第一人1965.11.26法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试验卫星”1(A1)号人造卫星1

113、967.4.2324苏联宇航员科马洛夫乘联盟1号遇难,第一次航天飞行事故1969.7.1624美国阿姆斯特朗等三人乘阿波罗11号,实现第一次载人登月1970.4.24中国设计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1975.7.1524美国苏联阿波罗18号/联盟19号第一次国际合作性的对接任务1986.1.28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七名航天员全部罹难,包括一名女教师,这是迄今最惨重的航天事故1999.11.20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行成功根据上述材料,概括20世纪世界航天科技发展历程的特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形成以上特点的主要因素。(14分)答案:特点:美苏主导领先

114、;国家组织支持;曲折发展,技术成就不断突破;军事战略需要为主;由各国独立研发走向国际合作。(答出四点即可)主要因素:国际形势的变化;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需要;空间科技水平的发展;经济发展状况;杰出历史人物的贡献。解析:特点,由材料所列举的“国家”可知,航天科技发展是以国家的组织支持为基础的,且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美国和苏联占据了主导领先的地位;由材料中所列举的“重大航天成果”可知,航天科技尽管在曲折中发展,但总体上说技术成就是不断地取得突破的,与此同时,科技的发展还主要靠军事战略需要的推动;由材料“阿波罗18号/联盟19号第一次国际合作性的对接任务”等局部信息可知,航天科技发展逐步从各国独立研发走向

115、国际合作。主要因素,结合所学可从政治、经济、科技和个人等角度展开分析。从政治角度看,当时世界处于两极对峙格局,美国和苏联出于维护自身国家安全利益的需要,极力推动空间领域科技的发展;从经济角度看,科技的发展必然受到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从科技角度看,各国空间科技水平的发展也会限制各自在航天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最后,杰出历史人物的作用也不能忽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初,美国成为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实力最为雄厚的国家。它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的2/3,黄金储备的2/3,同时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

116、时间20世纪70年代1981年1982年1983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2.81.92.53.6美国通货膨胀走势图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经历了一个长达十年的经济增长期,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美国出现了“两高”(高经济增长率和高生产增长率)与“两低”(低失业率和低通货膨胀率)并存的局面。再次超过欧盟,把日本远远地甩在后面,重新巩固了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出现材料一中所述经济状况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推动美国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变化的因

117、素。(6分)答案:(1)海外市场的拓展;科学技术的推动;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2)经济停滞,通货膨胀。(3)大刀阔斧的改革;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知识经济开始形成;高科技产业的发展。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抓住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利用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吸引外国资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海湾产油国也出现了“石油繁荣”和经济起飞。材料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间事件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1997年7月11日菲律宾放弃固定汇率制1

118、997年8月14日印尼放弃固定汇率制1997年8月16日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1997年10月17日台湾当局主动将货币贬值1997年11月金融危机传导到韩国、日本1998年8月国际炒家发动对香港的进攻亚洲金融危机,指发生于1997年的一次世界性金融风波。这场风暴中,泰国、印尼、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大幅贬值,亚洲大部分股市大幅下跌,亚洲许多大型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社会经济萧条。这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建设成就。(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亚洲发展中国家面临什么挑战

119、,应该如何应对。(6分)答案:(1)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海湾产油国经济发展较快。(2)挑战: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差。应对:东南亚国家要深化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健全政府对金融体系的宏观管理。西亚产油国一要利用石油财富发展本国经济,二要努力改变单一的经济结构,积极发展石油化工和其他工业。解析:(1)成就,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海湾产油国经济发展较快。(2)挑战,根据材料二“这场风暴中,

120、泰国、印尼、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大幅贬值,亚洲大部分股市大幅下跌,亚洲许多大型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社会经济萧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提到的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差。应对,根据所学知识,对于东南亚国家而言,需要深化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健全政府对金融体系的宏观管理;对于西亚产油国而言,要利用石油财富发展本国经济,同时要努力改变单一的经济结构,积极发展石油化工和其他工业。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九单元综合测试卷总分:100分 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

121、符合题目要求的)1大棋局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十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材料主要是在说明()A世界多极化的政治格局已经形成B世界政治局势越来越紧张C世界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D美苏两极格局已经结束2两霸争雄一书中说:“两极格局解体不是大战的产物,是以和平方式进行的,世界主要力量之间将长期较量、斗争、妥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建立新格局的过程必然是新旧势力反复较量的过程。”这表明()A美国已失去超级大国地位B新格局的形成

122、具有长期性C欧洲与日本联合对抗美国D俄罗斯在较量中优势尽失3当前,世界形势出现了经济管理制度的国际化、国际贸易的大幅度增长、国际组织的建立、跨国公司遍及世界各地等情况。这些表明()A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B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D世界形势总的趋势走向缓和4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92年以来,中国政府多次公开宣布并执行了大面积、大幅度调低进口关税。中国的进口关税税率总水平从1992年的43.2%降至2002年的12%。以下对此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经济迅速腾飞B世界贸易组织对贸易小国利益足够重视C中国积极主动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D中国企业

123、有技术、市场等绝对优势5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 500多个民族,6 000多种语言。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这体现了()A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B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特征C社会信息化的深化D我们应该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6有学者认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可以进一步利用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机遇加快发展,联合图强成为战略抉择,一个或少数几个大国主宰世界、任意摆布别国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这表明多极化的发展()A是世界多样性的必然要求B避免了世界大战的发生C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D推动了和平力量的增长7某学者指出:“跨国公司不仅跨国,还跨集体,力图在全球范围开展业务。

124、它控制着国际直接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二和技术转让的三分之一。”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强有力的推动者B跨国公司决定国际政治经济秩序C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跨国公司相互兼并D各国经济命脉正日益被跨国公司控制8下图是一幅名为今不如昔的漫画。该漫画表明()A冷战有利于世界稳定B当今世界并不安宁C多极化趋势发生逆转D世界主题发生了变化9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三次局部战争中,美军在海湾战争中发现一个机动目标到发动袭击需要一天的时间,在科索沃战争中这个时间已经缩小到一个小时,在阿富汗战争中仅需要10分钟的时间。这一状况与哪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直接相关()A信息

125、技术 B原子能技术C激光技术 D宇航技术10对下图理解正确的是()世界经济仍在艰难复苏中A区域集团化阻碍了全球化 B全球化的趋势已出现逆转C国际经济新秩序亟须建立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盛行11“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蛋糕做大了,但是大蛋糕分给了富人,其他的人只得到蛋糕屑。”这句话告诉我们,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是()A环境污染严重 B恐怖主义C毒品走私 D贫富差距悬殊12据统计,1965年世界上7个最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是7个最贫穷国家的19倍,而1995年这一差距扩大到38倍。这说明()A文明类型的多样性发展B不同价值观的冲突加剧C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性增强D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13某学者指出:当前美国

126、对“所有有可能对霸权有妨碍的,构成挑战的无论是其他大国的复兴,还是昔日自己主导确立的国际规则、国际协议,甚至昔日的盟友,都必须铲除”。基于此说法,下列选项理解最准确的是()A美国失去理智,奉行“美国优先”B美国极力追求永久的世界霸权C美国企图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D客观上反映了美国实力的下降14世界银行2005年全球发展金融预测,过去的十多年发展,南方(发展中)国家保持了高于发达(北方)国家的增长速度,未来南方国家整体上仍然可以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由此可知 ()A世界南北差距并未扩大B南方国家具有发展潜力C南北经济合作较为和谐D北方愿意援助南方发展15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种国际关系话语,要获得

127、生命力,就必须提高我国在国际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在制度和规则中寻求持久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由此可知()A人类命运共同体基于两极格局发展需要B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大国的共同愿望C中国发展道路要求不断提升国际话语权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促进中国话语权持久性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5分,第17题14分,第18题16分,第19题10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一个严酷现实是:受益者永远是那些享有特权并主宰世界经济的发达国家,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却被甩到世界经济的边缘,贫困不断加深,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在加大许多发展中国家

128、债务负担不断增加,自然灾害不断,加重了经济发展的困难;人口增长过快,甚至超过粮食的增长速度;食品缺乏,贫困化问题严重,出现生存危机;生态环境极度恶化;政局动荡、社会不稳定。摘编自王慧媞、韩玉贵主编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概论材料二:随着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不断加深,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不仅是发展中国家自身的问题,更是关系到发达国家的发展和世界共同发展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问题。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发达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在经济上互补的传统使这两类国家在当前全球化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具有更为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据世界银行统计,美国42%的出口,西欧47%的出口,日本48%的出口均依靠发展中

129、国家,其次,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长期不发达,贫困问题不解决,世界的发展与繁荣就只能是一句空话。摘编自王慧媞、韩玉贵主编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概论(1)根据材料一,指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谋求世界经济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7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材料二:在2019年的达沃斯论坛上,全球慈善组织乐施会说:2018年,世界排名前26位的富商所拥有的财富是世界最底层一半人口的财富总量。材料三:联合国难民署的全球趋势报告显示,导致全球难民人数增

130、加的主要原因是政治冲突、战争或迫害等,截至2020年底,全球因这些原因逃难他国的难民人数约为8 240万,42%是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其中叙利亚有约661万难民,阿富汗有530万,伊拉克有920万。材料四: 材料五:当今世界,人口数量急剧膨胀,陆地资源日渐减少,环境污染不断加剧,人类陆地生存的空间和条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于是世界各国纷纷把目光投向海洋。世界进入一个全面争夺瓜分海洋、开发利用海洋的新时期。(1)人类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你从材料一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材料二又反映了什么问题?(6分)(2)今天的世界并不安宁。根据材料三、材料四、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哪些因素影响到了世界的

131、和平与安全。(8分)18世界形势风云变幻,国际关系错综复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单极加多极世界对美国政策将产生下述影响:第一,美国人必须不再把当今世界看作单极世界,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美国至少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美国单方面的制裁或干预只会招致灾难。第二,美国虽不可能建立一个单极世界,但可利用其超级大国地位,以有利于美国利益的方式处理国际问题,并寻求他国的合作。第三,与欧洲的关系是美国对外政策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与欧洲保持良好合作是消除美国作为超级大国所患的孤独症的良药。摘编自亨廷顿孤独的超级大国材料二:在当前的国际政治中,大国确实是极为重要的力量,但是,在大国之外,还存

132、在许多其他重要力量。例如,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和问题上,发展中国家仍然可以团结起来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世界贸易组织西雅图会议的夭折和美国多次企图在联合国通过谴责中国人权的决议遭到失败都说明了这一点。我认为,政治多极化应该把这些力量都考虑在内。政治多极化的真谛应是:世界是丰富、复杂和多样化的,世界上的事只能由各国人民共同来管,不能由一个超级大国搞一言堂。摘编自张毅君全球化与多极化、单极化、美国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亨廷顿的国际格局观,并概括这一格局对美国政策的影响。(6分)(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亨廷顿与张毅君对国际格局认识的相同之处。(4分)(3)结合所学知识,你

133、认为中国应该以怎样的外交融入当今世界格局。(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全球化的发展历程。以上是某历史学习小组的研究成果。请依据材料,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时注意史论结合)(10分)第九单元综合测试卷 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大棋局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十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材料主要是在说

134、明(C)A世界多极化的政治格局已经形成B世界政治局势越来越紧张C世界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D美苏两极格局已经结束解析:材料“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说明世界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故C符合题意;目前世界多极化的政治格局尚未形成,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世界政治形势是否紧张的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指20世纪70年代,而美苏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1991年的苏联解体,故D不符合题意。2两霸争雄一书中说:“两极格局解体不是大战的产物,是以和平方式进行的,世界主要力量之间将长期较量、斗争、妥协,霸权主义和强权

135、政治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建立新格局的过程必然是新旧势力反复较量的过程。”这表明(B)A美国已失去超级大国地位B新格局的形成具有长期性C欧洲与日本联合对抗美国D俄罗斯在较量中优势尽失解析:根据材料“两极格局解体不是大战的产物世界主要力量之间将长期较量建立新格局的过程必然是新旧势力反复较量的过程”并联系所学可知,材料内容意在说明“建立新格局的过程必然是新旧势力反复较量的过程”,即“新格局的形成具有长期性”,故选B。3当前,世界形势出现了经济管理制度的国际化、国际贸易的大幅度增长、国际组织的建立、跨国公司遍及世界各地等情况。这些表明(B)A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B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C世界政治

136、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D世界形势总的趋势走向缓和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经济发生四个方面的变化:国际分工和跨国公司空前发展;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领先于经济增长速度;国际资本的流动规模空前;经济全球化的合作领域不断扩大。题干中所列的种种表现,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故选B项。4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92年以来,中国政府多次公开宣布并执行了大面积、大幅度调低进口关税。中国的进口关税税率总水平从1992年的43.2%降至2002年的12%。以下对此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C)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经济迅速腾飞B世界贸易组织对贸易小国利益足够重视C中国积极主动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D中

137、国企业有技术、市场等绝对优势解析:大面积、大幅度调低进口关税是为了推动自由贸易,积极主动地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故答案为C项;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B项不符合史实,材料也不能反映,排除;D项中的“绝对优势”说法错误,排除。5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 500多个民族,6 000多种语言。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这体现了(B)A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B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特征C社会信息化的深化D我们应该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解析:依据材料“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并结合所学可知,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

138、己的文化,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反映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文化的多样性,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不符合材料主旨,A错误;材料信息不能反映社会信息化的变化,C错误;材料只反映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但未提出应该如何对待文化的多样性,D错误。6有学者认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可以进一步利用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机遇加快发展,联合图强成为战略抉择,一个或少数几个大国主宰世界、任意摆布别国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这表明多极化的发展(D)A是世界多样性的必然要求B避免了世界大战的发生C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D推动了和平力量的增长解析:根据材料“一个或少数几个大国主宰世界、任意摆布别国命

139、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等可知,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打击了霸权主义,也推动了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故选D项;世界多样性不是材料所要体现的主旨,故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世界大战结束后多极化的世界格局才有所发展,与时间不符,故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分析多极化的发展原因是经济全球化,故排除C项。7某学者指出:“跨国公司不仅跨国,还跨集体,力图在全球范围开展业务。它控制着国际直接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二和技术转让的三分之一。”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A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强有力的推动者B跨国公司决定国际政治经济秩序C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跨国公司相互兼并D各国经济命脉正日益被跨国公

140、司控制解析:根据材料“跨国公司控制着国际直接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二和技术转让的三分之一”并联系所学可知,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强有力的推动者,故A项正确。8下图是一幅名为今不如昔的漫画。该漫画表明(B)A冷战有利于世界稳定B当今世界并不安宁C多极化趋势发生逆转D世界主题发生了变化解析:漫画反映了当今世界并不安宁,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此起彼伏,和平与发展遭到严重威胁。但漫画具有夸张的一面,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故B项正确,排除A、C、D三项。9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三次局部战争中,美军在海湾战争中发现一个机动目标到发动袭击需要一

141、天的时间,在科索沃战争中这个时间已经缩小到一个小时,在阿富汗战争中仅需要10分钟的时间。这一状况与哪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直接相关(A)A信息技术 B原子能技术C激光技术 D宇航技术解析: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战争方式的巨大变革,注意题干中强调的是时间长短问题,而信息技术使信息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了,故A项符合题意。10对下图理解正确的是(C)世界经济仍在艰难复苏中A区域集团化阻碍了全球化 B全球化的趋势已出现逆转C国际经济新秩序亟须建立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盛行解析:据材料图片可知,世界经济的复苏面前有许多障碍,体现国际经济新秩序亟须建立,故选C项;区域集团化推动了全球化的发

142、展,排除A项;全球化的趋势还是主流,排除B项;材料图片没有涉及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排除D项。11“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蛋糕做大了,但是大蛋糕分给了富人,其他的人只得到蛋糕屑。”这句话告诉我们,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是(D)A环境污染严重 B恐怖主义C毒品走私 D贫富差距悬殊解析: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对国际经济风险的抵御能力较弱,而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占据主导地位,受益更多,使得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贫富差距悬殊,故选D项;排除A、B、C三项。12据统计,1965年世界上7个最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是7个最贫穷国家的19倍,而1995年这一差距扩大到38

143、倍。这说明(C)A文明类型的多样性发展B不同价值观的冲突加剧C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性增强D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解析:材料中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表明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性增强,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文明的多样性发展、不同价值观的冲突加剧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排除A、B、D三项。13某学者指出:当前美国对“所有有可能对霸权有妨碍的,构成挑战的无论是其他大国的复兴,还是昔日自己主导确立的国际规则、国际协议,甚至昔日的盟友,都必须铲除”。基于此说法,下列选项理解最准确的是(B)A美国失去理智,奉行“美国优先”B美国极力追求永久的世界霸权C美国企图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D客观上反映了美国实力的下降解析:根据材料“

144、所有有可能对霸权有妨碍的,构成挑战的甚至昔日的盟友,都必须铲除”等信息可知,美国铲除对其产生威胁、挑战的一切因素和力量,说明美国极力追求永久的世界霸权,B项正确;其他三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14世界银行2005年全球发展金融预测,过去的十多年发展,南方(发展中)国家保持了高于发达(北方)国家的增长速度,未来南方国家整体上仍然可以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由此可知 (B)A世界南北差距并未扩大B南方国家具有发展潜力C南北经济合作较为和谐D北方愿意援助南方发展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世界银行经过分析,认为未来南方国家仍然可以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这说明南方国家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故B项正确;南方国家可

145、以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并不意味着南北差距并未扩大,也不能说明南北之间的经济合作较为和谐,A、C两项错误;材料没有显示北方愿意援助南方发展的信息,D项错误。15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种国际关系话语,要获得生命力,就必须提高我国在国际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在制度和规则中寻求持久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由此可知(C)A人类命运共同体基于两极格局发展需要B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大国的共同愿望C中国发展道路要求不断提升国际话语权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促进中国话语权持久性解析:由材料可知,中国发展道路是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就要求不断提升国际话语权,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5分,第17题

146、14分,第18题16分,第19题10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一个严酷现实是:受益者永远是那些享有特权并主宰世界经济的发达国家,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却被甩到世界经济的边缘,贫困不断加深,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在加大许多发展中国家债务负担不断增加,自然灾害不断,加重了经济发展的困难;人口增长过快,甚至超过粮食的增长速度;食品缺乏,贫困化问题严重,出现生存危机;生态环境极度恶化;政局动荡、社会不稳定。摘编自王慧媞、韩玉贵主编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概论材料二:随着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不断加深,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不仅是发展中国家自身的问题,更是关

147、系到发达国家的发展和世界共同发展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问题。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发达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在经济上互补的传统使这两类国家在当前全球化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具有更为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据世界银行统计,美国42%的出口,西欧47%的出口,日本48%的出口均依靠发展中国家,其次,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长期不发达,贫困问题不解决,世界的发展与繁荣就只能是一句空话。摘编自王慧媞、韩玉贵主编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概论(1)根据材料一,指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148、简要阐述谋求世界经济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7分)答案:(1)问题: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日益加大;债务负担不断增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食品缺乏;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等。原因: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是根源;战争冲突与社会动荡造成巨大破坏;西方国家强权政治下的经济封锁与制裁;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存在资金、技术和建设经验不足等问题。(2)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推动南北对话,改善南北关系;加强南南合作,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国家要走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平解决各种矛盾冲突,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解析:第(1)问问题,依据材料一信息“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却被甩到世界经济的边

149、缘,贫困不断加深,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在加大许多发展中国家债务负担不断增加,自然灾害不断,加重了经济发展的困难;人口增长过快,甚至超过粮食的增长速度;食品缺乏,贫困化问题严重,出现生存危机;生态环境极度恶化;政局动荡、社会不稳定”概括得出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日益加大、债务负担不断增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食品缺乏、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等。原因,依据所学知识从国际经济旧秩序、战争冲突与社会动荡、西方国家强权政治、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等角度分析。第(2)问有效途径,依据材料二信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长期不发达,贫困问题不解决,世界的发展与繁荣就只能是一句空

150、话”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推动南北对话、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走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等角度分析。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材料二:在2019年的达沃斯论坛上,全球慈善组织乐施会说:2018年,世界排名前26位的富商所拥有的财富是世界最底层一半人口的财富总量。材料三:联合国难民署的全球趋势报告显示,导致全球难民人数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政治冲突、战争或迫害等,截至2020年底,全球因这些原因逃难他国的难民人数约为8 240万,42%是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其中叙利亚有约661万难民,阿富汗有530万,伊拉克有920万。材料四: 材料五:当今世界,

151、人口数量急剧膨胀,陆地资源日渐减少,环境污染不断加剧,人类陆地生存的空间和条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于是世界各国纷纷把目光投向海洋。世界进入一个全面争夺瓜分海洋、开发利用海洋的新时期。(1)人类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你从材料一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材料二又反映了什么问题?(6分)(2)今天的世界并不安宁。根据材料三、材料四、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哪些因素影响到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全。(8分)答案:(1)信息: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问题:世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2)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安全威胁持续蔓延;海洋权益和极地资源争夺日趋激烈;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

152、然存在。解析:(1)信息,依据图表及漫画信息可知,美国与欧盟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速较低,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问题,依据材料二中“2018年,世界排名前26位的富商所拥有的财富是世界最底层一半人口的财富总量”信息可知,这反映了世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2)因素,依据材料三中“导致全球难民人数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政治冲突、战争或迫害等”、材料四中“2001年基地组织对美国发动恐怖袭击”“2011年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海啸和福岛核泄漏”“网络安全”及材料五中“世界进入一个全面争夺瓜分海洋、开发利用海洋的新时期”等信息可从地区热点问题、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安全威胁、海洋权益和极地资源的争夺

153、、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等方面概括说明这些因素。18世界形势风云变幻,国际关系错综复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单极加多极世界对美国政策将产生下述影响:第一,美国人必须不再把当今世界看作单极世界,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美国至少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美国单方面的制裁或干预只会招致灾难。第二,美国虽不可能建立一个单极世界,但可利用其超级大国地位,以有利于美国利益的方式处理国际问题,并寻求他国的合作。第三,与欧洲的关系是美国对外政策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与欧洲保持良好合作是消除美国作为超级大国所患的孤独症的良药。摘编自亨廷顿孤独的超级大国材料二:在当前的国际政治中,大国确实是极为重要

154、的力量,但是,在大国之外,还存在许多其他重要力量。例如,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和问题上,发展中国家仍然可以团结起来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世界贸易组织西雅图会议的夭折和美国多次企图在联合国通过谴责中国人权的决议遭到失败都说明了这一点。我认为,政治多极化应该把这些力量都考虑在内。政治多极化的真谛应是:世界是丰富、复杂和多样化的,世界上的事只能由各国人民共同来管,不能由一个超级大国搞一言堂。摘编自张毅君全球化与多极化、单极化、美国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亨廷顿的国际格局观,并概括这一格局对美国政策的影响。(6分)(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亨廷顿与张毅君对国际格局认识的相同之处。

155、(4分)(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应该以怎样的外交融入当今世界格局。(6分)答案:(1)国际格局观:单极加多极世界。影响:美国需要在处理国际问题时寻求大国合作;以维护美国利益为出发点;保持与欧洲的良好合作关系。(2)都承认多极世界;都承认大国力量的重要性。(3)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并加强睦邻友好;与欧洲保持良好关系;等等。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全球化的发展历程。以上是某历史学习小组的研究成果。请依据材料,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时注意史论结合)(10分)答案:示例论题:经济全球化利弊并存。阐述:世界经济全

156、球化源自15世纪开始的新航路开辟,在其5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促进了人类巨大发展,也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灾难和问题。在全球化的第一阶段,新航路开辟使许多落后地区成为西方的殖民地,但也促进了全球物种和产品的大交流。在全球化的第二阶段,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跨国公司的崛起,人类的生产力有了迅猛的提高,但同时也产生了无产阶级群体,制造出尖锐的劳资矛盾。在全球化的第三阶段,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并深入到普通百姓的生活,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同时网络犯罪、信息安全花样百出,居高不下。总结: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是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今后还会不断发展深化。我们要充分重视它所带来的负面作用,积极应对,使其良性、健

157、康地发展。解析:材料的内容是全球化的发展历程,首先要明确论题,然后史论结合进行论证。我们可以以全球化给世界带来的影响确定论题,以“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为论题进行论证,从利弊两方面,结合全球化的发展历程,新航路的开辟,两次工业革命等史实联系起来进行论证,从促进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破坏环境等方面进行论证。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阶段综合测试卷 (第六单元第九单元)总分:100分 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很快走上对外扩张之路,关于其殖民扩张的表述,正确的是()A1

158、496年在海地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圣多明各B到16世纪中叶整个中美洲都沦为其殖民地C在巴西建立殖民地,并由国王任命总督D到19世纪中后期,几乎控制了印度全境2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深受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和鼓舞,因为它们在运动的目的上具有共同点,这种共同点是()A反抗英国B反抗殖民压迫C反对封建统治D建立高度民主的政治体制3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后期,欧洲探险家到非洲内地探险,其最重要的目的是()A外界开始了解非洲内陆B促进了非洲的经济发展C为在非洲投资作准备D为欧洲殖民国家进一步侵占非洲开辟道路4“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这

159、种大战。假使德国明天从地面上被消灭掉,那么,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一个不因此而更富的英国人。”该段材料体现了()A德英两国在全球竞争 B英德矛盾的尖锐化C世界大战为时不久 D德国被消灭,英国会更富 5俄罗斯历史上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该政策属于()A苏联模式 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6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有一则海报,上面有林肯葛底斯堡演说中的话:“决不让那些死去的人们白白牺牲。”该海报最早可能出现于()A慕尼黑协定

160、签字后B德军向英法发动进攻后C苏德战争爆发后D日军突袭珍珠港后71941年6月22日,丘吉尔发表广播演说:“俄国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我们要给俄国人民一切可能的援助。”这表明()A英国早就想帮助苏联B英国改变了对苏联的根本立场C英苏面临着共同敌人D丘吉尔变成了苏联利益的维护者8美国学者梅尔文莱夫勒将美苏冷战称为“人心之争”。在他看来,冷战其实是一场()A国家利益的竞争B国际霸权的争夺C主导力量的转移D不同制度的选择9两极格局瓦解后,据美国民意调查显示,只有13%的美国人赞成“美国作为剩下的唯一超级大国在解决国际问题方面继续担任一个举足轻重的世界领袖”,而占74%的美国人赞同“美国在与其他国家一

161、道解决国际问题的努力中做自己公平的一份”。这说明了()A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B世界多极化格局趋势增强C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设想遭遇阻力D美国民众对政府外交能力产生怀疑10下图为苏联农业生产方面的统计数据示意图。该示意图反映出()A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B农业总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得到缓解D赫鲁晓夫改革推动农业发展11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美领导人曾分别谈道:“英国雄狮一吼而天下震撼一切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今,英国已经吓不倒任何国家。”导致英国从“震撼一切”到“吓不倒任何国家”的主要原因是()A战后经济遭到削弱 B战后国际地位下降C战后殖民地的丧失 D战后联合国成立12

162、1994年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流入总量中,流入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占40%,可是到1999年这个比例却仅为25%。这表明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A经济独立日益加强 B剩余资本大量存在C经济发展处于劣势 D投资环境改善13“成员从南半球到北半球,从亚洲、大洋洲到南北美洲。其中,有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有现代崛起的工业国家;有主权国家,也有地区”这一国际组织是()A北美自由贸易区 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C欧洲联盟 D联合国14下图是三次科技革命的进程关系图。对此图的最准确解读是()A三次科技革命彰显科技的魅力B信息技术更能促进生产力发展C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速度最快D三次科技革命的领域各不相同15

163、下图是关于当前国际关系的一幅漫画。该漫画所表达的本质问题是()A发展中国家合力抗衡发达国家的干涉和侵略B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是世界局势动荡的主因C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形成“一超多强”局面D中东地区战乱频繁,局势长期动荡不稳定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0分,第17题17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4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意大利一心要恢复古罗马帝国的版图,因而对奥地利、巴尔干地区和北非都怀有野心。然而,中欧的奥地利是德国窥觑的重点,难以下手;在巴尔干地区,早已存在亲法国的“小协约国”集团;在北非,埃及属于英国的势力范围,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为法国的殖民地,

164、只有埃塞俄比亚还保持独立。意大利遂把侵略的目光转向埃塞俄比亚。为了把意属索马里和厄立特里亚连接起来,加强在东地中海地区的实力,1935年10月,意大利不宣而战,从南北两个方向大举入侵埃塞俄比亚。虽然埃塞俄比亚人民奋起抗击,但是国力弱小,军事上没有得到西方大国的有力支援,在总体上处于劣势。1936年5月,埃塞俄比亚全境被意军占领。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意大利把侵略的目光转向埃塞俄比亚的原因。(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意大利侵占埃塞俄比亚的影响。(5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材料一:冷战格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一种以“二元两极

165、”为特征的世界体系。所谓“二元”,是指这一阶段的世界发生了横向的结构性分裂它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而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所谓“两极”,是指因制度性裂变而形成的两大国家集团各有一个支配性的力量中心,而且两者都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从而构成了国际体系层面“两个世界”的对峙。摘编自余伟民冷战是这样开始的材料二:20世纪6070年代逐渐形成了三个世界并存的世界格局。它是在国际形势大分化、大动荡、大改组的基础上产生的。首先体现在第三世界的兴起它们开始作为一支重要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新兴民族国家日益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发展力量其次体现在帝国主义阵营的分化

166、。 摘编自赵立坤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演变探析材料三:关于筹备新的联盟条约的谈判已经进入死胡同,各共和国退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客观进程和成立独立国家联盟已经成为现实。白俄罗斯、俄罗斯联邦、乌克兰共和国首脑声明(1)根据材料一,概括冷战形成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个世界”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607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主要内涵,并根据所学知识,列举“第三世界的兴起”和“帝国主义阵营的分化”的具体表现。(7分)(3)简述材料三反映的事件对当时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世界政治格局的主要因素。(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

167、要求。(14分)材料:战后,杜鲁门政府提出了“公平施政”的纲领,其间最重要的一项立法是1946年通过的“就业法”。这项法令责令联邦政府负责维持“最大限度的就业、生产和购买力”,以避免再次出现30年代曾经出现过的那种大规模的失业。由于杜鲁门政府的种种措施,经过两年时间,美国实现了由战时经济向和平时期的调整而没有出现动乱的局面。1946年5月,戴高乐临时政府正式颁布大规模实行国有化的法令。煤炭、运输、电力、保险公司和包括法兰西在内的大银行都实行了国有化除了国有化之外,法国按照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某些保障,此项费用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6%。这些法令和措施对于防止最坏形式的贫困

168、和社会动乱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摘编自世界现代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与法国在经济政策上的不同之处和取得的共同效果。(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美国和法国为例,概括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并对此加以说明。(8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八国集团(G8)是传统的工业化大国“俱乐部”。随着新的重要经济体的崛起,国际舞台上既有G85,即八国集团与五个发展中大国非正式对话的形式(由G8发出邀请,五个发展中大国被动接受);又有二十国集团(G20),即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国家之间平等协调机制。此外,以“金砖国家”为代表,新

169、兴大国也在事关全球治理、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等问题上积极进行协商配合。据陈伟光、曾楚宏新型大国关系与全球治理结构整理材料二:由于19世纪末欧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均居于优势地位,欧洲人自然会这样认为:他们的卓越地位来源于其文明的优越性,而这又反映出他们作为一个种族的优越性。他们深信它将白人造得更聪明,所以白人能指导劳动,能指引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劣等种族。这样就有了“白人的责任”这一概念用理想主义的责任来掩盖当时的帝国主义的一种说教。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2017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中国共产党在北京举办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全球政党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

170、发表主旨讲话,来自120多个国家,200多个政党和政党组织的领导人齐聚北京,共商大计。这次大会名为“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主题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政党的责任”。媒体报道:这样的大场面,在世界政党史上可谓罕见。在中共十九大后开这样的会是非同寻常的,也是内涵深刻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推行全球治理模式、治理理念的伟大尝试,是中国全球治理政策的核心价值观念。(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欧洲与当今中国对全球治理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10分) 阶段综合测试(第六单元第九单元) 答

171、案及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很快走上对外扩张之路,关于其殖民扩张的表述,正确的是(C)A1496年在海地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圣多明各B到16世纪中叶整个中美洲都沦为其殖民地C在巴西建立殖民地,并由国王任命总督D到19世纪中后期,几乎控制了印度全境解析:葡萄牙紧随西班牙,在巴西建立殖民地,并由国王任命总督,因此C项正确;A、B两项都是西班牙的殖民侵略行为,D项所述的国家是英国,均排除。2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深受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和鼓舞,因为它们在运动的目的上具有共同点,这种共同点是(B)A反抗

172、英国B反抗殖民压迫C反对封建统治D建立高度民主的政治体制解析:美国独立战争是为了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则是为了推翻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故选B。3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后期,欧洲探险家到非洲内地探险,其最重要的目的是(D)A外界开始了解非洲内陆B促进了非洲的经济发展C为在非洲投资作准备D为欧洲殖民国家进一步侵占非洲开辟道路解析: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后期,欧洲探险家到非洲内地探险,主要为欧洲殖民国家进一步侵占非洲开辟道路,因此D项正确。A项中“开始”错误,B、C两项是客观影响或者结果,均排除。4“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

173、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这种大战。假使德国明天从地面上被消灭掉,那么,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一个不因此而更富的英国人。”该段材料体现了(B)A德英两国在全球竞争 B英德矛盾的尖锐化C世界大战为时不久 D德国被消灭,英国会更富 解析:根据材料“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这种大战”可知,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德国和英国矛盾日益激化,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故选B;A、C、D都是材料体现的表面现象,没有反映材料主旨,排除。5俄罗斯历史上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

174、,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该政策属于(D)A苏联模式 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解析:依据材料中“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可以判断是苏俄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上实行余粮收集制,商业上取消自由贸易,故D正确;斯大林时期在农业方面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故排除A;新经济政策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自由贸易,故排除B;农业集体化是农民参加集体农庄,故C与材料现象不符,排除。6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有一则海报,上面有林肯葛底斯堡演说中的话:“决不让那些死去的

175、人们白白牺牲。”该海报最早可能出现于(D)A慕尼黑协定签字后B德军向英法发动进攻后C苏德战争爆发后D日军突袭珍珠港后解析:从材料中“决不让那些死去的人们白白牺牲”可知,这是美国国家利益受到严重侵犯,因此,该海报应该是美国遭受日本攻击后出现的,故选D。慕尼黑协定签字在1938年,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等地区的一项绥靖政策,与美国无关,故排除A。B没有涉及美国,故排除。C与美国无关,故排除。71941年6月22日,丘吉尔发表广播演说:“俄国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我们要给俄国人民一切可能的援助。”这表明(C)A英国早就想帮助苏联B英国改变了对苏联的根本立场C英苏面临着共同敌人D丘吉尔变成了苏联利益

176、的维护者解析: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法西斯已经成为英、苏的共同敌人,丘吉尔希望联合苏联共同抵抗法西斯的侵略,所以丘吉尔才说“俄国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故选C。8美国学者梅尔文莱夫勒将美苏冷战称为“人心之争”。在他看来,冷战其实是一场(D)A国家利益的竞争B国际霸权的争夺C主导力量的转移D不同制度的选择解析:国家利益的竞争是美苏冷战的根本原因,与“人心”无关,故A项错误。国际霸权的争夺是美苏冷战的目标,与“人心”无关,故B项错误。美苏冷战期间,世界一直是两极格局,主导力量并未发生转移,故C项错误。美苏两国社会制度迥异,通过展示社会制度的优越性以获取人心是美苏冷战的重要原因,故D项

177、正确。9两极格局瓦解后,据美国民意调查显示,只有13%的美国人赞成“美国作为剩下的唯一超级大国在解决国际问题方面继续担任一个举足轻重的世界领袖”,而占74%的美国人赞同“美国在与其他国家一道解决国际问题的努力中做自己公平的一份”。这说明了(C)A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B世界多极化格局趋势增强C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设想遭遇阻力D美国民众对政府外交能力产生怀疑解析:材料“占74%的美国人赞同美国在与其他国家一道解决国际问题的努力中做自己公平的一份”说明美国民众对美国建立单极格局是不认可的,显然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设想遭遇阻力,C正确;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不符合材料的主旨,A错误;世界多极化格局趋势增

178、强也是材料中没有提及的观点,B错误;不能单纯根据美国的一个民调结果就能说明美国民众对政府外交能力产生怀疑,故D错误。10下图为苏联农业生产方面的统计数据示意图。该示意图反映出(D)A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B农业总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得到缓解D赫鲁晓夫改革推动农业发展解析:由题目中的时间“19531964年”即可排除推行于20世纪20年代的A项;题目中拖拉机、谷物收割机等跟农业生产有关的数据的增长表明此时的苏联农业有所发展,这应归功于当时赫鲁晓夫的改革,故本题应选D项;B、C两项的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11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美领导人曾分别谈道:“英国雄狮一吼而天下震撼一切的

179、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今,英国已经吓不倒任何国家。”导致英国从“震撼一切”到“吓不倒任何国家”的主要原因是(A)A战后经济遭到削弱 B战后国际地位下降C战后殖民地的丧失 D战后联合国成立解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衰落的主要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削弱了英国的政治经济实力,A正确;国际地位的下降不是英国衰落的原因,而是结果,排除B;战后英国殖民地的丧失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联合国成立后,英国是常任理事国之一,D不构成英国衰落原因,排除。121994年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流入总量中,流入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占40%,可是到1999年这个比例却仅为25%。这表明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

180、C)A经济独立日益加强 B剩余资本大量存在C经济发展处于劣势 D投资环境改善解析: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它带来了资本和技术在全球的流通,但题干材料中列举的数据表明,这种流动是不均衡的。从资本的特征来看,它的流向必然选择风险较小,投资环境较好,利润回报比较高的地方,而资本较少流入的地方则说明该地区达不到上述要求。因此,从1994年到1999年资本的走向来看,发展中国家在引进投资上处于劣势。这就会加剧本来就有的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因此正确答案是C项。A项从材料中得不出,故排除。B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根据材料“到1999年这个比例却仅为25%”可知投资环境没有明显改善,

181、故D项排除。13“成员从南半球到北半球,从亚洲、大洋洲到南北美洲。其中,有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有现代崛起的工业国家;有主权国家,也有地区”这一国际组织是(B)A北美自由贸易区 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C欧洲联盟 D联合国解析: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从地域来看,属于亚洲及太平洋沿岸地区,从成员看,既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有发达国家和地区,故B项正确。北美自由贸易区只有北美三国,欧洲联盟只是欧洲地区,联合国是面向全球的政治组织,排除A、C、D三项。14下图是三次科技革命的进程关系图。对此图的最准确解读是(B)A三次科技革命彰显科技的魅力B信息技术更能促进生产力发展C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速度最快D三次科技革命的

182、领域各不相同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相比于前两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相关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大,说明信息技术更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故B项正确。15下图是关于当前国际关系的一幅漫画。该漫画所表达的本质问题是(B)A发展中国家合力抗衡发达国家的干涉和侵略B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是世界局势动荡的主因C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形成“一超多强”局面D中东地区战乱频繁,局势长期动荡不稳定解析:仔细观察漫画,联系教材知识和时政信息可知,中东地区动荡不安,战乱不已,有其内部原因,更有大国为了控制这一地区,谋求世界霸权和特殊利益,蓄意插手地区事务的原因,因此选择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0分,第17

183、题17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4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意大利一心要恢复古罗马帝国的版图,因而对奥地利、巴尔干地区和北非都怀有野心。然而,中欧的奥地利是德国窥觑的重点,难以下手;在巴尔干地区,早已存在亲法国的“小协约国”集团;在北非,埃及属于英国的势力范围,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为法国的殖民地,只有埃塞俄比亚还保持独立。意大利遂把侵略的目光转向埃塞俄比亚。为了把意属索马里和厄立特里亚连接起来,加强在东地中海地区的实力,1935年10月,意大利不宣而战,从南北两个方向大举入侵埃塞俄比亚。虽然埃塞俄比亚人民奋起抗击,但是国力弱小,军事上没有得到西方大国的有力支援

184、,在总体上处于劣势。1936年5月,埃塞俄比亚全境被意军占领。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意大利把侵略的目光转向埃塞俄比亚的原因。(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意大利侵占埃塞俄比亚的影响。(5分)答案:(1)意大利积极对外扩张;意大利较德、法、英等国实力较弱;埃塞俄比亚战略地位重要。(2)加强了意大利在东地中海地区的实力;推动了意大利与德国的结盟;绥靖政策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解析:(1)联系埃塞俄比亚的战略位置,结合材料“意大利遂把侵略的目光转向埃塞俄比亚”“加强在东地中海地区的实力”总结回答。(2)根据“加强在东地中海地区的实力”得出加强了意

185、大利在东地中海地区的实力;联系所学知识,从英法等国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分析总结。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材料一:冷战格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的一种以“二元两极”为特征的世界体系。所谓“二元”,是指这一阶段的世界发生了横向的结构性分裂它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而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所谓“两极”,是指因制度性裂变而形成的两大国家集团各有一个支配性的力量中心,而且两者都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从而构成了国际体系层面“两个世界”的对峙。摘编自余伟民冷战是这样开始的材料二:20世纪6070年代逐渐形成了三个世界并存的世

186、界格局。它是在国际形势大分化、大动荡、大改组的基础上产生的。首先体现在第三世界的兴起它们开始作为一支重要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新兴民族国家日益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发展力量其次体现在帝国主义阵营的分化。 摘编自赵立坤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演变探析材料三:关于筹备新的联盟条约的谈判已经进入死胡同,各共和国退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客观进程和成立独立国家联盟已经成为现实。白俄罗斯、俄罗斯联邦、乌克兰共和国首脑声明(1)根据材料一,概括冷战形成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个世界”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607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主要内涵,并根据所学

187、知识,列举“第三世界的兴起”和“帝国主义阵营的分化”的具体表现。(7分)(3)简述材料三反映的事件对当时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世界政治格局的主要因素。(6分)答案:(1)原因:社会制度的对抗和美苏国家利益的冲突。标志:北约和华约的建立。(2)内涵:两极格局受到冲击,多极化趋势出现。表现:第三世界的兴起与发展(或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的和平崛起、欧共体的建立、日本的崛起,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出现。(3)影响: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因素:大国综合国力对比的变化。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战后,杜鲁门政府提出了“公平施政”的纲领,其间最重要的一项立

188、法是1946年通过的“就业法”。这项法令责令联邦政府负责维持“最大限度的就业、生产和购买力”,以避免再次出现30年代曾经出现过的那种大规模的失业。由于杜鲁门政府的种种措施,经过两年时间,美国实现了由战时经济向和平时期的调整而没有出现动乱的局面。1946年5月,戴高乐临时政府正式颁布大规模实行国有化的法令。煤炭、运输、电力、保险公司和包括法兰西在内的大银行都实行了国有化除了国有化之外,法国按照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某些保障,此项费用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6%。这些法令和措施对于防止最坏形式的贫困和社会动乱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摘编自世界现代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

189、后初期美国与法国在经济政策上的不同之处和取得的共同效果。(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美国和法国为例,概括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并对此加以说明。(8分)答案:(1)不同:美国政府主要通过保证充分就业来推动生产,而法国则是实行大规模的国有化。效果:促进了本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2)特征:政府干预经济发展(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说明:政府加强经济立法,明确经济发展的方向,指导经济发展;政府利用财政和金融手段调控经济,刺激经济发展;政府推行福利制度,保护弱势群体,化解社会矛盾,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解析:(1)根据“联邦政府负

190、责维持最大限度的就业、生产和购买力”“除了国有化之外,法国按照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某些保障”可知,美国政府主要是通过保证就业来推动生产,而法国则是实行了大规模的国有化和福利制度。美法政府的措施虽然有所差异,但在当时它们都促进了本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助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2)根据材料内容可知,美、法政府的做法都属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所以其体现的突出特征就是政府干预经济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通过加强经济立法、利用财政和金融手段以及福利政策来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从而稳定了社会秩序,刺激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191、分)材料一:八国集团(G8)是传统的工业化大国“俱乐部”。随着新的重要经济体的崛起,国际舞台上既有G85,即八国集团与五个发展中大国非正式对话的形式(由G8发出邀请,五个发展中大国被动接受);又有二十国集团(G20),即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国家之间平等协调机制。此外,以“金砖国家”为代表,新兴大国也在事关全球治理、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等问题上积极进行协商配合。据陈伟光、曾楚宏新型大国关系与全球治理结构整理材料二:由于19世纪末欧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均居于优势地位,欧洲人自然会这样认为:他们的卓越地位来源于其文明的优越性,而这又反映出他们作为一个种族的优越性。他们深信它将白人造得更聪明,所以白人能

192、指导劳动,能指引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劣等种族。这样就有了“白人的责任”这一概念用理想主义的责任来掩盖当时的帝国主义的一种说教。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2017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中国共产党在北京举办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全球政党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来自120多个国家,200多个政党和政党组织的领导人齐聚北京,共商大计。这次大会名为“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主题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政党的责任”。媒体报道:这样的大场面,在世界政党史上可谓罕见。在中共十九大后开这样的会是非同寻常的,也是内涵深刻的。构建人类命运

193、共同体,这是中国推行全球治理模式、治理理念的伟大尝试,是中国全球治理政策的核心价值观念。(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欧洲与当今中国对全球治理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10分)答案:(1)发达国家地位削弱但仍占优势,并力图继续维持其主导地位;新兴大国地位日益提高,作用不断增强;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新的协调机制、新型大国关系正在形成,国际关系日益民主化等。(2)不同之处欧洲:推行种族优越论(或推行霸权主义、实行强权政治)。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或主张在平等基础上,合作共赢、互惠互利)。原因欧洲:新航路开辟后,随着

194、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欧洲列强不断向外侵略扩张,征服世界的能力增强;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增强了欧洲列强的经济实力;欧洲中心论的盛行。中国:儒家“和天下”的历史传统;邓小平和平外交理念的延续;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增强;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的影响;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从发达国家、新兴大国、协调机制以及国际关系等方面概括特点。第(2)问第一小问,欧洲,根据材料二“这又反映出他们作为一个种族的优越性”得出推行种族优越论。中国,根据材料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政党的责任”得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二小问,欧洲,根据材料二“由于19世纪末欧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均

195、居于优势地位”及所学知识,分别从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欧洲列强不断向外侵略扩张,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增强了欧洲列强的经济实力和征服世界的能力,欧洲中心论的盛行等角度分析回答。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分别从儒家“和天下”的历史传统,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增强,邓小平和平外交理念的延续,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的影响,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等角度分析总结。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期末综合测试卷总分:100分 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古代文明在冲撞和交融中,不断发展。以下最有可能发生的是 ()A

196、亚历山大远征推动了佛教的产生B罗马帝国的不断扩张孕育了基督教C阿拉伯数字在波斯帝国扩张时传到东方D秦汉时期基督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2中国、印度的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阿拉伯文化本身是在吸收了古代希腊和古代东方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阿拉伯帝国充当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使者。促成阿拉伯帝国这一特殊身份的客观条件是 ()A东西方交流的加深B阿拉伯人勤奋善学C地理位置的特殊性D阿拉伯帝国的强大3中世纪以来的英国乡村惯例,穷人可以捡拾贵族庄园收割后土地上遗落的麦穗,贵族不得反对,富人则无此权利。许多穷人赖拾穗为生。但到了18世纪末,高等民事法院应农场主的诉讼,否定了拾穗的合法性。这一变化

197、()A强化了对私有产权的保护B不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C体现资产阶级统治的残酷性D反映了英国社会道德的沦丧4关于新罗何时派遣子弟来唐留学,中韩两国史书记载不一,大概有贞观二年、贞观五年、贞观六年、贞观十三年、贞观十四年、贞观十六年六种不同的记载。唐太宗实录将唐太宗增筑学舍,扩招生徒及新罗派遣留学生入唐游学之事记于贞观初年,这与贞观政要旧唐书所言贞观二年较为接近。关于新罗遣唐留学生的判断()A基本推断来唐时间应为贞观初年B因史书记载缺乏真实性而无法判断C两国史书记载不同,结论也应有差别D判断的依据应以中国史书记载为主5权利法案的意义在于明确了议会和王权的权力界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权限模糊而发生

198、严重的权力冲突,英国的发展也因此获得了一个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由此可知,权利法案()A引发英国史上的“光荣革命”B使国王成为彻底无权的虚君C标志着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D为英国经济增长提供了保障6英国艺术家威廉希斯经常以漫画表达对大量机器进入人们生活的反思。下图怪物汤描绘了一位贵妇看到放大的泰晤士河水滴后的惊恐。这幅漫画反映了()A环境保护成为社会共识B技术革新带来社会问题C工业革命造成大众恐慌D经济发展加剧贫富分化7尽管法国主流文化不认可巴黎公社时代的社会主义,但是对巴黎公社还是有很多正面的评价。他们痛恨第二帝国在1870年秋天的失败与新政府的妥协,为自己的国家有这样的理想斗士而自豪。据此判断,

199、法国人正面评价巴黎公社是因为其()A对民主政治的推动B对国际工人运动的支持C表现出的民族精神D改造旧世界的理想8观察下图,它反映的直接信息是()A国际金融中心从伦敦转移到纽约B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交战国的经济受到重创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工业发展速度最快D西欧经济仍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9列宁指出:“仅靠摧毁资本主义,还不能填饱肚子,必须取得资本主义留下来的全部文化,并用它来建设社会主义。”基于这种认识,苏维埃政府()A实行余粮收集制 B采用租让租借制 C加速农业集体化 D提出工业化方针10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的国际分工更加明确,各国

200、之间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这表明()A两类国家共同促成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B世界市场发展过程中,区域发展不平衡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D国际分工是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前提条件11发生在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下列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相似之处的说法正确的是()A战前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B战后开始出现社会主义国家C战后都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D战争性质都是帝国主义战争121973年,世界石油价格大涨,令苏联这个富油国获得了一笔“大而易得”的外汇收入,苏联领导层认为无论政治还是经济都可以高枕无忧,也正是从这一年开

201、始,苏联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粮食净进口国,并且进口依赖越来越大。这导致了苏联()A新的经济体制得以建立B对美国军备竞赛优势明显C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矛盾D综合国力与美国相差无几132015年,世界贸易组织统计了成立20年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商品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变化。1995年发达国家在有形产品贸易中的比重是73%左右,发展中国家仅占27%,而到2015年,这个比例变成发达国家占51%,发展中国家占49%。这表明()A发达国家经济利益受到较大损失B发展中国家经济利益成比例增加C发达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受到重大冲击D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加深14下图漫画名为经济全球化与文化。该漫画反映了()A

202、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日益消亡B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各国文化的冲突C文化多元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障碍D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协调统一152011年3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对利比亚的武装空袭。下图是一幅讽刺某些西方国家打着“人道主义”的幌子空袭利比亚的漫画。这些国家的做法()A意在挑起新一轮冷战B逆全球化的历史潮流而动C说明当今世界并不太平D真正维护了利比亚的人道主义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0分,第17题16分,第18题17分,第19题12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两河地区天然无屏障许多古代民族在此演出一部战争史。北部的大雨加上源头山脉的积雪常引起特大洪水

203、,毁坏农田。在苏美尔人眼里,他们的洪水之神是一位恶毒的神。材料二:尼罗河的自然屏障使它受到特别好的保护,不易遭到外族的侵犯它是一条温顺的、 可预测的大河,古埃及人把洪水之神看作是“它的到来会给每个人带来欢乐”的喜神。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分析两河流域文明与古埃及文明有何相似之处。(2分)(2)结合材料,分析地理环境对两河流域文明和古埃及文明的不同影响。(8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首先是权利法案(1689年),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和征收任何新税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

204、,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了无可能。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材料二:英国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由英王主持,全部行政是由国王及其任命的政府大臣来掌握的,这些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1701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1717年之后,英王不再主持并逐渐不参加内阁会议,开始形成由选举产生的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主持内阁会议的惯例。18世纪20年代,在沃波尔的主持下,英国的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这些民主原则的确立,使英国率先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成为现代世界的开拓者。 摘编自潘润涵、林承节等简明世界近代

205、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了无可能”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前后英国内阁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10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据中外历史纲要(下)整理材料二:工业劳动者年末人数(单位:万人)。年份公有制职工人数城镇个体劳动者农村集体和个体劳动者合计19525333603531 24619561 05183161 37519784 25637505 00919794 43768975 34019804 674109165 60019845

206、233381 0346 305据19491984中国工业的发展统计资料整理(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美国、联邦德国就业人口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7分)(2)对比材料一、材料二,与美国、联邦德国相比较,指出中国工业就业人口变化的总趋势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工业劳动者人数变化的原因。(10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苏联 美国斯大林的“安全带”政策阶段(1945年至1955年)杜鲁门政府对苏联遏制阶段(1945年9月至1960年)赫鲁晓夫制定出同美国“和平共处”“和平竞赛”政策阶段(1955年至1964年)肯尼迪对苏联推行和

207、平战略政策阶段(1960年至1969年)勃列日涅夫对美国由“缓和”政策阶段进入正式执行积极进攻战略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尼克松政府的“联系论”均势外交阶段(20世纪70年代)戈尔巴乔夫积极调整与美国关系的缓解阶段(1985年至1991年)里根实施“星球大战”计划阶段(20世纪80年代)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 期末综合测试 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古

208、代文明在冲撞和交融中,不断发展。以下最有可能发生的是 (B)A亚历山大远征推动了佛教的产生B罗马帝国的不断扩张孕育了基督教C阿拉伯数字在波斯帝国扩张时传到东方D秦汉时期基督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解析:亚历山大远征是公元前4世纪,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A与史实不符;阿拉伯数字是由印度人发明的,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传播到西欧,故C错误;秦汉时期传入中国的是佛教,不是基督教,故D错误;随着古罗马不断对外扩张,地中海成为其内海,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庞大帝国,帝国境内被压迫者与统治阶级的矛盾日益升级,不少被压迫者转而寻求精神世界的支撑,在此种背景下,基督教诞生了,故B正确。2中国、印度的文化有很大一

209、部分是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阿拉伯文化本身是在吸收了古代希腊和古代东方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阿拉伯帝国充当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使者。促成阿拉伯帝国这一特殊身份的客观条件是 (C)A东西方交流的加深B阿拉伯人勤奋善学C地理位置的特殊性D阿拉伯帝国的强大解析:东西方交流的加深是结果,不是条件,排除A;阿拉伯人的勤奋善学是主观因素,不是客观条件,排除B;阿拉伯帝国的强大与其充当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使者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位于亚欧非三洲交汇地带,是古代东西方商道的必经之地,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为其成为东西方文化使者提供了客观条件,故C正确。3中世纪以来的英国乡村惯例,穷人可以捡拾

210、贵族庄园收割后土地上遗落的麦穗,贵族不得反对,富人则无此权利。许多穷人赖拾穗为生。但到了18世纪末,高等民事法院应农场主的诉讼,否定了拾穗的合法性。这一变化(A)A强化了对私有产权的保护B不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C体现资产阶级统治的残酷性D反映了英国社会道德的沦丧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在18世纪末以高等民事法院通过诉讼法令的形式否定了中世纪以来的乡村惯例,有利于保护农场主的私有财产,故A项正确;题干信息与工业革命的开展无直接联系,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资产阶级的残酷性且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C项;题干现象不能反映英国社会道德问题,排除D项。4关于新罗何时派遣子弟来唐留学,中韩两国史书记载不一,大概

211、有贞观二年、贞观五年、贞观六年、贞观十三年、贞观十四年、贞观十六年六种不同的记载。唐太宗实录将唐太宗增筑学舍,扩招生徒及新罗派遣留学生入唐游学之事记于贞观初年,这与贞观政要旧唐书所言贞观二年较为接近。关于新罗遣唐留学生的判断(A)A基本推断来唐时间应为贞观初年B因史书记载缺乏真实性而无法判断C两国史书记载不同,结论也应有差别D判断的依据应以中国史书记载为主解析:材料对新罗何时派遣子弟来唐留学的问题,中韩两国的史书有不同的记载。综合史料可知,新罗派遣入唐留学生的时间基本判断应为贞观初年,故A项正确;史书记载有一定参考价值,具有真实性,故B项错误;两国史书虽记载不同,但结论也会有共性,故C项错误;

212、判断的依据应综合中韩两国史书记载,两国的史书记载都有参考的价值,故D项错误。5权利法案的意义在于明确了议会和王权的权力界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英国的发展也因此获得了一个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由此可知,权利法案(D)A引发英国史上的“光荣革命”B使国王成为彻底无权的虚君C标志着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D为英国经济增长提供了保障解析:材料强调1689年权利法案的通过,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使英国“获得了一个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为英国经济增长提供了保障,故选D项;“光荣革命”是权利法案通过的前提,A项因果关系颠倒,排除;B项是责任内阁制的建立导致的,排除;18世纪中叶英国责任

213、内阁制确立,不符合材料中的时间限制,排除C项。6英国艺术家威廉希斯经常以漫画表达对大量机器进入人们生活的反思。下图怪物汤描绘了一位贵妇看到放大的泰晤士河水滴后的惊恐。这幅漫画反映了(B)A环境保护成为社会共识B技术革新带来社会问题C工业革命造成大众恐慌D经济发展加剧贫富分化解析:材料“机器进入人们生活”“看到放大的泰晤士河水滴后的惊恐”说明工业革命导致环境污染,从而引发了新的社会问题,B项正确;材料只是说明工业革命导致环境污染,并没有反映出环境保护成为社会共识,A项错误;材料并没有说明工业革命导致民众恐慌,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贫富分化的信息,D项错误。7尽管法国主流文化不认可巴黎公社时代的

214、社会主义,但是对巴黎公社还是有很多正面的评价。他们痛恨第二帝国在1870年秋天的失败与新政府的妥协,为自己的国家有这样的理想斗士而自豪。据此判断,法国人正面评价巴黎公社是因为其(C)A对民主政治的推动B对国际工人运动的支持C表现出的民族精神D改造旧世界的理想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法国人对巴黎公社的正面评价是因为公社的这些理想斗士敢于斗争,在第二帝国遭遇外国入侵、新政府妥协投降的情况下敢于奋起反抗,体现了积极的民族精神,因此C项正确。8观察下图,它反映的直接信息是(B)A国际金融中心从伦敦转移到纽约B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交战国的经济受到重创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工业发展速度最快D西欧经济仍然处于世界领

215、先地位解析:从图中可看出,1921年和1913年相比,西欧各国工业生产指数都有所下降,这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交战国的经济遭到重创,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金融中心的转移,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工业发展速度,故C项排除;材料只反映了英、法、德三个国家,故D项排除。9列宁指出:“仅靠摧毁资本主义,还不能填饱肚子,必须取得资本主义留下来的全部文化,并用它来建设社会主义。”基于这种认识,苏维埃政府(B)A实行余粮收集制 B采用租让租借制C加速农业集体化 D提出工业化方针解析:从材料“列宁指出”“必须取得资本主义留下来的全部文化,并用它来建设社会主义”中可以看出,列宁认为应该借鉴资本主义经济因素来

216、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根据所学,列宁鉴于此认识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而B属于新经济政策的措施之一,故选B;A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措施,是列宁政策调整的对象,排除;C、D是斯大林时期的措施,排除。10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的国际分工更加明确,各国之间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这表明(A)A两类国家共同促成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B世界市场发展过程中,区域发展不平衡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D国际分工是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前提条件解析:由材料可知,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分工明确、相互依赖,共同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故A项正确;

217、B、C两项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排除;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应当是相辅相成的,故D项错误。11发生在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下列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相似之处的说法正确的是(C)A战前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B战后开始出现社会主义国家C战后都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D战争性质都是帝国主义战争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出现社会主义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反法西斯战争,所以A、B、D三项均不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相似点。C项是两者的共同点,

218、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雅尔塔体系,故选C项。121973年,世界石油价格大涨,令苏联这个富油国获得了一笔“大而易得”的外汇收入,苏联领导层认为无论政治还是经济都可以高枕无忧,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苏联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粮食净进口国,并且进口依赖越来越大。这导致了苏联(C)A新的经济体制得以建立B对美国军备竞赛优势明显C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矛盾D综合国力与美国相差无几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3年为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这一时期苏联没有建立新的经济体制,故A项错误;材料的重点是苏联粮食进口越来越严重,而不是强调在军备竞赛中的地位,故B项错误;据材料“世界石油价

219、格大涨,令苏联这个富油国获得了一笔第一次成为粮食净进口国,并且进口依赖越来越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经济畸形发展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矛盾,故C项正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的综合国力比美国弱,故D项错误。132015年,世界贸易组织统计了成立20年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商品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变化。1995年发达国家在有形产品贸易中的比重是73%左右,发展中国家仅占27%,而到2015年,这个比例变成发达国家占51%,发展中国家占49%。这表明(D)A发达国家经济利益受到较大损失B发展中国家经济利益成比例增加C发达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受到重大冲击D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加深解析:材料“19

220、95年发达国家在有形产品贸易中的比重是73%左右,发展中国家仅占27%,而到2015年,这个比例变成发达国家占51%,发展中国家占49%”说明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逐渐加深,D正确;经济受损不符合材料主旨,A错误;B只体现材料部分信息,排除;C中“重大冲击”显然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4下图漫画名为经济全球化与文化。该漫画反映了(D)A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日益消亡B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各国文化的冲突C文化多元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障碍D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协调统一解析:材料“和而不同”“民族文化之林”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协调统一,故选D项;A、B、C三项材料没有体现,均排除。152011年

221、3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对利比亚的武装空袭。下图是一幅讽刺某些西方国家打着“人道主义”的幌子空袭利比亚的漫画。这些国家的做法(C)A意在挑起新一轮冷战B逆全球化的历史潮流而动C说明当今世界并不太平D真正维护了利比亚的人道主义解析:由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北约武装空袭利比亚,加剧了地区动荡,使区域性、小规模的武装冲突增加,这一现象说明当今世界并不太平,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0分,第17题16分,第18题17分,第19题12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两河地区天然无屏障许多古代民族在此演出一部战争史。北部的大雨加上源头

222、山脉的积雪常引起特大洪水,毁坏农田。在苏美尔人眼里,他们的洪水之神是一位恶毒的神。材料二:尼罗河的自然屏障使它受到特别好的保护,不易遭到外族的侵犯它是一条温顺的、 可预测的大河,古埃及人把洪水之神看作是“它的到来会给每个人带来欢乐”的喜神。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分析两河流域文明与古埃及文明有何相似之处。(2分)(2)结合材料,分析地理环境对两河流域文明和古埃及文明的不同影响。(8分)答案:(1)都处于大河冲积平原上,受大河泛滥的影响;农业都占重要的地位。(2)两河地区缺乏天然屏障的保护,朝代更替频繁;尼罗河地区相对封闭,有利于古埃及文明的持续发展。两河的泛滥给当地的农业

223、生产造成了灾难;尼罗河的泛滥为当地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首先是权利法案(1689年),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和征收任何新税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了无可能。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材料二:英国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由英王主持,全部行政是由国王及其任命的政府大臣来掌握的,这些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1701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1717年之后,英王不

224、再主持并逐渐不参加内阁会议,开始形成由选举产生的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主持内阁会议的惯例。18世纪20年代,在沃波尔的主持下,英国的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这些民主原则的确立,使英国率先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成为现代世界的开拓者。 摘编自潘润涵、林承节等简明世界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了无可能”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前后英国内阁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10分)答案:(1)原因: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和法律的严格限制。影响: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保障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巩固了资本主

225、义制度。(2)变化:由国王主持发展为首相主持;由对国王负责发展为对议会负责;内阁成员由国王任命转变为议会选举;责任内阁制逐步形成。影响: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内阁,国王逐渐“统而不治”,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不断发展;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和民主实践对其他国家的民主道路产生了深远影响。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权利法案”“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受制于议会”等并结合所学进行分析;第二小问,结合所学进行分析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进行分析即可。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

226、联邦德国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据中外历史纲要(下)整理材料二:工业劳动者年末人数(单位:万人)。年份公有制职工人数城镇个体劳动者农村集体和个体劳动者合计19525333603531 24619561 05183161 37519784 25637505 00919794 43768975 34019804 674109165 60019845 233381 0346 305据19491984中国工业的发展统计资料整理(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美国、联邦德国就业人口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7分)(2)对比材料一、材料二,与美国、联邦德国相比较,指出

227、中国工业就业人口变化的总趋势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工业劳动者人数变化的原因。(10分)答案:(1)趋势:农业、工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下降,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第三产业的崛起;经营者革命兴起;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2)不同之处:中国工业就业人口不断增加。原因20世纪50年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借鉴苏联工业化的经验;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行。新时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的实施;工业投资的增加;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乡镇企业的发展。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9

228、0年代,美国和联邦德国的工业和农业就业人口比重逐渐下降,而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比重则不断增加。第二小问据所学知识可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第三产业的崛起、经营者革命兴起、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等方面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中可以看到,19521984年,中国的工业就业人口由533万人增加到5 233万人,工业就业人口不断增加。第二小问,20世纪50年代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借鉴苏联工业化的经验、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行等方面回答。新时期可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的实施、工业投资的增加、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乡镇企业的发展等方面回答。19阅读材

229、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苏联 美国斯大林的“安全带”政策阶段(1945年至1955年)杜鲁门政府对苏联遏制阶段(1945年9月至1960年)赫鲁晓夫制定出同美国“和平共处”“和平竞赛”政策阶段(1955年至1964年)肯尼迪对苏联推行和平战略政策阶段(1960年至1969年)勃列日涅夫对美国由“缓和”政策阶段进入正式执行积极进攻战略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尼克松政府的“联系论”均势外交阶段(20世纪70年代)戈尔巴乔夫积极调整与美国关系的缓解阶段(1985年至1991年)里根实施“星球大战”计划阶段(20世纪80年代)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从表中

230、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答案:论题:美苏在激烈的争霸进程中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及时调整外交政策。阐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两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导致两国四十多年的冷战状态,但两相对比可以发现,苏联与美国对彼此的政策在每个阶段的大体基调是一致的,或者合纵连横,或者以强对强,一国的政策取向往往影响着另一国的政策选择。且美苏两国在激烈的对抗中通常会考虑各自国家的利益及核武器的相互制衡,从而及时调整对外政策。总体来说,美苏之间政策互动的总体特征是美攻苏守;在决定美苏关系的基本状态方面,美国始终占据相对强势和主导的地位。解析:材料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历届政府的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把这些对外政策放到具体历史背景中去考虑,找出其中的内在关联性,概括出观点论题并进行论证。从材料整体方面去把握,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对外政策的调整最终都是为了实现自己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国家利益是外交政策调整的根本出发点。而从另一方面,美苏两大国对外政策的调整都受到自身国家实力变化的影响,如“勃列日涅夫对美国由缓和政策阶段进入正式执行积极进攻战略(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而几乎同一时期“尼克松政府的联系论均势外交阶段(20世纪70年代)”,所以国家实力影响国家的对外政策。第 88 页 共 88 页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