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故都的秋学习目标:1、了解郁达夫及其作品。2、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联系文中所写的五幅秋景图,进一步掌握散文“形”与“神”的关系。3、联系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在秋景中所寄托的感情。学习重点:把握文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特点,领略故都的秋声、秋色、秋味。 学习过程:一、 了解作者及背景。(见考一本)二、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本文分为总起、分写、总括三部分。 总起(第1、2段)总写作者对北国、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 接着分写部分(从“不逢北国之秋”到“才感受得到底”)从记叙和议论两方面记叙故都纷繁多彩的秋天景象,赞美北国之秋。记叙部分,采用并列结构,
2、根据“清”、“静”、“悲凉”这一特色上的联系,逐一描述了故都的自然风物,共有五种景况,即清晨静观、落蕊轻扫、秋蝉残鸣、都市闲人、胜日秋果;。 议论部分,从理喻的角度,进一步赞颂秋,赞颂北国的秋。最后总括全文,与总起部分照应,再次强调南国之秋的色味不及北国之秋,直抒作者对故都之秋无比眷恋之情。三、 再读课文,讨论思考:1、 找出文章的文眼(中心句,总领句)。 “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板书:清、静、悲凉)2、 从全文看,“故都的秋”表现在哪里? 作者笔下的故都的秋,在小院中每座低矮的破屋内外;在秋槐的每一朵落蕊里;在秋蝉的每一声残鸣中;在秋雨的每一个雨点中;在秋枣
3、的每一丝微黄里;也在那故都闲人充满了京腔的互答声中。作者主要刻划了五种景况:清晨静观、落蕊轻扫、秋蝉残鸣、闲话秋雨、佳日胜果。(秋院、秋槐、秋蝉、秋雨、秋果)3、本文题目是“故都的秋”,作者为什么在文中多次写到南国之秋呢? 写南国的秋,是为了南北对比,以“南”衬“北”。作者以江南之秋“草木雕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来衬托北国的秋,“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以南国之秋的“淡”来衬托北国之秋的“浓”,以这秋的深味在南方“尝不透”,来同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作对比,这样,南北对比、衬托,突出了故都的秋感人至深。幻灯:“慢”、“润”、“淡”。 4、本文的“形”是什么?“神”是什么?“形”与“神”的结合点是什么?本文的“形”是故都的自然风物,具体说就是那五幅秋色图。“神”是赞美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流露出深远的忧思和孤独感。“结合点”是“清”、“静”、“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