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16769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高三 历史(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题2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商代的甲骨文中有记载丰年的”求年,受年,受黍”;有占卜晴雨的”两足年,雨不足辰”;有举行宗教仪式的”登雨,登麦”.这反映了商代( )A为政者对农业的关注 B封建迷信色彩浓厚C井田制下奴隶的艰辛 D王权与神权相结合2. 宋代的温州地区“地不宜桑而织纫工,不宜漆而器用备”,成为当时著名的纺织品和漆器生产中心。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温州成为手工业专业化生产中心之一 B手工业的发展突破了原料产地的限制 C商业的发展推动

2、了温州手工业的区域分工 D手工业的发展和布局受自然资源分布的影响最大3汉书地理志记载,全国设铁官四十九处,有六处在今天河南境内,并且规模都比较大。如今发现汉代冶铁遗址共30多处,近半在河南。这反映出汉代( )A河南手工业最发达 B冶铁由官府垄断经营C中原地区的经济领先 D冶铁技术相当成熟4. 分析下面表格关于1840年前与1865年、1894年中国生丝销量的变化,从中我们可以得出( )时间总销售量(万包)出口量(占总量%)内销量(占总量%)1840年前6.40.9(14.06%)5.5(85.94%)1865年10.14.2(41.58%)5.7(56.43%)1894年16.028.23(5

3、1.94%)7.7(48.06%)A.生丝成为近代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 B中国生丝业已经普遍使用机器生产C中国生丝业对世界市场的依赖逐渐增强 D中国生丝业发展仍然非常缓慢5.被誉为“近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其出版于1759年的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作者当时担心的主要问题是( ) A工人捣毁机器,进行罢工斗争 B贫富悬殊扩大,威胁社会稳定 C经济危机发生,进入“滞涨”状态 D垄断组织出现,中小企业破产6.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

4、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7.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8.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的进程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9. 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

5、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10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B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 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11古罗马地理博物学家普林尼说:“遥远的东方丝国在森林中收获丝制品,经过浸泡等程序的加工,出口到罗马,使得罗马开始崇尚丝制衣服”,“保守估计,印度、塞雷斯(中国)和阿拉伯半岛每年可以通过

6、贸易从罗马帝国赚取一亿银币的利润,这便是我们罗马帝国的妇女每年用作购买奢侈品的花费。”此材料主要说明( )A中国与欧洲各国交往密切 B丝绸之路将欧亚大陆联系起来C两汉经济发展,丝织业发达 D罗马对丝绸的旺盛需求12罗斯福认为,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给予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青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采取的措施是( )A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 B制定社会保险法C制定全国劳工关系法 D制定国家工业复兴法13唐朝年间,山东某地百姓吃不到平价官盐,李三等人就铤而走险,做了盐枭,贩卖私盐,这在

7、当时是一份非常危险的职业,这是因为( )A封建政府垄断煮盐业 B煮盐对环境危害较大C有违重农抑商的思想 D市场行情变化太频繁14元代纸币的流通数量,中统元年(1260年)发钞73352锭,平均每人为62文;到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时,发行数额猛增至5098285锭,每人合13134文;再过20年左右,纸币流通数量又增长数十倍。元代纸币政策的主要影响是( ) A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B扩大社会贫富差距 C削弱政权统治的基础 D增加政府财政收入15宋元时期,福建的青白瓷和青瓷一般较厚重,硬度大.据说是”陶工们必须把这类易碎的商品作的厚一些”,在产品中,也多具有实用价值,很少是精美的艺术品.上述特

8、色的形成,原因在于( ) A工匠创作激情消退 B当地制瓷技术局限 C市场长途贩运需要 D政府抑商政策影响16西方史学界将“始于康熙平三藩的1681年,止于乾隆退位的1795年之间的历史”称为“High Qing”。下列可为这一观点提供的依据是( ) A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大一统国家进一步巩固 B中小市镇向边疆拓展,资本主义发展较迅速C对外交往空前频繁,中外文化交流渐入佳境 D学术文化全面繁荣,科技成就领先西方国家17明朝初年,商业发展出现了“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湘、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的现象。这概括描述了当时( )A地域性商人群体活跃 B资本主义萌

9、芽的发展C全国性市场开始形成 D南北方商品流通活跃18明代一些名门望族的家训中有以下内容:“男子要以治生为急,农工商贾之间务执一业”“民家常业,不出农商”。这主要反映了明代( ) A宗法制度依然存在 B小农经济逐步瓦解 C轻商观念已有变化 D男尊女卑思想严重19宋代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座高峰,下列表述符合宋代特征的有( )军事强大得以立国三百多年 儒学应对挑战获得重要发展 城市经济繁荣,市民文化兴起 制度创新推动了各民族的交融A B C D20唐会要记载“天下诸郡有田宅产业先己亲邻买卖。”这实质上反映了唐代( )A注重邻里之间和谐人际关系 B对商业发展实行严格的限制C田宅产业只能卖给亲戚邻居 D

10、坊市限制的规定已有所松动21有学者论:“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有( ) 盐铁官营制度 早市夜市出现 商人群体形成 重农抑商政策A B C D22学者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以保守的对策来对付进取的政策,这种中西之间的态势就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变化的基础和原因。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14051433 年)以来已见端倪了。”对该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A郑和航海时期的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 B西方进取从根本上加速了明清社会的转型C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对外交流完全停滞 D政策差异导致了中

11、西历史发展方向的迥异23羊是人类最早驯养成功的家畜之一。在距今约八千年前的裴李岗文化中就已经出现陶型羊的形象。商代用羊的肩胛骨占以问凶吉,甲骨文中就有羊的象形文字。有人统计古代典籍诗经中讲到羊的诗篇有13篇之多。可以说(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驯养羊的国家B先秦时期羊是古代先民尊崇的吉祥动物C羊的温顺、亲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折射D“羊文化”与传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密不可分24达伽马到达印度后,向当地卡里库特王公推介了葡萄牙的粮食.呢绒,铁,铜等物品,并解释说本次航行所带”总数不多,是样品”.这反映出达伽马东行的重要目的是( )A获取贵重金属 B开拓新市场 C开辟新航路 D介绍新的生活方式25.如果

12、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传统教育,你可以选择的实地考察路线是( )A江西井冈山贵州遵义陕西延安B广州虎门南京中山陵北京圆明园C南京天王府遗址北京故宫沈阳伪皇宫D上海“淞沪会战纪念馆”枣庄“台儿庄战役纪念馆”威海“甲午海战纪念馆”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高三历史 答题卷考场座位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题5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题号2122232425答案二非选择题(26题25分、27题25分、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被历史学家称为“哥伦布交流”的美洲、欧洲、亚洲和非洲间的

13、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介入,彻底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马铃薯在传入欧洲之初,并不受人们的欢迎,绝大部分欧洲文化对它持一种非常不友好的态度。他们甚至认为马铃薯会导致麻风病和不道德;欧洲人以前从未吃过块茎类食物,圣经中也没提到过马铃薯;马铃薯来自美洲,在那里它是不开化的、被征服的种族的主要食物在欧洲,甚至在马铃薯被称为“魔鬼的苹果”的苏联,农民在最初的犹豫不决之后开始大规模栽培马铃薯。在拿破仑战争时期,马铃薯成为欧洲的粮食储备,到1815年它已成为整个北欧地区的主粮作物。那时工业革命正在改变着英国的农村社会,使数百万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在新的城市环境中,马铃薯成为首个现

14、代“便利食品”。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的社会影响材料二 玉黍(玉米)生地瓦砾山场皆可植,其嵌石砷尤耐旱,宜勤锄,不须厚粪,旱甚亦宜溉收成至盛,工本轻,为旱种之最。包世臣齐民四术三十年前,从无开垦者。嗣有江苏之淮、徐民,安徽之安庆民,浙江之温、台民,来杭湖两属之各县,棚居山中,开种苞谷(玉米)近己十开六七矣。每遇大雨,泥沙直下,近于山之良田,尽成沙地;远于山之巨浸,俱积淤泥,以致雨泽稍多,溪湖漫滋,田禾淹没,岁屡不登他日之钱粮何出,犹其后焉者也。汪元方请禁棚民开山阻水以杜后患疏(1850)(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文化对马铃薯态度的变化及其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

15、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玉米种植的两种态度及各自理由。(10分)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美洲作物传播的主要因素。(5分)27.(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朝建都北京后,原居住于白山黑水间的各民族人口大量内迁,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清廷把东北地区视为“龙兴之地”,在此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实施军事化管辖,设置关口,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居。往来须持有官方颁发的路票。“移民之居住有禁,田地之垦辟有禁,森林矿产之采伐有禁,人参东珠之掘掳有禁”。从乾隆年间开始,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者日盛,“每查办一次,辄增出新来流民”,他们“不但不肯回籍,抑且呼朋引

16、类,日积日多”。清廷对东北地区时开时禁。摘编自葛剑雄主编中国移民史等 材料二.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清朝与俄国的东段边界,但直至19世纪初,黑龙江以北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民不足1万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被迫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清政府随即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新来移民与当地满、蒙古等族通婚、建庙、演戏、立会、设学堂、建布铺。仅十余年,呼兰地区已是“三城相望,粮产丰饶,商贾因之麇(群)集,汉民居户不下十有余万”。1904年,清政府全面开放东北各边荒地;1907年,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1908年,仅奉天一省人口已达1 100万人,1911

17、年,清政府制定了东三省移民实边章程。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移民东北的历史作用。(13分)2016-2017学年上学期高三历史月考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题5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ADCCBACBD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BACCADCCB题号2122232425答案ADDBA二非选择题(26题25分、27题25分、共50分)26【答案】(1)变化:从不友好到接受。(2分)原因:思想观念变化;科学进步;工业革命对劳动力的

18、需求;战争影响。(8分)(2)态度:包世臣支持、汪元方反对。(2分)包世臣的理由:易于种植;拓展耕地面积;工本轻;收成多。(4分)(其他答案合理的话,可以酌情给1分)汪元方的理由:过度垦殖导致生态破坏;影响正常粮食生产和财政收入。(4分)因素:动植物自身的适应性;思想观念;科学技术水平;人地矛盾;政府政策。(5分)(其他答案合理的话,可以酌情给分)27.答案(1)清政府由禁止到时开时禁再到鼓励;由自发移民为主到政府主导为主;移民政策受外来侵略影响;移民主要来自邻近省份;移民禁而不止,规模逐渐扩大;从非法移居到合法定居、生产。(12分) (其他答案合理的话,可以酌情给1分) (2)缓解关内人口压力;增加政府收入;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理;促进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和先进技术的传播;有助于抵御列强侵略;促进东北开发。(13分)(其他答案合理的话,可以酌情给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