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99.73KB ,
资源ID:11163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16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同步辅导与检测: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同步辅导与检测: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x

1、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一、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1背景。(1)1924年1月列宁因病逝世,斯大林成为苏联的主要领导人。(2)1925年苏联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3)目的:为了加强国防力量,维护民族独立,为了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2进程。(1)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正式提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2)1926年苏联进入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3)1933年开始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于1937年提前完成。3成就。(1)苏联由一个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实现了工业化,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2、2)工业总产值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成为世界工业强国。(3)问题: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农民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过大。应用思考苏联的工业化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有何不同?为什么?答案:重点发展重工业。因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包围、威胁、封锁社会主义苏联,苏联必须为工农业发展建立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增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应用示例:“他们是竭泽而渔”(罗斯特里尔著毛泽东传),毛泽东曾经这样谈论苏联斯大林时期经济建设的教训。此处毛泽东所说的“渔”指的是(A)A工业生产B农业生产C人民生活 D环境保护解析:这里的“渔”应该理解为“收获”,“他们是竭泽而渔”的大意是为了获得工业的发展,苏联长期以

3、牺牲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为代价。所以选A。二、农业全盘集体化1原因和目的:十月革命后,苏俄落后的小农经济难以适应工业化的迅速发展。目的是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根本)。2方针提出: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了农业逐步集体化的方针。3进程。(1)1929年大规模、群众性的集体化运动开始了。全国各地的集体化运动一哄而起,都在抢时间、争速度。出现了“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的口号。(2)1930年3月,斯大林的胜利冲昏头脑对集体化运动进行了整顿和纠偏,但不久,农业集体化运动又发展起来。(3)到1937年,农业集体化完成。4影响。(1)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为解决工业化急需的粮

4、食、原料、资金创造了便利条件,但没有促进农业生产力本身的发展。(2)到1932年底,富农经济作为一个阶级已经被消灭。应用思考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过程中的特点是什么?答案:特点:大规模、群众性;出现了一些过火行为。应用示例:“1930年冬季成为农民的恐怖冬天,抄家、流放和处决成为寻常的事。”“恐怖冬天”的来临是因为苏联实行了(D)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解析:苏联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存在抄家、流放等过激行为。与材料信息相符。三、斯大林模式1确立标志:1936年,苏联通过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宣布社会主义基本建成。2特征。表现影响经济是一种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

5、划经济模式,国家对经济进行直接管理,“计划就是法令”是当时苏联计划工作的格言。这种计划的特点,一是指令性,国家计划具有法律效力;二是排斥市场调节,把市场调节完全看作是资本主义的一度推动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从长远看,长期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严重影响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指令性计划,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使经济发展失去了活力政治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党,党的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党中央权力高度集中于斯大林手中。斯大林开展大清洗运动在当时的形势下保证了党对新生政权的领导,在一定程度上维系了政局的稳定。但使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思想文化形成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体制,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弥漫于苏联

6、党内外,成为一股社会思潮。思想问题和学术问题主要靠行政手段来管理“伟大领袖”一人的思维代替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维,造成文化创造力受到极大压制应用思考图为漫画片面的经济,它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苏联经济建设中的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答案:经济发展不协调。苏联为实现工业化,着重发展重工业,忽视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应用示例:下列对斯大林体制的表述,正确的是(C)它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它极大地调动了苏联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它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它有严重的弊端并对以后苏联经济的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A BC D解析:在斯大林体制下,苏联经济建设中片面

7、发展重工业,同时,国家为了积累工业发展资金,牺牲了广大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使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因此排除。选C。课堂点睛可用“一、二、二”(即一种模式、两条道路、两大影响)归纳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一种模式斯大林模式。(2)两条道路苏联工业化之路,农业全盘集体化之路。(3)两大影响初期取得巨大成就,后期经济丧失活力。1认识苏联的工业化(1)必要性:工业化建设开始前的苏联,是一个只能输出农产品、输入机器装备的落后的农业国。为了加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为了给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在资本主义包围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苏联必须实现国家工业化。(2)制定方针:

8、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在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上,以斯大林为首的党中央在工业化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工业化的方针和政策。(3)与西方国家工业化的不同:苏联工业化的特色在于优先发展重工业。(4)工业化的过程:1926年,苏联进入了工业化的建设时期;从1928年起,苏联开始实施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一五”计划,1932年苏联完成了“一五”计划。从1933年开始的第二个五年计划也于1937年提前完成。至此苏联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改变,工业总产值已位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实现了国家工业化。(5)存在的问题:形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

9、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长期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人民生活得不到改善,削弱了劳动者的积极性,给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应用示例:1.苏联的工业化和英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进程相比,不同之处在于(A)工业化首先从重工业起步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工业化影响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工业化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A BC D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随着苏联工业化的进行,苏联逐步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故的说法错误,可排除。2正确看待苏联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1)特点:这一体制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在经济方面的特点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10、,以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在政治方面的特点是: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党政不分,缺少群众监督,忽视民主和法制。(2)原因:这种体制的形成,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小农生产占优势的社会经济结构,经济文化落后以及缺乏民主传统是其基本原因。过渡时期阶级斗争激烈,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对集中人力、物力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的客观要求,帝国主义包围下险恶的国际环境以及战争的危机感,都是造成权力过于集中的重要的客观因素。封建专制、封建思想残余的存在则是个人崇拜盛行及个人专断的社会文化基础。斯大林对党内斗争的错误处理方法以及理论上的失误等。(3)影响:

11、该体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精神道德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苏联从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工业大国和军事强国,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二战后,苏联不仅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而且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但该体制也存在严重的缺点和弊端:它未能解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问题,形成对斯大林严重的个人崇拜;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忽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从而日益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影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为日后苏联和东欧各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埋下隐

12、患,成为后来东欧剧变的历史根源。应用示例:2.有学者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C)A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C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D揭示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解析:材料信息体现的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客观评价。斯大林模式是在俄国这样一个落后的以小农经济为特征的国家,以牺牲农业为代价,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经济模式。1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是在(D)A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后B新经济政策实施后C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时D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解析:本题属于识记题,苏联在

13、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后,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219291931年间,美、德两国的工业生产额均跌落约三分之一。而苏联在1929年的总生产量占全球5%;1938年,总生产量占全球18%。苏联的表现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主要原因是(C)A列宁发动十月革命B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推行计划经济D赫鲁晓夫改革解析:题干提供的数据反映了当时苏联的工业获得发展,主要原因在于斯大林模式下重点发展重工业。A、B、D三项时间上与题意不相符合。3学者李述森在一篇文章中论述道:“俄罗斯传统的核心是民族主义,是强国的诉求。要强国就必须大力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为了在短时间内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以强制措施将全体居民控制起来

14、,特别是要控制农业,榨取农业。”材料论及的是(D)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赫鲁晓夫改革D斯大林体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的能力。考点是斯大林模式。找材料的关键词“大力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控制农业,榨取农业”这些表述都符合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因此正确选项是D项。420世纪30年代,继十月革命之后中国知识界出现了新的一轮“苏联热”,以苏联为主题的报刊书籍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新一轮“苏联热”关注的重点可能是(A)A苏联经济建设的成就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C苏联革命成功的经验D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此题以中国的“苏联热”作为切入点,注意时间节点是20世纪30

15、年代,此时是苏联开展计划经济建设时期,并获得巨大成功,所以正确选项是A项。5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D)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解析:本题以1928年苏联工业建设为切入点,考查苏联的工业化,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并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原意。苏联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钾矿的行为,不涉及技术基础,也没有违背计划经济指令,故排除A、B两项;一个由苏联自行建设,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不能体现完全依赖外

16、资,故排除C项。61928年初,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C)A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B建立城乡市场交换关系C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D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解析:本题以斯大林的讲话为切入点,考查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有效信息提取、解读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的基础上,说明苏联要进行农业集体化和工业化建设,只有C项可以反映这一主题,故答案为C项。苏联的“

17、一五”计划开始于1928年,排除A项;B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7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C)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依托材料客观评价斯大林体制。材料中的“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符合对斯大林体制的客观评价,承认了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故答案为C项。8

18、斯大林在1943年就说过:“我知道,我死后有人会把一大堆垃圾扔到我的坟上,但历史的风会毫不留情地把这堆垃圾刮走。”“有人会把一大堆垃圾扔到”斯大林的“坟上”的原因不包括(C)A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落后B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对农民取多予寡C侧重指导性的经济发展规划与引导D实行单一公有制和排斥市场的计划经济解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解题关键要注意计划经济的指导性与指令性的不同,斯大林模式实行的是指令性的方式。9以下是苏联时期的政治笑话,该笑话讽刺了苏联(C)“爸,您能给我套车钥匙吗?”“好,别丢了,儿子,七年之后我们就会领到车!”A.片面发展重工业B忽视轻工业的生产C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造

19、成消费品紧缺D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解析:从题干看,汽车工业是重工业,而“七年之后我们就会领到车”,不能说明片面发展重工业,A项错误;材料没有说到轻工业,不能反映忽视轻工业的生产,B项错误;材料说的是工业,不是农业,D项错误;汽车是消费品,故选C项。10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从下图的比较中你能获得的正确信息是(D)A苏联工业发展慢于德国B苏联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C苏联农业得到迅速发展D苏联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解析:本题属于比较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运用能力。从图表中1913年和1937年的工业总产值比例的变化,可看出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占的比例超过英、法、德三国,所以正确答案是D项。1

20、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联)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联)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世纪30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之后写下了莫斯科日记,书中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二下面是某中学生设计的历史活动剧一段穿越时空隧道的对话:马克思:小罗,最近很忙吧。天国也有点乱啊。罗斯福:噢,为啥?马克思:因为你啊。列宁跑来说,社会主义大

21、有希望啊。亚当斯密最近都不来串门了。罗斯福:哈哈。马克思:看了你的新政,起先我倒真的心动过,后来开始心忧了,甚至还有点心灰起来。罗斯福:哦?呵呵。虽然有些工人领袖认为看到了美国从“USA”变为“USSA”的希望,虽然有的人叫嚷着要实行法西斯,虽然最高法院的确宣布很多新政法令违宪,但是,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材料三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更具体地说,极“左”思潮体现的路径,使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陷入到了绝境,形成“路径障碍”,而摆脱这一困境

22、的办法,并不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预先根据某一种现成的蓝图施工,而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进行政策调整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退却年代”的苏俄(联)在工农业领域是如何“退却”的?罗曼罗兰所说苏联30年代“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的含义是什么?(2)材料二中马克思说“心动”的真实含义是什么?马克思说“心灰”的真实含义又是什么?(3)为摆脱“路径障碍”,在实践中,邓小平在经济体制上是怎样进行政策调整的?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世界主要国家对社会建设道路的探索,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第(1)问注意时间“19211927年”。结合所学知

23、识可知,是考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苏联30年代”可知是苏联模式;第(2)问注意其中涉及人物“罗斯福”可知是考查罗斯福新政。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本质来回答即可;第(3)问结合新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内容回答。答案:(1)“退却”:农业方面废除余粮收集制实行固定粮食税;工业方面改变国家高度集中管理,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含义:指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牺牲农民的利益太多。(任答两点即可)(2)“心动”:新政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新政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工人的政治经济权利。 “心灰”: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开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新模式;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任答2点即可)(3)调整:农村首先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