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9 ,大小:2.08MB ,
资源ID:111567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1567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教材文言文日清计划练习(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教材文言文日清计划练习(含解析).doc

1、专题一文言文阅读日清计划第1天烛之武退秦师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2辞二、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1因人之力而敝之(形容词作动词,损害)2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4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减少)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动词作名词,恩惠)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名词作状语,向东)7朝济而夕设版焉(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8夜缒而出(名词作状语,在夜里)9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10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驻军)11且贰于楚也(数词作动词,从属二主)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

2、上的主人。今义: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3行李之往来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人,文中指秦穆公。今义:一般对自己或他人妻子的尊称。四、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3无能为也已“已”通“矣”,(句末语气词)4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愉快、高兴)五、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应为“有何厌”。)译文:那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2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晋无礼”。)

3、译文:晋侯、秦伯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国没有礼节。3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也”表判断。)译文:现在情况危急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啊。六、翻译下面语句。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译文: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我们)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您知道那是很难的。(采分点:“亡”“鄙”“远”;两个“以”;状语后置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省略句:敢以烦执事)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译文:(现在晋国)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晋国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采分点

4、:封、焉;词类活用:东、封、阙)七、古代文化常识积累。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合称“春秋三传”。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5执事:办事的官吏,本文中用于对对方的敬称。6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日清计划第2天荆轲刺秦王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

5、意义。1兵2穷3见4顾二、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1太子迟之(意动用法,以为迟)2群臣怪之(意动用法,以为怪)3其人居远未来(形容词用作名词,远方)4使使以闻大王(使动用法,使听到)5又前而为歌曰(名词作动词,上前)6士皆垂泪涕泣(名词作动词,流泪)7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8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9进兵北略地(名词作状语,向北)10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1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同意。今义:故意。2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表示许可。3左右乃曰古义:皇帝左右的侍卫人员。今义:方位词,左和

6、右两方面;用在数字后面,表概数,跟上下相同。4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5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四、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2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环绕)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颤,惧怕)4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回来)五、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动句,“见”表被动。)译文: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消除了。2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动句,“为”表被动。)译文: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全被杀戮或没收为官奴了。3秦王购之金千斤,

7、邑万家。(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和省略句,应为“(以)千斤金,万家邑购之”。)译文: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做赏格,悬赏将军的头。4使毕使于前。(状语后置句和省略句,应为“使(之)于前毕使”。)译文: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句,应为“知其事者宾客”。)译文: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门客。6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译文:如今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用的人!六、翻译下面语句。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译文: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采分点:微、谒、信

8、、亲)2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译文:送行的人都怒目圆睁,连头发都向上竖起顶着帽子。于是荆轲就上车离去,始终不曾回头。(采分点:上、就、顾)七、古代文化常识积累。1卿: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2竖子:对人的蔑称。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3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4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zh)”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羽”,声调激愤。5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6郎中:宫廷的侍卫。此外民间也称医生为郎中。7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状像簸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日清计划第3天鸿门宴一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1谢2举3坐4胜5因二、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1拔剑撞而破之(使动用法,使破)2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作动词,与友善、交好)3君安与项伯有故(形容词作名词,旧交,老交情)4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动用法,使跟从)5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使动用法,使止)6项伯杀人,臣活之(使动用法,使活命)7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使动用法,使为王)8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9吾得兄事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10范增数目项王(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示意)11道芷阳间行(名词作动词,取道)12籍吏民(名词作动词,登记)13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军

10、,驻扎)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1约为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2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今义:山东省。3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四、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2要项伯“要”通“邀”,(邀请)3不敢倍德“倍”通“背”,(违背,背叛)4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早地)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五、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此天子气也。(判断句,“也”表判断。)译文:这是天子的云气呀。2楚左尹

11、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译文: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最小的叔父。3良曰:“长于臣。”(状语后置句,应为“于臣长”。)译文:张良说:“他比我大。”4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句,应为“大王来操何”。)译文: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5若属皆且为所虏。(被动句,“为所”表被动。)译文: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6吾属今为之虏矣。(被动句,“为”,介词,表被动。)译文:我们这些人即将被他俘虏。六、翻译下面语句。1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译文:张良说:“非常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用意常常在沛公身上。”2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

12、,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译文: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一丝一毫都不敢占有动用,关闭查封了宫室,退军驻扎在霸上,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发生意外的事变。这么辛苦,功劳这么大,没有封侯的赏赐,(您)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要杀有功劳的人,这是灭亡的秦国的后续者啊。七、古代文化常识积累。1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2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3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4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5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

13、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乘,四匹马拉的车。6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辞。7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8鲰(zu)生:意思浅陋无知的小人。鲰,浅陋、卑微。日清计划第4天兰亭集序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1临2致3信4是二、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1足以极视听之娱(副词作动词,穷尽)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数词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3齐彭殇为妄作(意动用法,把看作相等)4死生亦大矣(形容词作名词,大事)5少长咸集(形容词作名词,年轻的人,年长的人)6群贤毕至(形容词作名词,贤士)7引以为流觞曲水(动词使动用法,使流)8一觞一咏(名词作动词,喝酒)9映带左右(名词作动词

14、,环绕,围绕)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1列坐其次古义:曲水的旁边。今义:第二;次要的地位。2俯察品类之盛古义:自然界的万物。今义:物品的种类。3或取诸怀抱古义:胸怀抱负。今义:抱在怀里;胸前;心里存有;心胸,打算。4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指文化或文人。5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古义: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短暂。今义:低头抬头。四、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五、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死生亦大矣。(判断句)译文:死生是一件大事情。2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句,应为“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译文:在会稽山阴的

15、兰亭集会。3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句,应为“大宇宙”“盛品类”。)译文:抬头观望寥廓的宇宙,低头细察地上繁多的万物。六、翻译下面语句。1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译文: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喜欢)把自己的胸怀抱负,面对面在室内(和朋友)畅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自由放纵地生活。(采分点:相与、或、悟言、因;状语后置句)2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译文: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足够用来极尽视听的乐趣,实在很快乐。(采分点:所以、游、骋、信)七、古代文化常识积累。1癸丑:

16、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这里指永和九年。2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如孟春指春季的第一个月。3禊:一种祭礼。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4契:用木或竹刻成,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日清计划第5天赤壁赋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1和2如3歌4望5下6于二、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1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名词作动词,下,攻占;东,向东进军)2

17、歌窈窕之章(名词作动词,朗诵)3乌鹊南飞(名词作状语,向南)4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西,向西;东,向东)5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意动用法,侣,以为侣;友,以为友)6舞幽壑之潜蛟(动词使动用法,使舞动)7泣孤舟之嫠妇(动词使动用法,使哭泣)8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作动词,显出白色)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1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气。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2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星宿名,斗宿和牛宿。今义:我国民间使牛与牛相斗的一种习俗。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失意的样子;完全不知道的样子。4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貌美的女子。四

18、、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五、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于”表被动。)译文:这不就是当年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2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句,应为“在安”。)译文:可是如今在哪里呢?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句,应为“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译文: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4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句,应为“于赤壁之下游”。)译文: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的下面游玩。5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句,应为“茫然万顷”。)译文:越过那茫茫的江面。6固一世之雄也

19、。(判断句,“也”表判断。)译文:(他)本来是一世的豪杰。六、翻译下面语句。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译文:何况我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与鱼虾作伴,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一只小船,举起用葫芦做成的酒器相互敬酒。(采分点:渔樵、侣、友、属;状语后置句: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译文: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如果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那么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我们又羡慕什么呢!(采分点:盖、曾、一瞬;宾语前置

20、句:而又何羡乎)七、古代文化常识积累。1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2洞箫:管乐器的一种。3匏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匏(po),葫芦。4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5“赋”始于战国,盛行于汉。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的文体。它主要有三个特点:句式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多采用问答形式和铺陈手法。赋,除了它的源头楚辞阶段外,经历了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几个发展阶段。日清计划第6天游褒禅山记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1舍2观3则4以5其二、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21、。1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副词作动词,尽情享受)2火尚足以明也(形容词作动词,照明)3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4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形容词作名词,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5入之甚寒,问其深(形容词作名词,深度)6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动词作名词,到达的人)7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8往往有得(动词作名词,心得)9有泉侧出(名词作状语,从旁边)10以故其后名之曰(名词作动词,命名)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十分之一。今义:基数词。中国国庆日。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义:指在学术

22、上有一定成就的人。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到了的地方。今义: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介词,表示另提一事。4于是余有叹焉古义:“于”,介词,译为“对”;“是”,代词,代“这件事”。对此,对这件事。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四、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五、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有碑仆道。(省略句,应为“有碑仆(于)道”。)译文: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状语后置句,应为“于其址舍”。)译文: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定居。3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判断句,“者

23、,也”表判断。)译文: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墓旁的小屋。六、翻译下面语句。1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译文:离那禅院往东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所以这样)称呼它。(采分点:以、乃、阳;判断句)2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译文:大概我走到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览的人来说,还不及十分之一,然而看那洞壁的两边,来到这里题字记游的人已经少了。(采分点:十一、左右)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译文:(我们)已经出洞,便有人责怪那些要求退出来的人,我也后悔自己跟从他们出来,以致不能尽

24、情享受那游览的乐趣。(采分点:既、或、咎、其、极)七、古代文化常识积累。1浮图:梵语(古代印度语)音译,也作“浮屠”“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也指和尚、佛塔。2阴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我国许多地名与此有关,如“江阴”“淮阴”“汉阳”“汉阴”“华阴”“河阳”等。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面。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游褒禅山记:“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3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日清计划第7天寡人之于国也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1数2直3发4兵5胜6以二、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

25、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1填然鼓之(名词作动词,击鼓)2七十者衣帛食肉(名词作动词,穿)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名词作动词,为王、称王)4树之以桑(名词作动词,种植)5王无罪岁(名词作动词,归罪、归咎)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动词作名词,生,活着的人;死,死去的人)7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动词使动用法,使迁移)8谨庠序之教(形容词作动词,这里指认真从事)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1则移其民于河东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切河流。2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3然而不王者古义:这样(做)却。今义:转折连词,用在后半句的开头表示转折。四、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

26、解释。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应为“未有之也”。)译文:没有这种情况。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状语后置句,应为“颁白者于道路不负戴矣”。)译文: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行走了。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状语后置句,应为“则无望民之于邻国多也”。)译文:就不要希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4树之以桑。(状语后置句,应为“以桑树之”。)译文:把桑树种植(在五亩大小的宅院上)。5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句,应为

27、“以孝悌之义申之”。)译文:把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6非我也,岁也。(判断句,“也,也”表判断。)译文:(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因为年成不好。7是亦走也。(判断句,“也”表判断。)译文:这也是逃跑啊。8可以无饥矣。(省略句,“可以之无饥矣”)译文:可以凭借它饿不着了。六、翻译下面语句。1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译文: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士兵就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采分点:兵、走)2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译文: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意的,这就是王道的开

28、端了。(采分点:胜、是、生、丧、憾)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译文:分给百姓五亩住宅的场地,把桑树种植(在五亩大小的宅院上),那么,五十岁的人都可以凭借它穿上丝织品的衣服了。(采分点:树、可以、衣)七、古代文化常识积累。1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2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3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向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4庠序:古代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日清计划第8天劝学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1绝2假3疾4强5故6焉7而二、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29、名词作动词,游泳)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作状语,上,向上;下,向下)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每天)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走得快)5故木受绳则直(形容词作动词,变直)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形容词作名词,善行)7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动词作名词,水流)8用心一也(数词作形容词,专一)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今义:知识、学识渊博。2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3下饮黄泉古义:黄土地下的泉水。今义:迷信说法中的地府。4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30、古义:安身。今义:托付;把希望、理想、感情等放在某些人或事物上。四、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以为轮,其曲中规“”通“煣”,(使弯曲)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又一次)3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五、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应为“利爪牙”“强筋骨”。)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译文: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用火烤使它弯曲成这样的。3. 以为轮。(省略句,应为“以(之)为轮”。)

31、译文:使它弯曲把它做成车轮。4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状语后置句,应为“而于水寒”。)译文: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但(它)比水更冷。六、翻译下面语句。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译文:靛青,是从蓼蓝中取得的,但比蓼蓝的颜色更深。(采分点:“于”,第一个“于蓝”表示“取”的处所,第二个“于蓝”表示比较,“于”相当于“比”)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译文: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校正后就变直了,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的言行检查反省,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不会有过失了。(采分点:“金”“就”“博学”“知”,“日”活用为状语)

32、七、古代文化常识积累。1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2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日清计划第9天过秦论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1制3举4北5遗6度二、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1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名词作动词,称帝称王)2履至尊而制六合(名词作动词,登上)3将数百之众(名词作动词,率领)4序八州而朝同列(名词作动词,排列座次,引申为“统辖”)5序八州而朝同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朝拜)6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席,像席子一样;包,像包裹一样;囊,像口袋一样)7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行为动作的方法

33、:内,对内;外,对外)8流血漂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漂浮)9会盟而谋弱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弱,削弱)10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形容词作名词,坚固的地方)11以愚黔首(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愚昧)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1国家无事古义:指诸侯封地和大夫封地。今义:一个国家的整个区域;阶级统治的工具,同时兼有社会管理的职能。2以致天下之士古义:用来、招致。今义:连接分句,用在后一分句开头,表示由于上述原因而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或说话人不希望的。四、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2合从缔交“从”通“纵”,(合纵)3孝公既没“没”通“殁”,(死)五、判断

34、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动句,“为”表被动。)译文:(皇帝)自己也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2委命下吏。(省略句。应为“委命(于)下吏”。)译文:(百越之君)把自己的生命交付司法官吏(审讯)。3铸以为金人十二。(定语后置句,应为“十二金人”。)译文:用来铸造十二尊铜人。4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状语后置句,应为“非于九国之师抗”。)译文:被征发去戍边的士卒,不能和强大的九国军队相匹敌。5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判断句,“者”表判断。)译文:这四位公子都是见识英明有智谋、心地诚实又讲信义、待人宽厚又爱惜百姓、尊敬贤才而重用士人的人

35、。六、翻译下面语句。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译文:有席卷天下,征服九州,横扫四海的意图,并吞八方荒远之地的雄心。(采分点:“席卷”“包举”“囊括”都有“并吞”的意思;“宇内”“四海”“八荒”都是“天下”的意思)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译文:胡人(再也)不敢到南边来放牧,他们的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采分点:“怨”是“仇恨”,两个分句结构对称)3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译文:优秀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大臣、精锐的士兵拿着锋利的兵器,缉查盘问着过往行人。(采分点:“陈”译为“执着、拿着”。“兵”译为“兵器”。“谁何”,

36、“何”通“呵”,呵问;属于宾语前置,应为“何谁”,意为呵问他是谁,也可译为“盘问行人”)七、古代文化常识积累。1崤函:崤山和函谷关。崤山,在函谷关的东边。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2八荒:八方最边远的地方,也代指天下。3连衡: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它们各自同秦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也作“连横”。4合从(从,通“纵”):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5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孟尝君,齐国贵族,姓田名文;平原君,赵国贵族,姓赵名胜;春申君,楚国贵族,姓黄名歇;信陵君,魏国贵族,姓魏名无忌。他们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四公子”,皆以招揽宾客著称。6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周

37、朝制度,天子出兵车万乘,诸侯出兵车千乘,后世以“万乘”称天子。7七庙: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后“七庙”泛指天子的宗庙。8百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桂、浙、闽、粤等地,每个部落都有名称,统称百越,也叫“百粤”。9陶朱:春秋时越国的范蠡(l)帮越王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回到陶(今山东定陶西北),自称陶朱公。他因善于经营生意而致富,所以后人常以此作为富人的代称。10九州:古时天下分为九州,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雍州。后代指中国。日清计划第10天师说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2从3师4道二、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1吾师道也(名词作动

38、词,学习)2或师焉,或不焉(名词作动词,从师学习)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作动词,从师求学)4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5孔子师郯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6君子不齿(名词作动词,并列,排列)7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8则群聚而笑之(名词作状语,成群地)9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小的方面;大,大的方面)10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圣人;愚,愚人)11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1吾从而师之古义:两个词,动词“从”(跟从)和连词“而”。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

39、亦远矣古义:一般人。今义:大家;许多人。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小的方面(文中指句读)学习。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儿童、少年以全面的基础教育。4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义:不一定。今义:副词,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四、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用在句中表否定)五、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译文: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2不拘于时,学于余。(前一句为被动句,前一个“于”表被动;后一句为状语后置句,应为“

40、于余学”。)译文:不受时俗的限制,向我学习。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句,应为“不知句读”“不解惑”。)译文:不明白句读,不解决疑难问题。六、翻译下面语句。1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译文:那童子的老师,仅教给他读书,(帮助他)学习文章断句,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老师)。(采分点:彼、句读,非者)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译文: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与之同列,现在他们(君子)的见识竟然赶不上这些人,这真是令人奇怪啊!(采分点:不齿、其、乃、其)七、古代文化常识积累。1巫医:古代巫和

41、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祷、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2百工:各种工匠。3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乐久已失传,这是沿用古代的说法。另也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4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之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需停顿处为“读”。日清计划第11天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1负2幸3徒4以二、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1舍相如广成传(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2左右欲刃相如(名词作动词,用刀杀)3乃使其从者衣褐(名词作动词,穿)4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名词作动词,走上前)5而相

42、如廷叱之,辱其群臣(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6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名词作状语,从小路)7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8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动词用名词,约定,契约)9秦王恐其破璧(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破碎,可译为“撞破”)10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形容词作动词,尊重)11完璧归赵(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完好无缺)12且庸人尚羞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1璧有瑕,请指示王古义:指出来给看。今义: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口头或书面意见。2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古义:上前进献。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3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义:扬言。今义:(

43、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的文告;宣告,声明。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5明年复攻赵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四、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可予不“不”通“否”,(不必)2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3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察,察看)4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五、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君何以知燕王?(宾语前置句,应为“以何知燕王”。)译文: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2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省略句,应为“传以(之)示美人及左右”。)译文:

44、把(它)传给妃嫔及侍从人员看。3故燕王欲结于君。(状语后置句,应为“于君结”。)译文: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4求人可使报秦者。(定语后置句,应为“求可使报秦者人”。)译文:寻找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5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译文: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只是因为(赵国)有我们两个人在。六、翻译下面语句。1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译文:蔺相如拿着那块宝玉斜瞅着廷柱,准备拿它去撞击廷柱。秦王怕他撞坏宝玉,就向他婉言道歉,坚决地请求(他不要拿璧击柱),同时召来管版图的官吏察看地图,指

45、明把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池划归赵国。(采分点:睨、破、辞谢、固、案)2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译文:过了些时候,蔺相如出门,远远望见廉颇,就调转车子回避他。在这种情况下,相如的门客一齐对他说:“我们离开父母兄弟前来侍奉您的原因,不过是仰慕您的高尚品德啊。”(采分点:引、于是、所以、亲戚)七、古代文化常识积累。1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2列观:一般的宫殿。观,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3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故称。4九宾: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5汤镬

46、:古代一种酷刑,用滚水烹煮。6传舍:原为战国时贵族供门下食客食宿的地方。客有上、中、下之分,舍也分代舍、幸舍、传舍,传舍最低。后传舍泛指古时供人休息住宿的处所。7右:秦汉以前,以右为尊。8负荆:背着荆条,表示愿受责罚。这是向对方请罪的一种方式。日清计划第12天苏武传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1屈2与3会二、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1天雨雪,武卧啮雪(名词作动词,下、降)2羝乳乃得归(名词作动词,生子)3武能网纺缴,檠弓弩(名词作动词,结网)4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名词作动词,祭祀)5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名词作状语,向上)6反欲斗两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争斗)7单于壮其节(形

47、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8诚甘乐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1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古义: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今义:岳父。2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古义:一般财物。今义:供出售的物品。3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龄。今义: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公元前722公元前481);春季和秋季,常用来指整个一年,泛指岁月;我国古代的编年体史书。4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栽培,提拔。今义:事业上的成绩;完成。5卧起操持古义: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今义:料理、办理;筹划、筹办。四、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的

48、毡毯)3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4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表现,显现)5请毕今日之 “”通“欢”,(欢聚)6因泣下霑衿“霑”通“沾”,(沾湿)“衿”通“襟”,(衣襟)7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收藏)五、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应为“留在汉者匈奴使”。)译文:(武帝)就派苏武凭中郎将的身份,让他持节出使匈奴送扣押在汉朝的匈奴使者。2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应为“为谁”。)译文: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3见犯乃死,重负国。(被动句,“见”表被动。)译文: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对不起国家。4单于子弟发兵与

49、战。(省略句,应为“单于子弟发兵与(之)战”。)译文:单于子弟发兵与(他们)交战。六、翻译下面语句。1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译文:假使谋杀单于,又该用什么更重的处罚呢?应该都让他们投降。(采分点:即、谋、何以、降)2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译文:苏武的伤口渐渐痊愈,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会同判定虞常的罪,想趁此机会使苏武投降。(采分点:晓、会论、降)七、古代文化常识积累。1节:又称“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凭证)。2假吏:暂时代理职务的官吏。3阏氏:匈奴单于的配偶的称号,如同王后。4蛮夷:古代用以指边远民族。四夷:为对中国边区文化较低各族之

50、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5奉车:皇帝出行时的侍从,掌管皇帝的车马。6后土:地神,相对皇天而言。源于母系社会自然崇拜中的土地与女性崇拜。她掌阴阳,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7宦骑:侍卫皇帝的骑马的宦官。8黄门驸马:宫中掌管车辆马匹的官。9上林、上林苑:皇帝游猎的场所,在长安西,周围三百里。10相坐:相连坐(治罪)。一个人犯了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叫“连坐”或“相坐”。11株连: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株,本指露出地面的树根,根与根之间牵连甚多。日清计划第13天张衡传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1观2就3发二、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1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名词作动词,

51、递眼色)2时天下承平日久(名词作状语,当时)3妙尽璇机之正(形容词作名词,道理,规律)4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1举孝廉不行古义:不去(应荐)。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能力不够。2覆盖周密无际古义:四周严密。今义:周到而细密。3振声激扬古义:声音激越响亮。今义:清脆响亮;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4寻其方面古义:方向。今义:相对的或并列的人或事物中的一方或一部分叫一个方面。5不好交接俗人古义:追求功名和富贵的人。今义:庸俗的人。四、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形似酒尊“尊”通“樽”,(盛酒器)2一时收禽“禽”通“擒”,(捉拿)3傍行八道“傍

52、”通“旁”,(周围,旁边)4员径八尺“员”通“圆”,(圆周)五、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被动句,动词“征拜”本身表被动。)译文:(他)上书请求辞职回家,反被征召授予尚书的官职。2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状语后置句,应为“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饰”。)译文:(外表)用篆字和山龟鸟兽的图形作装饰。3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应为“未有之也”。)译文:从已有的书籍文献记录的内容看,还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先例。4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判断句,“也”表判断。)译文: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六、翻译下面语句。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

53、,贯六艺。译文: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到“三辅”一带游学,趁机进入京城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部经书,贯通六种学问和技能。(采分点:属、游、因、贯)2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译文:汉安帝常听说张衡精通天文、历算等术数方面的学问,派公车特地征召(张衡)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迁升为太史令。(采分点:雅、善、特征、再迁)七、古代文化常识积累。1三辅:汉朝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个地区为三辅,这三个地区在今陕西西安附近。2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3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推举的人称为“孝廉”。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54、后来“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4公府:太尉、司徒、司空三公的公署。5两都: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也称“二京”。6公车: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7豪右:豪族大户。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8视事:官员到职工作。9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意为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10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永宁元年,称病上书致仕。(后汉书)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日清计划第14天归去来兮辞(并序)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1就2来5为

55、二、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1时矫首而遐观(名词作状语,常常)2悦亲戚之情话(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悦)3善万物之得时(形容词用作动词,喜好、羡慕)4乐夫天命复奚疑(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5眄庭柯以怡颜(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愉快)6或棹孤舟(名词作动词,用桨划)7策扶老以流憩(名词作动词,拄着)8园日涉以成趣(名词作状语,每天)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1恨晨光之熹微古义:遗憾。今义:怨恨,悔恨。2尝从人事古义:做官。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事理人情。四、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乃瞻衡宇“衡”通“横”,(横木)2曷不委心任去

56、留“曷”通“何”,(为什么)五、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句,应为“疑奚”。)译文:乐天安命,还疑虑什么呢?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宾语前置句,应为“欲之何”。)译文:为什么心神不定啊,想要到哪里去?3复驾言兮焉求?(宾语前置句,应为“求焉”。)译文: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4既自以心为形役。(被动句,“为”表被动。)译文:既然自己让内心被形体役使。六、翻译下面语句。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译文: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补救。(采分点:悟、谏、追)2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译文:登上东边的高冈放声呼啸,面对清清的流水吟诵诗篇。

57、(采分点:舒、临)七、古代文化常识积累。1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x)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它便成了古代隐士住处的代称。隐居之地的代称常见的还有墙东、五柳、沧浪等。2帝乡:天帝居住的地方,也即所谓仙境。日清计划第15天滕王阁序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1故2尽3属4即5且6穷7数8趋二、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1川泽纡其骇瞩(动词使动用法,使吃惊)2宾主尽东南之美(形容词作名词,才俊)3俊采星驰(名词作状语,像流星一样)4窜梁鸿于海曲(动词使动用法,使出走)5屈贾谊于长沙(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委屈)6腾蛟起凤(动词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

58、舞)7徐孺下陈蕃之榻(动词使动用法,使放下来)8襟三江而带五湖(名词意动用法,以为衣襟,以为衣带)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1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古义:谦辞,后生、晚辈。今义:男孩子,泛指儿童。2千里逢迎,高朋满座古义:迎接。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3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古义:指掌管文学撰述的官。今义:读书人;学位的最低一级,大学本科毕业时授予。4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古义:事前洞察事物的动向。今义:看机会,看形势。5北海虽赊古义:远。今义:赊欠。四、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2云销雨霁“销”通“消”,(消散)五、判断下列句子

59、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童子何知。(宾语前置句,应为“童子知何”。)译文:(我)一个小孩知道什么。2访风景于崇阿。(状语后置句,应为“于崇阿访风景”。)译文:到崇山峻岭中观望风景。3怀帝阍而不见。(被动句,无标志词,动词“见”本身表被动。)译文:思念皇帝却不被召见。4纤歌凝而白云遏。(被动句,无标志词,动词“遏”本身表被动。)译文:柔美的歌声缭绕不散,白云被遏止了。六、翻译下面语句。1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译文:以三江为衣襟并以五湖为衣带,控制着楚地并连接着瓯越。(采分点:襟、带、引)2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译文:使贾谊遭受委屈,贬于长沙,并不是没有圣明的君主

60、;使梁鸿逃匿到海滨,难道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时代吗?(采分点:屈、窜、岂)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译文:老了应当更加豪壮,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志?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绝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采分点:益、宁、穷)七、古代文化常识积累。1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旧说古时长江流过彭蠡(今鄱阳湖),分成三道入海,故称。五湖:泛指太湖区域的湖泊。一说,指太湖、鄱阳湖、洞庭湖、青草湖、丹阳湖,南昌在五湖之间。2下榻:在某地住宿。榻,狭长而低矮的坐卧用具。典故:豫章太守陈蕃素来不接待宾客,专为徐稚设一榻,平时挂起,只有徐稚来访才放下。因此后世有“下榻”之说。3钟鸣鼎食:指

61、大家世族。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4东隅:日出的地方,表示早。5桑榆:日落的地方,表示晚。6请缨: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去缚住敌人。后用此指投军报国。7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8投笔:投笔从军。后人把班超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作“投笔从戎”,比喻弃文从武,有志报国。日清计划第16天逍遥游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1绝2适3息4志二、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1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动词使动用法,使满意,使信任)2彼于致福者(动词使动用法,使到来)3而后乃今将图南(名词作动词,向南飞)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1野马也,

62、尘埃也古义:游动的雾气。今义:野生的马,是一种珍稀动物。2腹犹果然古义:很饱的样子。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3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古义:旋风。今义:羊的犄角。4虽然,犹有未树也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与它呼应。四、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北冥有鱼“冥”通“溟”,(海)2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智慧)3三餐而反“反”通“返”,(返回)4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5而征一国“而”通“能”,(能力)6御六气之辩“辩”通“变”,(变化)五、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覆杯水于坳堂

63、之上。(状语后置句,应为“于坳堂之上覆杯水”。)译文:在堂上低洼处倒一杯水。2彼且奚适也?(宾语前置句,应为“适奚”。)译文:它将要飞往哪里去呢?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宾语前置句,应为“莫夭阏之”。)译文:背朝着青天,没有什么东西能阻拦它。4之二虫又何知?(宾语前置句,应为“又知何”。)译文:这两只小鸟,又知道什么呢?六、翻译下面语句。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译文: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呢?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看天一样罢了。(采分点:“其其”;极、是、则己矣)2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

64、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译文:所以,那些才智能担任一官之职,善行能联合一乡的人,道德符合一国之君的心意,能力取得一国人信任的人,他们自己很得意,其实也像斥一样(所见甚小)。(采分点:知、效、比、合、而征)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译文:再说世人都赞誉他(宋荣子),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努力;世人都非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采分点:举、劝、非)七、古代文化常识积累。1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2六气:阴、阳、风、雨、晦、明。日清计划第17天陈情表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1少2鲜3应4婴5除6卒7矜8以二、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1则刘病

65、日笃(“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3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名词作状语,在家里)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5臣具以表闻(动词使动用法,使知道)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1臣欲奉诏奔驰古义:奔走效劳,这里指马上进京。今义:(车、马等)很快地跑。2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古义:申诉(苦衷)。今义:向别人陈述;通知某事,使人知道。3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古义:辛酸悲苦。今义:身心劳苦;客套话,用于求人做事。四、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2臣密今年四十有四“有”通“又”,(表示整数

66、后还有零数)3常在床蓐“蓐”通“褥”,(垫子、草席)五、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今臣亡国贱俘。(判断句,无标志词。)译文:现在我是卑贱的亡国的俘虏。2而刘夙婴疾病。(被动句,无标志词,动词本身表被动。)译文:祖母刘氏早被疾病缠绕。3急于星火。(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星火急”。)译文:比流星(的坠落)还要急。六、翻译下面语句。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译文:我因为命运坎坷,幼年便遭遇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背弃我(而死去)。(采分点:以、夙、闵凶、见背)2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译文: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

67、子洗马。(采分点:拜、寻、除)3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译文:我活着当以牺牲生命相报,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让陛下知道。(采分点:犬马、拜、闻)七、古代文化常识积累。1表:古代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2期(j):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3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4郎中:尚书省的属官。郎中属员外级,就是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丞相、尚书、侍郎等高级官员。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

68、及差遣。战国始有,秦汉治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5洗马:又叫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6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也代指太子。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建储指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7牧:古代称州的长官。日清计划第18天阿房宫赋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1出4取二、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1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名词作动词,出现虹)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名词作动词,出现龙)3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名词作动词,唱歌,弹琴)4族秦者秦也(名词作动词,灭族)5辇来于秦(名词作状语,坐辇车)6骊山北构而西折(名词作状

69、语,从北边,向西)7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形容词为动用法,为哀伤_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鉴)8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动词作名词,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9六王毕,四海一(数词作动词,统一)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义:指各用心机,互相排挤。也作勾心斗角。2韩魏之经营古义:指金玉珠宝等物。今义:筹划、组织并管理;商业、服务业出售某类商品或提供某方面服务。3齐楚之精英古义:指金玉珠宝等物。今义:精华;出类拔萃的人。4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古义:可惜。今义:怜悯,同情。四、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

70、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判断句。)译文:灭掉六国的是六国自己,并不是秦国;灭掉秦国的是秦统治者本身,并不是天下的人民。2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判断句。)译文:一个人的心思,也就是千万人的心思啊。3戍卒叫,函谷举。(被动句。)译文:戍边的士兵首先起义,(接着)函谷关被攻占。4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状语后置句,“于南亩之农夫多”。)译文:使承担房屋大梁的柱子,比田野里劳作的农夫还多。5秦人不暇自哀。(宾语前置句,应为“哀自”。)译文:秦国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哀叹(或哀叹自己)。五、翻译下面语句。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译文:长桥横卧在水面上,没有云彩,怎么出现了

71、蛟龙?楼阁之间架木筑成的通道架在半空,并非雨过天晴,怎出现了彩虹?(采分点:龙、虹)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译文:燕、赵收藏的奇珍,韩、魏聚敛的金玉,齐、楚保存的瑰宝,是(他们)经过了多少代多少年,大肆搜刮民膏而来的,堆积如山。(采分点:收藏、经营、精英、剽掠)3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译文:唉!假使六国能够各自爱惜它们的百姓,那么(六国)足以抵抗秦国;假使秦又能够爱惜六国的百姓,那么(秦)可将帝位传递三世乃至万世,世代做君王,谁能够灭了它呢?(采分点:使、爱、递、族灭)六、古代文化常

72、识积累。1妃嫔媵嫱:“妃”,皇帝的妾,或太子、王侯的妻。“嫔(pn)”“嫱(qin)”:都是古代宫廷中一种女官,实际是皇帝的妾,地位比“妃”要低。“媵(yn)”,古代统治阶级嫁女时随嫁的人(陪嫁的侍女),她们也可能成为嫔、嫱。2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日清计划第19天六国论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1已3暴4事二、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1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名词作动词,坚持正义)2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名词作状语,按道理来说、从道理上讲)3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名词作状语,“日”一天天地

73、;“月”,一月月地)4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5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形容词作名词,“小”,小的战果;“大”,大的战果)6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形容词作动词,保全)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1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古义:那实际上。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2思厥先祖父古义:泛指祖辈和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3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4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古义:智谋和力量。今义: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74、,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四、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被动句,“为所”表被动。)译文: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久积的威势胁迫。2后秦击赵者再。(状语后置句,应为“再击赵”。)译文: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3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状语后置句,应为“于秦弱”。)译文: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国,六国的势力比秦国弱。4举以予人。(省略句,应为“举(之)以予人”。)译文:(子孙)拿它(土地)来送给别人。五、翻译下面语句。1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译文:不贿赂秦国的国家由于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因为不贿赂秦国的国家

75、失去了其他国家强有力的援助,就不能单独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啊。(采分点:以、盖、完)2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译文:六国诸侯(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与战败而丧失的土地比较,(前者)实际上是后者的百倍。(采分点:亡、其实)3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译文:想想他们死去的祖辈父辈,冒着霜露,披荆斩棘,才有了一点土地。(采分点:厥、先、暴、以)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译文:治理国家的人不要使自己被对方久积的威势胁迫啊!(采分点:第一个“为”;积威;劫;被动句,为所)5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译文:等到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

76、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赵国曾经和秦国五次作战,败了两次,胜了三次。(采分点:至、始、速、尝;以为)六、古代文化常识积累。1“论”是古代论说文体中的一种,以论证为主,要求善于析理,析理透辟。“论”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政论,用于作者发表对当时政治的见解和主张;一种是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的统治者提供治国之鉴。2故事:先例。除此之外,在古文中一般还有“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以及“掌故,典故”等意思。日清计划第20天伶官传序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1兴2告3归4易二、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1函梁君臣之首(名词作动词,用木匣

77、子装)2抑本其成败之迹(名词作动词,推究)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形容词作名词,细小的事情)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兴盛,使灭亡)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1与其所以失之者古义:与,连词,和;其,代词,他。与其,和他。今义:连词,比较两件事而决定取舍的时候,用在放弃的一面(后面常用“毋宁、不如”等呼应)。2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古义:气势。今义:意志和气概;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志趣和性格。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义: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今义:做,投身到(事业中去);(按某种方法)处理。四、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判断句,“

78、也”表判断。)译文:梁王,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起来的。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判断句,“也”表判断。)译文: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3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被动句,“为”表被动。)译文: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状语后置句、被动句,“于忽微积”“于所溺困”。)译文: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有智慧、有勇力的人常常会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五、翻译下面语句。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译文: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采分点:原、所

79、以)2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译文: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交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采分点:恨、与、其、乃)3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译文: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去天下容易吗?还是推究他成功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采分点:岂、抑、本、迹)六、古代文化常识积累。1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文体。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序言由作者本人写的,叫“自序”;请他人写的,叫“他序”。2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古代祭典用的猪、牛、羊等),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牢”本为养牲畜的圈,在这里指祭祀用的牲畜;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古人又把牛叫“太牢”,羊叫“少牢”。3告庙:天子或诸侯出巡、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4新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之一,记载907至960年间梁、唐、晋、汉、周五代史实。在这五十年间,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仍。5俳优:以乐舞谐戏为业的人即古代演滑稽戏杂耍的艺人。6杂戏:古代娱乐形式之一,包括百戏、杂乐、歌舞戏、傀儡戏等。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