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诗词曲五首课后习题一、找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景的句子,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边塞风光的,写出了怎样的特点。参考答案:“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前两句中,“北风卷地”四字,妙在由风见雪。“白草折”显出风来势猛。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满天飞雪。“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个“即”字,生动地写出了南方来的人少见多怪的惊奇口吻。后两句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以春景写冬景,发挥联想,运用比喻,既写出诗人的欣喜之情,又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忽如”二字不仅写出“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之态,而且再次传达出诗人惊喜、好奇的神
2、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浪漫色彩。二、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名句,试结合全诗及作者生平,谈谈你的理解。参考答案:南宋末年,文天祥在潮州与元军作战,被俘,途经零丁洋时,元军逼迫他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他写下了这首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自古以来,人世间谁能免于一死?只求留下一颗赤胆忠心,永远照耀在史册上。此句慷慨陈词,直抒胸中正气,表现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山坡羊潼关怀古均为怀古之作,说说它们分别咏叹了怎样的历史,表达了怎样的怀古之情。参考答案: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作者热情赞颂了孙权
3、的不畏强敌,其实是借古讽今,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之气的南宋朝廷进行了暗讽,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作者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封建统治阶级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四、十五从军征是一首叙事诗。试发挥想象,扩充细节,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参考答案:改写十五从军征秋天已经接近尾声了,连树上的最后一片叶子也已凋落。天色已近黄昏,在凄清的羊肠小道上,走着一个孤零零的老兵。 他两鬓斑白,一身破旧的布衣,那老树皮似的手拄着一根拐杖,蹒跚地朝着他记忆中的家乡走去。 60年了!整整60年啊!或许,家乡未曾发生过多大的变化,但这
4、位60个春秋未曾踏上过故土的老人,却找不到自己的家了。 老兵又累又饿地坐在路边歇息。这时,一个农夫模样的老人走过,老兵赶紧追问:“请问老哥,这桃花村怎么走?” “那不就是吗?”老兵顺着老者的手望去,可不是,有时候家就近在咫尺,却又找不到。 “谢谢啦!”老兵感激地望着老者,感觉眼前这位热情的农夫似曾相识。 “那您是”老者问道。 “我就是60年前征兵时被抓去的那个阿福呀!” “哦,哦,哦,我记起来了,你就是张大婶的儿子!你可终于回来了,也不枉她老人家盼了这么多年啊” “幸亏您还记得我,要不,我连家都找不到了。家母可还住在本村?”老兵一想到很快就可以和家人团聚了,心情便格外激动。 “唉,晚了,晚了!
5、你的家人早已去世多年了。”老者感触颇多地说,“这都是命啊!” “什么?都去了?”老者的话像是一盆冷水泼在老兵头上;老兵的身子颤抖着,仿佛秋风中的落叶。 “你要节哀呀!”老者扶住他。 老兵就这样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家门口。 他伸出发抖的手,推开这扇摇摇欲坠的大门,一只野兔惊得乱窜,野鸡也吓得满院乱飞。庭院里已是杂草丛生;野生的谷子长满了院子,井沿边也爬满了野葵菜。 望着这满目疮痍的家,他不禁想起了昔日那个虽简陋却很干净的院子篱笆内鸡鸭抢食,和母亲、大哥、大嫂、小弟一起围坐在石桌旁吃饭,还有,那在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小侄儿 他走进家门,扶起倒在地上的布满青苔的石凳,抚摸着字迹剥落的破门匾,
6、看着那结满蜘蛛网的门窗,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他:他再也见不到他的家人了,他还要孤苦地生活下去这丧亲之痛撕心裂肺啊! 老兵犹如木偶般,草草地收拾了一下被动物们盘踞已久的、破败不堪的家;看看已是夜幕降临了,于是,舂了些野谷煮饭,又采了几棵野葵来到厨房准备做菜汤。 站在厨房里,他好像又看见了母亲忙碌的身影,满脸慈爱的母亲正做着他最喜欢吃的高粱饼子。当他忍不住偷吃那滚烫的高粱饼子被烫着时,母亲总是心疼地帮他吹吹手指而今,厨房还在,可他却再也吃不到那么香、那么甜的高粱饼子了! 他孤单地坐在桌旁,却下不了筷子。他好想母亲为他夹菜,好想念小弟跟他抢菜吃的日子。没有了亲人的陪伴,做这些菜又跟谁分享呢? 突然,一声似曾熟悉的呼唤打断了他的千愁万绪:“细伢子哟,快回来吃饭喽” 是母亲在呼唤他吗?他失魂落魄地走到大门口,向外张望,却什么也没有。他仰天长啸:“母亲啊,儿回来啦!您听见了吗?您的不孝儿回来看您啦!母亲啊,您回答我呀”他颓然地跪在地上,任凭泪水滴落在衣襟上。山的那一边,回响着他撕心裂肺般的吼叫。过了好久,他才站起来,仿佛一具没有灵魂的躯体,呆滞无神的眼睛望着远方,嘴里在喃喃自语:“我回来了,母亲,我回来了”他摇摇晃晃地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从此,再也没有人见过他。 五、背诵并默写课文。点拨: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