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112KB ,
资源ID:1115433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1543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南省博爱英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试题.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南省博爱英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试题.doc

1、河南省博爱英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试题一、选择题(30道,每题2分,共60分)1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2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

2、史影响深远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3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4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5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

3、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6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7综合下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81990年,一

4、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9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10

5、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奉献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11汉代董仲舒将日食等自然界的灾异现象与君主的作为联系起来,君主也常以罪己方式来应对灾异。到了清代,出现日食时则要求官员到礼部集合,长跪至日食结束,否则被皇帝训斥。这反映出A.“天人感应”的意图被曲解B.皇帝推卸政治责任C.“敬天”传统受统治者重视D.君主专制得到强化12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

6、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13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A.重农抑商B.强调制度与秩序C.厚古薄今D.重视道德与人伦14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15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

7、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16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17东汉光武帝设立“举谣言”制,将民谣纳入行政监督体系,用反映地方官吏为政善恶的歌谣来决定官吏的升黜。这反映出东汉时期A.社会舆论决定官吏升黜B.监察体系臻于完备C.儒家思想影响政府决策D.选官标准发生变化18冯友兰先生在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

8、地位一文中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他认为:“苏格拉底自以为负有神圣的使命,以觉醒其国人为己任,孔子亦然。”由此可见,两位先哲有相似的A.批判精神B.自由观念C.政治主张D.公民意识19马克思说:“每一个企图代替旧统治阶级的地位的新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他们描绘成惟一合理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下列事件能够证明该说法的有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康德的“人非工具”A.B.C.D.20孟德斯鸠启蒙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反对专制、提倡法治。他认为,防止专制的根本途径是A.以民意制约权力 B.以道德制约权力C.以权力制约权力 D.以

9、权利制约权力21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则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这三者都A.着重强调人的平等自由B.推进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C.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特征D.促进欧洲思想的彻底解放22“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A.鄙视贫穷B.认为财富即道德C.揶揄上帝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23安史之乱(755763)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有位诗人在这场战乱中写了一首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写出了千古以来

10、战争中妻离子散的悲哀。这位诗人应该是A.杜牧 B.孟浩然C.杜甫 D.白居易24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25下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26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因与功名进取无关而长期失传;李时珍的天工开物献给朝廷后,明神宗只批了“书留览,礼部知道”数字,就把它束之高阁。这反映了A.传统科技轻视

11、科技理论探讨B.明代科技重视实际经验总结C.重政轻技观念束缚科技传播D.科技传播没有形成市场机制27宋代文化重心转移到南方,同时向下层社会普及形成了颇有特色的世俗文化。导致宋代文化向下层平民社会普及的主要原因是A.宋代重文,文人阶层壮大 B.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C.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D.社会危机严重,士人群体逐渐形成28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清明上河图程朱理学元曲小说魏晋书法A.B.C.D.29清朝赵翼说:“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12、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国古代在“李杜”之后“各领风骚”的文学形式有A.楚辞、元曲、明清小说B.南戏、元杂剧、京剧C.宋词、元曲、明清小说D.宋词、明清小说、京剧30周先慎在其明清小说里说到“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据此,说明“明清小说”能够“走进了千家万户”的主要原因是A.传统文化的包容性B.封建君主制的需要C.商品经济的开放性D.自身较强的适应性二、材料题(共3题,40分)3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黄宗羲认为古代君主“不议一己之利为利,而使

13、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但自秦以后,君反客为主,“视天下人民为人君橐中之私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君臣关系应该以“天下万民为事”。“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封建法制是“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都出于君主一人一姓的“利欲之私”,“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明夷待访录材料二在卢梭看来,“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的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纵然个别意志与公意在某些点上互相一致并不是不可能的,然而至少这

14、种一致若要经常而持久却是不可能的;因为个别意志由于它的本性就总是倾向于偏私,而公意则总是倾向于平等”。“如果人民单纯是唯唯诺诺地服从,那么,人民本身就会由于这一行为而解体,就会丧失其人民的品质;只要一旦出现一个主人,就立刻不再有主权者了,并且政治体也从此就告毁灭。徐琳卢梭政治思想述评材料三康有为在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中建议清帝“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梁启超说:“欲兴内治,不能不稍伸民权。”孙中山在他签署的一道法令中说“为此特申令示,凡以上所述各种人民,对于国家社会之一切权利,公权若选举、参政等,私权若居住-

15、言论、出版、集会、信教之自由等,均许一体享有,毋得稍歧异,以重人权,而彰公理”。孙晓春卢梭的人民主权论与中国近代的民主进程(1)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8分)(2)据材料二,概括卢梭的观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卢梭学说对中国近代民主政治进程的影响。(6分)32儒学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绌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材料二(董仲舒)把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装进阴阳的框架,加上一个

16、最高的主宰“天”,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他所强调的不是从道德伦理意义上探讨人格的完善,而是着重论证君臣父子、夫妻之间“三纲”论之不可移位但在政治学领域,他的大一统思想却有利于国家的巩固,而且适应于历史发展的潮流。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特点(1) 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孟子、荀子的政治思想。(8分)(2) 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政治影响。(8分)33、当今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虽然欧洲各国有共同的文化遗产,但由于历史的不同和民族性格的差异,历史上长期不断的相互战争一直是它们的负担。经过了两次

17、毁灭性的世界战争之后,许多人终于感觉激烈冲突的代价太大了,战争不再对任何国家有益。苏联的“势力扩张”使某种形式的西欧统一具有诱惑力。马文佩里主编西方文明史(下卷)材料二1967年,欧共体正式成立。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共体12国结成欧洲经济政治联盟。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用,除极少数成员外,大多数国家的“欧洲公民”开始使用欧元,并在6个月后彻底放弃本国货币。(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6分)(2)材料二反映了欧洲一体化过程中的哪些主要特点?(4分)历史答案1.A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君主专制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的能力

18、。中国有重视记载历史的传统。由材料可知,史官对皇帝行为的记载影响皇帝的言行,故A项正确。由材料无法得出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B项说法太绝对,故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史官与君主间的矛盾,排除C项。宋太祖只是不愿史书记载其失误,故D项错误。2.A本题考查罗马法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由材料中“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为近代欧洲资产阶级法律体系提供了蓝本,故A项正确。欧洲近代社会的行为规范虽与古代罗马法有关,但不是由罗马法确立的,排除B项。罗马法所体现的法律精神历史影响深远,排除C项。D项中改变欧洲历史

19、发展方向的说法言过其实,排除D项。3.B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当时,中苏关系已经恶化,与此同时,中国与西方一些国家改善了关系,因此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故B项正确。中美关系正常化后,中国才实现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才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故A、D两项错误。改革开放后,中国才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故C项错误。4.D本题考查郡县制与分封制区别,意在考查考生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秦朝废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打破了官员依靠血缘关系世袭的传统;郡县制下官员由皇帝依据才干政绩来任免,实现了“公天下”,D正确。5.A本题考查马歇尔计划,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历史事实

20、,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可知,这有利于欧洲国家走向联合,故A项正确,排除C项。材料中美国的政策与欧美建立平等伙伴关系没有关系,排除B项。德国分裂的根源是美苏冷战,排除D项。6.B本题主要考查明朝经济发展对等级秩序的影响,旨在考查考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材料中明后期低级官员和普通人家使用玉器的社会现象表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玉器不再是上层社会的专属,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与君主专制加强不存在对应关系,A项错误;早在唐宋时期市民阶层已经兴起,C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并非材料强调的主要

21、意思。7.D本题考查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社会的发展变化,旨在考查考生的对比分析能力。结合题干材料可知,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国民总收入的增长迅速,工人实际工资增长较慢,甚至出现下降,这说明英国社会财富得到迅速积累,而工人的工资增长有限,这说明英国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D项正确。结合表中数据明显可知,A项错误,排除;英国工人不等同于廉价劳动力,B项错误。工业革命时期,工人生活整体上有明显改善,C项错误。8.C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探索,旨在考查考生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题中关键信息“1990年”“计划与市场”可知,此时我国正处于由单一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2、转型的过程中,由此可知C项正确。材料强调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而不是国家干预经济模式,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发展模式而不是经济全球化问题,排除B项;该报告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目的在于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服务,D项不是该报告的主旨,排除。9.A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的社会环境及清王朝的政策调整,旨在考查考生史料分析的能力。结合题中关键信息“开平煤矿”“李鸿章”等可知,此时正在进行洋务运动。清政府批准李鸿章的减税请求,这有利于增强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A项正确。材料强调清政府减少对开平煤矿所产之煤的征税,这减轻了开平煤矿的负担,而不是加强了管理,B项错误,排除;列强并未控制中国的煤矿业,C项错误,排除

23、;材料中的开平煤矿不能等同于中国的煤矿业,排除D项。10.A本题考查苏联工业化,意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信息显示,苏联在粮食大幅减产的情况下,却依然加大粮食出口,这必然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说明苏联人民为此时期的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巨大奉献,A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反映对粮食生产的投入状况, B项错误;苏联加大粮食出口就是为了给工业化换取外需,促进工业化发展,“制约”一说不准确,C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反映农民生产积极性,D项错误。11.D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儒学思想地位的变化。材料反映了汉代董仲舒依据“天人感应”思想将自然界的灾异现象与君主的行为联系起来,促使君主以罪己方式

24、应对灾异,以达到对君主劝诫的目的;而到了清朝出现日食时则要求官员在礼部集合长跪至日食结束,上述变化反映了清朝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故选D。材料反映了儒学的“天人感应”思想均服从于不同时期政治统治的需要,故A项错误;B、C两项均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12.C本题考查儒学的发展历程,意在考查考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汉代崇尚儒学,而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这说明儒学注重历史传统,并不“迷信”孔子个人,“五经”也不是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的,故C项正确,A项错误。汉代儒学并没有背离孔子的儒学思想,而是强调寻根溯源,B项错误。儒学并没有因秦始皇焚书而断绝,它于西汉

25、时重新兴起,故D项错误。13.B本题考查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的共通之处。儒家重视礼乐制度、讲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法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统治。由此可知,B项正确。“重农抑商”符合法家思想、不符合儒家思想,A项错误。“厚古薄今”符合儒家思想、不符合法家思想,C项错误。“重视道德与人伦”符合儒家思想、不符合法家思想,D项错误。14.C本题考查唐朝三教并行的现象,意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调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的能力。由材料可知,唐高祖认为自己是老子的后裔,故把老子置于孔子之上;武则天却把佛教置于道教之上;而唐武宗则大规模“灭佛”。由此来看,儒家思想的政治地位相对

26、比较稳固,没有太大的起落,故C项最符合题意。A项说法过于绝对,三人的行为很难决定宗教的兴亡。B项说法错误,武则天时期佛教的地位就超越了道教;D项不符合史实,既然佛教能够在当时排位靠前,说明其还是有一定的社会基础的。15.C本题考查古代思想,意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的目的是对君主进行规劝,这不能说明儒者不能适应现实政治,A项错误;古代儒家学者中有许多思想家主张进行社会变革,如汉代的董仲舒,B项错误;古代儒者称颂“三代”之美,常把尧和舜作为古代帝王的楷模,这是对理想政治模式的追求,C项正确;以尧、舜作为古代帝王的楷模,不等于复古,D项错误。16

27、.A本题考查佛教的特点。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契嵩认为佛教和儒学殊途同归,这是佛教寻求与正统思想妥协的表现,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均不符合史实,C、D项错误。17.C本题考查汉代政治制度的特征。材料反映了东汉光武帝将民间反映地方官吏为政善恶的歌谣作为官吏升黜的依据,体现儒学的“仁政”、“民本”等理念对政府决策的影响,故选C。封建时代官吏的升黜取决于专制统治的需要,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监察体系的问题,故B项错误;两汉实行察举制为主的选官制度,以士人的品德作为选官的标准没有变化,故D项错误。18.A本题考查孔子和苏格拉底。依据材料信息和所学可知,

28、冯友兰先生认为孔子具有与苏格拉底相似的“自以为负有神圣的使命,以觉醒其国人为己任”的思想品质;孔子强调“仁”、“礼”、“有教无类”等思想,苏格拉底提倡“美德即知识”及人性主张,两人都强调使国人觉醒、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共同体现了批判精神,故选A。B、C两项所述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公民意识侧重于参政观念,既不符合苏格拉底的思想侧重点,又与古代中国奴隶制时代孔子的思想无关,故D错误。19.C本题考查古代中国与近代世界的重要思想主张。分析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见,马克思强调了新的统治阶级为维护或确立其统治地位,均以其本阶级的思想作为整个社会的思想,以取代旧的统治阶级。秦始皇注重推行法家思想,建立

29、封建专制统治,故正确;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都是反封建专制统治,推行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思想,故正确;董仲舒的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不符合题意,故错误。故选C。20.C本题考查孟德斯鸠的思想,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为了反对君主专制,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国家的权力应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国王只能行使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应当分属议会和法院;三权分立,彼此制衡。孟德斯鸠的学说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由此可知C正确。21.C本题考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比较。依据材料信息及所学可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分别反对天主教会的

30、神学世界观和神权统治,启蒙运动反对天主教会和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可见三者均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特征,故选C。A、D所述仅属于启蒙运动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故排除;宗教改革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是根本对立的,故B错误。22.D本题考查人文主义者的思想,旨在考查考生解读史料并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可知,人文主义者赞同对财富的追求,故D项符合题意;A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B项与材料意思相反;C项说法错误,此时还没有公开揶揄上帝。23.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诗歌,意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迁移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安史之乱”可知,该

31、诗人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根据相关知识以及这首诗的内容可以判断出,该诗人为杜甫(该诗标题为月夜),故选C项。24.A本题考查汉字的演变,意在考查考生调动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私学的兴起和发展,士阶层崛起,文字的使用更加频繁,由此促进汉字由繁向简转变,故A正确。从西周到战国时期,书写材料变化不大,排除B项;各国变法与文字的变化关系不大,排除C;D发生在秦灭六国之后。25.B本题考查汉字的演变,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并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A项错误,统一文字是在秦始皇时期;由题干可知,经文中的三种字体是先秦古文、小篆、隶书,这反映出我国汉字的演变过程,故B项符合题意;

32、C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26.C本题考查科技成就,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提及天工开物“因与功名进取无关而长期失传”、天工开物被统治阶级束之高阁,这反映了科技巨著在封建社会遭到冷落,这与此时人们的理念有关,并影响了科技的传播,C项正确。A和B两项都是古代科技的特点,但与材料主旨不符,均排除。D项与此无关,排除。27.C本题考查宋词兴起的原因。材料中“向下层社会普及形成了颇有特色的世俗文化”即是指市民文化,这与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有关,故选C项;A、B、D项不能体现文化向下移,A、B、D错误。28.D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材料中“市民文化”是

33、指反映城市居民生活的文化,是社会底层文化的代表,由此可以看出反映的是统治阶级上层人物的精神生活,不符题意,排除;三种艺术则反映了宋代以后城市市民生活的现实,故本题答案为D项。29.C解答本题需要注意两个关键信息:一是“李杜”之后;二要注意设问角度“文学形式”。本题实际考查唐代之后文学的流行形式,即宋词、元曲、明清小说。30.D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文学。材料强调的是“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不是“传统文化的包容性”,排除A;明清时期小说走进千家万户是小说适应了市民生活的需求,而不是君主专制的需要,排除B;“商品经济的开放性”是明清小说发展的原因之一,排除C;材料强调“明清小说最

34、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经过世俗化的图解”,都反映了小说自身较强的适应性,故D正确。31.(1)主张:天下为公,反对君主专制;调整君主与臣民的关系;批判封建法制。 原因: 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封建制度衰落; 思想:理学僵化。(2) 观点: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卢梭学说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得到实践运用,推动了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进程。32.(1) 思想: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荀子:“仁义和王道”“君舟民水”“性恶论”等。(2) 特点: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儒学独尊,思想文化;专制带有神秘色彩。影响:有利于加强君权;有利于国家统一。(言之有理即可)33、(1)拥有共同的文化遗产;吸取战争教训;应对苏联“势力扩张”。(任答其中三点即可) (2)特点:成员国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合作程度不断加深(4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