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42.50KB ,
资源ID:1114738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1473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课改)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精练(31)古代的经济政策(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课改)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精练(31)古代的经济政策(含解析).doc

1、2021届高考新课改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精练(31)古代的经济政策1.下表是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表。这一变化反映了( )朝代夏商周秦汉魏晋宋元称谓臣、人、众、野人夫、仆田客、部曲佃客、庄客、农户A.农民对地主和国家的依附关系的松弛B.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形成与强化C.士大夫阶层不断丧失对土地的占有权D.自耕农阶级在曲折中渐趋发展壮大2.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营田记载,绍兴六年樊宾提举江淮营田公事,置司建康府,“官给牛、种,抚存流亡,岁中收本谷三十万斛有奇,除客户当给六分,官收十余万斛”。这表明南宋“营田”的实行( )A.有效缓解了土地兼并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D.导致了税收政策的

2、改变3.明朝规定,佃农见田主“不论齿序,并行以少事长之礼”,仅亲戚间例外;但在一些土地荒芜,招募劳动力较难的地方,还常有佃户“刁悍成风”、地主“吞声茹苦”一类记载。这一现象说明( )A.佃农逐步获得独立地位B.人地矛盾影响租佃关系C.政府决策脱离地方实际D.租佃关系改变社会结构4.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有人入市买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这反映出,宋代( )A.官府垄断茶利,商业环境恶劣B.农副产品较少,货币使用率低C.地方官员固守重农抑商的思想D.商人社会地位较以往愈加低下5.清帝雍正朱批谕

3、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朕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当地()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6.钱穆认为:“正因为土地私有,耕者有其田,才有了自由买卖,才开始兼并,才使贫者无立锥之地。”这一观点()A. 揭示了土地兼并产生的根源B. 反对实行“耕者有其田”C. 提出了土地兼并的解决办法D. 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7.明朝成化年间(1464年-1487年),苏州一个叫文若虚的读书人,随朋友去海外经商,贩卖“洞庭红”蜜桔到南洋,获利千倍。返途,捡到一个腹中

4、藏有巨大珍珠的“海龟”,船到福建,被波斯商人玛宝哈高价买下,遂逐步成为大户人家。这说明当时()大量农产品进入商品流通领域 学而优则仕及贱商的观念有所改变政府已经放弃闭关锁国的政策 海上丝绸之路仍然发挥着一定作用。A. B. C. D. 8.中国古代一方面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另一方面商业仍然在蓬勃发展。对上述悖论的解释合理的是( )A重农是战国以后历朝的一贯政策,抑商并非贯穿始终B“盐铁官营”等政策成为了商业发展的最大动因C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与商品经济繁荣无关D古代明清商业发展因其闭锁状态被西欧打破而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9.1672年,福建新任总督范承谟发现,迁海十余年后,大量迁民仍旧“无业可

5、安,无生可求”,请求朝廷适当放开捕鱼等限制,以其课税“或接济兵饷,或借给迁民”。据此可知,范承谟( )A.主张废除闭关锁国的政策B.认识到了海禁政策的弊端C.意在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D.超越了同时代官员的思想10.论南洋事宜记载:“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而随着海禁政策的强化,“渔樵不通,生理日蹙,海上居民转而为盗。”据材料可知,海禁政策( )A.破坏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B.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C.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有利于抵制西方列强殖民侵略 11.乾隆二十年,清廷重申行商承揽茶叶、生丝等大宗出口货的贸易,只有扇、刺绣等八种手工业品允许行外散

6、商、铺商在行商加保的条件下与外商交易,违禁则要受到惩罚。此举( )A.将中国古代朝贡贸易推向了高潮B.加强广州十三行对对外贸易的垄断C.是大力发展朝贡贸易的必然结果D.对广州十三行的经营权有所压制12.中国古代农民的实际负担,并不等同于政府的赋税征课额,历史上赋役历来就有“明税轻、暗税重,横征杂派无底洞”的弊病。这一弊病根源于( )A.专制王权之下法治精神的匮乏B.农耕经济时代小农经济的脆弱C.农业社会以农为本的经济理念D.传统文化重义轻利的价值追求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上材料二 至秦则不然

7、,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民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材料三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董煟救荒活民书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种土地制度?2.材料二反映了该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一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社会问题,统治阶级曾试图施行怎样的土地制度加以解决?其结果如何?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今背本而趋末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

8、,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西汉贾谊论积贮疏材料二 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的太函集中说:“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材料三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发展的因素。” 中国全史商贾史(1)材料一体现了怎样的经济政策?结合

9、所学知识,分析其作用。(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明清时期人们在思想观念上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发展的因素”的原因。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井田制下奴隶集体劳作,封建小农经济下,农民个体劳动,以及田庄经济、租佃经济,由于中国古代土地经营制度发生改变而导致农民对地主和国家的依附关系的松弛,出现对农民称呼的变化,故A正确。夏商西周时期没有小农经济,故B错误。表格信息中未涉及士大夫,故C错误。材料无法反映自耕农阶级在曲折中渐趋发展壮大,故D错误。故选A。2.答案:C解析

10、:通过题干可知,在“营田”上劳作的是“流亡”之人,通过“营田”这种方式,稳定了“流亡”之人,即社会秩序也稳定下来,故选C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在宋代,政府是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排除A项;题干只是述及了把“流亡”之人安排在“营田”上进行劳作,没有述及商品经济,排除B项;题干叙述的不是古代中国的税收政策,排除D项。3.答案:B解析:明朝政府规定佃农见田主“如少事长之礼”,不能体现佃农逐渐独立,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在一些土地荒芜、招募劳动力较难的地方”“佃户刁悍成风、地主吞声茹苦”可知,人地矛盾的尖锐与否,影响到了地主与佃户之间的关系,故 B项正确:明朝政府的规定在一些土地荒

11、芜、招葬劳动力较难的地方推以执行,并不能说明全国其他地方也是如此,故C项错误:此时社会结构主要是指社会阶层结构,佃户与地主不论关系如何,都改变不了地主与佃户的身份结构,故D项错误。4.答案:C解析:材料“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表明当时宋朝地方官员比较重视耕织,阻碍商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政府对茶利垄断,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农副产品和货币的使用情况,故B项排除;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对农民不种粮食的呵斥,没有体现出商人地位的变化,也没有与以往进行比较,故D项排除。5.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出在清朝山西地区因为商品经济的

12、发展,社会对财富的追求向往,使得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造成了冲击。此时期读书做官依然是社会的主流追求,商人社会地位也依然很低,A、B项说法错误;清朝依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项错误。D项正确。6.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正因为土地私有”“才有了自由买卖,才开始兼并”可知材料强调土地兼并的根源是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故A正确;B材料不能体现,排除;材料并没有提出解决土地兼并的方法,排除C;材料也不能体现对农民的同情,排除D7.答案:C解析:仅通过一个材料无法看出大量农产品进入商品流通领域,故错误; 材料中文若虚是一个读书人,却通过经商逐步成为大户,体现了当时学而优则仕及贱商观念有所

13、改变,故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政府放弃闭关锁国的政策,故错误;材料中文若虚去海外经商正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故表明海上丝绸之路仍然发挥着一定作用,故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8.答案:A解析:在北宋时期商业政策相对宽松,重农是战国以后历朝的一贯政策,抑商并非贯穿始终,故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9.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迁海”“迁民”“无业可安,无生可求”可知,范承谟认识到了海禁政策给沿海被迁民众带来的窘境,看到了海禁政策的弊端,B项符合题意。范承谟只是请求朝廷适当放开捕鱼等限制,并不是废除闭关锁国的政策,A项错误;范承谟是从维护统治出发,C项错误;D项材料无法体现。10.答案:A解析

14、:根据题干可知,海禁政策的实行严重影响沿海居民生计,被迫成为盗贼,故A项正确。B项,题干未体现海禁对中国民族命运的影响,排除。C项,题干未涉及对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排除。D项,题干未体现对西方殖民侵略的抵制作用,排除。故选:A。11.答案:B解析:行商承揽茶叶、生丝等大宗出口货的贸易,只有扇、刺绣等八种手工业品允许行外散商、铺商在行商加保的条件下与外商交易,违禁则要受到惩罚,这就进一步加强了十三行对对外贸易的垄断,广州十三行正是当时清政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专业商行,实际上体现了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说明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B项正确,D项错误;古代中国朝贡贸易是政府行为,是不计利益的贸易行为,

15、目的是宣扬国威,满足皇室对奢侈品的需求,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朝贡贸易”,排除A、C项。 12.答案:A解析:“明税轻、暗税重,横征杂派无底洞”说明“征发无度,税无定准”,故选A;材料没有反映农耕经济时代小农经济的脆弱的信息,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农业社会以农为本的经济理念,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传统文化重义轻利的价值追求,排除D。13.答案:1.井田制;2.变化:井田制正式废除,土地私有制从法律上确立,土地可以转让和买卖。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影响:私有制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推动了生产的发展;土地兼并造成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影响了国家收入,农民失去土地,生活艰难,社会动荡不安等3.制度

16、:针对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的现实,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结果:由于土地私有和买卖频繁,均田制最终瓦解,未能解决土地兼并严重的问题。解析:1.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如“井”“公田”等,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判断材料一反映的是井田制。2.注意抓住“变化”二字,从材料中的“除井田”即可判断出井田制被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根本原因要从生产力方面来分析;影响要从两方面分析:一方面私有制可以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推动了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私有制容易导致土地兼并,农民破产,从而导致社会动荡不安。3.为了抑制土地兼并,北魏开始实行均田制,但由于土地私有,很容易再次引起土地兼并,因此最终导致均田制瓦解。14.答案:1.

17、经济政策:“重农抑商”。作用:有利于地主阶级统治的确立与巩固,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2.变化:由轻视商业到崇尚商业。原因:明清商品经济繁荣。3.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传统政策;儒家思想、科举入仕的深远影响。解析:(1)依据材料“令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中可以得出重农抑商政策。结合所学从巩固地主阶级统治、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角度分析作答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早期产生的影响。(2)依据上述问题的作答及材料二“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可以得出明清时期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明朝商品经济繁荣,导致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3)依据材料“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可从买房置地、求取功名等方面概括得出“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依据材料“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结合所学可知这种思想的存在阻碍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