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12课平凡的世界做客作品导读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的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主人公面对困境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今天的人们仍有极大影响。课前自主学习一、给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惊蛰(zh)镢头(ju)沟岔(ch)瞥了一眼(pi) 瓮声瓮气(wn) 脸颊(ji)揶揄(y_y) 苞蕾(li) 烩粉条(hu)2多音字晕 磨转 塞别
2、模二、根据拼音写汉字 三、词语积累1成语辨析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的正误。(1)深秋时节,鲁山县文殊寺内的五棵银杏古树叶子金黄,铺天盖地,远观树冠宛如金色云霞,蔚为壮观。()解释:_(2)亲朋好友相聚,玩一玩、乐一乐无可厚非,但如果玩得天昏地暗,乐得不加节制,就于身心无益了。()解释:_(3)4月6日,杭州西湖桃花盛开,与返绿的柳条相映,白堤呈现出桃红柳绿的最美景色。()解释:_(4)发表在循环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从总体上来看,经常锻炼对心脏健康有益,但在生气或心慌意乱时,不宜从事太过剧烈的运动。()解释:_答案(1)铺天盖地:一下子到处都是;形容来势很猛。不合语境。可改为“遮天蔽日
3、”,意思是遮蔽天空和太阳,形容事物体积庞大、数量众多或气势盛大。(2)天昏地暗:天地昏黑无光;形容刮大风时漫天沙土的景象;也比喻政治腐败,社会黑暗。不合语境,可改为“昏天黑地”,意思是:天色漆黑;不能辨别方向。形容昏昏沉沉;神志不清;糊里糊涂。形容生活荒唐;行为失去节制;胡作非为。形容社会的黑暗混乱。取义项。(3)桃红柳绿:桃花嫣红,柳枝碧绿;形容花木繁盛、色彩鲜艳的春景。使用正确。(4)心慌意乱:心里着慌,乱了主意。不合语境,“心慌意乱”强调的是慌乱,句意强调的实际是烦闷之类的意思,故可改为“心烦意乱”,意思是心思烦乱,不知怎样才好。2近义词辨析(1)反映反应辨析:“反映”同“反应”是同音词
4、,它们只是音同,在意义上则有严格的区别。“反映”指物体的形象反着映射到另一个物体上。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反映”常构成“反映情况”“反映问题”“群众的反映”等。“反应”是指有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或变化,引申为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选词英国自然通讯杂志17日公开的一篇神经科学研究指出,向鼻腔喷胰岛素气雾,可以改变大脑的某些反应,甚至让美食也不像平时那么诱人了。(2)熟悉熟习辨析: 熟悉:指知道得很详细,了解得很清楚,其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人或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理。熟习:指深刻而熟练地掌握,常用于技艺、学问、语言、知识等。选词和你哥哥熟悉的那位医生熟习眼科手术
5、,你就放心治疗吧。四、走近作者文坛巨匠路遥简介:路遥(19491992),原名王卫国,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教过一年书。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其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于1991年荣获国内最高文学奖“茅盾文学奖”,路遥也因此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坛上的地位。1992年11月17日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3岁。作品: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人生,长篇小说在困难的日子里平凡的世界等。五、背景解读平凡的世界是从1975年开始创作的,而20世纪8
6、0年代中后期的文化背景是各种文学新思潮风起云涌,现代派、意识流等文学观念风靡一时,文学创作在形式和技巧上的求变求新令人目不暇接。与此相反,传统现实主义创作却受到“冷落”。甚至有批评家认为,路遥的另一部小说人生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是落伍的,但路遥仍然坚持创作完成了这部小说。课文为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三章,前两章主要是介绍人物以及故事的背景。故事开始于1975年二三月间,在荒凉贫瘠的黄土高原上,主人公之一的孙少平刚刚考上县立高中。他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家里的境况十分凄凉,父母年老体弱,妹妹也在上学,还有一个瘫痪在床的老祖母,整个家庭都靠23岁的哥哥孙少安支撑。他买不起5分钱一份的大锅菜,只能靠几
7、个黑高粱面馍充饥。17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半天课半天劳动的学习生活使他备受饥饿的折磨,但让他最痛苦的是由于贫穷而给自尊心带来的伤害。他渴望穿一身体面的衣服站在女同学的面前;他愿自己每天排在买饭的队伍里,也和别人一样领一份乙菜,并且每顿饭能搭配一个白馍或者黄馍。他非常自尊,虽然他的个子在班上是最高的,但他总觉得自己低人一头。但是“贫困又使他过分地自尊。他常常感到别人在嘲笑他的寒酸,因此对一切家境好的同学内心中有一种对立情绪”。幸好,他有自己的发泄方式,才使得他没有转入偏执之中。他喜欢在城里漫无目的地转悠,以此获得无数前所未有的新奇印象。同时,他还养成了阅读课外书的习惯。他阅读的第一本书是钢铁是
8、怎样炼成的,这本书给了他无尽的生活勇气,他朦胧地意识到,“不管做什么样的人,不管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可以活得很好。这种生活信念事实上一直支撑着他以后的生活。他的同学郝红梅处境与他类似,也是每天等没有人了才来拿自己那份口粮。这种同病相怜的情况,使他们逐渐地走到一起。通过交流书中的故事,他们也越来越亲密。他有个哥哥孙少安与本村的润叶关系很好,润叶在县城教小学,润叶的弟弟润生和少平一班。这时润叶让润生给少平捎信让他去一趟。课文就是从此开始的。本文主要写少平到润叶二叔家中做客时的所见所闻,再现了人物内心的自尊自强以及人性的善良。六、人物概述1超凡脱俗的省报记者田晓霞省报记者,死于洪灾。田晓霞是高官
9、田福军之女,矿工孙少平的女友。田晓霞作为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有力地推动了小说的完善。孙少平与田晓霞结识于高中,不同凡响的学识、气质和求知欲使他们首先是至交,长大成人之后,孙少平历经磨难的生活经历以及他对苦难生活的理解与心态深深触动了田晓霞,以至确定男女朋友关系。他们之间,先友谊而后爱情!田晓霞无疑是漂亮的,她有思想,有文化,在追求爱情上勇于打破世俗!有人说平凡的世界是悲剧,在一定程度上指的是田晓霞和孙少平没有结局的爱情,因为田晓霞死了,即使她依然活在这个世界上,他们的未来同样难以预测,包括孙少平本人亦是如此想法。田晓霞的死,可能是路遥的一种对世俗的妥协,但是那段感人的爱情,却足以让我们为之泪流
10、满面。2精明强悍的农村当家人孙少安孙少平之兄。6岁开始干农活,13岁辍学帮助父亲支撑起风雨飘摇的家,18岁凭借着“精明强悍和可怕的吃苦精神”被推选为生产队长,成为双水村的“能人”。正是在他的庇护下,弟弟和妹妹才得以完成学业,姐姐一家才能够勉强度日。而弟弟孙少平之所以敢放心到外面“闯世事”,前提也是有哥哥在,他的“后方”就平安无事。孙少安不仅要同与生俱来的贫苦搏斗,还要处处提防来自村书记田福堂的算计,出于对孙少安才干和威望的嫉妒以及其女田润叶的不满,田福堂多次利用“阶级斗争”陷孙少安于困境。孙少安就是在这样来自家庭和政治的“双重压力”下顽强抗争,负重前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除了不屈服于命运外,
11、孙少安品行中的“仁”“恕”也是书中表现的重点。无论家庭多么“烂包”,他从未显露出对家庭的厌恶和嫌弃,他对全家老少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感令人肃然起敬,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将对家庭之爱扩展到对全村村民的爱,这是超出农民狭隘门户观念的。从担当一队之长到后来招揽村民到自己的砖厂上工,以及慷慨捐资助学可以看到这一点。而他对自己初次创业失败后村民对他的“背叛”更表现出令人敬佩的宽广胸襟,在二次创业成功后仍不计前嫌地帮扶他们,孙少安是作者极力塑造的“仁者”的典型。在富裕起来之后,孙少安出巨资为村里翻修学校,并当选为新一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尽管只有高小文化,孙少安却凭借生活的历练和聪慧的天资,对社会有着超出一般农民
12、境界的独到理解。例如他初次见到田福军时一番“让农民撒手干想干的事,上面不要老指手画脚”的言论,其实质就是解放农村生产力;还有他在“文革”末期搞的“生产承包责任组”,其内容已同改革开放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差无几。课堂交流探究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面内容。答案矛盾满脸通红本文所节选的文字,主要记叙了孙少平应田润叶之邀到田主任家吃饭的故事。孙少平的心情由惶恐到紧张再到最后的心情舒畅,其中的原因既有物质的富足带来的威压,又有超越地位阶层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孙少平的这次做客经历,是一次精神的历练,既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又使他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情。1课文的线索是什么?除了叙述孙少平做客,还交代了哪些内容?我
13、的答案:_提示:以孙少平做客的所见所闻所思为线索。开头交代孙少平在学校里的窘迫状况,为他受到邀请后的紧张心理埋下伏笔。写他受邀后紧张矛盾的心理时,自然地交代了润叶二爸田主任的情况和润叶的情况,侧面表现了润叶的美好品质。做客的时候,孙少平见到田晓霞,出来后遇到田主任,借此引出这两个主要人物。这就使小说线索明晰,与交代事件、引出人物自然协调。2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我的答案:_提示:文章一开头,作者描绘了一幅黄土高原特有的冬去春来、季节转换的画面,具有衬托作用。“连绵的黄土高原”“草木枯黑”“铺天盖地的大黄风”“天空仍然弥漫着尘埃”,充满了浓郁的黄土气息。这幅画面衬托了主人公少平最初入校时
14、灰蒙蒙的心境。但黄风过后,天气开始转暖,天地一派桃红柳绿:柳树抽出了绿丝,桃杏树缀满了粉红的花蕾,“树木的枝条也开始泛出鲜亮的活色,鼓起了青春的苞蕾”,衬托出一切情况即将好转,也表明青春的活力即将回到年轻的少平身上。3接到做客的邀请后,孙少平有哪些心理活动?我的答案:_提示:(1)这意外的邀请让他不知所措,惶恐不安。但是,孙少平对润叶姐怀有一种亲切的感情,内心对她充满尊敬和感激,润叶姐要求他的事,他应该答应。(2)快到学校开饭时间了,孙少平还是拿不定主意,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孙少平心里惶恐为难,充满矛盾。(3)孙少平突然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先不去润叶她二爸家吃饭,等过了吃饭时间,直接去城关小
15、学找润叶。4到田主任家做客时,孙少平有哪些心理活动?我的答案:_提示:(1)跟润叶到了田主任家时心慌意乱,一个人坐在房间里,心跳不已,手足无措。(2)吃饭时怕人看到,对自己的饭量有意克制。(3)面对田晓霞时十分害羞和自卑,显得非常拘束。(4)遇到田主任慌里慌张。5孙少平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我的答案:_提示:文中的孙少平是自尊而又自卑的。贫困使他过分地自卑。要吃饭时,每次都要等到最后才去拿自己的两个黑高粱面馍;一身破烂的衣服,使他到尊贵的领导家去做客时感到惶恐为难;面对“又洋又俊、穿戴漂亮”的田晓霞,他“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叫化子到她家门上讨吃来了”。这种自卑感时时跟随着他,使他充分认识到他处境的
16、困厄,而这恰恰又激起了他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斗志。黑高粱面馍、破烂衣裳,并不妨碍他对生活的信念和追求,他努力“看借来的课外书”,努力地学习。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在精神上,他从来都是强者。对待苦难,他没有选择逃避,更不需要别人的同情,而是靠自己的双手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6文章中的润叶有何性格特点?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请将答案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提示:性格特点 内 容写作手法品德高尚、充满爱心润叶家庭情况的介绍以及村里人对润叶的评价侧面描写心地善良润叶和“村里人”对“傻瓜一家”的行为态度的对比对比衬托和蔼可亲少平回到宿舍门口,见润叶坐在他宿舍的炕边沿上,望着他发笑神态描写善解人意
17、少平吃猪肉烩粉条时,润叶借故回避,免得少平尴尬细节描写7传奇与平凡,积极追求与随遇而安,作为当代青年,应当如何选择?我的答案:_提示:青年应当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抱负,应当有所追求,书写自己的人生传奇。不应当“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随遇而安,浑浑噩噩地生活在世上,如同行尸走肉。追求传奇人生是人生巨大的动力之源。在困境中,只要这面大旗在,就有希望,什么困难都不在话下,就能转败为胜;在顺境中,只要这面大旗在,就不会沉溺于纸醉金迷、花前月下。高扬追求这面旗帜,心中就会涌起希望的浪花,即使在滴水成冰、百花凋零的数九隆冬,也能感受到春天的脚步。追求可以激励人实现人生的价值。只要人有追求,就会感到内心
18、充实,不空虚;就会斗志昂扬,不倦怠;就会充满热情,不冷漠;就会不断前进,不裹步不前。只要有追求,就会积聚力量,积累智慧,一旦时机成熟,就会破茧成蝶,水到渠成,展示才华,展现生命的辉煌,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能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一个人心有多大,他的舞台就有多大。作为当代青年,只有树立远大的目标,不只顾眼前利益,才会从一个人生高峰走向另一个高峰。1突出的心理描写本文在刻画人物时最突出的特色就是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最能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对在县城上高中的孙少平来说,心理描写不仅能显示他丰富的内心世界,而且还能给人一种沉默寡言的厚重感。例如
19、,孙少平在润生和他说了润叶的邀请后,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去吧,自己衣着破烂,门第差别太大;不去,又对不起润叶姐。最后他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细腻的心理描写刻画出他的自卑、自尊、善良、识礼。2插叙手法的运用做客一文,首先通过孙少平的回忆插叙了田润叶的品质和德行:她一回乡下总不忘给孙少平的祖母带一些城里买的吃食;她不介意亲人的家境,经常提着点心到傻瓜叔叔田二臭气熏天的家里去。从而把一个具有金子般心灵的少女的形象呈现给了读者。3语言朴素无华小说描写的人与事是平凡的,所使用的语言也是朴素无华的。朴素的语言还原了生活的本来面貌,例如选文写到孙少平在田晓霞家里与田晓霞的初次相遇,“他首先意识到的是他的一
20、身烂脏衣服。他站在这个又洋又俊、穿戴漂亮的女同学面前,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叫化子到她家门上讨吃来了”。这样的语言在你我的身边常常出现,没有加工,没有夸饰,却极为精当地写出了处于青春期的孙少平最为敏感的心思。素养拓展提升(1)孙少平刚出场时,是个寒酸自卑的穷学生,但贫困并没有成为他颓废的借口。他抓紧时间和机会学习,使自己不至于倒下。不久,他便从煎熬中挺了过来。到外面当揽工汉时,身体受到创伤;当煤矿工人后,环境危险恶劣,工友欺辱,尊敬的师傅死去,亲爱的晓霞牺牲,容貌被毁但孙少平并没有因一连串的不幸而意志消沉、玩世不恭或愤世嫉俗,反而使他热情乐观地面对生活。适用话题坚忍顽强乐观面对生活(2)中国农民丰收
21、节:稻花香里说丰年鱼米仓外话秋收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2018年8月23日,“中国农民丰收节”官方网站正式上线运行,微信公众号也同步上线运行。2018年9月23日,各地农民迎丰收、晒丰收、庆丰收,用秋收的累累硕果、农事竞赛、文艺会演等欢庆第一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浙江安吉以丰收节日庆典、特色农产品展、民宿展等方式展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浙江的实践转化成果;广东梅州以岭南特色的民俗文化表演以及岭南特色农产品展,对外展示了广东的农业形象、乡村的美丽风景、农民的美好生活;“中国黄金米之乡”山西晋中什贴镇举办了开镰节活动暨谷
22、子自动化收割现场会,山西农业大学和山西省科协的专家团队现场进行农业技术咨询和展示活动,为农民朋友展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和新知识,为他们答疑解惑,传授科学种田知识。适用话题致敬农民礼赞丰收传承民俗文化,传播农业新科技从平凡的世界看如何“阻止贫困代际传递”文/王勉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很多人追着看。剧情有这样两个片段:一是孙玉厚告诉大儿子孙少安,孙家的祖坟里埋进了穷鬼,穷命是不可更改的,但孙少安未向命运屈服,历尽波折,终于靠开办砖厂,带领双水村群众走出了贫困;二是孙家两个孩子孙少平、兰香靠读书,一个当了煤矿工人,一个考上了名牌大学,彻底地改变了命运。尽管这是小说的情节,但这两个片段映射在现实生活
23、中,给我们的最大启示要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一则要靠教育,二则要靠产业。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多少贫困人士的梦想。很多家庭祖祖辈辈、几代人处在贫困的水深火热中,看不到头。他们每个人多么希望有朝一日能像孙少安一样,在他这一代能摘掉贫困的帽子,生活得更加体面。贫困很容易陷入怪圈。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路通财通百事通。这说的就是基础设施对扶贫的重要性。但是恰恰,越是贫穷基础设施越落后信息闭塞观念落后难以找到脱贫的路子贫穷。周而复始,陷入这样一个怪圈。扶贫是一场接力。经过多年锲而不舍的努力,中国的贫困人口大大减少,农村的贫困面貌大为改观。多少贫困地区的百姓,因扶贫项目致基础设施的改善,第一次见到了汽车
24、,第一次看到了电视,第一次妇女分娩能够进入卫生院而不再用农村的“土办法”;有多少寒门孩子,不再望着校门望而却步,不再像孙少平那样天天吃“黑面馍”一句话,扶贫,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但同时我们看到,在不少地方固有的“一袋米几斤油,几百元钱加几句问候”的扶贫思路、扶贫方法存在问题,导致“年年贫困年年扶,年年扶贫年年贫”。这种扶贫方式产生的次生效应是纵容了“等靠要思想”,造就了一些懒汉。有的受助对象竟然将“救济粮”当成自己的“商品粮”,每个月无粮了按时到扶贫部门去要,理直气壮,毫无感激之情。如何变“输血”为“造血”,这是近年扶贫路上一直在探索的话题。对14个连片贫困地区,多管齐下,采取强基础、扶产业、
25、重保障等举措,取得的成效明显。不少贫困地区,由于基础设施的改善,产业的培育壮大,造血功能增强,不仅解决了生存问题,还解决了发展问题,彻底脱了贫。世间万事重在人。扶贫也是一样,扶贫重在“扶人”。治贫必先治愚,扶贫要先扶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等等。所有这些的核心都是围绕“人”。“扶人”意味着有了新观念,有了新思想;“扶人”意味着不再固步自封,不再等靠要。通过“扶人”,脑子换了,人心齐了,思路活了,即便是些许的“输血”,也会感恩地接受,理智地用在刀刃上,即便是一点点“造血”,只要你给了种子,我就能发芽,进而果实累累。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孙少平、兰香等人的命运再一次印证了扶贫先扶智,扶智的背后是“扶
26、人”。但我更想说的是“扶人”的背后是“扶文化”。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和创造源泉。现实生活中,目光所及,凡是重视读书的地方,凡是重视读书的家庭,未来的生活一定是美好,即便是贫困也一定是暂时的。相反,那些对教育不够重视的地方或者家庭,老百姓的日子一定不会好到哪里去,即便是发展,要么卖苦力,要么走歪门邪道。教育是今天的事业,明天的希望。近年来在几乎所有的贫困地区,国家都在下大力气发展教育,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等。发展进入新常态,精神要有新状态。相信在新形势下,经过各方共同努力,随着贫困地区“扶智文化”的进一步厚植,贫困代际传递现象一定能阻止,而且永远地阻止。(来源于新华网,有删改)- 11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