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49.50KB ,
资源ID:1114208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1420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省菏泽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B卷)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省菏泽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B卷) WORD版含解析.doc

1、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B)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 商人根据日月星辰的变化制定历法,并将天象的变化视为天意的展现,因此,他们结合天象、历法和占卜,作为行事的依据。由此可见,商代A. 历法主要用于指导农业生产B. 观测天象是为了解自然C. 占卜是百姓生活的重要内容D. 生活带有宗教神秘色彩【答案】D【解析】【详解】商代以神权巩固王权,材料“天象的变化视为天意的展现”说明商代生活带有宗教神秘色彩,故D符合题意;由材料“天象、历法和占卜,作为行事的依据”可知历法没有用于指导农业生产,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天象的变化视为天意的展现”表明观测天象是为了解天

2、意,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表明占卜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2. 先秦时期的布币形如工具“铲”流行于两周、三晋、郑、卫等农业区域;刀币起源于渔猎经济时期,形如工具“削”,主要由齐、燕、赵三国铸造发行;圜钱来源于纺轮或玉璧,成为战国后期北方各国的流通货币。这可以用来说明先秦A. 铸币形制体现劳动人民智慧B. 商品经济活跃推动货币产生C. 货币体制混乱阻碍国家统一D. 各诸侯国借助货币推广农具【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布币”吸收借鉴了农业工具而产生的,“刀币”吸收了渔猎工具而产生的,“圜钱”吸收了纺织工具而产生的,多种工具都是劳动人民长期实践的结果,说明先秦时

3、期的各种货币的产生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故选A;材料中各种货币形状的产生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排除B;C项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中所述及农具在货币产生之前就已经普遍流行,并不是货币推广农具,排除D。3. 柳宗元论及秦汉史事时,用“有叛人而无叛吏”“有叛国而无叛郡”评价某制度。这一制度是A. 郡国并行制B. “推恩令”C. 郡县制D. 刺史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之前的分封制不同,秦汉时期实行的郡县制,由于中央任免郡县长官,加强了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形成了“无叛吏”“无叛郡”的现象,C项正确;汉初的郡国并行制未能有效加强中央集权,甚至出现了七国之乱,不是柳宗元

4、赞同的制度,A项错误;推恩令通过分割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与柳宗元称赞的中央加强了对官吏与郡县的控制不符,B项错误;刺史监察地方高官与诸侯王,与“有叛人”“有叛国”不符,D项错误。4. 西汉初年,行黄老之道,无而治,汉武帝时则实行“外儒内法”“而剂之以道”。这变化实质上反映了A. 执政治国理念不同B. 采用的政治学说不同C. 国家发展需要不同D. 要达到的根本目不同【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抛弃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而实行“外儒内法”“而剂之以道”的董仲舒新儒学是为了适应大一统、奋发有为的需要,即国家发展的需要,故C正确;执政治国理念不同、采用的政治学说不同不是实质,故

5、AB错误;要达到的根本目是一样的,故D错误。5. 北魏孝文帝禁止在朝廷上说鲜卑语和穿胡服,通用汉语、汉服。汉族传统的坐姿是席地而坐,魏晋以来引入北方游牧民族的胡床,从而开始垂足而坐。材料说明A. 北方民族矛盾得到充分缓解B. 少数民族深受汉文化影响C. 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全面发展D. 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交融【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可得出,孝文帝通过一系列汉化的措施,促进了其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同时也促进了民族间的交融,而魏晋以来引入北方游牧民族的胡床,也是民族交融的体现,故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矛盾缓解,排除A;材料强调的是汉族与少数民族间的相互交融,而不是只强调一个方面,故排除B;材

6、料不能反映少数民族经济的全面发展,排除C。6. 魏晋南北朝时,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精神有了新的发展,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这一现象A. 说明不同文化之间碰撞与交流融合B. 体现了时局动荡对社会文化心理的影响C. 反映了儒家思想兼收并蓄与时俱进D. 反映了佛、道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魏晋南北朝时,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精神,佛教、道教受到儒学影响,说明不同文化之间碰撞与交流融合,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时局动荡”对社会文化心理的影响,B项错误;儒家思想兼收并蓄与时俱进只是材料部分信息,与材料主旨不符,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

7、明佛、道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D项错误。7. 唐朝后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这则材料说的是A. 宦官和朋党的矛盾B.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 文臣与武将的矛盾D.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结合所学可知,体现了地方权力过大,威胁中央的现象,即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B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而不是宦官和朋党的矛盾,A项错误;材料“贡赋不入于朝廷”体现的是地方势力强大威胁中央的现象,没有体现文臣与武将的矛盾,C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8、,没有体现君权与相权的矛盾,D项错误。8. 宋代御史台以御史中丞为台长,宰相亲戚和由宰相推荐任用的官吏不得为台长。习惯上,御史中丞弹劾宰相,宰相必须辞职,由副相升任宰相,御史中丞则得以进身为执政。宋代此举旨在A. 提高行政效率B. 提升御史台职权C. 加强中央集权D. 防止权臣的专权【答案】D【解析】【详解】宋代御史台是最高监察机构,御史中丞(台长)弹劾宰相,宰相必须辞职,因此,宰相亲戚和由宰相推荐任用的官吏不得为御史台的台长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宰相与御史中丞(台长)相互勾结,防止宰相专权,故选择B;材料只涉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与行政效率无关,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出御史台职权的提升,排除B;

9、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指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排除C。9. 唐天宝年间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户数占全国455%,以北占54.5%:北宋初期秦岭、准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59.1%,以北为40.9%。这一变化A. 反映经济格局变动B. 反映了丝绸之路受阻C. 体现人地矛盾尖锐D. 导致宋代政治中心南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唐天宝年间相比,北宋时期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南方地区户数明显增加,超过了北方地区,反映了经济格局的变动,A项正确;南方人口多于北方不能说明丝绸之路“受阻”,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人地矛盾尖锐”,C项错误;导致宋代政治中心南移的不是全国人口布局,D项错误。10.

10、 南宋时期,在朱熹等人影响下,出现了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等。葛兆光认为“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大的著作就是家礼”。这反映了A. 理学的核心是礼教B. 朱熹身体力行推行“格物致知C. 理学思想的生活化D. 理学“知行合一”的理想境界【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出现了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并结合所学可知,朱熹把理学通俗化与生活化,促进了理学思想的传承,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理学的核心是什么,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格物致知,排除B;知行合一是心学的方法论,排除D。11. 元代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可

11、见行省制度有助于A. 传达行政命令B. 防止地方割据C. 提高地方行政效率D. 扩大国家的疆域【答案】B【解析】【详解】由“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表明行省制度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故B正确;A、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元朝加强对全国控制的措施,并非扩大疆域的措施,排除D。12. 据明会典记载:“自秦始置相,不旋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可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鉴于此,明太祖A. 实行严刑法B. 设立锦衣卫制C. 设殿阁大学士D. 废除丞相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鉴于前朝宰相专权的教训,

12、明太祖采取的措施是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D正确;ABC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13. 清代密折约始于顺治、康熙时期,最初只有权臣有权使用,官员单独向皇帝呈送密封告,皇帝亲自启阅,不经中转,雍正时密折制度得以推行和完善。清朝密折制A. 强化了对思想文化的控制B. 反映了权臣实力增强C. 加强了对官员的监控力度D. 削弱了军机处的权力【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密折制的推行与完善加强了对官员的监控,进一步加强了皇权,C项正确,排除B;材料与思想无关,排除A;材料与军机处无关,排除D。14. 苏州盛泽镇直至明初仍是一个村落,居民近六十家,明朝中后期、清朝前期逐渐发展成以绸为

13、业大镇,农家都皆以绸为主业,甚至会任由土地荒芜,丝织品价格的高低成为决定当地农民“有岁无岁”的主要依据。这一现象说明当地A. 封建自然经济瓦解B. 逐渐发展为工商业市镇C. 土地兼并空前严重D. 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受商品经济影响,苏州盛泽镇由小村落发展为以绸为业的大镇,说明的是当地逐渐发展为工商业市镇,B正确;自然经济瓦解是在鸦片战争后,A排除;C与材料无关,排除;D指的是资本主义萌芽,特征是雇佣关系的出现,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15. 黄亲羲极其重视宰相职位,他认为“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乎宰相也”“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

14、教”黄宗羲的主要目的是A. 弥补君主专制弊端B. 否定传统伦理道德C. 健全中央机构职能D. 否定君主制合理性【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教”体现的是黄宗羲认为宰相可以弥补君主才干的不足,因此A正确;B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55分。)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公元前221年,秦由东北至西南沿海醴一线设置了十六个郡。为了防止关东六国的复燃,秦始皇剪灭六国之后,数次东巡海疆,公元前212年,立石于朐界(今江苏连云港市),这里看作秦的东大门。西汉时,临海的刺史部有5个,临海的郡多达21个。包括番踢(今广州),东治(今福州)钱塘

15、(今杭州)、临淄等。汉武帝也多次巡守海。摘自安京秦汉时期海的经略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汉时期维护海疆的举措。【答案】秦汉时期为维护海疆均采取了设置行政机构、皇帝加强巡视的举措。这些措施有利于古代中国疆域的形成,有利于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现固,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解析】【详解】举措:根据材料中“数次东巡海疆”“临海的刺史部有5个,临海的郡多达21个”可知,秦汉时期为维护海疆均采取了皇帝加强巡视、设置行政机构等举措。简析: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分析可知,这些措施对于古代中国疆域的形成、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现固

16、、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各民族的交往交流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三省六部制下,三省是国家的主要行政机构,负责命令传达,六部是执行机构,负责国家基本运转。从职责上来看,中书省作为朝廷的政策文书草拟机构,由其下达皇帝旨意,掌管机要,发布政令,掌握行政大权;门下省主要负责的是文书审核,纠正得失,同时还是唐代主要的监察机构,对于皇帝的行为举止进行制约和监督,在客观上维护百姓的利益;尚书省是最高行政事务管理机枸和最高抗行机关,是推广朝廷政策的关键机构。自唐太宗时期开始不再设有尚书令,而是以左右仆射长为尚书省,监督各个地方官府的执行情况。摘编自温帅唐代三省六部

17、制的运行机制及其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唐代三省六部制。【答案】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重要中央政治制度,实行决策、行政分离(分工明确),采取集体宰相制(共同行使权力)。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是中国古代制度史的重大变革,标志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其推行保证了国家权力的集中;维护了社会稳定;同时,三省分权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效率低下。【解析】【详解】“评析”,根据材料信息“从职责上来看,中书省作为朝廷政策文书草拟机构,由其下达皇帝旨意,掌管机要,发布政令,掌握行政大权;门下省主要负责的是文书审核,纠正得失,同时还是唐代主要的监察机构,对于皇帝的行为举止进行制约和监督,在客观上维

18、护百姓的利益;尚书省是最高行政事务管理机枸和最高抗行机关,是推广朝廷政策的关键机构”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职能、积极作用(标志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保证了国家权力的集中、维护了社会稳定)和局限(三省分权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效率低下)等角度分析即可。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唐代门第势力正盛,应考的有许多门第子弟,在家庭有家教染,并早已懂得许多政治掌故。至宋代、除却少数几个家庭外,门第传统全消失了,农村子弟骤然中试,进入仕途,对实际政治自不免生疏杆格。唐代考試,有公卷通榜之制,在未考之前,早已有许多知名之士,获得了客观的地位;通榜是考后出榜,据社会及政府先辈與

19、论,来找取知名之士,却不专凭考试之一日短长,宋代有糊名之制,所凭真实考试成绩,如是则考试防制严了,有时反得不到真。唐代考试在礼部,分发任用在吏部,礼部及第,未必即或任用,因而仍多经各衙门首长辟署,在幕府作僚吏,而借此对政事先有一番实习.宋代朝廷刻意奖励文学,重视科举,只要及第即得美仕。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宋代科举制变化。【答案】与唐代相比,宋代参加科举的平民子弟比重加大;创立糊名制;选拔人才全凭借考试成绩,不受社会干扰;考试合格即可入仕,不需经过实习。宋代科举制改革,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防止徇私舞弊,促进考试公平;官员选拔任用权归中央,加

20、强了中央集权;仅凭一次考试成绩即任用中央官员,存在一定弊端。【解析】【详解】“评析”,根据材料信息“农村子弟骤然中试,进入仕途,对实际政治自不免生疏杆格”“宋代有糊名之制,所凭真实考试成绩”“宋代朝廷刻意奖励文学,重视科举,只要及第即得美仕”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宋代科举制变化的表现(平民子弟比重加大、创立糊名制、选拔人才全凭借考试成绩、考试合格即可入仕)、积极作用(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促进考试公平、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局限(仅凭一次考试成绩即任用中央官员,存在一定弊端)等角度分析。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在统治多民族大一统国家方面,清朝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清朝在中央

21、设有专门负责边民族事务管理的机构一一理藩院,前代的类似机构通常为礼部下属,而清朝的理藩院直接受皇帝领导。出于统治边疆民族地区的需要,清廷大推行民族立法作。早在入关之前,已经领布蒙古律例,入关之后,对这部法律不断増补修订,嘉庆年间,修成理藩院则例713条,这是一部适用于各个边疆民族地区、具有普遍意义的民族法规。此外,清廷也针对不同边疆地区颁布了一些区域性立法。对新疆地区,乾隆时须行了回疆则例;对西藏,乾隆一朝先后须行西藏善后章程钦定西藏章程等多部法规。乾隆三十六年,土尔扈特部回归清朝,受到乾隆皇帝的隆重接见和宴请。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四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处理民族关系措施。【答

22、案】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清政府在中央设理藩院,直接归皇帝领导;利用法律协调民族关系,处理民族事务:在民族立法上,兼顾普遍性和区域性。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开发,有利于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推动民族交流与交融,有利于统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为后世处理民族关系提供了经验和借鉴。【解析】【详解】措施:根据材料中“清朝在中央设有专门负责边民族事务管理的机构一一理藩院”“理藩院直接受皇帝领导”可知,清政府在中央设理藩院,直接归皇帝领导;根据“清廷大力推行民族立法工作”可知,利用法律协调民族关系,处理民族事务;根据“理藩院则例713条,这是一部适用于各个边疆民族地区、具有普遍意义的民族法规”“清廷也针对不同边疆地区颁布了一些区域性立法”可知,在民族立法上,兼顾普遍性和区域性;根据所学知识,从地方管理、边疆开发、民族融合、国家发展和政治文明等方面分析这些措施的作用可知,清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措施,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开发,有利于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推动民族交流与交融,有利于统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也为后世处理民族关系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