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版新高考人民版历史(江苏专用)一轮学案: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专题高效复习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13671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8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版新高考人民版历史(江苏专用)一轮学案: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专题高效复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版新高考人民版历史(江苏专用)一轮学案: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专题高效复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2版新高考人民版历史(江苏专用)一轮学案: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专题高效复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2版新高考人民版历史(江苏专用)一轮学案: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专题高效复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2版新高考人民版历史(江苏专用)一轮学案: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专题高效复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22版新高考人民版历史(江苏专用)一轮学案: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专题高效复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22版新高考人民版历史(江苏专用)一轮学案: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专题高效复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22版新高考人民版历史(江苏专用)一轮学案: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专题高效复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22版新高考人民版历史(江苏专用)一轮学案: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专题高效复习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专题高效复习专题四纵向贯通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一个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成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2.两个文件:1949年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491956年,是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形成时期;第二个阶段是19561976年,是民主政治的曲折发展时期;第三个阶段是从1976年至今,是民主政治的健全完善时期。4.祖国统一

2、:一个“方针”:基本方针“一国两制”两地实践:香港、澳门;一个“目标”:两岸和平统一【思维训练】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解析】选B。本题考查新中国政治制度建设的有关知识。1949年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1954年,排除A;1956年中

3、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受到各民主党派的热烈拥护,排除C。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确立,排除D。由材料可知,此时中央人民政府的人员构成包括中国共产党党员、民主党派人员、无党派人士等,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团结建国的精神和政权特色,故选B。【加固训练】(2019北京高考)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我们必须把党外大多数民主人士看成和自己的干部一样,同他们诚恳地坦白地商量和解决那些必须商量和解决的问题。”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共同纲

4、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主集中制A.B.C.D.【解析】选C。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七届二中全会及其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研读史料、调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结合题意和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体现了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正确;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这一成果在共同纲领中有所体现,正确;C符合题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民主集中制体现权力来源与运行原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和。纵向贯通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政策和宗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

5、促进共同发展。2.两大杰出贡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形成“万隆精神”。3.三个时期和特点:(1)奠基时期(新中国成立初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边倒”,步入国际舞台。(2)拓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改善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打开外交新局面。(3)创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真正全面走向世界。4.四个具体表现:三大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改善同美国等国家的关系;不结盟政策。5.五大成就:(1)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3)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4)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5)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

6、的多边外交,还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思维训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指出:“过去有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一条线的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一改变的突出特点就是不再强调与美国结成共同抗苏的战略关系,但同时也并非重建中苏同盟。这个重要转变对中国内政、外交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一,使中国能够真正把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第二,使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特点更加鲜明。孙大力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第4卷)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中“一条线”的战略下,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突破的主要表现。新时

7、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变,推动了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请对此加以概括。【解析】第一问,根据材料“我们搞了一条线的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结合所学,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缓和并实现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第二问,根据所学,我国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并于2001年底加入世贸组织,使对外开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答案:表现: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解冻,中日邦交正常化。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横向比较一:中欧关系发

8、展的阶段特征1.古代:特征:以间接交往为主,且大多以中亚国家为桥梁;交往内容方面,双方以经济、科技和文化交流为主,政治交往为辅,中国主要西传先进的科技和土特产品,而西方东传多以艺术、宗教、特产为主;交往形态上,“中学西传”和“西学东渐”同时并存,是以“中学西传”为主。2.明清时期:特征:侵略与反侵略斗争;“西学东渐”现象;闭关锁国政策。3.近代时期:特征:欧洲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传播生产方式、思想等。4.现代时期:特征:欧洲各国由追随美国推行对华遏制政策到中欧关系逐步正常化,再到世纪之交中欧结成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欧政治经济交流进入前所未有的新时期。【思维训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

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宣布愿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同与国民党集团断绝关系并对新中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通过谈判建立外交关系。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部长周恩来向各国留在北京的领事馆发送了包括上述内容的毛泽东的声明和他本人的信函,请他们转交各自政府。10月5日,英国留驻北京的总领事格雷厄姆向中国外交部递交信件,作为对10月1日周恩来信函的回答:“英国政府正在认真研究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的局势。英中之间友好、互利的商业和政治关系已经存在了许多年代,希望今后继续如此。有鉴于此,英国政府建议,在对中国局势研究结束之前,英国领事官员与中央人民政府管辖领土内的合

10、适权力机关之间应建立非正式的关系,以使两国政府更便于接触,并推动两国间的贸易。”新中国政府没有答复英国的信件。金光耀1949-1950年英国对新中国的承认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中国政府没有答复英国的信件”作出合理解释。【解析】材料信息主要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后,作为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中的英国提出与中国建立非正式的关系,而中国出于各方面的考虑而未进行答复。这一问题的回答,主要可以从中国方面,或者从英国方面进行考虑概括。中国方面可以从新中国外交原则、外交政策方面考虑;而英国方面可从英国对旧有在华特权的留恋、没有正式承认新中国的角度概括。答案:从新中国方面: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愿在平等互

11、利、相互尊重主权的基础上与各国发展新的外交关系;新中国推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不承认帝国主义在华侵略权益。从英国方面:英国没有正确认识近代的中英关系,并幻想保留在华侵略权益;英国没有明确对新中国的承认,没有申明尊重中国领土主权等原则性内容。横向比较二:中日关系阶段特征1.封建社会:平等交往,和睦共处,如西汉、东汉、唐朝、宋元等与日本关系友好。虽有明朝戚继光领导沿海军民抗倭,但古代以友好交流为主。(1)汉朝时,日本使者来中国访问;光武帝赐日本国王“汉委奴国王”金印;中国的铁器、铜器、丝帛传往日本。(2)隋朝时,中日互遣使臣。唐朝时,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学习;鉴真东渡传播唐文化;

12、日本仿隋唐制度改革行政,实行班田制和租庸调制;日本的建筑样式,完全仿照唐长安城。各级学校教授儒学。日本同唐朝的贸易往来频繁。(3)南宋时中日海上贸易发达。2.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独霸中国局面的形成与丧失。3.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在华势力的膨胀与消失。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1972年:冷战对立。原因:美苏冷战对峙;日本外交上追随美国政策。5.1972年至20世纪90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6.20世纪90年代起:友好合作与竞争摩擦并存。【思维训练】下表为20世纪5090年代中、美、苏、日四国关系演进表,影响四国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时间关系5060年代中苏同盟对抗美日同盟6070年代中苏分裂并继续与美日抗衡7080年代中、美、日关系改善,同时抗苏8090年代中、美、日保持相对友好,中苏关系逐步正常化A.国际格局的走向 B.意识形态的分歧C.国家利益的角逐D.政治领袖的智慧【解析】选C。两极格局下美苏实力在不同时期是不尽相同的,国际格局的走向不是影响因素,故A错误;中苏由同盟关系到破裂再到修好、中美关系改善说明意识形态的分歧不是主要原因,故B错误;国家利益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故C正确;政治领袖的智慧是影响因素但非主要因素,故D错误。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