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四古典诗歌鉴赏古典诗歌鉴赏专题训练(一)1.(2019海淀期末)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问题。(12分)水调歌头与李长源游龙门元好问滩声荡高壁,秋气静云林。回头洛阳城阙,尘土一何深。前日神光牛背,今日春风马耳,因见古人心。一笑青山底,未受二毛侵。问龙门,何所似,似山阴。平生梦想佳处,留眼更登临。我有一卮芳酒,唤取山花山鸟,伴我醉时吟。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注神光牛背:面对他人侮辱不与之计较。春风马耳:比喻对外界议论漠然无所动心。二毛:头发白黑相间。山阴:语出世说新语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1)词中描写的龙门景色美不胜收,请用三个词语分别概括龙门美景的特点。(2分
2、)答: (2)“我有一卮芳酒,唤取山花山鸟,伴我醉时吟”是词人形象的生动写照,词中多有这样的传神之笔,请结合相关词句对词人形象加以分析。(6分)答: (3)如果将“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这一诗句作为赠言与朋友共勉,请你说说其中的寓意。(4分)答: 答案(1)壮观清静(清幽、幽静、静谧、清雅)山青水绿(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写出整体特点或局部特点均可)(2)(示例)“滩声荡高壁,秋气静云林”两句中,“荡”字为传神之笔,写出了水急声喧的非凡景色。“静云林”也写出了秋日风和、云止林静的特有画面。词人写景,用笔甚简,以短短二句,包容龙门山水之胜,一动一静,有声有色,相映成趣,其间融进了词人对祖国河山的
3、由衷热爱。(3)(示例)这两句的本意是说身处一个美好的环境里,根本不用弹琴作乐,因为山水流动的声音本身就是一首乐曲。其寓意是词人勉励朋友,让他不要受外界所扰,不要计较世俗议论的得失,让朋友和自己一样,洁身自好,独善其身。2.(2018海淀一模)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12分)燕子来舟中作杜 甫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注湖南:洞庭湖之南,这里即指潭州。动经春:动辄便又经历了一个春天。动,不知不觉。两度新:杜甫于大历四年(769)春来到潭州,到现在已是第二个春天,已是第二次见到燕子衔泥。(1
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题交代了作诗的起因,结合全诗内容可以看出,诗人此时以船为屋,寄身水上。B.首联以“动经春”表明时光飞逝,借春燕“两度”衔泥表现诗人羁留时间之长。C.颔联说旧时相识的燕子如今在远处看着别人,含蓄地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批评。D.尾联写燕子在桅杆上呢喃数语后“穿花贴水”而去,这让诗人感到寂寥和悲伤。(2)“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运用对比手法表达情感。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A.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B.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吴融华清宫二首(其一)C.壮心君未减青春,多难我今先
5、白发。(欧阳修送姜秀才游苏州)D.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毬满路旁。(石绝句)(3)杜甫的诗歌体现了“民胞物与”的思想,即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同胞,所有的物都是我的朋友。请结合本诗和下面诗句对这一思想加以分析。(6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答: 答案(1)C(2)A(3)燕子来舟中作:燕子居无定所,不停地在人家的屋檐下筑巢,这与诗人漂泊无依的生活非常相似。杜甫推己及物,对弱小的燕子寄予了关心、同情和怜悯,表现了万物皆可亲近、皆是朋友的思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艰难处境中,杜甫想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
6、使天下寒士“俱欢颜”,为此宁可独自承受苦难与不幸,表现了他舍己为人的大爱。解析(1)此联描写诗人的孤独,只有燕子前来探看,倍感凄凉,并无“对世态炎凉的批评”。(2)此诗运用比喻手法,比喻经历过大的场面、见多识广之后,对比较平常的事物就不再放在心上了。(3)“民胞物与”应译为“民为同胞,物为同类”,泛指爱人及一切物类,出自宋张载西铭“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燕子来舟中作中,诗人以燕自喻,都是居无定所、漂泊无依,对弱小的燕子给予同情和怜悯,表达了万物皆可亲近、皆是朋友的思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写自己虽只有茅屋住,却仍心系百姓,表现了他舍己为人的大爱,体现了“民胞物与”的思想。3.(2018西城一模
7、)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12分)三登乐范成大路转横塘,风卷地、水肥帆饱。眼双明、旷怀浩渺。问菟裘、无恙否,天教重到。木落雾收,故山更好。过溪门、休荡桨,恐惊鱼鸟。算年来、识翁者少。喜山林、踪迹在,何曾如扫。归鬓任霜,醉红未老。注范成大:南宋诗人。此词为多年在外的诗人归乡时所作。横塘:地名,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菟裘:此处指诗人家乡吴县(今吴中区)石湖。醉红:酒醉后面庞泛红。(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作开篇点明行迹,“水肥帆饱”不仅描写看到的景色,亦寓有归乡时的心情。B.“无恙否”既是揣测,又流露出隐隐的担忧,这种心情与“近乡情更怯”颇相似。C.“休荡桨”写舟行
8、水上,已无须荡桨,意在表现风力迅猛,浪推船行,极为迅速。D.“喜山林”三句是说虽然作者离家日久,但故乡山林形貌依然,还是旧日模样。(2)“横塘”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下列诗句中“横塘”的情感内涵与其他诗句不同的一项是(3分)()A.复见花开人又老,横塘寂寂柳依依。(李嘉祐伤吴中)B.散客出门斜月在,两眉愁思问横塘。(韩偓横塘)C.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范成大横塘)D.道出横塘跨石梁,塘南塘北稻花香。(程师孟入涌泉道中)(3)同为归乡途中所作,刘克庄归至武阳渡作与范成大三登乐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相关内容加以分析。(6分)夹岸盲风扫楝注花,高城已近被云遮。遮时留取城西塔,篷底归
9、人要认家。(刘克庄归至武阳渡作)注楝:音lin,落叶乔木。答: 答案(1)C(2)D(3)相同点:两首诗词都表达了作者渴望早日回到故乡的急切心情。不同点:范词通过“水肥帆饱”“旷怀浩渺”“故山更好”“喜山林”“醉红未老”等句表达了作者归家时的喜悦和对山林的热爱之情,并通过“算年来、识翁者少”等句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刘诗通过“留取城西塔”“要认家”等句表达担心找不到归家标志的忐忑、紧张。解析(1)“休荡桨,恐惊鱼鸟”,是说不要荡桨,害怕惊了鱼鸟,体现了多年在外的作者归乡时的忐忑不安、小心翼翼。(2)“横塘”是古代送别诗中表示难舍难分的离别惆怅的意象,前三个选项中的“横塘”都表送别,D项中的“横
10、塘”则是单纯指“水塘”。(3)三登乐上阕写诗人归乡,“问菟裘、无恙否故山更好”,表达归乡的急切和喜悦;下阕“休荡桨,恐惊鱼鸟喜山林、踪迹在”表明作者乐在山林。刘诗借助“遮时留取城西塔,篷底归人要认家”,表达了担心归乡之子找不到归家标志的紧张和忧虑。4.(2018东城一模)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12分)夜游宫吴文英竹窗听雨,坐久隐几就睡,既觉,见水仙娟娟于灯影中窗外捎溪雨响。映窗里、嚼花灯冷。浑似潇湘系孤艇。见幽仙,步凌波,月边影。香苦欺寒劲。牵梦绕、沧涛千顷。梦觉新愁旧风景。绀云欹,玉搔斜,酒初醒。注隐几:靠着桌案。嚼花:赏花。绀云:形容女人的头发。(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11、(3分)()A.“窗外”一句写词人雨夜静坐,听窗外的溪声雨声混成一片。B.“映窗里、嚼花灯冷”写词人借冷冷的灯光欣赏当窗摆放的水仙花。C.“香苦”一句写香气浓郁的水仙受到了雨夜寒气的侵袭。D.词人抒发了内心的苦闷,只有在梦醒后才感觉到温馨。(2)本词借人写花,写出了水仙花的特点。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分)()A.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刘希夷代悲白头翁)B.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杜甫江畔独步寻花)C.娇含嫩脸春妆薄,红蘸香绡艳色轻。(徐夤尚书座上赋牡丹花得轻字韵其花自越中移植)D.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3)夜游宫一词与下面的诗在运用
12、意象方面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答: 答案(1)D(2)C(3)(要点)相同点:都通过想象,赋予“月”“花”两意象感情色彩,借它们传递无限愁情。不同点:李诗没有对意象进行细致描绘,夜游宫对意象描绘细腻。解析(1)由“梦觉新愁旧风景”一句可知,“只有在梦醒后才感觉到温馨”说法错误。(2)A、B、D三项描写的植物分别是桃李花、桃花、小荷,均在第一句直接点出事物,未用“借人写花”之法;C项看似在描写少女的容貌,实则是描写牡丹花娇如少女的脸庞,运用了“借人写花”的手法。(3)对意象运用的思考
13、角度:哪些意象,什么手法,什么情感。从运用意象的相同之处考虑:两诗都使用了“月”与“花”的意象来表达情感,如李诗借漂泊不定的杨花表达了无限的愁绪,吴词借高洁的水仙花抒发自己的孤独与愁苦。从意象营造的氛围、抒发的情感角度考虑:两诗都借助意象营造了悲苦惆怅冷清的氛围,抒发愁情。从意象使用的手法角度考虑:两首诗词在描述意象时都运用了想象的手法。吴词由眼前的凄凉冷清的意象所营造的氛围想象自己仿佛孤坐在湘江的小舟之上;李诗中,诗人借助想象,将自己的愁情寄托于明月、清风,借其传达给友人。不同点则主要集中在两首诗词对意象的着墨力度上。5.(2018朝阳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12分)答张十一韩
14、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注本诗写于韩愈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踯躅,即羊踯躅花。(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山水空净,猿鸣声声,人烟稠密,描绘出一派繁华美好的景象。B.颔联“竞”字写出了筼筜的蓬勃生长,“闲”字写出了羊踯躅的悠然开放。C.“未”字统领“报”与“知”,诗人慨叹自己未报君恩,不知会死于何地。D.尾句中“斗”同“陡”,本句的意思是诗人顿时感觉头发白了一多半。(2)本诗首联调动了视觉与听觉写景,下列诗句不含这种写法的一项是(3分)()A.竹喧归浣女
15、,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B.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韦应物登楼寄王卿)C.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D.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戎昱桂州腊夜)(3)南涧中题写于柳宗元被贬之后。这首诗与答张十一所表达的贬谪之情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南涧中题(节选)柳宗元去国魂已游,怀人泪空垂。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答: 答案(1)A(2)C(3)(要点)相同点: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被贬之后的忧愁、痛苦。(答思念友人、郁郁不得志亦可)不同点:韩诗表达出“未报恩波”的不甘,诗人流露出仍想有所作为的情感。柳诗则主要表
16、达了孤寂无人知的痛苦,同时暗含着对后人的一点期许。解析(1)“人烟稠密,描绘出一派繁华美好的景象”有误。首联描写的是“春山明净,春江空阔,猿啼哀声,人烟稀少”的荒凉、偏僻的景象。(2)A.“竹喧”为听觉,“莲动”为视觉。B.“砧杵”暗指捣衣的声音,为听觉;“一郡荆榛”形容荒凉的景象,为视觉。C.“空庭”“梨花满地”写的都是景物,为视觉。D.“晓角”“残漏”指的是报晓的声音,为听觉;“孤灯”“碎花”为景物描写,为视觉。(3)结合具体诗句分析:韩愈吟读张署来诗后,叹看双鬓,顿时觉得鬓发白了一半多,借写鬓角斑白表达忧愁、痛苦至极;“莫令炎瘴送生涯”,表达的是“未报恩波”的不甘,诗人流露出仍想有所作为
17、的情感。柳诗“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主要表达的是被贬后无人知晓、无人诉说的痛苦。6.(2017海淀一模)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问题。(12分)鹭鸶来 鹄袅丝翘足傍澄澜,消尽年光伫思间。若使见鱼无羡意,向人姿态更应闲。鹭鸶刘 象洁白孤高生不同,顶丝清软冷摇风。窥鱼翘立荷香里,慕侣低翻柳影中。几日下巢辞紫阁,多时凝目向晴空。摩霄志在潜修羽,会接鸾凰别苇丛。注顶丝:头顶上细长的羽毛。紫阁:鹭鸶居所。鸾:神话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1)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首诗均在吟咏鹭鸶中寄寓情怀,来诗聚焦于一幅画面,刘诗则描绘了多个情景。B.来诗一、二句描写鹭鸶依傍清波、翘足独立、
18、凝神静思的神态,引出了后面的议论。C.刘诗开篇赞美鹭鸶的品质,中间两联运用拟人、烘托等手法来塑造鹭鸶的形象。D.刘诗以“摩霄”“苇丛”表现鹭鸶当下的生存环境,用“会”字强调其实现愿望的信心。(2)刘诗颔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A.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杜甫送韩十四江东觐省)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C.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唐庚春日郊外)D.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王禹偁村行)(3)来诗和刘诗笔下的鹭鸶形象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6分)答: 答案(1)D(2)C(3)来诗塑造的鹭鸶表
19、面悠闲,实则有较强的物欲追求。前两句写鹭鸶仪表不凡(袅丝翘足)、洁净悠闲(傍澄澜,伫思);三、四句用“若使”把寓意点破,鹭鸶“消尽年光”,全神贯注,原来是在思考如何谋取眼前之物。刘诗描绘的鹭鸶是个胸怀高远、潜心修炼、不甘寂寞的形象。如颈联写鹭鸶经常飞出低矮的巢穴面向高空凝视,尾联直接点出鹭鸶拥有冲天的志向和高飞的信心,现在不过是在磨砺羽翼,养精蓄锐,等待时机。解析(1)摩霄:接近云天,冲天,不是鹭鸶当下的生存环境,而是鹭鸶向往的理想环境。(2)A.黄牛峡滩水流为动,江边送别之景为静。B.“乌啼”为动,枫桥夜泊之景为静。C.前后两句都是动,而没有静。D.“万壑有声”为动,斜阳中“数峰无语”为静。
20、(3)两首诗中鹭鸶的形象可从它们的神情、动作中分析概括得出,要结合具体诗句,不能抛开诗句空谈。7.(2017东城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14分)摸鱼儿海棠刘克庄甚春来、冷烟凄雨,朝朝迟了芳信。蓦然作暖晴三日,又觉万姝娇困。霜点鬓。潘令老,年年不带看花分。才情减尽。怅玉局飞仙,石湖绝笔,孤负这风韵。倾城色,懊恼佳人薄命。墙头岑寂谁问?东风日暮无聊赖,吹得胭脂成粉。君细认。花共酒,古来二事天尤吝。年光去迅。漫绿叶成阴,青苔满地,做得异时恨。注刘克庄:南宋后期词人,为人耿介,不为当政者所容。本词作于词人罢职十年期间。潘令:西晋文学家潘岳,曾任河阳令,以“叹老”著称,亦有“爱花”之美誉。玉
21、局:北宋文学家苏轼。苏轼晚年曾挂名主管玉局观,有咏海棠诗作多篇。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石湖乃其自号,有咏海棠诗作传世。漫:莫,不要。(1)下列对词作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中“霜点鬓”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鬓微霜”都写出了词人两鬓已白的老态。B.“怅玉局飞仙”三句,词人怅恨苏轼、范成大已逝,无人再有佳句歌咏海棠的神韵气质了。C.词中“无聊赖”与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最喜小儿无赖”中的“无赖”一词意思相近。D.本词写海棠初开、盛开、行将凋零的过程,想象花落叶茂之景,写尽了作者对海棠的深情。(2)本词运用了把事物人格化的手法,以“娇困”一词写海棠仿佛美人般慵懒欲睡,赋予海棠花以
22、人的情态。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A.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B.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柳宗元溪居)C.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刘攽新晴)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其一)(3)红楼梦中大观园诗社也曾吟咏过海棠,其中一位才女的海棠诗作被评为“含蓄浑厚”。诗作中,“珍重芳姿昼掩门”可以看出她恪守封建妇德,对自己豪门千金的身份有着十分矜持的态度;“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则都与她的结局有关:前者通常指丈夫不归,妇女不再修饰容貌;后者则指冷落孤寂。这位才女是(2分)()A.史湘云B.林黛玉C.薛宝钗D
23、.贾探春(4)结合词作内容,归纳摸鱼儿海棠中刘克庄描绘的海棠花的形象特点,并说说词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答: 答案(1)C(2)B(3)C(4)形象(要点):起初花色红艳(或艳丽);之后独自开放,无人关注;最后凋残。情感:要点一:抒发词人对海棠花的怜惜喜爱之情。要点二:以海棠花的迟开、被冷落与最后的凋零自况,表达了对被当政者排挤、罢官的不满。解析(1)刘词中的“无聊赖”为“无所依凭”之意;辛词中的“无赖”为“可爱”之意。(2)A项中的“引”“衔”,C项中的“偷开”“翻书”,D项中的“护”“送”,都运用了拟人手法。(3)题干中有几处提示,“含蓄浑厚”“珍重芳姿昼掩门”均暗指薛宝钗,
24、诗句体现出薛宝钗稳重、端庄、淡雅、宁静、自诩清洁的性格,也暗示了人物最终的命运。(4)概括形象要抓住海棠的特点,结合词句“万姝娇困”“倾城色”“墙头岑寂谁问”“吹得胭脂成粉”进行分析。思想感情的分析,要结合词句和创作背景。词人写作此词时处于罢职期间,故除对海棠的喜爱之情外,由“懊恼佳人薄命”“墙头岑寂谁问”可知,还有对被当政者排挤、罢官的不满。8.(2017西城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12分)桃源行王安石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避时不独商山翁,亦有桃源种桃者。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惊相问。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
25、料今为晋!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注望夷宫:秦国宫名。商山翁:“商山四皓”,秦末汉初隐居于商山的四个隐士。重华:传说中上古时代最英明的三大部落首领之一的舜,他姓姚,名重华。(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首句化用了“指鹿为马”这一典故,此句写出了统治者的荒谬无道。B.诗中五、六两句描述了桃源中人的生活状态,表现了隐居生活的艰苦和辛酸。C.“春风”一句写的是桃源中人听闻外界战乱不断,不胜悲慨,泪落沾巾。D.本诗是从桃源中人的角度叙述的,而桃花源记是从渔人的角度叙述的。(2)下列各项诗句不属于对桃花源中的景色进行直接描写的一
26、项是(3分)()A.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陶渊明桃花源诗)B.种桃处处惟开花,川原近远蒸红霞。(韩愈桃源图)C.鸡声犬声遥相闻,晓色葱笼开五云。(刘禹锡桃源行)D.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惊相问。(王安石桃源行)(3)本诗最后两句“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意蕴深远。请结合诗中相关内容,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答: 答案(1)B(2)D(3)诗人用重华代指英明的君主,“宁复得”即怎能再次得到,表达了对贤明君王的渴望和期盼。“经几秦”写百姓又经过了几次像秦末那样的战乱,桃源中人也正是为“避乱”而来到桃源,写出了诗人对历代百姓痛苦生活的深切同情。“天下纷纷”写出了像
27、秦末那样战祸不断、动荡不安的局面,而桃源中却是淳朴自然、人人平等,表达了诗人对平等、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解析(1)“表现了隐居生活的艰苦和辛酸”错,应为“描写了桃花源中与世隔绝,平静安逸,没有等级、没有压迫的社会生活”。(2)“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惊相问”写的是渔人误入桃源及与桃源中人交谈的情景,不是对桃花源中的景色的直接描写。(3)最后两句的意思:舜一去怎能再得,天下又要经历多少次如秦末那样的战祸?诗歌写出了指鹿为马、劳民伤财修建长城的统治者的荒谬无道,展现了桃花源中生活的安宁和平等;而世上仍然战乱不断,让人又不免泪落沾襟。表达了诗人对无道的统治者的痛恨和批判,对历代百姓痛苦生活的深切同
28、情,对贤明君王的渴望和期盼。9.(2017朝阳一模)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12分)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 轼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注快哉亭:在黄州长江边,张偓佺于住处西南所建,苏轼为之起名为“快哉亭”。张偓佺,名怀民,偓佺为其字,时亦谪居黄州。平山堂:位于江苏扬州,是欧阳修在扬州任地方官时所建。兰台公子:宋玉,宋玉曾任楚兰台令。雌雄,宋玉风赋谓风有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
29、”的区别。(1)下面对词作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知君”两句是说快哉亭刚建好,油漆未干,一个“湿”字很传神。B.“认得”两句巧妙借用了欧阳修的词句,写词人在亭中见到的景致。C.“堪笑”三句批评宋玉竟不知道庄子著作里有关“天籁”的说法。D.“一点”两句暗用孟子“养吾浩然之气”的典故,来抒写豪放之情。(2)上阕的“长记平山堂上”一句是虚写,回忆在平山堂上看到的情景。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虚写手法的一项是(3分)()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B.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C.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D.想当年,
30、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的词。请简要分析两首词在思想情感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答: 答案(1)C(2)C(3)相同点:两首词都表达了贬谪境遇中的苏轼的豪迈旷达的情怀。不同点:念词借古抒怀,借周瑜卓越不凡、青年功成来反衬自己壮志难酬、老大未成的失意。水词借景抒情,借白头渔翁搏击风浪的壮伟之举,来表达自己虽身处逆境却泰然处之、正气浩然的精神。两首词的情感变化不同:念词由豪迈至悲郁再至洒脱,水词由悠闲至豪放。解析(1)“批评”有误,原文说的是像宋玉这样可笑的人,是不可能理解庄子的风是天籁之说的,
31、还硬说什么风有雄雌,并不是选项解读中所说的“不知道的说法”。(2)“巴山夜雨涨秋池”属于实写。(3)其一,景物特点的不同,同是开阔美景,一壮美一优美。其二,表现手法上,念词借古抒怀,借周瑜反衬自己;水词借景抒情。其三,情感抒发上,念词抒发的是壮志难酬的失意,水词表达的是自己虽身处逆境却泰然处之、正气浩然的精神。其四,从情感的变化角度,念词由豪迈至悲郁再至洒脱,水词由悠闲至豪放。10.(2017北师大二附中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12分)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李 白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32、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注斛斯山人:姓斛斯的隐士。松风:古琴曲,即风入松,此处也有歌声随风而入松林的意思。河星稀:银河中星光稀微,指夜已深。忘机:道家语,忘记世俗的机心。(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二句中的“暮”和“归”两字表明,直到天色已晚,诗人才踏上归途。B.三、四句意思是说,诗人看到青翠的山岭被夜色笼罩,油然而生苍茫寥廓之感。C.“美酒聊共挥”一句描绘出宾主欢言笑谈、畅饮畅聊的欢乐的场景。D.最后四句意思是说,主客在欢言挥酒、长歌曲尽之下,不知不觉就到夜深了。(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就体裁而言,
33、“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对仗工整,充分体现了格律诗的特点。B.“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两句中,“入”和“拂”两字赋景物以人的情态。C.“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运用了白描手法,显示出诗人与主人之间深厚的友谊。D.这首诗虽然写的是探访友人的琐事人情,却依然表现出李白诗歌朗俊豪爽的风格。(3)从全诗来看,令诗人“陶然”的原因有哪些?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 答案(1)B(2)A(3)诗人白天游山,山中的美景令人神怡;日暮投宿,田家庭园的恬静令人称羡;主客畅饮,忘机的欢快令人沉醉。解析(1)B项错在“油然而生苍茫寥廓之感”。诗人极具渲染之势,既写了山色的青翠,又写了豪饮的畅怀,表达了诗人
34、遇知己的欢乐喜悦。(2)首先明确“对仗”的概念,然后检查诗句是否符合对仗的要求。“对仗”是指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A项错在“对仗工整”。“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对仗不工整,字义和词性都对得不工整。所以A项错。(3)本题要求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人“陶然”的原因。首先熟读全诗,知道诗句的意思方能明白诗人“陶然”的原因。“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描写诗人白天游山时看到的山中的美景;“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写日暮投宿时,田家庭园的恬静悠闲生活。最后六句写豪饮的畅怀,遇知己,忘记世俗的机心的欢乐喜悦之情。古典诗歌鉴赏专题训练(二)
35、1.(2019东城期末)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12分)水调歌头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病不能射叶梦得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注这首词作于南宋绍兴八年。当时叶梦得六十一岁,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总管四路漕计,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九月望日,与幕下诸将操练弓箭,因病而未能上场习射。秋事:秋收,制寒衣等事。云中:汉代北方边防重镇。(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的开篇四
36、句以“霜降”“碧天”“秋事”“西风”“梧桐”突出了深秋的寥廓与凄清。B.“起瞰”三句,写词人午夜登高远眺,不由生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故借酒浇愁。C.下片写了西园习射的情景,诗人因病不能竞武,看到虎士矫健英武的表现,感慨万千。D.结尾“回首望云中”,诗人借汉代古地名表达了自己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的心愿。(2)下列对词中加点词语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促西风”的“促”字,不仅写出了秋风强劲,而且体现出敌情急迫、战事紧急。B.“中夜入梧桐”中的“入”字,生动地描绘出风吹入梧桐的枝叶深处,鸣响不止。C.“客争笑”中的“争”字,极写宴饮时宾客的欢笑,与词人的失落形成鲜明对比。D.“老矣真
37、堪愧”中的“堪”字,形象地写出了词人因虚度年华而一事无成的惭愧。(3)明人毛晋石林词跋说叶梦得“不作柔语殢(t,纠缠)人”。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简要阐释。(6分)答: 答案(1)B(2)B(3)这句评论是说叶梦得的词不是婉约的风格。本词中“碧天”“高城”“关河”“叠鼓”“飞骑”“雕弓”等意象创设了寥廓的意境,以及军中热烈而雄健的氛围。诗人当时已经年迈且正在生病,但仍深夜登上城楼远眺残破的河山,回想起“平生豪气”,仍为虎士的矫健身手赞叹,充满了深沉的忧国之思和豪迈的报国之情。下片虽有因年老不能为国征战的惭愧之情,但“回首望云中”,诗人仍牵挂前线,有老骥伏枥之志。无自怜哀叹,尽壮
38、士悲慨,是“不作柔语殢人”。(对“不作柔语殢人”的理解2分;景物、事件的特征2分;豪壮悲慨之情3分。意思对即可)2.(2018海淀二模)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12分)满江红送廖叔仁赴阙严 羽日近觚棱,秋渐满、蓬莱双阙。正钱塘江上,潮头如雪。把酒送君天上去,琼琚玉珮鹓鸿列。丈夫儿、富贵等浮云,看名节。天下事,吾能说;今老矣,空凝绝。对西风慷慨,唾壶歌缺。不洒世间儿女泪,难堪亲友中年别。问相思、他日镜中看,萧萧发。注觚棱,宫殿的屋角瓦脊。天上,指朝廷。鹓,古代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唾壶歌缺,世说新语中说,王敦酒后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用如意击打唾壶,壶口尽缺。(1)下列
39、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想象友人即将赴任的临安,宫殿在阳光照耀下高大华丽,似蓬莱般令人神往。B.“正钱塘江上”两句,写江水气势磅礴,银白色的浪花奔涌着向前,极具画面感。C.下阕开篇四个短句急促有力,“能”与“空”凸显了词人急切、无奈的矛盾心绪。D.“不洒”两句说的是:莫因离别流泪而难为情,应如世间孩童般真实地表达心意。(2)本词结尾“问相思、他日镜中看,萧萧发”,通过想象离别后的情景来抒发情感。下列诗词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B.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柳宗元别舍弟宗一)C.不管烟
40、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郑文宝柳枝词)D.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严仁鹧鸪天惜别)(3)本词与下面的诗歌都写送友人赴任,它们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试加以分析。(6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 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答: 答案(1)D(2)B(3)(要点)相同:都表达了惜别和劝勉之情。不同:严词中除了有对朋友美好前途的祝愿外,还有对其要珍重名节的告诫和对自己年华老去、壮志难酬的无奈与伤感;王诗则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乐观、旷达之情。解析(1)“不洒”两句应理解为:人到中年与好友相别,该是多么令人伤感和难以承受啊,却又不能
41、像小儿女那样在分别时挥洒眼泪。(2)B项诗句的意思,结合其诗背景理解:自己处境不好,兄弟又远在他乡,今后只能寄以相思之梦,在梦中经常梦见郢地一带的烟树。诗人说此后的“相思梦”在“郢树烟”,运用想象表达对兄弟的浓浓思念,符合题意。(3)同为赠别之作,情感表达有所不同:严词表达作者关心国家大事,即使年纪大了也不改变,但是仕途失意,送别时尽管劝勉友人,却也不禁流露伤感;王诗则语尽旷达,直言不要在离别时伤感,抒发乐观豁达的感情,结尾分别时劝勉、宽慰之中也充满洒脱与豪迈。3.(2018西城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12分)虞美人无聊陈维崧无聊笑捻花枝说,处处鹃啼血。好花须映好楼台,休傍秦关蜀栈战
42、场开。倚楼极目添愁绪,更对东风语。好风休簸战旗红,早送鲥鱼如雪过江东。注陈维崧: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人。本词以发生在川陕地区的战争为写作背景。簸:摇动。(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无人可以交流,只好手捻花枝倾诉,其“笑”也勉强。B.“鹃啼血”既写花红如血,又有“杜鹃啼血”之悲。C.倚楼极目,更添愁绪,幸好有东风寄语,频传捷报。D.“鲥鱼”有良好的寓意,与“秦关蜀栈”况味迥异。(2)下列选项中的诗句都借“旗”表达了对战争的情绪,其中与“好风休簸战旗红”表达的情绪最相似的一项是(3分)()A.白马绕旌旗,悲鸣相追攀。(李白豫章行)B.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辛
43、弃疾鹧鸪天)C.马蹀阏氏血,旗枭可汗头。(岳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D.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夏完淳即事)(3)同样是写春花和春风,虞美人无聊与下面这首诗相比,作者的情思各有不同,请结合相关诗句分析。(6分)寻胡隐君高 启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答: 答案(1)C(2)A(3)(示例)陈词中作者由春花、春风想到战场与战旗,认为美好的春花、春风与战争的血腥氛围不协调,而应该与楼台、鲥鱼一起,与美好的风景和生活相映成趣。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高诗中作者于寻友途中沐春风看春花,春光明媚、风景优美,表达了作者对春景的沉迷喜爱。解析(1)“更对东风语”的意
44、思是既然倚楼极目更添许多愁绪,而又无人领略,只能面对东风而语,因此“幸好有东风寄语,频传捷报”错。(2)“好风休簸战旗红”的意思是温暖和煦的春风不该为战旗而吹拂(应该是为人们送来雪白而鲜美的鲥鱼),表达的情绪是反对战争和对美好和平生活的期盼。“白马绕旌旗,悲鸣相追攀”的意思是所骑之马围着旌旗悲哀嘶鸣,好像它们也知留恋故土,借马写人,喻指战争让人们分离,催人泪下,与题干所表达的情绪一致。(3)陈词借春花、春风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寻胡隐君诗句的意思是:“渡过了一道水又一道水,河边路旁长满了看也看不尽的鲜花。因为一路上春光明媚、风景优美,我不知不觉就来到您的家。”表现了诗人
45、轻快悠闲的心情以及对无限春光的喜爱。4.(2018东城二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12分)山居即事王 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诗人隐居山中,在苍茫的暮色中关闭柴门,远望余晖。B.“鹤巢松树遍”写鹤在松林中到处筑巢,表现生机盎然的景象。C.尾联写渡头炊烟升起,人们采菱而归,与颈联形成鲜明对比。D.此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惬意的生活,虽有浅浅的寂寞之感,但总体上还是感到悠然闲适的。(2)“渡头烟火起”一句中借“烟火”表明有人家在山中生活。下列诗词语句没有运用
46、这种写法的一项是(3分)()A.几家烟火依村步,何处渔歌似故乡。(司马札晓过伊水寄龙门僧)B.四面云山谁作主,数家烟火自为邻。(朱湾寻隐者韦九山人于东溪草堂)C.水曲山隈四五家,夕阳烟火隔芦花。(徐积渔父乐)D.更九衢、烟火近元宵,闻嬉笑。(刘仙伦满江红)(3)王维与陶渊明都擅长写田园山水诗,在描写景物上各有特色。请结合本诗和下面诗句加以分析。(6分)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答: 答案(1)C(2)D(3)(要点)陶诗采用白描手法,描写景物远近结合。王诗采用对比手法,色彩鲜明;描写景物有全景有特写。解析(1)“形成鲜明对比”
47、错,颈联用“绿竹”对“红莲”、“新粉”对“故衣”,光影流转里体现出摩诘对隐逸生活的喜爱,尾联正是在进一步描写这种充满烟火气的生活景象。(2)此项的“烟火”指的是元宵节放的烟花。(3)写景的方法有远近结合、动静结合、渲染、白描、正侧结合等。要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两首诗各自的写景特点。5.(2018朝阳二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12分)杂诗左 思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披轩临前庭,嗷嗷晨雁翔。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慨慷。注块然:孤独貌。壮齿:壮年。(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秋风”两句以写秋景
48、起笔,写出了秋风寒冷、白露凝霜的景象。B.“柔条”两句写植物的枝条一日日苍劲,绿叶一天天地渐趋萎黄。C.“明月”两句写明月从云边露出,“皦皦”突显月光的皎洁。D.“披轩”两句写诗人夜不能寐,便开窗面对前庭,听得雁鸣嗷嗷。(2)从全诗看,“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两句中,“月”这一意象含有愁情,下列诗句中的“月”不含这种情感的一项是(3分)()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B.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D.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朱淑真菩萨蛮)(3)本诗中的“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和陆游书愤中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
49、鬓已先斑”都有“空”字,请分析这两个“空”字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的异同。(6分)答: 答案(1)D(2)A(3)相同点:二者都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情感。不同点:“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中的“空”是空旷的意思,更侧重于表达孤独之感。“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中的“空”是白白地、徒然的意思,更侧重于表达盛年不再、年华老去的感叹。解析(1)“披轩”两句的意思应是“清早打开轩窗面对前庭,晨飞的大雁在嗷嗷叫唤”。(2)选项诗句描写的是静谧之美,而非“含有愁情”。(3)本诗中,“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写诗人崇高的志向局促于四海,自己只能孤独地守在空堂。“空”字写出了诗人有才华、志向却无用武之地,只能守
50、着空堂独自惆怅,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无奈与孤独。陆诗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的“空”为徒然之意,写诗人徒然自许是“塞上长城”,但如今垂垂老矣,盼北伐盼收复都已成空谈,表达了其立志报国却因年华老去而报国无门的愁苦之情。6.(2017海淀二模)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问题。(12分)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野步洪 炎四山矗矗野田田,近是人烟远是村。鸟外疏钟灵隐寺,花边流水武陵源。有逢即画原非笔,所见皆诗本不言。看插秧针欲忘返,杖藜徙倚到黄昏。注本诗为作者在杭州任职期间所作。太冲、表之、公实是作者三位友人的字。武陵源:桃花源。(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51、A.本诗写诗人于初夏的傍晚同友人在郊野漫步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B.首联以山峦耸立、田野葱翠、村落连绵,写出了乡野风景秀美而淡远的特点。C.农人“插秧针”的场景让诗人若有所思,更坚定了其辞官归隐的决心。D.诗人通过描写、议论等方式,表达了对田园风光以及恬淡农事的喜爱之情。(2)下列与“有逢即画原非笔,所见皆诗本不言”表达的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3分)()A.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王珪金陵怀古)B.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C.造物陈诗信奇绝,匆匆摹写不能工。(陆游日暮自湖上归)D.老去读书随忘却,醉中得句若飞来。(范成大明日分弓亭按阅,再用西楼韵
52、)(3)诗歌第二联运用多种手法来描写景物,请任选其中两种加以赏析。(6分)答: 答案(1)C(2)C(3)(示例)第二联运用远近结合和比喻(联想、用典)等手法描写景物。先写鸟儿从天空飞过,耳边传来远处灵隐寺疏朗的晚钟之声;再写盛开的百花映带着流水,此胜境好似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让人联想到桃花源)。这两句诗形象地写出郊野景色的幽美迷人,自然引出后面的理趣“有逢即画原非笔,所见皆诗本不言”。解析(1)“更坚定了其辞官归隐的决心”于文无据。诗人看到农忙景象,几乎忘了回去,驻足良久,诗人内心所想应是对农村闲适生活的一种喜爱和向往,而非“辞官归隐的决心”,诗人并没有流露出要“辞官归隐”的想法。(2)“有
53、逢即画原非笔,所见皆诗本不言”的意思是一切皆浑然天成,绝非作画、写诗所能展现出来的自然之美。C项说的是景物的美好超过诗人的摹写,与题干所表达的意思最接近。(3)题干说的是“第二联运用多种手法来描写景物”,故要锁定第二联“鸟外疏钟灵隐寺,花边流水武陵源”。分析可知,运用的手法有比喻、用典、联想、远近结合、听觉视觉(或嗅觉)结合、虚实结合等。“赏析”则要结合诗句内容,指出其表达效果。7.(2017西城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12分)绮罗香红叶张 炎万里飞霜,千林落木,寒艳不招春妒。枫冷吴江,独客又吟愁句。正船舣、流水孤村,似花绕、斜阳归路。甚荒沟、一片凄凉,载情不去载愁去。长安谁问倦旅?
54、羞见衰颜借酒,飘零如许。谩倚新妆,不入洛阳花谱。为回风、起舞尊前,尽化作、断霞千缕。记阴阴、绿遍江南,夜窗听暗雨。注张炎:出身南宋名门世家,宋亡后不仕新朝。本词当作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其年张炎应元政府的征召而被迫北行,栖止于京城大都。舣:停船靠岸。长安:借指元朝京城大都。(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千林落木”与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都营造了深秋时落叶飘零的肃杀景象。B.“寒艳不招春妒”“不入洛阳花谱”中“春”“花”都可理解为元朝新贵的象征。C.“似花绕”“断霞千缕”都用比喻展现红叶的艳丽明媚,衬托出词人愉悦的心情。D.“记阴阴、绿遍江南”写红叶也曾有过绿荫如盖的
55、盛况,今昔对比,意味深长。(2)张炎的这首词运用了融情于物的手法。下列各项都是红楼梦中大观园儿女咏菊的诗句,其中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A.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怡红公子种菊)B.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枕霞旧友对菊)C.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潇湘妃子咏菊)D.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蕉下客簪菊)(3)请结合具体词句,谈谈这首词中张炎借“红叶”寄托了哪些思想感情。(6分)答: 答案(1)C(2)A(3)(要点)迟暮之感。结合词句:“千林落木”“甚荒沟、一片凄凉”“羞见衰颜借酒”等。孤独飘零。结合词句:“似花绕、斜阳归路”“长安谁问倦旅”“
56、飘零如许”等。不仕新朝,气节坚贞。结合词句:“寒艳不招春妒”“不入洛阳花谱”等。江山沦落,心念故国。结合词句:“记阴阴、绿遍江南,夜窗听暗雨”等。(答出三点即可)解析(1)“似花绕”写词人停船靠岸,见红叶飞舞好似春花,唤起“归路”,内心一片愁苦;“断霞千缕”写红叶随风飘舞于晚霞之中,令人心生凄凉。故C项中“愉悦的心情”有误。(2)A.只是描写“种菊”,没有融情于物。B.侧重菊的“傲”。C.侧重“千古高风”。D.侧重“高情”。(3)应结合词句,逐句剖析,如:由“万里飞霜,千林落木”“羞见衰颜借酒”可知悲秋之思、迟暮之感;由“长安谁问倦旅”“飘零如许”可知羁旅之思、飘零之感;由“记阴阴、绿遍江南,
57、夜窗听暗雨”可知故国之思;由“寒艳不招春妒”“不入洛阳花谱”可知坚贞之节。8.(2017东城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15分)千年调辛弃疾开山径得石壁,因名曰苍壁。事出望外,意天之所赐邪,喜而赋。左手把青霓,右手挟明月。吾使丰隆前导,叫开阊阖。周游上下,径入寥天一。览玄圃,万斛泉,千丈石。钧天广乐,燕我瑶之席。帝饮予觞甚乐,赐汝苍壁。嶙峋突兀,正在一丘壑。余马怀,仆夫悲,下恍惚。注本词约创作于庆元六年之后。当时,辛弃疾因遭谏官攻击,被罢职,闲居瓢泉。丰隆:古代神话中的雷神。阊阖:传说中的天门。此四句化用史记赵世家中赵简子梦游天国的典故。传说天帝赏赐赵简子,日后赵简子接连攻城略地,成为
58、晋国实权派。末三句借用离骚“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句意。(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左手把青霓”与“霓为衣兮风为马”两句中的“霓”都是“彩虹”的意思。B.“径入寥天一”中“径”一词写出了词人纵横驰骋、遨游天界上下的自由。C.“赐汝苍壁”意为“我要将苍壁赐予你”,是词人模仿天帝口吻设想出的语言。D.“嶙峋突兀”意为“气势雄伟的苍壁突然出现”,给词人带来了意外的惊喜。(2)本词运用了借助古事委婉地抒发情感的手法,使作品意蕴丰富,表达凝练。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A.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
59、)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C.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苏轼初到黄州)D.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3)辛弃疾词作描绘出瑰丽神奇的仙界。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也营造出了(仙境名称)这一仙境,并借助诗词曲画等方式暗示了(姓名)、(姓名)等女子的不幸命运。(3分)本词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都调动想象,对神仙世界进行了描写。简述这两首诗词所描绘的仙境及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6分)答: 答案(1)D(2)C(3)仙境名称:太虚幻境人物:晴雯、袭人、香菱、宝钗、黛玉、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湘云、妙玉、熙凤、巧姐、李纨、可卿。(以上十
60、五人中任选两位即可)(示例)描绘的仙境: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绘的仙界与日月辉映,炫目辉煌;神仙披彩虹为衣,驱长风为马,列队欢迎诗人的到来,场面盛大热烈。仙境在最高潮处倏然消失,诗人在惊悸中返回现实。千年调描写仙界宴饮的欢乐和天帝对词人的赏赐,词人虽受到盛情款待,却依然主动回到人间。抒发的情感: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借对名山大川的向往表达对权贵的反抗和对高洁傲岸人格的向往;千年调表达词人希望立功报国的雄心壮志和对现实中的祖国的深深眷恋。解析(1)“嶙峋突兀”是写苍壁形体虽小,但气势雄伟,无“突然出现”之意。(2)A.运用谢安的典故。B.运用汉代窦宪追击匈奴的典故。D.运用项羽的典故。(3)梦游天姥
61、吟留别中表达感情的诗句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达反抗和不满,抒发对高洁人格的向往;千年调中表达感情的词句是“嶙峋突兀,正在一丘壑”,这两句描写苍壁形体虽小,但气势雄伟,借此表达词人虽然身在一丘一壑之间,却志在千里之外,以示“位卑未敢忘忧国”之志。9.(2017朝阳二模)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10分)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辛弃疾青山欲共高人注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注高人:叶衡,即叶丞相,南宋主战派官员,对作者有知遇之恩。(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青山”一句是说青
62、山想同叶衡说话,表明词人此时此刻有攀附丞相之意。B.“烟雨”两句写烟雨弥漫凄迷,无情地阻断了青山的脚步,使其无法前来。C.“人言”两句是词人借用人们的一种说法,说人的头发总因愁苦而变白。D.结尾两句用拟人化的手法调侃:如果愁苦能催白头发,那沙鸥就一身是愁。(2)“联翩万马来无数”化静为动来写山,颇具情趣。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B.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春景)C.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黄景仁都门秋思)D.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毛泽东沁园春雪)(3)白居易白鹭诗云:“人生四十未全衰,
63、我为愁多白发垂。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亦垂丝?”后人评价说:“白诗言愁显,辛词言愁晦。”请结合诗词句简要说说你对这一说法的理解。(4分)答: 答案(1)A(2)A(3)(白诗和辛词比较说明,各2分)(示例1)白诗直接抒情,一、二句说虽然自己刚到四十,身体还没有完全衰老,但因为愁多苦闷,已然满头白发了,感叹年华易老;辛词间接抒情,上片用青山类比,含蓄地表达了词人想得到赏识而不得、想报效国家而不得的愁苦。(示例2)两首诗词都借动物来写愁,白诗相对直白,辛词更加隐晦。白诗三、四句无疑而问,说白鹭没有愁苦为什么也满头“白发”,借此说明自己是因为愁苦而满头白发,这就比较直接;辛词下片借调侃沙鸥浑身都是
64、愁,用轻松诙谐的方式,含蓄地写出了词人的愁苦,愁苦更加隐晦。解析(1)青山想与高人叶衡说话,想要倾诉满腔的急切情感,而非“有攀附丞相之意”。(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运用了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的手法,没有化静为动。(3)白诗显在直接抒情,因四十的年龄与白发不相称,直接点出白发因愁苦而生。辛词借景抒情,借苍翠的群山想要跟高人叶衡说话,表达自己也想要倾诉的急切心情;借青山徘徊表达自己虽有才干却不得施展、壮志难酬的苦闷;借说鸟与愁无关,实则说愁与人关系密切,隐晦地表达收复失地无望、理想无法实现的愁苦之情。10.(2017海淀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11分)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陆 游胸中磊
65、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虏运尽行当平。何时夜出五原塞,不闻人语闻鞭声!注端溪石池:端溪石砚。行:将要。(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两句写诗人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B.第六句写烛光映射着墨光,渲染出诗人纵横走笔的磅礴气势。C.第八句紧承“复把酒”,形象写出诗人醉后恍惚迷离的神态。D.结尾两句以“何时”发问,表达了早日收复祖国山河的愿望。(2)下列诗句与“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虏运尽行当平”表达的情感,相近的一项是(3分)()A.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江总雨雪曲)B.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杜甫岁暮)C.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李益从军北征)D.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3)陆游诗中的酒与笔,往往无关消遣、无关风雅,实关国家之命运。请结合本诗中的相关内容加以分析。(5分)答: 答案(1)C(2)D(3)(示例)本诗中,作者以酒为旗鼓,把笔当作刀槊和军队,排兵布阵,纵横驰骋,最终扫尽逆虏,取得胜利。把施于纸上的笔阵、墨阵想象成杀敌复国的军阵,充分体现了陆游的报国之志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