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总复习 诗歌鉴赏(新诗专题)测验 1对抒情主体的认知 阅读下面一首现代诗,对诗中“你”、“我”所指的对象及其关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乡色酒 (台湾)舒兰 三十年前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我正年少 你圆 人也圆 三十年后 我从椰树梢头望你 你是一杯乡色酒 你满 乡愁也满 A、“你”指故乡,“我”指远离家乡的游子,诗中抒写的是游子对家乡的思念。B、“你”指亲人,“我”指远离家乡的人,诗中抒写的是亲人与“我”之间的思念。C、“你”指情,人“我”指情人的另一方,诗中抒写的是情人之间的相互思念。D、“你”指月亮,“我”指远离家乡的游子,诗中抒写的是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2对诗歌意象的识别 阅读郭沫若炉中煤眷恋
2、祖国的情绪(片断,作于1920年),选出对诗中意象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底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A“炉中煤”是诗人自喻,活埋地下多年,今朝重见天光,决心燃烧自身,报效国家。 B“年青的女郎”,既实指作者心中的恋人,也虚指晨光熹微的祖国。 C“黑奴的胸中”“火一样的心肠”,强烈抒发了诗人眷恋祖国献身祖国的深情。 D“你的殷勤”表达了作者对“五四”以后的祖国的一种期待心情,这是诗人抒情的出发点。 3对象征意义的感悟 阅读北
3、岛迷途,对诗歌象征意义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沿着鸽子的哨音 我寻找你 高高的森林档住了天空 小路上 一棵迷途的蒲公英 把我引向蓝灰色的湖泊 在微微摇晃的倒影下 我找到了你 那深不可测的眼睛 A“哨音”象征天使般的召唤,“森林”象征遮挡于前进道路的障碍因素。 B“蒲公英”象征一时迷途的同伴,我与同伴一起找到追寻的目标。 C“湖泊”象征追寻的归宿,它是作者心目中美好的理想。 D“你”“眼睛”象征着深不可测的湖泊和清清一碧的湖水。 4对内在情感的把握 阅读康白情草儿(1919年),指出分析不准确的一项草儿在前, 鞭儿在后。 那喘吁吁的耕牛, 正担着犁鸢, 古着白眼, 带水拖泥。 在那里“一东二冬”地走着
4、。 “呼呼” “牛,你不要叹气,快犁,快犁, 我把草儿给你”。 “呼呼” 牛,快犁快犁。 你还要叹气, 我把鞭儿抽你”。 牛呵! 人呵! 草儿在前, 鞭儿在后。 A诗中的“草儿”对牛而言,是一种生存诱惑,而“鞭儿”则象征着一种威胁压迫,这是“牛”的主人软硬兼施的两手。 B“草儿在前,鞭儿在后”这种矛盾、险恶的境遇,使人感到牛辛苦拉犁的悲壮,“牛”的主人隶使牲口的狡黠。 C牛这一形象其实就是在田野上“一东二冬”地艰难劳作的中国穷苦农民的形象。 D诗人以悲天悯人的情怀,热情赞美以牛为代表的中国农民沉默坚韧的生命力与吃苦耐劳的精神。 5对诗歌形式的认识 阅读周作人小河(片断),指出对诗歌形式分析不准
5、确的一项一条小河,稳稳地向前流动。 经过的地方,两面全是乌黑的土; 生满了红的花,碧绿的叶,黄的果实。 一个农夫背了锄来,在小河中间筑起一道堰。 下流干了; 上流的水被堰拦着,下来不得; 不得前进,又不能退回,水只在堰前乱转。 A每一诗行有一定的节拍,隔行押大致相同的韵,读起来琅琅上口。 B。诗人以自己的情绪支配诗行,不受标点约束,每行无固定字数。 C。诗歌语言口语化,从容不迫地传达出诗人舒缓的情绪。 D诗句的内在节奏十分和谐,与散文语言完全不同,给读者以美感。 6对关键词语的诠释 阅读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选出对词语解说不准确的一项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6、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祖国在那头 A“邮票”在诗中指代信件。第一个诗段写游子少时离家,凭书信宽慰乡愁。 B“船票”在诗中指代船只。第二个诗段写游子和新娘各自在水一方,以船只替代鹊桥。 C“坟墓”在诗中指代封闭的家园。第三个诗段写游子飘零在外,遥望大陆,不得其门而入。 D以“浅浅”修饰“海峡”,说明海峡不是阻隔两岸的障碍,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愿。 7对诗歌语言的锤炼 陆俏梅南方唱给北方的情歌空缺的词句和原作一致的一项是喜欢你把我看成操着吴腔越语的女子 总是缠绵绵在三月的经纬上相
7、思、流泪 把三月的雨丝 把三月的花枝 然后一点船篙高绾裤腿躲进杨柳岸这边 我双眼皮的湖泊 波动着一页一页如岁月摇动的桨声 一阕一阕婉婉约约地折叠起来 折叠起一部重感情的地方志 第一页是 第二页是琵琶女浔阳江头的琵琶韵 第三页是 第一诗段:a当作芬芳美酒 b插得满身都是 c梳成好看的发式挂在背后 第二诗段:d王昭君独留青冢的千载泪e西施们楚楚动人的捣衣声 f白娘子多愁善感的儿化韵A(1)a (2)b (3)d (4)fB(1)a (2)b (3)c (4)fC(1)c (2)b (3)e (4)f D(1)c (2)b (3)f (4)d 8对诗句含义的揣摩 阅读刘大白旧梦之群(三十六),选出对
8、诗句含义分析不准确的一项少年是艺术的, 一件一件地创作; 壮年是工程的, 一座一座地建筑; 老年是历史的, 一叶一叶地翻阅。 A少年时早立大志,自我设计,一次次草绘人生蓝图。 B。壮年时坚实施工,实现自我,一座座构筑理想大厦。 C老年时回眸一生,心绪宁静,一页页检阅人生履历。 D少年、壮年、老年,这是人生必由之路。回首往事,既有淡淡的喜悦。也有理不尽的哀怨。 9对修辞手段的剖析 对顾城生命幻想曲中的隐喻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让太阳的瀑布 洗黑我的皮肤 太阳是我的纤夫 它拉着我 用强光的绳索 A以“皮肤”被“阳光”“洗黑”,隐喻经过了种种曲折,造成了心灵创伤。 B以“纤夫”隐喻“太阳”,以“绳索”隐
9、喻“阳光”,纤夫“拉着我”,隐喻太阳给了我光明。 C“纤夫”背着“绳索”“拉着我”在逆流中前进,隐喻在险恶的环境中奋力前行。 D以“瀑布”隐喻“阳光”,以“洗黑我的皮肤”隐喻阳光晒黑我的皮肤。 10对表现手法的评判 阅读郁葱和平(片断),指出对其表现手法分析不恰切的一项这个名字常是萤火的一点光亮 这个名字常是草叶的一丝颤动 是沉默的绿意 是浅浅的虫鸣 是我们哲思和想象的羽毛 是一滴泪,落在梦中的草坪 A句、句为两组整句,句为散句,诗行的排列既整齐匀称,又错落有致。 B从修辞角度看,“沉默的绿意”,浅浅的虫鸣”和死水(闻一多)中的“贤良的桌椅”“贪心的油腻”有异曲同工之妙。 C读诗,要用心灵去感
10、受。“一点”“一丝”,令人想起和平的珍贵,“绿意”“虫鸣”令人想到对和平应珍惜。 D诗人以具体物象表达“战争破坏和平”这一抽象理念,构思精巧耐人寻味。 11对比较手法的审视 阅读白桦轻!重!,选出对诗中对比手法分析不准确的一项隐入绿色的边境森林, 谁能比边防军士兵更轻? 萤火虫飞过去也要闪亮一星星火光, 蝴蝶翩翩起舞也要扬起霏细的花粉; 我们活跃在深深的林海里, 就像是一群无声无息的黑影。 迎着黑色的骤雨狂风, 谁能比边防军士兵更重? 千年不化的冰川也会在雷电中崩裂, 万年凝固的雪山也会在暴风里震动; 我们站立在神圣的国境线上, 每一个哨岗都是一座不移的山峰! A诗中的“轻”旨在刻画边防军士兵
11、身手矫健、动作快捷的机警形象。 B诗中的“重”旨在凸现边防军士兵坚强无畏的精神和不可战胜的钢铁意志。 C“黑色”“绿色”形成了对比关系,突出了“骤雨狂风”的恶劣,士兵生活的艰苦。 D萤火虫、蝴蝶与冰川、雪山对比,作用在于形成强烈的轻重反差,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12对结构线索的辨析 阅读江河从这里开始10行诗句,指出对其结构手法分析不准确的一项土地的每一道裂痕渐渐地 蔓延到我的脸上,皱纹在额头上掀起苦闷的波浪 我的眼睛沉入黑暗 霞光落下 城市和乡村关紧窗户 无边无际的原野被搁置着 像民族的智慧和感情一样荒凉 寒冷的气流把我吞没 颅头深处 一层层乌黑的煤慢慢形成 A“我”“土地”是诗人主观想象的两
12、个触发点,也是贯穿全诗的两条线索。 B“脸”“皱纹”“眼睛”“颅头”等是环绕“我”滋生的种种意象,“煤”“裂痕”“原野”“霞光”等是环绕“土地”滋生的种种意象,两个意象群的纵横交织是全诗结构上的显著特点。 C。诗人有层次地抒发了思想情感:诗行“苦闷”,诗行“黑暗”,诗行“荒凉”,诗行“寒冷”。 D“我”“土地”两种意象交汇,从总体上抒发了“思想的原野荒芜了”这一思想感情。 13对诗歌风格的观照 阅读艾青的镜子,指出对其风格评价不准确的一项仅只是一个平面, 却又是深不可测 它最为真实 决不隐瞒缺点 它忠于寻找它的主人 谁都从中发现自己 或是醉后酡颜 或是鬓如霜雪 有人喜欢它/因为自已美 有人躲避
13、它/因为它直率 甚至有的人 恨不得把它打碎 A诗人以小见大,在对人人见之不觉奇的镜子的咏叹中揭示了人人思之倍觉深的人生哲理。 B诗人抓住特征,十分准确地抒发了自己在坎坷曲折人生道路上对人间奥秘深刻独到的发现。 C全诗苍劲深沉,语言含蓄隽永,诗人思考生活的深度和表达诗情的高度艺术功力,达到和谐统一。 D“喜欢”“躲避”“打碎”,诗歌语言直率,风格明快,直抒胸臆,对生活中种种丑恶现象作了无情的讽刺。 14对诗歌文本的解读 对桑恒昌冰凉的夕阳解读有误的一项是断脐 从我的脚下 蜿蜒到母亲坟前 攥满满一把土 直至攥出我的体温 继而 攥出我的心跳 若掘地为井 一定会得到 母亲为我 积攒了四十年的乳汁 离墓
14、地越来越远了 母亲怀中从春抱到夏 从夏抱到秋的蒲公英 还翩翩地追在后面 后面的后面 伸手可及 是冰凉的夕阳 A第一个诗段中,诗人人到中年,却设想自己是一个“断脐”的婴儿,“断脐”延伸到母亲的坟前,减少了时空跨度,缩短了母子距离。 B二、三两个诗段中,诗人祭扫于坟前,“攥土”攥出体温和心跳;母亲长眠于地下,“积乳”,积下40年的乳汁:奇特的想象,状写了母子亲情。 C题目“冰凉的夕阳”是全诗抒情的线索,夕阳是冰凉的,诗人的心也是冰凉的,全诗感情的基调是哀婉悱恻的。 D最后两个诗段中,以夕阳下的“蒲公英”“翩翩地追”暗示母子亲情永远相连。 阅读下面的诗,做1517题也许 葬歌 闻一多 也许你真是哭得
15、太累, 也许,也许你要睡一睡, 那么叫夜鹰不要咳嗽, 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 不许阳光a你的眼帘, 不许清风b上你的眉。 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 撑c松阴庇护你睡。 也许你听这蚯蚓翻泥, 听这小草的根须吸水, 也许你听这般的音乐, 比那咒骂的人声更美。 那么你先把眼皮闭紧, 我就让你睡,我让你睡。 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 我叫纸钱缓缓的飞。 15对诗句词语的揣摩 第二节abc三处各有一个词,依次填入后,恰当的一项是A、照 飘 树 B、弄 吹 片C、拨 刷 伞 D、射 掠 团 16对思想内容的理解 这首诗是作者为长女立瑛三岁时夭折而作。表达的思想感情贴切的一项是A表现父亲对死去的女儿无比疼爱怜惜,内
16、心极度哀伤的感情。 B通过对女儿的哀悼,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咒骂的人声”强烈的不满。C表现父亲为死去的女儿衷心祈祷,希望她能在地下安息。D通过对女儿的哀悼,表达了诗人希望过一种安宁平静生活的强烈愿望。 17对写作方法的领悟 这首诗中写出了夜鹰、蝙蝠、阳光、清风、松阴、蚯蚓、小草、黄土、纸钱等事物及有关的动作或声音,这样写的目的是A 通过具体形象,象征社会的环境B通过具体形象,进行生动的比拟。C通过具体形象,烘托真实的意境。D通过具体形象,展开丰富的想象。测验答案解析 1答案:D。从“从柳树梢头望我”、“你圆”、“我从椰树梢头望你”、“你满”等处可看出应指月亮,“乡色酒”是可令人引起乡愁的月亮
17、的的喻体。 2答案:B。郭沫若在创造十年中写道:“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的心目中就像一位很葱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眷念祖国的情绪的炉中煤便是我对于她的恋歌。”新诗中的意象,指借以表达作者情思的具体外物。这是新诗反复使用的最基本的表述单位。古典诗歌注重意境的营造,新诗则更注重意象的生成。这首抒情诗意象明晰,“年青的姑娘”不是指“作者心中的恋人”,从诗歌副标题即可识别。 3答案:D。这是一首从总体上采用象征手法的朦胧诗。象征,指用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意义。这是新诗常用的手法,这一手法打破了真实描写和直抒胸臆的传统表现手法。揭示作品的象征意义则是常见的考查内容。迷途按“追寻一被阻一归宿”
18、的思路展开。“湖泊”“你”“眼睛”是同一概念,象征追寻的归宿,亦即心目中的美好事物、美好理想。“眼睛”具有比喻和象征双重特质,就湖水而言,是比喻,就全诗意象而言,则是一种象征。 4答案:D。诗人作于1919年的这首诗,表达了对中国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剥削阶级的愤恨,“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全诗的感情基调,对“牛”有哀其不幸之心,却无“热情赞美”之意,D项对诗人情感的把握是不准确的。 5答案:A 新诗,包括两种诗体,即格律诗和自由诗。自由诗“无论篇幅的大小、句子的长短,还是平仄、押韵都不拘一格,甚至不用标点”(高中第四册现代诗歌的鉴赏)。周作人的小河被称为“白话诗史上第一首长诗”(茅盾),诗行、节拍、
19、语言完全服从表情达意的需要。显然,这首诗是不押韵的,诗行的节拍也不一致。 6答案:C。“坟墓”指万千游子祖辈亲人安息之所,不指代“封闭的家园”,因为“母亲”已长眠于“里头”。“飘零在外,遥望大陆,过其门而不得人”,是一种脱离诗歌语言实际的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是实指还是虚指,应当依据诗歌内容准确理解,切忌架空分析。 7答案:C。这首诗把南方比作一位多情女子,语言别有动人的韵致。“把三月的雨丝当作芬芳美酒”,语言苍白了无诗味,排除a;“第一页是王昭君独留青冢的千载泪”,王昭君在北方居留,且“千载泪”和全诗情绪不吻合,排除d。“雨丝”与“发式”、“花枝”与“插”联系紧密想象合理,考虑历史典故的时代
20、性和文化内涵,两个诗段空白处只能分别选用c、b、e、f。 8答案:D。这首精警洗练的小诗道尽人生真话。老年回首往事,抒情主人公的心境是淡泊宁静的,“一叶叶翻阅历史”,应当为少年的壮志中年的拼搏而欣喜,涌起的是一种人生无悔的情感。所谓“理不尽的哀怨”是一种脱离语境的分析。 9答案:A。比喻是诗人常用的修辞手段。与古典诗歌比较,新诗常用隐喻。新诗中的隐喻,本体往往不出现,需要鉴赏者据语境分析。引诗存在一种复杂巧妙的比喻结构,具有一定的暗示性。这首朦胧诗的本体没有出现,分析必须注意合理性。“皮肤”被“阳光”“洗黑”暗示诗人希望在光明世界中锻炼得更强壮这一理念。“心灵创伤”这一说法与诗歌昂扬向上的情绪
21、是不吻合的。 10答案:D。A项涉及诗歌句式,B项涉及移就手法,C项涉及诗歌解读中的联想。化抽象为具象,的确是本诗的突出表现手法,但是作者表达的理念不是“战争破坏和平”,而是“和平来之不易”。 11答案:C。对比映衬是诗歌常用手法。“绿色”“黑色”完全不能构成对比关系。“绿色的森林”,写实,作者未赋于感情色彩。“黑色的暴风骤雨”,显然,“风雨”不可能是“黑色”的,作者使用此词,己融入强烈的感情。因此,“黑色”不独指自然界恶劣的环境,也暗指边境敌对势力的蠢蠢而动。仅仅着眼于色彩的不同,是一种浮于表层的理解。 12答案:C。诗歌的结构手法,包括情感线索、抒情层次及内容,各种意象的内在联系等。C项对
22、诗人抒发情感的层次把握不准确。行诗句构成“黑暗”意象,由行诗句构成“荒凉”意象。 13答案:D。这是一首哲理诗,深刻的哲理不是直白道明,而是借助镜子含蓄说出。正因为如此,才启人深思。“语言直率,风格明快,直抒胸臆”这一说法,是不切合诗歌语境的。 14答案:C。诗人以奇特的想象,表达了对母亲的真挚怀念,“亲情”是贯穿全诗的线索,母亲去世多年,不能说诗人的心是“冰凉”的,感情的基调是“哀婉悱恻”的。 15答案:C。细品全诗,可知:a处,主语是“阳光”,宾语是“眼帘”,“弄”字显然不当,据下文“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可知ab两处用的是拟人法,“照”和“射”不能产生拟人作用,所以a处应选“拨”。“飘、吹
23、、掠”也都不能产生拟人作用,所以b处应选“刷”。c处,“团”字与“松阴”搭配不当,“树”和“片”与“撑”字搭配不当。只有“伞”字,既能与“撑”搭配,又能与“庇护”搭配。比较四个选项,答案当为C。 16答案:A。有些考生知道闻一多是个民主主义战士,知道他的诗集死水内容多抨击黑暗现实,因而在做题时不加考虑地选择B项。这是不正确的。本题题干已经提示:这首诗是作者为长女立瑛三岁天折而作。即是为亡女而作,抒发的就一定是哀痛之情。所以答案应为A。 17答案:C。依据上面对诗歌的分析,B项不正确。诗中有比拟,但不是这些事物都用于比拟了,A项以偏概全,也不正确。D项“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表现主旨偏离太远。只有C项与悼念亡女紧相联系,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