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株洲市第十八中学2016年下学期期末考试暨必修一结业考试试卷高一年级 历史 时量90分钟 总分100分一、选择题(在下列选择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50分)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可见西周分封的主体是A功臣 B同姓王族 C先代贵族 D士大夫2家谱是记载某个姓氏家族子孙世系传承之书,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作用。中国古代与此相关的制度是A宗法制 B禅让制 C礼乐制 D郡县制3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
2、”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上述现象反映出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4史料记载,公元1384年9月1428日皇宫共收到奏章1160件,“庶务丛集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于是皇帝下令A设立丞相辅佐全国政务 B建中书门下处理军国要务C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D设军机处参与机要事务5右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请据此判断该图反映的是A唐代完善君主专制B宋代加强中央集权C元代发展中央集权D明代强化君主专制6“为了确保贵族不破坏他的改革,他放开城邦议事会的任职资格,不再考虑公民的出身和血缘,那些财产富裕的人都可以
3、进入议事会管理公共事务。”材料中的“他”是A梭伦 B克里斯提尼 C伯利克里 D苏格拉底7马克思曾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因为它们与罗马法制不相符合。”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罗马是一个真正的现代意义的法治社会B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维护和稳定帝国统治C罗马地方有自主权,不受罗马法的约束D罗马帝国是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8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中获益最大的是A农民 B城镇有产者 C金融资产阶级 D工业资产阶级91787年宪法“采取了比人类迄今所建立的任何政府所采取的还要多的防范和其它难以逾越的措施,以防止走向暴政。”其中
4、最主要的措施是A允许各州有自治权 B保障人民基本权利 C确立三权分立原则 D实行民主共和制度10以下文献,赋予本国国家元首最大权力的是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联邦宪法 C德意志帝国宪法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1最早提出带有资本主义色彩改革方案的先进中国人是A林则徐 B洪仁玕 C洪秀全 D康有为12某班进行“勿忘国耻”的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在同学们设计的展板上列出了如下内容,其中与史实不符的一项是A南京条约中英双方协定关税B天津条约外国公使进驻北京C马关条约允许外国人到中国的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D辛丑条约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13近代中国历史上的某位人士自我评价说:“予少年
5、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摇,自问亦未有何等陨越;乃无端发生中日交涉,至一生事业,扫地无余,半生名节,被后生辈描画殆尽。”这位名人最有可能是A曾国藩 B李鸿章C康有为 D孙中山14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之,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 B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C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历史潮流 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15有人在赞颂某场战役的诗词中写道:“八路传胜,交通破堑,铁路全僵。看千马奔腾,万军争秀;英雄济济,阵势堂堂,我部名师,攻占据点,鬼子哀鸣自退防。”这场战役应是A. 淞沪会战 B.
6、百团大战 C. 台儿庄战役 D. 辽沈战役 16有学者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要归纳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 下列符合该时期“由理想到现实”特点的史实是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 巴黎公社的建立C.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 十月革命的胜利17下列四幅图片是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一个缩影,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井冈山会师 会宁会师 平型关战役 淮海战役A B C D18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1927年国共分裂以后,毛泽东所采取的非正统做法,令他处在了与莫斯科和中共政治局对立的地位;然而他最终取得了共产党采用的所有策略中
7、最大的成功。”毛泽东采取的“非正统做法”A实现了革命中心地区由南方向北方的转移B建立了第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C以土地革命为核心形成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D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才因形势变化而改变19“一国两制”基础上回归的香港和澳门,发生的主要变化是A主权归属 B社会制度 C经济制度 D社会生活20在“文革”最严酷的时期,“朱德的扁担”被改编成“林彪的扁担”,朱德只是诙谐地笑道:“扁担可以先借给他用几天,迟早还是要还的嘛。”对此,最准确的理解是“文革”期间“左”倾错误盛行“文革”极大地推动了革命传统思想教育朱德对这种现状的结束充满信心朱德认为“文革”不是严酷的时期,扁担会要回来的A BC D
8、21新华网4月7日电:自1990年到2015年4月,共有30178名来自中国的维和人员在联合国执行维和任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中国热爱和平、积极履行国际义务的负责任大国形象。这体现了我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特点是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C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D重视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22“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这段话的主旨是A倡导求同存异 B开展全方位外交C反对美苏争霸 D重组
9、大国关系231992年9月,莫斯科的学生觉得历史课有点奇怪。老师对他们说不用课本,因为历史课本是两年前修订的。老师还说:“我不知道问什么问题,更不知道判什么答案是正确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俄罗斯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 B苏联时期虚构捏造历史C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发生剧变 D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24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说:“美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等待,即使美国存在的问题日益恶化。与此同时,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我无法接受美国成为二等国家。”这表明 A一超多强的格局被打破 B美国已沦为二等国家C新的国际格局已经确立 D
10、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252015年11月7日下午3点,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会面,这是两岸领导人66年来首次直接会面。 早在1992年10月,海峡两岸的民间团体“海协会”和“海基会”就达成了“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是A停止对金门等地方的炮击 B用“一国两制”的方针和平统一台湾C两岸实行通商、通邮、通航 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二、材料解析题 (本大题共2小题,满分30分,其中26题13分,27题17分)26(13分)阅读下列材料:高中生学好历史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要想把历史学好,一定要把课本中的文字知识用图表、图示等多种方式呈现,把它变成自己容易掌握的知识线索。下
11、面就是某学生自己绘制的历史图示。阅读下列三幅图片并回答问题。(图1) (图2) (图3)(1)图1至图3所示的中央机构分别确立于哪个朝代?(3分)(2)从图1至图2,“相”的权力有什么变化?(4分)至图3所处朝代,“相”的命运又如何?(2分) (3)从图1至图3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什么趋势?(4分) 27(17分)阅读下列材料: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自主,站起来的中国人民才真正开始以平等的身份登上世界舞台,依据国际环境的特点和变化,开展积极灵活的外交工作,为我国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本题共16分)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
12、本国独立、自主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中国政府代表在日内瓦会议上 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在发言.材料三 1955年4月,毛泽东主席曾撰文提出:“应把五项原则扩展到所有国家的关系中去。”1954年12月11日,毛泽东在会见缅甸总理吴努时指出:“我们认为,五项原则是一个长期的方针。不是为了临时应付的。这五项原则是适合我国的情况的,五项原则也是适合你们国家的情况的,适合亚洲、非洲绝大多数国家的情况的。”1.材料一说明建国后我国实行的是怎样的外交政策?(2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先后采取了哪些外交的
13、基本方针?(5分)2.观察材料二中图人物,说明中国在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上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4分)3.以我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为例,谈谈你对材料三中毛泽东上述言论的理解(6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10分)28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发展,资产阶级日益壮大,展开了一系列反封建斗争。欧美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建立了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制度,开创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先河。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举出英、美、法、德四国政治体制确立的法律文献。(4分)并指出由此确立了哪两种类型的资本主义政治体制?(2分)(2)指出近代英、德两国的政治体制有什么主要区别?(4分
14、)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0分)29. 每年的11月1日,是我省统一的防空警报试鸣日,为纪念湖南抗日战争中的重大战役常德会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国内史学界关于抗战的时间问题有“十四年说”和“八年说”两种观点,请你分别指出两种观点的历史依据。抗日战争中华民族实行了全民族抗战,请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加以说明。(4分)(2)抗日战争中的首次大捷和最大胜利分别是什么?从国内角度概括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4分)(3)2014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请你简要谈谈设立国家公祭日的现实意义。(2分) 题次12345678910111213答案ADDCBCBCDCCDC题次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BDABDCAAAACD株洲市第十八中学2016年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答卷高一年级化学26题(共8分)(1)(2) (3) 27题(共4分) 0.2 mol/L 0.002 mol28题(共16分)(1) 蒸发; (2) 萃取分液;(3) 洗气; (4) 蒸馏29题(14分)30题(共8分)(1)1:2(2)2.24L(3)0.6moL;86.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