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邯郸市大名一中等六校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1. 论语先进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论语术而曰:“子不语怪、力、乱、神。”上述思想蕴含的主张是A. 以民为本B. 关注民生C. 人性向善D. 关注现实【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的言论说明孔子反对盲目崇拜鬼神,更反对不把人世间的事情做好而把时间、精力、金钱都花费在敬奉鬼神上面,提倡关注社会现实人事,所以本题答案选D,“以民为本”“关注民生”“人性向善”
2、与材料无关。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儒家的思想。2. 下表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的思想主张,这说明当时儒家提倡“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道家提倡“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于天下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墨家倡导“兼相爱”,“交相利”兵家强调“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A. 各学派均关注人与自然B. 民众对社会安定的渴望C. 各学派的主张渐趋一致D. 思想服务于统治的需要【答案】B【解析】【详解】由表格信息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都反对战争。这反映了当时民众对社会安定的渴望,故选B项;材料体现不出人与自然的信息,故A错
3、误;在某个问题上看法一致,不意味着各学派的主张渐趋一致,故C说法错误;春秋战国时期,争霸和兼并是诸侯的意愿,而材料体现的是反对战争,故D说法错误。3.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材料中“改造了儒家思想”主要指汉代学者( )A. 宣扬“君权神授”,否定王位世袭B. 融合了道家和佛教的思想C. 神化君权并约束君主作为D. 从根本上否定了仁政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指的是西汉董仲舒融合阴阳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改造儒学,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思想
4、。新儒学强化君主集权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主权力的膨胀,故选C;汉代学者站在统治阶级立场,并不否定王位世袭制或皇位世袭制,排除A;B是宋明理学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排除;仁政是儒学的重要内容,汉代儒学不是否定而是弘扬仁政思想,排除D。4. 西汉名臣丙吉起自狱法小吏,“后学诗礼,皆通大义,及居相位,上宽大,好礼让”;名臣黄霸少学律令,后“从夏侯胜受尚书,力行教化而后诛罚”,终以循吏闻名。两人的经历反映了汉代A. 儒学独尊地位已经确立B. 呈现儒法思想的结合C. 儒学助推官吏能力提升D. 法家思想不符合潮流【答案】B【解析】【详解】丙吉起自狱法小吏,后来学习儒家经典礼诗,黄霸少学律令,后来师从夏侯胜,学
5、习儒家经典尚书,前者上宽大,好礼让,后者以循吏闻名,由此说明汉代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相结合,B正确;通过题干无法判断儒学的地位,排除A;题干只反映了两人的思想经历,其行政能力是否提升,以及提升是否由学习儒学所得都难以得出,排除C;根据“力行教化而后诛罚”可知,法家思想在当时是符合时代需要的,排除D。5. 唐代韩愈认为“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的做法,会导致国人全都要沦为夷狄的危险,继而他A. 反对佛教的来世说B. 推动宗教相互融合C. 力主复兴传统儒学D. 宣扬经世致用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的做法,会导致国人全都要沦为夷狄的危险”可
6、知此时韩愈反对异质文化凌驾中国文化之上,力主复兴传统儒学,故选C项;根据材料“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的做法,会导致国人全都要沦为夷狄的危险”可知此时韩愈反夷狄之法,并非“佛教的来世说”,排除A项;三教合一潮流推动宗教相互融合,与韩愈无关,排除B项;顾炎武宣扬经世致用思想,与韩愈无关,排除D项。6. 明朝年间,某思想家提出:“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该思想家是A. 陆九渊B. 王守仁C. 朱熹D. 程颐【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纯乎天理之心”
7、,结合所学可知,王阳明赋予“天理”以崇高地位,强化“良知”的性质和作用,其目的就是以此来激起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增强人们践行封建道德伦理的自觉性,故选B;陆九渊是南宋思想家,排除;朱熹、程颐是理学思想家,主张格物致知,不符合“不须外面添一分”,排除C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纯乎天理之心”,联系王阳明的思想分析解答。7. 李贽在著作中把一向被斥为“聚敛之臣”的桑弘羊列为富国名臣。在叙述桑弘羊的主要理财措施盐铁、均输(调剂运输)平准(平抑物价)酒榷之后,对昔日史家作出的“民不益赋(增加赋税)而天下用饶”的评价,李贽一再赞叹道:“真,真!”材料反映了A.
8、桑氏理财措施促进市场竞争B. 汉朝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C. 明朝工商皆本观念开始出现D. 李贽重民安民的民本思想【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盐铁、均输(调剂运输)平准(平抑物价)酒榷”反映了汉朝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这并不能促进市场的自由竞争,故A排除;桑弘羊的主要理财措施也不能说明汉朝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故B排除;李贽对桑弘羊的肯定评价也不能说明明朝工商皆本观念开始出现,故C排除;材料“民不益赋(增加赋税)而天下用饶真,真”反映了李贽对百姓利益的关注,体现了重民安民的民本思想,故D正确。8. 古代有学者认为,周孔与宋儒的根本区别在于:宋儒“只教人明理”,而“孔子则教习事;他还认为只有“能
9、斡旋乾坤,利济苍生,方是圣贤”.据此可知,该学者A. 主张重建儒家伦理规范B. 倡导经世致用的思想C. 力图冲破周孔儒学束缚D. 推崇重利轻义价值观【答案】B【解析】【详解】该学者批评宋儒,认为孔子之学“教习事”,主张“能斡旋乾坤,利济苍生,方是圣贤”,可见其倡导经世致用,B正确;学者强调的并不是伦理规范领域,排除A;学者主张回归周孔,批判宋儒,排除C;题干与重利轻义无关,排除D。9. 据表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史料出处至于缮写、模勒(雕刻之文),铉(炫)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白氏长庆集序(824年)中和三年癸卵夏(883年)阅书于重城之东南,其书多率雕版印纸,漫染不可尽晓家训序咸
10、通九年(868年)四月二十五日,王瑜为二亲敬造普施1899年敦煌发现雕版印刷品金刚经A. 文献史料的主观性须甄别使用B. 不同史料导致历史真相多样化C. 雕版印刷术在唐代已得到应用D. 历史结论必须要依靠考古证实【答案】C【解析】白氏长庆集是唐代白居易作品集,“模勒(雕刻之文)”说明当时雕版印刷术的应用。883年处于唐代,“其书多率雕版印纸”说明雕版印刷术的应用。敦煌发现雕版印刷品金刚经也说明唐代存在雕版印刷术,故C正确;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文献史料的主观性的甄别问题,故A错误;三段材料都反映了雕版印刷术在唐代已得到应用,并不能说明“历史真相多样化”,故B错误;“历史结论必须要依靠考古证实”说法
11、过于绝对,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提取材料关键信息,学生应该从三段材料的相同点出发,找出雕版印刷术的共同点,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10. “甲骨文的美术性格使书写者和读者都能发挥其想象力,创造新的审美享受和思想境界,能使同一文字互相会意,正好弥补了中国地大、方言甚多这种语音上的缺陷。”该观点意在说明甲骨文A. 有利于统一文化的形成B. 加速了周边民族的汉化C. 有助于中央集权巩固D. 消除了区域交流的障碍【答案】A【解析】【详解】甲骨文有“使书写者和读者”创造新的审美享受和思想境界,“使同一文字互相会意”,“弥补了中国地大、方言甚多的缺陷”的特性,这一观点意在说明
12、甲骨文有利于统一文化的形成,A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甲骨文对周边民族的影响,B项错误;材料没有分析甲骨文对中央集权的作用,C项错误;“消除了区域交流的障碍”的说法绝对,D项错误。11. 北宋山水画作品晴峦萧寺图雪景寒林图早春图等,章法处理都呈现出宾主分明,众山拱伏主峰的景观十分注重山峰的主客、宾主之位置经营,以及相互朝拱环抱、顾盼有情的画面形象。这表明宋代A. 商品经济发展繁荣B. 道家思想受到尊崇C. 理学观念影响绘画D. 艺术呈平民化趋势【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学到宋代发展为理学,理学强调的是存天理,灭人欲,以便维护封建等级秩序。材料“众山拱伏主峰的景观十分注重山峰的主
13、客、宾主之位置经营,以及相互朝拱环抱、顾盼有情的画面形象”体现的是对等级秩序的维护,说明理学观念影响绘画,C选项符合题意;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冲击等级秩序,A选项排除;道家强调的是无为而治和逍遥的人生态度,材料不能体现,B选项排除;材料中的山水画比较高雅,无法体现艺术呈现平民化的趋势,D选项排除。12. 诗经商颂充分体现了殷人祭祀先祖(鬼神)时那种恭敬虔诚、谨严端肃,表现出惶畏的心理;诗经周颂则渗透了强烈的伦理道德精神,颂词大多现实化、生活化了。这一变化体现了A. 王权神秘色彩的强化B. 朴素的人文主义色彩C. 宗法等级观念的淡化D. 天道与伦理完全分离【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诗
14、经周颂则渗透了强烈的伦理道德精神,颂词大多现实化、生活化了”可以看出,人们从对先祖鬼神的尊敬变为对现实中的人本身的关注,体现出朴素的人文主义色彩。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涉及王权,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宗法等级观念的变化,排除C项;D项中的“完全分离”说法绝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13. 从认为”外来之物,皆不过以供玩好,可有可无”到提出“师敌之长技以制敌”,林则徐在思想观念上迈出了重大一步。这实际上A. 突破了传统的“华夷之辨”观念B. 达到了“师敌之长技”的根本目的C. 已经超越了“中体西用”的范畴D. 体现了中国自给自足的封闭状态【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外来之物,皆不过以供玩好,可
15、有可无”体现了传统的“华夷之辨”观念,“师敌之长技以制敌”实际上承认了“夷”的进步,故A正确;“师敌之长技”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所以该思想并未超越“中体西用”的范畴,故BC错误;D与材料无关,排除。14. “(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A. “经世致用”B. “中体西用”C. 维新思想D. “兼容并包”【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联系所学,鸦片战争之后民族危机严重,洋务派实践了向西方学
16、习器物的过程,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之下,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符合题意的是B项,C项是维新思想,不是向西方学习的开始,A项中没有受西方思想的影响,D项是新文化运动中北大的办学方针,不符合题意。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西学东渐中体西用15. 据学者研究,晚清成册的小说至少在一千种以上,其中翻译多于创作,翻译的数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但18401899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仅7部,这主要是因为当时A. 闭关锁国状态刚刚被打破B. 西方文化的传播遭到顽强抵制C. 国人更关注西学中的器物与制度D. 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强大影响力【答案】C【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开始被打破,一般来说,这时候
17、翻译外国的小说应随着闭关锁国状态的打破而增加,但是实际情况却相反,18401899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远远少于晚清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在民族危机不断加重的情况下,中国的有知之士认为中国的落后在于科学技术与制度上不如西方国家,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故C项正确,A项排除;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排除。【名师点晴】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有识之士为战争所惊醒,开始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认为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中国的科学技术不如英法等国,但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使地主阶级的梦想破灭,之后资产
18、阶级维新派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得出应该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即君主立宪制,但最终没有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没有能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而题干中的时间正好符合学习西方的器物与制度的内容。16.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商务篇中指出:“商以贸迁有无,平物价,济急需,有益于民,有利于国,与士、农、工互表里。士无商则格致之学不宏,农无商则种植之类不广,工无商则制造之物不能销。”他意在A. 批判清政府对外政策B. 发展贸易和西方进行商战C. 改变传统的贱商观念D. 实行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商以贸迁有无,平物价,济急需,有益于民,有利于国,与士、农、工互表里。士无商则格致之学不宏,农
19、无商则种植之类不广,工无商则制造之物不能销”强调了商业的地位和对国计民生的有益之处,意在改变传统的贱商观念,C正确;郑观应强调的是商业而非对外政策,排除A;郑观应强调商业地位和作用,未明确是否与国外商战,排除B;郑观应并未提出要建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排除D。17. “西人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提出这一主张的是中国近代A. 地主阶级改革派B. 地主阶级洋务派C 资产阶级维新派D. 资产阶级革命派【答案】C【解析】【分析】“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符合君主立宪制特点,属于维新派主张,故C正确;地主阶级改革派主张不主张设置议院,故A错误;洋
20、务派主张学器物,故B错误;革命派主张推翻政府统治,故D错误。【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18. 辛亥革命后,一些先觉分子指出“现有政府不可恃,现有政治不可恃”,进图富强,“还要反求诸人民”。由此,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可见,“先觉分子”发起新文化运动的动机是A. 依靠人民,反对专制B. 启蒙思想,唤醒民众C. 人民革命,救亡图存D. 依托民众,文学启蒙【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可知,一些先觉分子发起新文化运动的动机是,认识到“人民”在“进图富强”中的重要价值,可见,其动机在于发动人民。联系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可知,新文化运动的动机是启蒙思想,唤醒民众,B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唤
21、醒民众以实现富强,而非反对专制,排除A;人民革命与新文化运动不符,排除C;文学启蒙只是手段,而非动机,排除D。19. 有学者认为,五四爱国运动使新文化运动得以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并产生了新的面貌。新面貌是指()A.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B. 使用白话文成为社会共识C.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D.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步广泛的传播,这属于五四运动带来的新面貌的表现,故选D项;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是辛亥革命的影响,排除A项;使用白话文成为社会共识的说法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应该是新中
22、国成立,排除C项。故选D。20. 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必须依靠广大贫农作革命先锋,团结中农和其他可以争取的力量,彻底摧毁地主阶级的政权和武装力量,建立农民协会和农民武装,由农民协会掌握农村一切权力,然后进行减租减息、分配土地等斗争。这表明当时中共A. 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B. 创建了人民革命军队C.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 重视农民问题的探索【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建立农民协会和农民武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对农民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说明国民革命时期,中共重视农民问题,故D项正确;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创作于国民革命时期,而走农村
23、包围城市的道路是土地革命时期形成的,故A项排除;1927年8月南昌起义,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故B项排除;C项是1937年9月,排除。21. 1992年5月,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对中国探访,问到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之后中国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人们几乎是众口一词地告诉他,最大的变化是思想观念的变化。在这一“变化”影响下,中国A. 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B. 系统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C.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D. 召开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关于真理标准讨论始于1978年,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系统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1978年党的十三大,
24、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92年,受南巡讲话影响,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C正确;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故选C。22. 下图是由丁聪、方成、华君武等老一代漫画家于1956年集体创作的万象更新图。画面中有名有姓的作家就有一百多人,如:茅盾、老舍、周扬、巴金、冰心、赵树理等,在漫画的前面,有一首长达四页的“万象更新”解说诗,题目为作家们掀起一个创作的高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作家杨沫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之歌与这幅漫画创作时代背景不同B. 现代京剧红灯记、沙家浜等样板戏与这幅漫画创作背景相同C. 这是一幅反映文艺工作者投身于火热生活贯彻“双百”方
25、针的漫画D. “双百”方针鼓舞下漫画所体现的这种蓬勃发展势头得到长期延续【答案】C【解析】题干时间是1956年,以及“茅盾、老舍、周扬、巴金、冰心、赵树理”作家说明是双百方针指引下的文学作品的繁荣,C正确;青春之歌是“双百”方针影响下作品,A错误;红灯记、沙家浜等属于文革时期,C错误;D中长期延续说法错误。23. 随着科技的发展,航天技术越来越“亲民化”。1987年以来,中国已多次成功利用返回式卫星和高空气球进行探索性的航天育种试验,选育出的太空蔬菜已经开始在全国大面积种植。这表明A. 我国航天技术世界领先B. 传统农业日渐衰落C. 航天技术带动国民经济发展D. 我国已走上可持续发展轨道【答案
26、】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航天技术的发展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发挥了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故C符合题意;材料反映我国航天技术的“亲民化”,并未突出世界领先地位,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比较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材料无关可持续发展的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4. 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科学教育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1977年8月召开了科学教育座谈会1977年12月恢复高考招生制度1978年3月召开全国科学大会1982年底科技界拨乱反正任务完成据此可推知,当时A. 计划经济体制遭否定B. 思想解放助推科教改革C.
27、 社会公平公正重建D. 经济发展急需科教人才【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信息表明,改革开放前后,科教领域逐步实现拨乱反正,公平公正得以重建,故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科教领域,而非经济领域,排除A项;1977年还未实现思想解放,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出经济发展的需求,故D项错误。25. 古希腊雕塑各个时期表现手法各有特色,经过了从“僵直的站立”到“放松的右腿”再到“自由运动的身体”进而走向了“弄姿作态”的艺术呈现方式。材料主要反映了古希A. 受到了东方艺术的影响B. 人文主义的不断发展C. 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D.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答案】B【解析】【详解】由“僵直的站立”发展到“弄姿作态
28、”可知古希腊的雕塑越来越重视人的肢体动作,体现了对人的重视,是人文主义不断发展的表现,故选B;材料无法体现东方艺术对古希腊雕塑的影响,排除A;古希腊雕塑注重人文主义也不能说明其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排除C;材料主要体现了古希腊人文主义的发展,没有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排除D。故选B。26. 苏格拉底认识到当时社会已从原来的“有序”变成“无序”从原来的“治”变成了“乱”。外部世界的失落,促使他转而经营人的内在精神大厦的设计和建没。“内在的精神大厦的设计和建设”指A. 重建雅典的有序社会B. 恢复雅典城邦的繁荣C. 构建民主和谐的社会D. 重构社会道德价值观【答案】D【解析】【详解】当时社会已从原来
29、的“有序”变成“无序”从原来的“治”变成了“乱”,指社会秩序混乱,道德沦丧,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重构社会道德价值观,故D符合题意;ABC是外在的社会建设,不属于“内在的精神大厦的设计和建设”,排除。27. 在西方文化中,“人文精神”通常是指人文主义、人本主义,而“人文精神”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内容。下列最能体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是A. “人是万物尺度”B.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C.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D. “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答案】C【解析】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提倡以人为中心,强调人性,肯定人的价值和
30、尊严,C项最能体现这一时期的人文精神。故答案为C项。A项是智者学派的观点,B项是宗教改革的观点,D项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主张,均排除。点睛:文艺复兴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动以神为中心;强调人性;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现世幸福、追求自由和知识。文艺复兴运动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高扬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这场运动发现了人和人的伟大,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创造力,是近代西方人文主义兴起的标志。28. 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夜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典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
31、”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A.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B. 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C. 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D. 使宗教神权、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遭到沉重打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丁路德的“福音体验”因信称义,即信仰上帝即可得救的重大意义在于,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B项正确;马丁路德的“福音体验”和宗教改革运动并未动摇“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A项错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古希腊的智者运动,不是16世纪马丁路德等人的宗教改革运动,C项错误;使宗教神权、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遭到沉重打击的是启蒙运动,不是宗教改革运动,D项错
32、误。29. 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要求的“平等”往往局限在“市民”范围之内,而启蒙学者中较先进的人物则把平等明确地扩大到一切人,且从政治平等上升到财产平等。这一变化反映了A. 市民阶层力量削弱B. 封建专制统治加强C. 人文主义不断传播D.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到了启蒙运动时期,资产阶级对社会改造的能力和目标增强,对“平等”的追求在范围上不断扩大,在内涵上逐渐拓展,这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的,D项正确;资本主义发展,市民阶层会壮大,A项与史实不符;B项是背景,与材料现象出现没有直接关系;材料体现的是人文主义精神随着启蒙运动发展,不是得到“
33、传播”而影响扩大,C项是结果。30. 英国思想家霍布斯提出了“社会契约”的思想,认为国家是通过“社会契约”而创造的。这种思想在当时A. 否定了“君权神授”的观念B. 体现了反对君主制度的精神C. 成为民主共和体制的理论基础D. 为三权分立理论打下了基础【答案】A【解析】【详解】“社会契约”的制定者是人民,不是君主,也不是上帝,因此否定了“君权神授”的观念,A正确;霍布斯是英国人,是主张君主制的,B排除;通过“社会契约”而创造的国家,可以是君主制,也可以是共和制,可以理解为民主制的理论基础,不能理解为共和体制的理论基础,C排除;“社会契约”不等于权力分立,更不等于三权分立,D排除。二、非选择题(
34、共55分,其中第31题18分,32题25分,33题12分)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传统的文化优越感,在鸦片战争中受到了一次不大的冲击。堂堂天朝竟败在了“蕞尔岛夷”手下,着实使君臣们为之一惊。但这场战争毕竟只使君臣慑于对手的船坚炮利,中西之间还只是在器物层次上发生文化冲突。所以一时的忧患意识和战败的屈辱感很快随着和约的订立而烟消云散。拍岸的惊涛,峰回路转,化作阵阵水沫,依然是死水一泓。“都门仍复恬嬉,大有雨过忘雷之意”。君臣们仍然在自圆自足的文化心理支配下昏昏睡去。摘编自沈渭滨困厄中的近代化材料二 “中体西用”正是在中国的大门被强行打开不久产生的一种社会思潮。这种社会思潮的出
35、现,正说明一些中国人改变了“夷夏之防”的旧观念,提出了如何学习西方的一种战略思想。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的第一阶段,封建文化充斥于中国。守旧者占绝大多数,“中体西用”的提出者们只好在维护“中体”的大旗下学习“西学”。如果没有“中体”作为皮,则“西学”之毛亦无所依托。当时除了“中体西用”,还找不出更好的口号来。摘编自王双印“中体西用”思想的制约与甲午之败材料三 甲午战争后各方人士包括维新派知识分子、朝廷及地方的开明官员,如梁启超、孙家鼎、陈宝箴、盛宣怀等人,都突破了洋务派对“中体西用”的解释。他们认为洋务派的变法仅“是变事耳,非变法也”;只向西方学习器械、技艺,尚未学其根本,仅是触其“皮毛之皮毛
36、”而已,若要改变中国积弱积贫之现状,必须“尽弃旧习,再立堂构”,这些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对“体”进行变革的要求。摘编自刘长生“中体西用”思想与维新运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对西方的认识及其说明的问题。(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体西用”思想在当时的作用。(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战争后维新人士突破“中体西用”思想的原因。【答案】(1)认识:统治者认可西方的坚船利炮;认为中国制度仍优越于西方;以传统的蛮夷观念看待西方国家。说明的问题:长期以来的海禁和闭关锁国,使中国对世界变化的认识甚少;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越感造就了“天朝上国”思想,对西方易产生
37、鄙视心理;鸦片战争对清廷的冲击力度较小,民族意识尚未真正觉醒。(2)作用:缓和了中西文明的冲突,促进了中西文化的融合;削弱了引进西方科技的阻力,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开启。(3)原因: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证明了“中体西用”的不足;西方宪政思想的传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改革呼声日益强烈。【解析】【详解】(1)认识:根据材料“堂堂天朝竟败在了蕞尔岛夷手下”可归纳出以传统的蛮夷观念看待西方国家说明的问题;根据材料“但这场战争毕竟只使君臣慑于对手的船坚炮利”可归纳出统治者认可西方的坚船利炮;根据材料“中西之间还只是在器物层次上发生文化冲突”可归纳出为中国制度仍优越于西方。问题:关于出现这种认识可从当时中
38、国的对外政策、传统文化的影响、对清政府的冲击力度较小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2)作用:根据材料“当时除了中体西用,还找不出更好的口号来”和所学知识可知,关于中体西用的作用可从促进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减少西方科技传播的阻力及促进中国近代化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3)原因:关于甲午战后维新人士突破“中体西用”思想的原因可从当时民族危机加深、西方宪政思想的影响及洋务运动的破产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32. 人文主义精神是推动欧洲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虽然现代学者对这些早期希腊的思想家钦佩不已,但许多与他们同时代的希腊人却带着怀疑的眼光来看待这些似乎忽视神去探索世界的人。(美)丹尼斯谢
39、尔曼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1)以古希腊智者学派为例,说明“这些早期希腊的思想家”为什么遭到同时代的希腊人的怀疑?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希腊思想家的观念产生的社会政治经济根源。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部分意大利人文主义学者作品作品作者内容简介歌集彼特拉克以热情的笔调褒扬了人的纯真的爱情论贪婪波吉奥人生的目的就是赚取财富,而不是拯救灵魂,“每个人具有追求金钱的天生欲望”,即便是教士也是如此论人和美德与尊严曼内帝“上帝地把人作为最美丽、最诚实、最富有和最终是最有力量的创造物所塑造出来的”,而且赋予人以“伟大的本性”,并创造了这一世界交给人去统治与管理。据孟广林人的发现与世界的发现整理(2)据材料二指出
40、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新特点。材料三 康德认为只要给民众以自由,启蒙便水到渠成。启蒙要求人们有勇气公开地运用自己的理性,这便要求个人不再盲从于权威,要求个人敢于以学者的身份对一切听众或读者说话。在启蒙思想家看来,西方传统社会过分束缚了人的自由。如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写道“人生而自由,却处处受缚于锁链。”摘编自卢风著启蒙之后(3)据材料三,归纳启蒙思想家的观点。请你谈谈启蒙运动时期自由思想发展所起到的作用。【答案】(1)原因: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价值,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根源: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到顶峰;奴隶制工商业的发展。(2)特点:追求爱情;追求财富;提倡人性。(3)观
41、点:自由是启蒙的前提;自由受到了专制(权威)的束缚。作用: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解析】【详解】(1)原因:结合智者学派主张进行分析即可,如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价值,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根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智者学派出现的政治、经济根源主要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到顶峰;奴隶制工商业的发展。(2)特点:根据材料“以热情的笔调褒扬了人的纯真的爱情”可归纳出是追求爱情;根据材料“人生的目的就是赚取财富,而不是拯救灵魂”可归纳出对财富的追求;根据材料“上帝地把人作为最美丽、最诚
42、实、最富有和最终是最有力量的创造物所塑造出来的”可归纳出提倡人性。(3)观点:根据材料“康德认为只要给民众以自由,启蒙便水到渠成”可归纳出自由是启蒙的前提;根据材料“西方传统社会过分束缚了人的自由”可归纳出自由受到了专制束缚。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它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儒家思想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延续了孔子“礼”的思想,强调的是对等级社会秩序的尊崇,逐渐成为了封建统治者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材料二 儒家思想的现实精神与乌托邦性格
43、,使之与君主专制既结合又存在着深刻的紧张、摩擦与冲突,从而造成了对专制君主的某些内在的制约调节机制。结合汉代至明清时期儒家思想与君主专制的关系,探讨以上两种观点。(要求:任选以上一种观点加以论证,观点明确,史实准确)【答案】同意观点一:儒家思想维护了君主专制。论证: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了“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的思想,融合了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维护了君主专制;宋代儒家的程朱理学学派进一步宣扬“三纲五常”,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为维护君主专制提供了理论武器;明清时期,儒家的“四书五经”成为科举考试的基
44、本内容,从而控制了人们的思想,成为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因此,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明显起到了维护君主专制的作用。同意观点二,儒家思想对君主专制起到了制约作用。论证: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思想,劝解君主施行仁政,不要推行暴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南宋朱熹提出“正君心”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明清时期,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抨击君主专制,并提出一些制约君主专制的措施,如“法治”、“众治”、扩大学校职能等,发展了儒家思想中的民主因子。因此,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对君主专制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解析】本题属于开放题,首先要依据材料中的观点,围绕材料一“封建统治者维护君主专制的工
45、具”观点发表看法,结合所学从儒家思想发展对于封建统治作用回答;围绕材料二“对专制君主的某种内在的制约调节机制”观点搜集论据,论证从儒家思想对于制约君主专制,防止保证的角度说明回答,最后总结观点即可。【点睛】探究开放型非选择题一般提供的材料不完备性、设问的开放探究性、问题设置难度较大、答案的不固定性等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在不同知识能力水平基础上,分析、思考、质疑、批判与探究历史问题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探究开放型非选择题的呈现形式多样化,针对不同的题型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1. 情景开放型。这类试题一般是给出一段文字或图片、表格,让同学们通过识图或分析表格、材料完成相关问题。解答这类题时经常需要利用一些原理和史学常识解答。 2. 角色体验型。创设历史情景,让学生充当历史当事人,进行角色体验。这种开放题,较能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综合评价能力、创新意识和情感体验品质等。注意解答时根据自己熟悉的内容进行整理。3. 仿写型。即给出一份样本,要求学生仿照样本的内容,根据列出的条件完成测试的题型。4. 多种评价型,即通过创设新情境给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历史结论、历史观点,命题者对此不作评判性界定,由学生选定论证的切入点。解答这类试题时,只要学生能够自圆其说,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