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语文试题(B)参考答案一、(15分)1D ( 宕荡)2B (“娇嫩”指柔嫩,“娇弱”指娇柔弱小;“浮”与“云彩” 不搭配。)3C (“幽香”如“一串琶音”是通感,“水面”如“一串琶音”不合语境;“倾听”的后面跟两个并列宾语“旋律”和“和声”,换成“音乐”和“和声”则并列不当。)4D( A“沸反盈天”形容喧哗吵闹,乱成一团。B“狭路相逢”多指仇人相遇,难以相容。C“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D“向死而生”意指明白了生与死的关系,因而能勇敢地面对死亡,积极地生活。)5B(A搭配不当,删去“引导和”。C成分残缺,删掉“对于”。D“孩子母亲外出的”有歧义,改为“母亲外出的孩子”。)二、(
2、12分)6B(举:攻占)7A(A都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却”。B两个“之” 都是结构助词,前一个相当于“的”;后一个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两个“于”都是介词,前一个表比较,后一个引出动作的处所。D前一个“以”是介词,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以便”;后一个是介词,可译为“凭借”。)8D(“时”指“当时”;“围棋与摄书”是两个动作,应分开;“了”在这里的意思是“全”。)9D(谢安不在战场)三、(24分)10(1)假使六国各自爱护自己的人民,就足以抵抗秦国;秦国爱护六国的人民,就可以传递三世以致万世而做皇帝,谁又能消灭它呢?(5分)(2)符融骑马在阵地上飞跑巡视,想统帅约束那些退却
3、的士兵,战马倒了,被晋兵所杀,前秦军队于是溃败。(5分)11(1)承上启下。上阙“追往事”,回忆当年杀敌壮举;下阕“叹今吾”,感叹如今英雄迟暮、壮志难酬。(答出“承上启下”2分,另外两点各1分)(2)把论述抗敌策略的文章换成了种树的闲书,表达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和愤懑。(4分)12(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3)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6分,每空1分)四、(12分)13(4分)(提示:是起始句,承接上句谈前方“不确定性”的特点,承接,承接描述“如痴如醉的状态”)14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首次引入“经济效益核查” (4分)15(1)(“他们”与前面“这些
4、老人”重复;“广大”与“莘莘”重复)(2分)(2)(句号应该在引号内;分号应为问号)(2分)五、(27分)16泼辣能干 机智乖巧 说话得体 (意思正确即可)( 3分,每个要点1分)17侧面烘托(或侧面描写)。如(1):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这是通过其他人的行为来烘托;(2)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她是我们这儿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凤辣子就是了。”这是通过贾母的话侧面烘托。(2分,答出“侧面描写1分,举例恰当1分)18(1)王夫人的笑,是会意之笑。王熙凤是否给黛玉预备衣裳,无人知道,虽然她说得滴水不漏,但王夫人心知肚明。(2)王
5、夫人的笑,也是欣赏之笑,表现她对王熙凤机智的认可。( 4分,每个要点2分)19承上启下,既是对第一段内容的补充、解释,又自然而然地引出下文对柿子品性的描写与论述;在行文上使文章波折起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4分,每个要点2分)20(1)运用拟人手法,活灵活现地写出了青果们急于成熟的心理,与后文写柿子的淡定从容构成鲜明对比。(2分)(2)运用比喻手法,用“晨曦里一轮喷薄初升的朝日”比喻柿子,既形象地写出了柿子红的状态,又饱含了作者的热爱、赞美之情。(2分)21这段文字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柿子在任何情形下都始终如一的坚韧品性,抒发了对柿子高贵品性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引用、化用诗词名句,生动形象地写出时间的推移和季节的更迭,富有文采,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4分,每个要点2分)22(1)不迷乱心性,不赶浪潮,不追时尚;(2)淡定从容,不急于求成;(3)谦和退让,不抢风头,与世无争;(4)不单纯追求外表的装扮,注重彻里透外的浸染;(5)坚忍不拔,坚持不懈。(6分,每个要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六、(60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