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教材)人教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精练: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12299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5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人教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精练: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教材)人教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精练: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教材)人教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精练: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教材)人教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精练: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教材)人教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精练: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新教材)人教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精练: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新教材)人教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精练: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新教材)人教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精练: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新教材)人教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精练: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新教材)人教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精练: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新教材)人教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精练: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课后篇巩固提升合格考专练1.有人把经济上的竞争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1914年以前,这种“竞争”最激烈的国家是()A.英国和美国B.英国和法国C.法国和德国D.英国和德国答案D解析题干信息“1914年以前竞争最激烈”是解题的关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英、德两国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殖民地和市场的冲突最为激烈。2.坦克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的新式武器,首次在哪次战役中使用()A.凡尔登战役B.索姆河战役C.马恩河战役D.日德兰海战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中,英

2、国在索姆河战役中首次使用坦克,故B项正确。3.凡尔登战役被称为“绞肉机”,索姆河战役被称为“地狱”,是因为这两场战役()A.战役规模巨大B.双方投入兵力很多C.持续时间特别长D.伤亡数字特别巨大答案D解析根据“绞肉机”“地狱”可知,战役伤亡数字特别巨大。4.“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子弹嘘嘘,大炮隆隆,我不想再呆在这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英军中流行的这首歌在研究下列哪一问题时最有价值()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的反战情绪B.新式武器的广泛使用C.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国伤亡情况D.英国的民族主义情绪答案A解析“我要回家!我不想再呆在这里”说明士兵们已经厌倦了战争,B、C、D三项与材料无关,故A项正确。5

3、.为了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德国海军与英国海军在日德兰海域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海战,结果()A.德国打败英国舰队并取得制海权B.英国舰队虽然损失较大,但仍掌握着制海权C.德国舰队以巨大代价取得了制海权D.英国舰队损失较小,并稳固地掌握着制海权答案B解析在日德兰海战中虽然英国舰队的损失大于德国舰队,但英国海军仍然掌握着制海权。6.1915年5月7日,英国客轮“卢西塔尼亚”号遭德国潜艇击沉,遇难者中有128名美国人。英国政府立刻动员各种力量在各个中立国家不断报道该事件。英国的举动()A.促使美国迅速做出了参战决定B.有利于英国海军夺回制海权C.遏止了德国实施无限制潜艇战D.加剧了美德两国紧张的关系答案D

4、解析早在大战爆发前,美国同德国关系就已经十分紧张,这种宣传激起了中立国美国对德国的仇恨,从而加剧了美德两国紧张的关系,选D项。7.“烧毁柏林,吊死对方每个将领,并索要莱茵河畔的大片土地。”提出这一强烈要求的应是参加巴黎和会的哪国代表()A.英国B.法国C.美国D.意大利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看出该国要求对德国进行严厉制裁,结合巴黎和会上法国的目的,可以判断是法国。8.把历史的镜头回放到1919年,假如你作为一名中国外交官,和顾维钧等人一起代表中国出席巴黎和会,在这次会议上,你不会看到()A.会议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B.美国、英国和法国操纵了这次会议C.列宁率领苏俄代表团参加会议备受冷

5、遇D.会议通过了相当苛刻的对德和约答案C解析苏俄没有被邀请参加巴黎和会,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9.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华盛顿会议,依据美国的意志重构亚太地区的国际新秩序,然而却激化了()A.英法矛盾B.英德矛盾C.英日矛盾D.美日矛盾答案D解析华盛顿体系是由在华盛顿会议上所签订的各个条约以及通过的各种决议案所组成,该体系在承认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重新确定了远东、太平洋区域的帝国主义国际关系体系,但是该体系并没有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自此之后,美国、日本两个国家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的争夺愈演愈烈,故选D项。10.英美两国是盟友,有着特殊关系:共享基本价值观,几乎同文同宗。但在下列国际事务中,英美态

6、度不一致的地方是()A.国际联盟领导权问题B.日本归还中国山东问题C.限制德国海军军备问题D.德国赔款问题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对待战败国德国以及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的问题上,美英两个大国态度一致,而在国联的领导权问题上,英国排挤美国,这也成为美国未加入国联的原因之一。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在1914年战争爆发约六周之时,俄国社会主义者波特采夫致信英国泰晤士报:俄国所有政党和所有民族的代表,现在都与政府同心协力,这场与德国和奥匈帝国的战争,对俄国来说业已变成一次民族之战,对世界各族人民而言,亦是如此。摘编自美丹尼斯谢尔曼等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材料二与当初的期待相

7、违,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19151916年的欧洲战争在军事上没有明显的进展,陷入了所谓的“堑壕战”。两个阵营的士兵挖堑壕,时常发动进攻,仅能前进数米,或继续后退人们甚至怀疑这与国家的生存有什么关联。战争已不像当初人们相信的那样,是为了正义的高尚的战争,为国家流血是壮美的行为;其看法变为: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无论是对死去的人还是对国家都带不来丝毫的价值和利益摘编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根据材料一,指出波特采夫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态度并说明理由。(2)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两年后欧洲各国普通市

8、民对战争看法的变化及其原因。你认为还应该从哪一角度分析战争的性质?参考答案(1)态度:支持政府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理由:战争能够维护民族利益;战争能维护世界和平,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2)变化:由认为战争是正义的、是保卫国家到认为战争是丑陋的、对国家毫无意义。原因:战争持续的时间比预期的长,代价巨大;相持阶段(堑壕战)军事上难有明显进展,结局难料;对战争意义和目的的反思。角度: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但就某一国家而言,还应从侵略与被侵略的角度来分析。等级考专练一、选择题1.下表是根据大国的兴衰改编的“各强国工业生产排名变化表”,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排名1860年1870年1890

9、年1900年1英国英国美国美国2法国美国英国德国3美国法国德国英国4德国德国法国法国A.工业革命开展时间的先后决定了其工业的排名次序B.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欧洲强国走向衰弱C.美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大受益国D.工业革命进程中各国发展不平衡答案D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此后扩展到其他国家,因此1860年、1870年英国工业生产居首位;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几乎同时在几个国家发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英国逐渐被反超,体现了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故D项正确。2.(2019山东烟台高二第二学期期中)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保罗肯尼迪在大国崛起中说道:“第一强国对其他国家说,这不仅是我们的利益,也是你们的

10、利益。不摇晃梯子,不掀翻桌子,只要维持现状就好。”你认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有可能说这番话的国家是()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不摇晃梯子,不掀翻桌子,只要维持现状就好”,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发展,英国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强国,主张维护现有国家利益与殖民地,故选A项;依据所学知识,法国并非工业革命时期的第一强国,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和美国作为新兴资本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划分殖民地,故排除C、D两项。3.右图中的人物是德国战略家施里芬。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他为德国制订的计划最突出的特点是()A.注重以发展科技赢得战争B.

11、强调集中兵力和速战速决C.充分重视盟友的合作关系D.侧重挖掘各兵种作战潜力答案B解析根据“施里芬计划”,战争爆发后,德军首先要在西线集中兵力,先占领比利时,然后向法国发起进攻,争取速战速决。然后再将主力东调,打垮俄国。这个作战计划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强调集中兵力作战,强调速战速决,故B项正确。4.1917年4月,美国海军有军舰197艘,海军官兵6.7万人。到了1918年11月,美国的军舰已达2 000艘,海军官兵达50万人。这说明()A.美英海军力量处于同等地位B.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发了美国强大的军事潜能C.美国走上了扩军备战的道路D.美国放弃了“光荣孤立”的政策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于1

12、917年4月参加对同盟国集团作战,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8年11月结束;在此前后,美国军力的巨大变化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发了美国强大的军事潜能,故B项正确。5.有学者指出,20世纪20年代巴黎公约的发起人使用的“宣布战争为非法”的术语意味着存在一种普世的未成文的法律,违反这一法律而进行的战争被宣布是一种犯罪。这里的发起人主要是指()A.法国和德国B.法国和美国C.苏联和德国D.英国和法国答案B解析据材料“巴黎公约的发起人使用的宣布战争为非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出于保证自身安全的目的,联合美国在1928年与德、日、意等15个国家签署非战公约,故选B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德矛盾不可调和,

13、排除A项;20世纪30年代,苏德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英法同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建立的三国军事集团,与材料时间表述不相符,排除D项。6.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积极申诉收回胶州湾和胶济铁路的要求,并多方论证其应归还中国的观点。英、美、法等国代表认为“所请理由极为充分”。这一外交努力()A.表达了维护国家主权的要求B.改变了弱国外交形象C.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全力支持D.成功解决了山东问题答案A解析通过题干可知,在巴黎和会上,中方代表“积极申诉收回胶州湾和胶济铁路的要求”,并且“多方论证其应归还中国”,这反映出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积极要求,故选A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在巴黎和

14、会上,中国政府的弱国外交形象并没有改变,并且其维护国家主权的要求也没有实现,排除B项;题干只是提及了“英、美、法等国代表认为所请理由极为充分”,并没有说中国的要求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全力支持,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巴黎和会上,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即没有成功解决山东问题,排除D项。7.下图反映了同一地点(法国的凡尔赛宫)不同时间发生的两个历史事件:一个反映了德意志帝国的诞生,一个反映了德国战败后任人处置,一样的地点,不一样的心情和场景。基于历史的角度,两幅图片所示现象反映的主题最恰当的是()A.大国的衰落B.邪恶的终结C.分赃的场所D.战争的积怨答案D解析两幅图片反映的事件都发

15、生在法国的凡尔赛宫,前者是威廉一世宣告德意志帝国诞生,后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商讨处置战败的德国。“基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反映了法德两国的战争积怨,故D项正确。8.凡尔赛条约中,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性质的内容是()A.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给日本B.对德国的军备严格限制C.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D.限制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答案A解析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国家的分赃会议,故A项正确。9.历史上欧洲版图的变化往往与大规模战争有关。与欧洲国家数量骤然增加有关的战争是()A.拿破仑战争B.普法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D.第二次世界大战答案C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奥匈帝国瓦解,捷克斯洛

16、伐克和南斯拉夫等一系列新兴国家的出现增加了欧洲国家的数量,故C项正确;拿破仑战争只是保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战争,与国家数量增减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普法战争是局限于普鲁士和法国之间争夺领土的战争,与其他国家关系不大,故B项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是一些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兴起,欧洲只是对德国分区占领,国家数量没有明显增加,故D项错误。10.1918年12月22日陈独秀评论说:“美国大总统威尔逊的屡次演说,都是光明正大,可算是现在世界上第一个好人。”1919年5月4日他又评论说:“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的十四点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上述评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威尔

17、逊的“十四点原则”遭到反对B.列强同意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交给日本C.列强签署凡尔赛条约,中国外交最后失败D.美国参议院拒不批准凡尔赛条约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陈独秀在1918年12月评论美国大总统威尔逊“是现在世界上第一个好人”,到1919年5月4日他又评论“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总统威尔逊主张中国独立主权,引起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积极反应,而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引起中国民众对于西方大国强权的不满,故选B项;依据所学知识,因“十四点原则”中涉及国家主权,民族独立,赢得了民众的喜欢,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对于威尔逊态度的变化,而非强调

18、外交失败的结果,排除C项;依据所学知识,美国参议院拒不批准凡尔赛条约是由于美国没有获得相应的利益,排除D项。11.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与发展,其主要依据是()A.对战败国进行再次处置和掠夺B.进一步协调列强在中东的权益C.明确限制列强的海军军备竞赛D.调整了列强在亚太地区的关系答案D解析华盛顿会议未涉及对战败国的处置,故A项错误;华盛顿会议在凡尔赛体系没有涵盖的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建立起了帝国主义列强控制下的国际关系格局,故B项错误,D项正确;限制海军军备竞赛只是华盛顿会议的内容,巴黎和会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2.2018年11月11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纪念日,欧洲

19、各国举行隆重的活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世纪60年代,德国史学界展开了著名的“费舍尔大辩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完全责任说”由此成为定论,并历时半个世纪。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以及新时期德国经济和国际政治地位的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叙事模式发生了转向,“欧洲叙事”逐步代替了“民族叙事”。学界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责任问题产生了多种观点,“德奥主要责任说”“塞尔维亚承担共同责任说”,以及“大国集体责任说”等逐渐成为共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起源问题上,研究也呈现多元趋势。学者们开始关注战前大国的心态变化、高层政治和军事人物的活动,并讨论战争能否避免的问题。摘编自徐健21世纪德国学界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20、责任和起源问题的讨论(1)列举材料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责任和起源问题的主要观点。(2)概括材料中关于德国史学界产生多种观点的原因。(3)谈谈你对德国史学界产生多种观点的认识。参考答案(1)德国“完全责任说”“德奥主要责任说”“塞尔维亚承担共同责任说”“大国集体责任说”。(2)时代的变化、德国经济和政治地位的变化、叙事模式的变化、研究的多元化。(3)德国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责任和起源问题的历史研究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和政治地位的变化、研究视角等方面的变化而转变,从而产生新的历史认识;但也存在短时段研究历史,缺乏长时段认识历史的不足的问题;在当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依然有其现

21、实的积极意义。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完全责任说由此成为定论”,可知有德国“完全责任说”;根据材料“德奥主要责任说塞尔维亚承担共同责任说,以及大国集体责任说等逐渐成为共识”,可知有“德奥主要责任说”“塞尔维亚承担共同责任说”“大国集体责任说”。第(2)问,根据材料“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可知时代的变化;根据材料“以及新时期德国经济和国际政治地位的变化”,可知德国经济和政治地位的变化;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叙事模式发生了转向”,可知叙事模式的变化;根据材料“学界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责任问题产生了多种观点研究也呈现多元趋势”,可知学界研究的多元化。第(3)问,根据材料“随着新世

22、纪的到来以及新时期德国经济和国际政治地位的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叙事模式发生了转向学界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责任问题产生了多种观点”可知历史研究受到时代变迁、经济政治变化、研究角度的影响;根据材料“学者们开始关注战前大国的心态变化、高层政治和军事人物的活动,并讨论战争能否避免的问题”,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起源问题依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结合所学知识,随着时代变化人们会产生新的认识,也存在短时段研究历史,缺乏长时段认识历史的不足的问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法国在1917年就以明确的方式提出要求,主要有两点:第一,“阿尔萨斯必须归还我们,但归还时不应像根据1815年条约那样分割得支离破碎

23、,应按照1790年以前的边界归还。这样,我们就将在地理上以及矿藏上拥有萨尔盆地”。第二,法国政府“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国的国家”。材料二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认为:如果它(指德国)感到自己在1919年的和约中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它同样最终会从胜利者身上找到进行严厉报复的手段因此,正是为了这些原因,除不得已之外,我强烈反对把更多的德国人从德国统治下交由某个其他国家统治在当前情况下,我认为最大的危险是德国可能把它的命运同布尔什维主义连在一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处理德国的基本原则,它为什么要这样做?(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巴黎

24、和会上为什么反对过分制裁德国。(3)在制裁德国问题上,英国得到了美国的支持,美国的真正意图是什么?参考答案(1)原则:严厉制裁德国和肢解德国。原因:法德之间有普法战争的宿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防止德国东山再起,企图称霸欧洲。(2)英国反对过分制裁德国的主要原因是不希望法国独霸欧洲大陆,影响英国利益,同时也认识到过分制裁会引起德国的民族复仇情绪,甚至有可能使德国发生社会主义革命或者倒向苏俄。(3)美国同样不希望法国势力过于膨胀而妨碍美国战后建立世界霸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在处理德国问题上的矛盾和德国领土的变化。在处理德国问题上,法国主张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英国从传统的外交政策出发,反对过分削弱德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