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课改)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精练(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12171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改)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精练(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课改)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精练(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课改)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精练(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课改)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精练(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课改)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精练(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新课改)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精练(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新课改)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精练(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如图中描述了秦汉时期贵族化趋向的演变。对此演变的正确理解应是( )A.贵族化趋向必将引起分裂割据B.贵族化趋向冲击皇位有序传承C.豪富家族促进贵族化趋向发展D.削藩弱国促使贵族化趋向弱化2、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3、下表是汉高祖刘邦时期的诸侯王变化表它反映了汉高祖晚期( )西汉初年楚工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 赵乇张耳、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刘邦

2、晚年齐王刘肥、淮南工刘长、燕王刘建、赵王刘如意、梁王刘恢、代王刘饵、淮阳王刘友、楚王 刘交、吴王刘濞、长沙王吴芮A.有效防止了割据分裂因素B.加强了君主专制C.剪除了异姓王消除了边疆威胁D.皇权的潜在威胁依然存在4、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讨论汉唐宰相制度的差异时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需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决议,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这则材料说明( )A.政事堂不掌握实际权力B.皇帝权力被严格限制C.机构设置重叠,官员冗滥D.宰相权力被分散削弱5、唐玄宗时规定“京官不曾任州县官者不得拟为台省(中央

3、)官.”宋代有一条规定:“举非州县之职,则毋以台谏选焉。”由此可知,当时的高级官员选拔( )A.强调对中央政令的服从B.注重出身和门第C.以官员的德和才为标准D.注重基层实践经验6、贞观年间,唐太宗曾签署一份向未满十八岁强壮男子征兵的敕书,但门下省给事中魏征不肯签署,导致该救书最后作废。这表明当时( )A.官僚体制尚可制约皇权B.三公制度发展到达巅峰C.门下省掌控最高决策权D.科举制提升了官员素质7、宋太宗选拔将领,重视其是否“循谨”,即能很好管束下属,武勇则次之。宋真宗御制武臣“敕七条”规定,将领的关键在于修身、守职及威严三项,无一条涉及果敢用兵等要求。由此可见宋朝初年( )A.治军突出理学

4、思想B.实行重文轻武政策C.制衡兵权管控过度D.铲除地方割据势力8、元朝建立后,元世祖命百官“议立三省、定内外官”,后决定实行一省制,废除了唐宋以来的三省并立制,只设中书省,使之成为“外取信于行省,内责成于六部”的中枢机构。与唐宋相比,元代中书省的设立( )A.标志着集权政治的日趋强化B.反映出明君贤相的理想愿景C.表达了精简机构的政治诉求D.有利于中央机构的不断完善9、封驳就是封还君主失宜的诏令而不下行,驳正臣下有误的奏章而不呈递。北宋前期,机密公文、皇帝的诏命、宰相和枢密的公文都要经过银台封驳司的审查,才能发放有关部门执行。古代封驳制度( )A.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君主专制B.有利于减少行政运

5、行失误C.有利于促进权力运行法制化D.能够从根本上遏制皇权滥用10、赵翼咳馀丛考载:“至元设行中书省于各路,遂又移为方州之名,日各直省也。然行省之称,亦不自元始。金宣宗时,州县为元兵残破,乃随处设行省,以治一方。”由此说明( )A.行省因防御元兵而设B.行省制度开启于金代C.地方官制具有继承性D.行省为流动的中书省11、元代设立陕西行省,将一直属于巴蜀故地的汉中地区划入陕西行省,使汉中进入以西安为中心的文化辐射圈。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今汉中地区虽然仍保留一些蜀地旧俗,但其西北关中氛围也更加明显了。对以上材料解释最合理的是( )A.区域文化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重要原则B.行政区划有利于增强行政区内

6、的文化认同C.区域内的文化趋同有利于行省制度的推行D.行省制度有利于加强元朝中央对地方统治12、国家治理体系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演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鸿业,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历载二百年,天下安宁。汉书卷八十三武帝元符五年(前118年),又在丞相府内设置丞相司直,“掌佐丞相举不法”。征和四年(前89年),又设置司隶校尉一职,掌察京师百官和近畿七郡。据汉书百官公卿表材料二 在汉代,皇帝会诏令地方对政绩突出、表率一方的地方官按时祠祭。桂阳太守许荆“为设丧纪婚姻制度,使知礼禁桂阳人为立庙树碑”;淮平大尹侯霸政理有能名,“临

7、淮吏人共为立祠,四时祭焉”。政府统一祭祀五岳四渎等名山大川,各地居民祭祀当地山神、水神,华阴有太华山祠、江都有江水祠等。同时,人们为“攘除凶灾,御止疫鬼”祭祀门神,为长生拜祭西王母、司命,为祈福祥与富贵尊荣祭祀灶神。每年春二月秋八月,乡村全体成员都必须参加祭祀地方保护神社神;腊祭是“岁终大祭”,阎家大小在家长的率领下,祭祀祖先,然后按次序列于先祖之前,依次向尊长进酒祝寿。摘编自贾艳红论汉代民间信仰的基本特点等(1)依据材料一,指出汉朝中央监察制度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与秦朝监察制度的关系。(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代民间信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间信仰发展的积极作用。13、选官制度是保证封

8、建制度的重要举措,历代统治者对选官制度都极为关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简表(部分)时期宰相总人数进士出身人数其他出身及入仕途径武则天7311唐朝唐玄宗347举荐、行伍、门荫唐肃宗164五代4624吏职、幕僚、行伍、 举荐、门荫等宋北宋7263资荫、摄官、特奏 名、纳粟、从军、举荐等朝南宋6348摘编自王翠从贵族到廉民唐宋宰相家庭出身及其入仕途径的比较研究材料二 宋朝严禁“行卷”(考试前,考生把自己的作品呈送给有影响力的高官),考官在考试前全部进入贡院(专门的考试场地),考试期间不得外出。考官的亲属如果参加考试另行组织,叫“别头试”。为防止考生作弊,进考场要搜身

9、。为防止考官在判卷环节徇私情,考卷要“糊名”,密封考试试卷;还要誉录,考试密封编号之后发送誉录院,由手书在官员监督下抄写副本,将副本送考官评定,防止以字识人。摘编自任世江宋朝的特点及完善科举制(1)据材料一,概括唐朝至宋朝宰相入仕途径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该变化趋势的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宋朝选拔官员的特点。(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唐宋选官制度体现的原则,并分析其作用。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贵族化趋向必将引起分裂割据”的表述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贵族化与皇位继承的关系在材料中没有提及,故B项错误;豪富家族并不能促进贵族化趋向发展,故C项错误;根据材

10、料中的时间点,贵族化倾向在公元前160年前后急转直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在西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以后,古代中国的贵族化趋势呈现出弱化直至消失的态势,故D项正确。 2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政治,意在考査考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调用所学 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郡太守是地方行政官员,材料中汉宣帝 强调地方郡太守与皇帝共治天下,也就是强调了地方吏治对国家稳定的重要性,A项正确;材料信息只反映了地方吏治的重要性,并没有说明中央与地方的集权与分权情况,B项错误;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以后地方行政制度多有变化,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错误。 3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汉高

11、祖晚年地方所封多为同姓诸侯王,随着同姓诸侯王势力的增强,威胁到皇权统治,容易产生地方割据势力,故A错误,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地方诸侯王,与中央的皇权加强无关,故B错误;C中消除边疆威胁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C错误。 4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一切政府法令,需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决议,送进皇宫画一欶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说明与汉朝相比较,唐朝的宰相权力被一分为三。 5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A项强调对中央政令的服从材料体现不出来;B项材料看不出,出身和门第的特征;C项材料看不出,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D项从材料中的内容可以看出,古代政府注重高级官员的

12、从政实践经验。 6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据材料“唐太宗曾签署一份敕书,但门下省给事中魏征不肯签署,导致该敕书最后作废”可知门下省对皇权形成制约,故选A项;材料只涉及太宗时期,没有和其他时期形成对比,无法得出发展到巅峰的结论,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门下省负责审议,排除C项;材料与科举制无关,排除D项。 7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 8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 9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削弱君主专制的说法错误,三省六部制加强了皇权,故A项错误;封驳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避免皇帝和官员们决策与行政上的失误,故B项正确;在君主专制制度下权力运行的法制化难以实现,仅靠封驳制度不能促进权力运行法制化,

13、故C项错误;从君主专制的内涵来看,封驳制度不可能从根本上遏制皇帝的权力,故D项错误。 10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金宣宗时,州县为元兵残破,乃随处设行省,以治一方”表明行省是为了治理地方,故A项错误;行省制度正式开启于元代,故B项错误;“然行省之称,亦不自元始。金宣宗时,州县为元兵残破,乃随处设行省,以治一方”表明行省制度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故C项正确;行省为流动的中书省与材料强调行省制度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过程不符,故D项错误。 11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元代的行省制。汉中本属于巴蜀故地,但被划入西安文化圈,说明区域文化不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重要原则,故排除A项;经过几百

14、年发展,汉中地区的西北关中氛围更加明显,说明行省制度有利于区域内的文化趋同,而非文化趋同有利于行省制度推行,故排除C项; 题意没有反映行省制度对元朝统治的作用,故排除D项。根据题意可知,通过行省制的设立,原属于巴蜀故地的汉中有了明显的西北关中氛围,说明行政区划有利于增强行政区内的文化认同,故选B项。 12答案及解析:答案:(1)内容:先后设置了御史大夫、丞相司直、司隶校尉监察百官。关系:承袭秦制。(2)特点:带有地方性;信仰祭祀对象多元化;政府注重对民间信仰的引导和控制;具有功利实用性。积极作用:有利于巩固统治,加强专制集权;有利于规范民众行为,整合社会秩序;有利于组织社会成员,增强家庭和乡村社会的凝聚力。解析: 13答案及解析:答案:(1)趋势:宰相进士出身所占的比例逐步增多,以门第、战功为主到以科举选拔为主;入仕途径更多样化。原因:世家大族的衰落;科举制的发展。(2)特点:严格控制考试过程;严密考试操作程序。(3)原则:具有面向社会的开放性;具有公开竞争的平等性。作用:推动了社会不同阶层的流动;有利于社会的公正公平:促进了官员素质的提高;有利于选拔人才。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