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631.50KB ,
资源ID:111206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120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1高一历史学案: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人民版必修1).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1高一历史学案: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人民版必修1).doc

1、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内容标准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学习要求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2.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3.通过宗法制度相关内容的学习,体会中华民族的亲情之爱。4.了解秦朝的“三公”制度。5.知道郡县制建立的史实。6.结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7.体会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和统

2、一的重要意义。8.列举汉代中央“中朝”的形成、唐朝三省六部制、元代中书省制设置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9.列举汉代郡国并行制和元朝行省制度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10.感受中华民族管理国家的政治智慧。11.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12.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3.感受人治的诸多弊端。认识到专制向民主发展是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的。整体感知政治制度主要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其与之相关的政治领域的各项制度。中国较早进入文明社会,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也较早走向完备和成熟。本专题讲述我国先秦至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内容包括四个部分。1、

3、宗法制和分封制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主要政治制度,这一时期的国家制度受到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2、秦统一中国后,建立起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3、从汉到元我国历代封建统治者通过调整中央官制和地方行政体制,不断强化君主专制。4、明清时期,随着内阁制和军机处的设置,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知识清单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秦统一前)1、先秦历史简介伴随着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过渡,距今大约五千年前,我国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政治形式国家。从禹的儿子启开始,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成“传子”,“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我国的奴隶社会大致形成于夏,发展于商,繁荣于西周。

4、到颠倒是非秋战国时期随着分封制的崩溃,我国也开始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2、分封制目的:巩固统治。(“封邦建国,广建诸侯,以藩卫宗周”) 。对象:周王子弟(王族)(如召公之子封于燕)、功臣(姜尚之子封于齐)、先代贵族(商纣王之兄封于宋)被分封者的义务: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受封诸侯的权利: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发展历程: 推广于西周,衰落于春秋。作用和影响:有利于稳定政治秩序,巩固了西周的统治。但分封的诸侯国拥有较大的权力,春秋时期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分封制崩溃,国家分裂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3、宗法制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是西周政治的典型

5、特征特点: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采用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和余子分封制(小宗),这样通过层层分封从而由血缘的亲疏形成严格的等级秩序。宗法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是分封制,又是分封制的连接纽带。作用:它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维护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地和特权地位方面起到了独特的作用。4、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早期政权(王权)和神权结合。(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这是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基于血缘关系的宗法制是西周最为重要的政治制度。(3)分封制使各诸侯

6、国拥有较大的权力,表明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一)建立的条件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出现于战国,法家思想是其理论来源2、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的割据混战局面。(二)主要内容1、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采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并确立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2、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史称“三公”。丞相:协助皇帝、助理万机 ;太尉:主管军事; 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系统。从而建立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3、在地方推行郡县制(1)郡县制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

7、到全国。(2)“郡”是直属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设郡守等职。“县”隶属于郡,县级以下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3) 郡县制特点A.中央直接管理地方,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B.郡县长官一批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4) 意义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巩固“大一统”政体,维护中央集权制(三)、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巩固。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从汉朝到元朝,我国历代封建统治者通过调整中央官制和地方

8、行政体制,使官僚体制越来越完善,君主专制不断强化。(一)中央机构的演变(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演变的史实:1、汉代“中朝”汉武帝为限制丞相的权力,破格选取一些出身低微的人随待左右,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这样逐渐形成了一个宫内决策机构,称为“中朝”或“内朝”,由皇帝左右的亲近臣构成。而以丞相为代表的“外朝”演化成一般的行政机构。这样相权一分为二,且由外向内转移,皇权得到加强。2、唐代三省六部制内容: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职能:中书省(政令草拟)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六部。在六下省设政事堂作为三省长官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凡参加政事

9、堂会议的其他官员,身份也等同于宰相。演变的特点:(1)机构分工,既协调又牵制,提高了办事效率。(2)宰相由一人到多人,权力不断分散、削弱;皇权不断加强。(二)地方行政机构的演变(中央和地方的矛盾)1、秦汉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有郡、县两级,汉初一度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郡国并行制一度影响到中央集权。2、行省制度(1)内容:元代以行中书省作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简称行省或省,全国分为十个行省;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一是中书省作为中央行政机构并直接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称之为“腹里”;二是宣政院管理西藏、四川和青海的少数民族地区;(2)特点:行省是最高地方行政区,但受中央直接控制。(3)影响:便利了中央对地方

10、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大意义。 对于巩固和扩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统治有极大意义。(三)、中国古代(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1、从汉至元中国政治制度屡经变化,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2、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没有其他任何力量制约,是主要特点。在这样的政治体制下,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的君主理念,往往影响着政治决策,影响着立法、行政和司法。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是一个人的政治。君臣关系,实质上是“主人”和“奴才”的关系。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不断发展,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

11、,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牢牢控制着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这种高度的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导致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一)、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史实1、明朝内阁制的形成(1)、背景: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宰相“专权乱政”,罢除丞相职务,权分六部,使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这样中国历史上延续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高度。但又导

12、致丛杂的政务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端。(2)、内阁制的设立明成祖任用官位较低的官员入午门内的文渊阁当值,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内阁制形成。(3)、影响:内阁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机构,君主专制大大强化。为防止内阁演变成事实上的宰相,威胁皇权,于是以司礼监的太监予以牵制,导致了宦官专权和政治黑暗。2、清朝军机处的设立(1)、时间、直接原因清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始设军机房,后改名军机处。(2)、性质、作用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但军机大臣须由皇帝钦定,只能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因而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3)、特点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小

13、,政治决策具有的封闭性。(4)、影响: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二)、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导致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绝对的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绝对的君主专制,又使大小官吏只能唯上是从,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同时,它又必然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从而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这一切,都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重点突破1、仔细阅读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和等级制度示意图,分析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如何?宗法制起到了什么作用?大宗和小宗是相对而言的,统治阶级等级内部:嫡长子为大宗,次子、庶子为小宗;

14、大宗继承,小宗分封。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对本支是大宗。作用:维护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形成了等级森严的政治制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2、分封制与郡县制在地方权力上有哪些不同?它们是通过何种方式维系国家统一?不同:(1)地方官员产生的方式和选官的依据不同。诸侯国的国君按血缘的亲疏分封世袭;郡县的长官由朝廷依据才能任命,有一定的任期,与血缘无关。(2)拥有的权力大小不同。诸侯国国君在自已的诸侯国内拥有军权、财权和人事权。而郡县制没有,这些权力都直属中央。方式:分封制是通过宗法血缘关系来维系中央与地方、周王室与诸侯国之间的关系,从而维护国家的统一。但后来由于不断繁衍,大宗与小宗,周王室

15、与诸侯的血缘关系越来越疏远,再加上周王室的衰落,诸侯国的实力不断增强,终于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郡县制则是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相联系的一种制度,它通过皇帝和朝廷直接任免地方官吏,控制地方一切军政财大权,达到实行和维护国家统一的目的。3、明太祖废除宰相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内阁与宰相的地位和权力相比有何不同?与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内阁又有何本质区别?原因:宰相制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为强化君主专制。不同:宰相是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而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内阁无独立的决策权、行政权,权力的大小由皇帝来决定,完全依附于皇帝不能对皇权起真正的制约作用。明朝创立的内阁制是

16、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内阁只是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可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的内阁制度是权力民主的产物,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并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有助于防止独裁4、如何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它在思想文化的控制、政治统治的腐败、兵役徭役的无度方面,又起着消极作用。因此对于每个朝代或不同帝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必须作正反两方面的分析与比较,才能得出较为客观的结论。一般而言,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后期,消极作用逐渐增大,

17、尤其是明清时期。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而封建专制主义的强化,却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其危害尤为严重。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安置子弟功臣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2.夏商西周时期的重要政治制度不包括: A.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3.西周宗法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 B.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C.体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的行政关系D.体现了官僚机构与人民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4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

18、”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 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 5.秦朝三公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6以下关于嬴政定“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表明嬴政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 体现了专制主义倾向7“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这表明嬴政 力主推行分封制 B反对分封制 C实行郡国并行制 D推崇世袭制8。推行郡县制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是因为这一制度 A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B提高了政令执行的效率 C便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

19、D避免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 9中、外朝制度的形成反映了 A地方势力的削弱 B三公九卿制的废除 C决策中枢的转移 D外戚和宦官专权10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隋唐时期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 B中书省下设六部 C门下省下设政事堂为三省长官议事的场所 D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 11行省制度最早设立于 A宋 B元 C明 D清 12关于郡县制和行省制两者之间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行省制改变了郡县制,因此行省制是对郡县制的否定郡县制是行省制的基础行省制是对郡县制的继承和发展郡县制和行省制两者的出发点都是加强中央集权13明太祖实录载:“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面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

20、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城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上述材料反映出明太祖朱元璋 A.要抑制清除权臣,加强皇权 B解除地方割据 C皇权与相权的冲突 D改革官制14君主专制制度在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主要在于 A激化了阶级矛盾 B出现了宦官专权的局面C统治阶级集团内部争夺激烈 D严重阻碍了新的生产力的发展15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与废除,体现了A封建专制制度的需要 B相权威胁皇权C国家统一的需要 D君臣相互制约16清朝加强皇权的主要措施是A增设军机处 B废除丞相 C大兴文字狱 D设立理藩院17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设军机处,表明 A皇权与相权矛

21、盾加深 B皇权日益强化C皇权与相权矛盾缓和 D相权战胜皇权18清朝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是A决定清朝的国家大事 B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C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 D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19清朝君主专制权力的强化,基本上完成于A.顺治帝时B.康熙帝时C.雍正帝时D.乾隆帝时20西周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父系家长制嫡长子继制分封制等级制二、材料解析题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後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周王正妻所生

22、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中学历史必修(人教版) 请思考: (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3)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 22阅读下列材料 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

23、请立诸子,惟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群臣皆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王侯。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请回答: 王绾与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据你所知,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 并采取了什么措施?你是如何评价秦始皇这项措施的?三、问答题 23西汉以后,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渐突出。请回答:(1)西汉初丞相的权力如何?为此汉武帝采取了

24、什么措施削弱相权?(2)唐朝时宰相如何设置的? (3)宰相制度被废除于何时?有何影响?24概述君主专制制度演进和强化的进程中,是怎样逐步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的?又是怎样逐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的?第一专题达标检测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DDBDDCBCCB11121314151617181920BAADADBDCB解析1、答案为D 本题主要考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题干中的“为了”主要是指历史事件的原因或目的。B、C两项明显与分封制的内容不符,因为在周初的分封制中,分封的对象不仅仅是王族,还有功臣和先代贵族。A、D项都是目的,但“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的目的也是为了巩

25、固统治,因此D项最根本。此题题也可改成“周初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另外统治者采取一切措施不管其效果如何,他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维护或固其统治。12、答案为A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判断能力。郡县制和行省制都 是为了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或是为加强中央集权)而产生的,它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加强统治。行省制度并没有完全否定郡县制度,“县”仍然是构成“省”的基层单位,而且地方主要长官都是由朝廷直接任免,只是由于国家面积扩大,为了更好地统治广大地区。因此,行省制并非是对郡县制完全否定,答案只能是A。二、材料解析题21.(1)分封制。因为被分封者在得到权利的同时还必须履行一定的义务,包括定期

26、朝见周王,如不能履行义务则被剥夺爵位。(2)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3)积极作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 22、(1)是否实行分封制(2)李斯;措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3)秦废分封、设郡县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一大进步,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巩固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解析本题第一问和第二问主要考查学生对

27、秦朝实行郡县制的背景和过程的了解,教材对秦始皇实行郡县制的背景和过程进行了详细叙述,如果认真阅读过教材,就不难读懂材料和回答问题。第三问实际上考查郡县制的作用,也是对早期中央集权制度的一个简要评价。三、问答题23、(1)位高权重。一方面频繁更换丞相,一方面破格选取一些出身低微的人随侍左右,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这样逐渐形成了一个宫内决策机构,称为“中朝”或“内朝”而以丞相为代表的“外朝”演化成一般的行政机构。这样相权一分为二,且由外向内转。(2)相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互相制约。(3)明太祖,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24、1皇权与相权矛盾的解决(1)、汉武帝为限制丞相的权力,破格选

28、取一些出身低微的人随待左右,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形成“中朝”“外朝”制度,使丞相代表的“外朝”演化成一般的行政机构;(2)、唐代设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宰相的权力被大大削弱;(3)、明朝废除宰相,权分六部,并设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清朝设立军机处作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2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1)、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在全国实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由皇帝任免。(2)、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综合概括能力。我国在加强君主专制制度过程中,秦、汉、唐、明清是具有代表性的四个阶段,回答本题应首先审清题目,应围绕中央官制和地方行政管理两个方面将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取舍并进行归类概括。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