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课标》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1)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11512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1)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新课标》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1)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新课标》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1)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新课标》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1)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新课标》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1)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新课标》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1)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新课标》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1)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新课标》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1)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新课标》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1)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新课标》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1)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新课标》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1)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新课标》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1)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新课标》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1)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新课标》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1)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新课标》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1)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新课标》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1)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新课标》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1)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新课标》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1)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新课标》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1)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新课标》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1)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新课标》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1)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1页
《新课标》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1)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1页
《新课标》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1)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1页
《新课标》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1)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1页
《新课标》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1)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1页
《新课标》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1)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1页
《新课标》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1)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1页
《新课标》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1)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1页
《新课标》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1)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1页
《新课标》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1)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1页
《新课标》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1)语文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试题【新课标】考试时间: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斟酌 闺蜜 凛冽 迤逦 礼尚往来B 车蓬 尴尬 迁徙 眺望 提心吊胆C 蹊跷 休憩 磁粑 厮打 撕心裂肺D 消耗 赍发 浏览 搠扎 义愤填赝2 选出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A杜撰 桀傲 磅礴 一愁莫展 生杀予夺B屠戳 偏袒 和蔼 绿树成茵 嘉言懿行C戊戌 恶梦 像素 提要钩玄 蜂涌而至D信笺 殒身 沧桑 心智健全 衣衫蓝缕3 下列词语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2、)A树立竖立典型抱怨以德报怨B反应反映意见休养修养生息C颜 色察颜观色是非 无事生非D忠心衷心祝愿 功效提高工效4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90后青年人的舞台,不要循规蹈矩的流程,不要拘谨羞涩的胆怯,不要纷烦复杂的表演,只要张扬自我,直抒胸臆就好。很多90后这样表述自己:虽然自尊而敏感,但乐于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实现自身的价值,接受更多的责任和挑战。B今年珠海航展上的飞行表演节目异彩纷程,而中国制造的飞机将上演全明星阵容“中国秀”。其中,倍受关注的换装歼10飞机的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将亮相,进行飞行表演。这是“八一”表演队换装后首次参加国际性航展。在苏格拉底一案中,一方是追求真理

3、、舍身取义的伟大哲人,另一方则是以民主自由为标榜、被视为民主政治源头的雅典城邦。孰是孰非,谁善谁恶,不那么泾渭分明,感情上的取舍则成为一种痛苦的折磨,因而其悲剧色彩愈加彰显。D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季羡林对中国文化、东西方文化体系等重要问题,在文章和演讲中提出了许多个人见解和论段,在国内外引起普遍关注。他说中华文化渊远流长,而中国文化的精髓是和谐,和谐是中华民族送给世界的伟大礼物。5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60年来,娄底走过了一条波澜壮阔的发展之路,从曾经的历尽苍桑到如今的繁华都市,娄底以前所未有的大气魄、大手笔书写着发展传奇。B科学研究不能急功进利,而应 脚踏实地,一步一

4、个脚印地前进,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登上光辉灿烂的顶峰。C在经历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频繁断流的危机后,古老的黄河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再次呈现出“黄河之水天上 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景象。D杂文的本质是说理的,这种短小的文艺性评论应该鞭挞丑恶,针贬时弊,激浊扬清,求索真理,剖析人性。6 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沉缅 翱游 蹉跎岁月 金碧辉煌 完美无暇B琐碎 元宵 斑斓多彩 信口雌黄 势不两立C嬉戏 饿殍 喜上眉梢 礼尚往来 良晨美景D厮守 文身 繁文缛节 回光反照 兴灾乐祸7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芸芸众生 春寒料峭 人才辈出 平心而论 梳装打扮B莫名其妙 蓦然

5、回首 兵慌马乱 沧海桑田 至高无上C阡陌纵横 源远流长 首鼠两端 金碧辉煌 不加思索D走投无路 改邪归正 委屈求全 世外桃源 弄巧成拙8 下列各项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帝阍(hn)翼轸(chn)台隍(hun)瓯越(u)B睢园(su) 棨戟(q)龙舳(yu) 簪笏(zn)C涸辙(h) 捧袂(mi)凫渚(zh) 多舛(chun)D睇眄(min) 孤鹜(w)遄飞(chun) 叨陪(do)9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简洁 糅合 法码 舶来品 悠哉游哉 味同嚼蜡B胁迫 蛊惑 临摹 钓鱼竿 以偏概全 披沙拣金C惊蛰 告罄 恍惚 一滩血 坐壁上观 长年累月D纷繁 授予 脚趾 水蒸汽

6、 白浪涛天 通货膨胀10 选出下列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A郁热涣散 烦燥沉吟甜言蜜语B偏袒 涔涔 惊愕窟窿略见一班C弥补荟萃 谛听执教歪风斜 气D贤慧严励 和睦 酝酿按步就班第II卷(非选择题)二、语言综合运用11 对下面句子中的画线内容,在基本保留原意的基础上,按要求进行改写,改写后的两组关联词要不同。我见到很多失败者、生活不如意者和不得志者,我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毛病,那就是不善于与人合作,害怕竞争。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且充满挑战和机遇的社会,许多鲜活的例子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成功既需要合作,也需要竞争。(1)强调“需要竞争”: _(2)强调“需要合作”: _12 阅读下面这则材料,写一个

7、不超过50字的评论。11月11日,这个曾一度被戏称为“光棍节”的特殊日期,如今在电商的推动下,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网购狂欢节”。2012年,在所谓“2012年最后一场价格战 ” 的战旗下,已经聚集了天猫、苏宁易购、京东商城、当当网 、国美库巴等重量级电商巨头。今年支付宝面临的交易量更是远超去年。第一分钟136万笔,第三分钟192万笔,第58分钟205万笔11日凌晨的第一个小时,支付宝完成的付款笔数达598万笔,同比增长25466%。截至11日凌晨,淘宝数据统计,天猫销售额达132亿元,支付宝销售总额达191亿元。 评论: 13 请将下面的节目串词补充完整。男:风,乘着春天的旋律潇洒飞来,柳枝在发

8、芽中延续青春;花儿在绽放中粉饰青春。_。请欣赏带有浓郁异域风情的印度舞绚丽青春。女:是什么,_,却留下回味无穷的出神入化?下面请欣赏表演团的魔术表演。14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春夜,一轮晕月映着灿烂的垂樱,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园山夜樱花。我早就神往于这般美景了。这天,我赶到园山公园的时候,还见不到月亮,_,_,_。花仰望着月,_,月俯视着花,瞬间,一切都陡然静止下来,在这清丽的天地间只有月和花。近景是一株身着淡红色盛装的垂樱树远景是暮色苍茫的东山山顶上渐渐发亮,月亮悄悄地升上淡紫色的夜空地上竟然没有一瓣落花15 把下面的句子组合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最恰当的一组是

9、()梁思成的思想不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在他逝去多年之后,世人渐渐地认识了他,认识了他的思想价值自己所珍爱的东西向他展示了行将消失的暗淡前景,自己却无能为力但是,用来体现他思想价值的对象历史文化建筑,却大部分已荡然无存 对于一个致力于传统文化整理、总结和保护的大师来说,还有什么能比他所珍爱的文化被消解更让他痛苦的呢他所做的种种努力,在现实面前,常常显得那么脆弱与无力就如同眼看着一个患病的亲人,在庸医的手中一天天走向绝境,自己的有效施治方案却无人理睬A BC D16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估算,在“十二五”期间,我国每年城镇就业人口供给将达2500万,但实际能供应

10、的就业岗位约为1200万个,即意味着有1300万人难以就业。在农村,仍有2亿左右的劳动力没有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材料二春节过后,东南沿海的劳动力缺口再次出现,许多企业招不到员工。“用工荒”成为今年“两会”关注的焦点。今年的“用工荒”比以往来得早、来得猛,甚至蔓延到传统的劳务输出大省安徽、河南等地。东莞企业重奖推荐老乡来务工的员工。福建部分企业的招工重点也从川渝鄂等人力资源大省转移到了陕甘滇等人口相对稀少的省区。(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两则材料的内容。答:_(2)你是如何看待“用工荒”现象的?请简要阐述。(150字左右)答:_17 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20周年,某校请一位专家作鲁迅思想学术报告。天气

11、很冷,礼堂里一时躁动不安,很难安静下来。主讲学者意识到此时还担当着“维持会场秩序”的任务,于是他灵机一动,临时设计了一段开场白。几句话说罢,会场内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假如你是那位学者,你该如何设计开场白呢? 18 下面是虚拟的稿件处理单,请你在“终审意见”栏写上不予发表理由。(不超过60字)稿件处理单题名一个平淡故事的悬念文体小说作者姓名王某职业作家通讯地址北京一审意见这篇小说虽然写得一般,但作者王某是著名作家,对提高我刊的知名度和发行量极为有利。建议作为重点稿件刊发。责任编辑:张年月二审意见此稿从质量看不像著名作家王某所写,而且据了解,近两个月王某一直在美国,不可能从北京寄稿,作者不留详细

12、地址,显然是另一个王某。不过张编辑的意见也有一定道理。是否刊发,请王主编酌定。编辑部主任:李年月日终审意见执行主编:王年月日三、古代诗歌鉴赏19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2122题。(【双调】水仙子 无名氏青山隐隐水茫茫,时节登高却异乡。孤城孤客孤舟上,铁石人也断肠,泪涟涟断送了秋光。黄花梦,一夜香,过了重阳。1诗中的“孤客”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曲概要分析。 2赏析结尾句“黄花梦,一夜香,过了重阳”的妙处。 20 阅读下面古典诗歌,回答后面问题。采 莲 曲 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请结合原诗,就本诗所展现的图画美,写一段鉴赏文字。四、名句名篇

13、21 根据课文填空。(1)于是余有叹焉。 ,往往有得, 。 余于仆碑, , ,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2)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 (滕王阁序) (3) 臣欲奉诏奔驰,则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 。(陈情表)(4)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 。 (滕王阁序)五、文言文阅读2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

14、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

15、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川泽纡其骇瞩纡:纡回曲折B云销雨霁 霁:雨过天晴C俨骖于上路 俨:整齐的样子D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临:靠近2下列对有关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近景。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上而下,写秋水自下而上,相映增辉;青天

16、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尽了晚秋暮色之美。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3对文中运用的典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似屈原和贾谊。B“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时,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C“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表明自己身处逆境,仍然达观看待。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己不会愤世嫉俗而放任自流。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遥襟甫畅,逸兴遄飞。译文:_(2)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译文:_23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

17、后面题目。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云无心以出岫A乐琴书以消忧 B木欣欣以向荣C请息交以绝游 D登东皋以舒啸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请息交以绝游 游:交

18、往B悦亲戚之情话 情话:动情的话C农人告余以春及 及:到D将有事于西畴 西畴:西边的田地3下列各项中与其他三项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A复驾言兮焉求 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C曷不委心任去留 D乐夫天命复奚疑六、文学类文本阅读24 阅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中的语段,完成1-3题。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 。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 )开破壁子,( )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 )时,只( )得一条絮被

19、。林冲( )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入得里面看时,殿上塑着一尊金甲山神,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侧边堆着一堆纸。团团看来,又没邻舍,又无庙主。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在供桌上。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林冲

20、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地烧着。当时林冲便拿了花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将话来。林冲就伏门边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响,直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再也推不开。1文中“ ”处应填的句子是( ) A只得叫苦 B只叫得苦 C只苦得叫 D只叫了一声苦2文中括号处应填的动词是( ) A搬 探 摸 拽 钻B挪 侧 找 取 闪C移 探 找 拽 钻D拉 侧 摸 取 闪3选段中画横线的两处描写表明林冲( ) A谨小慎微 忍辱负重B忍辱负重 安分守己C忠于职守 安分守己D忠于职守 忍辱负重2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林冲见差拨沧州牢城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

21、候点视。却有那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七死八活。”林冲道:“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众人道:“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配军?”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小人便是。”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骂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

22、是大剌剌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文,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的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林冲只骂的一佛出世,哪里敢抬头应答。众人见骂,各自散了。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却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嫌小微。”差拨看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林冲道:“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差拨见了,看着林冲笑道:“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端的是个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林冲笑道:“皆赖差拨照顾。”差拨道:“你

23、只管放心。”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说道:“相烦老哥将这两封书下一下。”差拨道:“既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这一封书值一锭金子。我一面与你下书,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你一路患病未曾痊可。我自来与你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林冲道:“多谢指教。”差拨拿了银子并书,离了单身房自去了。林冲叹口气道:“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端的有这般的苦处。”原来差拨落了五两银子,只将五两银子并书来见管营,备说:“林冲是个好汉,柴大官人有书相荐在此呈上。已是高太尉陷害,配他到此,又无十分大事。”管营道:“况是柴大官人有书,必须要看顾他。”便教唤林冲来见。且说林冲正在单身房里闷坐,只见牌头叫道:“管

24、营在厅上叫唤新到罪人林冲来点视。”林冲听得呼唤,来到厅前。管营道:“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留下旧制,新入配军,须吃一百杀威棒。左右,与我驮起来。”林冲告道:“小人于路感冒风寒,未曾痊可,告寄打。”差拨道:“这人见今有病,乞赐怜恕。”管营道:“果是这人症候在身,权且寄下,待病痊可却打。”差拨道:“见今天王堂看守的多时满了,可叫林冲去替换他。”就厅上押了贴文,差拨领了林冲,单身房里取了行李,来天王堂交替。差拨道:“林教头,我十分周全你。教看天王堂时,这是营中第一样省力气的勾当,早晚只烧香扫地便了。你看别的囚徒,从早起直做到晚,尚不饶他。还有一等无人情的,拨他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林冲

25、道:“谢得照顾。”(节选自水浒传第九回,有删改)1下列对选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A选文写了林冲发配沧州,初入牢营的一段情节,作者将笔墨集中在对林冲见差拨的细节描写上。B由于被高太尉陷害,林冲一进牢营就得到了“一般的罪人”的同情和关照,却遭到差拨的辱骂和恐吓。C差拨一见林冲就破口大骂,是因为林冲只是“唱喏”,没有及早把柴大官人给管营等的书礼拿出来。D选文通过对管营、差拨、牌头等人相互勾结欺压犯人的具体描写,形象地反映了牢营的黑暗现实。E选文借“有钱可以通神”这句话,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人情,也表现了林冲的感慨和无奈。2选文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向他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

26、作用?请简要分析。答:_3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答:_4对第二段中“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却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播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出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答:_2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等到他站起来,华连卡才认出是他。她瞧着他那滑稽的脸相,他那揉皱的大衣,他那雨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以为他是一不小心摔下来的,就忍不住纵声大笑,笑声在整个房子里响着:“哈哈哈!”这响亮而清脆的“哈哈哈”就此结束了一切事情:结束了预想

27、中的婚事,结束了别里科夫的人间生活。他没听见华连卡说什么话,他什么也没有看见。一到家,他第一件事就是从桌子上撤去华连卡的照片;然后他上了床,从此再也没起过床。过了一个月,别里科夫死了。我们都去送葬。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像那样的感情,我们很久很久以前做小孩子的时候,遇到大人不在家,我们到花园里去跑一两个钟头,享受完全自由的时候,才经历过。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局面并没有好一点。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

28、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1别里科夫是怎么死的?他的死说明了什么?答:_2“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但为什么“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却“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答:_3“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高兴”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开始不肯开心而现在高兴?答:_4“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这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含意?答:_2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他是我的同事,希腊语教师,大约两个月前在我们城里去世了。当然,您一定听说过他。他所以出名,是因为他即使在顶晴朗的天气出门上街,也穿上套鞋,带着雨

29、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的雨伞总是装在套子里,怀表也总是装在一个灰色的麂皮套子里,遇到他拿出小折刀来削铅笔,就连那小折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小的套子里的。他的脸也好像蒙着一个套子,因为他老是把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面。他戴黑眼镜,穿绒衣,用棉花堵上耳朵。他一坐上出租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来。总之,在这人身上可以看出一种经常的、难忍难熬的心意,总想用一层壳把自己包起来,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所谓的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也许为了替自己的胆怯、自己对现实的憎恶辩护吧,他老是称赞过去,称赞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实际上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对他来说,也无

30、异于他的套鞋和雨伞,使他借此躲避了现实生活。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别里科夫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答:_2别里科夫“老是称赞过去,称赞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对这句话理解恰当的一项是()A别里科夫胆小多疑,生活在沙皇血腥统治之下,称赞过去,称赞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以求保险,这既和他的性格有关,也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B别里科夫是教古代语言的教师,他称赞的只能是过去的东西,或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东西。C别里科夫怀旧、封闭、胆小多疑,害怕社会的发展进步,所以用今不如昔来安慰自己,甚至虚妄地称赞从没有存在过的东西。 D别里科夫表面上是一个中学教员,骨子里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沙皇专制制度的维护者,他当然称

31、赞过去,称赞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3为什么说别里科夫所教的“古代语言”对他来说也就是“套鞋和雨伞”?答:_4别里科夫“即使在顶晴朗的天气出门上街,也穿上套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在表达上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答:_28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13题。白日里,老船夫正在渡船上,同个卖皮纸的过渡人有所争持。一个不能接受所给的钱,一个却非把钱送给老人不可。正似乎因为那个过渡人送钱气派有些强横,使老船夫受了点压迫,这撑渡船人就俨然生气似的,迫着那人把钱收回,使这人不得不把钱捏在手里。但到船拢岸时,那人跳上了码头,一手铜钱向船舱里一撒,却笑眯眯的匆匆忙忙走了

32、。老船夫手还得拉着船让别一个人上岸,无法去追赶那个人,就喊小山头的孙女:“翠翠,翠翠,为我拉着那个卖皮纸的小伙子,不许他走!”翠翠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当真便同黄狗去拦着那第一个下船人。那人笑着说:“请不要拦我!”“不成,你不能走!”正说着,第二个商人赶来了,就告给翠翠是什么事情。翠翠明白了,更紧拉着卖纸人衣服不放,只说:“不许走!不许走!”黄狗为了表示同主人的意见一致,也便在翠翠身边汪汪汪的吠着。其余商人都笑着,一时不能走路。祖父气吁吁的赶来了,把钱强迫塞到那人手心里,并且搭了一大束草烟到那商人的担子上去,搓着两手笑着说:“走呀!你们上路走!”那些人于是全笑着走了。翠翠说:“爷爷,我还以为那人偷

33、你东西同你打架!”祖父就说:“嗨,他送我好些钱,我才不要这些钱!告他不要钱,他还同我吵,不讲道理!”翠翠说:“全还给他了吗?”祖父抿着嘴把头摇摇,闭上一只眼睛,装成狡猾得意神气笑着,把扎在腰带上留下的那枚单铜子取出,送给翠翠,且说:“礼轻仁义重,我留下一个。他得了我们那把烟叶,可以吃到镇筸城!”1爷爷让翠翠拦住那位渡船客,翠翠不明真相,当真去拦了,等到下船的第二个商人告知原委,翠翠明白了,却“更紧拉着卖纸人衣服不放”,坚决不让走。翠翠为什么这样做?答:_2“嗨,他送我好些钱,我才不要这些钱!告他不要钱,他还同我吵,不讲道理!”这样的话语看似不可理解,却恰恰是老船夫个性的真实写照。请概括老船夫的

34、性格特点。答:_3节选文字的语言有什么特色?答:_29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4题。过了一个月,别里科夫死了。我们都去送葬。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像那样的感情,我们很久很久以前做小孩子的时候,遇到大人不在家,我们到花园里去跑一两个钟头,享受完全自由的时候,才经历过。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了。局面并没有好一点。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1埋葬别里科夫既然是一件“

35、大快人心的事”,可为什么又要“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呢?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是受到良好教育的结果。B别里科夫虽令人讨厌,但别里科夫死去毕竟令人悲伤。C套子的代表人物死去了,可是套子依然存在,且势力还十分强大。D在这个令人窒息的社会中,人们都变得虚伪起来了。2“局面并没有好一点”具体指的是()A别里科夫死后,沙皇专制统 治更加疯狂,生活更加郁闷、无聊、乱糟糟。B生活虽然恢复了旧样子,但是人们仍然心有余悸,顾虑重重。C生活恢复了旧样子,跟先前一样郁闷、无聊、乱糟糟。D别里科夫虽然死了,但人们仍忧心忡忡,没有一点愉快感。3对“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

36、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别里科夫是一个保守、反动、扼杀一切新思想的典型形象,这种人到处可见,任何时代都有。B别里科夫 思想流毒很广,任何地方、任何时代都会存在。C别里科夫是沙皇专制的产物,制度不变,这样的人将在各处产生。D别里科夫是一个艺术形象,这个典型形象在人们心目中永远不会消失。4别里科夫死后,大家有什么反应?但为什么一个礼拜没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了呢?小说塑造这个人物的意义何在?_30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后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

37、“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 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俪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1 这一段里几次写到风雪,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写风雪为后文草厅倒塌,林冲只得去住古庙的情节做了铺垫。B 因风雪而寒冷而沽酒,情节发展顺理成章。C 风雪的环境描写激发了英雄的壮志豪情,林冲义无返顾地走上了反叛之路。D 古人云“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大风大雪正为坏人作恶陷害林冲提供

38、了客观条件。2 对这段文字中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林冲还想在草料场过一冬,表明林冲屡遭磨难,此时却并无反心,一心只想逆来顺受,以待出头之日。B 林冲雪夜沽酒不忘带上花枪,说明他对奸人陷害已有防范。C 盖火的细节暗示草料场失火并无林冲半点责任。D 拽门 锁门 带钥匙的细节描写,说明林冲办事精细,小心谨慎。3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凡是违背禁令、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事,虽然看来和他毫不相干,却惹得他闷闷不乐。要是他的一个同事到教堂参加祈祷式去迟了,或者是他听到了流言,说是中学的学生闹出了乱子,他总是心慌得很,一个劲儿地说: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在教务会议上,他那种

39、慎重,那种多疑,那种纯粹套子式的论调,简直压得我们透不出气。他说什么不管男子中学里也好,女子中学里也好,年轻人都不安分,教室里闹闹吵吵唉,只求这种事别传到当局的耳朵里去才好,只求不出什么乱子才好。他认为如果把二年级的彼得洛夫和四年级的叶果洛夫开除,那才妥当。您猜怎么着?他凭他那种唉声叹气,他那种垂头丧气,和他那种苍白小脸儿上的眼镜,降服了我们,我们只好让步,减低彼得洛夫和叶果洛夫的品行分数,把他们禁闭起来,到后来把他俩开除了事。我们教师都怕他,信不信由您。我们这些教师都是有思想的、很正派的人,受过屠格涅夫和谢德林的陶冶,可是这个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的小人物,却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五年!可是光辖

40、制中学算得了什么?全城都受着他的辖制呢!1“他总是心慌得很,一个劲儿地说: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这句描写的作用是( )A说明别里科夫虽有保守思想,但很有责任心。B说明别里科夫胆怯心虚,害怕任何事物牵连到自己。C说明别里科夫整天六神无主,害怕新生事物。D说明别里科夫总要用套子去限制别人。2这段文字后半部分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 )A形象地写出了以别里科夫为代表的腐朽势力貌似强大,实际上外强中干,不堪一击。B生动地写出了以别里科夫为代表的腐朽势力的力量在当时还很强大,而“我们”的力量则是软弱无力的。C形象地写出了以别里科夫为代表的腐朽势力力量貌似强大,“我们”的力量表面看是渺小的。D生动地

41、写出了以别里科夫为代表的腐朽势力的力量在当时虽然强大,但实际上外强中干,不堪一击。3对这段文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别里科夫最害怕的是所谓的人们违背法令,脱离常规,做不合规矩的事。B别里科夫的论调是套子式的,他的性格是多疑的,“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是他的口头禅。C别里科夫亲自把二年级的彼得洛夫和四年级的叶果洛夫开除以后,方才停息了整天的唉声叹气。D别里科夫虽然是个小人物,却辖制了整个中学足足五年,说明了别里科夫之流的思想在当时控制着社会潮流。七、论述类文本阅读3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随后的13小题。人类能进化到今天的优秀和强大,胜过一切其他动物而统治着整个世界,是因为获得了理性,

42、即认知世界、概念思维、逻辑推理和创新的能力,也就是认识世界、适应环境和局部改造环境的能力。动物学研究表明,其他动物如灵长目也有初等的认知、简单的思维和粗浅的推理能力,但都不如人类的能力那么强大、系统和深刻。理性是后天获得的能力。灵敏的受感器官,可靠的神经系统和强壮的大脑等是理性的物质基础。生物学公认后天习得的性状和能力不可能遗传子代,至少短期内不能。每代新人的理性要从头学起,靠社会文化和教育塑造而成。社会文化的进步和教育制度的完善是培育公民的良好品德、优越智慧和坚韧的创新精神的必要条件。没有先进文化的陶冶和良好的教育而指望天赋予睿智美德是与科学规律相悖的。人类文化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与基因进化没

43、有直接关系。搬用生物进化规律去解释社会现象,像“社会达尔文主义”,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去圣化资本主义的残酷剥削,以“优胜劣汰”为奴役掠夺弱小民族的殖民主义辩护,都没有任何科学根据,已被科学界彻底摒弃。20世纪的社会实践和科学成就都提醒我们,人类不应该陶醉于自己智能的增长,思想的进步,科技的成就和对自然界的某些胜利,绝不要忽略人的动物性这个本质。不管我们的事业取得了多么辉煌的成就,都不可能改变我们生存的物质基础,我们的躯体连同我们的血、肉和头脑都产生于和存在于自然界。人不能成仙,自然界不能超越,更不能破坏,否则就是人种的堕落、死亡和灭绝。航天科学的实践已充分证明,宇航员要飞往地外星球,飞船上

44、必须有类地的人造环境。人的动物性也即兽性。近代进化生物学者们一致认为,兽性难改,理性的可塑性却很大。文化、科学和教育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机杼。即使人的兽性万年不变,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总在提升着人的理性,增益着人性的光辉。后天获得的理性,如科学、文化能否影响人的兽性进化?科学界仍有争论。人类有史以来就战争不断,灾难频发,尤以20世纪为烈。已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的人类,却发生了空前规模的两次世界大战和200多次局部战争,死伤2亿多人口。引起战争的原因多不胜类,对人性的谬释和理性的丧失是很多不义战的根源。自诩为“优秀民族”,长达500年的殖民主义,清除“劣类”以防“血缘污染”的法西斯主义,搞民族隔离和剥

45、夺公权的种族主义,煽动种族仇恨,耸暴致大众恐惧的恐怖主义等,进化论兴起后的现代科学已经证实了这些虚幻的荒谬和这类政策的反动。1下面对“人的理性”的概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的理性,即人认知世界、概念思维、逻辑推理和创新的能力,也就是人认识世界、适应环境和局部改造环境的能力。B人的理性是后天获得的能力,灵敏的受感器官,可靠的神经系统和强壮的大脑等是理性的物质基础。C人类有史以来就战争不断,灾难频发,尤以20世纪为烈,这些都可能与人类理性的丧失有瓜葛。D动物学研究表明,其他动物如灵长目也有初等的认知、简单的思维和粗浅的推理能力,这说明动物也有低级别的理性。2下面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

46、的一项是( )A既然生物学公认后天习得的性状和能力是绝对不可能遗传给子代的,我们就绝对不可以把成绩的不理想归因于父母。B社会文化的进步和教育制度的完善是培育公民的良好品德、优越智慧和坚韧的创新精神的必要条件。因此,对于今天社会上的不合理现象,我们需要做的是积极地探索,而不是圣化、美化西方的那一套。C庄子的逍遥游为我们描绘了人类摆脱了兽性以后的美妙境界,那种如鲲鹏遨游于九万里之上的“无待”的境界代表着人性发展的方向,也是今人努力的方向。D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全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追究其根源,就是日本帝国主义和德国法西斯对人性的谬释和理性的丧失。3“理性与兽性交织于人类发展的历史”,请结合你

47、的人生经历,谈谈对此的认识。 3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题。 何谓“书籍之路”?这要从“丝绸之路”谈起。“丝绸之路”的说法由德国人李希霍芬提出,用以指称两汉之际中国与中亚地区以及印度之间的贸易通道。进入20世纪中期,好事者不断为之添枝加叶,遂使“丝绸之路”四通八达,无处不至。而东亚文化交流的模式,我曾提出当是海上的“书籍之路”。当西方人坚信丝绸是从“羊毛树”上采集而来时,日本列岛的先民已经开始养蚕植桑,生产丝绸了。追溯中日古代历史,持续性、大批量的丝绸交易未曾出现,其影响甚至不及陶瓷。 日本从630年开始派出遣唐使。贞观五年(631),第一批遣唐使到达长安时,日本人甘冒鲸波之险,意欲得到什么

48、呢?旧唐书已经给出答案:“开元初,又遣使来朝所得赐赉,尽市文籍,泛海而还。”遣唐使源于遣隋使,据经籍后传记载,第一批遣隋使便为求书而来:“是时国家书籍未多,爰遣使臣于隋国,买求书籍。”有唐一代,通过各种途径传入日本的典籍究竟有多少?9世纪后期编撰的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辑入汉文书籍1579部17345卷,其数量应该说是非常惊人的。 由于自然造化和历史因缘,日本公私珍藏唐代典籍颇富。据大阪市立美术馆编撰的唐钞本,仅日藏唐代写本就有唐诗卷等43种,其中不乏中国散佚、日本仅存的“佚存书”。唐末至五代,中原动乱,典籍散毁严重,吴越国王遣使日本,赍重金请抄天台遗书。日本遣日延为“缮写法门度送之使”,以至“一宗

49、教文,复还中国”。由此可知,“书籍之路”并非自西往东的单通道,而呈往返环流之状。尤其是清代黎庶昌、杨守敬等掀起的东瀛访书热,使大量域内失传已久的珍籍完璧西归。“书籍之路”以“佚书回归”的形式,有效地拓展和延伸了汉文书籍的生存时空。 沙漠,驼队,西方,夕阳西下,背负的是鲜艳的丝绸,这是古代的丝绸之路;大海,船队,东方,旭日东升,运载的是飘香的书籍,这是古代的书籍之路。但是,古代输往西域的丝绸,现在即便从深埋沙漠的遗存中出土,也已经腐朽而不堪穿用;而当年遣隋唐使携归的书籍,直到今天依然是人们智慧的源泉。这些书籍是文明的种子。如果说丝绸是中华物质文明的象征,那么书籍则凝聚着更多的中华文明的精神创意,

50、因而具有强大的再生机能,可以超越时空惠及后代。遣隋唐使携归的书籍,经过传抄、翻刻而流布世间,再经阐释、翻译而深入人心,对日本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下列对“书籍之路”的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书籍之路”是日本为加速文明进程,派遣隋唐使买求“文书宝物”泛海而还之路。B“书籍之路”是始于隋延至清,惠及日中双方文明发展的汉文书籍海上往返之路。C“书籍之路”是有效地拓展和延伸汉文书籍生存时空的“佚书回归”之路。D“书籍之路”是隋唐时期往返于日本和中国之间的海上运载书籍之路。对于“书籍之路”与“丝绸之路”的区别,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丝绸之路”由中国通往中亚地区以及印度,“

51、书籍之路”仅限于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交流。 B“丝绸之路”输送的丝绸早已失去使用价值,“书籍之路”输送的书籍却可以惠及后代。C“丝绸之路”使中西方在贸易交往中互惠互利,“书籍之路”则从根本上影响中日文明进程。D“丝绸之路”已成定论,被国际上广泛接受;“书籍之路”则是作者提出的新见解。根据文中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A日本列岛的先民早就开始养蚕植桑,生产丝绸,可见“丝绸之路”四通八达,无处不至。B对日本文化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既不是丝绸也不是陶瓷,而是当时传到日本的书籍。C“丝绸之路”和“书籍之路”的区别不限于地理特征,而应该是根植于更深的文明内核。D“书籍之路”在中日两国之间呈往返环流

52、之状,从而使大量汉文典籍得以保全和延续。3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艺术批评与艺术市场几乎每一位谈论中国艺术市场的人士,都会把艺术批评作为市场经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还会认为著名的、有话语权的艺术批评家的言论能够决定和左右一个艺术家在艺术界和艺术市场中的地位以及作品的销售价格。无论是传统中国画,还是现代绘画和当代艺术,当代的艺术批评给予了深刻细致的关注。各地艺术批评家们敏锐的艺术观察力和对艺术作品与思想的剖析已经涉及大大小小的艺术创作活动,那些真正表现优秀和思想内涵独特的艺术作品都必然会引起批评家们的关注。但是批评不是万能的。批评首先应当是学术的,只有真正学术的艺术批评才是开启优秀艺术品的

53、思想之匙。对于艺术批评能够影响作品市场交易观点的论据,实质上是一些艺术史论工作者对名家作品的鉴赏评价,以及对个别艺术家作品与创作试图予以定位的剖析解构,这些批评的文句语言与行文结构已经逐渐形成格式化的相似特征,谈不上有什么艺术和思想的标准。因此,对于当下中国当代艺术和艺术市场,必须首先为批评正名才行。真正的艺术批评只会看重优秀的艺术创作,决不会把平庸的作品推到大众之中去,更不能把庸俗的艺术作品介绍给艺术品收藏人士;批评家之间的观点差异会有助于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地了解一件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创作。艺术批评必须是纯学术的,不可能也做不到为了某种商业的目的或人情师承关系,运用艺术批评来推动或压制一

54、个艺术家作品的交易买卖。只是在当下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买卖双方只看重名家的身份、名气,而不考虑作品本身,也不去关注在将来市场走红的作品。所以艺术批评家们应当担当起后者的这份责任。随着国外艺术机构、买家和收藏家对于国内艺术批评家、策展人的依赖程度的不断提高,艺术家也倾向于相信艺术批评是艺术品走向市场交易的桥梁,批评家们也乐于在艺术品交易中担任这种交易顾问和艺术品估值的角色。目前越来越多的艺术批评家们倾向于把自己当做一个职业,把艺术批评作为艺术市场的一个环节,或是一个首要的先行步骤。批评家们更多地转向艺术策展,组织艺术展览活动或为艺术家展览撰写前言,已经蔓延成为批评家的生存状态和获得收入的主要路径。

55、这就是批评家们纷纷走向“出台”的戏言。批评家属于学术的才对,市场的应该是属于策展人、艺术代理人。批评家的观点要坚持自己的艺术标准,坚持自己的艺术眼光;批评家要能以敏锐的智慧纵观当代中国的艺术创作与发展,以公正客观的立场去剖析一个艺术家作品的思想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得到艺术家的认同和尊重,才能推动艺术创作和艺术市场的发展,艺术品投资人士才会有信任。1本文关于“艺术批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艺术批评能够决定和左右艺术家在艺术界和艺术市场中的地位以及作品的销售价格。B艺术批评应该针对那些真正表现优秀和思想内涵独特的艺术作品。C艺术批评能够影响作品市场交易,因而也越来越有了功利色彩。D艺术批评的

56、观点差异会有助于人们多角度多方面地了解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创作。2对“艺术批评与艺术市场的关系”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艺术批评是艺术市场经营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推动艺术市场的发展有重要作用。B在当下,因为艺术批评偏离了学术,导致艺术品市场的买卖双方只看重名家的身份、名气,而不考虑作品本身,也不去关注在将来市场走红的作品。C运用艺术批评来推动或压制一个艺术家作品的交易买卖的行为,会随着国外艺术机构、买家和收藏家对于国内艺术批评家、策展人的依赖程度的不断提高而得到缓解。D目前,艺术家倾向于相信艺术批评是艺术品走向市场交易的桥梁,批评家们也乐于在艺术品交易中担任这种交易顾问和艺术品估值的角色。3下列表

57、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作者就当今的中国艺术批评在艺术家和艺术市场中担任的角色,提出了为艺术批评正名的见解。B艺术批评家们应当担当起考虑作品本身且关注在将来市场走红的作品的责任,不能只看重名家的身份、名气。C目前越来越多的艺术批评家们倾向于把自己当做一个职业,把艺术批评作为艺术市场的一个环节,这成为批评家的生存状态和获得收入的主要路径。D批评家只要坚持自己的艺术标准,以公正客观的立场去剖析一个艺术作品的思想内涵,就能得到艺术家的认同和尊重以及艺术品投资人士的信任。35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题。关于精神李书磊 初夏季节,日里夜里总传来孤单而嘹亮的鹧鸪声。“惟有鹧鸪啼,独伤行客心。”鹧鸪

58、在中国古诗中是感伤的象征,声声鹧鸪曾唤起一代代文人的多少愁怨。认真追究起来,中国古典文学对我产生过最深刻影响的精神不是别的,而是感伤。喜或者怒最多只及人心而已,感伤却能彻骨。从杨柳依依、雨雪霏霏的诗经到厚地高天、痴男怨女的红楼梦,至少在初涉人生的少年时代,是这一以贯之的感伤传统以它有毒的甜蜜滋养了我的情感。 当然,最使我倾心的还是那不知出处的古诗十九首。惟其不知出处,那些文字才更显得神秘而有意味。“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这人生苦短、天地苍茫的痛楚不断地袭上心头,使那无所依凭的凄凉与空虚挥之不去。教科书里说古诗十九首代表了“人生的自觉”,我觉得这断语下得贴切。好像

59、是过去的人们一直都没心没肺却也兴致勃勃地存在着,去打仗,去婚嫁,去种去收,去生去死,至此才猛地恍然大悟,发现了人的真实处境,不禁悲从中来。从此这感伤情绪就一发而不可收。 后世的感伤文人我最喜欢的有两位,一是李后主,一是秦少游。他们把古诗十九首那种无缘无由、无端无绪的感伤具体化也情景化了。李后主丢失了江山,秦少游丢失了爱人,这种人间最根本的丢失使今生今世变成了他们的伤心之地。李词“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与秦词“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这同样美丽的句子正可以互相印证。我们看出这种感伤既是他们对人世的控诉又是他们在人世的寄托。他们玩味甚至珍惜这种感伤就像珍惜与生俱来的病痛感伤的文人对人

60、世必有的丢失总是耿耿于怀,对人生必有的缺憾不能报之以坦然;然而他们不安于生命的定数又无可奈何,他们对世界有太强的欲望却只有太弱的力量,他们既不能战胜世界也不能战胜自己。这正可以说是一种孱弱和病态,这种病态对于少年人却有无法抵抗的传染性。我那时候对感伤一派真是入迷得很。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许是因为生命个体所秉承的趋向健康的自然机缘;我的这种感伤病在某一天霍然而愈。我对李后主和秦少游再也没有那样强烈的共鸣了。我转换了兴趣,竟喜爱起了苏东坡的达观。苏东坡无论在怎样失意的情况下都能保持心情的平和,都能欣赏身边的风景。他在赤壁赏月,在西湖种柳。一派诗心;贬谪黄州他能“长江绕郭知鱼美”,贬谪惠州他能

61、“日啖荔枝三百颗”,对生命的喜悦甚至表露出这样直接的口腹之快。他放弃了对生命的无限欲望,放弃了那种“非如何不可”的悲剧感,随遇而安;没有什么事情能真正伤害他。他总能在既有的境况中获得满足,总能保持生机的充盈。他知道怎样在这大不如意的人世间保护自己。这种自我保护的心情被后人誉为“生活的艺术”。这种“艺术”同样在诸种坎坷中保护了我,使我平安度过了生于人世难免的一次次危机。 然而,到了今天,我在这青春将逝的而立之年,夜半醒来我突然感到一种大惶恐。我要一直这样平庸而快乐地活下去,直到暮年。在这青春将逝的时候我突然对青春有了一种强烈的留恋,突然生出一种要抓住青春、抓住生活的强烈冲动,我不要感伤带我去唤醒

62、那占有的欲望,不要达观但要保持那种顽强的力量。我发现我内心真正向往的乃是那种反抗人生缺憾的英雄情怀,那种对人类悲剧命运了悟之后的承担。我想起了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这也是一种感伤吗?这是英雄的感伤,这是苍凉。这也是对人类命运的屈服,但这是竭尽人力之后的屈服。这种屈服中包含着人类不可折辱的尊严。我从中受到了莫大的感动,我想我要记下并且记住这壮年的感动。、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作者在文章中从中国古典文学的角度,借古代文人的名句描绘了自己精神成长的轨迹。B作者认为,古诗十九首神秘而有意味,这种病态对

63、于少年人具有无法抵抗的传染性。C作者认为,李后主的悲剧是欲望太强而力量太弱,曹操的悲剧是力量太强而欲望太弱。D“反抗人生缺憾的英雄情怀”,这里的“人生缺憾”主要是指人生的短暂和各种不幸。E本文语言典雅,思想深刻,能引导读者对生活对人生作深层思考,给读者深刻的启迪。、试说说“从此这感伤情绪就一发而不可收”一句的意思以及在文中的作用。(3分) 答: 、文章题为“关于精神”,叙说了中国古典文学对“我”精神成长的影响。请简要概括古典文学对作者的成长所产生的启迪。 36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堂堂书阵百重关王充闾现代文学观念认为,文学的生命力在于能够使读者拉开心理距离,能够为读者提供一种契合其文化心态

64、的情境或者思想。假如有一天,你拿起先前酷爱的一部作品重读,却发现它已经了无新意,也就是再也拉不开那段心理距离,这说明在你的心目中它的生命力已经开始枯萎,它已不能给出新的审美期待。 其实,读书本身也是一种自我发现,是在唤醒自己本已存在但还处于沉睡状态的思想意识。一切能够使心灵发生震撼的、产生重大影响的,都应是一种心理的共鸣和内在的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无论是写作还是阅读,善于思索都是至关重要的。鲁迅说过,没有悲哀和思索的地方,就没有文学。有人提倡作家学者化,实际上,更应倡导作家成为思想者,因为学者未必就是思想者。思想的自觉,是学者最高的自觉。有些书的作者很聪明,有才气,文章也流光

65、溢彩,可就是思想含量不足,精神内涵空虚,读过之后获益无多。同样,作为读者也应该善于思索。读书应该善于提问题,找话题,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处于一种鲜明的研究状态。我曾写过一首七绝,描绘读书犯险历难的情态:“缒幽探险苦般般,夜半劳思入睡艰。设问存疑挥战帜,堂堂书阵百重关。”长时期以来,人们将读书、学习的基点定在掌握知识上,“知识就是力量”成为公认的真理。知识当然重要,但更值得珍视的,是人生智慧、哲学感悟。信息、知识与智慧,三者处于不同的层次。信息好比是矿砂,是所有容易获得或不易获得的事物、事实、认识的总和,可供人们据以分析与参考;知识是人们把大量的事实与认识的矿粉投入熔炉之后,提炼与组合而成的

66、可供使用的材料。大部分知识都是专门知识,是关于某一领域、某一科目、某一程序、某种思想方法、价值准则等方面的认识;而智慧则是在生命体验、哲学感悟的基础上,经过升华了的知识,它是知识的灵魂,是统率知识的。知识关乎事物,充其量只是学问,而智慧关乎人生,它落脚于指引生活方向、人生道路,属于哲学层次。智慧是哲学的生活化、实际化在读书、思考中,悟性是至关重要的,但有了知识不一定就能具备悟性。知识只有化作对生命的一种观照能力时,它才能变成智慧。因此,智慧总是与内在生命感悟和创造性思维有关,知识则未必。智慧是指能够把知识、感受转化为创造性的特殊能力。我国记录哈雷彗星的出现,始于春秋时代的公元前613年,一直到

67、清末1910年,两千余年从未间断过,总共出现过31次。这可以称作“世界的唯一”。但是,记是记了,却没有人对它进行思索、研究,不知道这出现了31次的彗星竟然是同一个。到了公元1875年,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在没有掌握这份天文记录的情况下,只是依照牛顿的引力定律,计算出了彗星的轨道,预言了它出现的周期每隔76年回归到太阳身边一次。可见,信息、知识重要,而运用知识、从知识出发使之成为智慧,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 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说:“博学不能使人智慧。”关键在于能否使知识、学问由死变活。思考重在找到一个准确的、独特的视角。其实,哲学研索本身就是一种视角的选择,视角不同,阐释出来的道理就完全不同。下列对

68、于“读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现代文学观念认为,读书有利于读者近距离感悟文学的生命力,接受作品提供的那种契合自我文化心态的情感或思想。从某种角度说,读书有助于唤醒读者自身本已存在但还处于沉睡状态的思想意识。可视为一直便捷的自我发现的途径。读书应善于思索,读者应该善于提出问题,在阅读中寻找话题,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处于一种鲜明的研究状态。英国天文学家哈雷计算出了彗星的轨道,预言了它出现的周期,这个事例从正面说明认真读书比掌握信息本身更重要。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大部分知识都是专门知识,只有化作对生命的一种关照能力时,它才能变成智慧。B智慧关乎人生,落脚于指引

69、生活方向、人生道路。是哲学的生活化、实际化。C哲学研索重在选择一个准确独特的思考视角,进行完全不同的思考与阐释。D信息、知识与智慧,知识,智慧与哲学,这是两组内涵完全不相容的概念。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者重读那些不能给出新的审美期待的作品会觉得了无新意,再也拉不开那段心理距离,说明这些文学作品的生命力在读者心目中已经开始枯萎了。B相对于提倡作家学者化,实际上更应倡导作家成为思想者,因为有些书的作者虽然很聪明,有才气,但其作品思想含量不足精神内涵空虚。C具备悟性,人们可以更有效的进行阅读思考,把大量的对事实实物的认识的总和加以分析,提炼和组合,形成可供自己参考、使

70、用的材料。D赫拉克利特说“博学不能使人智慧”,只有提高关于某一领域、某一程序、某种思想方法、价值准则等方面的认识,使之专门化,才能成为智慧。八、实用类文本阅读3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某地区,数百万亩的树木受吉普赛蛾幼虫大规模侵扰而掉叶,这是一种周期性现象。在研究这些虫害突发现象时,科学家发现受影响的树木将有毒的化学物质,主要是笨酚,释放到叶子中,这些物质抑制蛾幼虫的生长,并减少雌蛾产卵的数量。同时,苯酚还使蛾卵变小,从而抑制了来年蛾幼虫的生长,因为卵的数量与蛾的个头大小直接相关,而蛾的个头又取决于它的幼虫时期获取营养的程度。因此,树木的防御机制会对吉普赛蛾的生殖力产生影响。此外,吉

71、普赛蛾也易于受到核酸多角体病毒即所谓萎蔫病毒的攻击,这种病毒在蛾幼虫突发的年份是蛾幼虫的重要杀手。蛾幼早吞食了带有病毒(被包裹在一个蛋白质小球体中)的叶子,便患上萎蔫病,而被摄入的蛋白质小球便溶化,释放出数以千计的病毒或病毒体,经过大约两周时间,繁殖至足够的数量,填满蛾幼虫的整个体腔。蛾幼虫死去时,病毒体被释放出来,并被包裹在一个从蛾幼早的组织中合成的新蛋白质小球休中,等待被其他蛾幼虫吞食。苯酚经常通过与蛋白质结合从而改变蛋白质的活性而发挥作用,因此,科学家重点研究了同时摄入病毒和树叶对蛾幼虫产生的影响。他们发展,含有大量 苯酚的橡树叶,其病毒对蛾幼虫的杀伤力远远小于苯酚含量较低的白杨树叶。一

72、般而言,树叶中苯酚含量越高,病毒就越缺乏致命的杀伤力。因此,虽然苯酚可抑制蛾幼虫生长,但正是这些苯酚也能使萎蔫病毒丧失能力,从而帮助蛾幼虫存活。橡树叶含有大量苯酚,能为蛾幼虫提供一个安全兹护所,不受萎蔫病的影响;然而,在以白杨为主的树丛中,处于初级阶段的吉普赛蛾突发态势很快地被病毒流行病所抑制。 深入研究表明,蛾幼虫对萎蔫病毒产生免疫,这与它们赖以生存的树木的愈发严重的掉叶现象相关。树木自身的防御反而提高了蛾幼虫受萎蔫病毒感染的阈值(临界值),致使蛾幼虫种群日趋密集,但与此同时却不会变得更加易受病毒感染。由于这些原因,摄入苯酚给蛾幼虫带来的益处似乎超过了它们付出的代价。1下列对苯酚作用的理解,

73、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苯酚可使吉普赛蛾的生殖变弱,蛾卵变小,蛾幼虫的数量减少。B苯酚能抑制吉普赛蛾幼虫生长,而对吉普赛蛾的天敌萎蔫病毒杀伤力更大。C树木受到蛾幼虫侵扰时会释放出苯酚,苯酚能够改变幼虫蛋白质活性。D蛾虫病大量爆发的情况下,带有萎蔫病毒的树木释放过量的苯酚不如少量的好。2下列表述符合本文意思的一项是( )A能够产卵的雌蛾更容易感染萎蔫病,这使它们生产出的虫卵变小。B苯酚作用于蛾幼虫,使其对萎蔫病毒的免疫力增强,成活率提高。C树叶中苯酚浓度越高,越能够 成功地保护树木免受吉普赛蛾虫病的侵扰。D被包裹在蛋白质小球体中的萎蔫病毒进入蛾幼虫体内之后能够大量繁殖。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

74、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蛾幼虫体内的萎蔫病毒的生存和繁殖依靠它所寄生的蛾幼虫中的蛋白质。B在白杨树丛初发吉普赛蛾虫病时,萎蔫病毒的抑制作用超过苯酚的抑制作用。C萎蔫病毒虽然对吉普赛蛾有致命杀伤力,但它们也无法影响蛾幼虫的种群密度。D蛾幼虫吞食带有萎蔫病毒的叶子后,有可能种群日趋密集,且免疫力不会减弱。3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国学大师钱穆国学大师钱穆学识广博,著作等身。按传统学科分类,他兼及经史子集四部,为传统国学中的“通儒之学”。按现代学科来看,其治学范围涉及史学与史学史、哲学及思想史、文化学及文化史等,可谓百科全书式的学者。钱穆一生勤勉,著述不倦,毕生著作70余种,如国史大

75、纲、国学概论、中国思想史等,总共1400万字。钱穆是一位民族意识强烈、文化情结深厚的史学家。1930年,他在燕京大学教国文时,看见“M”楼、“S”楼、“贝公楼”时,极为不快,质问学 校当局:“此何文?所谓中国文化者又何在?”事后,学校采纳了钱穆的建议,将“M”楼改为“穆”楼,将“S”楼改为“适”楼,“贝公楼”改为“办公楼”,其他建筑也一律冠以中国名称。钱穆大半生在中华民族危亡和西学东渐、中国文化衰落的年代中度过,他时时刻刻都在思索,如何才能使中国既达到富强而又不失本民族的文化与精神。他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一书中指出,西学东渐后,中国人面临两大问题:第一,如何赶快学到欧美西方文化的富强力量,好把自己

76、国家和民族的地位支撑住;第二,如何学到了欧美西方文化的富强力量,而不把“自己传统文化精神丧失掉”。若第一问题不解决,中国的国家民族根本不存在;若第二问题不解决,则中国的国家民族虽存在,而中国传统文化则失。钱穆认为中国文化的发展,不能自外生成,它必须要体认和凭借中国文化自身的机制。只能从以往的旧有中孕育生成,决不能凭空翻新,绝无依傍。钱穆不仅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史学家,也是一位成功的教育家。1933年秋,钱穆在北大一人独任“中国通史”课。经过一年的讲授,形成了具有钱氏风格的“中国通史”课。钱穆的“中国通史”课,事实性强,不尚空谈,有考有识,简要精到。上课时满 腔热情,激荡全室又能深入浅出、就近取譬,

77、如他比较中西文化,说秦汉文化犹如此室的四周遍悬万盏明灯,打碎一盏,其余犹亮;罗马文化像一盏巨灯,熄灭了就一片黑暗。当时钱穆讲课的教室设在北大梯形礼堂,是普通教室的三倍。每一堂课听者近三百人,坐立皆满。钱穆是当时北大最叫座的教授之一,据说只有胡适一人可与之媲美。钱穆学识广博,在长期的教学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他利用各种机会把自己积累的治学经验、读书方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1942年9月8日,钱穆带学生徒步到新都赏桂,途中告诉严耕望等人:“一个人无论读书做事,一开始规模就要宏大高远,否则绝无大的成就。中国学术界实在差劲,学者无大野心,也无大成就,总是几年便换一批,学问老是过时!这难道是必

78、然的吗?是自己功夫不深,写的东西价值不高!求学不可太急,太急,不求利则求名,宜当缓缓为之;但太缓又易懈怠,所以意志坚强最为重要。”至于读书方法,钱穆谈道:“读书或采直阅式,不必管校勘、训诂等枝节问题;或采跳跃式,不懂无趣的地方,尽可跳过,不要因为不懂 而废读;或采闲逛式,如逛街游山,随兴之所之,久了自然可尽奥旨。”钱穆是自学成材的名家,这些治学和读书的经验是他多年积累而得,对后来的治学者多有启迪。钱穆自1912年登上讲台,先后在中国内地、香港、台湾等地的小学、中学、大学任教75年,培养出众多著名的文史专家。1990年钱穆在台湾辞世。有人称他的离去“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此后国学大师四字成为绝响

79、”。 (节选自钱穆:中国文化的守护者)(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钱穆是自学成材的名家,在多年治学和读书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他摸索出的“直阅式”“跳跃式”“闲逛式”等读书方法都有借鉴价值。(2)“钱穆是一位民族意识强烈、文化情结深厚的史学家”,为什么这样评说钱穆?请简要分析。(3)为什么说钱穆“是一位成功的教育家”?请简要概括。(4)有人称钱穆的离去“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此后国学大师四字成为绝响”,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大师”的认识。3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学 者 苏 步 青即使是未曾涉足数学王国的人,对苏步青这个名字也不应感到陌生。他是著名的数学家、教

80、育家,国际公认的几何学权威,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被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与“东方第一几何学家”。苏步青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后入该校研究院,获理学博士学位。1931年4月,苏步青谢绝了亲友和导师的挽留,毅然回国,受聘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开始他“精培细育勤扶植,不出人才誓不休”的教书育人生涯。尽管生活贫穷,条件艰苦,但为祖国培养数学人才的信心始终没有动摇。解放后,苏步青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苏步青严格要求学生德才兼备,鼓励学生一代超出一代,被称为“苏步青效应”。苏步青认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科学发展的规律。我们应自觉鼓励学生超过老师,并把这作为四化建

81、设的一种贡献。在总结培养优秀人才经验时,他归纳出三条做法:一是先鼓励他们尽快赶上老师,二是不挡住他们的成长之路,三是在背后赶他们,推他们一把。他认为教师的讲课与辅导,不是简单的复述,而要有创造性。为此,他用数学讨论班来培养学生和青年教师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这种方法,培养了谷超豪、明和生、李大潜院士和一大批优秀教学人才。苏步青七十余年的春风化雨,桃李满天下,栋梁架人间。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在浙大时,一天夜里,一名叫熊全治的学生匆匆地来到苏步青家里,说是怕第二天研讨班的报告过不了关特来请教的,可话音未落,苏步青就板起面孔训道:“你怎么不早点来,临时抱佛脚,还能有个好?”熊全治脸涨得通红,一声不

82、吭,回到宿舍,干了一个通宵,第二天论文总算过关了。熊全治后来到美国成了名教授,四十多年后回国探望苏老不无深情地说:“当年多亏先生一顿痛骂。”苏步青对自己要求更严。微分几何是他的专长,教了几十年,烂熟于心,但他每教一遍,都要重新备课,一方面把国际研究新成果及时写入教案,另一方面吸取学生意见,改进教法,既充实自己,又提高教学质量。苏步青出生在浙江雁荡山区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然而,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把他引入了神秘的数学王国。那是在浙江省立十中上初三时,学校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

83、先讲“国际形势”,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应有责任。”这位老师旁征博引,随后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在随后的4年中,他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现在温州一中

84、(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当年的一本几何练习簿,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苏步青是我国科学界有名的文理全才,他不仅数学成绩突出,文科成绩也非常好。早年他能够完整地背出左传和唐诗三百首两本书,对史记和汉书中的名篇能倒背如流,并且对此有深刻的理解。四年中学毕业时,苏步青以广泛的兴趣、文理兼治的学习方法,以门门功课90分以上的成绩毕业。当苏步青以出色的成就蜚声海内外时,他无限感慨地说:“深厚的文学、历史基础是辅助我登上数学殿堂的翅膀,文学、历史知识帮助我开拓思路,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以后几十年,我能吟诗填词,出口成章,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初中时的文理兼治的学习方法。我要向有志于学习理工、自然科学的同学们

85、说一句话:打好语文、史地基础,可以帮助你们跃上更高的台阶。”2003年3月17日,苏老因多个器官功能衰竭,经抢救无效,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101岁。对于苏老而言,这或许是一种永久的休息,一次不再归来的远行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第三段通过对熊全治的神态、语言等的描写,表现了苏步青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B苏步青1927年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毕业后,便毅然回国,受聘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开始他的教书育人生涯。C苏步青备课时,一方面把国际研究新成果及时写入教案,另一方面吸取学生意见,改进教法,既充实自己,又提高教学质量。表明他治学严谨,教学有方。D教数学的杨老师

86、的第一堂课没讲数学,而是先讲国际形势,这节课改变了苏步青对数学的看法,作者想通过这个内容告诉我们教师教学德育渗透的重要性。E从作者对苏步青的介绍中,我们明白了要想成为一位伟大的自然科学家,必须在文史方面有高深的造诣。(2) 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苏步青取得多方面学术成就的原因。(3) 结合文本,谈谈这篇传记的写作特点。(4) 请从“求学”和“治学”两个方面中任选一个方面,联系文章内容,谈谈苏步青给你的启示。4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审丑 严歌苓拾垃圾的曾老头拿烂得水汲汲的眼看无定一会,说:“你出息了,跟你爸一样教大学了。我小臭儿也出息了,要娶媳妇了。现在的媳妇都得要钢琴。就跟我们年轻那

87、时候,媳妇们都得要彩礼一样。没彩礼,娶不上什么体面媳妇。一个钢琴得五千哪。” 老头两片嘴唇启开着,看得出结了满嘴的话:“我在想,你还能不能给大爷找那份差事,就是你爸早先找给我的那份儿人体模特儿的差事。小臭儿的一房间家什都是靠那份差事挣来的。”“大爷,可现在”“你不用说,我知道我现在老得就剩下渣儿了,走了样了,没法看了。你跟学校说说,要是给别人十块,给我八块就成” 无定为他争取到的价码是十五元一小时。因为无定父亲的“审丑说”莫名其妙地热起来。一个顶信仰 “审丑”原则的学生在全国美展中得了一等奖。许多杂志都刊出了这个“审丑”创举巨大的画幅上,那丑浓烈,逼真得让人恶心。 晚秋,老头又出现在灰色的风里

88、,颠颠簸簸追逐一块在风中轻捷打旋的透明塑料膜。他告诉无定,小臭儿有了钢琴,也有了媳妇。他们交谈时,不少人默默地注视着老头,每张脸都板硬,盛着或显著或含蓄的恶心。 又一年,赵无定被介绍到一个画商家。敲开门,里面男主人对他叫:“哎呀,是你呀!不认识我啦?”男主人身后是一屋锃亮的家具,锃亮的各“大件儿”,锃亮的钢琴,锃亮的一个女人。 “你妈给过我一块冰糖呢,那时糖多金贵?忘啦?”? 无定明白了,面前这个双下巴,头开始拔顶的男人是小臭儿。?“快请进,快请进!唉,咱家来稀客啦!”他对女人说。? 无定在宽大的沙发上落下屁股,挺寒酸地把几张画靠在茶几腿上。“这几张画”“先不谈生意,先吃饭!哥儿们多少年了!”

89、小臭儿扬声笑起来,“包了饺子,三鲜馅儿,正下着。冰箱里我存了青岛的啤酒。瞅你赶得这个巧!”这时有人轻轻叩门。媳妇从猫眼儿看出去,踮着脚尖儿退回来:“你爷爷!”“我哪儿来的爷爷?他老脸不要,我可要脸!”小臭儿说。他起身,嘱咐媳妇:“先不开饭,不然他下回专赶吃饭时间来!你就告诉他我不在家。”然后转脸向无定,笑又回来了:“拿上你的画,咱们上卧室谈。”无定跟着进了卧室,小臭儿将门挂个死,客厅里传来一清亮一浑浊两副嗓音。“臭儿又不在吗?老也没见他,想得慌。”“他一时半会儿还不会回来!”“那我多等会儿。”“哎哎!别往那儿坐,那沙发是新的!您坐这儿吧!”无定早没了谈生意的心思,心坠得他累。一个小时后,老头走

90、了。一锅饺子捂在锅里的时间太长了,全煮过了,成菜了。无定客气而坚决地再他们摆开饭桌时离开了。不久,学校会计科的人告诉无定,老头的计时工资算错了,少付了他百把块钱。无定搞了钱,但从夏天到冬天,一直没遇到老头。他只好从学校找了老头的合同,那上面有他的地址:某街三百四十一号。街是条偏街,在城郊。无定没费多少时间便找着了三百四十号这条街的最后一个号码,再往前就是菜田了。无定走出了街的末端,身后跟了一群热心好事的闲人。在阔大无边的菜田里,有一个柴棚样的小房,门上方有一个手写的号码:三百四十一。门边一辆垃圾车“哦,您是找他呀!”闲人中有人终于醒悟似的,“曾大爷!他死啦。去年冬天死啦!”那人说:老头有个很好

91、的孙子,孝敬,挣钱给爷爷花,混得特体面,要接爷爷去他的新公寓,要天天给爷爷包饺子;但老头不愿去,天天喂他饺子的好日子他过不惯,他怕那种被人伺候、供着的日子这是老头亲口告诉街坊的。“你是曾大爷的什么人?”那人问。“朋友”。无定答。“也认识他孙子小臭子?”“对。”“他真对他爷爷那样好?”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真的。” (节选自审丑,有删改)1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曾大爷的形象特点。2结合文意赏析两处划线部分。3小说结尾处“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真的。”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贾芝:飞鸣的播谷

92、鸟1913年,贾芝出生于山西襄汾县。1932年,到北京中法大学经济系学习。他崇拜法国象征派诗人,和同学结成诗社。1937年,贾芝在戴望舒主编的新诗上发表了播谷乌,成为他那一时期的代表作:我第一次听见它/ “布谷布谷”的叫/叫了一声,/又飞到哪儿去了?他意识到,自己应该是一只飞呜的播谷鸟。诗人艾青是贾芝延安时期的朋友,他打趣地叫贾芝“播谷乌诗人”。1988年第四次文代会上,艾青还耿耿于怀地对贾芝说:“好好的诗不写,搞什么民间文学? ”贾芝也不想争辩什么。在他看来,自己仍然是一只播谷鸟,在民间文学这块园地开拓、耕耘、播谷。贾芝真正关注和热爱民间文学是从延安开始的。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

93、上的讲话发表,一场轰轰烈烈的向民间文艺学习的热潮兴起于陕北的山山峁峁。贾芝搜集民歌、民间故事,还创作发表了数十首写战士、农民、工人的新诗。从创作到生活,他彻底摒弃了在北京时的浪漫情怀与绅士风度,完完全全成为一介草民,灰布棉袄外面系一根草绳,断了腿的眼镜用线绳套在耳朵上,唯一留下的一点痕迹,大概只有他随身带着的那把意大利小提琴了。1950年,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现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创建,贾芝任秘书组组长,包揽了民研会几乎全部大小事情,刻图章,接待来访,回信,买房作会址,买文具,当会计,一小笔经费就放在贾芝的口袋里,口袋变成了民研会的钱拒。“请给乡下老婆一一民间文学让个座。”这是贾芝常说的一句话

94、。他还说:“半个世纪以来,我的主要文艺活动就是为乡下老婆争座位。我们成立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也好,创办民间文学、民间文学论坛也好,不为别的,就是为这个。”1951年,萧三知道贾芝是学法文的,写信给周恩来,建议调他到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工作。周总理立即批示,限他一个礼拜内携家属前往布拉格。贾芝接到周总理签署的调令,意外的高兴,却又意外的惆怅。民研会当时正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他能一走了之吗?贾芝去文化部找沈雁冰和周扬两位部长。沈雁冰说:“你走了,自然就搞不了民研会了 !”贾芝随即要求考虑派别人去,两位部长商量了一阵,决定派另外一位同志去了布拉格。上世纪八十年代,贾芝身穿破旧的中山服,斜挎着背包,像赶场

95、一样奔忙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文联两个单位的学术或党组会议。同事们看到他匆忙狼狈又不修边幅的样子,不禁调侃:“远看像逃荒的,近看像要饭的,仔细一看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贾芝倒不介意,还挺开心,丝毫没有一些人说到这句话时那种埋怨待遇低、不受重用、酸溜溜的感觉。对于民间文学工作来说,调查釆录是第一位的,既是为研究做准备,又是研究的一部分,是研究的过程。贾芝的研究抛开静坐书斋的研究,实现了与田野的对接。他的研究论文大多是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民间文学是鲜活的文学,研究活的文学就不能离开它生长的土地和环境。一位来自基层的学者曾经对贾芝说:“你们是巴我们那里游在水里活泼泼的鱼拿来晒成鱼干再研究。”他震撼

96、了,时时以此提醒自己,到田野中去,不仅仅是考察与作业,更是双向的渗透与交融。贾芝每年都出行,大多去边关小镇、偏僻山寨。2002年,他90岁,1月到广西宜州考察刘三姐故乡,3月到上海参加学术会议,9月到江苏常熟白茆乡考察白茆山歌,到苏州吴县考察民间工艺,11月到湖北宜都青林寺考察健语村,2004年3月又去河北赵县考察“二月二”民俗节日。后来,他不大出门了,但家中客人不断,带来各地的信息。改革开放以后,贾芝越来越感到中国的民间文学应该走向世界,展现自己的异彩,跻身世界文化之林。他去了十几个国家,介绍中国的民间文学。他是一只永不知疲倦的播谷鸟。(1)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97、( )A “播谷鸟”的称号源于贾芝的诗歌播谷鸟,艾青称他为“播谷鸟诗人”,但贾芝真正作为一只耕耘的“播谷鸟”,还是体现在民间文学这块田地间。B 1942年贾芝深受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影响,从此他真正关注和热爱民间文学,不再搞诗歌创作,而是专心搜集民歌和民间故事。C 贾芝和民众百姓融为一体,为民间文学研究做了出色的工作,他特意穿戴破旧,把自己打扮成贫民的形象,完全抛弃了过去的浪漫情调和绅士风度。D 贾芝形象的把民间文学比成“乡下老婆”,自己一生的主要工作都是为民间文学争得一席之地,不论是在单位工作,还是到田间地头,都是为此而努力。E 贾芝意识到要搞好民间文学工作,调查采录是第一位的,

98、因此90岁高龄的他还亲自到民间考察;后来就不大出门了,也就失去了接触民间文学的机会。(2) 贾芝听了基层学者的话后为什么会受到震撼?(3) 在“民间文学”这块园地,贾芝都做了哪些工作?请简要概括。(4) 面对是前往布拉格工作,还是继续搞“民研会”的两难选择,最终贾芝还是选择了后者。你如何看待的选择?请谈谈你的看法。九、作文4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儿子要把一袋种子扔掉。“一袋好好的种子,为什么要扔掉呢?”父亲问。“春天过去了,种子留着有什么用?”儿子答。“等到明年春天,把它们播种下去,不是照样可以发芽吗?”父亲说。儿子请以“当我们错过播种的季节”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

99、叙文,要求不得写成简单的材料扩写或续写,不得写成其他文体,不得另拟题目,不得抄袭和套作。十、文言文基础43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至攘人犬豕鸡豚者攘:窃取B至杀不辜人也 辜:清白C情不知其不义也 情:确实,的确D多尝苦曰甘 甘:甜44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A反身而诚,乐莫大焉。B则盍反其本矣。C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D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45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珠玑:泛指大小不同的各种珠宝。B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图将:把杭州美景画出来。将,用在动词后的语助词。C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三

100、秋:三个秋天。D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烟霞:指美丽的自然风景。46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画线处断句。(限6处)孙之翰,人尝与一砚,直三十千。孙曰:“砚有何异,而如此之价也?”客曰:“砚以石润为贵此石呵之则水流孙曰一日呵得一担水才直三钱买此何用竟不受。(选自沈括梦溪笔谈)参考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形的能力。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形的能力。3【答案】D【解析】A“竖立典型”应为“树立典型”,B“修养生息”应为“休养生息”,C“察颜观色”应为“察言观色”。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形的能力。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形

101、的能力。6【答案】B【解析】A沉湎/遨游/完美无瑕 C良辰美景 D回光返照/幸灾乐祸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形的能力。8【答案】C【解析】A轸:zhn;B舳:zh;D叨:to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形的能力。10【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形的能力。二、语言综合运用11【答案】(1)成功不仅需要合作,还(或更)需要竞争。(2)成功固然需要竞争,但更需要合作。【解析】12【答案】例如:光棍节变身购物狂欢节,对阿里巴巴,这是一次成功的策划,对网民这是一次实惠的交易,对电商来讲,这应该是值得大书一笔的历史时刻。【解析】13【答案】示例:(1)青春是一幅画,一幅七彩

102、的画。让我们手执画笔,尽情渲染,渲染出属于时代的青春风采(2)来得悄无声息,走得不留痕迹,却激起眼花缭乱的无限遐想?是什么,走得不留痕迹,来得悄无声息【解析】14【答案】C【解析】这一段文字叙述了月亮的变化(时间)以及眼前所见景色(空间),从“还见不到月亮”之时所见的“远景”到“近景”再到“地上”,视角从上到下;从“暮色苍茫”到月亮升空,时间在向前推移,因此答案为C。15【答案】A【解析】总说,是承接的转折;领起下文,是对前面所说现象的比喻;总结,是深层议论。16【答案】 (1)示例一:找不到工作与“用工荒”成为我国人力资源领域的突出现象。示例二:找不到工作与“用工荒”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两大难

103、题。示例三: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找不到工作与“用工荒”的两难境地。(“找不到工作”1分,“用工荒”1分,句子通顺、大意正确1分)(2)示例一:“用工荒”现象折射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种困境。首先,我们现在还有大量的劳动力尚未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就业问题依然是民生工作的重点。其次,企业又招不到人,开工不足,这必将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即使通过重奖推荐老乡来务工的员工、提高待遇等方法来解决“用工荒”问题,也只有短期效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示例二:我认为应该用积极的心态来看待“用工荒”。首先,“用工荒”必将有利于加快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其次,内地同沿海的农民工抢夺战,使得广大农民工在省内甚至在自家门

104、口就可以实现就业。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可以不必到人生地不熟的沿海地区务工了。“用工荒”将迫使企业提高务工人员的薪资福利,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实惠。(观点2分,一条理由2分,两条理由4分,语言表达1分。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解析】第(1)题的概括可按这样的思路进行:第一步,先找出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要内容;第二步,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上的关系;第三步,用单句的形式进行表达。其中,材料一的关键词也可以概括为“就业难”,两则材料内容上的关系则可以概括为“两难”或“矛盾”,至于“经济发展”“人力资源领域”等政治性术语则不一定强求。考生在答这一题时要注意尽量避免用复句形式。第(2)题的评论有一定难度,因为材料

105、所涉及的内容距离考生的实际生活有点远;另外,本题也会存在明显的文理科不公平的现象,文科生在政治习题中应当可以碰到类似的题目,可能会觉得好入手一点。这种带有“文综”特点的题目,高考应当回避,考生也可以略作思考练习,不必深究。17【答案】鲁迅先生生前曾经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今天,我们先要摆脱会场上的冷气,才能对得起鲁迅先生的殷殷企盼。【解析】本题有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说这段开场白时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不要离开主题,即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20周年;二是要能点出当时的环境,即冷而躁动,但还要忍耐,安静下来;三是要风趣,能引起听众的兴趣。18【答案】示例:质量是立刊之本,必须维护我刊

106、的声誉。此稿质量一般,不能刊发。现在社会上存在投机取巧、恶意炒作的现象,此风不可长!【解析】三、古代诗歌鉴赏19【答案】1 诗中的孤客是一个思乡游子的形象。(1分)他身处异乡,思亲念家;登高望乡,倍感孤独;流泪思乡,泪水涟涟;做梦归乡,百无聊赖。2 结句借物抒情,紧承上句,写目中秋光虽断而菊香萦绕,点明时间,体现乡思之浓。“黄花”这一重阳节特定风物,即呼应诗歌开头的“登高”,又统收全曲,使全曲结构浑然一体。虚实结合,情味悠长。实写菊花菊香,有色有味;虚写梦境和心中思家念亲之情。(或者以梦境的美好,反衬真实处境的凄凉,以虚衬实,以乐写悲,感情更加深厚强烈。【解析】20【答案】例如:将采莲女与美丽

107、的大自然融为一体:荷叶与罗裙、荷花与脸盘交相辉映,人花难辨,美不胜收。 或“活动的图画”:采莲女在野与花中穿行,时隐时现,时有是无,令人不时生发出“看花眼”的惊奇,而突然间歌声四起,又不免恍然大悟。(或采莲女与荷塘融为一体、交相辉映的和谐美;采莲女穿行荷塘,时隐时现的动态美;“空塘不见人,但闻歌声扬”的音乐美。言之成理亦可,但一定要结合原诗加以分析)【解析】四、名句名篇21【答案】 (1)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2)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响穷彭蠡之滨;声断衡阳之浦。 (3) 则刘病日笃;实为狼狈。

108、 (4) 宁移白首之心;不坠青云之志。 【解析】五、文言文阅读22【答案】1D 2D 3B4(1)登高望远的胸怀顿时舒畅,飘逸脱俗的兴致油然而生。(2)关山难以越过,谁可怜不得志的人?萍水相逢,都是客居他乡的人。【解析】1临:从高处往下探望。2D项,虚实结合,“渔舟”“雁阵”均为实写的眼前之景, “响穷彭蠡之滨”“声断衡阳之浦”为作者想象之景,为虚写。3B项,从贾谊本身讲,并无对皇帝的怨恨,从“非无圣主”可见。23【答案】1B 2B 3C【解析】1都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A表目的关系,C表并列关系,D表承接关系。2“情话”意思是知心话。 3为一般的反问句,其他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A“焉求”,追求

109、什么;B“何之”,到哪里;“奚疑”,怀疑什么。六、文学类文本阅读24【答案】1B 2A 3C【解析】25【答案】1BC2概括介绍牢营的情况,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制造悬念,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3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作者刻画这个人物时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贼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4两种身份:教头身份和配军身份。四种性格和心理:谨慎小心、沉着冷静、隐忍顺从、顾及颜面。【解析】1选文第二段浓墨重彩地描写了林冲与差拨的对话,所以A项是正确的;选文通过第一段中“一般的罪人”与林冲的对

110、话,以及差拨对林冲的辱骂,分别从侧面和正面揭示了管营、差拨对犯人的残忍欺压,并真实地展示了牢营的黑暗,所以D项是正确的;E项则可以通过第二段中林冲的原话得到证实;B项中“一般的罪人”并非都知道林冲被高太尉陷害,因此,该项中的因果关系不成立;C项中“差拨一见林冲就破口大骂”的原因不是林冲“没有及早把柴大官人给管营等的书礼拿出来”,而是差拨要诈人钱财。2这类题目首先需要学生宏观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内容,然后再分析第一段与文章其他部分之间的逻辑结构关系以及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就全文结构来看,第一段通过写“一般的罪人”与林冲的对话,侧面揭示了牢营的黑暗;而文章后面的部分,则从事实上深刻揭露了牢营的黑暗和

111、看管牢营的各色人等的丑恶嘴脸。尤其是写林冲在给钱之前和给钱之后受到的截然不同的待遇,更是将牢营的黑暗和差拨的丑恶嘴脸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从全文来看,第一段既交代了人物活动的环境,又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3选文主要是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所以分析差拨的语言信息是解答本题第一问的关键;同样,第二问的答案也主要是基于人物语言和态度的前后变化而得出的。如从先前的“一世也不发迹”到收受钱财之后的“久后必然发迹”。所以对该题的简要分析从差拨的语言入手即可。4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丰富内涵的能力。学生在对林冲这一人物形象的特征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再以“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却取

112、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为着眼点,挖掘林冲这一人物所具有的多面而立体的形象,从而对林冲这一人物形象作出准确而有创意的解读。26【答案】1别里科夫是在华连卡的笑声中倒下的。因为别里科夫最担心别人取笑他,而华连卡的笑声,是对他迂腐落后思想的最大嘲讽,这是别里科夫从来没遇到过的打击,他在笑声中结束了一切。别里科夫的死说明腐朽保守的势力实际上不堪一击。2这正表明了环境的恶劣、人们的恐惧,不敢流露真情实感,正是专制统治的结果。3辖制了全城十五年的沙皇卫道士别里科夫死了,这表明俄国虽然还处在白色恐怖之下,但是革命的曙光已经出现,人们已经感受到沙皇统治的即将灭亡。4表明别里科夫的存在和出现不是孤立的个

113、别现象,是一定社会的产物,只要旧社会存在,就会有它的支持者、维护者。别里科夫代表了一批人,具有典型性、社会性,这样的人应引起人们警惕。【解析】1此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从“这响亮而清脆的哈哈哈”“结束了别里科夫的人间生活”中,可知别里科夫的直接死因,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腐朽势力的脆弱。2别里科夫的死,对小城的人来说,理应露出快活的感情,人们之所以不肯这样,正是别里科夫的死并没有改变人们生活的环境的证明。从这个角度理解分析即可。3此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别里科夫的死,不是一个人的死亡,而是象征一种制度的即将灭亡。人们由开始不肯开心,现在终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能围绕这层意思分析即可。4此题考查对文

114、中含蓄语句的理解。理解这句话的关键点在于“可是这种装在套子里的人,却还有许多”,这句话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理解:一是别里科夫之类的人太多,沙皇统治还在继续;二是呼吁人们,要铲除别里科夫之流,必须铲除产生它的土壤,必须埋葬沙皇统治制度。27【答案】1作者是从人物的衣着、行为等方面来描写别里科夫这个“套中人”的。2C3“古代语言”与“套鞋和雨伞”都是别里科夫借以逃避现实生活的道具,本质属性一致,都是他生活当中的套子。4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这是一种漫画式的夸张,作者是要借这种怪异的外形来凸现别里科夫的荒谬性格,带有强烈而鲜明的讽刺意味。【解析】28【答案】1这正是祖孙俩淳朴美好心性的表现。翠翠

115、开始因为误解拦住渡船客,是出于对爷爷的爱护;她后来明白了原委,更是拦住不放,是基于对爷爷心性的了解和共鸣。2淳朴善良,宽厚热情,重义轻利,慷慨大度。3这段文字的语言朴素而又含蓄蕴藉,人物对话富有个性。【解析】29【答案】1C2C3C4“大快人心”,从心里感到自由。只要沙皇专制制度没有推翻,就会在这块土壤上不断滋生出新的别里科夫,所以生活还是老样子。作者启迪人们,沙皇专制统治不推翻,腐朽的思想不铲除,就永远存在着别里科夫这样的人物,生活就不可能自由快活。必须从根本上推翻沙皇腐朽反动的统治。【解析】3A项“任何时代都有”的说法太绝对;B项中“任何地方,任何时代都存在”太绝对;D项“艺术形象”的说法

116、与题干要求不符。30【答案】1D 2B【解析】31【答案】1C 2B 3C【解析】1小说中的描写总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这样的话在文章是多次出现,成了别里科夫的口头禅,它在本段中就出现了两次。反复出现,目的就是为了突出强调。这句语言描写突出了别里科夫性格特点:两个副词“总是”“千万”极尽了别里科夫性格的多疑与整天六神无主,说尽了别里科夫对现行秩序、既成传统,以及代表这种传统秩序的官方、政府的恐惧。一切新生的事物在别里科夫眼里都是不成体统的。A句中说有责任心、C句中“害怕任何事物牵连到自己”错误都较为明显。就是D项的辩明有点难度。单独来看这种说没有多大问题,但它不是题干这

117、句话的体现。2夸张的修辞功能是突出强调,使大的更大,小的更小,强的更强,弱的更弱。对此,应搞清夸张的内容:别里科夫“降服”了“有思想的、正派的”我们,辖制整个中学足足五年,还辖制了全城:我们降服了,都怕他。这就突显出了以别里科夫为代表的腐朽势力的力量在当时还很强大,而“我们”的力量则是软弱无力的。ABD项都和本段后半部分的内容不符。3别里科夫不仅把自己装在套子里,而且他的思想也套子式的。他最害怕的是所谓的人们违背法令,脱离常规,做不合规矩的事。他用他的套子,“降服”了我们,最终使人我们把两位学生开除了事。两位学生被开除,只是别里科夫辖制整个学校、全城的一个例子而已。本段的后半部分,作者用了两个

118、“可是”,说明别里科夫并没有停息“唉声叹气”套子式论调,足足辖制了学校五年,进而是全城。多么可怕。C错。七、论述类文本阅读32【答案】1D 2B3观点1分,分析论述4分。探究题打的是思维分,只要思维规范,观点不违反道德底线即可。【解析】1D项的表述与题干无关。属于逻辑上的答非所问类型。2A太绝对了。C“人不能成仙,自然界不能超越”,说明庄子“无待”的绝对自由是不存在的。考查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D见原文最后一段。“引起战争的原因多不胜类,对人性的谬释和理性的丧失是很多不义战的根源。引起战争的原因多不胜类,对人性的谬释和理性的丧失是很多不义战的根源。”考查因果逻辑推理中的可逆和不可逆知识。33【答

119、案】B “书籍之路则从根本上影响中日文明进程”有误。原文说“追溯中日古代历史,持续性、大批量的丝绸交易未曾出现”。【解析】34【答案】1A(原文首段有“著名的、有话语权的艺术批评家的言论能够决定和左右一个艺术家在艺术界和艺术市场中的地位以及作品的销售价格”,可见并不是所有的艺术批评都能如此。该项犯了绝对化的毛病,夸大了艺术批评的作用。)2C(从原文第六段“艺术批评必须是纯学术的,不可能也做不到运用艺术批评来推动或压制一个艺术家作品的交易买卖”来看,C项中的“的行为”属无中生有,原文并无此意。)3D(原文末段有“只有这样,才能”,D项的“只要就”改变了原文的逻辑事理关系。)【解析】35【答案】、

120、B C(B“病态”不是指“神秘而有意味”,而是指对人生无可奈何的伤感。C曹操的悲剧不是“力量太强欲望太弱”,而是尽了人力却没有成功。)、这个句子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意思是:阅读古诗十九首后,深深为那种人生苦短、天地苍茫的苦楚所感染,不能自已。“感伤情绪”和“一发不可收”的解释各占1分。其中对“一发不可收”的解释,学生若引用原文句子作答,亦可给分。如“我那时候对感伤一派真是入迷得很”;“李后主和秦少游把古诗十九首那种无缘无由、无端无绪的感伤具体化也情景化了”,我对之产生强烈的共鸣或我最喜欢这两位感伤文人。 、起初,诗经红楼梦古诗十九首及李煜、秦少游诗歌中的感伤内容让我对人生或自我生命有了感

121、受,真实开始思考人生的缺憾(的处境) 而后,苏东坡的豪放与达观让我感悟并学会了自我保护的“生活的艺术” 今天(现在),曹操似的英雄感伤启示我要勇敢面对人生的缺憾,以顽强的力量反抗人生的坎坷乃至悲剧 【解析】36【答案】1D 2D 3D【解析】1“这个事例从正面说明认真读书比掌握信息本身更为重要”理解有误,这个事例从正面说明智慧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2“两组内涵完全不相容”以偏概全,原文只说“信息、知识与智慧,三者处于不同的层次”。 3对语意重点的理解、分析有误。根据原文中第段中的信息,博学成为智慧,其关键在于使知识、学问由死变活。八、实用类文本阅读37【答案】1B 2D 3C【解析】1此题考查筛

122、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项的后半句不正确,从文章第二段首句可知,萎蔫病毒是吉普赛蛾幼虫的天敌,而不是吉普赛蛾的天敌。另外,从文章第三段可知,苯酚对萎蔫病毒的杀伤力与苯酚的含量成反比,不能笼统地说苯酚对萎蔫病毒的杀伤力更大。ACD三项均能于文中找到依据,理解正确。2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文中第二段可知选项D正确。从文章第一段可知,苯酚使雌蛾生产出的虫卵变小,而不是萎蔫病毒,因此选项A错误;从文章第三段可知,苯酚因为使萎蔫病毒丧失杀伤力,从而使蛾幼虫免遭萎蔫病毒的杀伤,而不是“苯酚作用于蛾幼虫”,因此选项B错误;从文章第三段可知,选项C的表述与原文意思正好相反,因此也错误。3此题考

123、查的是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从文章第二段首句可知,萎蔫病毒是吉普赛蛾幼虫的天敌,而不是吉普赛蛾的天敌,因此选项C的推断不合理。从文章第二段可知选项A推断正确;从文章第三段最后一句可知选项B推断正确;从文章第三段可知选项D也正确,因为蛾幼虫的生存状况还与叶子中苯酚的含量密切相关。38【答案】(1)BE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2)钱穆很重视语言文字对于民族文化的承载作用,在燕大任教时,要求校方将建筑的英文名称改为汉语名称;(3分)钱穆时刻都在思索使中国既达到富强而又不失本民族的文化与精神的途径,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为中国文化发展指出据旧开新的道路。(3分)(3)钱穆

124、教学风格独特,教学效果好。钱穆教学经验丰富,他把自己的治学经验、读书方法教给学生,对后来的治学者多有启迪。钱穆任教75年,培养出众多著名的文史专家。(每点2分)(4)示例:大师应该是有才华有建树的人。钱穆学识广博,治学范围广,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著作等身,毕生著作总共l400万字;成就多面,不仅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史学家,也是一位成功的教育家。大师应该是道德高尚,行为师表的人。热爱国家和民族,时刻都在思索使中国既达到富强而又不失本民族的文化与精神的途径;做事认真,不务虚,讲课事实性强,有考有识,不尚空谈,简要精到;对后生晚辈热诚无私,上课满腔热情,利用各种机会把自己积累的治学经验、读书方法毫无保留

125、地传授给学生。 大师应该是德才兼备的人。钱穆学识广博,治学范围广,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热爱国家和民族,时刻都在思索使中国既达到富强而又不失本民族的文化与精神的途径;做事认真,不务虚,讲课事实性强,有考有识,不尚空谈,简要精到。(观点明确2分,论述合理6分)【解析】39【答案】(1)(5分)答C给3分,答A给2分,答E给1分,答BD不给分。(2)(6分)爱国敬业,执著信念。尽管生活贫穷,条件艰苦,但为祖国培养人才的信心始终没有动摇。 治学严谨,教学有方。如每次上课都要重新备课,吸纳国际新成果等。 勤奋刻苦,不畏艰难。求学时期,曾经在4年里演算了上万道习题,文理兼治,兴趣广泛。作为数学家,他具有深

126、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每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3)(6分)材料典型,且真实可信;具有文学性;通过细节表现人物。评传结合。(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每答对一点给1分,结合文本给1分。意思对即可。)(4)(8分)求学上,要勤奋刻苦,坚持不懈,严格要求自己。(3分)(结合文本,略,3分)学习中也要踏踏实实,要锐意进取。(结合自身提出启示2分) 治学上,要态度严谨,具有创新精神,要有一定的方法,提携后进。(3分)(结合文本,略,3分)学习和生活中也要有一个严谨的态度,同时也要勇于探索、开拓。(结合自身提出启示2分)(大意表述清楚即可)【解析】(1) A项表述不完整,还表现了熊

127、全治对苏步青的感激之情。E项表述太过绝对,可将“必须”改为“需要”。B项苏步青是1931年4月归国。D项,本文的侧重点是苏步青,所以此事是为了说明苏步青是如何走入神秘的数学王国的。40【答案】1外貌丑陋;吃苦耐劳;深爱自己的孙子并为之全力付出,说假话维护孙子的形象;孙子不孝,晚景凄凉。2 1)、侧面描写,通过写“不少人”脸上的表情来表现曾老头的丑陋。在世俗人的眼光里,做人体模特也是“丑”的。2)、心理描写,“坠”字形象地刻画了赵无定此时的内心感受,表现出此时赵无定对老人的同情和对小臭儿夫妻言行的反感。3答案:反映了无定的复杂矛盾心理。无定对闲人的话感到意外,在同情老人的同时,还是理解了他的一片

128、苦心;无定憎恨小臭儿的不孝,却仍然愿意为这个淳朴的老人隐瞒真相。4答案:1)、标题一语双关(或反讽)。2)、审丑是一种绘画原则(或流派、风格、理论),老人成为学生的审丑对象。3)、老人外貌丑陋,做人体模特被人们视为“丑”事,但这“丑”下面却隐藏着为孙子全力付出的淳朴心灵。4)、小臭儿不孝,嫌弃爷爷,是真正的“丑”。【解析】41【答案】(1) AD(2)因为基层学者的话让贾芝认识到民间文学一旦脱离了它生长的土地和环境就会失去生命力。因为基层学者的话让贾芝意识到搞民间文学研究不能只静坐在书斋中,必须到民间去。(3)亲自到民间搜集民歌、故事,调查采录。全面主持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工作。创办民间文学、民

129、间文学论坛等。把中国的民间文学推向世界。(4)赞同他的选择:选择应该从自己的热爱出发,贾芝深深的热爱民间文学,他的选择是他的最爱。当时民研会正处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困境中他勇于承担,他的选择体现着负责任的态度。不赞同他的选择:当时国家急需外交人才,选择不应只考虑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应服从国家的需要。外交工作同样可以施展他的才华。【解析】(1) B“不再搞诗歌创作”错, C“特意穿戴破旧”错,E“失去了接触民间文学的机会”错。九、作文42【答案】参照2009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解析】十、文言文基础43【答案】B【解析】辜:罪44【答案】AC【解析】都当“反省”讲45【答案】C【解析】C项,三秋:秋季。46【答案】砚以石润为贵/此石呵之则水流/孙曰/一日呵得一担水/才直三钱/买此何用/竟不受【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