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茌平一中东校2012届高三下学期2月第二周调研训练历史试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下面的表格是中国与美国、印度的工业生产比较,为解决表格中的问题,党和人民政府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中国与美国、印度钢和电产量的比较(人均)中国(1952年产量)美国(1950年产量)印度(1950年产量)钢产量2.37公斤538.3公斤4公斤发电量2.76千瓦时2 949千瓦时10.9千瓦时A.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B.实施了一五计划C.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D.完成了土地改革【解析】针对建国初我国重工业落后的状况,国家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题干中的表格反映了建
2、国初中国重工业严重落后,因此B项符合题意。【答案】B2.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三大改造”时期我国经济建设状况的是( )【解析】A项反映的是计划经济。B项反映的是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项反映的是“大跃进”运动。D项反映了新时期农业的发展。【答案】B3.右图为黑龙江省公私合营企业股票证,图中的公章为“公私合营东华印刷厂”,发证日期为“1956年11月15日”。当时国家颁发此凭证的目的是( )A.打击不法商人,整顿经济秩序B.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C.对私人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D.发展多种经济,促进经济恢复【答案】C4.河南省荥阳人民广播电台的历史是从1956年元旦开始的。当时简陋的广播站只有四
3、个工作人员,每天播音五个多小时。播送的节目通过田野上的大喇叭传送给农民。也是在新年的头一天,人民日报的排版方式发生了变化,原来竖排的文字改成了横排。从此,在中国大陆,传统的文字排版方式发生了变化。人们从这些点滴变化中感受到了一个特别年月的特别意义。这主要是因为这年( )A.中共八大召开B.开始执行“一五”计划C.召开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解析】1956年对中国来说具有转折性意义,就在于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答案】D5.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这个“幸福的年代里
4、”的是(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B.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D.“一五”计划即将完成【解析】解题时应注意题目的时间限制“1956年”。故B、C、D三项均符合题意,而A项发生于1958年。【答案】A6.1956年秋,刚参加工作两年、年龄不到18岁的吴明玉提出“土地到户”“产量到户”“工分到户”“肥料到户”“附产物到户”的“五到户”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办法,被县委认定是在“和农业合作化道路唱对台戏”而受到了批评。1957年10月2日,芦山县委第一书记宣布吴明玉是反党、反人民、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这段材料反映的信息正确的是( )当时芦山县已经完成了农业合作化 农村合作化中平均
5、主义倾向严重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党的农村工作开始出现严重失误A. B. C. 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土地到户”可知是正确的;农业合作化刚刚实现即提出“五到户”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办法说明了当时平均主义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正确的;吴明玉因此挨批并被定为右派,说明农村工作中的失误比较严重而又得不到纠正,说明是正确的。【答案】D7.中国曾流行过这样一句口号:“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该口号反映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条件下( )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空前高涨 先进的社会制度创造了无穷的社会生产力 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种盲动急躁的情绪 中国人民具有卓越的创造
6、力A. B. C. D.【解析】从材料中的口号可以判断出它出现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这不能说明,故可排除。【答案】C8.口号既是文化现象也是文化符号,口号也从来没有离开过政治,它其实是穿着文化的外衣来表现政治的内涵。用口号来解读历史,别有一番历史的“味道”。据你推测,与图片中的口号相关的是( )A.建国初期,经济凋敝B.土地革命,国家稳定C.人民公社,信心膨胀D.改革开放,国人自信【解析】从材料中“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超美”、“超英”可判断是“大跃进”时期的口号,与其相关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C91957年与1960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比较表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在总产值中的比
7、例1957年43.3%31.2%25.5%1960年21.8%26.1%52.1%增长率-22.8%-4.7%22.3%该表主要反映了1960年的中国( )A建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B农业生产大幅下降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工业品市场需求量大幅增长【答案】C10.“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是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此对联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国民经济建设方针的注解(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B.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C.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解析】1958年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给中国经济造成巨大损
8、失,对此,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答案】D11.(江苏省泰州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新中国领导人非常关心老百姓的吃饭问题。毛泽东晚年,在经济上可说是重农主义者,“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以粮为纲”“要实现农业机械化”等,都是他提出来的。然而“文革”期间多数农民仍然处于贫困状态,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粮荒”。在“文革”期间,毛泽东如此重视农业,还会出现“粮荒”的原因不包括( )A.计划经济体制影响B.“文化大革命”冲击C.人民公社体制束缚D.“大跃进”运动开展【解析】“大跃进”运动是在19581960年,“文革”是19661976年。【答案】
9、D12.下表为“文革”期间部分年份工农业总产值变化的情况,这些数据表明( )年份19661967196719681972197319741975比上年增长-9.6%-4.2%9.2%11.9%“文革”初期,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当“文革”走上正轨后,经济开始出现回升 “文革”时政治动乱,但仍促进了经济发展 在周恩来、邓小平主持工作期间,经济迅速回升A. B.C. D.【答案】D13.“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其中“不折腾”是吸取了建国以来哪些历史事件的教训( )农业合作化运动 “大跃进”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
10、命A. B.C. D.【解析】农业合作化,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各种互助合作的形式,把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农业经济改造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经济,是一个正确的决策。故排除,C项符合题意。【答案】C14.“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的惨重教训是( )A.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C.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D.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答案】A二、非选择题(15小题20分,16小题24分,共44分)15.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有了很大的提高和变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一五”到“二五”时期国内生产
11、总值的构成材料二 “一五”到“九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1)材料一反映从“一五”时期(19531957年)到“二五”时期(19581962年)国内生产总值构成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并参考材料二的有关内容指出教训。(12分)(2)材料二中“六五”时期(19781982年)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与“六五”时期前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相比,其增长有可特点?形成这个特点的原因是什么?(8分)【答案】(1)国内生产总值构成的变化: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大幅度增加,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基本不变。原因:国民经济发展采取了片面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特别是在“左”倾路线的指导下
12、,1958年开始的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教训:经济建设的发展必须要有一条正确的思想和政治路线作指导,经济建设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执行综合平衡、稳步前进的方针。(2)“六五”时期后国内生产总值表现出成倍增长的特点。形成这个特点的原因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经济体制改革改革了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国家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有可能调整发展我国的生产力也必须估计到当前经济上、财政上
13、、技术上和力量上的客观限制,估计到保持后备力量的必要,而不应当脱离经济发展和正常比例就是要随时注意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的或“左”倾冒险的倾向,积极而又稳妥可靠地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材料二 有人害了右倾保守的毛病,像蜗牛一样爬行得很慢,他们不了解农业合作化以后我们有条件也有必要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跃进”他们把正确的跃进看成“冒进”。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材料三 经过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努力,我们将建成社会主义,并且为第三个和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向共产主义过渡准备物质和思想的某些条件。1958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会议公报材料四 在建设工作中所面临的突
14、出矛盾,是由于比例失调而引起各方面的紧张,浮夸风较普遍地滋长起来犯了不够实事求是的毛病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容易使我们犯“左”的错误。彭德怀同志的意见书(1959年)(1)上述材料中,你认为哪些材料的观点是正确的,哪些材料的观点是片面的?(4分)(2)根据有关材料概括指出上述正确观点的基本内容。(4分)(3)根据材料分析产生片面观点的根源及其危害。(6分)(4)针对出现的问题,中共中央在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怎样?(10分)【答案】(1)材料一、四正确,材料二、三片面。(2)基本内容: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和“左”倾冒险倾向,坚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按比例发展国民经济。(3)根源: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估计,盲目追求高速度。危害:造成1959年到1961年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4)措施:纠正农村中的“左”倾错误,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结果: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