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历史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CBCDADADCCDDB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DDBBBCDACCCC26.(1)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结构;推动了白银货币化的发展;促进了民间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导致中国政府的对外经济政策走向了封闭。(8 分)(2)共同点:都体现了工商业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或资本主义经济因素)。(4 分)地位:促进了人类各文明间的联系和交往;促进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形成;开启了人类社会全球化发展的历程。(6 分)27.(1)状况:赢利逐年增长。(2 分)影响: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对
2、华经济侵略;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4 分)(2)趋向:船只数量和总吨位稳步上升。(2 分)成因:“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4 分)(3)因素:利用中国设备;扩大规模和及时改组公司机制。(4 分)阻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轮船业自身在技术、资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4 分,回答出其中 2 点即可)28.示例 1:“新政”表面上是自由主义,但实质是法西斯主义。(2 分)观点片面。“新政”全面干预经济,破坏了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是对私有制的粗暴干涉;“新政”是在牺牲资本家利益的前提下,通过政府立法的方式,打压资本家,从而恢复国
3、家经济,这一做法也与法西斯的做法有相似之处;(6 分)从改革效果看新政使美国逐步渡过危机,扼制美国法西斯势力的发展,维护了美国民主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得到恢复,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这与法西斯主义完全不同。(4 分)示例 2:凯恩斯的追随者认为罗斯福新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但干预的还不够。(2 分)观点正确。罗斯福新政的侧重点在于整顿和改革财政金融、调节工业生产、限制农业生产、调节劳资关系、举办公共工程和社会救济等。这有助于危机的缓解和生产力的恢复。(5 分)但这还远远不够,政府应当大量增加财政赤字并进行适度通胀,降低利率,刺激投资与消费,以推动经济强有力复苏。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
4、的黄金时期就充分说明这一点的重要性,而罗斯福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5 分)1.C解析:耕犁从笨重到灵巧,这有利于家庭生产下人力少、耕地少的小农生产需要,且也有利于用于土地单位面积较少的精耕细作,C 项正确。耕犁从笨重到灵巧,说明农耕技术不断进步,排除 A 项;耕牛数量的多少与对耕犁的改造无必然的联系,排除 B 项;材料只说明了耕犁的变化,并无政府政策方面的信息,排除 D 项。2.B解析:古代官营手工业产品主要是服务于皇室和官府,对生产技术人员进行不断的技术培训是为了保证产品质量,B 项正确。材料中的传授技术不等于新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排除 A 项;尽管官营手工业技术先进,但材料信息并无此方面的内
5、容,排除 C 项;官营手工业产品不面对市场销售,因而不存在对市场的垄断问题,排除 D 项。3.C解析:驸马都尉作为官员从事商业活动,说明政府对商业活动管理宽松,这是抑商政策放松的结果,C 项正确。材料中的驸马都尉虽是官僚,但并不代表官府,也不能说明垄断,排除 A 项;材料没有体现不让百姓经商,因而不能说官僚拥有经商权利,排除 B 项;官员经商在一定程度说明了商业的发展,但并不能说明其发展十分迅速,排除 D 项。4.D解析:题干材料列举的现象属于明代工商业市镇经济崛起的表现之一。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应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故 D 项正确。A 项是对材料的重复,而非根源;B、C 两项以及市镇经济的崛起均
6、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不符合题意。5.A解析:商人海外航渡需要证明和清朝时期广州十三行的一口对外通商充分说明了政府对外贸的严格管制。“闭关锁国”不是意味着禁止对外贸易,而是让对外贸易受政府的严格管控;清代曾长期实行“一口通商”,其实质是加强政府对外贸的严格管控;“重农抑商”体现为“重农”和“抑商”两个方面,并且“抑商”主要是抑制私商。6.D解析:据材料信息“将所有民族的历史集合为一体,将它们统一成一个协调匀称的整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使世界由分散孤立开始走向一个整体,故选 D 项。A项“开启”说法错误;B 项表述的是殖民掠夺的后果;C 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7.A解析:依据材料和所
7、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现象是新航路开辟所引起的“价格革命”,其表现为金银价值下降,物价上涨,这促使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农业、手工业、金融业等领域中迅速发展,而那些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主衰落,故选 A 项。B 项是商业革命的体现;C、D 两项与材料所述现象无直接关系。8.D解析:英国第一次表现自己的强大并走上争夺海洋霸权道路的事件是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9.C解析: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前夕的英国,对北美殖民地有关铁制产品的品种、规格、行销地区、工人人数都做了严格的限制,其目的是限制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使其成为自己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故选 C 项。A 项说法明显错误;B 项表述是表象
8、,与题意“主要目的”不符;这种限制显然不符合自由贸易,D 项错误。10.C解析:此时期虽产生了垄断组织,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思想仍是自由主义,而垄断组织以垄断的方式进行生产经营,不符合该时期的经济政策和思想,所以遭到了反对。垄断组织如果已成长成为能够干预国家经济生活的力量,就不会遭到反对,A 项错误;B、D两项与史实不符。11.D解析:由“事虽由官发端,一切实由商办”可知,上海机器织布局改组的原因在于企业官办容易产生腐败现象,改为商办将会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故改组后的上海机器织布局侧重于商办性质,D 项为正确答案。材料反映了洋务派创办的官办企业中出现腐败现象,并不是所有官办企业的弊端,A
9、项观点绝对化;B 项违背史实;C 项有所体现,但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12.D解析:“二十一条”是 1915 年签订的,是民国初期袁世凯政府的卖国行为,排除 A项;B 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的举措,排除;C 项虽发生在中日战争之后,但割让领土并非因赔款问题而起,排除。D 项属于马关条约签字后清朝解决财政危机的举措。13.B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这些决定出自 1946 年国民政府与美国政府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表面上这一条约中双方享有对等权利,而实际上由于当时中国的远洋运输不发达及工业生产落后,根本无法与美国平等地实现其中规定的权利,而且便利了美国对华资本输出。14.D解析:人均收入有
10、了很大的提高,即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意味着民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善,D 项符合材料意思。A 项与材料中只涉及“一五”计划使人均收入的提高的主旨不符;材料没有涉及农业发展的状况,B 项错误;材料只涉及人均收入提高的数据,没有涉及其他方面,C 项依据不足。15.D解析:周恩来提议合理规定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既反保守又反冒进,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即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周恩来的提议有利于防止保守主义和冒险主义,但是,八大的决议并没有真正得到执行,因此“防止了”“保证了”都不符合史实,A、B 两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的是经济发展速度的问题,C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16.B解析:20
11、世纪 60 年代末期到 70 年代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大革命对经济发展造成冲击。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发生在 1958 年,与题干中 20 世纪 60 年代末期到 70年代的时间不符,A 项排除;该时段主要是文化大革命影响了经济的发展,经济政策不是主要因素,C 项排除;主要原因是内因,其他国家和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是外因,D 项排除。17.B解析:“三权分置”就是要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促使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流转的格局,这一改革有利于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运作,并能适应当前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人口流动的现实需要,故选 B 项。这一改革并不能说明家
12、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不存在了,排除 A 项;农民没有土地所有权,排除 C项;这一改革与传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所不同,排除 D 项。18.B解析:材料信息显示企业的自销产品的权力扩大,因而体现企业自主权的扩大,B 项正确。经济体制改革包括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 1978 年,A 项错误;市场经济模式开始确立于 1992 年,C 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市场价格体系,D 项错误。19.C解析:图片中“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毛主席语录”反映出结婚证领取的时间是“文革”期间,说明政治环境对婚姻习俗产生了影响,C 项正确。图片说明政治环境对婚俗产生影响,不是社会制度;B 项婚姻政策在图片中没有反映
13、;D 项未反应实质问题。20.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全球消息灵”,可知是加速了社会新闻的传播。21.A解析:“互联网给人们带来的社会距离却在逐渐增大”说明人际关系越来越疏远,A项符合材料。B 项与题干中“互联网给人们带来的社会距离却在逐渐增大”正相反;C 项表述错误,互联网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D 项表述错误,互联网的发明和应用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表现。22.C解析:材料中的消费债务(即超前消费)的大幅升高,必然会导致以后消费能力的降低,从而导致了市场的繁荣,C 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说明美国工业经济发展迅速,只是反映了美国消费的增长,A 项错误;B、D 两项在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23.C解析:罗斯
14、福新政时所成立的“公共事业振兴署”是为了推动公共工程建设,是“以工代赈”来解决失业问题的机构,C 项正确。A、B、D 三项与材料所述的机构职能不符,不符合题意。24.C解析:英国的社会保障费用主要来自于政府财政,由于社会保障范围过大,而导致了政府财政开支负担过重,因而为减少政府财政开支,撒切尔政府进行了改革,C 项正确。A、B 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D 项与材料信息无关。25.C解析:从材料“新经济”“服务和制造业产品中的创造思想和技术”等可知其体现了供给学派的理论,主张扩大供给以创造就业、刺激有效需求,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减税的思想;也不是二战后美国调整经济的一贯思路;更不是发生在里根政府时期,而是发生在克林顿政府时期,故 A、B、D 三项均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