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1高一地理试题: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1033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高一地理试题: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1高一地理试题: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1高一地理试题: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1高一地理试题: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1高一地理试题: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1高一地理试题: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1高一地理试题: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单元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原因有 人口的自然增减人口的出生率人口的死亡率人口迁移A.B.C.D.2.下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 A. B. C. D.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某新兴城市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24题。3.1992年至1993年,该城市的人口增长率是 A.1.67B.1.43C.0.9D.1.24.1991年至1998年,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出生率高B.人口死亡率低 C.大量人口迁入 D.原有人口基数小5.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近期可能导致的主要问题是 A.人口老

2、龄化突出B.城市经济缺乏活力C.社会劳动力不足D.城市用地压力增大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请对下列相关问题作出选择 6.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2.95亿人,图中“”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 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A.93%B.23%C.13%D.60%7.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增加了近1.3亿。因此,新世纪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8.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 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

3、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率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D.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率9.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过程是 A.传统型原始型现代型B.现代型原始型传统型C.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D.原始型现代型传统型下图表示某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过程。据此回答1011题。10.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增加”对应的期间是 A.期 B.期 C.期 D.期11.在期( ) A.人口急剧膨胀 B.人口老龄化 C.人口增长停滞 D.人口平均寿命较低读“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与当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相符的类型是 A. B. C. D.13.下列关

4、于类国家人口问题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老龄人口增多B.青壮年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过重C.人口素质偏低,教育压力过大D.城市人口比重过高,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14.下图为“甲、乙两个地区的人口年龄组成示意图”。若甲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a,乙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b,那么a与b的数量关系是A.abB.abC.a=bD.ab下表为2002年我国四个地区的相关数据。据此回答下面两题。15.四个地区中人口老龄化趋势最显著的是( )A. B. C. D.16.四个地区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 A. B. C. D.下图是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图。读图回答下题。 17.该国人口达到顶

5、峰时期为( ) A. B. C. D.读“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1820题。18.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A.从北美迁往拉美B.从亚洲迁往拉美C.从非洲迁往西亚D.从欧洲迁往非洲19.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A.从湖南流往广东B.从河北流往山东C.从新疆流往内地D.从湖北流往重庆20.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移到乙地的是A.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C.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D.甲地优美的环境21.20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立,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其主要原因是A.政治因素B.经济因素C.气

6、候因素D.资源开发因素2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大批学生到欧美留学,与民工潮涌向东南沿海的大城市,两者的共同之处是A.都是政策性移民,具有自发的性质B.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是巨大的拉力因素C.地区自然条件相差很大,环境质量不同是决定性因素D.都是追求自身职业更好的发展,谋求更好的生活水平23对于人口迁移所造成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B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各种联系C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环境问题D在迁入地,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24.环境人口容量是指A.一个地区人均资源量的极限值B.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能否最大限度地利用C.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

7、人口数量D.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好坏25.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A. 12亿左右B. 15亿左右C. 60亿左右D. 16亿左右26.下列因素中,会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有人口的消费水平资源和科技发展水平社会政治制度婚姻、生育观念A.B.C.D.27.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A.人口的精神生活需求B.人口的生活消费水平C.资源状况D.人口的智力及技术条件28.可导致环境人口容量降低的因素有A.科学技术水平提高B.环境质量相对稳定C.资源过度使用、利用效率低下D.社会经济水平逐步提高29.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为a,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为b,二者的关系,正确的是A.ab B.ab C.a=b D.无

8、法判断30.今后,我国人力资源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就业压力大 养老负担重 老龄化的速度加快 数量短缺A. B. C. D.二、综合题31读“芬兰17851976年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表,回答问题:人口阶段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178517903.83.20.6182518303.82.41.4191019152.91.71.2197019761.31.00.3第一阶段人口再生产类型为_型,其特征为_ _。第一阶段与第四阶段相比,同为人口低自然增长率,其本质区别是_ _ _。从第一阶段到第四阶段,人口死亡率的变化规律是_ _,说明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是从死亡率_的,可见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

9、的根本原因是_ _。原始极高的死亡率,很高的出生率和极低的自然增长率形成低自然增长率的原因不同。原始型为高死亡率(生产力水平极低)造成,现代型由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生产力高度发展的表现)造成。逐渐下降下降开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32读“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从图中可以年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比较多的地区是_、_和_。这三个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 _。四川省人口大量外迁对当地产生的积极影响是_ _。京津唐沪宁杭珠三角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医疗、教育、居住条件好矿产资源丰富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等的联系,缓解

10、人地矛盾33.阅读下列人口统计图计算并回答问题。(1)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 ;在A、B、C三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国,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04年约6)相似的是 国。(2)与A国人口增长率类似的国家主要分布于 (单项选择)A.非洲 B.亚洲 C.欧洲 D.北美洲(3)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在图7.8中标出A点,以表示A国15岁以下、65岁及以上人口年龄构成。 (4)分析图7.6和图7.7可以看出,A国存在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 和 等。(5)图7.8所示的城市流动人口数量变化对该市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 。可能带来的问题是 , 。(1)30 A C (2)A (3)略(4)人口出生率高

11、,自然增长快,少年儿童比重大,加大资源、环境、教育、就业等压力(任答三点即可)(5)弥补劳动力不足,;提高城市竞争力;活跃市场;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多元文化交流(任答两点即可)加大教育压力、住房压力、交通压力;加重环境负担;加大了社会治安(任答两点即可)34读“未来人口、资源、环境”关系图,回答:目前三者发展的趋势是_。在三条曲线的相互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哪一条?为什么?_。解决人类与环境矛盾的主要途径是:_ _。人口增加、资源减少、环境恶化人口曲线人口增多导致对资源消耗量增加排出的废弃物增多,从而导致环境恶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参加国际协作35.读下列柱状图7.12(资料第四、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回答。(1)上海市人口增长幅度超过全国平均增长幅度,从人口增长考虑,其主要原因是 的增加。结合你所了解的生产生活实际,分析其对上海发展的影响。有利的方面: 。存在的问题: 。(2)与全国相比,在人口年龄构成上,上海面临的人口问题是:人口的 更严重。分析该人口问题给上海带来的社会问题有: 。你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 。(1)外来流动人口 增加社会的活力 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的经济秩序会造成一些压力;给社会治安和计划生育管理带来一些新问题等(2)老龄化 青壮年负担过重及赡养照顾众多孤寡老人等 关心、照顾老人;建立社会保障、社区服务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