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百村示范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领路”苟焕然 向超琼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带动农业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2019 年以来,巴中市以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契机,大力实施党建引领集体经济百村示范行动,探索贫困地区发展集体经济的有效模式。一年多以来,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 10 万元的村由 25 个增加到 94 个,增长了近 3倍。强化组织领导,注重顶层设计集体经济不发展,村级自我保障和服务群众能力就不强,村党组织就缺乏凝聚力、号召力。“要花大力气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切实把人挑准、路选对、钱管住、利分好、责扛实。”2019 年初,全市发出发展集体经济最强音。目标既定,绘好“作战
2、图”是关键。市委出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细化 5 个方面 14 项重点任务,明确以扶持村为重点分类施策,示范带动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整体推进。一张清晰的路线图,成为发展集体经济的重要指引。巴中市既坚持“一盘棋”谋划,又突出“一把手”推动。“村党支部带领村民把集体经济发展起来了,一个村的面貌就改变了,一个地方也就更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巴中市委书记罗增斌对巴州区东城街道擂鼓村党支部发展葡萄产业推动集体经济收入突破 100 万元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市委书记调研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市人大常委会专题听取和审议全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报告,组织、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充分履职尽责,县乡村三级党组织积
3、极行动,全市上下联动、同向发力的工作格局全面形成。发挥支部作用,探索多种模式芳菲四月春意濃。走进巴州区鼎山镇清泉村,秀美的田园风光、碧波荡漾的宽阔水面、鳞次栉比的蔬菜大棚、错落有致的巴山新居映入眼帘。谁能想到,它曾是交通条件差、发展底子薄、集体经济几乎没有收入的贫困村。过去,水资源是清泉村最大的优势,但一直没有利用起来,一些闲置河道成了荒滩河。“要推动清泉村脱贫,必须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而首要的任务就是选好带头人,建强党组织班子。”乡镇党委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经乡镇党委长达一年时间的回引和培养,在外打拼多年的陈仕勇回到清泉村担任党支部书记。“以前基本无集体经济收入,村上想干点事总是捉襟见肘
4、。看到外地先进村集体经济搞得红红火火,我心里十分着急。”决心扭转局面的陈仕勇盯上了村上的荒滩河。借着扶持发展集体经济的“东风”,陈仕勇说干就干利用扶持资金整理荒滩河建起“两库一堰”(陈家湾水库、钟家湾水库和石河堰),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养殖“四大家鱼”,兼顾发展青鱼、中华鳖等。2019 年,清泉村仅生态垂钓、水产鱼销售的集体收入就超过 5 万元。“要不是党的好政策,要不是这片鱼塘,我哪能脱贫,哪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钟玉安是清泉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现在是水产养殖基地的饲养员和管理员,他除了每月 1000多元的工资外,每年还有村集体收入分红,很快顺利脱了贫。尝到甜头的陈仕勇又组织村民
5、流转土地 20 亩,新建羊肚菌种植大棚 41 个,与引进的巴河情公司合作经营。“我们村的发展模式比较多,既有自主开发,又有合作经营,还有投资入股,今年集体经济收入有望突破 30 万元。”展望未来,陈仕勇信心满满。清泉村只是巴中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巴中市大力实施集体经济发展百村示范行动,因村施策探索盘活闲置资源、着力产业培育、发展物业租赁、实行多元服务、量化作价入股“五条路径”,多元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健全工作机制,提升发展质效“出台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很有必要,特别是要加强源头监管、过程监管、结果监管。”3 月 4 日,在全市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座谈会上,与会同志进行了深入讨论
6、。扶持发展集体经济,首先就是要把钱管住,既不能“打了水漂”,也不能成了村干部的“小金库”。“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和资金安全,我们镇党委成立了项目工作领导小组,村上还成立了项目监督小组。同时把村集体账务纳入镇会计核算中心管理,由专业会计人员负责。”南江县兴马镇党委书记张志国说。位于兴马镇东南部的木罗村,平均海拔 1200 米左右。在发展集体经济过程中,该村按照“支部牵头+集体领办+群众参与+市场运作”思路,利用扶持资金发展南江黄羊养殖和“南银一号”金银花种植。“去年我们黄羊养殖收入达 6.4 万元,今年我们集体经济收入将达到 20 万元。”木罗村党支部书记曾国元高兴地说。曾国元通过合法程序同时兼任
7、了该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可按有关规定提取一定比例的集体经济收入作为激励报酬。因此,他带领群众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更高了。在集体经济发展初级阶段,就要建立好工作机制,强化党组织领导,并合理确定成员分红、留存发展、激励报酬等比例,才能提高发展效益,将集体经济这块“蛋糕”做大。在兴马镇党委指导下,木罗村采取三个三分之一方式(三分之一用于发展壮大、三分之一用于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三分之一用于成员分红)分配集体收益。“我们家去年分了 166 元。”提起分红,村民王兴甫喜笑颜开。通过发展集体产业,如今的木罗村呈现出“石头戴帽子,石缝吐穗子,房前屋后拴带子,田坎地边穿裙子”的繁荣景象。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需持续用力。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推动 125 个扶持村迅速形成规模效应,示范带动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水平整体提升。(作者单位/巴中市委组织部)(责编/余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