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练习 文言文阅读一、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1.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2.其人弗能应也( )3.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4.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 )5.孔指以示儿曰。( )( )6.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7.为设果,果有杨梅。( )8.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 )( )( )二、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_2.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_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_4.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_5.为设果,果有杨梅。_三、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1.自相矛盾这个故事选自韩非
2、子难一。( )2.“莫能”是“没有什么不能”的意思。 ( )3.“鬻”的意思是“买”。 ( )4.寓言就是童话故事。( )5.“君”与“夫子”都是对人的尊称。( )6.杨氏之子中的“家禽”和现在的“家禽”意思一样。( )7.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8.“儿应声答曰”中的“应”应该读yn。( )四、读下面的句子,在停顿恰当的句子后面画“F”。1.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2.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3.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 4.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5.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6.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7.孔指以示儿曰。( )
3、8.孔指以示儿曰。( )五、结合自相矛盾一文,说说寓言的特点。1.寓言的故事都非常短,都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 。2.寓言中的人物都很好笑,如自相矛盾中那个卖矛和盾的人开始说盾很 ,任何武器都 ,后来又说矛 ,没有什么穿不透。这句话本身就 。六、根据文言文内容,回答问题。1.你怎样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用“自相矛盾”写一句话。_2.在自相矛盾一文中,这个楚国人为什么要这样夸耀自己的矛和盾呢?_3.你觉得那个楚国人说话前后矛盾对他卖东西会产生什么后果?来源:学|科|网Z|X|X|K_4.在杨氏之子中,杨氏之子中哪一句可以看出孔君平与杨氏子很熟?_5.“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
4、雀是夫子家禽。”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这句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_6.你喜欢孔君平说的话还是杨氏之子说的话?为什么?_七、阅读自相矛盾,回答问题。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1.那个卖盾与矛的人说的自相矛盾的话是哪些?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2.那个人不能回答的原因是 。3.对于那个人不能回答的表情,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_八、阅读杨氏之子,回答问题。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5、”1.写出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甚聪惠( ) 为设果( )2.“孔君平诣其父”中的“其”指的是 。3.文章的第一句话点明了人物以及人物特点,起到 作用。4.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_来源:学科网ZXXK_九、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南辕北辙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
6、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注释】季梁:魏国人。 中道:半路。反::假字,同“返”,返回。 焦:皱褶。 申:通假字,同“伸”,拉直。 去:弹下(身上的尘土)。 大行(hng):即今太行山,在今河北,山西交界处。 方:正在,时间副词。 驾:车。 1.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1)曰:“吾用多。”_(2)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_2.这个人知道走错了方向,仍坚持往北走的理由是什么?_3.这则寓言阐述的道理是什么?_十、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小时了了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y)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
7、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c j)。【注释】孔文举:孔融,字文举,是汉代末年的名士、文学家。诣:到。清称:有清高的称誉的人。仆:谦称。先君:祖先,与下文“先人”同。 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伯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师资:师。这里指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礼制的事。奕世:累世;世世代代。 奇:认为他特殊、不寻常。 1.根据文意,可以知道“小时了了”的意思是( )。A.小的时候很聪明 B.小的时候很迷糊 C.
8、小的时候不怎么样2.孔融真的是李元礼的亲戚吗?请把他的解释改写成现代汉语。_来源:学+科+网Z+X+X+K3.“大踧踖”是形容非常局促不安的样子。陈韪为什么会“大踧踖”呢?_4.读了这个故事,你怎样评价十岁的孔融呢?_来源:学。科。网参考答案一、1.有的 2.回答 3.挡在句首,表示将发生议论 4.拜见 于是,就 5.给看 说 6.没有 听见 7.摆设 8.我 坚固 没有什么东西 穿透三、1.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2.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3.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4.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5.孩子给孔君平端来
9、水果,其中有杨梅。三、1. 2. 3. 4. 5. 6. 7. 8. 四、1.F 3.F 6.F 8.F 五、1.一个深刻的道理2.坚固 无法刺破 非常锋利 互相抵触六、1.自相矛盾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造句示例:我们在写作文或说话时,语句要前后一致,不能自相矛盾。2.因为他急于将自己的矛和盾卖出去,最好能卖个好价钱。3.他的东西不但卖不出去,而且他还失去了信用。4.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5.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家儿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果子。”杨家儿子答道:“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两人都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杨家儿子反应极快,才思敏捷。6.提示:无论是喜欢“孔君
10、平”的话还是杨氏之子的话都可以,只要能说出为什么以及话的意思即可。七、1.“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2.因为他说话自相矛盾。3.目瞪口呆、哑口无言、张口结舌。八、1.智慧 介词,替 来源:学科网2.孩子3.总起全文4.杨氏之子是一个思维敏捷,机智幽默的孩子。九、1.(1)他对我说:“我的路费多。”(2)我说:“路费虽然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2.他的马跑得快,他的盘缠很足,他的车夫技术好。3.做事不能背道而驰,要切合实际情况。如果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会离目标越来越远。十、1.A 2.孔融不是李元礼的亲戚。他的解释: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3.因为陈韪说孔融“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而孔融反过来说他“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意思就是说陈韪没什么才华。4.孔融是个非常聪明,口齿伶俐,反应很快的孩子。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