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文:中国新型老年人养老生活模式研究泉 州 师 范 学 院 学年论文 题 目 我国新型老年人养老生活模式探究 政治与社会发展 学 院 经济学 专 业 10 级 班 学生姓名 学 号 101205042 指导教师 职 称 教授完成日期 2013 年 5 月 教务处 制 目录 摘要及关键词.3 正文.3 一、我国现阶段养老模式现状及其存在问题.3(一)我国现阶段老龄化现状.3 1、未备先老.3 2、未富先老.3(二)我国目前养老模式还存在很多问题.4 1、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还不全面.4 2、养老保障制度还不完善.4 二、我国现阶段养老模式利弊分析.4(一)家庭养老模式.4(二)社会养老模式.4 1.
2、机构养老.4(1)住不起.5(2)住不进.5 2.社区养老.5 三、我国未来养老模式思考.5(一)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比较适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5(二)简单分析社区居家养老模式.6(三)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具有很多优点.6(四)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我们可以先从这些方面入手.6(五)总结.6 参考文献.7 我国新型老年人养老生活模式探究 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 10 经济 学号 101205042*指导教师*教授【内容摘要】在老龄化的浪潮面前,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难以为继,养老社会化乃大势所趋.但是,在我国“未富先老“的背景下,大规模推行社会机构养老也不大可能.因此,社区化居家养老是我国养老模式的发展方向,它
3、顺应养老社会化潮流,形成国家、社会和家庭的多赢局面.当前,我国的社区化居家养老应努力完善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和精神慰藉等各方面的服务【关键词】老龄化 养老模式 社区居家养老 一、我国现阶段老龄化现状及其存在问题(一)我国现阶段老龄化现状 人口老龄化的具体标准是,国际上通常把 60 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 10%或 65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 7%作为这个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截至 2010 年 11 月 1 日,中国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达 1.78 亿,占总人口的 13.26%,其中 65 岁以上老年人为 1.19 亿,占总人口的 8.87%。截至 2011 年底,
4、全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 1.85 亿,占总人口 13.7%。其中 65 岁及以上老人有 1.23 亿,约占总人口的 9.1%规模超过欧洲老年人口总和。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面临着很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然而,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中国的老龄化社会不同于其他国家,报告将此称为“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社会”。除了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空巢和失能困难老人多以外,中国的老龄化还呈现出先于工业化、与家庭小型化相伴随、老年抚养比快速攀升等特点。1.未备先老 近 10 年来,中国 80 岁以上高龄老人增加了近一倍,已经超过 2000 万。随着年轻人异地工作,父母与子女异地居住,空巢老人越来越多,2010
5、 年城乡空巢家庭约50%;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达 3300 多万。2014 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超过 2 亿,2025 年达到 3 亿,2042 年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30%。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说“中国可以称得上是跑步进入老龄化。”“十二五”时期,随着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到来,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从 2010 年到 2015 年,全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将由 1.78 亿增加到 2.21 亿,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 860 万;老年人口比重将由 13.3%增加到 16%,平均每年递增 0.54 个百分点。如此快速的老龄化使我国还没能做好充分的准备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6、在处理一些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时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有点措手不及,从而不能很好的解决。2.未富先老 与世界各国人口老龄化相比,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庞大。全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 1.85 亿,到 2050 年前后将到达峰值 4.8 亿左右,分别占亚洲老年人口的 2/5和全球老年人口的 1/4。英国、法国和美国等西方工业化国家老年人口比例从 10%提升到30%一般要用 100 年左右,而中国预计仅需 40 年。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在人均 GDP10000美元左右进入老龄社会,而中国是在人均 GDP840 美元时就进入老龄社会,是典型的“未富先老”。(二)我国养老模式存在很多问题 1.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还
7、不全面 我国已有各类养老机构 38060 个,拥有床位 266.2 万张,收养各类人员 210.9 万人。养老床位总数占全国老年人口的 1.59%,低于发达国家 5%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 2%3%的水平。养老服务专业人员缺乏。全国取得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的仅有几万人,潜在需求在 1000 万左右,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专业化程度度亟待提高。据有关资料分析,我国养老养生产业的市场约有 1 万亿元,到 2020 年将达到 5 万亿元的市场潜力。以养老机构床位来看,目前百位老人年拥有养老床位不足 2 张,离国际通常认为的 7%的比例,还有很大的距离。据多地民意调查显示,部分老人愿意接受养老院养
8、老,但受经济实力因素影响,少数老人能够真正实现异地养老。如今仍有部分老人愿意入住但没有入,他们期盼有价格合适,出行方便,环境优美,服务齐全,档次较高的养老机构。2.养老保障制度还不完善 国家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由国家财政支持,在职期间并不缴纳五险,但是他们的退休金却是企业退休职工的三倍,这种“养老金双轨制”被指为社会最大的不公。养老双轨制所造成的社会不公以及对社会就业平衡和人才合理流动的严重影响正逐渐显现。二、我国现阶段养老模式利弊分析 我国现有的养老模式按依托主体分为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家庭养老又有多种情况,包括有养老保险与退休工资的老人独立生活养老与靠子女养老;无生活来源的老人独立生
9、活与靠子女养老等情况。社会养老包括福利性的社会养老院养老;半营利性与半福利性的养老院养老;营利性的养老院与疗养院等养老机构养老;同时社会养老也包括社区养老等新形式。具体说:(一)家庭养老模式 所谓家庭养老,是指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来完成的一种养老方式。在一般情况下,这种养老的费用与大部分服务都由其家庭成员来提供,它是我国传统的养老形式。这种养老模式目前仍是我国主要的养老模式。这种养老模式的优点不仅体现了家庭里代际之间经济上和生活上的互惠互助,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精神上的互相慰藉。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一直强调“家”的观念,并以极大的力度支持着这种内含血缘联系、地缘联系、经济联系和其他联系
10、的老年人与子女之间的社会关系,实际上,在家庭中由长期共同生活而形成的融洽的亲情关系,也是任何其他社会关系所无法替代的。因此这是家庭养老模式的最大优点。一个父慈子孝和谐的家庭,老人能够得到子女物质和精神上的关爱,能够随时感受到家的温暖,能够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能够有一个幸福美好的晚年。而缺点也很明显,如果家庭成员之间不和谐,子女不依法赡养父母,如果老年人再没有经济来源,那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将十分的悲惨。因此,家庭养老模式就必须建立在子辈的道德基础之上,会随着子辈感情的变化发生波动,所以家庭养老不具有稳定性。更重要的是家庭养老模式也面临着社会发展的挑战,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观念的更新、
11、居住条件的改善以及代际差异的扩大,家庭小型化与核心化的趋势明显,大家庭日渐减少,小家庭日益增加,家庭养老功能也随之逐渐弱化。这主要表现在: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工作繁重,子女没有足够的精力照顾老人。除此之外,随之人口因求学、工作等的流动,家庭年轻一代与父母不能同在一起,这也给家庭养老带来困难。(二)社会养老模式 社会养老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一般认为主要依靠退休金和社会保障生活的即为社会养老。我们暂时认为社会养老包括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两种。1.机构养老 机构养老是一种让老年人离开自己的家,到各种养老机构生活,其生活照料和护理由养老机构负责提供的养老方式。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养老院、敬老院、
12、光荣院等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的老年人所需的各种生活照料、护理与康复服务,叫作机构养老服务。机构养老为老年人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专业的生活服务,多样的精神生活。但是除了为孤寡老人提供的福利性养老院外,一般其他养老院都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这些费用对于很大一部分老人来说难以承担。另一方面,很多老年人都有传统的观念,不愿意生活在养老机构里,即使有经济条件,他们也大多愿意生活在家里,这种观念要改变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机构养老在现阶段有很大的局限性。并且目前我国机构养老还存在许多问题:(1)住不起 民营养老院环境好,但是价位高,一些民营养老院建的像度假会所一样,洋房式的楼房窗明几净,每间房内席梦思床、
13、台柜、固定电话、壁挂电视、空调、卫生间,还有阳台。宾馆里有的这里应有尽有,还有紧急感应器,当出现紧急状况时能够报警并及时发现。但是这样一个房间一个月要 5000 多元,还不包括吃。养老院还配有大夫和护士专门负责老人的健康,每天给老人测量血压等常规身体指标。一天 24 小时都有专人值班,紧盯感应器。这还只是一般的,还有每月一万多的房间,里面的装潢奢华,独立小院子,别墅式.在这养老是一种享受啊,可是高昂的价格让很多人望而却步。(2)住不进 公办养老院床位紧张,根本住不进去。与民营养老院相比,公办养老院虽说环境与设施有不小的差距,但是价格差距也不小,一个月不到 3000 的费用,大多数人还是觉得可以
14、接受,而且在老人们的观念里,国家办的养老院更正规些,所以大部分还是比较倾向公办养老院。但是,目前公办养老院的数量还远远不够,有的老人早已报了名,但是公办养老院床位紧张,许久没办法入住,甚至还有排队排到几年后的。2.社区养老 社区养老服务是指老年人住在自己家庭或自己长期生活的社区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养老机构或相关组织承担养老工作或托老服务的养老方式。相比于机构养老收费更能让大多数人接受且不存在床位紧张想住住不进的问题,还能跟家人住在一起,不会有观念上的问题,结合了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各自部分的优势。如果是单一的社区养老,其虽然解决了机构养老中的一些问题,但其缺点也很多,比如增加社
15、区的负担,社区一般不是一级政府组织也很难实行市场化运作,所以其没有足够的经费建设各种养老设施,提供各种养老服务。还有社区也没有一大批经过专业培训的养老服务队伍,其服务层次肯定赶不上养老机构。所以,针对目前中国的各种养老模式可以清晰地看出:家庭养老功能正在逐渐地外移,社会养老功能还需不断的完善。还没有一条真正符合中国养老现状的,合适的养老模式。三、我国未来养老模式的思考(一)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比较适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老年人养老模式的选择,不仅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也受到家庭结构、文化水平以及道德规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家庭养老面临一系列新问题,传统的家庭养老难以适应
16、人口老龄化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结合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传统以及老年人和家庭的经济承受力等具体情况,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我国现行的养老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如果不建立适合的养老模式,就不能解决老龄化带来的各方面问题,从而导致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但同时,也不能忽视中国传统养老模式的积极作用,不能忽视中国 的文化传统。因此要扬长避短,找到最适合当前中国发展水平的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正适应了这一发展要求,一方面它解决了机构养老在数量质量等方面的不足,另一方面它也保留了中国传统的养老模式的精华。对于有经济条件、观念转变快的老年人来说,机构养老尤其是条件较好的老年公寓是一项
17、不错的选择。在那里不仅能够得到专业的照顾,得到精神方面的满足,同样也可以得到家一样的温暖。但对于大多数中国老人来说,他们现阶段更愿意在家庭养老。基于这种情况,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是一种可行的办法。(二)简单分析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实质内容是让老年人居住在家养老,同时接受家庭之外的社区养老服务。其显著特点是尊重中国的现实国情与家庭养老的文化与伦理价值,尽量维护家庭的养老功能,同时通过大力发展社区老年服务来弥补家庭保障功能的弱化,最终目的是在尊重老年人偏好的条件下确保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劳务养老主要由社会承担,精神生活养老主要由家庭承担,物质方面的养老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共
18、同承担。(三)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具有很多优点:这种养老模式从中国社会实际看是具有很大优越性的。第一,服务更贴近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具有就近、方便、灵活的特点,并且,可以帮助实现老年人传统家庭养老观念的心理需求。第二,社区是老年人生活和活动的主要场所,是老年人所熟悉的社会环境,在提供养老服务方面具有天然的地缘和亲缘优势。第三,社区能够有效利用社区闲置资源,提供就业岗位。在这种模式下,老年人不需要离开自己熟悉的家园与社区,并尽可能地调动生活自主性。因此,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既是传统的居家养老的延续,也是传统居家养老的升华,是加入了社会化与现代化因素的居家养老,它在减轻了家庭成员负担的同时,更符合中国人的
19、传统习惯与偏好,可以提供给老人以更周到、细致的照顾。因此,应当让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成为中国人安享晚年的主流方式。(四)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我们可以先从这些方面入手:1.社区老年人便利服务,主要是开展老年人日常的家务劳动服务。比如开设服务专线电话,实行上门服务。2.社区医疗保健服务。比如建设社区医院,医院里要有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门诊,有治疗老年人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师。最好还要有“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退休职工医疗保险”等,减轻老年人经济负担。3.老年文化娱乐活动服务。比如每个社区都建有供老年人活动的休闲中心、阅览室、健身器材等。这些社区的老年人可以参加社区举行的各种活动,老年人之间、老年人
20、与社区工作人员之间都形成了养老的关系。4.建立老年日托和全托中心。这项服务虽然有市场,但基于社区资金等方面的困难,没有在广大社区普遍推行。如果以市场化的机制运行,在社区开展例如托儿所的托老所,应该受到老年人的欢迎。现在部分社区已经建立社区食堂,以较低的价格为一些老年人提供伙食。但毕竟还是少数,可以慢慢推广完善。5.对老年人的亲属进行培训,提供知识和技能。组织受过专门训练的咨询人员对有老人的家庭提供指导。一方面让亲属学会对老年人正确的生活照料,另一方面让亲属学会更好和老年人沟通,解决老年人心理上的困惑,建立更和谐的家庭关系。(五)总结 让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成为主流的养老方式,不仅符合传统习惯,而且
21、具有许多有利的条件,如很高的城乡居民的房屋自有率。在中国,农村居民几乎都拥有自己的房屋,城镇居民的房屋自有率也已经超过 80%,率居全世界之冠,远远超过一直在 60%上下波动的日本房屋自有率和次级贷款危机爆发前 69%的美国房屋自有率;同时,改革开放 30 年来中国人民的居住条件已得到了极大改善,人均居住面积已经由1978 年的 3.6 平方米提高到 2007 年的 28 平方米,许多地方还远远超于此。利用个人宽敞的自有房屋养老既是对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也可以在有效整合家庭与个人、政府与社会各种资源的基础上,重新配置养老供给责任在政府、市场、社会和家庭间的格局,从而更有利于稳妥有序地推进社会福利的社会化。因此,这种模式应当是成本最小、效果最好的养老模式。养老是一个庞大的社会问题,它需要社会力量投入,以解决帮扶困难的老人生活。在探索中不断前行,在实施中不断完善。参考文献:1邓颖,李宁秀,刘朝杰,等.老年人养老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6):731732.2张本波.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经济社会后果分析及政策选择J.宏观经济研究,2002,40(3):2733 3桑永旺.国外养老服务经验可鉴M,中国福利2006-114王振耀中国养老服务业的现状与前景EBOLhttp:/ 5庆哲关于我国养老方式及其发展趋势的思考J科技和产业,2009;9(4):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