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研究课题方案-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中心小学课题组作者:佚名一、问题的提出江总书记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因此,创新能力已成为现代人素质中最重要的成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表现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的新与活。“新”就是要与众不同,在理解上要有自己的见解,在表达上要有自己的语言,在行动上要有自己的独创。“活”就是要灵活机智,透出灵性,在
2、理解、思考、表达、动手操作时思路要宽,手段要多,要善于变换角度,全方位思考,多渠道解决,要善于举一反三。创造想象能力也很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想象能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则可以包括世界上的一切,可以成为进化知识的源泉。课程是育人的重要媒体。毫无疑问,课程的实施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具体着眼点和最终落脚点。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已意识到学生的发展不在于让学生记住多少知识,关键在于让他们学会求知的方法;不在于求知的结果,而在于求知的过程;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前课程实施必须思考的问题,各地进行的课程和教学改革也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和实践能力作为主要目标。然而,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是不能脱离生活和实践的,脱离了生活和实践的需要,学生的创新之源就会枯竭,学生的创造能力就会下降。现行基础教育课程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制约,过分偏重学科类课程,忽视活动类课程,偏重必修课程和分科课程,忽视选修课程和综合课程,过分关注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课程内容偏离学生的生活和实践。换句话说,分科课程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综合实践活动它不受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具有活动空间的开放性,活动内容的综合性,活动形式的灵活性等特点。在教学内容上把联系生活,贴近生活,富有时代
4、气息和适应现实生活需要的内容编进教材之中,使课程内容在基础性与发展性,学术性和生活性、现实性,知识性和实践性,科学性与人文性之间趋于融合。它所倡导的知识联系性和整体认识观易于激发整体“顿悟”,解放学生的创造潜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它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能给学生提供比分科课程更加丰富复杂的问题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大胆想象。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而且在活动中,学生会不断接受各种新的刺激,遇到新的问题,从而不断地变换思维的方式和角度,进而使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深刻性、敏捷性得到培养和发展。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较好
5、地满足学生个性和创新素质发展的需要,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活动载体。二、课题的界定本课题设想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载体,以研究性学习方式的运用为切入口,通过拓宽教学时空,丰富课堂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载体”,表明了课题研究过程中教材与研究目标之间的关系。“以研究性学习方式为切入口”表明了课题研究过程中,学生学习方法的具运用。“拓宽教学时空及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提示了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编排的学习内容,实施研究性学习方式,注重学习,强调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综合运用,强调开放,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实现以下目标:1、培养学
6、生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接触和了解了自然与社会,对身边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积极观察和思考,并通过简单的操作实践,品尝自己动手动脑和解决问题的喜悦,获得问题探究的初步经验,激发对自然与社会总是探究的兴趣,初步养成好观察、好质疑、好探究的心理倾向。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对周围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性、综合性问题、现象或事件通过调查、访问等方式进行积极探索,让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使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问题的起初经验,从而培养初中能力。3、培
7、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尽可能创造条件,化大量时间,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基础。4、培养合作精神。学生在围绕活动主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要乐于与伙伴相互帮助,分工合作;克服依赖心理,养成认真完成分工的自觉性;初步形成人际间沟通的能力,乐于与伙伴交流和分享信息、创意及成果。四、课题研究的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探索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正确反映教学客观规律,有效指导教学实践的教学行为范型。这种教
8、学行为范型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对教师、学生、媒体互动状态和过程加以概括而形成的以系统、有序、简明的形式表达的一种结构关系。”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科特点,我们设想了以下几种课堂教学模式:1、问题探空教学模式。探究活动是学生主动发现、主动学习的过程。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作用不是给出现成的答案,而是从问题入手,引导学生从探索开始,经过深入的思考,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其基本步骤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选择方法解决问题。2、合作讨论教学模式。许多教育学家都认为,学会合作,是当今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以主题式学习为主,围绕一个问题,安排几个活动内容,如找一找,做一做,画
9、一画等等,而这些活动常常需要小组同学的共同合作才能获得最佳效果。其基本步骤为:研计问题获取信息辩论质疑引导反思。3、创新思维教学模式。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有目的、有计划地激发学生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得用创新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基本步骤为:目标引导多向思维收敛思维。4、情境体验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强调情感和活动相互关系所发生的教学价值,一方面是活动体验,一方面是情感,包括愉快、成功的心理体验及兴趣、动机等心理机制。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情境的创设,使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得以优化,学生可以主动、轻松地体验到真实的社会生活。其基本步骤为:提出问题创设情境进入情境研计情境。(二)
10、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客观上决定了这类课程的学习必须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才能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光靠课堂上的时间是无法达成学习目标的,因为,资料、信息的收集与整理,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的开展都需学生在课外完成。因此,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好课外的实践活动,十分重要。具体包括:1、组织好观察活动。2、组织好调查或访问活动。3、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设备,采集基本的信息和数据。4、组织好情境体验所需的表演活动。五、课题研究的方法策略1、着眼于看,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从一定意义上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学习内容人为地向学生提出了观察的要
11、求,让学生从观察中获取第一手材料,从观察中获取多方面的信息,以训练学生观察的全面性、深刻性、准确性、敏锐性。2、着力于做,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著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曾指出:“中国的小孩在动手的兴趣和能力方面明显不如欧洲和美国的小孩,主要是没有动手机会。”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动手与实践的机会。通过抓实抓好学生课外资料、信息的收集与整理,课外调查与访问的具体操作,使学生具体的环境中能创造性地解决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3、着生于思,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培养学生创新观察能力与创新初中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核心所在。在综合实践活
12、动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可以从引导发现探究、鼓励独立思考、鼓励多向猜测、鼓励标新立异等方面着手,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六、课题研究的对象本校中心小学16年级近1000名学生。七、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课题以行动研究的方式,辅之以调查及文献研究法。八、课题研究步骤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2.9.10)收集相关资料,撰写课题方案。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2.102003.7)召集课题成员会议,明确课题研究内容及课题组成员分工,各成员结合自己负责内容,开展研究,并定期进行阶段性,交流活动。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3.8、9)总结课题成果,撰写结题报告。九、组织管理课题组长:庄瑞芬,负责课题申报,组织课题研究活动。课题组成员:孙吉英、钱小萍、王晓红、张玉英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