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史学理论1(2015四川绵阳二模12)法国史学家朗格诺娃和瑟诺波斯所著的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这种“心理的状态”对文字史料的作者影响最少的是()A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 B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C该事件所产生的后果 D对该历史事件的评价 【考点】史学理论史料使用 【解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带有主观性,其变化较大,故A项错误;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是客观存在,没有变化,故B项正确;事件所产生的后果由人主观记载的,其变化较大,故C项错误;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带有主观性,容易变化,故D项错误。【
2、答案】B2(2015四川自贡一模1)近几年春节,自贡市富顺县都举办了豆花文化节。在对豆腐起源的探究中,下列说法最可信的是()A据考证,商代的甲骨文上发现了有关大豆的记载证实豆腐是从商代开始的B本草纲目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淮南王刘安”一李时珍是大医学家,其说法可信C宋人寇宗本草衍义载“生大豆,又可硙为腐,食之”说明豆腐源于宋朝D河南出土的东汉墓葬中有“豆腐作坊石刻图”证明东汉时已经出现了豆腐【考点】史学理论史料使用 【解析】根据甲骨文上的记载,只能推出在商代已有豆腐,不能得出豆腐从商代开始,故A项错误;史书记载在此属于第二手史料,不能以李时珍的身份作为判断说法可信的依据,故B项错误;根据本草衍义
3、的记载,只能得出大豆的功效,不能得出豆腐起源于宋,故C项错误;东汉墓葬的石刻图能证明东汉已有豆腐,且实物史料比较可信,故D项正确。【答案】D3(2015四川凉山一模12)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曾说:“史学的对象是史料,不是文词,不是伦理,不是神学,并且不是社会学。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不是做艺术的建设,不是做疏通的事业,不是去扶持或推倒这个运动,那个主义。史学便是史料学。”他强调史学研究的重心是对史料的考证和辨析史料。史料包括文字史料、口述史料和非文字史料等。下列关于史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同一个史料,人们可能会作出多种解释 B史料是得出历史结论的重要依据 C在三种史料类型中文字史料的价值最
4、高 D对同一事件的记载,不同的史料可能完全不同【考点】史学理论史料使用 【解析】史料是客观的,但人的史料的解读就带有主观性,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历史结论的重要凭借就是史料,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文字是主观性的东西,文字史料较之于其它史料,价值相对较低,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因为史料也体现一定的主观性,所以不同史料也可能完全不同,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C4(2015四川广安二模5)2014年12月13日,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习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 下列可作为第一手资料的“铁证
5、”有()美国牧师约翰马吉1937年拍摄记录的迄今唯一的南京大屠杀影像1837年11月29日,东京日日新闻刊登的日军“百人斩”杀人竞赛的照片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和万余名遇难者遗体丛葬地美籍华人张纯如(19682004年)的英文著作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A B C D【考点】侵华日军的罪行南京大屠杀;史学理论史料使用【解析】历史第一手史料是鉴别历史真伪的最有力的证明,第一手史料如遗迹、遗物和出土文物等,材料中当时留下影像、照片属于一手史料,故正确;“遗址和万余名遇难者遗体丛葬地”属于遗迹,是一手史料,故正确;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属于文学作品,是二手史料,故错误,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
6、案】D5(2015四川宜宾一模12)史学家汪荣祖认为:“私人所修,所谓野史,诸如杂史、杂记、小说之类,既亦出士人之手,无论观点或方法,未必异于史官,而私修虽偶有他书不载的可贵记录,然掌握史料有限,往往道听途说,真伪杂糅,整个而言,野史绝不如正史之可信,更远不如正史之全面与完整。”据此说明()A历史研究与个人身份有关 B野史不如正史完整C历史研究应掌握大量史料 D正史比野史更可信【考点】史学理论史学研究方法 【解析】私人也可以修史,“无论观点或方法,未必异于史官”,可见历史研究与个人身份无关,故A项错误;野史不如正史完整的观点过于绝对,材料是从整个而言的,故B项错误;整个而言,野史绝不如正史,原
7、因是“掌握史料有限,往往道听途说,真伪杂糅”,可见历史研究应掌握大量史料,故C项正确;正史比野史更可信的观点过于绝对,材料是从整个而言的,故D项错误。【答案】C6(2015四川乐山一模12)2006年4月6日,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正式将一份遗失了约1700余年的犹太福音手稿及翻译公之于世(见下图)。手稿经过放射性定年、墨水分析、多光谱照影术、内文比对、古字比对等五种方法鉴定后,被认为货真价实。对该手稿的怀疑合理的是()仅凭这份手稿,就能确定犹大不是叛徒吗?手稿货真价实,其内容就一定真实可靠吗?虽然采用了多重证据法,但具体成书时间精确吗?内容与现行教科书的观点不符,还有史学价值吗?A B C D【考
8、点】史学理论史学研究方法 【解析】一份手稿无法确定犹大是不是叛徒,应该要寻找更多证据来论证,故正确;手稿货真价实,但其反映内容不一定真实可靠,有可能是不同派别观点,需要多方论证,故正确;手稿经过放射性定年、墨水分析、多光谱照影术、内文比对、古字比对等五种方法鉴定,具体成书时间应该相对精确,故错误;现行教科书的观点是以前史学研究成果,但随着史学研究不断深入,教科书观点也会发生变化,故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答案】C7(2015四川绵阳一模12)陈寅恪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中写到:“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
9、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读史者应结合当时历史的特定环境感悟历史 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应同情其所处环境 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应具有批判意识 研究历史应神游冥想,充分发挥主观想象A B C D【考点】史学理论史学研究方法【解析】“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可见作者主张读史应结合当时历史的特定环境感悟历史,故正确;“处于同一境界表一种之同情,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可见作者主张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应同情其所处环境,故正确;“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可见作者主张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应具有批判意识,故正确;“充分发挥
10、主观想象”与题干材料关键词意思不符,故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答案】B8(2015四川宜宾二模12)意大利学者贝奈戴托克罗齐提出“历史即哲学”的观点,即主张用合适的理论指导历史研究。下列搭配符合这一观点的是()选项历史学家理论历史研究A希腊的希罗多德全球史观从制度优越的角度分析雅典人作战英勇的原因B西汉的司马迁法家理念以本纪和列传的形式展示中国古代名人的风采C近代的梁启超人民的作用从器物、制度、文化发展历程研究中国社会的变化D当代的罗荣渠现代化史观研究世界的发展趋势和中国在世界影响下的发展趋势【考点】史学理论史学观念(全球史观、社会史观、现代化史观) 【解析】希罗多德以全球史观分析雅典人民作
11、战英勇的原因得出雅典制度的优越性,理论视野太宽没有恰当分析原因,故A项错误;西汉司马迁以社会史观来研究中国古代名人更恰当,故B项错误;梁启超以人民的作用为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的变化,过分拔高了人民在历史中的作用,故C项错误;罗荣渠以现代化史观研究中国和世界之间的发展趋势,能够恰当的理解分析对彼此所起到的作用,故D项正确。【答案】D9(2015四川南充三模10)某同学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准备了下列材料。其研究视角是()A生态史观 B整体史观 C现代化史观 D社会史观【考点】新航路的开辟;史学理论史学观念(社会史观) 【解析】生态史观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角度去看待历史,材料中没有谈到人和
12、环境的关系,故A项错误;整体史观也叫全球史观,站在全球的、整体的角度去看待历史,而不是站在某个地区或国家的角度看待历史,材料只谈到物种,没有从全球的角度去评价新航路的开辟,故B项错误;现代化史观是把人类历史看做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材料中没有提到社会转型,故C项错误;社会史观主张不研究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大事件,只关注民生小事,例如人们的吃穿住行等,玉米、烟草、可可、马铃薯等都属于人们吃用的日常物品,故D项正确。【答案】D10(2015四川德阳一模14)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提出的“历史理解之同情(即强调要站在当事人所处的时代思考和评价历史事件)”是史学界研究历史事物的基本原则之一。
13、下列评述符合这一基本原则的是() A商鞅不能将“德治”与“法治”结合致变法失败 B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主要是为推动手工业的发展 C洋务运动强调“中体”是为引入“西用”而铺路 D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有失认知的客观性【考点】史学理论历史评价;秦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商鞅变法;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盐铁官营;“中体西用”思想;新文化运动 【解析】商鞅不能将“德治”与“法治”结合的观点,未站在当事人商鞅这个法家人物及时代背景下进行评价,故A项错误;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是为了与民争利,该评价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理解之同情的原则,故B项错误;洋务运动中由于传统阻力大,强调中体可以减少引入西用的阻力,符合当时
14、的时代情形,故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是在探索救国方案进入思想文化层面时提出的主张,在强大的封建文化压力下,难免有些激进,要求其客观,不符合历史之同情的原则,故D项错误。【答案】C11(2015四川雅安三模5)下面是部分学者对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表述,最符合全球史观的是()【考点】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鸦片战争;史学理论史学观念(全球史观) 【解析】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历史作为一个整体考察,A项是从资本家要求获得商品市场的角度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属于现代化史观,故A项错误;B项从中国和英国政教悬殊分析鸦片战争原因,属于文明史观;C项从中国没有加入世界大家庭而引发战争,符合从整体考察鸦片战争原因
15、,故C项正确;D项从英国对封建落后的中国抱有侵略野心出发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符合革命史观,故D项错误。【答案】C12(2015四川绵阳二模14)(28分)历史的精彩之处,不仅出现在稳定时期,更出现在新旧交替时期。阅读下面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四 关手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是确定中国近代史学科对象的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胡绳发表文章将其限定在18401919年之间。此后,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明确分界,分界线就是1919年发生的五西运动。但范文澜等学者提出,按照社会性质,中国近代史应该包含18401949年的整个时期。 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分期应以194
16、9年为界(3)大陆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台湾史学界主张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请阐述他们各自的理由(4分),谈谈你对历史分期的认识。(4分)【考点】(3)史学理论历史分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辛亥革命【解析】(3)第一小问根据新中国和旧中国之间的根本不同、辛亥革命之和之前后中国的根本不同进行分析;第二小问可以从历史分期的概念、特点和作用这三个角度进行分析。【答案】(3)理由:大陆学者着眼于社会性质的变化,近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代是社会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2分)台湾学者着眼于政治体制的改变,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
17、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2分)认识:历史分期是通过划分历史时期研究史学的一种方法;旨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别,从中发现其发展特点及规律;从不同角度或以不同标准可对历史进行不同的分期;科学地进行分期对于研究历史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4分。)13(2015四川德阳一模27)(20分)辛亥革命既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史学研究关注的重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 新中国初建,研究者把辛亥革命定位为“近代三大民主革命高潮之一”。50年代末,研究暂趋沉寂。1961年以后,研究者从不同侧面对这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行了系统和
18、深入的研究,辨证分析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随着“文革”的到对辛亥革命因其资产阶级属性而“立足于批”。“文革”结束后,辛亥革命史研究重新步入正轨,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得出如下的一些认识。在政治史方面,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在思想文化史方面,辛亥革命则是一场重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在经济史方面,辛亥革命有利于工业化的进程;在社会史方面,辛亥革命造成20世纪初中国社会各个层面的深刻剧变,推动了整个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进步;革命史方面,辛亥革命是承前启后的革命分水岭;在民族史方面,辛亥革命极大地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在中国史方面,辛亥革命埋葬了封建帝制,推动了近代化进程,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19、。在世界史方面,“辛亥革命在东方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摘编自走出辛亥革命评价问题的困境)(3)据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史学界对辛亥革命的研究可以划分为哪两个阶段?(2分)请说明你划分的理由。(2分)并据此指出影响史学研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分)【考点】(3)辛亥革命;“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史学理论史学观念【解析】(3)第一小问对材料进行梳理分层,可知对辛亥革命的研究以文革为界,可分为文革及之前,以及新时期两个几段;第二小问联系相关阶段特征,可以看到新时期,学术研究百花齐放,而之前受种种影响,则具体到对史学的解释而言,则是由于不同的史学
20、范式所致;第三小问,分析新中国成立,文革时期,及新时期影响辛亥革命的因素罗列即可。【答案】(3)阶段:以“文革“结束作为界点分为前后两个时期。(2分) 理由:前期以革命史观为唯一研究范式,后期在兼顾革命史观的同时,也以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整体史观等作为研究范式。(2分) 因素:研究者所处时代对研究者的影响。(2分)14(2015四川成都一模13)(30分)家族是传统中国社会的基层结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 下面是某学习小组研究“19271929年中共武装起义与宗族组织”时提出的论证思路:(3)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份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三中的哪些结论违背了这一原则?(4分)应怎样修改,才
21、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4分)【考点】(3)史学理论史学研究方法;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解析】(3)历史研究强调史论结合的原则。史料1万安暴动不一定是阶级斗争意识导致的,由材料“家族优势使他易于获得支持”推导出,起义领导人的家族优势有利于武装起义的发动。结论3与总结论明显是矛盾的。从总体看,结论1、2反映出宗族组织的正面影响,结论3体现的是宗族组织的负面影响,故总结论应该修改为:在中共武装起义过程中,宗族组织是一柄双刃剑。【答案】(3) 有违材料的结论修改后的结论结论1(2分)起义领导人的家族优势有利于武装起义的发动。(2分)总结论(2分)在中共武装起义过程中,宗族组织是一柄双刃剑。(2分
22、)15(2015四川凉山一模14)(22分)城市,是“城”与“市”的组合词。“城”丰要是为了防卫,并且用城墙等围起来的地域。管子度地说“内为之城,内为之阔”。“市”则是指进行交易的场所,“日中为市”。这两者都是城市最原始的形态,一个时代城市的状况也是研究那个时代的着眼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 中国古代部分朝代的城市化率统计表。时期战国西汉唐南宋清时间公元前300年公元2年745年1200年1820年城市化率159%175%208%220%69%材料四 19世纪中叶五口通商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转入一个崭新阶段,从1840年起至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通商口岸是中国近
23、代史上的特殊产物。就通商口岸与中国近代史关系,不同的视角会有不同的评价。毛泽东认为,帝国主义利用通商口岸为基地,造成“买办的和高利贷的剥削网”,培养出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买办阶级和商业高利贷阶级”,便利其剥削广人中国农民。(2)依据材料三说明,中国古代城市化人致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4分)根据材料四,指出毛泽东是运用什么史观来观察近代通商口岸的影响的。(2分)试分别从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的视角来评价通商口岸的作用。(4分)【考点】(2)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史学理论史学观念(革命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解析】(2)第一小问,观察材料三中的表格不难发现,从战国起
24、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到南宋时达到城市化的最高水平;南宋以后,城市化率迅速下降。第二小问,由“剥削网”“ 为帝国主义服务”“ 便利其剥削广中国农民”可知毛泽东重在强调革命的必要性,故其采用的是革命史观或者阶级史观;全球史观强调全球的联系的紧密,由此我们可以强调通商口岸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中国被逐步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文明史观强调人类文明的演进,由此我们可以强调通商口岸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丌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答案】(2)趋势:从战国起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到南宋时达到城市化的最高水平;(2分)南宋以后,城市化率迅速下降。(2分)史观:革命史观(或阶级斗争史观);(2分)作用:全球史观的
25、角度,通商口岸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中国被逐步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2分)文明史观的角度,通商口岸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丌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2分)16(2015四川达州一模14)(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学东渐是表述西方文明输入中国的裁略语。其经历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艰难探索和吸收过程,大大加快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材料三 鸦片战争以后,受到西方的影响刺激,中国人开始对西方的历史产生兴趣。西方史学著作的翻译,早期有马礼逊的外国史略、莫维廉的大英国志,这些译著也影响到中国人对西方历史的研究,如魏源的海国图志、王韬的法国志略,黄遵宪的日本国志。但历史学本身的转变,则要到20世纪
26、初,梁启超受到西方民族主义史学影响,主张为国家国民社会而非朝廷的新史学。西方19世纪盛行的实证主义史学,也在此时传入,而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也影响到史学界。到了民国初期,这些史学思潮逐渐落实于史学界,史学家们开始用不同于传统史学的方式撰写中国史,中国现代史学逐渐形成。中国传统史观是一元的,是以中国为中心的,是静态的,是以古代为尊的。但受到西方新的历史知识的影响,不得不承认西方亦有一自成系统的文明,甚至如古埃及年代更早于中国。而进化观念的传入,根本上改变历史时间的观念,由静态变为动态,由视古代为最理想的社会,逐渐接受文明逐渐进步的想法。 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化(3)根据材料三,归纳在西学影响下,中国
27、近代史学有哪些方面的变化?(8分)【考点】(3)西学东渐思潮;史学理论史学研究方法、史学观念【解析】(3)根据材料三“西方史学著作的翻译”、“这些译著也影响到中国人对西方历史的研究”可以归纳为翻译西方历史学著作、撰写介绍西方国家的历史著作;“但历史学本身的转变,则要到20世纪初,梁启超受到西方民族主义史学影响,主张为国家国民社会而非朝廷的新史学”归纳为出现“为国家国民的新史学”;“ 西方19世纪盛行的实证主义史学,也在此时传入,而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也影响到史学界”归纳为实证主义史学传入,马克思主义传入影响到史学研究;“到了民国初期,这些史学思潮逐渐落实于史学界,史学家们开始用不同于传统史学的方
28、式撰写中国史,中国现代史学逐渐形成”归纳为中国现代史学逐渐形成;“中国传统史观是一元的,是以中国为中心的,是静态的,是以古代为尊的。但受到西方新的历史知识的影响,不得不承认西方亦有一自成系统的文明”、“ 而进化观念的传入,根本上改变历史时间的观念,由静态变为动态,由视古代为最理想的社会,逐渐接受文明逐渐进步的想法”归纳为由传统的中国“一元”史观向世界的“多元”史观转变、由静态史观向动态史观转变。【答案】(3)变化:翻译西方历史学著作;撰写介绍西方国家的历史著作;出现“为国家国民的新史学”;实证主义史学传入;马克思主义传入影响到史学研究;中国现代史学逐渐形成;由传统的中国“一元”史观向世界的“多
29、元”史观转变;由静态史观向动态史观转变。(任答4点,共8分)17(2015四川绵阳一模14)(24分)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东晋南朝时期,北方战乱,南方政权对海外诸国的贸易呈逐渐上升趋势,“航海岁至,逾于前代矣”。隋唐时期全国统一,陆路丝绸商路除沿袭汉魏时的南路、北路外又增加新路,并出现了登、扬、明卜广、泉等著名港口,唐朝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泛指东
30、南亚)等舶,不计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强大,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广州、明州、泉州是重要海港,政府设“市舶司”、“市舶务”专管进出港手续,严禁走私贸易,与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多达60个以上,如北非的勿斯里,有效弥补了财政的不足,刺激了国内商业和商品生产的发展。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8分)试从整体史观的视角简要评价。(2分)【考点】(1)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对外贸易发展;史学理论史学观念(整体史观)【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关键词“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可得出交通发达,“
31、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可得出范围广泛,“唐朝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政府设“市舶司”、“市舶务”可得出政府设机构管理,“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多达60个以上”可得出与社会环境有关;第二小问运用整体史观从中外文明交往的角度评价。【答案】(1)特点:交通发达(或陆海丝绸之路发达);范围广泛(或远及西亚、南亚、欧洲、非洲);政策开放,政府设机构管理(或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每点2分,共8分)评价: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耕文明时代世界彼此隔绝的状态。(2分)18(2015四川雅安
32、三模14)(27分)由于诸多因素制约,对外国著作和文本翻译往往带有“误译”与“误读”之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由生物进化论到社会进化论自“文艺复兴运动”起,欧洲开始独步世界文明的前列;“发现新大陆”后,更开始了世界性的扩张,到十九世纪后半期,欧洲列强挟工业革命唤起的强大威力,基本上实现了对全球的统治。在那个时代,“生存竞争”、“优胜劣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这样一些思想,很合乎欧洲人的胃口。于是,达尔文认为仅适用于生物界的“进化论”,被“误读”为也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达尔文主义”变成了“社会达尔文主义”。19世纪后期严复被派遣到英国留学。从一个 “温良恭俭让”的政治文
33、化氛围中,来到一个充满竞争精神的国度,加上欧洲社会的公共传媒与社会舆论弥漫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浸染,使严复对欧洲文明的认知和他对中西文化的比较,不能不受影响。他认为:中国应当向欧洲学习的东西,比“坚船利炮”和工业科技以及自然科学更重要也更为根本的,是欧洲的“人文典章”。严复把进化论与伦理学译为天演论之后,“进化论”适合于“生物界”的思想与内容被完全略去,这样,“进化论”就成为专门适合于“人类社会”的理论了。(据纪坡民“误译”和“误读”,把“伦理学”丢了从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到严复的天演论整理)材料二 马戛尔尼来华的信息传递(据陈雍、熊燕军信息传递与中国传统官僚的政治心理以马戛尔尼访华为中心)(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影响“误读”和“误译”的主要因素(6分)【考点】(3)史学理论历史认识论【解析】(3)此题问因素,结合两则材料,可以从时代环境、作者立场、作者价值观和材料选取角度归纳。【答案】(3)因素:作者立场不同;作者的价值观取向不同;作者对材料的选取和运用不同;时代环境的影响等。(6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