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1.01MB ,
资源ID:1108339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0833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步步高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大国专史练79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步步高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大国专史练79 WORD版含答案.doc

1、训练目标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十月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组建华约组织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苏联三大改革苏联解体。1(2015泰安一模)以下是一组反映20世纪初期中、俄两国社会变革的图片。它们所代表的历史事件()工人赤卫队攻打冬宫新军攻占武昌A都推翻了专制王朝 B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都改变了社会性质 D都掀起了国内革命浪潮2(2015大连双基测试)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维埃由于其起源和成份的缘故,他们一点也不像临时政府那样过于拘谨他们毫不犹豫、毫无保留地表达了人民大众的心声。”以下革命措施中最符合当时人民“心声”的是()

2、A反击国内反革命叛乱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退出战争和获得土地 D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统治3(2015苏锡常镇二模)沈志华说:“(十月革命前)列宁就宣布:粮食垄断、面包配给制和普遍义务劳动制,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是一种实行计划和监督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可见,革命后采取的一些措施早在革命前已经设想好了,被看作是无产阶级管理国家的重要手段。”下列符合革命前设想的措施是()A允许资本家经营部分企业B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C恢复货币机制和市场功能D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4列宁说:“我们决不受莫名其妙地轻视商业的感情社会主义的情绪的支配。”“掌握商业,指导商业,把商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是无产阶级国家政

3、权能够做到的。”为此他()A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B允许自由贸易C实施计划经济 D实行自由放任5(2015宁德一模)苏联学者指出:“斯大林主要是列宁学说非本质立场的继承者。在对待列宁遗产方面他的非连续性显然占优势。”斯大林对待列宁遗产的“非连续性”主要表现在()A延续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放弃了新经济政策C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D制定了“加速发展战略”6(2015宁波二模)苏联是20世纪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国家。下列关于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十月革命后的工兵农代表苏维埃是社会主义代议制度的形式B列宁是苏联的建立者,戈尔巴乔夫是它历史上唯一的总统C莫斯科战役的胜利使德国陆军在二战中遭受了第一次重大失

4、败D1936年确立的斯大林模式在勃列日涅夫改革中被彻底废除7(2015黔东南州模考)赫鲁晓夫时期的苏联是社会主义改革的一次失败的尝试,但我们对赫鲁晓夫的改革不应全盘否定,主要原因是()A其改革中,农业成就显著B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C其改革指导思想正确D其改革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8(2015马鞍山二模)1970年,苏联著名物理学家安德鲁萨哈罗夫在致党政领导人的呼吁书中,把苏联比喻为“一辆巨大的卡车”,而驾驶员“一只脚使劲往下踩加速器,却用另一只脚踩刹车”。这里的“踩加速器”是指()A利用科技革命成果B巩固计划经济体制C支持第三世界国家D加快工业化步伐91964年10月勃列日

5、涅夫执政后,“企业有权根据下达的计划指标自行编制年度计划。在完成计划任务外,可以接受计划以外的加工订货任务”。这一措施()A打破了传统经济体制的旧格局B企业职工可以自由择业C力图调动企业的主动性、创造性D国家与企业经济关系得到根本调整10(2015张家界期末)战后,苏联等国签订的某条约规定:“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一缔约国应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在该条约影响下()A发生了古巴导弹危机,战争一触即发B欧洲出现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C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由此开始D德国分裂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两部分11198

6、7年,戈尔巴乔夫在改革与新思维中说:“改革就意味着坚决果断地破除已形成的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东西,破除经济管理中的陈旧制度和思维上的教条主义的清规戒律。”这主要表明戈尔巴乔夫改革()A将以政治改革为突破口B试图利用市场调节经济C将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D宏观决策出现重大失误12(2015株洲一模)有人认为,苏联解体是因为“(苏联)共产党经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一折腾,就进一步丧失了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力。至此,能够抵抗国家离心力的凝聚力量已丧失殆尽。”这里使苏联共产党“进一步丧失了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力”是因为戈尔巴乔夫()A经济改革成效不佳B签署了苏维埃主权国家联盟条约C主动放弃与美国争霸D实行“人道的、民主的

7、社会主义”改革13(2015渭南一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一个原因是,按照西方人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苏联人的衣衫褴褛、食物单调、住房糟糕和消费品匮乏给访问苏联的西方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反映在一党制政治结构中的个人自由缺乏、工会受束缚、教育受统一管理和所有交流媒介受严格控制同样使他们感到震惊。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 材料二战后独立的发展中国家的反应则完全不同。对他们来说,苏联是一个在30年内成功地将自己从一个

8、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世界第二大工业、军事强国的国家。使这一惊人的变化成为可能的种种制度和技术对这些民族来说非常重要。尽管大多数民族最近已赢得政治独立,但他们还没有获得经济独立。因此,他们是用羡慕而不是同情的眼光来看待苏联的生活水平。他们不太注意苏联人缺乏个人自由这一点,因为这些人在他们自己的国家里通常还享受不到这样的自由。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展中国家“用羡慕而不是同情的眼光来看待苏联的生活水平”的原因。(3)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9、分析西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苏联认识不同的原因。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赫鲁晓夫在1957年提出三四年内苏联的人均肉类、牛奶、黄油产量赶上美国的目标,为此不顾苏联的气候条件,要求各地都扩种玉米以增加饲料。结果很多地方因气候条件恶劣造成玉米歉收,其他粮食作物也由于播种面积减少而减产。材料二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由于军备竞赛和改革停滞,生产效率和经营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提高。材料三1985年,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认为苏联必须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提出了“加速国家的社

10、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并开始进行经济改革。19861988年,苏联经济不但没有加速发展,相反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仅为2.8%,低于19801985年的3.2%,戈尔巴乔夫认为,现行政治体制是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1)从三则材料可以看出,苏联三位领导人当时改革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2)从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他们各自的经济改革有哪些缺点?共同的不足是什么?(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哪些?答案精析1D两幅图片分别代表辛亥革命中的武昌起义与俄国十月革命中的攻打冬宫。攻打冬宫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A项错误;武昌起义的主力是湖北新军,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故B项错误;武昌起义

11、后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故C项错误;武昌起义后各省响应,十月革命向其他城市扩展,都掀起了国内革命浪潮,故D项正确。2C依据材料“他们毫不犹豫、毫无保留地表达了人民大众的心声”可知其“心声”应该是获得土地和退出一战获得和平,故A项错误,C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能代表人民大众的“心声”,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他们一点也不像临时政府那样过于拘谨”,可知此时的罗曼诺夫王朝已被推翻,故D项错误。3D革命前的设想“粮食垄断、面包配给制和普遍义务劳动制”,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相似。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反对资本家经营,故A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故B项错误;战时

12、共产主义政策排斥货币和市场,故C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张实行企业完全国有化,故D项正确。4B材料体现了列宁重视商业,主张由无产阶级国家政权“掌握”“指导”“控制”商业,为此列宁主持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自由贸易,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发展生产,在此基础上向社会主义过渡。5B斯大林时期没有延续“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列宁的政策,斯大林上台后放弃了该政策,与题中斯大林对待列宁遗产的“非连续性”相符,故B项正确;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是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故C项错误;制定“加速发展战略”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措施,故D项错误。6D工兵农代表苏维埃是代议制的形式,故A项正确,不符合

13、题意;1922年,苏俄改名为苏联,当时的领导人是列宁,戈尔巴乔夫改革期间,取消了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他自己从“总书记”变成了“总统”,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莫斯科战役重创了德军,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勃列日涅夫改革并未突破斯大林模式,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7B赫鲁晓夫改革的侧重点是农业,但是由于赫鲁晓夫急躁冒进,不顾客观实际,提出“种植玉米运动”,导致粮食减产,因此“农业成就显著”的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赫鲁晓夫尝试对农业和工业进行改革,在教条主义盛行、思想僵化的时期,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故B项正确;赫鲁晓夫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只是在原有体制基础上的局部调整,故C项错

14、误;由于赫鲁晓夫个人反复无常,造成苏联经济秩序混乱,阻碍了改革的进行,故D项错误。8A1970年,苏联处于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其将改革的重点放在了重工业领域,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发展军工业,故A项正确;勃列日涅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不是巩固计划经济体制,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苏联经济方面的内容,不是政治领域,故C项错误;加快工业化步伐不符合“踩加速器”,故D项错误。9C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在坚持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下,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材料中的措施就是力图调动企业的主动性、创造性,C项正确;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B项与材料无关;D项说法错误,国家与企业经济关系没有得到根本

15、调整,只是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企业的管理。10B从题干“战后,苏联等国签订的某条约”“缔约国应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可以看出该条约是1955年签订的华沙条约。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于1962年,晚于华沙条约的签订,故A项错误;根据华沙条约组建了华沙条约组织,与北约形成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故B项正确;“冷战”开始的标志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早于华沙条约的签订,故C项错误;德国分裂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两部分的时间是1949年,早于华沙条约的签订,故D项错误。11B抓住关键信息“改革破除经济管理中的陈旧制度和思维上的教条主义的清规戒律”,即纠正指令性计划的手段

16、,借助市场调节手段发展经济。12D经济改革成效不佳没有影响到政治的大变动,故A项错误;签署了苏维埃主权国家联盟条约只是事件变动后不得不签署的一个条约,故B项错误;放弃与美国争霸没有使戈尔巴乔夫丧失权力,故C项错误;“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改革使得苏联党内思想混乱,凝聚力丧失,故D项正确。13(1)原因: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公民的自由权利得不到保障,法制不健全。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重视重工业的发展,轻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经济结构不合理;轻视民生,人民生活得不到保障。文化上:教育和文化传媒受到政府的控制。(2)原因:苏联在短时期内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世界第二大工业、军事强国;发展

17、中国家的经济、技术落后。 (3)原因: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民主国家里,人民的自由、民主权利得到一定的保障;经济、科技、文化水平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他们看到了苏联在民主、民生、民权方面存在的弊端。 发展中国家:虽然取得了政治独立,但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方面落后,更关注苏联经济、军事的发展。解析(1)大多数西方人否认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原因在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依据材料一回答“斯大林模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弊端。(2)发展中国家以羡慕的眼光看待苏联,原因在于二者之间的差距,一方面是苏联在“斯大林模式”指导下,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另一方面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科技的落后。 (

18、3)对苏联认识不同的原因在于,西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与苏联对比的差距,西方国家民主制度完善、经济发达、科技领先,社会发展水平超过苏联,因此不太认可苏联的成就;而发展中国家社会发展落后于苏联,因此苏联成为他们羡慕学习的对象。14(1)赫鲁晓夫:农业;勃列日涅夫:重工业;戈尔巴乔夫: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2)各自缺点:赫鲁晓夫提出的目标不切实际,不顾自然条件的差异推行种植玉米,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勃列日涅夫与美国争夺霸权,进行军备竞赛,导致经济停滞不前,人民不满情绪高涨。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没有实现“加快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经济增长率下降。共同的不足:没有真正解决因斯大林体制的僵化而导致的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问题。(3)历史原因: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和政策上的错误。现实原因(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和主要原因。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等。解析本题考查苏联历史上的三次重要改革,要从所给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组织答案。解题关键在于对不同时期的领导人进行客观全面地分析。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