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0.47KB ,
资源ID:110817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081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4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docx)为本站会员(a****)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kefu@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4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docx

1、14.我要的是葫芦【课前解析】我要的是葫芦是一则篇幅短小、语言精炼的寓言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只想要葫芦,却对叶子上的蚜虫置之不理,导致小葫芦都落光了的故事。利用课后题思考种葫芦的人一个葫芦都没得到的原因,促使学生从故事中得到看问题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的道理,很好地契合本单元“思维方法”主题。关注课题: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以“我要的”葫芦的生长变化为线索, 讲述了一个可笑但令人深思的故事。关注课文:第 1 自然段描写了葫芦良好的长势,也表现出种葫芦人高兴的心情和对葫芦的喜爱之情。第 2 至 3 自然段是故事的发展过程。种葫芦人对叶子上生了蚜虫一点儿也不在意,眼睛只盯着小葫芦。“有几个虫子怕

2、什么!”“盯着小葫芦”时的心理活动和自言自语表达了对蚜虫的不屑,他的眼里只有葫芦,没有蚜虫和叶子。他只希望小葫芦能快点长,长得比南瓜还要大才好。邻居的劝告和种葫芦人的不以为然形成对比,预示着最后得不到葫芦是必然结果。第 4 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局,讲由于种葫芦人不懂叶子和葫芦是有联系的,任由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到头来小葫芦掉光而一无所获。关注生字:本课需要认识“葫、芦”等 11 个生字,因为生字都是合体字,可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掌握。本课需要书写“棵、谢”等 8 个生字,可以根据字的结构进行归类学习,从整体上把握书写规律。如“棵、盯、治、怪”都是左窄右宽,“邻”左右基本等宽,左边“令”的第二笔捺

3、变点,“言”最上面的横要写的长而平正。关注词语:从前、细长、可爱、每天、自言自语、南瓜、邻居、奇怪。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联系上下文理解“自言自语”。【教学目标】1. 认识“葫、芦”等 11 个生字,会写“棵、谢”等 8 个字,会写“从前、细长”等 8 个词语。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3. 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教学重点】1. 认识“葫、芦”等 11 个生字,会写 “棵、谢”等 8 个字,会写“从前、细长”等 8 个词语。2. 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

4、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具(葫芦、叶子图形)【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会认“葫、芦”等 11 个生字,会写“棵、盯、治、怪”4 个左窄右宽的字。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样子,体会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3. 学习课文第 1、第 4 自然段,思考葫芦的变化,初步体会植物生长过程中枝、叶、果实等的内在联系。【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聚焦葫芦1. 认识“葫芦”。引导观察:看,这是什么?葫芦娃娃和你们打招呼呢。小朋友们好!我的名字叫葫芦。我的腰细细的,上半身和下半身像两个球连在一起。在我很嫩的时候人们把我当蔬菜食用,我老

5、了以后硬壳可以当器皿盛东西。2.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则跟葫芦有关的故事。板书课题:(板书:14 我要的是葫芦)指导读音:“芦”这个字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单独念的时候,或者词语由它带头时,应该读第二声,比如“芦苇、芦笋、芦荟”。根据反馈指导后再读课题。(设计意图: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很少见到葫芦,通过出示葫芦图可以让学生见识一下,从而加深学生印象。)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读课文,找生字提出自读要求: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借助拼音读一读这个故事,并在文中圈出本课生字。2. 认读生字(1)出示生字,指名拼读。(2)全班齐读。(3)以开火车的方式认读无音节生字。并请学生观察,交流识字的好方

6、法。图片联想识字:藤联系语境识字:谢谢和熟字比较:寒-赛3. 指导读词:这些生字同学们都会认了,现在这些字都找到了它的朋友变成了词语,同学们还会读吗?三、再读课文,梳理因果1.文中两幅插图作比较,发现不同。预设:(1) 那个人的表情、动作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2) 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叶子绿绿的,一是叶子枯黄的,有的叶子有小孔。(3) 葫芦所在的位置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2根据发现,确定两幅插图分别对应哪个自然段。3. 学习第一自然段。(1) 第一句中“一颗葫芦”和题目中的“葫芦”意思一样吗?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并结合板书贴纸观察,明白“一颗葫芦”包括:葫芦藤、葫

7、芦叶、葫芦花、小葫芦;题目中“葫芦”只指小葫芦。(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探究“葫芦”所代表的意义不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2) 感受葫芦的生长顺序:思考:这棵葫芦长得怎么样?重复读:细长的葫芦藤长满了叶子,开出了几多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板书:长满了绿叶)理解“谢、挂”在文中的意思。指导有感情朗读句子: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体会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喜爱、满意之情。(3) 感受种葫芦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关注种葫芦人的行为,抓住关键词“每天、看几次”,指导重音朗读,体会种葫芦人内心的喜爱与渴望。4. 学习第 4 自然段。(1) 学生自由读本自然段,同桌交流小葫芦发生了

8、什么变化。(板书:变黄 都落了)(2) 出示蚜虫图片,感受蚜虫的危害。(3) 出示一组句子,比较发现,感受表达的生动。学生读一读,哪一句要好一些?为什么?品读体会,第三句更好,它写出了葫芦的变化。葫芦不是一下子同时落下来的,首先是蚜虫变多后,叶子被虫蛀且变黄了,然后无法输送营养给小葫芦,小葫芦也变黄了,最后葫芦才是一个一个落下的。朗读时要把节奏放慢,声音放轻些。指导重音朗读,抓住“慢慢地、一个一个”,感受蚜虫、叶子、小葫芦三者之间的联系。四、巩固基础,规范书写1. 出示生字。棵、盯、治、怪2. 指导书写左窄右宽的四个字。“棵”。通过学生观察,发现和树木有关。 “果”字的撇捺要舒展。注意左右穿插

9、。(板书:棵)“盯”。通过猜字谜“有眼不见灯火”出示“盯”并观察发现和眼睛有关。“丁” 的横要拉长,竖钩收笔位置靠近竖中线。(板书:盯)“治”。注意第四笔撇折的折点在田字格的中心左侧。(板书:治)“怪”。通过学生前几个字的教学很快发现和心情有关。“又”的撇捺要舒展。(板书:怪)3. 老师范写,学生描红、练写。展示学生写的字,讲评。板书设计:我要的是葫芦棵 盯 治 怪长满了绿叶-变黄都落了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 会写“谢、想、言、邻”4 个字。2. 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3. 学习课文第 2、3 自然段,对比插图,联系上下文,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10、【教学过程】一、设疑观察,导入新课1. 观察葫芦的叶子、花朵、小葫芦,用短语( )的叶子、( )的花朵、( )的小葫芦说一说。(边说边贴叶子、花朵、小葫芦)(设计意图:学生可以通过轻松的学习氛围学习短语,积累语言,初步感受课文内容写的清楚、具体的方法。)2. 导入新课。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为什么最后却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一个葫芦也没得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个关于葫芦的故事。二、紧盯“葫芦”,探索联系1. 默读第 2、3 自然段。2. 梳理课文第 2 自然段。(1)启发思考:那个人看到叶子上的蚜虫,心里想什么?(板书:长了蚜虫)预设: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11、教师指出这是对种葫芦的人看到蚜虫时的心理描写。这个人一心只想着小葫芦,至于叶子上的虫子他毫不在意。(2)指导朗读一组句子。体会种葫芦人满不在乎的心理。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两个句子语气的异同。交流发现这两个句子意思是相同的。不同的是第一个句子是感叹句,表达的语气更强烈一些。(3)学生汇报“怎么做的”和“怎么说的”。预设: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出示图片,请学生观察插图中人物的神情、动作。思考“盯”能不能换成“看”?教师明确“盯”指集中注意力看,突出了那个人对小葫芦的重视程度,表示种葫芦的人眼里只有小葫芦。比“看”表示的程度更深。理解“自言自语

12、”的意思,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教师指导抓住反复的语言“快长啊,快长啊!”,指导学生读出种葫芦的人自言自语的语气和热切期盼葫芦快快长大的心情。“快长啊,快长啊!”在语调上可以逐渐上扬。“呢”表示确定,表现出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长势充满期待。3. 学习第 3 自然段。(1) 指导朗读邻居的话。朗读时,“别光盯着、快治一治吧”重读,表现出邻居着急的心理。(2) 思考种葫芦的人听到邻居的劝告的感受与做法。预设: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学生自由朗读,体会种葫芦的人的语气并思考“叶子上的虫还用治?”的意思是什么?预设:叶子上的虫不用治。比较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同桌讨论交流。预设:第一句是反问句

13、,第二句是陈述句;第一句所表达的语气比第二句更为强烈。(板书: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反问句)(2)学生交流怎么读好这个人的话呢?教师引导问句语调上扬,一句强过一句, 第二句要一字一词地强调,尤其是“葫芦”二字要重读。(3) 分角色表演第 2、3 自然段。(4) 小组讨论他想得对不对?叶子上的虫到底要不要治?预设:他的想法不对,叶子上的虫子不治,就会越来越多,这样叶子就会被虫子吃光,葫芦就吸收不到营养,会慢慢掉落。补充资料:葫芦变黄掉落的原因。通过探究学生发现葫芦和叶子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由此感悟看问题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三、巩固基础,规范书写1. 出示生字“谢、想、言、邻”。2. 指导书写:“谢”

14、。中间“身”居中,较瘦长,下面的撇上端不出头,且要穿插到左边。“寸”的横笔写在横中线上,左中右大致等宽。(板书:谢)“想”。用“心”想。书写这个字的时候“木”末笔捺变点,“心”略扁。(板书:想)“言”。呈倒梯形,第一横要写得长,下面两横要写得短,三横之间等距。(板书:言)“邻”。通过猜字谜“右耳听口令”出示“邻”。“令 ”的第二笔捺改点,“阝”的第一笔横折弯钩一笔写成,写得大一些。(板书:邻)3. 学生自行练习并组词。四、拓展续写练习:“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下了葫芦”,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想一想第二年种葫芦人又种了一棵葫芦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小组交流汇报故事。预设: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下了葫芦,细

15、长的葫芦藤上又长满了叶子,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有一天,他发现叶子上爬着几只蚜虫,他想起去年犯过的错误,即使喷洒了杀虫剂,后来,小葫芦又慢慢长大了 ,一个个都长得比南瓜还大呢!五、作业布置根据课上所学内容,尝试将这个故事分享给你的家人和好伙伴。板书设计:我要的是葫芦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反问句)长满了绿叶长了蚜虫变黄都落了(相互联系)想 谢 言 邻【教学反思】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重视感悟和体验。因此,教学中我透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主角读、齐读、选取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让孩子们养成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以及主动阅读的习惯,从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潜力,最后,我让学生续写这个故事,这样不仅仅促进学生了解种葫芦的人错在哪个地方,也进一步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另外,这是同学们第一次接触诸如寓言故事之类的文体,可能有点陌生,在理解寓意上有一定难度,在整个授课中我虽然是以读为主,在读中领悟课文的思想内涵,但始终还是牵着学生走,没有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这也是今后课堂需要注意的地方。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