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融合教育思想的理性思考刘利霞融合教育是针对特殊学生而产生的一种教育思想。所谓特殊学生,是指先天生理缺陷或者后天生活中因各种原因导致其有明显缺陷的学生,比如,先天性聋哑、智障儿童,比如后天因医药、车祸、火灾、地震等因素致残的学生。为了保障这部分学生的教育权,为了让这部分学生将来能够自理、自立、有尊严的生活,甚至让他们为生活创造价值,国家便实施特殊教育政策。在执行这种政策中,把一部分学生融入到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一部分融入各地创办的专门的特殊教育机构,比如康復中心、特殊教育学校等。一.教育观念融合。对于残疾人的教育,全社会要有高度统一的认识。尊重残疾人、关爱残疾人、帮助残疾人,是一个社会应有的公德
2、,也是一个国家的一种文明标志,是整个民族素养的一种体现。2017 年 1 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残疾人教育条例(修订草案),明确指出:“推广融合教育,保障残疾人进入普通幼儿园、学校接受教育”。这一草案说明国家对残疾人教育的高度关爱,它要求全社会不但不能歧视残疾人,还要保障他们接受教育的权利。残疾人和正常人一样,都是我国公民,必须同等享受公民的权利,草案的颁布,不仅是对学校教育纳入融合教育思想的要求,而且是为残疾人教育思想指明了方向。地方政府要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教育观念上,把残疾人教育纳入教育发展规划之列,要求学校为残疾人上学敞开大门,不设置任何门槛,各类学校必须遵从政府意见,坚决贯彻执行,
3、不得寻找任何理由,推诿扯皮,要敞开大爱情怀,把残疾人拥入怀抱,让他们在温暖的阳光下接受教育。同时,各级政府要通过各种政策措施,宣传引导残疾人家长放弃自卑、更新观念,把孩子送到学校,更要引导正常孩子家长和学生,不能因为班上有残疾人而影响自己孩子的成长而用非理性的举动,拒绝、歧视、远离残疾孩子,要教育孩子用一颗善良的心,伸出关爱的双手,帮助残疾孩子,让他们和自己一起成长。只有全社会认知上的高度统一,才能营造残疾孩子接受良好教育的氛围,保障残疾孩子接受教育的权利,落实教育公平、均衡、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二.教育环境融合。光有认知还远远不够,还要把高度的、正确的认知付诸于行动。比如,社会各部门要为残疾人
4、生活扫清障碍,比如在各个场所为他们铺就无障碍设施,在各个场所为他们提供优质优先服务,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馨,由此常怀感恩之情,增强自强不息、有所作为、报答社会的信心。学校要为他们创设更加舒心的人文环境。首先要从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的观念切入,转变思想。要明确地认识到,学校教育不是为了应试,为了分数,是培育学生的心灵、开启学生智慧的教育,不要把智障孩子的学业成绩纳入班级与学科的考核范围,同时也不能因为这种观念放弃对智障孩子的智力培育,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另类学生。要在学校、班级、学科教学活动中,通过多种形式,营造一视同仁有特别关照的情境,让老师和正常学生感到,欺凌残疾学生是一种可耻的不道德的事情
5、,付出爱心才是每一个人高尚品德的表现。要多做关心、帮扶、共同成长的有益之事,比如,给残疾学生过生日,和残疾孩子一起做游戏、唱歌、跳舞、手工,等等,在教他们的同时,从他们特有的特长中弥补自己的不足。学校还要成立家校一体的组织,通过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及时传递残疾孩子的信息,特别是孩子进步的种种表现,增强家长的信心,同时给家长宣讲培育残疾孩子的科学知识,让家长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教育,同时,想家长提出孩子在学校不足的表现,引起家长的高度关注,在家庭教育中给予弥补。三.教学方式融合。融合教育要充分考虑普通学生与特殊学生的共同存在,要把各种优越的教学方式作一些变通,使之融合,既有利于普通学生的发展,又兼顾特殊学生的不断进步。这一点对学校和学科教师来说,都是不容易的,因此需要潜心探究。我们在实践中感觉但,分层教学理念与方法比较有效,即对于同一个教学内容来说,可以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或者就同一个教学目标,老师可以选择不同的内容,或者同一个内容同一个目标,可以采用不同的路径和方法,这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只要教师的教育观念不全为学生的分数去过多的考虑,以学生的最大进步为切入点,这种愿望还是能够实现的。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融合教育下提升培智学生生活能力策略研究(GS2019GHB066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单位:甘肃省靖远县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