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爱,让我们找到自己,发现对方,发现人朱光在上海美琪大戏院上演的百花亭赠剑,作为第 21 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参演剧目,主打“现代美学理念引领的粤剧”,就是毛俊辉 2014 年至 2016 年担任香港演艺学院戏曲学院院长的“教学成果”。我在演出前,于上海的香港广场与 72 岁的毛俊辉因百花亭赠剑而重逢,他依然对我说:“百花亭赠剑还是围绕弗洛姆的爱的艺术展开”谢君豪视毛俊辉为尊师,毛俊辉视弗洛姆为尊师。文艺就是这样进阶的第一步,看电视之余看舞台剧;第二步,看舞台剧;第三步,看舞台剧的同时看哲学书。在芸芸众小生中,能辨认出演技卓越的,那多半是舞台剧演员出身细想那些叱咤影视剧的英国演员吧,个个都以回
2、归英国国家剧院或皇家莎士比亚剧院的舞台为荣。在芸芸众舞台剧里,可以叩响灵魂、拨动心弦的那些戏码,不都是有些哲学意味的吗?严格说来,人本主义哲学家弗洛姆所著爱的艺术是本颇为“流行”的小册子,它是对古希腊文“哲学(Philosophy,Philo=爱,Sophy=智慧)在 20 世纪之后最好的延展。因而,早在 2010 年 3 月,我到香港演艺学院剧场看毛俊辉导演的音乐剧情话紫钗首演前,他迎面走来,边走边跟我说:“这部戏其实是探讨弗洛姆的爱的艺术”时,我心下一惊。当时,还没有看过融入粤曲的音乐剧,也甚少有中国导演主动谈及德国哲学家。所以,我暂时无法想象情话紫钗这部有粤曲的现代音乐剧是如何诠释德国哲
3、学家理念的。从上海出发到香港演艺学院,遇到早年在美国获得戏剧艺术硕士、曾任香港话剧团艺术总监的毛俊辉,在期待其融入粤曲的音乐剧开演前,聊聊德国哲学家在我 20 多年采访中国戏剧界的经历中,如此“折叠时空”的感受,还真是罕见。估计,这一感受与若干年前,香港演艺学院董事会为选择谁来做戏曲学院院长之际的心境相通在一个中西文化交融的艺术院校,谁能引领中国传统文化且能让社会各界心服口服?还是毛俊辉。毛俊辉在上海出生,香港长大,美国留学后回到香港,先任演艺学院戏剧表演系主任,后任香港话剧团艺术总监他还学过 8 年梅派唱腔,对汤显祖的紫钗记尤为钟情,“特别感动于剧中人的一往情深,不惧生死。”他既有传统文化积
4、淀,又游学西方在上海美琪大戏院上演的百花亭赠剑,作为第 21 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参演剧目,主打“现代美学理念引领的粤剧”,就是毛俊辉 2014 年至 2016 年担任香港演艺学院戏曲学院院长的“教学成果”。我在演出前,于上海的香港广场与 72 岁的毛俊辉因百花亭赠剑而重逢,他依然对我说:“百花亭赠剑还是围绕弗洛姆的爱的艺术展开”他好专一。他对戏剧的爱,也很专一。但是对于戏剧的形式,他始终在探索各种跨界与融合,所谓“形散神不散”。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情话紫钗其实也是他与爱人、粤剧表演艺术家胡美仪的爱的折射。2002 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与香港话剧团商讨合作话剧求证。毛俊辉拿到剧本的第二天,得知
5、自己罹患癌症。此前,他正计划半年后与胡美仪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注册结婚。当他大口吐血、神志不清之际,胡美仪一时不知如何是好,直到她朝他大喊:“你的戏剧理想呢?你还有未尽的艺术事业呢?”毛俊辉这才缓过神来,睁开双眼。随后,他一边排演新戏,一边进出医院,婚期自然往后拖延。但胡美仪在参演情话紫钗之时,也陪伴他上得舞台、进得医院,共同度过人生的艰难所以,排演情话紫钗的过程本身,也是一出“情话紫钗”的应验。2004 年,毛俊辉和胡美仪完婚。他们怀着“如果没有明天”的心情去爱,所以更加珍惜眼前。懂人间真情者得人心。当年情话紫钗之阵容强大,怕是今时今日难以轻易复制。电影无间道编剧庄文强、麦兆辉创作文本;叶锦添担
6、任服装设计,谢君豪与何超仪主演。2010 年 9 月 3 日,成为当年上海世博会的重头戏,亮相于上戏剧院。爱的价值,不会因为时空变迁而变化。毛俊辉为了进行爱情价值观的古今探讨,构建了一个三条线索并行的结构。全剧是以粤剧紫钗记开场该版本是香港粤剧编剧唐涤生根据明代汤显祖的“临川四梦”第一梦改编。流传千古的紫钗记讲述的是唐代才子李益,在夜晚赏月途中拾获紫钗一支,邂逅佳人霍小玉。两人一见钟情,却阴差阳错。在她得知李益快要与太尉之女成亲之际,悲痛欲绝,于寺院内遇到黄衫客相助,有情人终成眷属。由粤剧片断与音乐过渡,引出了第二条线索,当下的白领男女,在拾获对方手机后展开了爱情追逐游戏第三条线索则是现代单身
7、青年男女对古代与现代这两个故事展开的讨论。故而全剧名为情话紫钗。紫钗记中拾获“紫钗”与当代香港青年拾得“手机”之后各自引发的不同爱情故事走向,形成了对比,引发观众对爱情价值观的反思古人为何能一夜长情,而我们却常夜薄情?音乐剧情话紫钗是一出现代戏剧框架下,融入粤曲的戏剧。百花亭赠剑则是在主题上一以贯之探讨爱,但在唱腔、音乐、配器上比前者回归粤剧框架、传统制式的“新粤剧”。但是,两者的共性,是始终在服化道上不遗余力追求美、尽可能适应当下时代观演习惯、适应现代剧场要求。毛俊辉始终在探讨粤剧创新或曰粤剧当代化的课题,并以情话紫钗与百花亭赠剑这两出戏码作为实践案例,以现代戏剧甚至接近话剧的叙事方式,来“
8、修剪”情节脉络、人物塑造手段。因而,毛俊辉是“挑战”了香港粤剧大环境的。香港粤剧资深观众的欣赏习惯,造就了香港粤剧的停滞。他们如同音乐剧饭圈追小鲜肉一样追粤剧名伶大佬官,只看剧中两位男女主角,而丝毫不顾其余男二、女二及“群众演员”他们只要披挂借来的戏服上台跑圆场、哼两句就行了。这样的欣赏习惯最终导致粤剧表演后继无人,粤剧导演乏善“导”,只要“来了,看着这一切发生,就可以了”。香港粤剧就此“固化”。大佬官最开心,资深观众有钱捧场,就这样。以至于,如今还有以风水为本业的李明居也因爱好粤剧而投身舞台演艺,造剧场、演粤剧。其次,香港粵剧“只有传承,永不创新”。戏迷决定了香港粤剧的美,必须代代传承不走样
9、。而民营属性,缺乏财政支持,使得粤剧团更不敢轻易尝试改变,免于探索导致砸锅卖铁的风险。八和会馆作为香港各个粤剧团的“工会组织”,虽然有汪明荃、罗家英等德高望重的名家大家领衔,但并不意味着必须承担探索粤剧当下生命力整体发展的战略。相比之下,广东等内地的粤剧则更善于戏曲的改革与创新,以广东大戏来演绎现实主义题材也成为一种新生途径。虽然各自探索的方向、目标各异,但是是否得出具有共性的创新思路呢?待议。因此,无论是原地踏步的香港粤剧,还是四处探路的内地粤剧,两者都还未找到粤剧适应新时代的新方式。当然,放眼全国,这是现存的 200 多个剧种共同面临的困境。怎能以个人之力挽狂澜?以大戏剧观统领、观照戏曲改
10、革且投身其中,以实例演绎的中国戏剧人屈指可数。扳扳手指头,毛俊辉是一个,茅威涛是一个,田沁鑫是一个所以,谁在读香港演艺学院戏曲学院呢?毛俊辉答,有部分来自广东省,有部分来自想回归传统的香港时髦青年他们就是此番百花亭赠剑的班底。毛俊辉的学生占据半个香港演艺圈。情话紫钗男主角谢君豪是有粤剧功底的戏剧演员,也是毛俊辉的得意门生,因参演电视剧而广为人知。毛俊辉的知名学生还包括舞台剧演员刘雅丽、天龙八部阿紫的扮演者刘玉翠等。因而,香港国际艺术节会因为毛俊辉在全球戏剧艺术领域的影响力,而委约他制作、导演粤剧。恰好有一笔基金,要求是同时支持艺术家和年轻人。所以,百花亭赠剑得以排成、上演。奇妙的是,这部剧目成
11、为香港国际艺术节 47年历史上唯一一部两度参演的剧目。自去年参加香港国际艺术节一票难求之后,今年再度受邀演出。“粤剧本身也是活泼、开放,不时吸纳各种艺术样式的,例如外国电影。”毛俊辉表示,曾有粤剧璇宫艳史就是改编自 1929 年的美国同名电影。而且,粤剧早期就使用了萨克斯、小提琴、吉他等西洋乐器。因而,他革新了百花亭赠剑的配乐。他把锣鼓点从戏曲音乐中去除,起先学生都不会唱戏了,但是经过一两个月的训练,也都适应了。在舞美、服饰和化装上,在依然统一于戏曲写意风格的同时,色调运用更加灵动。例如,有一男性角色(邹化龙)脸上画了蓝色。“用蓝面而不是脸谱,也是兼顾了脸谱的用意,又适合了现代审美,也是提醒观众,这个角色有阴暗的另一面”毛俊辉在演出之余,会“躲”在剧场大堂里“偷听”青年观众的反响。“我听到他们形容这部戏浪漫性感就觉得,啊,那就对了!”他表示:“我也没有给出粤剧创新的答案,只是做了细微成功的尝试。关键是,不要视传统为畏途!”作者新民晚报文体中心主编,首席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