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7讲 宋明理学与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一、选择题1.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解析 本题考查黄宗羲的思想。意在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解答本题时应结合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和时代背景理解分析材料大意,其主张建立专门机构限制君权,实行开明君主统治,具有鲜明民主启蒙色彩。A项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与题意不符;B、D两项体现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相互依存关系,但这种看
2、法是为更好地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缺乏民主意识;天下为公体现了一定的民主色彩,从材料中“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体现黄宗羲的天下为公的思想。故选C项。答案 C2.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 )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封建专制的主要思想支柱。通过官方建立文庙强化
3、孔子在封建专制统治中的地位,以此强化对人民的统治。答案 A3. “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解析 陶渊明、陆修静、慧远三人分属不同时期的人物,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表明了儒释道三教文化的共存共依,体现了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答案 A4.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
4、贽(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解析 B项“只为”为绝对化表述,排除。D项是黄宗羲的代表思想,且与材料无关(材料未提及君主专制,“上上人”指题干中的“士大夫”)。A项本身表述无误,但材料中未体现出李贽反对儒家思想,而只是反对“为上上人说”,李贽本身也是儒学代表人物,题干中“则”表明他的观点(重视“下下人”)与前人不同,与C项“批判地发展”相匹配。答案 C5.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解析
5、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活跃。抓住关键词“经世致用”,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由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等提出。他们认为学习、征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所以批判宋明理学,但又继承儒家的民本等思想,所以B项符合题意。答案 B6.从宋史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人物名字:焦守节(卷261)、李克让(卷270)、陈从信(卷277)、赵安仁(卷287)、张忠恕(卷409)等。据此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 )A.佛学B.道学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解析 注意关键词“宋史”“守节”“克让”“从信”“安仁”“忠恕”,显然符合程朱理学。答案 C7.某思
6、想家,在晚年将自己的思想主旨归纳为“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位思想家应是( )A.朱熹B.王阳明C.李贽D.王夫之答案 B8.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罪名将李贽迫害致死,下列不属于其“罪证”的是( )A.揭露道学家“阳为道学,行若狗彘”B.提出“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C.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D.主张“见识高低没有男女之别”解析 C项是黄宗羲的主张。答案 C9.某中学高中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
7、验的结果B.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D.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答案 C10.某文学青年喜欢自诩尊重史实,酷爱续写武侠名著。下列续写情节符合历史常识的是( )续写寻秦记:(战国)赵盘怀疑九章算术中隐藏着武功秘籍 续写神雕侠侣:(南宋)杨过和小龙女行侠仗义,救了理学大师程颐 续写大唐双龙传:(隋唐)寇仲率领战船从水路攻打扬州 续写七剑下天山:(清初)韩志邦很欣赏顾炎武的“经世致用”A.B.C.D.解析 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程颐是北宋时期的理学大师。答案 B11.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
8、哲留下饱含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乙:“天下为主,君为客”。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D.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解析 甲体现了理学的注重品德,强调了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乙体现了黄宗羲的“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丙体现了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丁体现了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答案 C12.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
9、黄宗羲的观点中最能体现其“民主性”思想的是( )A.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B.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C.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的主张D.认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解析 根据“民主”的含义可知,黄宗羲的观点中“天下为主,君为客”最能体现其“民主性”思想。答案 B13.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 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 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 王朝统治的专制腐败A.B.C.D.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字“新”。所谓新,即明清时期出现的现象,这些现象是
10、以往朝代所没有出现过的,按照这个思路,可以很容易地选出答案。答案 A14.有学者认为明末清初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因为“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一些最敏锐的心灵”是指( )A.顾炎武黄宗羲李贽B.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C.罗贯中施耐庵吴敬梓D.林则徐魏源姚莹答案 A二、非选择题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北宋开始,门第已不存在,和尚寺也衰落了,搜罗不到人才。禅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头,由真返俗。而进士轻薄,终于担当不了天下大事。在这情形下,须待北宋知识分子再来打开新风气,寻觅新生命。书院讲学,由此酝酿。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
11、移到现实社会。要把清净寂灭究竟涅槃的最高出世观念,正式转变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中心的旧理想。钱穆国史新论材料二 (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处事之要)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材料三 度当时之要,益信理国非恃空言,救亡必资实学。朱陆一切心性仁义之说,不啻儒家之清议,足以致中原于沦丧而莫可挽回。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1)据材料一指出北宋知识分子的政治理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们打开“新风气”借鉴的其他理论。(2)据材料一分析书院兴起的原因。据材料二指出朱熹办学的人才培养目标。(3)
12、材料三是对哪一理论及其弊端的批评?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一批评的看法。答案 (1)治国、平天下。佛教和道教的理论。(2)原因:佛教的冲击;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不能担当大任;理学家的倡导。培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用人才。(3)理学,空谈(清议)误国。看法:不全面。他们不仅有清议,也有实际行动。(其他说法言之有理也可)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韩非子在有度篇中说:“威不两错,制不二门。”这是韩非子借用管子明法中的话,即“威势独在于主,则群众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臣共。”故曰:“威不两错。”又曰:“法政独出于主,则天下服德;法
13、政出于臣,则民不听。故明主之治天下服也,法政独制于主,而不从臣出。”故曰:“制不二门。”材料二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国人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做“大一统”。材料三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1)扼要指出材料一、二、三的核心思想。(2)比较材料一
14、与材料三观点的差异并说明原因。(3)试从时代背景和客观作用两方面简要评析上述材料中的思想观点。解析 第(1)根据材料进行慨括。第(2)问原因从其所处时代背景来分析。第(3)问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和所学知识来评析他们的观点。韩非的观点可以从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形成和国家统一角度来回答。董仲舒的观点可以从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国家统一角度来回答。黄宗羲的思想观点是早期民主思想的启蒙,可以从反封建的角度来回答。答案 (1)材料一的核心思想是实行君主专制,即把国家大权集中在君主手中;材料二的核心思想是宣扬君权神授。材料三的核心观点是君主专制是天下大害。(或者说反对君主专制 (2)材料一中韩非子认为君王专制有利于
15、国家的统治和安定;材料三中黄宗羲则认为在君主专制下,天下没有任何地方可以安宁,君主专制是天下的大害。差异的原因: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韩非子处于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时期,君主专制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黄宗羲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期,君主专制成为限制社会进步的枷锁。 (3)韩非子的观点在中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适应了地主阶级反对贵族特权、地方分权和建立统一国家的需要,具有进步意义,成为秦统一后采取的政治措施的理论基础。童仲舒的观点在中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适应了地主阶级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和发展封建经济的需要,推动了统一封建国家的巩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黄宗羲的观点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衰落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对封建制度的质疑和挑战,具有进步意义,对后来的反封建斗争有着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