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福建专用)单元检测:专题四、五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072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21.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福建专用)单元检测:专题四、五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福建专用)单元检测:专题四、五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福建专用)单元检测:专题四、五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福建专用)单元检测:专题四、五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福建专用)单元检测:专题四、五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福建专用)单元检测:专题四、五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福建专用)单元检测:专题四、五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四、五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毛泽东在关于政协的性质和任务(1954年12月19日)一文中写道:有些人认为政协的作用不大了,政协是否还需要成了问题。现在证明是需要的。毛泽东认为政协需要存在的原因是()A.全国人大尚未建立B.有利于扩大民主政治的基础C.多党制优于一党制D.政协参与国家立法解析: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排除A项;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继续存在,有利于扩大民主政治的基础,B项说法正确;C、D两项说法错误,均排除。故本题选B项

2、。答案:B2刘少奇在宪法草案的报告中指出:“我们采取这种制度,是同我们国家根本性质联系的。中国人民就是要采用这样的政治制度来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这里的“制度”是指()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政治协商制度D.社会主义制度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性质,“同我们国家根本性质联系的”,故A项正确;B、C两项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与题意无关,故排除;社会主义制度不是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答案:A3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

3、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的原因是中国实行了()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依法治国方略解析:中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避免了中国“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故B项正确。答案:B4周恩来1958年在青岛民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中国适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而不适宜建立也无法建立民族共和国。历史发展没有给我们造成这样的条件,我们就不能采取这样的办法。”这一论述()A.指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缺乏历史基础B.要求给予民族区域自治地区自主自治C.旨在说

4、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合理性D.表明建立“民族共和国”的时机尚不成熟解析:周恩来的观点是中国适宜建立“区域自治”,即少数民族地区各族人民共同行使自治权,不适宜建立“民族自治”,反对建立某一少数民族的自治共和国。这一结论是中国历史的选择,故选C项。答案:C5“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主要是因为它()A.适应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需要B.受到了各民主党派的热烈拥护C.加强了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的合作D.肯定了多党合作的成就与前景解析:“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是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而提出的,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

5、均属于“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提出的意义。答案:A61978199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重要法律230多部。其中主要包括1982年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这一立法高峰的出现()A.保障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B.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奠定了基础C.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针D.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解析:抓住时间(19781992年)和材料核心(包括宪法在内的各类法律230多部),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故D项正确;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在19491956年,故A项错误;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奠定基础也是在

6、过渡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表明确立依法治国的方针,故C项错误。答案:D7某同学搜集了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1982年宪法、中共十五大决议的相关材料。从政治角度而言,这些材料可以用于研究()A.我国第二次历史性巨变B.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更替C.新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D.依法治国方略付诸实施解析: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1982年宪法、中共十五大决议与我国新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密切相关,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8香港回归十周年庆祝晚会上的主题歌是始终有你,其中有“找对了路径,花瓣开得繁盛”的歌词。这里的“路径”主要是指()A.中英双方谈判的方式B.以治权换主权的方式C.“一国两制”的和平方式D.英人治

7、港的管理方式解析:1997年7月1日,香港以“一国两制”的和平方式回归祖国,并保持了持续繁荣与稳定,故C项符合题意;A项是中英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B、D两项均与史实不符。答案:C920世纪90年代,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台湾当局授权它为“处理涉台公权利的两岸事务的唯一机构”。为了便于与之联系、商谈,大陆随后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当时这两个组织在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方面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是()A.两岸确立“和平统一”的方针B.两岸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C.促成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的完全实现D.两岸认同“一国两制”的构想答案:B1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的“一国两制”构想取得了巨大成功,主要

8、在于它()A.遵循了实事求是的原则B.贯彻了民族平等的原则C.体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解析:“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指导思想,从而成功恢复中国对香港和澳门行使主权,并促进了大陆与台湾的经济文化交流,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与“一国两制”构想无关。答案:A11(2015江苏单科)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C.中国已成为

9、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D.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解析:本题考查祖国统一大业。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周恩来和毛泽东都愿意与美国进行关于台湾问题的谈判,这说明台湾问题已牵涉中美外交问题,故D项符合题意。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取和平统一方针,故A项不符合时间限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在1954年访问印度和缅甸时确立的解决国与国问题的基本原则,而万隆会议召开于1955年,B项错误;C项材料无法体现。故选D项。答案:D12“不应该单单从不同意识形态和不同制度的对抗这个角度来处理东西方之间的关系。”下列新中国外交方针政策可支持这一论断的是()A.“另起炉灶”B.“一边倒”

10、C.不结盟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材料表明的观点是处理东西方之间的关系应该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符合,故正确答案为D项。答案:D13有西方报纸说:“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消除了国外人们头脑中一个好战的中国的形象。他的发言代表了亚洲人的声音经过这次会议,也架设了中、美官员双方接触的桥梁。”此会议应是()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第26届联合国大会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析:日内瓦会议期间,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发挥了积极的建设性作用,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符合题干主旨,故正确答案为A项。答案:A14“正是基辛格博士1971年7月访华,宣布尼克松总统将于19

11、72年访问中国这一行动有力地促进了恢复中国联合国代表权斗争的胜利。”其主要原因是()A.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美国承认新中国的国际地位C.美国承认孤立中国政策失败D.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提升解析: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是在1972年2月,时间不符,A项错误。美国总统即将访华表明美国承认新中国的国际地位,这对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起到重大推动作用,B项正确。美国承认孤立中国政策失败的说法不实,C项错误。D项没有涉及美国,故不能体现题意。答案:B15(2014江苏单科)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

12、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C.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解析:从材料看,参会者是亚非国家而没有西方国家,1955年在万隆举行的亚非国际会议符合这一要求,故C项正确。A、B、D三项不符合亚非会议的要求,故错误。答案:C16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据此判断()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B.中美两国仍然相互敌视C.中美关系

13、出现重大转机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时间1972年2月,此时,中美关系已经缓和,但是,两国依然存在分歧,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79年,而且两国没有结成“同盟”。因此,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答案:C17一位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中美关系正常化()A.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B.标志着美国对中国封锁政策的彻底失败C.掀起了西方国家与中国建交的热潮D.大大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解析:题干材料可以概括为中国

14、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大大促进了中国的对外开放和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A项符合其中的逻辑推理。答案:A18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是“无知”“好战”;20世纪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导致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B.随着中美关系改善,美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加深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D.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对世界的影响力在增强答案:B191960年起,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对欧洲共同体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多。这表明中国开始调整对西欧的外交政策,其主要背景是()A.“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

15、B.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C.美苏两国间关系的变化D.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注意题干时间(1960年)。A项提出于20世纪70年代,可直接排除;美苏两国此时仍处于争霸时期,两国间关系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C项亦可排除;欧洲共同体作为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它的成立虽冲击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但社会主义仍是它们共同的敌人,D项亦可排除;由于1958年之后中苏关系逐渐破裂,中国调整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故正确答案为B项。答案:B20下列材料说明当时()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

16、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毛泽东A.中美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B.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C.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D.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解析:材料将美苏之外的众多国家包括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与美苏区别对待,将美苏两霸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反映了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B项正确。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题10分,第22题16分,第23题14分,共40分)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

17、,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材料二(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共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材料三截至1990年,我国共设立了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4个自

18、治县(旗)。材料四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歌曲爱我中华请完成:(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确立的时间及其主要内容。(3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以及主要目的。(4分)(3)结合材料三、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实施的意义。(3分)参考答案:(1)时间:1949年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确定。主要内容: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由各少数民族代表组成的自治机关。(2)依据:在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互相杂居、互相同化、互相影响;近代以来,我国各民

19、族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革命战争中结下深厚友谊。目的:通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3)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如答其他且符合题意,同样正确)22民主进程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不懈的努力。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了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比例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1979年,修

20、订后的“选举法”规定,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2010年春,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修改为11。请完成:(1)以下图片是历史的见证。参照示例,在图2和图3中任选一幅,配写解说词。(6分)示例:图1: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根据“三三制”原则,组建抗日民主政府,团结了社会各阶层,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2)在完成“独立”任务后,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新型的政治制度来保障人们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4分)(3)依据

21、材料,说出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变化。纵观人大代表选举方式的演变,简述新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了怎样的演变轨迹。(6分)参考答案:(1)图2:抗战胜利后,毛泽东等代表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签订了有利于和平、民主、团结的双十协定,确立了和平建国方针。图3:解放战争胜利之际,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讨论筹建新中国的问题,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变化:由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变为无记名投票;代表由等额选举变为差额选举;代表名额比例由偏向大城市转变为城乡平等。轨迹:形式日趋完善;以法制

22、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进程。(言之有理即可)23实现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懈追求的目标。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同盟会的纲领中明确规定要“创立民国”,这是一个新的理念,并且从此深入人心。在人们对旧政府的普遍愤怒中,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变得可以接受了,革命党人大力宣传美国独立和法国革命的故事美、法所代表的共和政体为许多人所憧憬,认为是最新的政体。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二作为一个民族国家,中国是由于日本的大举入侵和举国抗战体质的形成,才在当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因此得以极大提升。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

23、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杨奎松抗战燃起中国现代国家的梦想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让中国人能够重新找到其历史优势中国在地区和世界事务中重新确立了重要角色。中国追求平等的伙伴关系,这不再是一个弱者不自量力的要求,而是日益成为经济和金融实力支撑的现实。亨利基辛格论中国请完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出“革命党人”为追求“最新的政体”所进行的实践活动。(6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

24、中国“在地区和世界事务中重新确立了重要角色”的主要表现。这对你有何启示?(4分)参考答案:(1)活动:成立兴中会等革命团体;建立中国同盟会,颁布革命纲领(或十六字纲领、三民主义);发动武昌起义(或一系列武装起义);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答出其中三点即可)(2)原因:最大限度实现了统一(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增强了民族意识(或民族认同感、民族凝聚力);提高了国民参加国家事务的积极性(或对国家发展的关心)。(3)表现:参加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启示:国家独立是民族复兴的前提;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