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人民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文档 高考讲座(二) 经济发展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0715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人民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文档 高考讲座(二) 经济发展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人民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文档 高考讲座(二) 经济发展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人民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文档 高考讲座(二) 经济发展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8人民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文档 高考讲座(二) 经济发展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8人民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文档 高考讲座(二) 经济发展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18人民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文档 高考讲座(二) 经济发展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18人民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文档 高考讲座(二) 经济发展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18人民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文档 高考讲座(二) 经济发展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18人民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文档 高考讲座(二) 经济发展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18人民版历史高考一轮复习文档 高考讲座(二) 经济发展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讲座(二)经济发展历程高考第卷非选择题突破环 节 一高 考 第 40 题 规 范 答 题 讲 评第一步: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读材料是解答非选择题的重要环节,应注意围绕设问细读材料,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读材料往往有这样一个误区:先读材料正文,后读或不读出处与材料题目。科学做法应该是:首先:文字材料先读材料出处,图片、图表、表格材料先读题目。这些信息简明扼要,往往给出了材料的主题、时间、作者、史书文献、背景等信息。这些信息,对于从整体上把握材料至关重要。其次:通过“三读三找法”审读材料正文。注意材料的层次,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的关系,材料中的省略号前后的内容,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语句,细读材料获取

2、有效信息,并注意材料中的隐性信息。第二步审设问明确答题方向审清答题语、答题提示语、时空限定语、答题限定语。“答题语”是指要回答的问题,“答题提示语”是指应怎样回答,“时空限定语”是指要回答问题的时间、地域范围,“答题限定语”是指要回答的问题应是什么样的。将这四项审清了,答题的要素就一清二楚了。很多学生都是由于限定词或答题语等一时没审清而白白丢分,因此审设问时,一定要将这几项答题要素用笔标注一下,以便引起注意并加深理解,切不可马马虎虎,更不能掉以轻心。第三步扣教材依据所学知识非选择题的开头格式一般都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所以很多学生解答时,养成了一个“抛开教材,就题答题”的坏习惯。从非选

3、择题的“教材型”“材料型”“结合型”三种类型来看,答题时一般都要适当联系教材。审完设问后,应先回顾与所学知识的链接点,再列出提纲要点。这里有三种情况:(1)如果是“教材型”的设问,就可直接用教材知识作答。如果该设问与题目中的材料有一定联系,对材料内容应做大概了解。(2)有的“材料型”的设问,尽管题目要求“依据材料指出”,但实际上材料所含信息与教材知识又非常相近,依据教材知识照样可以回答。这样的设问,当你回顾教材知识后再读材料,则很容易概括出答案。(3)对于“结合型”的设问,答案的要点应是材料信息与教材知识的“并集”,即材料中体现的要点教材中的要点完整的答案。而有的考生在答题时之所以漏掉一些要点

4、,是因为这些要点不是显性信息,而是隐性信息。而该信息一般依据材料很少能解读出来,所以要联系教材并列出知识提纲才能保证不漏要点。第四步组答案条理严谨作答(1)组答案要注意紧扣设问,简明扼要,规范作答。(2)答案来源于教材:设问一般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解答时一般依据教材中的知识和观点。(3)答案来源于材料:设问一般要求“依据材料”,解答时要从材料中归纳,提取有效信息。(4)答案来源于教材和材料:设问一般要求“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时既要利用材料中的信息,又要迁移教材中的知识。高考示例(2016全国乙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第一步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摘编自李龙潜明清经济史据

5、康有为全集等第二步审设问明确答题方向第三步扣教材依据所学知识第(1)问“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政治上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政策以农为本。第(2)问“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维新派康有为主张维新变法改变现状。近代实业救国成为一种社会思潮,试图改善民生。第四步组答案条理严谨作答【答案】(1)原因:统一与稳定;耕地面积增加;精耕细作;高产作物的推广;税收制度的变革。影响:人地关系紧张;土地过度开发,环境破坏;贫困化,社会矛盾加剧。(2)主张:向人口密度低的地区移民;发展实业吸收劳动力;增加耕地,改良农业生产;节制生育。评价:可以总体评价,也可以就主张

6、分别评价。总体评价:多角度提出缓解人口压力的方法,为后世提供了借鉴;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分别评价:康有为的主张是缓解人口压力的传统方法,但向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大量移民不可行;严复的主张符合时代发展方向,但当时条件尚不具备;节制生育有可取之处,但未认识到人口因素的积极面。运用演练1(2016全国丙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

7、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养赡,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穷读书人救济等。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材料二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

8、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1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7分)【解析】本题以社会救济为切入点,考查不同时期东西方国家社会救济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综合性强。既涉及学科主干知识,又渗透热点问题,涉及当前精准扶贫这一现实问题。第(1)问中第一小问,结合中英两国救济的对象及材料“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概括。第二小问相同点从政府作用、救济方式、保障方法、救济规定等角度分析;不同点结合材料一“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及材料二“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

9、必须进贫民习艺所那里的条件恶劣得多”分析。第(2)问要结合教材内容回答,落脚在教材主干知识上。【答案】(1)共同目的:救济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政权认同。相同:政府主导;设置救济机构;立法保障;因类而异。不同:英国的救济对有劳动能力的贫民带有惩戒性质;中国的救济制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2)发展: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福利种类众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由于工党在议会中占据绝对多数,所以艾德礼政府在实行国有化改革方面比较顺利1945年底,议会通过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建立了英国史上第一个国家银行,并将银行

10、股票换成了国家股票。1946年英国开始实施煤炭工业国有化,政府用1.6亿英镑的补偿费,将全国800家公司收归国有,并建立煤炭工业管理局统筹经营。1947年8月以后,政府先后依据一系列国有化法令,在铁路运输、电力、煤气、航空、电信、航运等企业部门推行国有化到1951年,工党的国有化纲领全部落实实施国有化以后,英国经济逐渐摆脱了困境,出现了较长时期的低速稳定增长国有化促进了战后工业部门的技术改造和进步,降低了企业成本,增强了英国商品的出口竞争力。但同时,国有化也使英国政府背上了沉重的财政负担。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新的问题陆续出现,这使英国民主社会主义政策遇到严重挑战。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

11、史编(下卷)材料二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四大家族官僚资本采取没收的政策。人民解放军每解放一个城市,没收官僚资本的工作就立即进行。于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原来属于国民党反动政府和官僚资产阶级的一切工厂、矿山、铁路、轮船、邮政、银行、商店和其他企业,就转到了工人阶级所领导的国家手中。1951年1月,战犯、汉奸、官僚资本家及反革命分子的财产也被没收。人民政府又发布了“企业中公股公产清理办法”,广泛清理了隐匿在一般私营企业中的官僚资本股份。至此,没收官僚资本的工作已经完成,被没收的官僚资本、企业和财产,就成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来源。由于没收了官僚资本,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力量空前壮大起来

12、。(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英国国有化与新中国没收官僚资本的原因,并指出其相同点。(1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中两国政策的实质及其作用。(9分)【解析】第(1)问,英国国有化的原因,要答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二战对西欧经济的破坏、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就以及欧洲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等;中国没收官僚资本的原因,需要从官僚资本的地位和影响、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形势等角度回答。“相同点”可以从它们面临的经济形势、政府的主导作用、涉及的行业和范围、取得的成效等角度进行归纳。第(2)问,“实质”英国要答出国家垄

13、断资本主义,其本质上仍属于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中国要答出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其本质是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作用”英国可以从恢复国民经济、促进经济增长和商品出口、为福利国家政策提供经济基础、缓和社会矛盾等角度分析;中国则从掌握国家经济命脉、恢复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巩固新生政权、为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形成计划经济体制奠定基础的角度分析。【答案】(1)原因:英国:20世纪30年代,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遭遇极其严重的经济危机;同时期社会主义苏联的经济欣欣向荣;二战使英国经济遭受重大损失;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欧洲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工党在大选中获胜。中国:官僚资本是反动政权的经济

14、支柱,也是帝国主义垄断资本的附庸,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新中国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相同点:都是由政府主导的;都遭受战争破坏,经济形势严峻;都涉及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部门;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2)实质:英国国有化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和完善;中国没收官僚资本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作用:英国国有化政策有利于二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福利国家的发展,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中国没收官僚资本使新中国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为恢复经济和巩固政权奠定了基础,为完成社会

15、主义改造和建立计划经济体制创造了条件。环 节 二高 考 第 41 题 提 分 捷 径 讲 练1开放探究型试题的不变开放探究型试题始终不变的是对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始终要求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论证,或者要求提出不同的观点进行论证,或者提出修改意见并加以说明,或者指出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行说明。2开放探究型试题的应对策略(1)要关注新观点,新知识。由于高考对能力考查的要求很高,考题的材料往往超出教材的范围,学生在复习备考时,对于课程标准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除了牢牢掌握教材上的评价外,还需要经常跳出教材,提出不同的史学观点,发现不同的历史视角,了解一些学术前沿的研究成果。掌握好这些,有利

16、于同学们拓宽历史视野,不至于在考试中看到不同于教材的学术观点就无所适从。(2)运用好三段式的论证。所谓三段式论证,就是第一段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第二段分几个角度进行论证,第三段进行小结,升华观点。加强开放性试题练习,逐步提升自己的论述能力。(3)注重历史学科多元史观近年来,唯物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等日益影响着高考试题的命制。高考示例(2016全国丙卷)(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自1898年至1910年,清政府又主动开设了30余个商埠。据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等清末自开商埠分布示意图从

17、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解题思路】本题以清末自开商埠为切入点,考查自开商埠的特点及其原因,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考查角度新颖。解答本题,首先要提取归纳材料中的一个主题,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观点必须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特别要注意论据一定要充分说明论点。【规范答案】评分要求:所提取信息明确清晰,必须源自材料;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围绕所提取的信息;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示例:集中于沿海地区。沿海地区已有众多被迫开设的通商口岸,交通相对便利、经济相对发展;自开商埠,可分洋人之利,且可利用便利条件,促进地区发展,并抵御外来侵略。运用演练3(2015全国卷)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年份法定假日天数节假日1950199520002008元旦1111春节3333劳动节1131国庆节2233星期日1111星期六111清明节1端午节1中秋节1上表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12分)【解析】本题是一个图表题,从每一列或每一类中分析出变化趋势,应该是不难的。重点是图表时间跨越了1978年,因此在总结原因时,首先要考虑改革开放,其次再结合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及国家政策等方面作答。【答案】评分说明:正确指出材料反映的一种变化趋势,如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成为法定假日的

19、传统节日种类增多,小长假出现和增多等,根据史实对变化趋势、原因的说明充分恰当。示例:趋势:改革开放后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原因: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增加假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政府更加注重民生。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计划经济体制”这个概念出自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伊里奇先生在1906年写的土地问题和争取自由的斗争中说道:“只要存在着市场经济,只要还保持着货币权力和资本力量,世界上任何法律也无力消灭不平等和剥削。只有实行巨大的社会化的计划经济制度,同时把所有的土地、工厂、工具的所有权转交给工人阶级,才能消灭一切剥削。”苏联

20、出现以后,计划经济的理论发展得到了提高,苏联经济学家普列布拉津斯基写了新经济,系统完善地树立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干预经济的模式。根据材料并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有关知识,概括材料中列宁关于计划经济的论述,对其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12分。要求: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解析】本题为开放探究型试题。解答时应注意列宁的论述中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根本对立起来,对未来的计划经济模式进行了美好的展望。结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可知,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在具有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彼此兼容的,可以适当引用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阐述。【答案】列宁的观点: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认为计划经济是消灭一切剥削的最佳途径。修改建议: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不是对立的而是并存或兼容的,发展经济靠的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理由:略。(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