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5 ,大小:159.64KB ,
资源ID:1107096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0709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透视“内蒙古现象”.pdf)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透视“内蒙古现象”.pdf

1、透视“内蒙古现象”党的十六大以来,内蒙古国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最快、综合经济实力增加最显著、人民生活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内蒙古经济发展已经引人关注,称之为“内蒙古现象”。一、“内蒙古现象”及其特征(一)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增长,总量位次前移,人均生产总值步入全国前列2002 年至 2006 年,内蒙古生产总值由 1940.94 亿元增加到 4791.5 亿元,4 年间增长1.09 倍,年均增长 20.2,不仅快于同期全国 9.8 个百分点,而且比改革开放以来年平均增长 11.7高出 8.5 个百分点。在全国各省区市的位次由 2002 年的第 24 位

2、前移到2006 年的第 17 位。我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份额也不断提高,2002 年占全国的比重1.61,2006 年提高到 2.09。人均 GDP 步入全国前列。继 2002 年我区人均 GDP 首次超过 1000 美元,达到 1016 美元,2005 年超过 2000 美元,达到 2024 美元,2006 年又达到2514 美元,超过全同平均水平 504 美元,自 2004 年开始我区人均 GDP 已经连续 3 年居全国第 10 位。(二)经济发展潜在竞争力逐步显现,经济自主增长机制开始形成从 2002 年起到 2006 年,内蒙古的经济已经连续 5 年增长速度居全同各省区市第一位。特别是

3、2003 年,内蒙古的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城镇以上单位同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 项指标增速居全国各省区市第一,2005 年、2006 年连续 2 年在西部 12 个省区市中经济竞争力排名第一,超过四川省。另据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发展报告(20052006)显示,内蒙古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国第 10 位。内蒙古的产业优化升级步伐加快,特色产业鲜明,成为国民收入净流入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自主增长机制开始形成。20032006 年,全区同定资产投资总额累计达 9112.54 亿元,年均增长 47.7,比全国平均水平快 21.1 个百分点。随着投融资体

4、制改革的积极推进,投资渠道不断拓宽,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显现,投资自主增长机制逐步形成。财政性投资和银行贷款投资比重进一步降低,社会投资比重明显上升。从资金来源看,来自财政性资金和银行贷款的资金所占比重由 2002 年的 34.5下降到 2006年的 25.7,而来自企事业单位自筹、股票债券融资和社会投资的资金所占与比重由2002 年的 65.5上升到 2006 年的 74.3。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加大,贯穿自治区东西的铁路、高等级公路和电网“三大通道”基本建成。20032006 年,全区第一产业累计投资 502.9 亿元,年均增长20.8;第二产业累计投资 4706 7 亿元,年均增

5、长 64.9,特别是用于电力工业累计投资达 1800 亿元,年均增长 55.6,成为自治区历史上电力投资最多的时期;第三产业累计投资 3054.3 亿元,年均增长 37.7。全区陆续建成投产了一大批同家和自治区重点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截至 2006 年底,全区原煤生产能力达到 3.3亿吨;电力装机容量累计达到 2951 万千瓦;公路通车里程达到 12.88 万公里。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宏观调控水平进一步提高,调控经验不断丰富,经济稳定增长和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增强,经济自主增长机制逐步形成,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潜力不断增大。(三)经济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

6、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出现了积极变化。呼包鄂三市率先发展,对全区经济的贡献明显增强。2006 年,呼包鄂三市经济总量达到 2710.19 亿元,占全区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53.2,比上年增长 20,增速快于全区平均水平 2 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2006 年,东部盟市生产总值达到 1578 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 31,比上年增长 18,略低于全区平均增长水平。县域经济逐步发展壮大。2006 年,全区 80 个旗县(不含市辖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20.69 亿元,占全区 GDP 的 56,比 2002 年提高 8 个百分点;年均增长 25,快

7、于全区 GDP 增速 4.8 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区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达到 86.4,4 年间比重上升了 5.7 个百分点,比同期全国上升幅度高 3.8 个百分点。特别是近年来,第三产业发展逐渐加快。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由 2002 年的 811.47 亿元增加到 2006 年的1814.42 亿元,增长 91,年均增长 17.6,年均增长明显快于同期全国第三产业10.1的平均水平。20032006 年,全区第三产业累计吸纳就业人数 1253.4 万人,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为 30.4,比全同平均水平高 0.4 个百分点。(四)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财政收入

8、和企业利润持续大幅增加,节能减排取得初步成效财政收入不断增长。从 2002 年到 2006 年,全区财政总收入由 206.81 亿元增加到712.97 亿元,占 GDP 的比重由 10.7提高到 14.9,增长 2.45 倍,年均增长 36.3,增速快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 16.7 个百分点。人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 1437 元,居全国各省区市的第 11 位。企业利润连续 4 年保持大幅度增长。2006 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48.69 亿元,比 2002 年增长 8.35 倍,年均增长 74.9,快于全国平均水平 40.7 个百分点。其中,同有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年均增长 57.3。

9、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通过清理关闭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重复建设,淘汰落后产能,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逐步提高。单位 GDP 能耗连续 2 年下降。2006 年,全区能源消耗总量 12777.6 万吨标准煤,比 2005 年增长 18.7;单位 GDP 能耗 2.41 吨标准煤/万元,比 2005 年下降 2.8,2005 年比 2004 年下降 1.2。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增速放慢。2006 年,全区二氧化硫排放总量 138.36 万吨,比 2005 年增长 6.8;工业粉尘排放总量 26.98 万吨,比 2005 年下降 40.8。我区在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同时,对我区的一些政策进行

10、适当调整,大力推进企业的发展,企业效益明显增加,财政收入大幅增加,使我区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五)农牧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壮大2006 年,全区第一产业增加值达 649.62 亿元,比 2002 年增长 36.3,年均增 K8。特别是自 2004 年中央和自治区出台“两减免”、“三补贴”等一系列支持粮食生产的惠农政策后,3 年间累计投入农业综合开发和财政扶贫资金 89.6 亿元,累计发放“三补贴”15.2 亿元,人均补贴 118元,充分调动起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全区粮食播种面积扭转了连续 5 年减少的局面,全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 350 亿斤水平以上。200

11、6 年全区粮食产量达到 1704.94 万吨,创历史最好水平,粮食产量居全国的第 13 位,比 2002 年增长 21.3。人均粮食产量达到1427 斤,比全国平均水平高 669 斤,成为全国粮食主产区之一。2006 年全区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达到 1.11 亿(头)只,比 2002 年增加 3791.1 万(头)只。2006 年全区肉类总产量达到 255.97 万吨,比 2002 年增长 75.6。畜牧业产值占第一产业的比重由 2002 年的37.6上升到 2006 年的 44.9,其中农区的畜牧业已占到了 70。全区奶牛、羊肉、羊绒产量均居全国首位。全区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

12、销售收入达到 1159亿元。内蒙古自治区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积极引进国内外资金技术,加大重点工业项目投资力度,培植和壮大了一批具有发展优势的产业集群,推动了全区工业经济从工业化初期阶段跨入工业化中期加速阶段的历史性跨越。2002 年至 2006 年全区工业增加值由 614.89 亿元增加到 2006 年 t978.19 亿元,年均增长 28.2,占 GDP 的比重由 2002 年的 31.7提高到 2006 年的 41.3。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总量在全国各省区市的位次由 2002 年的第 21 位前移到 2006 年的第 18 位;增长速度在这 4 年中连续居全国各省

13、区市的第 1 位。全区液体乳、羊绒衫、稀土化合物产量均居全国第 1 位,原煤产量已进入全国第 2 位,发电量进入全国第 8 位。截至 2006 底,全区有鄂尔多斯、蒙牛、伊利、河套(面粉、酒)等 15 个中国驰名商标。2006 年,全区能源、冶金、化工、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和高科技 6 大优势产业增加值已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 80以上。工业园区的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增强。2006 年,全区工业开发区分别实现工业增加值 715.2亿元、利润总额 139.6 亿元、完成招商引资 1848.5 亿元,与 2003 年相比,年均分别增长47、55.3和 51.3。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显示了良好

14、的发展势头,特别是特色产业的优势显著。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全国各省市区前列,由于工业增加值占 GDP的比重大,工业增长速度的加快有力地带动了 GDP 增长的上升。同时,我国能源紧缺的局而将长期持续下去,因而主导我区经济持续利好的因素在短时间内不会掉头,我区将会迎来一个上升周期。(六)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和谐社会建设稳步推进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2002 年的 6051 元增加到 2006 年的 10358 元,人均增加 4307 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 12.6,不仅快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速 3.4 个百分点,也比 19792002 年年平均增长 6.4快 6.2 个百分

15、点;全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02 年的 2086 元增加到 2006 年的 3342 元,人均增加 1256 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 9.3,不仅快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速 3.1 个百分点,也比 19792002 年年平均增长6.1快 3.2 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在全国各省区市的位次由 2002 年的第 29位和第 22 位迅速提高到 2006 年的第 12 位和第 16 位。随着城乡居民收入连年快速增长,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也大幅增加。2006 年底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到 2271.3 亿元,比 2002 年底的 1138.1 亿元增加 1133.2 亿元,人均储蓄存款由

16、2002 年的 4785 元增加到 2006 年的 9506 元,年平均增加 1180 元。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明显升级。全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由 2002年的 4860 元增加到 2006 年的 7667 元,年均增长 12.1;全区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 2002 年的 1647 元增加到 2006 年的 2772 元,年均增长 13.9。从反映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恩格尔系数来看,2006 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 30.3,在全国各省区市中是最低的,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5.5 个百分点,也比 2002 年的 31.5降低 1.2 个百分点;农村牧区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 3

17、9.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4 个百分点,也比 2002 年的43.4降低 4.4 个百分点。“科教兴区”取得新进展。内蒙古科技成果推广率和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2006 年,全区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48,比“十五”期间提高 9 个百分点。同时,科技投入逐年增加。2006 年,全区科技经费筹集额达 42.06 亿元,比 2002 年增长 2 倍;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由 2002 年的 0.28上升到 2006 年的 0.34。截至2006 年,全区累计申请专利 6252 件,授权 3470 件,年均分别增长 12.8和 10。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到 2006 年末,全区已拥有

18、高等学校 36 所,比 2002 年增加 15 所;每万人口拥有在校大学生达到 106 人,比 2002 年提高 1.09 倍。其中少数民族每万人口拥有在校大学生 134 人,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目前,内蒙古 101 个旗县区全部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两基”达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100,提前 1 年完成国家计划要求。在自治区经济发展中,不仅注重发展关系我区全局的重大工程,同时也注重发展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中小项目,使人民群众不断得到实惠。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继续扩大,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职工人数和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享

19、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民的数量都大大增加。同时,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指导下,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有效促进经济发展格局的战略性调整。我区政府积极鼓励、支持、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经济发展,大力完善市场体系,不断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拓宽与其他省区合作和对外开放领域。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推进,取消了牧业税,全部免征农业税。制定并实施了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二、形成“内蒙古现象”的主要动力(一)发展的思路不断完善,结构进一步优化进入新世纪,自治区党委、政府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党的十六大之后,自治区党委、政府又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在自治区党委七届三、四、五次全委会上,在加快发展的问题上进一步统一思想,先后提出“快”、“大”、“长”、“好”的发展要求。全区各地坚持把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与党和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