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教材)《湘教版》20版《高中全程学习方略》必修一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3-3(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06255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湘教版》20版《高中全程学习方略》必修一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3-3(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教材)《湘教版》20版《高中全程学习方略》必修一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3-3(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教材)《湘教版》20版《高中全程学习方略》必修一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3-3(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教材)《湘教版》20版《高中全程学习方略》必修一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3-3(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教材)《湘教版》20版《高中全程学习方略》必修一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3-3(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新教材)《湘教版》20版《高中全程学习方略》必修一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3-3(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2019武汉高一检测)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下图所示实验。完成1、2题。1.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A.温室效应B.地转偏向力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昼夜长短2.上述实验内容影响地理环境的实际案例是()A.喜马拉雅山的冰川B.长江的夏汛C.中国东部的季风 D.海南岛红树林的分布【解析】1选C,2选C。第1题,该实验通过沙石、水两种不同下垫面的昼夜温度变化情况,测试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沙石代表的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水代表的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

2、。不能测试温室效应、地转偏向力、昼夜长短差异。第2题,上述实验内容测试的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地理环境的实际案例是中国东部的季风,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喜马拉雅山的冰川是地势高形成的。长江的夏汛是大气降水、水系特征形成的。海南岛红树林的分布是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形成的。【知识拓展】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该实验通过沙石、水两种不同下垫面的昼夜温度变化情况,测试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沙石代表的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水代表的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中国东部的季风,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下图表示甲、乙、丙、丁四地之间的热力环流。读图完成3、4题。3.能够正确表示环流方向的是()A.甲乙丙丁甲 B.

3、甲丙丁乙甲C.乙甲丁丙甲D.乙丁丙甲乙4.关于图示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表示海陆间的热力环流,甲为海洋B.若表示山谷间的热力环流,乙为山顶C.若表示特大城市热力环流,甲为郊区D.热力环流使沿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增大【解析】3选A,4选C。第3题,读图可知,甲、乙两地海拔相同,为近地面,甲地的气压比乙地高,丙、丁两地位于高空,丙地的气压比丁地高,所以在近地面大气运动的方向是甲流向乙,高空中为丙流向丁,垂直方向上为乙流向丙,丁流向甲。第4题,若表示海陆间的热力环流,甲为夜间的陆地或白天的海洋;若表示山谷间的热力环流,乙为夜间的山谷;若表示特大城市热力环流,甲为郊区;热力环流使沿海地区气温日较

4、差减小。下图是某中学生绘制的不同地区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世纪金榜导学号5.图中所示热力环流正确的是() A. B. C. D.6.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A.不同地区间的热量差异 B.不同地区间的气压差异C.不同地区间的海陆差异 D.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存在【解析】5选B,6选A。第5题,结合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可知,地面受热,气流膨胀上升,受冷气流收缩下沉,故图错误;白天裸地升温快,气温高,气流上升,草地升温慢,气温低,气流下沉,图正确;夜晚沿海地区应该吹陆风,图错误;城市气温高,气流上升,郊区气温低,气流下沉,故图错误。第6题,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就是地表冷热不均。【新思维新

5、考向】7.读材料,回答问题。世纪金榜导学号材料城市夏季午后气温示意图。(1)此图反映了城市所具有的_效应。在这种效应的作用下,如不考虑其他因素,当晚城郊之间风向应该_。(2)形成此图所示效应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生产和消费活动释放大量热量B.城市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C.城市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D.城市上空云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3)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在图中线段上绘制箭头以表示气流方向。(4)为了减少工业污染对城市的影响,计划将钢铁厂从甲处搬迁到乙处,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是否合理?试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仔细读图,气温曲线由市中心向郊外呈波浪式降低,说明图中城区气温高于郊区,

6、市中心作为“热岛”,即热岛效应。市区与郊区相比,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而郊区近地面气温低,气压高,空气总是由高压吹向低压,即从郊区吹向市区。第(2)题,城市热岛效应主要是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生产和生活活动释放出大量废气和废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小型热力环流;它与城市高层建筑的多少基本没有关系;城市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那么地面吸热就少,城市热岛效应就弱;城市热岛效应也是雨岛效应,城市上空云量多,城区的降水几率一般大于郊区,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第(3)题,在近地面,市区与郊区相比,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而郊区近地面气温低,气压高,风从郊区吹向市区;在垂

7、直方向上城区空气上升运动,在高空形成高压,而郊区在垂直方向上空气下沉运动,高空形成低压,所以在高空,风从城区吹向郊区。于是形成城区和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按上述原理绘图,城区空气上升,郊区空气下沉,近地面郊区流向城区,高空风从城区吹向郊区,形成环流。第(4)题,由于钢铁厂大气污染严重,除了需要考虑布局在城市中的合理方位外,还应考虑城市热岛效应,布局在城郊热力环流圈之外。读图可知,由于乙处位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内,污染物随城市风从郊区回流到市中心,不能起到降低对城市污染的作用,故不合理。答案:(1)热岛由郊区吹向市区(2)A(3)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绘图,城区空气上升,郊区空气下沉,近地面郊区流向城区。(4)不合理。理由:乙处位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内,污染物容易随城市风从郊区流向城市中心,没有达到降低对城市污染的目的。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