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8 ,大小:256.50KB ,
资源ID:1105729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0572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西省上饶市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西省上饶市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1、江西省上饶市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4小题,共48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答案.)1.诗经由王室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诗歌及经收集、筛选的民歌构成,由周天子颁诸各国,成为通用统一的标准诗乐,从此通过各种方式流传蔓延。诗经的传布A. 以书面记载为主要方式B. 推动了平民教育的发展C. 维持了天下共主的地位D. 有利于构建文化的认同【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成为通用统一的标准诗乐,从此通过各种方式流传蔓延”可知,诗经在各诸侯国也广泛传播,有利于增强各诸侯国的文化认同,故选择D选项;结合所学,诗经主要通过传唱来记

2、载,故排除A选项;由大量民歌构成的诗经并不能普及平民教育,故排除B选项;诗经的传播有助于加强文化认同,但无法看出是否能维持天下共主,故排除C选项。2.据周礼春官记载,周人去世后,实行聚族而葬的“族墓”制度。“族墓”分“公墓”和“邦墓”,“公墓”是国君与显赫贵族实行族葬的公共墓地,事先有一定的规划,按照宗法等级关系排定墓位;“邦墓”则是“国民族葬”的墓地。这反映出西周A. 墓位规划依据血缘B. 以礼乐制维护宗法制C. 国君拥有绝对权威D. 丧葬制度已非常完善【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丧葬制度是礼乐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材料的描述可知,周代实行的“族墓”制度等级森严,即把贵族与平民

3、的墓地严格分开,将不同等级的族人进行分开族葬,这体现出对宗法社会等级秩序的维护,故选B。材料明确说明将本宗族的人按照贵族、平民的身份分别葬在“公墓”和“邦墓”,这说明它并不完全依据血缘关系,排除A;“公墓”是国君与显赫贵族实行族葬的公共墓地,这说明国君并没有拥有绝对权威,排除C;仅从“公墓”和“邦墓”的区分,无法知道丧葬制度是否已经非常完善,排除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是的备选项,注意避免过度解读材料。3.汉代察举制的标准基于乡里“清议”,而“清议之论”多基于地方儒士的口碑,且经察举而入仕者,能影响其所出之乡里的后续察举。这反映出当

4、时A. 儒生把持人才选用B. 儒学政治影响扩大C. 选官标准完全统一D. 官僚政治渐趋成熟【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清议之论多基于地方儒士的口碑”“能影响其所出之乡里的后续察举”可知,儒学的政治影响力较大,能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官员的选拔,故选B。材料只是说多基于地方儒士的口碑,没有说完全,故无法得出A项结论,排除;察举制的选拔标准基于乡里“清议”,而“清议”这种方式具有较大的主观性,故其标准不可能完全统一,排除C;官僚政治是指具有机能专业化、职务凭资格、行动按固定规章办事、权力分等级等特点的系统行政管理,而材料仅涉及选官制度,无法体现整个官僚体系的运转状况,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

5、代的选官制度,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清议之论多基于地方儒士的口碑”“能影响其所出之乡里的后续察举”,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依托材料进行分析,避免过度解读。4.明初废中书省后,皇帝直辖六部,尚书、郎中权重,侍郎、员外郎权轻;到清代,六部尚书和侍郎均称为堂官,都有直接上奏权,如若意见不一致由皇帝裁决。这一变化反映了A.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弱化B. 内阁议政功能已被剥夺C. 专制皇权的进一步强化D. 六部成为行政权力中枢【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皇帝直辖六部”“如若意见不一致由皇帝裁决”等信息可知,中国古代的皇权在明清时期不断地得到了强化,故选C。材料涉及的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而不是中央与地

6、方的矛盾,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并未提及内阁的状况,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六部为具体的行政执行机构,没有决策权,不属于行政中枢,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演进,学生要透过六部变化的历史现象看到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本质。5.“大明宝钞”货币制度标示着国家权力对社会经济过程的控制,而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和普遍使用,对朝廷所长期坚守的钱钞货币体系构成致命冲击。“夫银产于地,人得而私之”相对于宝钞和铸币,白银是封建统治者们所不能控制的。材料反映了白银货币化A. 打破了专制政府的货币垄断权B. 切断了货币恶性通货膨胀C. 民间私有资本迅速发展产物D. 促进了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答案】A【

7、解析】【详解】由材料“对朝廷所长期坚守的钱钞货币体系构成致命冲击”可知,白银货币化会对“大明宝钞”货币制度造成冲击,进而打破政府对货币的垄断权,故选A。白银货币化会对一定程度上抑制政府滥发货币的做法,但由于专制政府的权力过大,这种效能必然也是有限的,故“切断”的说法不切合实际,排除B;白银货币化主要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通过对外贸易大量的白银开始流入中国,排除C;材料并未提及明代商业的发展状况,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点睛】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要迅速地挑出具有因果关系的语句,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对朝廷所长期坚守的钱钞货币体系构成致命冲击”。6.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珠江两

8、岸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以十分平静的神情观看自己的朝廷与外夷的战事,好似在观看一场表演,当挂青龙黄旗的官船被击沉,清军纷纷跳水,两岸居民竟然发出象看马戏看到精彩处的嘘嘘声,类似的现象在近代列强侵华战争中不断重复上演。这主要反映了A. 清政府的统治腐朽没落B. 小农意识深厚不谙熟世情C. 近代中国国民意识淡薄D. 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好似在观看一场表演”“两岸居民竟然发出象看马戏看到精彩处的嘘嘘声”可知,近代中国的国民民族意识淡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没有民族凝聚力,故选C。材料重点在于突出民众的反应,主体不在政府上,排除A;小农经济下的社会是熟人社会,小农对世情冷

9、暖具有较为敏锐的感受力,B项的说法错误,排除;国民意识的淡薄与受教育的程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如抗日战争时期,普通民众的受教育程度也不高,但民族意识却非常强烈,故D项错误。7.18641867年间,清廷下令在长江中下游六省开展清赋,在“清户口”“清地籍”“清地亩”的基础上重新编制册籍。这一举措意在A. 保障财政赋税征收B. 强化对地方的控制C. 恢复社会经济发展D. 清除太平军的影响【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土地和人口进行重新编制册籍是保证政府征收税收的重要方式,能有效加强政府的财政收入,故选A。对土地和人口进行重新编制册籍可以加强国家对个人的人身控制,不属于强化对地方控制的措

10、施,毕竟征税是需依靠地方政府进行,排除B;对土地和人口进行重新编制册籍意在重新确立对长江中下游的管理与控制,这是政府工作的立足点,恢复社会经济发展在其之后,排除C;欲清除太平军的影响,则应推行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对土地和人口进行重新编制册籍不属于此类措施,排除D。8.1912年由中华书局编写、教育部审定发行的中华共和国民读本上册,有国家、国体政体、国民、权利、义务、中华民国人民权利义务、行政、同法、行政裁判所、行政诉愿及诉讼、国会、选举等课目。据此可知,当时A. 教学内容切近社会现实B. 政府重视国民常识教育C. 国家强化对思想的控制D. 教材成舆论宣传的载体【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中

11、中华共和国民读本的课目信息可知,当时的刚建立的南京临时政府非常注重对国民的常识教育,重视公民意识的培养,故选B。1912年中华民国刚刚建立,国民封建思想残余仍较为浓厚,这些教学内容并未贴近民众的生活,排除A;国家强化对思想的控制则不会向民众宣传其权利与义务,排除C;教材的主要功能为教化,而非宣传,D项不是最佳结论,排除。9.1936年,西南地区开办了21个重工业厂矿,陇海铁路延伸至宝鸡,湘桂、黔桂、湘黔、川滇、滇缅等铁路在1937年前后也相继破土兴建。这体现出当时政府A. 加强工业基础设施建设B. 着力提升中国国际地位C. 积极准备对日持久防御D. 试图强化国共对峙实力【答案】C【解析】【详解

12、】材料指出 1936 年国民政府在西南地区增加开办工矿企业、加大建设铁路的力度,根据就近原则 1937 年全面抗战的爆发可知,此举是为了适应抗战需要,为对日持久作战做好积极准备,故本题选择 C 项。1936年为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前夕,中日民族矛盾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以国共两党为核心力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西安事变后也已经初步建立,国民政府此时的工作重心不可能是在加强工业基础设施建设或者强化国共对峙实力上,排除AD;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对西南地区的开发没有关联,排除B。10.据统计,陕甘宁边区19371940年公粮征收情况如表所示。19371940年陕甘宁边区公粮及人均负担表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公粮

13、征收A. 服务于战时经济的需要B. 保障了敌后的粮食供应C. 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D. 减轻了边区人民的负担【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19371940年陕甘宁边区”“调前线部队回防,学生继续涌入,脱离生产人数增至4万人”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使脱离生产的人数逐步增加,出于战时经济的需要,故这一时期征收的公粮也随之提升,A项符合题意。公粮需求量的增加是增加了敌后粮食供应的难度,而不是保障,排除B;脱产人数的增加,不可能促进土地资源的开发,排除C;公粮的摊派增加了边区人民的负担,排除D。11.下图为创作于1953年的新年画又增加了两分(局部),描绘了一位年青的姑娘在麦收劳动中表现优

14、秀,获得了集体评工会增加的两个工分。这反映了当时A. 女性成为农村建设的主力B. 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C. 男女平等观念已深入人心D. 互助劳动提升农民积极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合作化时期的农业生产。该漫画是创作于1953年的又增加了两分,可见集体劳动中个人工分增加的喜悦,故D项正确。A项错误,题目无法反映女性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作用。B项时间不符,人民公社化开始于1958年,C项说法绝对。12.1983年,人民日报头版发表一快一慢说明什么的文章,提到北京市顺义县投资建来立燕京啤酒厂,一年就顺利投产;山东省青岛市的青岛啤酒厂搞扩产,三年过去了连章都没盖全,“婆婆太多,相互掣肘”

15、。这表明A. 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已被突破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C. 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D. 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一年就顺利投产”“三年过去了连章都没盖全”可知,人民日报以北京市顺义县和山东省青岛市一正一反为例说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必须要改变“婆婆太多,相互掣肘”的局面,故选B。1980年12月我国颁发的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即已说明单一的所有制结构被突破,这不符合材料的时间限制,排除A;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和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是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CD。13.恩格斯指出,罗马法“作为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

16、性法律”,使得“中世纪后期市民阶级在不自觉地追求的东西”有了现成的依据。恩格斯意在说明罗马法A. 奠定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原则B. 影响了近代欧洲的法律复兴C. 维系了罗马帝国的政治统治D. 确立了法律至上的司法观念【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使得中世纪后期市民阶级在不自觉地追求的东西有了现成的依据”可知,罗马法对中世纪后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成为近代欧洲法律的先驱,故选B。罗马法是奠定了资产阶级的法学渊源,而不是政治原则,排除A;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而不是对当时,排除C;材料并没有提及法律至上的观念,排除D。14.古希腊人常在重大场合及庆典活动中举行竞技比赛以展示男性的力量和勇气

17、,优胜者将获得橄榄枝花冠并彰显父辈和城邦的荣耀,他们会获得城邦人民的敬重、塑立雕像和唱颂赞歌。这表明A. 竞技精神是人文主义的体现B. 成年男性公民是民主的基石C. 英雄人物塑造源于竞技比赛D. 公共活动能够凝聚城邦力量【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展示男性的力量和勇气,获得橄榄枝花冠并彰显父辈和城邦的荣耀,他们会获得城邦人民的敬重、塑立雕像和唱颂赞歌”可知,这样的公共活动可以提高成年男性的作战能力,团结城邦民众凝聚力量,故选D。竞技精神是英雄主义的体现,与人文主义没有关系,排除A;材料说的古希腊人,不单单包含实行民主制度的城邦,故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英雄人物的塑造与竞

18、技比赛有一定的关系,但C项“源于”的说法属于过度解读,排除。15.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的“嗣位法”规定,法官的任免权不再属于国王而属于议会;以后凡议会谴责、定罪的人,国王都不能任意赦免等。这些规定说明当时的英国A. 对王权的限制有重大突破B. 王权专制走向终结C. 司法权高于王权得到认可D. 责任内阁已经建立【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法官的任免权不再属于国王而属于议会”“以后凡议会谴责、定罪的人,国王都不能任意赦免等”可知,议会对王权的限制有了重大突破,故选A。材料只是提到国王的权力被进一步限制,无法得出走向终结的结论,排除B;材料说的是议会的权力要高于国王,而议会并不行使司法权,排

19、除C;责任内阁制在18世纪中期才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16.19世纪,把公园和公地比喻为“城市之肺”的观念在伦敦广泛流传,报刊媒介大肆宣传“城市之肺”的益处。这一比喻反映了当时英国A. 工业革命成效显著B. 城市化问题的严重C. 社会环保意识增强D. 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的“把公园和公地比喻为城市之肺”,强调的是绿地在净化城市空气过程中的重要性,说明当时英国人的社会环保意识增强。故答案为C项。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是对工业革命造成环境破坏的反应,不是工业革命的成果,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环境问题,不是城市化问题,排除B项;环境问题主要是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排除D

20、项。【点睛】工业革命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消极影响和严重的环境问题,包括消耗了大量资源,加剧了资源短缺的压力,破坏了生态、破坏了环境,给人类带来了空气污染。17.17-18世纪,英国的思想家普遍认为不守时是贫穷的祸根,许多学校都将“准时”与“作息规律”写入了办学宗旨当中。这反映出当时英国A. 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变化B. 技术进步推动思想发展C. 社会观念适应经济需要D. 政治体制影响教育理念【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17-18世纪进行工业革命,大量的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超额剩余价值,就不断加长劳动时间,灌输“准时”“作息规律”等理念,故选择C选项;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

21、国工厂制度的兴起,但并不能体现材料中要求“准时”等社会观念,故排除A选项;“准时”等思想推动工业革命的迅速展开,促使技术进步,故排除B选项;君主立宪制政体也没有体现教育理念的变化,故排除D选项。18.列宁在多次广泛调研之后,发现俄国“无产阶级不但是少数,而且是极少数,占大多数的是农民,商业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为此,他推动政府A. 固定粮食税以促进经济的恢复发展B. 实行农产品的国家收购制C. 先农业后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D. 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占大多数的是农民,商业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宁基于

22、这种苏俄的基本国情开始推行新经济政策,以商品、货币关系促进经济的恢复发展,以固定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就是这种策略的具体运用,故选A。实行农产品的国家收购制与材料“商业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的描述不符,因为它并未体现出商品在经济中的作用,排除B;材料并未提及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顺序,排除C;1926年苏联才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此时苏俄的领导人已经为斯大林,排除D。19.1718世纪,欧洲社会不再颂扬个人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各种爱国人士的塑像竖立起来,出现了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这反映出欧洲A. 封建专制王权进一步强化B. 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扩大C. 启蒙运动推动思想的解放

23、D. 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显现【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的“各种爱国人士的塑像竖立起来,出现了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等信息反映的是人们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说明欧洲的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显现。故答案为D项。材料没有反映封建专制的变化,排除A项;这些变化并非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排除B项;启蒙运动宣扬民主、科学、自由,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项。20.19551959年,苏联与越南签订多项协定,贸易、航海、贷款方面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苏联向越南提供无偿援助4.4亿美元,无偿转让技术资料、互派专家等。据此可知,苏联此举意在A. 与美国争夺中间力量B. 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C. 推动越南的民族独

24、立D. 扩大在东南亚的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苏联与越南签订多项协定,给予越南援助和加强两国合作,是为了扩大在东南亚的影响。故答案为D项。越南是社会主义国家,不是中间力量,排除A项;这一举措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没有关系,排除B项;越南于1945年独立,排除C项。21.1930年,美国通过了极端贸易保护主义的“斯穆特一霍利关税法案”。该法案修订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在当时的形式下,美国的这一做法A. 缓解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B. 诱发了国际自由贸易体系的崩溃C. 体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特征D. 有效转嫁了经济危机造成的危害【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

25、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这一做法旨在转嫁经济危机,很快这一做法被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所仿效,各国纷纷高筑贸易壁垒,这诱发了国际自由贸易体系的崩溃,故选B。提高关税,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只会加剧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排除A;罗斯福新政还未开始,还未形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排除C;美国企图通过提高关税的方式转嫁经济危机,但并未成功,故才有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930年”“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学生可用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来验证选项的正误。22.1969年哈易斯哈里斯做的一次民意测验表明,人们强烈反对在海外使用美国军事部队。多数人

26、认为美国“不应该太多地从国际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应该更加集中力量解決我们自己国内的问题,在我们自己的国土上增加力量,创造繁荣”。这折射出A. 苏联开始威胁美国本土B. 美国全球战略面临调整C. 国际政治格局发生巨变D. 美国经济已陷入“滞胀”【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时间“1969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正处于美苏冷战时期,美国在国际上的绝对优势缩小,民众对美国在国际上所扮演的角色不满,加上国内矛盾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民众感到美国应集中力量解决国内问题,即进行全球战略调整,故B项正确。苏联威胁美国本土的事件为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于1962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1991年苏联解体,

27、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国际政治格局发生巨变,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美国经济陷入“滞胀”是在20世纪七十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时间信息,学生需要结合美苏冷战过程中的阶段性特征作出判断。23.在今天,当西方发达国家向海外低廉劳动力地区每移植一家工厂,便输出相应的工作机会,或者说同时输入相应规模的失业人数。原先享有优惠和高工资待遇的西方劳工,也就只好来分担第三世界工人的传统性失业和低工资了。这表明经济全球化A. 使传统社会问题呈现全球共性B. 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C. 削弱了发达国家资金技术优势D. 缓解了发展中国家的失业问题【

28、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当西方发达国家向海外低廉劳动力地区每移植一家工厂,便输出相应的工作机会,或者说同时输入相应规模的失业人数”可知,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之间的相互影响加强,像就业或失业这类传统社会问题不在仅仅局限于某一国家或者地区,而变成了全球的共性问题,故选A。材料并未提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利益分配问题,排除B;“西方发达国家向海外低廉劳动力地区移植工厂”的情形正是西方资金技术具有优势的表现,排除C;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会利用剪刀差原理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造成冲击,一国一旦应对不当,经济则会陷入困境,那么失业问题就不再是得到缓解,而是使失业问题加剧了,故D

29、的说法过于片面,排除。24.“这是一种纯文学的写作手法,它借用虚构与艺术手法在作品中去描写政治谎言,道德谎言,商业谎言等谎言,客观的呈现现实生活,人生特征等”。与此描述相符的作品是A. 唐璜B. 百年孤独C. 老人与海D. 玩偶之家【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客观的呈现现实生活,人生特征等”可知,这种纯文学的写作手法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而玩偶之家即属于此种类型,故选D。唐璜为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排除A;百年孤独属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排除B;老人与海属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排除C。【点睛】本题以文学流派创作风格为考查背景材料,考查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知识点的掌握,解题的关键信息

30、是“客观的呈现现实生活,人生特征等”。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三小题52分,其中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山西一地在明代276年间曾37次出现灾疫,且多在成化十八年(1482年)之后,尤以万历、崇祯两朝为甚。疫灾常常与水、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同时发生,尤与饥荒并发的频率最高。战祸一起,疮痍满目,疫疠丛生。面对频发的灾疫,朝廷常常发布诏令减免税粮田租,也常发帑赈济直接救济灾民,减缓灾情。在疫病流行时期,军营将士会食用特定草药预防疫病,并将染病患者与健康士兵隔离开来,以免扩大传染。地方官府常常采取施医送药的救疗手段,扩大救疗面。明时对疫病发生

31、虽已有较为科学的认识,但仍然存在以天命解释灾难和疫病发生的情况,认为天意不可违,因而一些地方官也常采用斋戒祈祷的方法驱避疫气。一些深怀济世思想的医生不避疫气,不辞劳苦,施医送药。深受儒家爱民思想的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也主动出资出力,救助于民。摘编自张丽芬明代山西疫灾特点及救疗措施述略材料二 14至17世纪中期,伦敦先后爆发过20多次大小瘟疫。面对最初的黑死病疫情,教皇亲自设计弥撒驱逐瘟疫,教会则通过教堂担负起医疗救治的责任。政府规定严禁暴尸街头,死者必须深埋;限制出入病疫区。许多地方当局还规定有传染嫌疑的房屋及家具要通风熏蒸、曝晒消毒,并向民众普及医学和公共卫生知识。英王对疫病重灾区免除征税,同

32、时发布公告严控伦敦城内的屠宰活动,禁止污血流入街道或泰晤士河。随着疫病的扩散,政府进一步制定卫生法规,管制医药行业,推进医疗的正规化进程,并新建或重建多家医院。城市也开始设置清道夫清扫街道。到了16世纪,关注公共健康成了欧洲各大城市普遍的现象。这些医学上的变化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卫生革命”。摘编自魏晨光从黑死病反观1417世纪英国的社会生活和医疗状况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山西地区防治疫情的措施和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417世纪英国应对疫情措施背景并说明“卫生革命”的意义。【答案】(1)措施:政府减免税收;发放钱财赈济民;针对疫病施医送药;采取隔离

33、措施避免疫情扩散;斋戒祈祷趋避疫病;民间医生与儒生救助灾民。作用:一定程度防控了疫情,缓和社会矛盾扩大了儒家思想在民间的影响。(2)背景:宗教观念的影响;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封建王权的发展。意义:促进城市化发展;提高公民卫生意识;推动医疗技术进步,促进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建立。【解析】【详解】(1)措施:由材料“朝廷常常发布诏令减免税粮田租,也常发帑赈济直接救济灾民,减缓灾情”可归纳为政府减免税收和发放钱财赈济民;由材料“在疫病流行时期,军营将士会食用特定草药预防疫病,并将染病患者与健康士兵隔离开来,以免扩大传染”可归纳为针对疫病施医送药,并且采取隔离措施避免疫情扩散;由材料“

34、一些地方官也常采用斋戒祈祷的方法驱避疫气”斋可归纳为戒祈祷趋避疫病;由材料“深受儒家爱民思想的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也主动出资出力,救助于民”可归纳为民间医生与儒生救助灾民。作用: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疫情本身的控制、社会矛盾的缓和、儒家思想影响的扩大等方面入手分析。(2)背景:由材料“教皇亲自设计弥撒驱逐瘟疫,教会则通过教堂担负起医疗救治责任”可归纳为宗教观念的影响;由材料“许多地方当局还规定有传染嫌疑的房屋及家具要通风熏蒸、曝晒消毒,并向民众普及医学和公共卫生知识”可归纳为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由材料“英王对疫病重灾区免除征税,同时发布公告严控伦敦城内的屠宰活动,禁止污血流入街道或泰晤士河”

35、可归纳为封建王权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14至17世纪中期,欧洲出现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得到了发展。意义:由材料“城市也开始设置清道夫清扫街道”可知,卫生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由材料“关注公共健康成了欧洲各大城市普遍的现象”可知,卫生革命提高公民卫生意识;由材料“政府进一步制定卫生法规,管制医药行业,推进医疗的正规化进程,并新建或重建多家医院”可知,卫生革命推动了医疗技术进步,促进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建立。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近代“国学”的观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末,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阶段时间内涵第一阶段晚清到辛亥革命国学代表一个国家的文化和语言,其出发点是本于爱国

36、主义的立场、着眼于政治的救亡。第二阶段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人们关注的不是把国学作为国家兴亡的文化基础,反而是从文化的角度,批判原有文化,引进西方文化价值来发展现代中国的文化。第三阶段20世纪20年代人们对国学的关注,既不是强调政治,也不是突出文化,而是注重如何发展学术研究。据陈来近代“国学”观念的发生与演变整理从材料中提取一到两个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近代中国的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答案】示例一论题:近代国学兴起适应了民族救亡的需要。阐述:近代以来,随着列强的入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19世纪末进化论传入中国,救亡图存成为社会思潮,民族意识逐渐觉醒。近代国学的

37、兴起就是这一思潮在文化领域的体现。晚清学人认为国学代表一个国家的文化和语言,与国家的兴亡命运相联系,为了救亡图存,必须保存国学。这一认识具有很明显的救亡保国意识,即通过捍卫国学、保存国学来救亡保国、保种保教。因此近代国学的兴起彰显了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背景下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肯定。示例二论题:新文化运动时期对国学的反思不断深入。阐述: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的权力落入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之手。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使得资产阶级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出现了过激的趋势。部分激进的知识分子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将以儒学为代表的国学视为封建糟粕,提出要引进西方文化来改造国民和国学。由

38、此可见,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使得国学的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有利于中西文化的融合与发展。【解析】【详解】首先,从国学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中选择一个阶段,抓住内涵中的关键词,确立论题。如抓住第一阶段中的关键词“救亡”,即可确立论题为近代国学的兴起适应了民族救亡的需要。其次,结合所学史实按照“原因+认识+评价”的方式进行阐述。示例:(原因)近代以来,随着列强的入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19世纪末进化论传入中国,救亡图存成为社会思潮,民族意识逐渐觉醒。近代国学的兴起就是这一思潮在文化领域的体现。(认识)晚清学人认为国学代表一个国家的文化和语言,与国家的兴亡命运相联系,为了救亡图存,必须保存国学。(评价)这一

39、认识具有很明显的救亡保国意识,即通过捍卫国学、保存国学来救亡保国、保种保教。因此近代国学的兴起彰显了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背景下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肯定。2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刘晏是唐代著名经济改革家和理财家,曾任宰相,长期负责财政工作。他曾对漕运大米进行改革:将全程运输改为分段运输,将散装米改为袋装;开设10个船厂,建造2000艘大船;废除无偿劳役,改为工资雇佣制。运米的费用来自盐税改革,即将官产、官运、官销改为民产、官收、商运和商销,这一制度一直沿用到明清。此外,他还在各地设立巡院,作为经济信息基地,并以高报酬招募大批善于奔走的信息员(“疾足”或“驶足”)传递经济信息,在巡院和京师之间

40、设立驿站,负责接应信息。各地确定收粮数据,丰年收贮粮食,灾年贱价在灾区出售;同时还免除一些赋税。(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漕运改革的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漕运改革的意义。【答案】(1)措施:改革运输方法和装载形式,建造大量大型运输船只;变无偿劳役为工资雇佣制;通过改革盐税来解决漕运经费问题;注重传递经济信息及疏通交通,依据丰灾年调节价格。(2)意义:调动了劳动者积极性,增加了收入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交通及信息的畅达,为经济发展繁荣创造条件。【解析】【详解】(1)措施:由材料“将全程运输改为分段运输,将散装米改为袋装;开

41、设10个船厂,建造2000艘大船;废除无偿劳役,改为工资雇佣制”可归纳为改革运输方法和装载形式,建造大量大型运输船只,变无偿劳役为工资雇佣制;由材料“运米的费用来自盐税改革,即将官产、官运、官销改为民产、官收、商运和商销,这一制度一直沿用到明清”可归纳为通过改革盐税来解决漕运经费问题;由材料“他还在各地设立巡院,作为经济信息基地各地确定收粮数据,丰年收贮粮食,灾年贱价在灾区出售;同时还免除一些赋税”可归纳为注重传递经济信息及疏通交通,依据丰灾年调节价格。(2)意义:由变无偿劳役为工资雇佣制、通过改革盐税来解决漕运经费问题等措施可推导出意义为调动了劳动者积极性,增加了收入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由注重传递经济信息及疏通交通、依据丰灾年调节价格等措施可推导出意义为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同时交通及信息的畅达,为经济发展繁荣创造条件。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