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教材)《人教版》20版历史新素养导学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素养评价 四 1-4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05359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人教版》20版历史新素养导学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素养评价 四 1-4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教材)《人教版》20版历史新素养导学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素养评价 四 1-4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教材)《人教版》20版历史新素养导学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素养评价 四 1-4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教材)《人教版》20版历史新素养导学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素养评价 四 1-4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教材)《人教版》20版历史新素养导学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素养评价 四 1-4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新教材)《人教版》20版历史新素养导学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素养评价 四 1-4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新教材)《人教版》20版历史新素养导学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素养评价 四 1-4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新教材)《人教版》20版历史新素养导学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素养评价 四 1-4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新教材)《人教版》20版历史新素养导学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时素养评价 四 1-4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课时素养评价 四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合格性考试】(选择题每小题3分,非选择题15分,共30分)1.历史学家黄仁宇说:“(汉代)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仍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据材料判断,汉代实行()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解析】选D。“(汉代)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仍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指汉代沿袭秦朝的郡县制,“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指汉代实行的分封制,故D符合题意。【补偿训练】公元前

2、127年,汉武帝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诸子都在王国范围内分得封地为列侯。这一规定()A.强化了汉初的郡国并行体制B.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C.巩固了刘姓宗室的血缘亲情D.增强了地方封国的实力【解析】选B。这一规定是为了改变郡国并行体制所带来的地方诸侯王权力过大的问题,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故A错误;这一规定使得王国越分越小,并且列侯归郡县管辖,中央集权得到加强,故B正确;这一规定旨在加强中央集权,与巩固血缘关系无关,故C错误;这一规定削弱了地方封国的实力,故D错误。2.三国时期的学者孟康解释说:“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

3、朝也。”这表明()A.中朝形成于三国时期B.中朝和外朝相得益彰C.中朝的形成削弱了相权D.外朝官员可以随侍皇帝左右且能在宫中办公【解析】选C。中朝形成于西汉时期,故A错误;结合所学知识,为加强皇权,皇帝任用身边的侍从和亲信为中朝,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转化为外朝,两者不是相得益彰,是相互牵制,故B错误;中朝的出现即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C正确;中朝官员随侍皇帝且在宫中办公,故D错误。3.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汉武帝这一措施()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C.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D.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解析】选A。从题干

4、中“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可以看出,中央加强了对铸币权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中央集权,因此A正确;这一措施,对农业生产发展没有抑制作用,排除B;这一措施并没办法彻底解决封国问题,因此排除C;这是一项经济措施,对思想的大一统没有太大作用,因此排除D。【补偿训练】汉代实行编户齐民(平民)制度,户籍标明姓名、年龄、籍贯、爵级、身高、家口、财产等项目。州郡每年都要向中央申报管区内的户口数和垦田数。其中入户人数最多的是自耕农民。这一制度()A.不利于汉代的社会稳定B.具有征收赋役的重要功能C.有助于政府征收商业税D.成为控制人口的唯一手段【解析】选B。汉代实行编户齐

5、民制度,加强对民众的控制,有利于社会稳定,故A错误;汉代实行编户齐民制度,将户口数和垦田数登记造册,作为征收赋役的依据,故B正确;汉代实行编户齐民制度,是对农民的管理制度,与商业无关,故C错误;汉代实行编户齐民制度只是控制人口的手段之一,还有如保甲制度等,故D错误。4.下面知识卡片所列历史现象出现的朝代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发明水排,利用风力水力冶铁开辟丝绸之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A.夏朝B.西周C.秦朝D.汉朝【解析】选D。根据知识卡,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杜诗发明水排,利用风力水力冶铁;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故此朝代为汉朝。故选

6、D。【补偿训练】1.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中认为:“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和说法都一样:天下大乱,皆因思想自由,言论不一。”由此可见,作者认为他们的“动机”是()A.树立皇帝的权威B.发展思想文化C.统一思想,巩固统治D.消灭异端学说【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的不同态度的相关史实。据材料“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和说法都一样:天下大乱,皆因思想自由,言论不一”及所学可知,秦始皇、汉武帝在处理儒家思想时态度截然相反,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他们的目的都是统一思想,巩固统治。2.秦代严格以律例断案,汉代以春秋为断案的主要依据,俗称“春秋

7、决狱”。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汉民族文化共同体形成D.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解析】选D。宗法血缘制度的逐渐瓦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与此题时间不符,故A错误;仁政理念深入人心是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反映,故B错误;材料与汉民族文化共同体形成与否无关,故C错误;由于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所以断案的依据由律例变为儒家经典,故D正确。5.鲁迅先生曾称誉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下列关于史记的表述,正确的是()A.记述了从秦始皇到汉武帝时期的主要史事B.由东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C.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D.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解析】选C。根据课本所

8、学,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起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年间约3000年的历史。所以C表述正确,A、B、D表述均错误。故选C。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18中国衡水董仲舒与儒家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董仲舒故里河北衡水召开。历史学者安作璋认为:“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他的学说为稳定和巩固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对于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历史学者冯天瑜则认为:“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

9、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奋进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思考:上述史料中两位学者提出对董仲舒的不同评价标准,你同意哪一种看法?为什么?(15分)【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由材料中两位学者的观点,再结合观点对应的史实进行说明。答案:(1)同意第一种看法:秦汉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中 央集权制度的建立都需要从思想上进行强化,董仲舒的思想顺应了这一要求。为汉武帝时期西汉进入鼎盛时期提供了思想基础,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2)同意第二种看法: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质上也是一种文化专制,抑制了思想的发展与进步;他所倡导的学说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具有唯心主义的局限, 是为封建统治服

10、务的。(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等级性考试】(选择题4分,非选择题16分,共20分)7.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汉武帝大一统”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是()颁布“推恩令” 修筑驰道,统一车轨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北击匈奴A.B.C.D.【解析】选D。结合所学可知,本题“修筑驰道,统一车轨”是秦始皇为巩固“大一统”国家战略的举措之一,这与“汉武帝大一统”主题无关,据此可排除A、B、C。为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在政治、思想和军事领域采取的举措。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投降的人),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月氏王)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

11、奴,无与共击之(匈奴)。汉方欲事灭胡(匈奴),闻此言,因欲通使(月氏)。道必更(经过)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 史记大宛列传 材料二开凿于初唐的莫高窟第323窟绘有张骞出使西域图。该图讲述的故事是汉朝军队击败匈奴,获得两尊金人,却不知道这是什么神,皇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寻访金人的来历。 沙武田角色转换与历史记忆莫高窟第323窟张骞出使西域图的艺术史意义 材料三2015年底江西省南昌市汉武帝之孙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震动全国。墓中出土了有孔子及其弟子画像、生平故事的屏风和竹书论语等珍贵文物上万件。 摘编自相关考古发掘报道 (1)材料一中“天子”是谁?“骞以郎应募,使月氏”的目的是什么?

12、材料一史记的作者是谁?该书的历史地位如何?(4分)(2)材料二中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张骞出使西域有哪些历史意义?(4分)(3)材料三出土文物反映了墓主人喜好什么思想?这可能与汉代哪一项政策有关?该政策带来了什么影响?(8分)【解析】第(1)题汉武帝时,为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前后两次出使西域。西汉时期司马迁著有史记一书,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主要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第(2)题根据材料二中的“获得两尊金人,却不知道这是什么神,皇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寻访金人的来历”可见材料二认为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寻访金人的名号。张骞通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第(3)题根据材料三中的“墓中出土了上万件”可看出墓主人喜好以孔子为首的儒家思想。为了实现大一统,在思想上,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儒家学说被确立为历代王朝的正统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答案:(1)汉武帝。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司马迁。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寻访金人的名号。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3)儒家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学说被确立为历代王朝的正统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