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政治参考答案第 1 页(共 5 页)巴蜀中学 2021 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二)政治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1112 13 14 15答案 D C C D A D D B D A B A B B A【解析】1粮食供给量降低,且因国际形势严峻,对粮食潜在需求增加,所以,D 图反映的变动趋势符合这些变化。答案为 D。2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作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政府作为有形的手的调控不能起决定作用,所以正确,错误;粮食的产价双稳离不开市场和政府的宏观调控,但政府要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实施相关政策,不
2、是行政手段,错误。答案为 C。3下调准备金,能增加流动性,改善流动性结构,从而使得融资相对容易,能降低企业间接融资成本,从而达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目的。答案为 C。4数据只是生产要素之一,劳动才是价值的源泉,错误;数字经济在很大程度上能有效减少传统工业生产对有形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造成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危害,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不是彻底杜绝,排除;是对数字经济特征的正确描述。答案为 D。5在国际贸易不利背景下我国不断调整贸易方式是对外贸易活力增强的依据,正确;我国贸易整体处于顺差状态有利有弊,过大的顺差会造成贸易形势的紧张。促进顺差收窄是当下的必要选择,符合题意;国民经济的顶梁柱是
3、国有经济(或国有大中型企业),因此错误,排除;双边主义指冷战时期的世界两极格局,与我国的外交政策与理念不符。答案为 A。6A 项是人民民主广泛性的体现;人民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但人民是通过选举人大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来间接管理国家,B 项错误;C 项体现我国人民民主是真实的;正是因为我国建立了一套体现人民意志运行高效的制度体系才保证了人民的合法权益得到最及时有效的维护。答案为 D。政治参考答案第 2 页(共 5 页)7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世界上从来没有抽象的、超阶级的民主,排除 A 项;B 项是民主的共性;C 项是人民民主的特点,不选;D 项符合题意,因此,答案选 D。8群众生活无小事
4、,志愿者踏实务实的办好群众的事,是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符合题意;政府是行政机关,党才能执政,说法错误;该区创新“十必联”工作法,把工作做到群众身边,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为村民提供多项便利服务,大大提升了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符合题意;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材料并未涉及,不符合题意。答案为 B。9直接选举适用于县乡人大代表、居委村委领导选举,县以上人大代表为间接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各级人大代表适用间接选举,错误,符合题意。答案为 D。10特别行政区、省级以上的人大才能制定本行政区域的法律法规,且人大不能代替政府执法,政府非司
5、法机关,所以错误。答案为 A。11王教授举报听证会违规属于民主监督中的监督听证会;属于通过信访或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进行民主监督;属于参与民主选举,是民主决策中的专家咨询制度,因此,符合题意。答案为 B。12不断推进“证照分离”,需要我国政府创新政策机制,打造服务型政府,提高行政效率和水平,符合题意;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排除;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党才是依法执政,错误。答案为 A。13本题考查政府职能、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原则等知识,稳就业是政府履行经济建设职能的体现,政府坚持就业优先政策,体现政府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也是落实党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具体体现,因此符合题意;与题意无关;材料没有反映从
6、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不选。答案为 B。14本题考查行政监督体系,孟德斯鸠这句话强调对政府的行政权力要有强制性的约束才能防止权力的滥用。因此,是政府内部对政府自身权力具有刚性约束力的监督;是行政外部监督体系中没有强制约束力的监督方式。答案为 B。15中央建议“十四五”全民征求意见,实质是民主决策,有助于政策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推进群众对政策规划的理解,推进决策的实施,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政治参考答案第 3 页(共 5 页)符合题意;公民拥有参与民主决策的权力,但没有直接行使决策的权利,排除;民主与效率没有必然联系,排除(亦不能说民主一定没有效率)。答案为 A。二、非选择题
7、(本题共 5 小题,共 55 分)16(20 分)(1)(8 分)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我国现在发展的内循环不是封闭条件下的内循环,而是在开放格局下的内循环,是内外循环互相支持的双循环发展格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需要继续坚持。(3 分)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会因少数国家倒行逆施而改变,当下面临各自不稳定因素更需要各国同舟共济、合作共赢,才能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2 分)面对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公平赤字等问题,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我国将继续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发展更高层次
8、开放型经济,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等、共赢的方向发展。因此,对外开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将长期保持不变。(3 分)(2)(12 分)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中国持续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促进了自己和世界经济的增长。面对分工地位和实力提升导致的贸易冲突,我国主动选择以内循环为主的发展战略,并非放弃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而是在利用国际市场优势资源的基础上更关注自身经济体系的完善和安全。(3 分)发展国内大循环有利于优化营商环境,增强企业投资信心,在外循环科技流入受阻背景下,倒逼国内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掌握核心知识产权,补齐产业链缺口,减少对外部资源的依赖,形成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国家经济
9、的独立性和安全性,在今后国际贸易发展中转移低端产业将能获得更大溢出效益。(3 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有利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和资金主动溢出流向中西部地区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协调发展,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推动我国居民消费扩容提质,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3 分)内外循环相结合,能够把坚持独立自主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更好的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更好的与各国合作,优势互补 政治参考答案第 4 页(共 5 页)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3 分)评分建议:每点 3
10、分,学生答出四点给满分,学生从国际社会其他角度分析,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7(14 分)(1)(6 分)公民要树立民主法治意识和提高法律素养,自觉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2 分)公民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宪法和法律作为公民的根本行为准则,不得超越宪法法律。(2 分)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等多种方式参与立法决策,推进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使法律法规更好地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2 分)依法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行民主监督,行使监督权。推动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和司法机关公正司法,提高国家机关的工作水平和效率。(2 分)评分建议:每点 2 分,学生答出三点即可给
11、满分 6 分,学生从政治生活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成理,酌情给分。(2)(8 分)政府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行为。(3 分)完善政府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或经济调节、市场监管),文化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和推进生态保护等职能,实现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厘清政府和市场的、政府和社会的关系。(3 分)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改革,改善营商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2 分)以推进国家机构职能协同高效为着力点,优化行政决策、执行、组织、监督体制。健全部门协调配合机制,防止政出多门、政策
12、效应相互抵消。(2 分)评分建议:点必答,答出三点给满分 8 分,考生从政府依法履职其他方面言之有理,适当给分,总分不超过 8 分。政治参考答案第 5 页(共 5 页)18(7 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全过程民主在决策环节上通过程序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凝聚民智,形成合力,让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文明,国家的发展繁荣富强,所以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3 分)全过程的民主是协商民主而不是西方的对抗式民主,在决策上通过协商、谈判、对话来实现社会意愿和需求的最大公约数,有利于社会主义
13、事业建设的连续性和稳定性。(2 分)全过程民主不仅重过程,还重结果,通过民主集中制,既充分发挥各方主体的作用和优势,保障各项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又能够高效率解决问题,达到“善治”效果。(2 分)评分建议:考生从政治生活其他方面回答,言之有理,适当给分,总分不超过 7 分。19(8 分)大数据可以提供全面、及时有效的信息,实施大数据战略有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决策水平。(2 分)实施大数据战略,让“数据跑路”,可以改进网上政务服务,创新服务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和办事水平。(2 分)实施大数据战略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府公共服务建设,打造为人民服务的政府。(2 分)实施大数据战略有利于促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便于公民监督政府的工作,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提高政府公信力。(2 分)评分建议:每点 2 分,考生从政治生活其他方面有创新回答,言之有理,适当给分,总分不超过 8 分。20(6 分)评分建议:本题比较开放,言之有理即可。考生应从所选主体出发运用合理学科知识有理有据的分析,不少于三个方面。意见建议必须符合主体,符合我国国情,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