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6 ,大小:216.53KB ,
资源ID:1105134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10513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莳蒲养心:文人案头的芥子须弥.pdf)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莳蒲养心:文人案头的芥子须弥.pdf

1、莳蒲养心:文人案头的芥子须弥卢晓菡蒲石图 纸本水墨 45.532.5cm 清 王玖宋人张端义在贵耳集中写道:“徐渊子朝闻弹疏,坐小舟载菖蒲数盆,书两箧,翩然而去,人争相望,若似神仙。”这令徐渊子与书并携、翩然若仙的舟中之物,正是被文人誉为“天下第一雅草”的菖蒲。礼记月令中有“冬至后,菖始生。菖百草之先生者也,于是始耕”的记载。晋代嵇含在南方草木状中描述:“番禺东有涧,生菖蒲,皆一寸九节。”另据明代李时珍的说法:“菖蒲,乃蒲类之昌盛者,故曰菖蒲。”这大概就是菖蒲名字的由来。在诗经中就有“彼泽之陂,有蒲与荷”的句子。这种与蒹葭、荇菜、卷耳、桑一起自田间水畔、古老诗歌中走来的植物,似乎天然带着诗的气

2、质,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被认为是驱邪避害的“灵草”。而自药用移入书斋案头,成为文人观赏莳养之清供,则是菖蒲的另一段身世。菖蒲图 绢本水墨 31.546.5cm 清 金农古时苏州植蒲有年的张听蕉曾言:“菖蒲有山林气,无富贵气。有洁净形,无肮脏形,清气出风尘以外,灵机在水石之间,此为静品,此为寿品,玩者珍惜。”清末大儒俞曲园则赞其“忍寒苦,安淡泊。伍清泉,侣白石”。清王玖也在其蒲石图上题跋赞颂:“人间千花万草尽荣艳,未必敢与此草争高名。”说到底,菖蒲乃“贱草”一株,何以得此盛名?寻常草木的清洁秉性菖蒲属天南星科,多年生,一名菖歇,一名尧韭。生于陂泽者为滨菖,生于溪涧者为水菖,生于水石中者为石菖。石

3、菖蒲高只数寸,叶纤细,因而又称细叶菖蒲。遵生八笺中言:“石菖蒲品之佳者有六:金钱、牛顶、虎须、剑脊、香苗、台蒲。”植于盆中、成为书斋清供者,大都为石菖蒲中的金钱、虎须、香苗。菖蒲并非珍稀物种,常见于溪边山涧或陡峭石壁,于寒冬刚尽时觉醒,却也不易得,须留心采撷。一如王安石经天柱山,“沿崖涉涧三十里”,才从石头上寻得几株。清代画家金农的菖蒲图,以内敛的短细小笔,画了一束在盆中密实生长的菖蒲,着实体现了文人心中这一草木理想的样子短、细、密。而其味道却有一种乡野之气,吸入肺腑不觉一阵清气上扬。其色四季皆绿,带着一股淡淡的清逸之气,颇具文人的仙风道骨。菖蒲会开花,只是鲜少被人见到。金农说:“莫讶菖蒲花罕

4、见,不逢知己不开花。”原来颇具性情的菖蒲,但逢有缘人,才将自己最旺盛的生命绽放流露。一次,苏辙见盆里菖蒲忽然开花,以为是吉兆,便乘兴写下一首诗:“石贫攒石养菖蒲,沮洳沙泉韭叶铺。世说华开难值偶,天将寿考报勤劬。心中本有长生药,根底暗添无限须。更尔屈蟠增瘦硬,他年老病要相扶。”以此作为寿礼送给远方的兄长。苏轼读后,继而作和子由盆中石菖蒲忽生九花反馈之小小绿植偶然生发几朵花,也能引发昆季相隔千里的唱和,实在温馨可爱。供于案头的山野气息清幽的山涧和洁净的溪岸本是菖蒲自然的居所。爱蒲人于此类人杰地灵、湍水击石之处将菖蒲请到堂前,好生伺候,以紫砂、陶瓦、枯木、奇石为载体,植蒲其上,精剪、细培、驯化后衍生

5、为案头供奉看似不过园艺而已,实则植蒲定性,莳蒲养心。终究,这些亲手进行的日常操持需要主人付出诸多勤谨与耐心。因此,群芳谱说菖蒲“愈久则愈密,愈瘠则愈细,可以适情,可以养性,书斋左右一有此君,便觉清趣潇洒”。苏轼亦言,菖蒲“苍然于几案间,久而益可喜也”。菖蒲八哥图纸本设色 7333cm 现代潘天寿菖蒲制成盆景之事始于唐代,宋起风行。文人爱它,多半是对着眼前这小小的一抹青翠郁葱,悟出了袁宏道笔下瓶花的意味无须远至山林,便能在咫尺间观望得道于自然天地。人们以一盆蒲草,将美与道衍生到案头、居处,乃至心思停驻的任意一时一处,当真如佛语中的“芥子须弥”诸相皆非真,巨细可相容。细密短小的菖蒲容纳了宇宙洪荒、

6、万水千山的自然之象,日月精华便在那初露的尖细嫩芽上毕数尽显。且不论其还有更为实用的價值。如高濂言:“书斋蒲石之供,夜则可收灯烟,晓取垂露润眼,此为至清具也。”古人相信,夜晚秉烛夜读、披卷著述,蒲叶能够吸收灯烛的油烟;晨起时,以蒲叶上的凝露润洗倦目,则使人神清目明。至元代,菖蒲不仅为端午节的必备药材,更与插花艺术相结合,多了一层审美、装饰甚至言志的功能。如明末清初陈洪绶的劝蒲觞图,就是作于端午节、以蒲明志的代表画作。图中人物簪艾草、捧蒲觞、持节、佩剑,未必不是其趣之所向与节之坚守的表征。古时菖蒲的莳养之道现代文人依旧爱菖蒲,且仍然心照不宣地遵循古法莳养:供养菖蒲所需不多,浅水与清风即可使其久活。

7、正如苏轼在石菖蒲赞里所说,那些在石头上生长的草木,大多的根茎须得有些许土来附着,“惟石菖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但“欲其苗苍翠藩衍,非岁月不可”(高濂遵生八笺)。更讲究些,则“石上种蒲草,得有旧石,盛以官哥均州定窑方圆盆中,养以河水。天落水时,令出见天日,夜受风露,则草石长青。若置之书斋,尘积蒲叶山石,则憔悴弊矣”(文震亨长物志)。加之,有心人会遵循昔人种诀:“春迟出,夏不惜,秋水深,冬藏密。”即春分之后将菖蒲移出室内,农历四月十四逢菖蒲生诞即刻精剪,修叶宜净;秋燥浇透水;冬天避冰害。另据“异根不带尘埃气,孤操爱结泉石盟”,乃知养菖蒲,须盆、石得当,水、时适宜

8、。劝蒲觞图 绢本设色 明 陈洪绶蒲用之盆颇多,民者用瓦陶,贵者用瓷砂,雅者则用砖铜,云盆、枯木、贝壳之属亦佳。至于容器色彩,多为青、蓝、白等淡雅朴素之色,或石、砂本色,以衬托草色的苍翠。造型、纹饰亦古拙简朴,以圆形居多。如潘天寿菖蒲八哥图、溥心畲盆花菖蒲图、黄山寿菖蒲清供扇面中均以圆盆示之。蒲石秋菊绢本设色 24.424.6cm 近代 居廉清供图纸本设色 清 任伯年盆下配以石榴、香橼、佛手、柿子,如朱屺瞻岁朝清供中描绘,既富自然野趣,又十分值得玩味。亦可置茶书墨香旁,搭配出更具深味的祥兆美意。如菖蒲与矮松(明人十八学士图)、灵芝(吴昌硕菖蒲寿石)搭配,就有延年益寿的寓意;与水仙、天竹子、牡丹、

9、佛手、荔枝等水果花卉(吴昌硕岁朝清供图)搭配,则生出更多欢喜、清新之味。附石亦是一种植蒲的古法,尤令文人青眼有加。宋时文人间大兴赏石之风,菖蒲依石生长,恰为这爱石增添了另一样“玩伴”。正所谓“一石十八景,一草九种姿”。布置点缀、经营设计那本无生命的石头,令其上雀跃生长生命力盎然的小植株,便成了文人书斋中流行的细节。石须置水中,长久滋养着菖蒲。菖蒲叶形可任其生长,株形则追求山野之气。与石相附,彼此相映相生,一同成为观赏对象。岁朝清贡图 纸本设色 15280.5cm 清 吴昌硕花卉册之一 纸本水墨 25cm32cm 清 金农 辽宁省博物馆藏附石选用的石头以昆山石为最佳,素有“雁山菖蒲昆山石”(陆游

10、菖蒲)的说法,宋代的云林石谱中也有印证。昆山石出自昆山市马鞍山下,以白色为贵,因其窍孔遍布,栽种菖蒲于石上,能令其生长茂盛。而青色菖蒲配上白色昆石,色彩清雅,十分清目。明陈淳的昆璧图以水墨法描绘了石菖蒲和昆山石组成的附石式盆景,确凿地将这一搭配呈献于世人。而除昆山石外,武康石、羊肚石亦可做菖蒲附石的佳材。附石菖蒲也可先种于圆石上过渡,再移植于奇石上。宋人吴怿在种艺必用中就记载道:“菖蒲,初种在圆石上,一再移于好石之上,极细而不粗。”居廉菖蒲扇面就画有种于圆石上的菖蒲。文人之于菖蒲的际遇爱蒲人与蒲草的际遇,超平物外,是类似陶渊明之于菊、郑板桥之于竹的缘分。文震亨长物志有载:“花有四雅,兰花淡雅,

11、菊花高雅,水仙素雅,菖蒲清雅。”菖蒲继承了屈子以来香草美人的比兴传统,与兰、菊、水仙一样因简而洁,因俗而雅,有出尘之致,其俊秀卓然的气韵也正合文人宁静致远的秉性。因此,从爱蒲、惜蒲、莳蒲,到画蒲、咏蒲、赏蒲,无不体现着文人对菖蒲之风骨气节与贞洁品格的追求。昆璧图纸本水墨 80.134.8cm 明 陈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蒲蝶圖纸本水墨 111.857.8cm 明 项圣谟 故宫博物院藏松阴莲蒲图(局部)纸本设色 3154.7cm 明 朱瞻基 故宫博物院藏对儒士而言,菖蒲不假日色,不资寸土,只与清泉、白石为伍,仿佛不肯与浊世同流合污的高士化身,是君子品行的映照。于是,每日清晨至院中侍弄它,为其浇水、

12、剪叶、修形,让这草间精灵恣意生长,已成为爱蒲人不得搁置的“日课”,被赋予了修持自身的含义。文人爱蒲,有孰甚于金农?他画了很多菖蒲,画里的菖蒲皆苍苍郁郁。画完却并不尽兴,继续题识日:“石女嫁得蒲家郎,朝朝饮水还休粮。曾享尧年千万寿,一生绿发无秋霜”兴致勃勃为菖蒲“娶妻、做寿”。他撰诗文以菖蒲自况,结交了一众如菖蒲般孤清的友人,连斋名都是“九节菖蒲憩馆”,唯念菖蒲的灵性充斥周遭。苏轼痴石,也迷菖蒲,自嘲为“蒲奴”。他调任登州任太守时,就专门跑到丹崖山旁,取弹子涡石数百枚,用以供养菖蒲。他说那石头“为海浪所战,时有碎裂,淘洒岁久,皆圆熟可爱”,于是“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置之盆盎中,日与山海对”。在慈

13、湖山中游船时,苏轼寻得几株菖蒲置于舟中,“间以文石、石英,璀璨芬郁,意甚爱焉”。后来改走陆路,羁旅中不便照看,也不忘将菖蒲寄托于友人,并嘱托其“善视之”,“余复过此,将问其安否”,关切之情凿凿。陆游之爱菖蒲,在寻找,在惦念,在安放一颗散淡的“闲心”。他说:“微官元不直鲈鱼,何况人间足畏途。今日溪头慰心处,自寻白石养菖蒲。”(若耶溪上)而醉归也是念念:“夜分饮散酒家垆,归路迢迢月满湖。小竖窃言翁未醉,入门犹记露菖蒲。”梦中忽醒时,作堂中以大盆渍白莲花石菖蒲,翛然无复暑意,睡起戏书,很是自得,便亲自为蒲石盆更换新汲的泉水,后烹茶品茗,并自嘲道:“寒泉自换菖蒲水,活火闲煎橄榄茶。自是闲人足闲趣,本无心学野僧家。”(夏初湖村杂题)郑板桥爱菖蒲,说:“玉碗金盆徒自贵,只栽蒲草不栽兰。”连兰花这么骄矜高傲的植物都被比作二品,蒲草在其心中的地位可见一斑。八大山人、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家亦常以菖蒲为题作画,他们笔下的菖蒲莫不古拙、苍茂、清雅,别有文人意趣。南宋曾幾写过一首石菖蒲,大抵最能概括菖蒲在文人心中的位置:“窗明几净室空虚,尽道幽人一事无。莫道幽人无一事,汲泉承露养菖蒲。”都道我终日无所事事,谁说的呢?打来泉水,接来露水,好好培植菖蒲,这便是我郑重的大事啊!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