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后限时集训(三十)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建议用时:40分钟)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及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应高于衰退型种群的出生率,而死亡率则相反B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主要是通过改变年龄组成来控制害虫数量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颜色过艳或脱落均会增大误差D自然环境中增加某种群的天敌数量不会影响该种群的K值C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与衰退型种群的出生率无法做出比较,A错误;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主要是通过改变性别比例来影响出生率,进而实现了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B错误;自然环境中增加某种群的天敌数量会使得该种群的K值降低,D错误。2(2020武汉市高三质检
2、)任何自然种群是不可能无限增长的,种群达到一定密度后,就会因某些限制因素的作用而停止增长。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与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样方法可以用于调查某些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小动物种群的密度B种群的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均能够间接影响该种群的出生率和迁入率C随着种群密度增大,种群死亡率随之增高,这可能与种内斗争加剧有关D改善限制种群增长的环境因素,则该种群密度会增加,导致丰富度提高C样方法可用于调查某些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小动物种群的密度,A错误;种群的年龄组成可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可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B错误;种群密度增加,但物种
3、数量不变,群落的丰富度也不会提高,D错误。3(2020北京市平谷区高三一模)东亚飞蝗为迁飞性、杂食性农业害虫,喜在坚实的土壤中产卵。为预防“蝗灾”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者对某地区多年气温、降水量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关系的调查结果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影响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是降水量B季节变化不影响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C疏松土壤不会影响东亚飞蝗的出生率D可以通过样方法调查东亚飞蝗迁移路线A据图分析可知,季节影响气温变化、降水量变化,蝗虫数量随温度、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故季节变化影响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B错误;蝗虫喜在坚实的土壤中产卵,疏松土壤会影响东亚飞蝗的出生率,C错误;可以通过标
4、志重捕法调查东亚飞蝗迁移路线,D错误。4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生物种群数量与其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值为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与当前种群数量Nt之比(Nt1/Nt)。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甲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比乙种群的小B甲、乙生物间存在取食和被取食关系,乙为捕食者C当甲、乙种群数量均为n1时,一年后两者数量仍相等D当甲、乙种群数量均为n2时,乙种群数量下降较甲快C结合图示可知,甲种群和乙种群在种群数量处于n2时达到稳定状态,说明两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相等,A错误;图中没有显示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无法判断甲、乙生物种群存在捕食关系,B错误,当甲、乙种群数量均为n1时,两种群的值相
5、等,故一年后两者数量仍相等,C正确;当甲、乙种群数量均为n2时,1,两种群数量基本不变,D错误。5水蚤是一种体型微小的水生动物。如图是某水池中水蚤种群数量的变化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调查水蚤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宜采用标志重捕法Bb时期水蚤种群数量增长最快,bc时期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当水蚤种群数量稳定在K1时,其种群年龄结构为稳定型D若d时期种群出生率升高,则种群数量可大幅度超过KC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常选用标志重捕法,水蚤活动能力较弱,通常集群分布,不宜采用标志重捕法,A错误;b时期水蚤种群数量曲线的斜率最大,证明此时水蚤的种群数量增长最快,bc时期种群数量仍在增长,证明种群出生率
6、大于死亡率,B错误;d时期种群数量基本保持稳定,该时期的种群数量接近环境容纳量。若出生率升高,则种群数量可能超过K,但受限于环境中的食物等条件,种群数量不可能大幅度提高,D错误。6如图为研究某一种群迁入两个新环境(理想环境和适宜生存但条件有限环境)后围绕种群数量变化而建立的相关数学模型,其中对Y的含义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若为理想条件下种群的某模型,则Y代表种群数量B若为有限条件下种群的某模型,则Y代表种群数量C若为理想条件下种群的某模型,则Y可代表或1D若为有限条件下种群的某模型,则Y可代表增长速率A曲线是理想条件下种群的增长速率曲线而非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因为种群数量的起点不能为0,A错误。
7、7如图表示在有环境阻力的条件下种群数量与增长速率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种群数量达到K/2之前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渔业上既要获得最大捕捞量又要使资源更新不被破坏,应使捕捞后的种群数量维持在K/2C种群数量超过K/2时,死亡率大于出生率D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提高K值,从而达到保护濒危动植物的目的C种群数量超过K/2时,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表现增长,C错误。8(多选)(2020泰安市高三模拟)取相同数目的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用同一种杆菌为饲料,放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进行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实验,观察并记录其数量变化如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草履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往往
8、是种群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B单独培养时,这两种草履虫的种群数量都呈“J”型增长C从实验结果来看,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之间存在竞争关系D混合培养14天后大草履虫全部死亡,说明双小核草履虫分泌毒素杀死大草履虫BD种群数量的变化受到种群内部和环境因素的影响,A正确;单独培养时由于空间资源有限,所以两种草履虫的数量都呈“S”型增长,B错误;两种草履虫食性相似,属于竞争关系,另外双小核草履虫在竞争中获胜,C正确;混合培养14天后大草履虫全部死亡,但不能确定双小核草履虫是否分泌毒素,D错误。9(2020全国100所名校高三模拟)“种群密度效应”包括两个重要的法则。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物种个体平均
9、重量W与密度d的乘积是个常数Ki,最后产量总是基本一致,即产量恒定法则;同时,随着密度增加种内斗争加剧而引起种群个体死亡而密度减少,即“自疏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1)动物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其大小是由_(填种群特征)直接决定的。(2)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呈“S”型曲线,其含义是_。(3)出现“产量恒定法则”的原因是自然界的_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就会加剧,物种个体数量的增加以个体_为代价,从而维持着这种自然的平衡。(4)据报道,某年欧洲老鼠数量极多,众多老鼠争相做出“自我牺牲”,成群结队,翻山越岭,抵达北冰洋集体“自杀”,这种现象属于_。解析(1)动物种群最基本
10、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其大小由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直接决定。(2)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呈“S”型曲线,其含义是种群数量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3)种群数量的增加要受环境条件的制约,出现“产量恒定法则”的原因是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就会加剧,物种个体数量的增加以个体重量的减少为代价,从而维持着这种自然的平衡。(4)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欧洲老鼠数量极多,众多老鼠争相做出“自我牺牲”,成群结队,翻山越岭,抵达北冰洋集体“自杀”,这种现象属于自疏现象。答案(1)种群密度 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2)种群数量经过一定时间的增
11、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3)资源和空间重量的减少(4)自疏现象10(多选)(2020山东德州市高三期末)某课外小组对某地部分物种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6年的调查,结果如下。据表分析错误的是()年份植物201420152016201720182019白杨(株/100 m2)012488马齿苋(株/m2)2.01.81.51.10.50.2狗尾草(株/m2)5.34.84.03.11.81.5白茅(株/m2)1.11.31.72.23.14.8鼠(只/100 m2)12581215A.由于鼠对捕鼠器有记忆,调查所得数据应比实际值偏大B调查4种植物的种群密度时,选取的样方面积大小应相同C6年内,
12、鼠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白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D马齿苋和狗尾草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若干年后两种群可能会消亡B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鼠的种群密度时,由于鼠对捕鼠器有记忆,重捕获的机会减少,则所得数据比实际结果偏大,A正确;调查4种植物的种群密度时,选取的样方面积大小不一定相同,B错误;20162019年,鼠种群数量的增长率逐渐减少,鼠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C错误;由表格可知,马齿苋和狗尾草的种群密度逐年减少,白茅的种群密度逐年增加,由此可知马齿苋和狗尾草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若干年后两种群可能会消亡,D正确。11(多选)(2020兖州市高三模拟)克里斯琴学说(主要用来解释自然界哺乳类动物种群调节)
13、认为:种群数量上升时,种内个体间的社群压力会影响种群数量,其调节机制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社群压力会导致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数量减少B社群压力会导致机体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C社群压力通过神经、体液两种调节方式调控种群数量D社群压力会导致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从而使种群数量降低AD读图可知,当社群压力个体数量增加时,可通过下丘脑的调节,效应 B 细胞分泌的抗体数量减少,A正确;下丘脑有血糖平衡调节中枢,当社群压力增大时,通过下丘脑的调控,导致机体胰岛 B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使人患低血糖或休克,B错误;图示有神经、体液、免疫三种调节方式调控种群数量,C错误;社群压力会导致出生
14、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从而使种群数量降低,D正确。12(2020北京市西城区高三期末)南极磷虾广泛分布在南极海域,它们主要摄食海水表层的浮游植物,同时也是部分鱼类、企鹅、海鸟、鲸、海豹等生物的饵料,在南极生态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1)南极海域中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_,南极磷虾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长期捕食磷虾的生物中,蓝鲸长有密集的鲸须,食蟹海豹的牙齿具有复杂缺刻、能够彼此交合,这些过滤结构为捕食成群的南极磷虾提供了方便,体现了生物体的_相适应的特点。(2)蓝鲸是南极海域捕食磷虾量最大的生物。当极昼来临,蓝鲸在南极海域聚集,它们潜入一定深度捕食,回到水面排泄,鲸粪中含有丰富的氮、磷、
15、铁等,这种行为加快了生态系统的_,对缺乏矿质元素的极地表层水域非常重要。此时,表层水体中浮游植物暴发性生长,其原因是_(写出2点)。(3)据调查,磷虾的数量已经连续数十年呈下降趋势,具体原因还不十分确定。图中所示为最近100年蓝鲸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你认为这种变化会使南极磷虾种群数量增加、减少,还是无法确定?请阐述你的理由。_。(4)虽然南极磷虾资源蕴藏量巨大,但人类开发利用仍然需要十分谨慎。若想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应采取怎样的措施?_。解析(1)南极海域中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依据题干信息“南极磷虾主要摄食海水表层的浮游植物,同时也是部分鱼类、企鹅、海鸟、鲸、海豹等生物的饵料
16、”可知,南极磷虾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这些过滤结构为捕食成群的南极磷虾提供了方便,体现了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2)蓝鲸捕食磷虾后又把鲸粪排出水面,在微生物的分解下为浮游植物提供丰富的氮、磷、铁等矿质元素,这样加快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也促进表层水体中浮游植物生长。同时鲸大量捕食磷虾,磷虾数量下降,浮游植物被捕食量减少,以及极昼的光照条件(温度条件)有利于浮游藻类快速地繁殖等原因,最终促进表层水体中浮游植物暴发性生长。(3)磷虾种群数量不仅仅受蓝鲸的影响,还受其他因素影响。由下降的蓝鲸种群数量变化趋势,也无法确定磷虾种群数量,因为蓝鲸种群数量减少对于磷虾种群数量的影响,在短期和长期效应上会有不同,具体结果难以确定。(4)为了更好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对于南极磷虾应做好以下几点,划定捕捞区域,限定捕捞时间和捕捞量。进行全面调查(评估),根据资源量,确定捕捞量等等。答案(1)生物群落消费者结构与功能(2)物质循环鲸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为浮游植物提供矿质营养;极昼的光照条件(温度条件)有利于浮游藻类快速地繁殖;鲸大量捕食磷虾,磷虾数量下降,浮游植物被捕食量减少(3)不确定,蓝鲸种群数量减少对于磷虾种群数量的影响,在短期和长期效应上会有不同,具体结果难以确定(4)划定捕捞区域,限定捕捞时间和捕捞量。进行全面调查(评估),根据资源量,确定捕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