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宁阳四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导学案: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04074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宁阳四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导学案: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宁阳四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导学案: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东宁阳四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导学案: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东宁阳四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导学案: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东宁阳四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导学案: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山东宁阳四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导学案: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山东宁阳四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导学案: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山东宁阳四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导学案: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山东宁阳四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导学案: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山东宁阳四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导学案: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山东宁阳四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导学案: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起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导学案【考试大纲】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课标要求】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课标解读】 (1)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是“因信称义”,具体思想主张包括:人的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任何行为;最高权威是圣经;基督教会包括一切信徒;基督教徒应各司其职;赎罪券不能赦免罪行,而是通过对圣经的理解和对上帝虔诚信仰来免罪。后来加尔文又进一步解释成先定论。(2)宗教改革的意义:宗教改革使人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挑战了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宗教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欧洲

2、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启蒙运动的到来作了思想上的准备。宗教改革是西欧反封建斗争的重要形式,其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基础知识整合】一.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1背景(1) 思想潮流席卷欧洲后,各国的 思想十分活跃,部分天主教教徒深受影响。(2)罗马教会为树立教皇的 ,宣扬 ,即依靠以教皇为首的 和 才能得救。(3) 年,教皇利奥十世以 为名,印制 向教民兜售,搜刮民财。2兴起: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 (即九十五条论纲)。 3思想主张:(1)强调 的学说,主张人只有靠 才能得救,不能靠 、 和 。(2)宣称 的功效微不足道,基督徒只要 ,就能得到赦免。4性质:是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的 、

3、运动。5意义:宗教改革运动在 拉开了序幕。使人获得 和 ,带有鲜明的_ _色彩。欧洲形成 _和 _、_ _三足鼎立的新局面。二.加尔文宗教改革1原因:受 的影响。2思想主张:(1)人只有依靠 才能得救,以此反对天主教的 ,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2)把“因信称义”解释成 ,这是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3意义:(1)为 作了辩护,从神学角度论证 和 的必要性、合理性。(2)在资本主义较发达的西欧广泛传播,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 方面的依据。三宗教改革的影响宗教改革家用_ 宗教观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为西欧社会的_ _、为人类_的历史写下了发人深省的一页。【易错提醒】1.宗教改革运动就是要清

4、除基督教在欧洲的影响。错误。宗教改革反对的是当时欧洲天主教会的统治,并不反对宗教。2.“因行称义”“因信称义”与“信仰得救”的区别。这三种主张是基督教不同教派的主张,都属于基督教的教义。(1)“因行称义”的本质是为加强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为封建宗教神学的精神垄断而服务的。(2)“因信称义”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简化了宗教仪式,解放了人的个性。(3)“信仰得救”是在“因信称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为资产阶级的发财致富进行辩护,是对“因信称义”的继承和发展。3有人说:“文艺复兴借古希腊罗马文化复兴、宗教改革借助宗教形式宣传资产阶级文化,二者都否定了宗教信仰。”请据此进行评论。错误:文艺复兴揭露教会的

5、腐朽、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宗教改革是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反封建,反对的只是天主教会的盘剥和教皇的特权地位,二者都是宣传资产阶级文化,但都未否定宗教信仰。【解读与点拨】材料一马丁路德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倡导者,他的神学思想强调“因信称义”;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要想称“义”,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条规,不在于本人的善行积下的功德,而在于上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1517年10月,路德以学术争论的方式在维藤堡大教堂的大门上张贴了“欢迎辩论”的九十五条论纲。论纲使赎罪券在德意志各地的销售大减。材料二加尔文是瑞士的宗教改革家他废除主教制,代之以共和式的长老制;简化宗教仪式;鼓励

6、经商致富,宣称做官执政、蓄有私产、货钱取利同担任教士职务一样,均可视为受命于上帝。加尔文的神学思想在许多方面与路德相同,如强调圣经是基督教信仰的惟一根据和权威;主张“因信称义”等。(1)路德提出的“因信称义”的实质是什么?它代表当时哪些人的利益?(2)加尔文和路德主张的相同点是什么?(3)加尔文比路德更为激进的主张是什么?【归纳总结】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异同及联系1相同(1)都是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兴起在思想形态上的反映。(2)都注重人的价值,体现了人文主义色彩。(3)都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4)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5)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都在一定

7、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2不同(1)指导思想上:文艺复兴的本质是热爱人和自然,把宗教放在次要地位,肯定人性,反对神权;宗教改革则仍以来世观念为基础,将灵性置于物质之上,强调信仰和服从,承认神的存在。(2)形式上: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在“复兴”古典文化形式下,宣扬资产阶级世界观;宗教改革是新兴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反封建的社会运动。(3)表现领域:文艺复兴运动主要表现在思想文化领域和社会的上层,是贵族运动;宗教改革更多的表现为一场政治运动,更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民众运动。(4)实质和影响上: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革命,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宗教改革不

8、仅是思想领域的斗争,更是宗教外衣下的新兴资产阶级反对以罗马天主教会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运动,它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开辟了道路。3联系(1)文艺复兴是宗教改革的理论准备,没有文艺复兴对封建神学世界观的冲击,就不会有资产阶级反封建的实际行动。(2)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的实践和深化,它集中反对罗马天主教会,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使宗教自由逐渐盛行,为进一步解放人们思想,促进近代文化的繁荣提供了一个更加有利的社会环境。【真题演练】1(2012广东文综卷18)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9、(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2(2014海南高考)宗教改革家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主张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因信称义”的提出()A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C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 D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基础巩固训练】1德国作家托马斯曼评价马丁路德“提出人与上帝之间的直接关系”从而促进了民主。这种“直接关系”体现在()A人皆僧侣 B天赋人权 C人皆上帝 D理性至上2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写到:“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得利心和贪欲心。至于代祷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

10、的意旨为转移。”这段话体现了马丁路德的哪项主张A人人有权读圣经 B否认教皇和神职人员权威C简化宗教礼仪 D教会应从属于国家3马丁路德主张“君权神授”(君权直接来自于上帝),提出“国家的存在是神的旨意和命令,而君主的权力则是神的意志的体现。”这体现了马丁路德()A否定教皇的权威 B思想出现了倒退C主张教会高于国家 D与其因信称义的思想相矛盾4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最能说明宗教改革本质的是()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5约翰胡斯(

11、13691415)是波希米亚布拉格大学教区长,因严词指责出售赎罪券是违反圣经的可憎行为,被处以火刑。对此看法正确的是()A胡斯是宗教改革运动的开创者B西欧各国宗教改革起因皆是教会出售“赎罪券”C胡斯主张“圣经至上”D胡斯的观点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产生影响6马克思在评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神职人员)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下列对宗教改革的相关评述,不正确的是()A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B树立信仰本身为权威,只要虔诚信仰,灵魂即可得救C改变了过去通过神职人员与上帝沟通的惯例,人人可以同上帝直接对话D试图清除

12、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开启了人类理性的光芒7“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他们相信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世界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理性被用来检验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文中“这些哲人”与以往近代思想家的突出不同之处是()A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B提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想C推动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进一步发展 D给天主教会以摧毁性打击8(2015深圳调研)“随着16世纪的开始,批评之声变得强烈起来,许多人自忖他们的救赎是否为良人所握。”这段记载中“批评”的对象可能是()A欧洲宗教改革家B罗马天主教会C新兴的资产阶级D各国封建君主9(2015汕

13、头质量监测)17世纪一位路德教传教士认为:“科学没有宗教会导致人的自私和道德败坏;而宗教没有科学也常常会导致人的心胸狭窄和迷信。”这反映了当时欧洲()A进化论提出颠覆了基督教神学 B量子力学与相对论的影响广泛C努力调和新教伦理与科学精神 D因信称义思想得到教会的认可10(2014肇庆质检)有一位英国著名哲学家曾经明确指出:“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言论能够佐证这位哲学家观点的是()A赎罪券“增加的仅仅是贪婪之心” B“每一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牧师”C“上帝的恩典不是赐给所有的人” 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权力”11马丁路德认为,基督徒的自由是一种内心自由,纯

14、属精神范围,只为上帝所知;在世俗事务方面,一个好基督徒应完全服从业已确立的权威。这反映了马丁路德( )A反对上帝的权威 B尊重教皇的权威C否认圣经的地位 D主张服从政府的权威12赫尔德尔评价说他是“德意志民族的导师”和“促使欧洲觉醒的改革家”,托马斯曼评价他“提出人与上帝之间的直接联系”,从而促进了民主。材料中人物的活动对社会的主要影响是 :( )A.促进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B.运用强硬手段实现了德国的统一C.使近代的自然科学最终形成 D.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13(2015吉林一模,17)宗教改革时期加尔文提出先定论,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上帝在创造人类之前,人类的命运早已决定;

15、第二,人类不能改变上帝的决定,甚至不可能知道上帝的选择。先定论提出的直接影响是()A.否定了教皇的绝对权威 B.使人获得灵魂得救的自主权C.人文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弘扬 D.为启蒙运动提供思想基础14(2014四川成都质检,12)马丁路德号召把教会的土地收归国有,不向罗马输送钱财,由德意志人自己委任教士,世俗的事情不应由罗马判决,而由世俗当局处理,这反映了他()A.主张建立民族教会B.宣传“因信称义”C.主张建立廉俭教会D.宣扬“先定论”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7.他们宣传说,当钱币扔在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灵魂即会应声飞入天堂。28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

16、得利心和贪欲心。至于代祷之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36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全部免罚。45必须训示基督教徒,如果他们看见一个贫苦困难的人置之不顾,而使用自己的钱去购买赎罪券,那么他所得到的不是教皇所应许的赦罪,而是上帝的愤怒。译文据欧洲史原始史料翻译与重印卷2,第6部分,刘启戈译材料二罗马教廷方面人士很巧妙地建筑了三堵墙来抗拒改革,使基督教走向毁灭。第一堵墙是:当世俗政权向他们施加压力时,他们便声言:世俗权力没有过问他们的权力,相反地,宗教权力是在世俗权力之上的。第二堵墙是:假使你引用圣经向他们加以指责时,他们便说:只有教皇

17、才有解释圣经的权力。第三堵墙是:假使你要用召集宗教大会来威胁他们时,他们又发明了一种说法,即是:只有教皇才有召集宗教会议的权力。这样一来,他们便秘密地窃走了我们的三种鞭子,他们可以任情妄为,受不到任何惩罚。于是他们便隐蔽在三堵大墙的后面,胡作非为,正如我们所看见的。马丁路德致德意志贵族书(1520年6月24日)(1)材料一针对什么事件提出的,为什么首先对此发难?(6分)(2)材料二提出什么问题,反映出马丁路德什么目的?(6分)(3)为什么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得到众多支持?(8分)16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为爱护与阐扬真理起见,下列命题将在文学和神学硕士及常任讲师路德马丁神甫主持之下,在威登堡举行讨论

18、。凡不能到会和我们口头辩论的,请以通讯方式参加。奉主耶稣基督的圣名。阿门。 (35)那些说为求获得救赎或赎罪票并不需要痛悔的人,是在传与基督教不符的道理。(36)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全部免罚。(37)任何活着或死了的真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票,也都分享基督和教会的一切恩惠,这些恩惠是上帝所赐的。 马丁路德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材料二 根据圣经的清楚教训,我们敢肯定地说,由于上帝的永久而不改变的安排,他早已按照自己的意旨,决定了要将谁接入他的救恩中,并将谁贬入灭亡。我们坚信这种安排。就被选者一方面来说,是完全根据他(神)白白施赐的仁爱,与人的功劳丝毫无关。加尔

19、文基督教原理材料三 天主教徒保有着尽可能谨小慎微、不冒风险的生活态度,宁可收入微薄地过活也不愿投身于更加危险而富于挑战的活动即使这样会名利双收。有一句广为人知的德国俏皮话说得好:“要么吃好,要么睡好。”显然,新教徒吃得高兴,而天主教徒则乐于睡得安稳。 奥芬巴赫尔(1)概括材料一、二的主要观点。(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教徒吃得高兴”的含义及原因。(3)综合以上信息,分析宗教改革是怎样推动欧洲近代人文精神的发展的? 材料四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信徒皆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

20、,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4) 根据材料四,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如何体现了“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并据此分析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的关系。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导学案参考答案【解读与点拨】答案要点(1)否定教皇的权威。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2)强调圣经是基督教信仰的惟一根据和权威;主张“因信称义”;都主张信仰得救。(3)主张建立民主教会。【真题演练】1【解析】选C。关键信息:马丁路德、信仰无法安稳的奠基于圣经、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本题要求回答马丁路德和教皇代表的分歧所在。马丁路德主张每个人都可以阅读圣经,同

21、上帝对话,信仰即可得救,教会代表认为圣经容易被人曲解,个人的得道要依赖于教会对圣经的解释,所以他们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是谁掌握圣经的解释权。材料没有涉及教会腐败问题排除A,很明显也可以排除B,D项圣经作为信仰的基础是没有分歧的。2解析:【答案】C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宗教改革中路德新教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因信称义”,实际上削弱了教皇的宗教权威,打破了教会解读圣经的垄断权,使之不可能像以往那样借助圣经解释权而对广大教徒进行思想专制,故而选项A是错项,而选项C是正确项。“因信称义”只是鼓励人们独立思考,准确理解教义,与人们的宗教信仰巩固抑或削弱是没有关系的,故而选项B是错项。“因信称

22、义”提出的直接后果是基督教从此分裂为天主教和新教两大分支,在原来罗马正教和东正教分裂的基础上,又分化出一个新教分支。此后,罗马教廷的实际管辖范围只限于南欧地区,北欧、中欧各新教国家的宗教管理呈现出一定独立性,基督教会的整体影响并没有发生变化,故而选项D是错项;【基础巩固训练】1解析马丁路德主张每个人都可以通过阅读圣经来取得自己的信仰,并直接与上帝打交道,根本不需要教士或教会作为人和上帝的中介。故正确答案为A项。答案A2【答案】B 解析:罗马教皇宣扬教徒只有通过烦琐的宗教仪式包括购买赎罪券才能获得上帝的拯救,马丁路德“因信称义”学说的主张依靠虔诚的信仰即可自救,不需要通过神职人员,强调个人与上帝

23、的沟通权力,实际上就否定了教皇和教会作为上帝代言人的身份和特权,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体现了个人的自主性和权力,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故本题选B。3解析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否定教皇的权威,故选A项。宗教改革是人文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B项说法错误;C项说法与题干材料相悖,排除;D项说法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答案A4解析材料是说教皇不是宗教领袖,而是世俗君主,反教皇就是反世俗君主,实质上就是反封建。A项是表面现象;宗教改革既不是民主革命,也不是民族革命,B、C两项错误。答案D5解析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开始于1517年,改革的起因也是反对教会出售“赎罪券”,从时间上看,胡斯的观点会对马

24、丁路德产生一定的作用,故选D项。从题干材料中看不出胡斯是宗教改革的开创者,排除A项;B项错在“皆因”,说法太绝对;C项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思想主张。答案D6解析宗教改革并未也不可能清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D项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答案D7解析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理性”来判断“这些哲人”是启蒙思想家,他们与以往近代思想家(主要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代表人物)突出不同之处是提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想,故选B项。答案B8【答案】Bks5u从材料中“许多人自忖他们的救赎是否为良人所握”的信息可以推断出与宗教改革有关,表现出了许多人对现有宗教权威的怀疑,故A项错误;16世纪罗马天主教掌控了宗教权威,教会

25、统治腐败不堪为人所不满,故B项符合题意;新兴的资产阶级应当是进行批判的主力军,故C项错误;各国的封建君主,大多数都不满教会对世俗政权的干涉,因而对天主教会也有批判,故D项错误。9【答案】Cks5u进化论的提出是指1860年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发表,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量子力学和相对论是20世纪的科学成就,故B项错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建立了新教,路德教派强调了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故C项符合题意;因信称义没有得到教会的认可,故D项错误。10【答案】Bks5u本题考查宗教改革。材料信息反映的观点是因信称义,即只要内心信仰,就可以得到上帝的拯救,故B项符合题意。11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马丁路德的宗

26、教改革。宗教改革是对基督教进行的改革,根据材料“在世俗事务方面,一个好基督徒应完全服从业已确立的权威。”可知,马丁路德的改革只是针对基督教本身,并没有反对统治者的统治,这也是宗教改革的不完善之处。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12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欧洲的宗教改革。依据材料的“德意志”“提出人与上帝之间的直接联系” 等信息可知材料的人物是指德意志的马丁路德。16 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开始于德意志的马丁路德,其主张“因信称义”,认为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即人能够直接与上帝对话。马丁路德的主张使人们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

27、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所以选择A 项。B 项是指俾斯麦,C 项是英国牛顿的成就,D 项是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均与题目材料的信息无关。考点:宗教改革13A材料中“人类不能改变上帝的决定,甚至不可能知道上帝的选择”的信息说明先定论完全否定教皇权威,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信仰问题,故B项错误;C项不属于其直接影响;D项属于其间接影响。14.A马丁路德强调,国家权力为神所授,是唯一合法的权力,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材料反映了世俗权力摆脱教会控制,建立民族教会的愿望,故选A项。15.【答案】(1)针对罗马教廷出售赎罪券。原因:赎罪券的直接受害者是百姓,对此攻击便可使斗争有了群

28、众基础。(2)问题:提出了贵族与教会的矛盾。目的:利用贵族与教会的矛盾,争取世俗权力的支持。(3)因为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抓住了当时德意志民族的主要矛盾,巧妙地把宗教的与民族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得到了众多人的拥护。16(1)观点:购买赎罪券不能赎罪(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因信称义(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上帝具有决定作用(先定论、否定天主教会(教皇)的权威)。 (2)含义:加尔文教(新教)徒更重视商业活动和财富积累。原因:近代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加尔文教的先定论鼓励了资产阶级发家致富的热情(肯定世俗奋斗的合理性);新教徒主张建立廉价教会,有利于财富积累。 (3)推动:肯定了人具有自由和自主的信仰权利,追求现实幸福;打破了天主教的思想禁锢(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促进了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意识形态依据。(4) 表现:“印记”:承认个性自由的人文主义倾向(1分);“深化”:各国政府管理教会;民族自由。(2分)。关系:继承和发展。(2分)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