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宁阳四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导学案 第20课 西学东渐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03998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0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宁阳四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导学案 第20课 西学东渐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东宁阳四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导学案 第20课 西学东渐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东宁阳四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导学案 第20课 西学东渐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东宁阳四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导学案 第20课 西学东渐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东宁阳四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导学案 第20课 西学东渐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山东宁阳四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导学案 第20课 西学东渐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山东宁阳四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导学案 第20课 西学东渐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山东宁阳四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导学案 第20课 西学东渐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山东宁阳四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导学案 第20课 西学东渐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山东宁阳四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导学案 第20课 西学东渐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山东宁阳四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导学案 第20课 西学东渐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山东宁阳四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导学案 第20课 西学东渐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山东宁阳四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导学案 第20课 西学东渐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山东宁阳四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导学案 第20课 西学东渐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山东宁阳四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导学案 第20课 西学东渐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0课 西学东渐导学案【考试大纲】 维新思想【课标要求】(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2)了解19世纪后半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基本主张,认识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反应。【课标解读】 课标解读:了解林则徐等人开眼看世界的背景、主张和意义,比较鸦片战争前后的思想变化,体会新思想的特点。理解体用之争的实质,把握其理论特征、评价及意义;探究中体西用观点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了解维新派重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评价其意义,探究其产生的多重因素。【基础知识整合】一开眼看世界1

2、背景:(1)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中西方联系加强。(2)为了解西方,抵御外侮,一批先进中国人开始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2概况:(1)林则徐:设立译馆,组织编译外国报刊和 ,还编译了 一书,开了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是近代中国“ ”。(2)魏源:编写 一书,明确提出“ ”的思想主张。3意义:“ ”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从此,为抵御外侮、谋求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 。二体用之争1焦点:围绕是否要 变革救世的问题。2概况(1)洋务派:倡行“ , ”的文化主张。在维护固有制度和 的前提下,采用西方的 ,才能“自强”、“求富”。(2)

3、顽固派:反对“ ”、“师事夷人”,主张 维持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24(3)早期维新派:支持洋务派和洋务运动,通过奏疏、著述进一步阐明中西文化的体用关系,斥责 的守旧言行,热忱为 拓展前进道路。j3评价:I(1)冲击了传统“ ”的保守观念,为 在中国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2)局限于要不要学习西方 的层面。i三早期维新派觉醒e1原因:的结局暴露出 的种种弊端,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反思,洋务派不可能救亡图存,对西方的 有了新的认识。I2表现:提出 、实行 的要求。T3影响:对当时知识分子把思想注意力从 转移到 方面起到了启蒙作用。q四维新思潮兴起21背景:g经济: 初步发展;4文化: 知识的

4、增长;p政治: 危机加深, 阶级形成。l2内容康有为:撰写了 、 等著作,把西学中的有关 与 T 相融合,托古改制,传播西学,为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R梁启超:宣传 思想,用 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强调育人才,开学校,变 。z谭嗣同:以资产阶级 、 的观念,批判 、宗法制度及 ,z倡导 。h严复:是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 人,借用进化论“ ,s ”的原理,阐明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B3论战论战双方:维新派与 、 。B论战内容:主要集中在要不要 ,要不要 、实行 ,O要不要 、提倡 、 改革 等方面。A影响:维新思想得到传播,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 运动,

5、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易错提醒】=1.因为抵抗派和洋务派不属于同一个政治派别,所以两者目的的侧重点不同。错误。抵抗派和洋务派同属于地主阶级的政治派别,但两者目的的侧重点不同。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主要是抵抗外来侵略;而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主要是镇压人民的反抗斗争。2.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主张完全相同。错误。两派都属于地主阶级的政治派别,在维护清朝统治这一根本问题上是一致的。不同之处在于维护清朝统治的方式,顽固派主张原封不动,排斥外国文化;洋务派则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3.维新派与洋务派在学习西方问题上不尽相同,其根源在于是否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错误。二者在学

6、习西方问题上的主要差别在于是否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差别的根源在于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4.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要求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二者根本对立。错误。维新派与革命派虽然具体主张不同,但都属于资产阶级政治派别。二者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共同追求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要求发展资本主义。【解读与点拨】材料一康有为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为伪书,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他还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思考(1)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有何特点?为什么?材料二光绪二十四年正月初三,李鸿章、翁同龢、荣禄等人,奉

7、光绪帝的命令,在总理衙门接见康有为,询问有关变法事项。顽固派重臣荣禄气势汹汹地教训康有为说:“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康有为回答:“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之地的。今天祖宗之地都保不住了,祖宗之法还有什么用?就拿总理衙门来说,祖宗之法里并没有,是最近这几年要跟洋人打交道,才新设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非变不可!”荣禄被驳得哑口无言。思考(2)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实质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归纳总结】一、19世纪至20世纪初中国主流思想的演进(1)“睁眼看世界”: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开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驱。(2)早期维新思想:第二次

8、鸦片战争后,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早期维新思想应运而生,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3)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的传播,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积极宣传维新思想的同时,与顽固派进行了激烈的思想论战,形成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4)民主共和思想: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将“建立民国”确立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共同奋斗的目标,经过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大大进促了民主思想的传播。二、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特点1抵抗派思想的特点 (1)以“向西方学习”为核心,以学习西方技术特别

9、是军事技术为主要内容。 (2)以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探索为主,启迪人们探索新知和重新认识世界。 (3)有着深刻的时代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其思想从总体上仍属“经世致用”的封建思想体系。他们不敢触及封建制度,其活动的基点是维护封建统治。 2洋务派思想的特点 (1)洋务派继承和发展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3)未意识到中国传统封建体制的落后,在不改变旧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注定要失败。3维新派思想的特点 (1)早期维新思想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提出一些具体的改革主

10、张,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实践。 (2)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活动,最终推动戊戌变法的爆发。【真题演练】1(2014全国卷)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25111980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2(2013安徽高考)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

11、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3(2013重庆高考)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其书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亲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该书最有可能是()A四洲志B海国图志 C天演论 D资政新篇4(2013福建高考)1900年张之洞劝学篇出版英译本。英国媒体称,这标志着“长期以来习惯于孔

12、夫子的陈词滥调下变得死气沉沉的中国人,终于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过来”。评论认为劝学篇()A顺应时代潮流 B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C指出中国未来之路 D主张抛弃孔夫子中国才能觉醒5(2013天津高考)“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论应当是()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 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6.(2012天津文综2)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提倡维新变法 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C宣传科学救国

13、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7.(2014浙江文综T15)清末某官员谈到铁路修建时说:“内开未尽之地宝,外收已亏之利权。是铁路之利,首在利民,民之利既见,而国之利因之。利国之大端,则征兵转饷是矣。”这一言论的含义是()A.“求富”“自强” B.“师夷长技” C.“中体西用”D.“民生主义”8.(2014北京文综T16)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9(2014新课标全国卷)1892年,维新思

14、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10(2014天津高考)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25111980A开始开眼看世界 B坚持“中体西用”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D关注西方科技11(2014海南高考)19001901年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绪帝

15、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这一现象反映当时()A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运动 B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C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 D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基础巩固训练】1(2015沈阳质检)“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清廷不会向西方学习,中国必然会在旧有的轨道上徐徐而行;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汉人士大夫还会继续沉沦,不会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也不会有后来的政治大变局。”上述材料对“这场革命”的认识突出反映了()A近代化史观B全球史观 C革命史观 D社会史观21842年,魏源在其编成的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就其主旨而言,重点在于()25111980A介绍西方历史地理 B改革清朝富国之

16、策C了解世界政治概况 D学习西方军事技术3(2015漳州质检)魏源的海国图志说:“机房织造不用手足,其机动以火烟,可代人力。以羊毛与棉花纺成洋布、大呢、羽毛,皆自然敏速。 其广推贸易之法,有火轮船航河驶海,不待风水。用火车往来,一时可行百有八十里。”这表明海国图志()A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 B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诞生C改变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社会现状 D有利于打破闭塞自大的思想藩篱4(2015盐城期中)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认为清代学术思潮是“以复古为解放”。下列可以佐证该观点的是()A李鸿章主张“中体西用” B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C袁世凯倡导“尊孔复古” D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5(2

17、015菏泽模拟)“他一方面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奔走呼号,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转向传统观念求助。他以资本主义近代化为目标,力图冲破封建体制,但又难以摆脱封建羁绊。”文中描述的“他”属于中国近代的()A地主阶级抵抗派B地主阶级洋务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6(2015徐州质检)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民主科学”,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原因主要是()A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B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D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7(2015济宁模拟) “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军国大政,君秉其权,转饷度支,民肩其任。

18、无论筹费若干,议院定之,庶民从之,纵征赋过重,民无怨咨?”该观点()A反映了洋务派的核心主张 B表达出改革中国政治制度的愿望C代表士大夫们的普遍愿望 D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8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9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金耀基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性之构建)。当时“中国知识精英”的着力点是()A经济的现代化 B器物的现代化 C制度的现代化 D精神的现代化10

19、被誉为洋务派第一流人才的郭嵩焘认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自强。”这表明他()A主张“中体西用” B未超越洋务派对西学的一般认识C认为造船、制器不重要 D认识到西方强盛之本在政治制度11(2015珠海调研)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D奠定了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12(2015汕头质检)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国内,败给日

20、本和拳乱的灾难性后果使统治集团认识到,继续阻止改革将是徒劳无益的。其后十年之内发动的颇具朝气的现代化运动,引进了新观念。”这里所讲的“新观念”是指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体西用C立宪代议 D三民主义13(2015惠州调研)“儒教之所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持有此主张的是()A李贽 B林则徐 C张之洞 D梁启超14(广东省六校201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12)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D开始出现向西方

21、学习的新思潮15.士大夫们把晚清同治帝在位时期(1862-1874年)称为“同治中兴”。对此西方学者评论:“只能算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低层次的复兴,是一种浮于外表的现代化姿态。”这是因为该时期的现代化()A.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B.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C.没有冲破自然经济的束缚 D.以自上而下的方式推行变革16.学者冯兆基认为:“清末改良派倡导的是民权而不是民主,康有为、严复和黄遵宪等人都提倡民权,反对民主。梁启超也刻意分辨民权、民主之别梁氏的新民说,乃是现代国家公民的意思。公民为国家服务,主要不是为争取个人自由与利益。”材料反映了清末()A.维新派提倡的民主是强调个体的尊严权利 B.梁

22、启超眼中的民主忽视国家的整体利益C.维新派对民主的多元理解 D.民主是立宪政体的核心思想17妇女地位的变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风气的折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古今图书集成统计的烈女节妇人数 唐代 宋代 明代 51人 267人 36000人 明清统治者基于维护自身业已腐朽的制度的需要,不断强化对妇女守节的推崇和提倡。内训、古今列女传、规范等所谓女教读物铺天盖地,明清帝王都曾下过不少诸如此类的诏书、制文。民间那密布的贞节牌坊和各地方志中守节一生、甚至殉夫从死的妇女大量的涌现。方圆浅论我国古代女子之社会地位(1)依据材料一指出从唐代至明代烈女节妇人数变化的趋势,根据材料

2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6分)25111980材料二 1898年6月,中国人自己办的第一所女子学校经正女学在上海诞生。1907年,清政府颁布了中国第一个女学章程,女子教育初步获得了合法地位。到1909年,中国已有公私女子学堂308所,女学生总数多达14054人。1905年,上海、广州等城市妇女开展了抵制美货的反美爱国运动,要求美国废除歧视华人旧约,反对虐待华工。在1907年的收回利权(收回列强从中国攫取的铁路修筑权和矿山开采权)运动中,上海女界保路同志会为沪杭甬铁路收回商办作出了重要贡献。武昌起义爆发后,19岁的女子吴淑卿与黎元洪据理力争,要求从军北征,最后终于获得批准,招募了一

24、支数百人的女子军,在汉口和南京同清军作战。1912年4月,在湖南女性唐群英等人发起组织下, “女子参政同盟会”成立,为女性参政而斗争,唐群英率领会员五次向参议院递交请愿书,要求女子参政。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解读近代中国妇女权利及地位发展的表现。(10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2511198018.(18分)中国历代思想家对民的关注,以及民与国家关系的认识不断发展。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主张 孔子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孟子 25111980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 凡兼人者三术:有以德

25、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故曰: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 (1)归纳材料一的治国主张。(2分)结合所学简述其影响。(2分) 材料二“仆诚赖天之灵,偶有见于良知之学,以为必由此而后天下可得而治。是以每念斯民之陷溺,则为之戚然痛心,忘其身之不肖,而思以此救之。” 王守仁王阳明全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提出的经世济民方案的核心内容,(2分)并分析他强调该核心内容的政治背景。(2分)材料三 然则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夫吾国言新法数十年,而效不睹者何也?则

26、于新民之道未有留意焉者也。若以今日之民德、民智、民力,吾知虽有贤君相,而亦无以善其后也。摘自梁启超论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许多人以为中国不适用民主政府,因为人民知识程度太低。我不信有这话,人民是民国的主人,他只要能指定出一个目标来,象(像)坐汽车的一般。至于如何做去,自有有技能的各种专门人才在。所以,人民知识程度虽低,只要说得出“要到那里”一句话来,就无害于民主政治。摘自孙中山文集关于民主政治(3)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孙中山关于国民素质与实现民主政治关系的主张。(4分)材料四 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

27、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 1891年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 李大钊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教程(4)根据材料四指出康有为、李大钊对于儒家思想的观点有何不同。(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者政治理想的一致性。(2分) 第20课 西学东渐导学案参考答案【解读与点拨】(1)答案特点:借助经学的外衣和孔子的权威,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原因:客观因素:中国传统思想根基深厚,影响深远,康有为“托

28、古改制”可以减少变法的阻力。主观因素:中国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保守性,没有自己鲜明的旗帜。个人因素:康有为的出身、经历、地位,尤其是他所处的时代决定了他在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构建自己的思想体系时必将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2)答案事件: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实质: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影响:使维新思想冲破重重阻挠顽强地传播开来,形成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真题演练】1解题提示:定时空:1898年。抓关键:“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反对,说明科举改制缺乏社会基础。答案:B2解题提示:明

29、考点:戊戌政变。抓关键:“戊戌政变记”“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以待他日之用”。答案:A3解题提示:抓关键:“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可知该书的核心是探求抵御西方侵略的方法。答案:B4解题提示:定时空:1900年。抓关键:张之洞劝学篇;“终于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过来”。答案:A5解题提示:抓关键:“不知政治之本原”“仅摭拾泰西皮毛”。答案:D6.【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历史史料,解读历史史料的能力。自古以来,中国人大都认为“天圆地方”,中国处于世界的中心,是“天朝上国”。鸦片战争,惊醒了中国人的迷梦,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解世界,摒弃“天

30、朝”观念,学习西方。本题材料“中国并不在中央”就是要劝导中国人放弃天朝观念。7【解题指南】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解答关键:有效获取材料信息。【解析】选A。材料中阐述铁路之利时指出“首在利民”,而“利民”最后有利于“征兵转饷”,可见材料表达的观点应该是洋务运动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以实现“求富”“自强”。8.【解题指南】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进步思潮。解答的关键是结合海国图志的时代背景进行正确评价。【解析】选B。海国图志是鸦片战争后魏源所作,编辑此书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它系统地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等史地知识,但魏源“师夷”思想的实质,仍属于封建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思想范畴。9B解析本

31、题以维新派的易服主张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早期维新思想家和康有为都主张易服,两人的根本主张是建立资产阶级议会制度,所以此举的目的是为政治改革服务,故答案为B10【解析】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所出的考题内容涉及西方科技,故D项符合。A项“开始开眼看世界”的时间应为鸦片战争后,代表人物是林则徐;B项“中体”在题干中没有体现;C项“普遍接受西式教育”,在题干中没有体现,也不符合史实。【答案】D11【解析】革命派此时已经开始革命运动,故A项错误;依据所学,上海是最早开放城市,B项说法明显错误;材料中“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说明对改革和革命的意见不一,故C项错误;“尚不知革命为何

32、物”说明当时革命思潮不占据主流,改良仍然是主流思潮,故D项正确。【答案】D【基础巩固训练】1解析近代化(现代化)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从“假如没有这场革命中国必然会在旧有的轨道上徐徐而行”可知A项与题干相符,故A项正确。全球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的历史,与题干无关,故B项错误。革命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与题干无关,故C项错误。社会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与题干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2答案D。解析“师夷长技”指

33、的是学习西方的长处,“制夷”指的是抵抗西方侵略,战胜敌人,由此可知重点在于学习西方军事技术。3解析:选D材料表明海国图志看到西方科学技术的进步性,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有利于打破闭塞自大的思想藩篱,故D项正确;海国图志学习西方只停留在器物层次,故A项错误;促进近代民族工业诞生的是洋务运动,故B项错误;改变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社会现状应是西方列强入侵,清政府被动对外开放通商口岸,故C项错误。4解析:选B题中“以复古为解放”意为利用古代文化来促进近代思想解放,“中体西用”注重古代文化政治,而没有促进近代思想解放的内容,故A项错误;康有为思想的特点即托古改制,故B项正确;袁世凯复古是为了恢复帝制,与

34、题干中“以复古为解放”不符,故C项错误;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是用新文学取代旧文学,没有复古的内容,故D项错误。 5解析:选C结合材料信息分析,“他一方面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奔走呼号”表明其主张改革政治制度,抵抗派和洋务派只是在技术层面上学习西方,故A、B两项错误;结合两方面信息可以判断其为资产阶级维新派,故C项正确;“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转向传统观念求助”,表明其反封建不彻底,与革命派的暴力手段不吻合,故D项错误。6解析:选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列强侵略和西学涌入,仅仅反映出外部的变化,故A、B两项错误;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既有外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救亡图存的

35、需要,也有内部近代中国对西方认识的不断深入,即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故C项正确;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仅仅反映出内部的变化,故D项错误。7解析:选B从材料信息“军国大政,君秉其权”“筹费若干,议院定之”可以看出该观点主张君主立宪,改良政治,故B项正确;洋务派核心主张是中体西用,并未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故A项错误;C项中“普遍”的表述不符合实际,故C项错误;该观点主张改良,与革命派主张并不一致,故D项错误。8答案B。解析解题关键是理解“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的含义。从材料可以看出这位思想家主张变法,实现民权自由,但却反对革命,可知其为维新派代表。9答案C。解析甲午战争后,中国资产阶

36、级维新派发动维新变法运动,旨在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以图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10答案D。解析郭嵩焘的观点是:西方国家在国家建设方面,把政治制度建设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发展经济。同时强调军事科技的发展,以保证国家的强大。所以,材料表明郭嵩焘强调的是西方强盛之本在政治制度。正确答案为D。本题的解题关键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切勿一看到题干中的“洋务派第一流人才”就直接去选A。11【解析】材料强调西洋立国本末相辅得以富强,洋务运动只学习了其“末”,而没有学习其“本”(政治制度和法律),所以无法达到强国的目标。郭嵩焘主张本末皆学,这是对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突破,正确答案为B。题中材料反对“中体

37、西用”,排除A项;顽固派反对学习西方,与郭嵩焘观点相反,排除C项;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是康有为奠定的,排除D项。【答案】B12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的理解。根据“败给日本其后十年之内发动现代化运动”指的应该是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主张君主立宪制。答案:C13解析:选D。材料意思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主要着眼于其为君服务而非为民服务,即没有反映民主,可知该主张者在宣传民主思想,故选D项。14解析:根据所学,A、B、D与甲午战争无关,A项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割地赔款、丧权辱国;B项六七十年代受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影响,近代民族工业产生;D项鸦片战争后

38、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思想家开始掀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本题选C项,甲午战争后列强加紧对华侵略,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等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答案:C15.【解析】选B。同治年间,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中外关系暂时缓和。此时的现代化主要是指洋务运动,由于“中体西用”的局限,洋务运动只限于学习西方先进自然技术的层面,因而是片面的、浅层次的。25111980 “中体西用”的思想继承了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并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使之更趋系统化、纲领化,冲击了保守的传统思想,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起到了承上启下和促进中国近代化的作用。16.【解析

39、】选C。从材料“公民为国家服务,主要不是为争取个人自由与利益”说明A、B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对民主的不同认识,故C正确;D材料没有体现。17(1)趋势:烈女节妇人数不断增多。(2分)原因:政治统治者强化对妇女守节的推崇和提倡。(2分)思想“三纲五常”等儒家思想的影响。(或理学的影响)(2分)(2)表现及原因:由于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的影响,(1分)近代女子接受教育的范围不断扩展;(1分)由于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清政府的腐败,(1分)近代女子积极参加救亡图存的政治活动(1分);由于中华民国的成立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1分)近代女子积极开展参政活动,(1分)。影响:中国近代女子权利及地位的发展是近

40、代中国社会局势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反映,(2分)冲击了旧的思想观念,(1分)增强了中国人的权利意识和民主观念。(1分)解析:考点:古代到近代妇女地位的变化。(1)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从唐代到明代烈女的人数不断地增多,主要的原因要从宋明理学的影响和政府的倡导等进行分析。(2)分析18981912年间重大政治事件对近代中国妇女权利及地位的影响: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对女子受教育权的影响,19世纪末民族危机加深对妇女参加救亡图存政治活动的影响;民国成立后民主共和观念对妇女参政的影响。最后从总体上归纳近代中国妇女权利及地位的变化是近代中国社会局势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反映,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和民主权利意识。 1

41、8(1)主张:德治(仁),民本思想。(2分)影响:奠定了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有利于个人道德修养。(2分)(2)内容:致良知。(2分)背景:明代中后期,政治黑暗(或皇帝专制、特务横行、宦官专权等)。(2分)(3)梁启超认为提高国民素质是当务之急,先培养“新民”,再建立民主政治;(2分)孙中山认为国民素质低下无碍实行民主政治,可以先建立民主政治,保障民权。(2分)(4)不同:康有为认为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三纲五常”与西方的法律精神是一致的。李大钊认为儒家伦理道德阻碍了民主科学的实现,必须摧毁儒家旧道德。(4分) 政治理想的一致性:救亡图存,通过社会变革,实行民主政治(2分) 解析:考点:中国历代

42、思想家对民的关注。(1)该问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和启蒙思想。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荀子认为“以德兼人者王”。 (2)王守仁的理学思想的核心是致良知。王守仁理学思想的出现可以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思想等几个角度进行分析。政治上专制黑暗;经济上商品经济的发展,思想上,八股取士严重的束缚了人们的思想。(3)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梁启超认为只有“新民”才有民主政治,孙中山则认为人民知识低下,不妨碍民主制度的实施;(4)第一小问,从材料四第一段“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可知康有为认为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三纲五常”与西方的法律精神是一致的,从第二段可知李大钊认为儒家伦理道德阻碍了民主科学的实现,必须摧毁儒家旧道德;第二小问,结合康有为和李大钊进行的维新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目标和性质等相同点总结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