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着眼可持续发展构建高中地理新课程.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03307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着眼可持续发展构建高中地理新课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着眼可持续发展构建高中地理新课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着眼可持续发展构建高中地理新课程高中地理新课程解析 高中新课程共分8个学习领域,其中地理学科兼跨“人文与社会”和“科学”两个学习领域,这是由于地理学科性质以及学习内容主要由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组成所决定的。作为唯一跨两个学习领域的科目,其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核心论题有何特点,对于广大中学地理教师在具体进入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之前,这是首先必须认真领会的。 注重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重视探究,注重过程与结果评价的结合;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 基本理念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共有5条,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 高中地理课程的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标准的第一条

2、和第二条基本理念是根据高中地理课程的性质和功能定位的要求衍生而来的,是高中地理课程最核心的理念。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高中地理课程谋求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的和谐统一”。高中地理课程从兼顾社会、学科和学生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出发,谋求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的互相统一和渗透整合,并力图将这一课程的基本理念贯穿于整个高中地理课程的框架设计、目标制订、内容选择、标准拟定、活动设计和教学评价之中。 这一核心理念的重心又落在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上。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几乎所有学科经济学、政治学、法律、技术或其他学科,都受到国际性和环境方面的影响。因此学习这些学科的学生必须具备地理素养。”地理素养是一

3、个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地理能力、地理意识、地理情感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地理素养既内化为隐性的素质,又外显为具体的行为。地理知识与技能是学生正在构建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为学生的目前生活及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地理能力包括地理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生存能力。地理意识包括空间意识、环境意识、全球意识等。它们是在地理认知达到一定境界后的自然感悟与意念流露。地理情感是地理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地理思维活动、影响地理判断能力、支配地理活动的精神支柱,它表现在学习兴趣、文化情操、审美情趣等方面。 重视探究,注重过程与结果评价的结合。“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

4、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是标准的第三条基本理念。在各种学习方式中,尤其要注重探究性学习。在地理学科中探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分为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类两种类型。课题研究以认识客观世界和人自身的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具体包括地理社会调查、地理科学实验和地理文献研究等。项目活动设计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如某块农田的排灌及土地利用类型模拟设计、某居住小区的商业网点模拟规划等。当然,新课程也并不排斥接受性学习,而是倡导多种学习方式合理结合。 高中地理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五条是关于教学评价的。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实施建议

5、”都对地理教学评价提出了建议:评价目标追求多元化、评价内容力求全面化、评价方法倡导多样化、评价主体注重多元化、着眼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评价标准注重反映学生的个性差异等等,并且强调地理学习评价的三个“相结合”,即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 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是标准的第四条基本理念。从课程设置来讲,这次地理课程在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都安排了地理信息技术的内容。对于这一点开始是有争议的,有人认为根据我国的国情,尤其是农村地区

6、,在中学开设地理信息技术课程是“好高骛远”。地理课程标准研制人员经过多次调查研究、反复分析,统一了思想: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对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日益显著;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加之其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价值,在高中阶段将其纳入地理课程体系,意义重大;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讲,基础教育阶段的地理信息技术素养教育也很紧迫;课程设置的时代性表现为课程的先进性和一定的超前性,课程内容结构不仅要考虑目前的国情,更应放眼于510年后的国家经济、文化发展的实情;对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农牧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的一些设备

7、和师资条件相对较差的学校,目前可以暂缓开设地理信息技术选修模块;必修模块中的地理信息技术的内容是作为每一个学生必备的地理素养来要求的,所有的学校都必须开设,课程主要侧重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的功能、用途等一些地理信息技术ABC知识,内容相对比较浅显。 “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除了上好必修、选修模块中有关地理信息技术的内容以外,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快速取得丰富的网络资源的习惯与能力,侧重对学生地理信息素养的培养,尽力争取提供个别化的学习环境,充分认识地理信息技术是一种教学技术手段并高度重视学校多媒体网络化地理专用教室的建设,等等。 高中地理课程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教学内容的核

8、心论题,可以说是在人地关系理论基础上的又一次提升和飞跃。 核心论题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构建21世纪我国高中地理课程的核心论题,这是由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地理学科的性质所决定的。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地理课程核心论题的缘由。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的高中地理一直是以人地关系理论作为构建课程主线的。人地关系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也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中心课题。而人地关系却是从人类起源以来就客观存在的关系。人地关系论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德国地理学家洪堡和李特尔是研究人地关系理论的先驱。德国地理学家拉采尔详细探讨了地球表面居民的分布等对地理环境的依赖关系,并将达尔文的进化论引入人文地理学,认为各地区人类活动的特征决定于各地理环境的性质。拉采尔的观点有其正确的一面,但这种分析后来被其他人片面地夸张了,并发展成为“地理环境决定论”。在19世纪,地理环境决定论在地理学术界一直占据优势地位,直到20世纪,才有人对地理环境决定论提出异议,并陆续出现了人地关系论的新观点,如“可能论”、“适应论”和“协调论”,等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发达国家为了更好地协调人地关系,还先后走上了国土整治开发的实践道路。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系列全球性重大问题的出现,人地关系的上述各种理论都逐渐显示出其局限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