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常申:我们有挑战 3M 口罩的决心王常申(口述)王媛媛(整理)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国内很多口罩生产厂家加班加点赶制口罩。了联系到山东日照的三奇医保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常申,环球人物记者打了 20多通电话,不是因为别的,就是电话一直占线。我们特地询问工作人员,是不是他设置了陌生电话不能接通功能?工作人员回复说:“真不是,确实是电话占线,他的电话我们也打不进去。”为了能顺利完成这次采访,三奇公司一位副总硬是站在他的旁边,守着他几十分钟,不让别人打扰。疫情暴发后,王常申接到工信部的电话,全力督战国内工厂,天天加班,电话不断。他说,不惜一切代价,优先保证国内订单,满足国内需求,“尽企业的社
2、会责任,尽中国企业的责任”。最难的是疫情暴发后的前 10 天我是在 1993 年创业的,到现在也有 27 年了。想一想,过去这一个多月,应该是最忙的。从 2020 年 1 月 20 日到今天,我们公司全体员工没有休息过一天,当然我自己也没有。今年的大年三十、初一我们都在公司上班,我已经连续一个多月一天只睡 4 个多小时。现在回想这一个多月,最难的应该是前 10 天。难处有这么几点。疫情开始后,我们接到了工信部的指令,要承担国家的口罩调出任务,保证武汉的需要。但由于事情紧急,很多信息不对称,出现了多个部门同时指挥的情况,有些事情反反复复没有确定下来,事情定下来后,厂里也出现了问题。过去,厂里的生
3、产量比较平稳,每天能生产七八十万只医用外科口罩、一两千件医用防护服,还有一些其他的医疗产品,主要是走出口。要忽然间加大生产量,也是挺困难。首先,前期要拿出这么多钱购买原材料就很困难。再者,人手不够,当时我们厂有 300 多名工人。当然,事情一件件都解决了。国家工信部、山东省工信厅、日照市委市政府,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领导都给了我们强有力的支持,高新区第一时间提供了 2300 万元资金支持,我们瞬间购入很多原材料。厂里员工很快增加到上千人。增加的这些人,有少部分是当地政府召集的,大部分是公司之前的员工,他们因为各种原因离职了,现在又回到厂里生产防疫物资。他们很多人接到电话,二话没说就赶了过来
4、,也不问报酬有多少。这些老员工上手快、效率高,所以产量增加得很快,现在厂里每天能产出 300 万只口罩,是原来的 4 倍。这一个多月,我很受触动。疫情发生前,有一位母亲一直在厂里工作,疫情发生后,她两个上大学的孩子第一时间赶到厂里来,跟母亲一起加班加点。在我们厂,中层管理人员中女同志较多,很多是母亲,常常凌晨两三点下班,第二天一早正常上班,她们舍弃孩子爱人,真的很拼命!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三奇医保公司每天给湖北提供上百万只口罩。另外,工信部、政府部门的领导来到厂里,帮着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购买原料、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山东省药监局也对我们进行现场的技术指导。这些老领导和我们一样白天上班,晚上熬
5、夜,经常搞到凌晨两点半,有些领导在公司一待一个多月,家都不回。他们完全没有领导的架子,车间里胶条能不能粘住?具体流程怎么把控?一项一项去落实。厂里员工都把这些领导当成依靠了,有了困难,第一时间不找我了,先找他们。如果没有他们给我们帮助,渡过这一关真的太难了。我们需要一个口罩的民族品牌我创办三奇医保用品公司,是从一张白纸开始,那是一张实实在在的白纸。这个企业原本是国有企业,1993 年,我接手后成为一家民营企业。当时,政府就给我一纸任命书,其他就没什么了。最开始那几年是真没钱,我记得最困难的时候是 1998 年,难到什么程度呢?公司总共 37 名员工,每个月需要发的工资不到 7000 块钱,但我
6、们硬生生 9 个月没发工资,最后还是撑下来了。我们的员工真的非常好,他们从家带煎饼和其他吃的东西来厂里上班,这些我都记得很清楚。1998 年以后,我们就慢慢开始做外贸,逐渐有所发展,在国际市场上的口碑越来越好,客户群越来越多。从 2000 年开始,我们的营业收入每年有 25%到 30%的增长。虽然有所发展,但 2003 年抗击非典的时候,我们还是规模较小,每天的口罩产量大概也就 20 万只,主要供应香港市场。产量不多,但是我们在香港市场获得了很好的口碑,因为香港是国际化都市,我们的品牌开始傳播到东北亚地区以及欧美地区。也是因为在非典中的良好表现,我们打出了名声。从 2003 年开始,我们接到的
7、订单越来越多。2005 年禽流感流行时,我们的企业规模还不是太大。到 2009 年,甲流 H1N1 流行时,公司规模就比较大了,那时候厂里一天口罩发货量最高达到 460 万只。但当时,国内需要的口罩不是太多,我们的口罩大部分出口国外,特别是日本市场。甲流过后,我们产能翻了几十倍,进一步在国际市场赢得了非常好的信誉。从 2009 年开始,我们成为工信部指定的全国 13 家重点防备物资监控企业之一。这次疫情出现后,工信部第一时间找到我们,也是因为我们这个资质。另外,非典时期、禽流感时期、甲流时期,我们多多少少积累了些实战经验。目前,我们的产品已经出口到世界上 42 个国家和地区。随着规模的扩大,我
8、们陆陆续续成立了多个专业性子公司,也在越南设立了分厂。疫情发生的这段时间,三奇在国内取得了不错的口碑,一提起口罩,有些人会想到三奇了。实际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人一提口罩,想到的还是美国的 3M(明尼苏达矿务及制造业公司)。美国的 3M 口罩质量好,是我们的标杆,但也值得我们去超越,我们也有超越的决心。如果没有,我们就不会到美国注册商标了。去美国注册“3Q”商标时,我们受了阻。3M 公司 3 次向美国联邦政府提出抗议,理由是“3Q”中的“3”对他们造成伤害。别看美国人大讲知识产权平等,实际上不是的,他们的排外比任何一个国家都要严重。在越南、韩国等国家,这些就不是问题。在韩国,从2017 年
9、开始,我们的销量把 3M 生生压到第三名甚至第四名。我想借这个机会,也呼吁我们的国家和政府,帮助国内的口罩品牌打入国际市场。我们这么一个大国,一年生产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只口罩,却没有一个民族品牌,也算是一个遗憾。美国的 3M 口罩在中国赚到了大把的银子,其实他一个口罩成本很低,换取几倍十几倍的利润,而且形成了一个非常不公正的竞争态势,对我们国内的企业非常不公平。我们政府需要做一些工作,企业也要做一些工作,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民族品牌,树立起信心,这是非常重要的。长久的发展要靠我们自己去想近几年,有些声音在唱衰实业,作为一家实业公司的董事长,我深有体会。实际上,民营企业这几年确实比较难,尤其是融资贵、
10、融资难这个问题,我想这不光是我的感受。举个例子,一开始我们公司去银行贷款只需要股东签字就可以了,后来股东的妻子也要签字。我每次贷款,我太太都要签字,银行现在是在一个更强势的地位了。我有时开玩笑说,公司一旦出现问题,我很可能是房无一间、地无一亩,我担心会不会到时候连安身立命的地方都没有。对我们来讲,这是最可怕的。当然,任何一家企業都想赚钱盈利,但市场风险是不可控的,融资问题是我们感受最强烈的一点。再一个,国家的政策红利具体到一个企业,有“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我有时候也调侃,太阳升起来了,红彤彤的,很灿烂,但是温暖有些少,要自己去寻找。未来,我们希望能感受到更多直接的、实实在在的对民营企业的利好政
11、策。这次疫情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公共经济领域的活动几乎是完全停止了。从整个经济态势来讲,我觉得一方面企业要树立信心,再一个,恢复经济需要一个过程,国家政策的调整要到位。像我们这种做医疗防护用品的企业,现阶段获得一定收益,有些企业表现非常不错。但在这个时间段非常红火的企业,明天是不是依然红火呢?我常和员工讲,今天的三奇很辉煌,明天的三奇可能会很凄凉。这种情况,我们已经感受过一遍了。2009 年甲流时期,我们做到日产 460 万只口罩,但到了 2010 年,我们 5 个车间停掉了 3 个。最困难的时候,我们只能给员工发 70%的工资。再有这种情况,我们怎么办?我们这几百号人怎么生存?这是我要
12、考虑的问题。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它的兴和衰。现在的医疗器械、医疗防护用品企业处在一个红火鼎盛的时期,但疫情过去以后,减产是难免的,风险是存在的。所以,生存问题还是首要的,因为我无法去预测市场,也无法预测未来。这一次国家在短时间内出台了优惠政策,我估计未来全国可能会再有几百个甚至上千个生产口罩、防护服的企业,这势必会对我们形成很大的压力。我记得是 2013 年左右,雾霾天气很严重,人们对口罩等防护物资的需求大增,使得我们从 2010 年的困境中慢慢恢复了。后来几年我们一直做调整,又专心去攻国际市场。现在,我想的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不能仅仅依靠这种突发性事件、突发性疫情来赢得发展,我们要把这些当作一个波动,但是长久的发展战略要靠自己去想,要做一个长远的规划,这是非常必要的。